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新版七年级上人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

新版七年级上人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

新版七年级上人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
这份文档总结了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人体与健康
- 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 身体的三大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 常见的疾病和预防方法:感冒、结核、肝炎等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 强弱酸碱的判定方法:指示剂、试纸等
- 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变化:溶解、燃烧、反应等
第三章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 氧气的制取和运用:电解水、植物光合作用等
第四章饮食营养与消化
- 饮食中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 消化过程及器官:口腔、食道、胃、肠等
第五章植物的养分以及光合作用
- 植物的养分需求:无机盐、水分、二氧化碳等
-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等
第六章生物圈中的能量
- 能量在生物圈中的流动和转化:食物链、食物网等
-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等
第七章声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引起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声的干扰等
这些知识点是七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可以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来提高科学素养和学术水平。

七年级科学上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第一节1.蜗牛的结构:眼、口、触角、足、壳。

壳具有保护的作用;足是运动器官,能分泌粘液;粘液的作用:减少与地面的摩擦,传递信息等。

蜗牛到处爬行的目的:寻找事物,交配繁殖后代等;2.蜗牛的感觉器官: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4.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1)、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2)、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

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植物与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有无脊椎骨2.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其中哺乳类最高等。

3.鱼类的特征:(1)终身生活在水中;(2)体表被鳞片;(3)用鳃呼吸;(4)用鳍游泳;(5)卵生,体外受精;(6)变温动物;4.两栖类的特征:(1)幼体水生,成体陆生或水生;(2)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兼用皮肤呼吸;(3)幼体用尾游泳;(4)成体有两心房一心室,皮肤裸露,有丰富的腺体(能分泌粘液);(5)卵生,体外受精;(6)变温动物两栖类的代表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等5.爬行类的特征:(1)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贴地爬行;(4)卵生,体内受精;(5)变温动物爬行类的代表动物:蛇、鳄鱼、龟、变色龙、鳖、蜥蜴等爬行动物的幼体首先摆脱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6.鸟类的特征:(1)身体呈纺锤型;(2)体表被羽毛;(3)前肢特化成翼;(4)胸肌发达;(5)体温恒定;(6)卵生,体内受精;(7)飞翔生活鸟类的代表动物:鸡、鸭、鹰、鸵鸟、猫头鹰等7.鸟类的哪些结构和飞翔相适应?(1)全身被羽毛(飞翔和保温),前肢变成翼,身体呈纺锤形(可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2)胸肌发达;(牵动两翼飞翔)。

(3)口内牙齿退化长骨中空,有的骨薄,愈合,既坚固又轻巧(减轻飞翔时的体重) ;(4)有气囊和肺相通,能进行双重呼吸。

(为飞翔提供足够的氧气);(5)脑比较发达8.哺乳类的特征:(1)体表被毛;(2)胎生,体内受精;(3)有乳腺;(4)哺乳;(5)体温恒定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也是哺乳动物成活率大大提高的原因。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
结(全册)
本文档总结了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1. 物质的种类和分类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2. 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3. 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第三章:光的传播与视觉
1. 光的传播的基本规律
2. 光的反射与折射
3. 视觉的原理与保护
第四章:机械运动
1. 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
2. 物体的等加速度运动
3. 弹簧的拉伸与压缩
第五章:细胞和人体组织
1.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 细胞的功能与分类
3. 人体组织与器官
第六章:电和磁
1. 电流的产生与电路的连接
2. 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磁场及其作用
第七章:水和溶液
1. 水的特性和溶解能力
2.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
第八章:生物种间关系
1.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2. 共生与寄生关系
3. 竞争与合作关系
第九章: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1.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2.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 节约能源与环保
以上是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教材。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第二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等内容。

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以及常见的纯物质和混合物的
例子。

在第二节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三节中,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密度和比重等概念。

以下为具体讲解:
一、纯物质和混合物
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它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

纯物质指只由一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物质,例如纯水、纯金属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成的物质,例如
空气、碘盐混合物等。

混合物又分为均匀混合物和不均匀混合物。

二、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形态、颜色、硬度、溶解
性等方面来判断。

例如,水的物理性质有透明、无味、流动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在高温下能够反应等。

三、物质的密度和比重
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通常使用公式p=m/V 来表示。

物质的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密度和比重的测量可以通过水银压力计来进行测量。

总之,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密度和比重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学习科学知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二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特征(如蜗牛)非生物(如木茶几)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不能生长需要摄取营养物质不需要营养物质能进行呼吸不能进行呼吸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等特性不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等特性二、观察蜗牛:1.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使用放大镜是为了能观察得更清楚。

2.蜗牛的结构:蜗牛的身体包括眼、壳、口、足、触角等部分,如图所示。

(1)蜗牛的壳呈螺旋状,壳内紧贴外套膜,里面有柔软的身体。

(2)蜗牛的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3)蜗牛的眼睛长在较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

