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8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完整版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数学解题方法论的开拓者波利亚提出“掌握数学意味着善于解题”.他将解题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审题,转换,实施,反思”.要解好题必须先审好题,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一切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都来源于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者对题目提供信息的发现、辨认和转译,并对信息作有序提炼.本讲结合实例,教你正确的审题方法,开启成功解题之路.
审条件挖隐含
条件是解题的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条件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必经之路,审题时要充分挖掘每个条件的内涵和隐含的信息,以便于明确解题的思路.
例1 已知△ABC 中,|BC →|=10,AB →·AC →
=-16,D 为边BC 的中点,则|AD →
|等于( )
A .6
B .5
C .4
D .3 [审题导引]
[规范解题]
由|BC →|=10,得|AC →-AB →
|=10, 平方得|AC →|2
-2AC →·AB →+|AB →|2=100, 因为AB →·AC →=-16,所以|AC →|2
+|AB →
|2=68, 又因为D 为BC 中点,所以AD →=12(AB →+AC →),
即|AD →|=12|AB →|2+2AB →·AC →+|AC →
|2=1236=3.故选D.
[答案] D
审结论逆向推
结论是解题的最终目标。解决问题的思维,很多情形下都是在目标意识下启动和定向的,审视结论要探究已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善于从结论中捕捉解题信息,确定解题方向.
例2 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2n . (1)设b n =a n
2n -1,证明: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审题导引]
[规范解题]
(1)证明:因为a n +1=2a n +2n , 所以a n +12n =2a n +2n 2n =a n
2n -1+1,
所以a n +12n -a n
2n -1=1,n ∈N *,
又因为b n =a n
2n -1,所以b n +1-b n =1.
所以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其首项b 1=a 1=1,公差为1. (2)由(1)知b n =1+(n -1)×1=n , 所以a n =2n -1b n =n ·2n -1.
审图形抓特点
在一些高考试题中,问题的条件往往是以图形的形式给出,或将条件隐含于图形之中,由此在审题时,要善于观察图形,洞悉图形所隐含的特殊关系、数值的特点、变化的趋势、抓住图形的特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破解考题的关键.
例3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12+π
B .8+π
C .12-π
D .6-π [审题导引]
条件――→分析三视图组合体――→分析特点正方体下面挖去一个圆柱――→分析图形数据结果
[规范解题]
V =V 正方体-V 圆柱=2×2×3-π×12×1=12-π.故选C. [答案] C
[易错提醒] 本题容易错想成一个圆柱上放一正方体,所以易错选成B.
审结构巧计算
数学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很多都是以数式的结构形式进行搭配和呈现的,认真分析其结构特点,找出其隐含的特殊关系,寻找突破问题的方案.
例4 不等式(5x +3)3+x 3+6x +3>0的解集为________. [审题导引]
[规范解题]
不等式变形为(5x +3)3+(5x +3)>-(x 3+x ),
设f (x )=x 3+x ,则不等式变为f (5x +3)>-f (x ),又f (-x )=-f (x ), 故f (5x +3)>f (-x ),
因为f (x )=x 3+x 在R 上单调递增. 所以5x +3>-x , 即x >-12,
解集为⎩⎨⎧⎭⎬⎫x ⎪⎪⎪
x >-12. [答案] ⎝ ⎛⎭
⎪⎫-12,+∞
审图表和数据
题目中的图表、数据包含着问题的基本信息,也往往暗示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向.审题时要认真观察分析图表、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为问题解决提供有效的途径.
例5 某中学为了了解高一学生在一月内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情况,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获得了他们的活动时间(单位:小时)的数据,整理得到数据分组及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组号 分组 频数 1 [0,2) 12 2 [2,4) 16 3 [4,6) x 4 [6,8) 44 5 [8,10) 50 6 [10,12) 24 7
[12,14)
12
8 [14,16) 4 9 [16,18) 4 合计
200
(1)从该校高一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一名学生,试估计这名学生该月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少于14小时的概率;
(2)求统计表中的x 的值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b 的值; (3)假设同一组中的每个数据可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替,试估计样本中的200名学生该月活动时间的平均数在第几组(只需写出结论).
[审题导引]
审表格――→观察计算不少于14小时学生数――→得数据求概率―→审图形――→
找数据计算b ――→审图表得出结论
[规范解题]
(1)根据频数分布表可知,200名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4小时的学生人数为4+4=8,所以样本中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少于14小时的频率是1-8200=24
25,用频率估计概率可得所求概率大约为2425.
(2)依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x =200×0.085×2=34. 依据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b =50200
2=0.125. (3)估计样本中的200名学生活动时间的平均数在第4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