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20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_9

学生观看历史图片,交流,谈感受。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2
出示课件: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图片。
出示课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开展故事会,自己讲故事,开展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出示课件: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图片。
展示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了解历史。。
观看历史图片,了解历史。
……
板书计
第二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虎门销烟
三元里抗英
黄海海战
抗日烽火
不屈不挠
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就着力于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就让学生大量的搜集有关资料,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整理归纳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展示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图片解说,讲故事等等,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进程,而在了解中华抗战的历史环节中,因为在课堂上引入了很多的历史资料,所以,孩子们学起来时特别有兴致。真正在多感官的参与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
教师
课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章节
六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课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第二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材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了解抗战历史。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课件2 新人教版

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
作甲裹身厚。—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不解何由巨网
开,枯鱼竟得攸然逝。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
赋同仇。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林则徐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 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 为门墙辱 !
读一读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 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 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 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他于1839年3月抵广州,邓延桢等传讯 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 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 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 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 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 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在查 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 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是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三元里村民 供奉北帝的三元古庙,建于清初。建筑 面积446平方米,3间砖木结构建筑。馆 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 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 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 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
三元里抗英纪念馆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牌
吸食鸦片
普通的鸦片烟馆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18

教学过程:第1课时[播放课件:虎门销烟]碑上第一幅浮雕,表现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林则徐要销毁鸦片,开展禁烟运动?他是怎样禁烟的?你们知道鸦片给中国带来的是怎样的后果吗?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那么我们的中国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吸食鸦片的危害:人是萎靡不振、家是穷困潦倒、国是不堪一击。
鼓励学生将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以讲故事的方式让林则徐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丰满起来,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精神的体验。
(板书: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虎门销烟)(让学生初步了解旧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1.师:在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不能忘记的屈辱》这一课,了解到近百年来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辱的历史,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看法,表述一下自己的心情和想法?2.师: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呢?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让我们先从1800年开始来回顾历史。
课文中写到从1800年到1839年40年中,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有40万箱。
到1835年,中国已有200万人吸食鸦片。
3.师:请同学们通过这张数量图,思考迅速增长的鸦片数量给中国(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4.小组交流:生1:鸦片是有强烈麻醉性的毒品,极容易上瘾,而且不易戒除。
生2:鸦片不但极容易上瘾,而且不易戒除。
人慢慢地变成了面黄肌瘦的“大烟鬼”。
生3:鸦片是有强烈麻醉性的毒品,还会摧残人的健康和侵蚀人的意志。
总结:通过看面黄肌瘦的“大烟鬼”在鸦片馆吸鸦片的图,他们萎靡不振蜷缩在墙角的样子,证明鸦片这种毒品,极大地摧残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表格展示:通过对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大量地掠夺的钱财,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地外流……在同学们小组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资料来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1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一、活动背景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弘扬民族精神,本班特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活动。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课,学生能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倍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明确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二、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勿忘我中华民族屈辱历史,铭记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2、通过多种形式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活动准备1、让学生搜集革命先烈的资料或书籍进行阅读,准备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诗歌、歌曲、课本剧等。
2、在中队长的协调下,各小队根据搜集的资料特点,准备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汇报。
3、教师搜集影片,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四、少先队活动过程1、整队。
各小队依次报数后,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敬礼报告,请求批准队会活动,辅导员还礼,回答:“接受你的报告,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中队长面向全体学生宣布活动开始,发令:“全体起立,出旗,敬礼”。
(播放《出旗曲》,全体队员敬队礼)礼毕。
3、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一)知国耻,前事不忘后事师1、中队长:同学们,还记得9月3日的阅兵仪式吗?中队长:多么雄伟壮观的场面呀!可是,你们知道吗?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却面临着灭亡的危险,让我们一起回顾那场空前的灾难吧!(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2、中队长: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镜头,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3、中队长:是呀!简直是惨绝人寰。
队员们,日本帝国主义妄想灭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让吗?(不让)我们反抗吗?(反抗)是!我们不让,我们要起来反抗。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中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故事会”,掌声欢迎我的搭档冷欣宇上场。
品德与社会2-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影
响: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 中国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 胜利,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 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 的抗战士气。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血战台儿庄纪念碑
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的四大会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大捷 太原会战 (1937) 武汉会战 (1938) 淞沪会战 (1937)
徐州会战 (1938)
现 在 的 平 型 关 关 口
主 要 战 场 乔 沟 遗 址
2、台儿庄战役
背景(原因):
(1)抗战形势:日本侵略者企图连接华北、华 东两大战场。
(2)台儿庄的重要战略位置
时间: 地点:
1938年春 山东台儿庄(徐州东北)
指挥官: 李宗仁 战果:
日军大败溃逃。 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10000多人。
☆ 抗日烽火☆
1931年,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领土,在我们的土地 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狂妄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 中国。祖国处在危难之中。在这个时刻,中国人民万 众一心,男女老幼齐动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 的斗争,抗日烽火燃遍神州大地。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1、平型关大捷