(4)蜗牛的口位于头部的腹面,口里有颚片和齿舌,齿舌上长有小齿,齿舌前端可伸出口外刮取食物。

(5)蜗牛的足是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腺,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上会留下痕迹。

3.蜗牛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但没有听觉。

4.蜗牛的感觉(1)视觉:蜗牛的眼位于后一对触角的顶端,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2)触觉:蜗牛有两对触角,前一对短,后一对长,触角的触觉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

(3)嗅觉和味觉:蜗牛的后一对触角有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

(4)听觉:蜗牛没有听觉,实验时用力鼓掌它也没有反应。

题型生物与非生物的识别判断5.蜗牛的活动和生存环境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第2节:细胞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胡克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_细胞壁__,细胞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几十微米。

2、_显微镜__的发明让发现细胞成为可能。

3、德国科学家_施旺_和施莱登_在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细胞_所构成;4、细胞学说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_的单位;③细胞是由_细胞分裂_产生的。

七年级上册科学观察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放大镜的构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功能: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2.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有听觉;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第二节细胞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2、细胞学说基本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4、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植物细胞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支持细胞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液泡内有细胞液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所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结构:1 细胞膜 2 细胞质 3 细胞核4 液泡5 叶绿体6 细胞壁5、显微镜的构造:1 目镜 2 镜筒 3 物镜转换器 4 物镜5 载物台 6 通光孔 7 遮光器 8 压片夹 9 反光镜10 镜座11 粗准焦螺旋 12 细准焦螺旋 13 镜臂 14 倾斜关节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把观察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4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8、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1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调节光线强弱;4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像清晰;注意:此过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①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④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⑤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o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⑥在盖玻片一侧滴红墨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10、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避免上皮细胞吸水胀破染色:滴加亚甲基蓝溶液1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把洋葱表皮展平;有黑色圆圈,可能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最显着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使得个体数目增加;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但个体数目不变;2细胞生长:刚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3细胞分化:细胞分裂成子细胞后,有的子细胞长大后继续分裂,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即形成不同的组织;3、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形成同一种组织;4A保护组织 B 输导组织 C 营养组织 D 机械组织E分生组织5、动物组织动物组织结构特点分布功能上皮组织由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保护、分泌、吸收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分布广血液、软骨、肌腱等运输、支持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收缩、舒张,产生运动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在脑、脊髓、神经中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神经组织D 肌肉组织6、皮肤由外到内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由神经组织构成;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7、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8、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9、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10、系统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称为消化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而协同工作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四节常见的动物1、科学分类的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2、林耐的生物学分类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最基本单位;分类等级越高: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种类越多; 常用的检索表是二岐分类检索表;3、根据有无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1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动物分类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海蛰、海葵、珊瑚、水螅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线形动物长而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钩虫、蛲虫环节动物长而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蚂蝗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蜗牛、螺、蚌、乌贼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蚱蜢、虾、蜘蛛、蜈蚣、蝴蝶、蝗虫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3整个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4幼体发育首先摆脱水的环境,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爬行动物5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体内没有骨骼,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第五节常见的植物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无种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它们的区别如下:被子植物:苹果、橘子等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铁树等;蕨类植物:蕨、胎生狗脊等;苔藓植物:地钱、葫芦藓等;藻类植物:紫菜、海带、水绵等;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1、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如衣藻和草履虫等;2、单细胞植物:衣藻、蓝藻等;原因是细胞内有叶绿体,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无叶绿体,靠口沟摄取现成的养料;3、在多种多样的多细胞生物中,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为苔藓植物,最高等的植物为被子植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为海绵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为昆虫;4、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丧失了栖息地造成的;5、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惜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6、地球上,生物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7。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1、章节主题:七上科学第二章2、知识点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3、重点概念:如细胞、物质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等4、学习目标:理解和掌握第二章的核心知识,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11 生物部分11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包括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功能112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细胞生长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作用11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植物和动物的组织类型及功能生物体从细胞到个体的层次结构12 物理部分121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常用单位的换算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体积的测量方法,包括量筒和量杯的使用122 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概念和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23 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概念和单位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13 化学部分131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可燃性等13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例133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的具体要求14 综合应用141 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运用细胞知识解释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利用物理测量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体积、质量和温度测量问题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判断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42 实验与观察重要实验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通过对七上科学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全面掌握以上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针对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本文档总结了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研究。

第一章科学的开端1. 人类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时开始进行科学实践?人类在观察自然现象和抽象思考时开始进行科学实践。

2. 历史上哪些人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历史上有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伽利略、牛顿等人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

3. 对照试验与连续试验的区别是什么?对照试验是在相同条件下只改变一个变量进行的实验,连续试验则是在逐步改变变量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

