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及标准.pdf
经济责任审计总体评价模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责任审计总体评价模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6ed50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9.png)
经济责任审计总体评价模板-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经济责任审计总体评价模板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机构、组织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经济责任审计总体评价模板是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及结果综合评价的模板,它为审计师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以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常用的经济责任审计总体评价模板的结构和内容。
一、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审计对象、审计周期、审计目标等重要信息。
此外,还需要解释为什么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审计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评价范围和方法:在这一部分,详细描述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
评价范围可以包括涉及的地区、组织、项目、财务记录等。
评价方法可以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两者结合。
同时,还需要说明相关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
三、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在这一部分,列出用于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和标准。
指标可以是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财务风险等方面的指标。
标准可以是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内部规章制度等。
同时,指标和标准需要具备可量化和可比较性。
四、评价结果和总结:在这一部分,展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结果和总结。
评价结果可以是具体的数据、图表或文字描述。
总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归纳评价结果,并给出建议和意见。
五、改进措施和追踪:在这一部分,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后应该采取的改进措施,并追踪这些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改进措施可以是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工作效率或优化资源配置等。
追踪过程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进行,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经济责任审计总体评价模板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和标准化的途径,以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评价和总结。
通过使用该模板,审计师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审计过程和结果,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然而,该模板仅供参考,审计师仍需基于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最终的评价结果应该准确、全面和可信,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和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abc32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e.png)
风险管理审计
审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备性和实施情况,评估企业识别、评估 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 系,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03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确定
明确审计对象,确定需要收集数据的来源,包括 财务报表、会计凭证、业务合同等。
数据整理与清洗
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去除重复、无效 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存储与管理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采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对整理 后的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资源利用效率:分析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 方面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其是否实现资源的最 优配置。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涉及财务报表、内 部控制和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客观 地评价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改进 管理、提升绩效提供有力支持。
05
经济责任审计建议与改进措施
提高财务报表编制质量
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
核实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虚 假记载。
财务报表完整性审计
审查财务报表是否完整呈现了企业的经济状况,包括资产、负债、 权益、收入和费用等各个方面。
财务报表合规性审计
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要求,确保报表的合 规性和可比性。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
数据分析与挖掘
数据分析方法
01
运用统计学、财务学等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ea7c4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f.png)
评估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提高效率,以 及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经营绩效评价
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企业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和目标,对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如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等。
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评估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04
审计评价方法
对比分析法
定义: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比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各项指标,如财务指标、业绩指标等,来 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在对比分析法中,通常会选择与被审计单位具有相似经济特点、业务范围的其他单位作为参 照系。通过对比分析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的各项财务指标和业绩指标,可以更加客观地评 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目的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在任期内 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组织人事部 门、纪检监察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 据。
审计评价范围
01
财务收支审计
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评价,重点
关注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资产的质量情况。
06
审计评价建议
优化财务管理建议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从企业战略出发,结合业务特 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并对预算执行情况 进行监督和考核,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资金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和调配, 防止资金链断裂,降低财务风险。
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本年度费用支出总额为XX万元,其中 办公经费XX万元,人员经费XX万元 ,其他专项经费XX万元。
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评价的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评价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6c46c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e.png)
⼀、效益性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地位 从实际⼯作情况看,经济业绩和经济责任的评价,⼤部分都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管理效果的评价。
因此本⽂认为,效益性的评价,事实上是审计服务于⼲部监督管理的⼀个重要⽅⾯。