影 响: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 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 最大规模的战役。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 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 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彭德怀
唯谁 我敢 彭横 大刀 将立 军马 !,
- 毛 泽 东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 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个多小时,重创五艘日舰。
吾辈从军为国,早置生死于度外。
——邓世昌
致远舰部分官兵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2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能够讲述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的故事。
3、能够通过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激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重温历史,通过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生自学阅读课本38—43页,思考下面问题,并在课本上圈点批注出来:重温历史,了解以下历史事件: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1、说一说:虎门销烟是怎么一回事?2、上网查一查:林则徐的生平事迹。
除了虎门销烟你还知道林则徐的哪些故事?(提示:可以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林则徐”进行查询)3、议一议:有人说正是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才导致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你怎么认为?(二)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1、讲一讲三元里抗英的故事。
2、讲一讲邓世昌与黄海海战的故事。
(三)抗日烽火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都是近代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人民反抗外国列强所进行的斗争,我们在了解一下现代中国面对日本侵略者我国人民所进行的斗争。
1、说一说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地点、领导者、战况、意义。
2、说一说台儿庄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领导者、战况、意义。
3、说一说百团大战发生的时间、地点、领导者、战况。
二、自学后,对子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不明白的问题相互问一问,讲一讲。
三、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课外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百度网页、视频、图片、文库、百科等内容中搜索搜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图片、歌曲等,办一期手抄报,感受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热情。
第一组展示(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第二组展示(二)三元里抗英与黄海海战第三组展示(三)抗日烽火其他组点评和补充一、组内展示、准备班级展示二、班级展示与点评三、反馈点拨林则徐与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海滩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30日广州三元里自发组织黄海海战:1894年9月邓世昌致远舰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参战四、课堂检测(5分钟)1、连线: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1839年6月3日三元里抗英林则徐1841年5月30日黄海海战三元里乡民和广州工人1894年9月虎门销烟邓世昌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国民党军队)1938年春百团大战八路军115师1940年8月台儿庄战役八路军一百多个团2、除了课本上的三个历史时间外,再举三个有关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故事或者英雄人物。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人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二课。
本课时讲述中国人的不折不挠,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前辈们的艰辛奋斗,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使其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的顽强抗争精神。
2.了解林则徐、邓士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重点】体会中华民族的顽强反抗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发奋读书。
1、多媒体多功能教室;2、素材(故事、图片、卡纸、便签纸等)。
回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第一课-----《不能忘记的屈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屈辱?生: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烧毁圆明园抢走国宝,日本731部队在我国进行细菌实验师:这帮野蛮的强盗,在我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那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生:帝国主义者太可恶了,我恨这些帝国主义者,我们要把这些外国列强赶出中国····师:对,我们要起来反抗,我们不要做帝国主义者的奴隶。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二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新课教学: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师: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行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你们知道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后果吗?学: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会使人面黄肌瘦,什么也干不了师:人丧失了劳动能力会怎么样?生:不能种地师:农民不能种地了,假如士兵呢?师:社会上的其他人呢?师:从上面的回答不难看出鸦片不仅影响了人的身体,还会使人意志消沉,社会动荡不安,那么,对国家有没有影响呢?【老师总结】中国人花大量银子买鸦片,银子都流出去到了别人的国家,中国缺乏银子,陷入贫穷。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14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3、探究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知道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屈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2、教师引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活动一:走进林则徐与虎门销烟1、教师引言:正向孩子们所说的那样,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的先辈们不怕牺牲自己,在进行着艰难的反抗,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就是其中的一则感人故事。
(板书:林则徐虎门销烟)2、学习虎门销烟(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是怎样的?请你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小组内交流。
(2)学生讲故事。
(3)根据第二个学习任务,了解林则徐销烟的历史背景。
在学生说到英国的罪行时课件出示: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
引导学生了解英国大量的向中国输送鸦片,并从中国获取了巨额的白银。
(4)学生根据38页的内容,说说鸦片的危害。
(5)播放虎门硝烟的短片,引导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
(6)虎门销烟的最终结果是被迫签订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时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的。
学生举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这一切都反映了中国当时太落后了,落后就意味着挨打。
但是,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虽然国破家残,任然有许许多多像林则徐一样的民族英雄,谱写了一段段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故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2.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课件1新人教版

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光绪二十 七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 辛丑条约。洋历9月7日,因此有 “九七国耻”一说。从此,清政府 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具。
在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割 我国曾被列强侵占或强 占或强租中国领土的国家 行租借的地方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
山东胶州湾 辽宁旅顺、大连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化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八国联军入侵
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 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 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 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被日本掳去的镇远305mm主炮炮弹, 至今仍陈列在日本,用以羞辱中国人
邓世昌1880年调入北洋水 师,先后担任“飞霆”、 “镇南”蚊炮船管带和 “扬威舰”、“致远”舰 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 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 牺牲。
在战斗中,致远舰多处中 弹,即将沉船,邓世昌下 令百多名官 兵壮烈殉国。
清朝 腐败
落后 自然 经济
闭关 政策
科技 文化 落后
装备 衰弱 落后 没落
资本 主义 国家
建立 资本 主义 制度
工业 革命 完成 发展
侵略 扩张
科技 文化 发达
武器 强大 先进 上升
二百多年前, 葡萄牙、荷兰、 英国等列强开 始向中国输入 鸦片。
从1800年至1839年这40年中,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 片就有四十多万箱。到1835年时,中国无论男女老 少,已有200万人吸食鸦片。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2》教学设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林则徐与虎门硝烟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近百年来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辱的历史,谁能来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想法?2、师: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呢?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让我们从1800年开始来回顾历史。