第二章生命的奥秘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什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生物分类学的目的是什么?生物分类学的目的是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演化变化。

3.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是脂质。

第三章物质的组成1. 什么是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

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如何排列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3. 酸与碱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酸与碱的共同特征是在水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第四章微观世界1. 伏马普洛波夫定理是什么?伏马普洛波夫定理是描述光电效应的一个公式。

2. 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包含的粒子数被称为什么?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包含的粒子数被称为摩尔数。

3. 制冷剂是如何实现制冷的?制冷剂利用物质在相变时放热吸热的特性实现制冷。

第五章物质的变化1. 化学反应条件有哪些?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2.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

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是什么?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能量,但自身不参与化学反应。

第六章能量的转换1. 能量是什么?能够做功的物质所具有的属性被称为能量。

2. 能量与功有什么关系?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属性,功是物体发生运动的表现形式。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结构、数量、分布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和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1.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地球上的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类。

根据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作用,可以将它们各自分为多种类型。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自然循环、增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生物多样性也享有一定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二、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概括地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质体、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

3.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器是细胞的“工厂”,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生命活动功能。

三、物质的分子构成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物质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不同状态和性质。

了解物质分子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1.物质的基本构成:物质主要由原子、分子、离子等构成。

2.物质分子的结构:分子由原子组成,根据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分子的种类和性质也不同。

3.物质分子构成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物质分子的不同构成方式决定了物质的各种性质和变化规律。

四、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连接构成的。

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一种物质,由相同的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物化性质。

2.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化学元素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有固定的组成比例和分子式。

3.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不同化学元素和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关键信息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具有生命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等。

非生物没有生命特征。

2、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3、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4、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特有)。

液泡:内含细胞液(植物细胞特有)。

5、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用较大光圈;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调节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和存放。

6、细胞分裂概念: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过程:细胞核先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结果:细胞数目增多。

7、细胞生长概念: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结果:细胞体积增大。

8、细胞分化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

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9、组织概念: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七上第二章知识点

七上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三层完全解读1知识.能力聚焦1.世界海陆分布(1)世界海陆面积的比例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如下图:(2)海陆分布的总体特征①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③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注意] 北冰洋分布于北极点周围,南极洲分布于南极点周围。

(3)海洋面积永远大于陆地面积①全球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7:3。

②水半球中,海洋占90%,陆地占10%,即9:1。

③陆半球中,海洋占52%,陆地占48%,即13:12。

④北半球中,海洋占61%,陆地占39%。

⑤南半球中,海洋占81%,陆地占19%。

⑥西半球中,海洋占80%,陆地占20%。

⑦东半球中,海洋占62%,陆地占38%。

如下图:[智慧加油站]既然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那么水一定是很多的,可为什么我们的水资源却出现了危机呢?[点拨]虽然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 1%,但是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因为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水是淡水,面积广阔的海洋中储藏的都是人们难以直接利用的海水,而且从现有的科技水平看,还不能大量地淡化海水。

这就造成了地球上虽然有丰富的水,但我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却很少,因而出现了水危机。

2.基本概念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由大陆和岛屿组成。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全球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小。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阿拉伯半岛是面积最大的半岛。

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七大洲。

亚洲面积最大。

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面积广阔,深度在2 000米以上。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1、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观察蜗牛有放大镜,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六点,它们也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生物体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最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需摄食。

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动物的分类:根据身体上有无脊椎骨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4、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其实他也只是看到细胞壁,布朗发现细胞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1)细胞膜: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2)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有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才有。

(3)液泡含有大量的细胞液。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细胞学说的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5、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1)细胞分裂是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进行复制,最终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细胞生长是子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

(3)细胞分化是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6、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在七年级上册科学的学习中,第二章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奇妙和知识的科学世界。

这一章涵盖了众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让我们对周围的物质和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生物与非生物”这一重要部分。

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包括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发育、能繁殖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有应激性、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以及具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轻松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比如,路边的石头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而飞翔的小鸟则是生物,它能够呼吸、繁殖后代等。

在“细胞”这一知识点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区别。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则没有。

细胞壁起着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中则储存着各种物质。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生长则使细胞体积增大。

“显微镜的使用”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使用显微镜时,要先对光,让光线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然后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接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细胞经过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常见的动物”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七年级科学上册每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每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每章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天体、地球、生命、物质等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涉及了光学、热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光的传播和反射本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实验,发现光线在真空和同种介质中呈直线传播,同时介绍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

第二章:光的成像在这章主要学习了光的成像,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以及成像公式的推导。

同时,通过实验和计算,可以对于物体的位置、凹凸度及镜片的焦距进行测量和计算。

第三章:声的传播和反射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和规律。

同时讲解了声音的特性,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第四章:声的基本特性本章详细讲解了声的基本特性,包括频率、波长、振幅等。