从实际情况来看,⽆论是组织总⽬标或者是分解下去的⽬标,基本上是与经济效益有关的,包括财务绩效、营销和经营活动、管理控制效率等⽅⾯的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这些指标进⾏评价,事实上评价的就是效益性。
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看,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主要有两⽅⾯的内容:⼀是对被审计领导⼲部所在单位的评价,范围包括三个要点:单位财政财务收⽀(资产、负债、权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有关财政收⽀、财务收⽀⼯作⽬标完成情况评价,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评价。
通过上述评价揭露出被审计领导⼲部所在单位收⽀不真实、资⾦使⽤效益差、违反财经法规等⽅⾯问题。
⼆是对被审计领导⼲部的评价,范围包括两个要点:⾸先对被审计领导⼲部应负的主管责任进⾏评价,即评价被审计领导⼲部对其单位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不真实、资⾦使⽤效益差和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哪些⽅⾯的主管责任;其次对被审计领导⼲部应负的直接责任进⾏评价,即评价被审计领导⼲部在其任职期间在财政财务收⽀中侵占国家(公有)资产、违反领导⼲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上应当负有哪些⽅⾯的直接责任。
根据以上的分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该包括下述五项内容:(1)财务(财政)收⽀的真实、合法性,这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础和前提;(2)任期责任⽬标的实现程度或经济业绩,评价被审⼈和所在单位的财务绩效和管理业绩;(3)重⼤经济决策的合规性和效果性,属于管理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4)财经法规、廉政纪律的遵守情况;(5)经营(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现服务于组织⽬标的审计⽬的。
以上五项评价内容中,除了第1和第4项与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外,第2、3、5项都属于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因此,效益性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构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量化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构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量化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964558b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f.png)
性考虑袁要尽量避免设定的评价指标多而不精袁应
该重点关注那些能准确反映重大情况尧 涉及到整
个企业经济发展全局的评价指标袁 审计评价的侧
重点应主要在于能够准确反映内管干部任职期间
有关经济责任的履行和落实情况遥
三尧构建国企内管干部经济责任量化分级评价体系 1 .评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尧决策 部署情况遥 审计人员应该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 的相关方针政策袁 根据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 行业特点遥 重点评价国企内管干部在贯彻执行有 关政策的总体情况袁 以及公司上级交办的具体事 项的贯彻执行情况遥 2.评价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尧执行和效果 情况遥 评价该项审计内容时袁 应充分研究了解被审 计单位的经营发展战略规划袁 分析该企业在战略 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上是否科学合理袁 是否符合新 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趋势遥 重点评价被审计单位 国企内管干部任职期间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袁该 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和具体的执行效果情况袁目 标责任制的计划及完成情况等袁 揭示战略执行中
务 价遥 再次袁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界定经济责任遥
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紧扣履职干部的经济责任袁要
明确其职责分清其责任袁 既要准确地划清楚直接
责任与领导责任袁又要搞清楚主客观任遥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遥
国企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际上是一
项非常严谨尧非常全面的审计工作袁在进行经济责
任审计评价的过程中袁 必须始终坚持运用传统定
窑窑窑窑窑窑窑窑 参 考 文 献 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窑
咱 1 暂 杨落银.扎实做好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咱 J暂 . 现代审计与经济袁201 9渊 5冤 院33- 34 . 咱 2暂 丁菱.企业内部管理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咱 J暂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袁201 8渊 4冤 院1 97- 1 98. 咱 3暂 赵鋆娜.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问题探讨咱 J暂 .江苏商论袁201 8渊 1 2冤 院1 1 3- 1 1 6.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的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15e1cf0aef8941ea76e0567.png)
3 效 益 性 评 价 指 标 :分 为 好 较 好 般 较 差 四 个 等 次 好 等 次 的标 准 为效 益 审计 结 果 达 到 评 价标 准 指 标 的 9 0 % 以
、 、
、
。
干 部来分 类 设 置 还 应 按 照 市 县
、
区主
要 领 导 和 部 门负 责 人 来 设 置 不 同 的 评 价
领 导 干 部 任期 内
。
料 或 提 供 不 真 实 资料 导 致 审计 人 员 无
。 ,
行使
一
系列 权力 就应 承 担 相 应 的责任
、
法进行职业判断的
、
一
。
2
分 类设 置 原 则 为 了便 于 评 价 要
。
。
根 据 审计 对 象 的 特 点 来 分 类 设 置 评 价 指
标
。
不 但按 党政领导 干部 和企 事业 领 导
国有 资产保 值 增 值评 价 指 标 为
、
置 按 同级 同类 的指 标 对 比 又 要 设 置 按 时 间上 的过去 现 在 将 来 的指标 对 比 5 定 性 与定 量 相 结 合 的原 则 为便
、
实现 控 制 目 标 没 有 出 现 内部 管 理 控 制 问 题 :基 本 有 效 等 次 的 标 准 为 内控 制 度 健 全 但 有关 人 员 的控制能力有 定 差距 或不 能 全 面 执 行 内控 制 度 没 有 出 现 重 大 控 制 漏 洞 基 本 实 现 控 制 目 标 :无 效 等 次 的 标 准 为 内控 制 度 健 全 但 没 有 配 备 具 有 相 应 资格 的 控 制 人 员 出 现 重 大 违 纪 违 规 问 题 没 有 实 现 控 制 目标 第 五 类 :重 大 决 策 事 项 评 价 指 标 对 重 大 经 济决 策 般 从 决 策 程 序 的 规 范性 及 决 策执 行 的 有 效 性 两 个 方 面 作 出评 价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004c0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4.png)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一、引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审查和评价,以发现问题、整改不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责任意识和履行能力。
本指南的目的是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和标准,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意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维护企业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企业各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资源,提高效益:通过对资金、财务、资源等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浪费。
2.防范风险,增强抵御能力:通过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并修正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决策:审计结果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4.加强监督,改进职能:审计监督是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通过审计工作,改进管理和监督体制。
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1.确定审计对象和范围:根据审计目的,确定审计对象和范围,例如可以确定审计对象为企业的核心财务和运营部门。
2.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时间、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等。
3.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与审计对象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4.开展实地核查:对企业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实地核查,例如对资金流动、财务报表等进行核实和比对。
5.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并进行深入调查。
6.评价和分析审计结果:根据审计结果,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问题和建议。
7.提出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和分析,编写审计报告,将审计结果及建议提交给企业管理层。
8.跟踪检查:对审计建议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022年(财务内部审计)《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