(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影片资料)3、师:(出示1800-1840年的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请同学们通过这张数量图,思考思考急剧增长的鸦片数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4、小组交流:图文并茂式:通过在鸦片馆吸鸦片的图,证明鸦片极大的摧残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表格展示:通过对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下小字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大量地掠夺的钱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6、让学生阅读39页的故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情景?活动二英雄故事会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看看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的故事。
现在谁能来讲一讲这两的故事。
2、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意义,值得后人纪念,激励后人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而黄海海战体现了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勇敢站起来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述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强调了民族自强、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关于团结、友爱、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知识。
但针对本篇课文,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不深,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内涵理解有难度,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敢于反抗压迫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内涵。
2.难点:深刻理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相关历史背景,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视频,让学生对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说课稿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2课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1、说教材体系《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2课。
2、说教材内容本单元设计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注意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以及为祖国强盛所走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所以,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这样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3、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
三、教学理念: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1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案一、教材分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2课。
本单元设计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注意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以及为祖国强盛所走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所以,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这样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四、教学理念: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
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学习形式。
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10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一、课题分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主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不能忘记的屈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本单元以时间为线索,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的思路设计单元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经历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可以说,这三方面的内容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
教材主要选取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多样的形式将这些事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通过设置提示语引导学生去关注、去感悟事件体现的中国人民的民族抗争精神。
教材的第38-39页主要借助统计表、图画和文字等形式介绍鸦片的危害;第40-41页分别借助故事、图片、诗歌和名言等形式介绍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两个历史事件;第42-43页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次著名战役:即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这些事件都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感受和了解中华民族反抗列强入侵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知识: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探究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三、教学重点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知道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从林则徐和“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抗日烽火”等方面搜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历史事件、数据等具体的资料。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_8

国旗在我心中——小学三年级法治教育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具备初步的国旗知识,知道国旗的形状,明白每周一要举行升旗仪式,每天也要进行升旗,但是对国旗的历史与含义了解并不全面,对国旗法的了解更欠缺。
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严格遵守国旗法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们预设在课堂上通过“绘画活动”来认识国旗、通过“学法活动”来尊重国旗、通过“体验活动”来爱护国旗这三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达成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逐步培养学生“从小守规则,长大守法律”的意识,从而实现爱护国旗与尊重国旗的教育目标。
说明:教学设计里面的对话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预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国旗的基本特征、含义以及《国旗法》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应该怎样尊重国旗,爱护国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守法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热爱转化到日常行为中。
教学准备:学生:1、油画棒、画纸;2、便签条。
老师:五星若干、一面红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了。
你想送什么礼物给祖国妈妈?二、活动体验板块一:绘画分享——认识国旗是啊,国旗是我们祖国的重要标志。
大家都知道国旗的样子,你能画下来吗?(一)画一画师出示任务规则:1、准备好纸和笔;2、根据自己的了解,画一幅《我心中的国旗》送给祖国妈妈;3、画好后保持组内安静,老师将收集遵守规则小组的一幅作品给全班分享。
(二)分享交流从遵守规则的小组中各挑选1位同学,把自己画的国旗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分享。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画的国旗,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观察并汇报:我发现国旗都是红色的红色。
(1)师:有谁知道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生讨论交流后,师出示课件介绍:红色旗面并介绍含义(红色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胜利。
并随着乐曲轻轻哼唱《歌唱祖国》。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说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说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人教新课标一、说教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2课。
本单元设计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注意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以及为祖国强盛所走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2.能力目标:探究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力学习和工作。
3.行为目标: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四、说教学设计引言揭题: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民受尽了外国列强侵略的那段屈辱历史,感受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不争现实。
山河破碎,国宝被掠,血腥惨烈的南京大屠杀,目不忍睹的悲愤场面,历历在目。
面对外国到的侵略,我们的先辈们不怕牺牲自己,在进行着艰难的反抗。
一百多年来,谱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悲壮而充满激情的历史篇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看看我们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吧,看看我们能从他们那里学些什么。
活动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1、师:请同学们快速看书P38思考:①1800年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数量多少?(4.570)万箱。
②到1838年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数量是多少?(40.200)万箱。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2.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人教新课标 (共20张)

•
2. 接 受 美 学 认为, 艺术品 在艺术 家手中 产生出 来,这 只是艺 术创作 的第一 阶段, 读者、 观众、 听众对 艺术品 的接受 是艺术 创作的 继续。
•
3. 通 过 读 者 、观众 和听众 的接受 ,艺术 作品的 价值才 从一种 可能的 存在转 化为现 实的存 在,从 这个意 义上说 ,接受 也属于 艺术创 作的一 部分。
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
1.政府腐败 2.残害人民健康 3.银两外流,国库虚空 4.军队战斗力下降
请同学们想象:如果中国的
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 情境?