同时介绍了声音与物体产生共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利用声音来产生保健效果。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并重点介绍了液体和固体两种常见状态的特征和性质。

特别是对于固体状态的表面张力和物态变化的规律进行了讲解。

第六章:水的四种状态本章主要介绍了水的四种状态,即液态、气态、冰态和水蒸气态。

课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冰的晶体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第七章:溶解和过滤这一章着重介绍了溶解和过滤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并且介绍了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第八章:热的传递在这一章中,学生将会学习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即导热、对流和辐射。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对于材料的导热性进行测量和计算。

第九章:热的效应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热的效应,包括固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沸腾与结晶、气体的压缩和膨胀等方面。

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探究热的效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元素与化合物本章将学生带入到化学的门槛之中,介绍了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 能生长不能生长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 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能繁殖后代、能生长,发育、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能对外界环境不同刺激做出不同反应2、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单细胞层次例:草履虫多细胞层次例:鱼、狗、鸭)初中阶段特别注意:病毒是生物,但其不具有细胞结构二、蜗牛习性特征1、蜗牛常栖息于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足腺上分泌黏液,为害虫2、蜗牛有四种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但没有听觉第2节细胞一、细胞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

从软木塞上切下的薄片,制成裝片观察到的细胞实则为细胞壁19世纪40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最基本的结构单位--细胞构成的二、细胞结构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有较大差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书本P39页,划出即可)1、细胞膜:主要作用: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保持细胞独立性2、细胞质:能流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3、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相当于人的大脑植物细胞特有结构1、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作用 ,使细胞具有一定形状 动物细胞胞 细胞质 细胞核细胞膜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细胞 胞2、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为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不需要摄食,直接自身产生能量物质)3、液泡:成熟植物细胞有较大液泡,内含细胞液,西瓜,苹果的汁液来自于细胞液关于植物细胞除了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外,不一定同时具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比如一般植物的根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比如洋葱表皮细胞不具有叶绿体三、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有关结构注意点(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注意区别目镜和物镜有螺纹的是物镜)(2)反光镜作用:反射光线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遮光器作用:调节光线强弱大光圈小光圈(3)粗准焦螺旋向内(后)(逆时针)旋转时镜筒大幅度上升细准焦螺旋向外(前)(顺时针)旋转时镜筒小幅度下降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区别在于调焦步骤时找物像用粗准焦螺旋,要使找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用细准焦螺旋。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大量存在的特定性质。

生物多样性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它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品、药物、材料和其他生物资源。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体系。

它们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储存器。

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农村、城市和工业区等。

第二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并具有确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来改变它们的性质。

例如,加热、冻结或压缩是物理变化,而燃烧、腐烂或反应是化学变化。

酸碱中和是指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混合后发生逐渐消失的过程。

中和过程涉及到氢离子(H+)、氢氧根离子(OH-)和水(H2O)等物质。

第三节:力与压力力是导致物体运动或形状变化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N)。

压力是由物体的质量和受力面积决定的,其单位是帕斯卡(Pa)。

人类和其他生物通过肌肉、骨骼和关节等组织以各种方式产生力和运动。

第四节:米和光的传播米是光的传播距离的单位。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299,792,458米,这也是物理学中的光速。

光可以通过反射、折射和透射来改变其传播方向。

第五节:成因岩石与变成岩石成因岩石是指在地幔或地壳中由混合物成分经熔融、凝固、结晶等过程形成的岩石类型。

变成岩石是指在地质历史中经过压力、温度或水作用等因素改变,从而形成新的岩石类型的过程。

第六节:空气与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大气中水和气体碳、氮、氧和其他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条件。

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而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和臭氧等物质是温室气体,它们可以影响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第七节:物质的循环与生态物质的循环是指地球上物质的迁移和转换,包括碳、氮、水和氧等的循环。

循环过程是由生物和非生物过程控制的。

生态是指无数个生物体与它们所居住的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互动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
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
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学习科学的方法: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二、走进科学实验室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由试管底部向上夹)。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
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
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
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
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
⑧应用外焰加热。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夹:夹持试管。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胶头滴管: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

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
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
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
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
原因: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盛放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一横二送三竖立)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三、科学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间接观察(使用仪器观察)。

有定性观察(用语言对事物的描述)和定量描述(用数据对事物的描述)数据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四、科学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最小刻度值(分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
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测量范围):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贴被测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相对较厚的刻度尺要侧立使得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紧贴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累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00页=100张)、一枚邮票的质量、细
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 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
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两者都没有0刻度线;量筒刻度
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上密下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能拿起读数)。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
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排水法测量。

水物+水物-=V V V ★面积的测量。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3、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O ℃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底。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1)测量范围从35℃--42℃,分度值0.1℃。

(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是比其他温度计精确度更高的原因)。

当温
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

(3)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可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体温计后,
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五、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