![2022年(财务内部审计)《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d2b02e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e.png)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22]7 号2022-1-20各中央企业:为做好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根据《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 7 号),我们制定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六年一月二十日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中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根据《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 7 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适应出资人监督工作需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责任监督,建立与完善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审计认定制度,客观评价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与经济责任,为企业负责人的任用、考核和奖惩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第三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任务:(一)财务基础审计。
在对企业风险与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测试的基础上,对企业资产、负债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以及企业资产质量的变动状况和重大经营决策等情况进行审计,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企业绩效评价。
在财务基础审计的基础上,采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发展能力等财务绩效与管理绩效角度,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全面分析和客观评价。
(三)经济责任评价。
根据企业财务基础审计结果和绩效评价结论,综合考虑企业发展基础、经营环境等方面因素,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主要经营业绩和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估,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得出较为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结论。
第三章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
![第三章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e473c1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6.png)
第三章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第三章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第⼀节经责审计评价的基本概念⼀、经责审计评价是指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以及⼲部考核评价等规定,结合地区、部门(系统)、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领导⼲部任职期间履⾏经济责任的业绩、主要问题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进⾏界定的⾏为。
审计评价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
⼀般包括包括对经济责任履⾏情况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的分析与评价,也包括对被审计对象组织、协调和管理能⼒、绩效的分析与评价。
经责审计的核⼼,亦是难点。
⼆、实务操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实务中,经责审计评价的难点集中在?1.审计对象复杂程度⾼点多、⾯⼴、要求⾼2.审计领域专业难度强涉及各个⾏业的专业判断3.外部压⼒⼤外⾏评内⾏!(⼆)经责审计评价常见的问题?1.评价过于全⾯2.评价过于绝对3.评价主观推理4.评价⽅法体系单⼀(三)实务中的⼏个“不评价”1.超越审计范围的不评价2.审计证据不⾜的不评价3.没有明确标准的不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理论框架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体系评价的基本要素和原则评价的具体参考标准、依据在以评价标准为依据,如何运⽤评价指标第⼆节经责审计分析评价的标准?⼀、要素?(⼀)审计对象要素?即评价需要考虑与审计对象的相关性。
(⼆)评价责任要素?即评价需要分清被审计对象承担经济责任的内容、性质和范围。
经度维度(三)任职⽬标要素?即分析评价的重点需要与任职⽬标挂钩。
(四)评价范围要素?即分析评价应在审计范围及审计对象涵盖范围内做出。
深度⼴度⼆、构建经责审计分析评价标准的原则(⼀)全⾯性原则即评价体系全⾯覆盖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的全境。
时间、空间、职务分⼯三个维度(⼆)针对性原则即与被审计对象的⾏业、具体⼯作性质相对应。
(三)适⽤性原则即评价应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进⾏组合,适应不同项⽬但同类对象的具体要求。
由主⼲⽬标和辅助⽬标相结合(四)沟通性原则即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运⽤应和经济审计的委托和被审计对象的委派部门沟通协调。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及标准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ed36f8b7cd184254a35354c.png)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及标准一、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及效益情况(一)财务状况真实合法性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合法性应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失真率作为基本指标,将表示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差错水平的失真率作为修正指标,以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合法情况。
1.评价指标资产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资产净调整额|÷报表反映的资产总额×100%负债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负债净调整额|÷报表反映的负债总额×100%所有者权益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净调整额|÷|报表反映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00%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某项目净调整金额|÷|该项目金额|×100%2.评价标准—1—分别计算三个失真率,按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当某几个资产负债表项目有重大差错,但未能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化时,应计算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修正评价结果。
当三个失真率均≤5%时,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均≤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当三个失真率均≤5%时,而某个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当5%<三个失真率数值较大者≤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当三个失真率中任意一个>10%时,确认为财务状况不真实。
(二)经营成果真实合法性收集任期内各年审计资料,根据各年确认的利润总额调整数和报表反映的利润总额,计算出任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失真率和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
1.评价指标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各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年数其中:某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历次审计确认的当年利润总额净调整额|÷|当年报表反映的利润总额|×100%2.评价标准—2—分别计算各年的利润总额失真率和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以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作为基本评价依据,选择各年利润失真率中最大的利润总额失真率作为辅助评价依据。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16e6a3d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b.png)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高建来;张维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构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权责对等、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相协调、与相关法规相匹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等原则.具体的体系架构包括:财务会计与业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执行财经法纪和个人廉洁自律的评价指标;重大经营决策评价指标;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内部控制与管理评价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高建来;张维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47
