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论文
小议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议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相对于扩大知识面,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则成为了一种问题。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文化灵性等综合素质,而阅读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里,本文将从“阅读与人文素养”、“阅读过程在人文素养中的作用”、“阅读材料对于人文素养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阅读与人文素养阅读是锻炼人文素养的好途径。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阅读涉及的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感情、态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例如,当我们阅读一本小说时,不仅仅是看文字和了解故事内容,还要借助情感去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内心。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挖掘作品深层含义,在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中体会作品内涵,才能真正领悟到这个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
阅读过程在人文素养中的作用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也是一种认知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情感、认识和智力水平,可谓收获丰富。
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是人们在创造和传承中留下的文化符号。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智慧和精神,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得到满足和补充。
其次,阅读可以使学生快速处理信息,扩展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准确理解信息的真正含义。
这样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和体验才能有效保证。
怎么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怎么把一些信息合理组合在一起并详细表达出来,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最后,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多种多样的人生感悟和意义。
阅读让我们更加敏感,是具有启迪、启示、感悟和醒世意义的。
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可以不断与各类人物和文化的精神交流,从而得到受教育、折磨、鼓励和启示,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性的各种规律。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摘要:读书决定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以课外阅读指导为突破口,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打造成一个书斋,营造出优美的读书环境,提供优越的读书空间。
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指导;读书环境;人文素质abstract:reading determines the culture and bourn of a man, and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iathesis and strength of a nation, so influence the future and fortune of country. the reading instructing is selected as breakthrough point to strengthen culture construc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lass should be built as a study,and people should construct an exquisite environment,provide good reading space,based on this,strengthen the after-class-reading guide,promote the human accomplishment of student.key words:reading instructing; reading environment;human accomplishment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读书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而思想又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行为会形成一个人的习惯,最终习惯也会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整个民族的性格自然也就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文学经典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文学经典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关注度越来越低。
然而,文学经典阅读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培养了我们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文学经典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文学经典激发思考与创造力读一本经典作品,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者雨果的小说,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
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复杂情节、深入描绘的角色和深邃的哲理都能够激发我们阅读者内在世界中原本未曾触及到的智慧和洞察力。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这两个核心能力。
文学经典传递价值观与道德准则经典作品常常会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等重大议题。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们能够对权利、社会正义、个人责任等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
文学作品往往展现了各种道德准则和价值观,激发了我们对于正确与错误、善与恶的思考。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能够借鉴经典作品中的智慧,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文学经典培养情感温度与同理心文学作品常常涉及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并真实地描述了人类的欢乐、哀伤、奋斗和挣扎。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各种情绪的表达,从而提升自己的情商和同理心。
在现今高度商业化和冷漠化的社会氛围中,通过阅读文学经典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并展现出真诚与尊重。
结论总之,文学经典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有助于拓宽思维边界、传递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还能够培养情感温度和同理心。
因此,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对于文学经典的推广和阅读指导,并将其纳入到教育课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出更为全面的人文素养。
读书对人的内心修养的积极影响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读书对人的内心修养的积极影响与人文素养的提升自古以来,读书一直被视为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整个社会来说,读书都能够带来深远的改变和积极的影响。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升华以及对人文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提升自身的内心修养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读书对人的内心修养的积极影响及其对人文素养的提升。
首先,读书对于个人内心修养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阅读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过程,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思想和价值观,从而开阔自己的思维,提升自身的修养。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汲取智慧和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开放、宽容和深思熟虑,从而具备更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塑造一个内心深处更加稳定、健康和平静的个体。
其次,读书对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对于人类文明的认同、尊重和理解,它包括对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独立观点和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情感和思想,体验到不同的人类命运和价值观。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使人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自己和世界,从而培养出更高尚的情操和更深刻的人文关怀。
此外,阅读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类文化和传统,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因此,读书对于提升个体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读书还可以为个人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容易感到疲惫和焦虑。
阅读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宁静的氛围,通过深入的阅读,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远离喧嚣,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寻找答案和思考生活中的意义。
同时,读书也能够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让人的内心得到愉悦与满足。
阅读让人们感受到文字的魔力和美的力量,从而在内心上得到满足和平衡。
人文素养在阅读中提升
人文素养在阅读中提升第一篇:人文素养在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在阅读中提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学生这样问我:“老师,岳飞是南宋人还是北宋人?”……我无言以对,静默了一会儿说:“你认为呢?”“嗯……好像是南宋吧!”他不很确定的回答。
“那柳永、苏轼、辛弃疾、文天祥,他们属于南宋还是北宋呢?”我继续问。
他很不好意思的说:“我南宋和北宋界限分不大清楚。
苏轼和辛弃疾是南宋的吧!”我没有继续问下去,只是让他回去把《唐诗宋词》选读文本的三、四单元——北宋和南宋词作——回去好好再看一下。
出现这样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究其原因,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
在文学常识退出高考的舞台后,对这方面的教学便逐渐淡化,直接导致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漠视,从而导致人文素养的缺失。