皇帝陛下: 如果不禁止鸦片
输入中国,那么,数 十年后,中国不仅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你对林则徐的话有什么看法?
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虎门 销烟的故事。
•
10.人 类 社 会 里 的礼 和乐体 现着天 地运行 的大道 ,而礼 之本在 仁,在 于音乐 的精神 ,所以 乐是一 切人类 艺术的 最髙境 界和最 终追求 。
林则徐 正在销毁鸦片
林则徐(1785~1850)鸦片战争时期主张 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 是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 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 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 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 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 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他 会同邓延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 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 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 销毁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
•
4. “前 理 解 ”是 接受 者在理 解文本 以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由于 接受者 对文本 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所以这 种结构 会影响 接受者 对文本 的理解 。
小学品德与社会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2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
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方法。
3.唤起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2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他们喜欢听英雄故事,也能为中华儿女顽强的抗争精神而感动,但是由于这部分学习内容距离他们太遥远,他们很难去思考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历史背景。
2.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学生通过平时生活以及课本知识可以获取一部分历史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很难理解到。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知道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难点: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行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为了不论为亡国奴,为了祖国的强大,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不怕牺牲,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了解一下中华儿女为了反抗外来侵略者,都进行了哪些英勇的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知识: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探究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知道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学生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电影、电视、报纸、书籍、向周围人询问等),了解关于“林则徐和虎门销烟”(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后果和虎门销烟经过)“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抗日烽火”(关于抗日英雄、抗日故事、著名战役等)等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历史信息。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1.屹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表现的是什么事件?
2.为什么林则徐要销毁鸦片,开展禁烟运动?他是怎样禁烟的?你们知道鸦片给中国带来的是怎样的后果吗?
3.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那么我们的中国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吸食鸦片的危害:人是萎靡不振、家是穷困潦倒、国是不堪一击。
鼓励学生将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以讲故事的方式让林则徐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丰满起来,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精神的体验。
小结: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从列强闯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争。
他们不屈不挠、奋发图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虽然,腐败怯懦的清政府最后以向侵略者妥协告终,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林则徐也被革职,但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给了列强一次迎头痛击,打击了鸦片贩子们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
活动二: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
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民族英雄谱,你知道些什么,想了解些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三元里抗英纪念碑代表的是什么?想象一下,三元里人民手拿长矛、锄头冲向敌人时的场面,说说了解
到三元里人民把敌人打得魂飞魄散时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扣住“人民自发组织”,体会人民的力量,也引导学生对比清政府的态度,以此感受清政府的腐败。
小结:在三元里抗英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见证了人民的强大力量,看到了民族凝聚力爆发的威力,正是因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心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才有了抗击侵略者的斗志!(板书:三元里抗英不屈不挠顽强斗争)
3.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当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虎门硝烟到三元里抗英再到黄海海战,从这些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历史事件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侧重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悲痛之情,对日军和清政府的痛恨之情等,感受中华民族英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总结:邓世昌和他的将士们用生命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用与敌军同归于尽的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这场黄海海战是日本舰队首先撤离,然而,日本却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
清政府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反而夸大失败,推行消极避战方针,最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更加对中国虎视眈眈。
下一节课,我们将走进“抗日烽火”。
板书设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虎门硝烟不屈不挠
三元里抗英顽强抗争
黄海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