【相关文献】
1.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J], 毛亦男
2.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 [J], 鲁忆
3.浅议国企集团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徐贵春
4.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倪毅英
5.试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李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7c03c620066f5335a812163.png)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活动。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的依据是审计查实会计报表数据及其经济活动情况,评价的标准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单位的章程、合同、预算、计划等。
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仅可以为组织人事部门监督、考察使用干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而且有利于鼓励政绩突出者,鞭策工作平庸者。
一、?审计评价的内容1.?财务活动评价。
即对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
具体包括:分析、考核财务盈(亏)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企业资金结构,评价资本金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情况。
分析企业资产分布、周转使用情况和负债程度,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
分析企业资金筹措、资金运用,评价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分析成本管理、利润分配及其真实性,评价是否责权利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及执行财经纪律情况。
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原因,评价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及其对财务状况变动的影响。
2.?效益评价。
即在对财务活动审计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包括:分析产值利税的实现程度与往年相比较,评价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分析投资计划的完成,评价其对企业今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分析设备更新、技术换代的程度,评价企业发展后劲。
分析投入和产出比例,评价企业挖潜增效的可能性。
3.?管理水平评价。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分析企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性,评价管理控制机能。
分析经营决策对整个企业的影响,评价是否经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
分析企业职员的知识结构,评价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前途。
分析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资本金收益率等指标,评价企业管理成果。
4.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评价。
分析财务核算制度,评价经济核算体制的健全性。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服务标准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服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2c583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d.png)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服务标准一、审计目标明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旨在确保公司内部经济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效益性,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
审计目标应清晰明确,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二、审计范围清晰审计范围应根据公司的业务规模、组织结构和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涵盖公司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相关部门。
审计范围应清晰明确,避免遗漏或重复。
三、审计程序规范审计程序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审计程序包括审计计划制定、审计通知、审计证据收集、审计记录、审计报告等,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四、审计证据充分审计证据是得出审计结论的基础,必须充分、相关、可靠。
审计人员应通过实地调查、审查文档、询问等方式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审计结论准确审计结论应根据充分的审计证据和规范的审计程序得出,准确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审计结论应客观、公正、准确,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六、审计建议可行审计建议应根据审计结论提出,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审计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七、审计报告格式统一审计报告应按照公司规定的统一格式编写,包括审计目标、范围、程序、证据、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报告语言应简练、清晰,逻辑严谨,易于理解。
八、审计质量保证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培训、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质量评估等,以确保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技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九、审计时效保障公司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审计任务。
同时,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
对于紧急或突发情况,公司应建立应急预案,以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并完成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54e9edb0066f5335b81218f.png)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被审计入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白律等情况进行评判和界定的行为,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指标体系则是正确进行考核评价的利器。
评价指标体系可从经济责任的内容层面和经济责任的综合特征层面(即合法合规性、效益性和目标性)两个方向对领导人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每个方面设置不同的权数,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要求选择一个或两个方向同时进行评价。
这套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底稿,也可作为审计报告的一部分,帮助审计人员和干部管理部门评价领导人的经济责任。
基于平衡计分卡在企业评价中所能够体现出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
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方面,能够抓住关键问题并找出原因,同时能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在企业的持续经营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中国现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弊端(一)依据标准过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在实施绩效评价中多年来沿用1999年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其过于偏重财务评价,而对已设置的非财务指标不够完善,对现金流量分析不够重视。
而且,评价体系在权重设计上依然沿用了传统的固定权数的方法,不能适用于非独立核算单位。
而6月起施行的新〈〈审计法》仅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和主要内容,对于经济责任评价的标准却没有明确,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
(二)评价指标单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根据与企业经济状况相关的财务指标来制定,容易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一味强调短期财务成果,而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去实现长期战略目标,以至于企业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而较少投资于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
新版内部审计规范.pdf
![新版内部审计规范.pdf](https://img.taocdn.com/s3/m/22b63c2bf7ec4afe04a1dfdf.png)
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促进公司经营效率、经济效益的提高,确保内部控制持续有效实施,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内部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本规范所称“审计人员”,是指在公司和下属单位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包括监察审计部专职审计人员、派驻下属单位审计专员以及从非监察审计部抽调、借用短期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
本规范所称“下属单位”,是指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及设立的其他机构。
第三条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公司内部审计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在董事长和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照公司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工作及行使内部监督权,发挥监督、评价和服务功能。
第四条内部审计为公司管理层提供系统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和信息。
其目标包括努力确保进行成本效益的监控,促进内部程序的合理性和资源利用的效率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保证内部管理报告和外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确保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与有关决议、可适用标准等得到遵守,进而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
内部审计提供的保证服务,是一种合理保证,即在合理的程度上开展检查和核证工作。
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不应承担公司具体经济业务的经办和管理责任,不直接参与各部门和下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以确保维护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第五条监察审计部是公司专职内部审计机构,是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的执行机构。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准则思索.pdf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准则思索.pdf](https://img.taocdn.com/s3/m/660f489ccc1755270622088c.png)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主体接受委托或指令,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职责、遵纪守法情况的监督评价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问题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灵魂和核心,是重点和难点,也是一个敏感问题,是委托单位、责任人和被审计人员共同关心的焦点,直接关系到审计的质量和审计风险。
因此,应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对责任人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的重要内容,它的建立,不仅使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审计结果能被充分利用,而且对审计工作本身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评价标准的建立,使审计人员对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整体评价时有规可依;对各种责任的划分和应承担责任的确定有章可循。
这样使审计人员能够准确地作出审计评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评价标准的建立,使审计机关在发表审计意见时有法定的标准可以执行,发表的审计意见能够做到客观、公允和实事求是,有效地防范了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三)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评价标准是审计工作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的建立,使审计评价工作有规可依,促进审计工作走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来。
(四)有利于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评价标准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标制定了准则,为监督检查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有利于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同时,评价标准的建立,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按照法定标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表审计意见,摆脱事实已查清却无法定性的局面,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之前,应先对应评价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责任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各项经济指标可参考《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及标准
一、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及效益情况
(一)财务状况真实合法性
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合法性应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失真率作为
基本指标,将表示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差错水平的失真率作为修正指标,以全
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合法情况。
1.评价指标
资产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资产净调整额|÷报表反映的资产总额×100% 负债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负债净调整额|÷报表反映的负债总额×100%
所有者权益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净调整额|÷|报表反映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某项目净调整金额|÷|该项目金额|×100%
2.评价标准
—1—分别计算三个失真率,按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当某几个资产负债表项
目有重大差错,但未能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化时,应计算资
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修正评价结果。
当三个失真率均≤5%时,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均≤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
当三个失真率均≤5%时,而某个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当5%<三个失真率数值较大者≤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
当三个失真率中任意一个>10%时,确认为财务状况不真实。
(二)经营成果真实合法性
收集任期内各年审计资料,根据各年确认的利润总额调整数和报表反映的
利润总额,计算出任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失真率和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
1.评价指标
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各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年数其中:某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历次审计确认的当年利润总额净调整额|÷|当年报表反映的利润总额
|×100%
2.评价标准
—2—
分别计算各年的利润总额失真率和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以平均利润总额
失真率作为基本评价依据,选择各年利润失真率中最大的利润总额失真率作为
辅助评价依据。
当各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均≤5%时,确认为任期内会计报表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
当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5%,但5%<个别年度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任期内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
当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5%,但个别年度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任期内会计报表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但某年度的经营成果不真实;
当5%<各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及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任期内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
当5%<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10%,但个别年度的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但某年度经营成果不真实;
当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10%,个别年度的利润总额失真率远远>10%、其他年度的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由于某年度经营成果严重不实,导致任期内平均利润总额差错率高达**%,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反映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