而存在问题的不止是这一个方面,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多年的语文教育并没有使学生在人文素养上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人文素养的定义的定义不一而足,著名教育学者肖川教授曾对“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过界定,他认为这一术语包括十一个方面的含义,在此不一一赘举。
由此我得到启发,并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人文素养的两方面内容:对文化尤其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积累,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人文素养这两方面的提升都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
人文素养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得到提升。
这里说的阅读不是带有功利性质的为考试而进行的那种阅读,而是以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增加修养为目的的陶冶性阅读。
阅读是吸收人类文明精华、提高修养、增长智慧的最佳途径。
一、文化积累文化的积累必须以阅读为途径。
学生阅读的书籍越多,他了解的文学常识就越多,他的知识储备就越丰富,人文素养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这方面的阅读必须有教师的推荐与指导。
以中国古典文化的积累为例,我推荐学生阅读以下三方面书籍:1、浅显易懂的一些古典文化书籍。
如:《诗经》——经典的反映先秦文化的书籍,尤其是其中的《国风》书写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情感,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论语》——影响中国几千年儒家经典,蕴藏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世说新语》——学生了解魏晋人物的最好的读物;《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诗词之中的精华;《古文观止》——古代散文之中的经典篇目;中国四大古典名著;……2、古代文化名人的传记。
浅析基于人文素质教育下的高职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
浅析基于人文素质教育下的高职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文学阅读在高职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浅析高职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方法及其影响。
一、高职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性1.提高文化素养文学阅读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
文学作品蕴含着作者对社会人物、历史事件、人生哲学等多方面的思考,通过对其精心构思的表述,读者能够领悟到深层次的含义,进而形成自身的文化价值观。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大学生能够弥补自身知识结构中的空缺。
2.塑造文化认同文学作品是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加深对国家文化与历史的认知。
同时,深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也能够加强人们对文学艺术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更深刻的认同感。
3.提高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高职大学生发展全面人格的重要方面。
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精华体现,通过文学阅读,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本质和复杂性。
同时,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描绘,锤炼自身人格素养。
二、高职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方法1.了解文学作品背景文学作品所设置的场景、人物背景、作者背景等信息,对读者理解作品及其创作特点很有帮助。
读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居住地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作品的主题及背后的寓意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
2.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各异,但其价值观和思想内核是确定的。
读者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究,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主题及其思想内涵,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
3.注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叙述方式、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手法,都能够影响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大学生需要注意到这些方面的展现,并从中读出作者的创作思想。
三、高职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影响1.塑造良好人格文学经典阅读有助于高职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在诵读经典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论在诵读经典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摘要]文章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源,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结合实例说明了诵读经典是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资源诵读经典[作者简介]罗元(1958- ),女,海南文昌人,广州大学社科部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广东广州 510006)[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61-0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优秀部分贯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源。
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二是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十分重要;第三诵读经典是汲取优秀传统资源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如何认识和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最有特色的精华部分。
1.自我身心和谐的理想人格资源。
孔子把古代文化传统加以提升,使之理论化,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仁礼之学,确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以“仁”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主导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精神需求,最高的精神需求是道德需求,道德需求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孔子主张“圣人”“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
他还提出了“仁、智、勇”作为理想人格的三要素。
仁是德性,智是才学,勇是魄力。
理想人格要以仁为统帅,以智为基础,以勇为推动,三方面缺一不可,否则会造成人格的重大缺陷。
经典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论文
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性山东省苍山县东苑高级中学朱旭周雷生阅读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
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听觉(声音)信息转换成视觉阅读信息,并把它长期的保存下来。
这样一来,人类的语言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够使得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文明能够比较系统的保留和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的运转,是离不开阅读的,要使新一代人学习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文化,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阅读的内容丰富繁杂,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十字路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义无反顾的担负起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使命,基于此,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所谓经典,就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
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
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
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往往包蕴在经典名著中。
钱理群教授说过,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
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6篇)-人文素养论文-文体论文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6篇)-人文素养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大学生就业下的语文人文素养影响一、语文人文素养的概念与认知人文素养是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宝库人文学科知识、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等内容,更是指人们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与态度,包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等的关系。
如今,人们开始意识到人文素养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而其对大学生的意义更是重要。
人文素养的重要表现便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的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怀,它追求理想境界,着重对氧化的生活,将一切追求归结为人本身的关怀。
对大学生来说,应在学习掌握更多科学知识的同时,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让自己协调发展。
语文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各方面的知识的同时,将语文能力与个性品格、道德修养等各方面能力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素质能力。
语文人文素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根据大学生就业的需求,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可有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就业能力不是单纯的指某种技术或技能,而是大学生在初入职场及以后的发展中应对各种情况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相关联的。
据了解,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将就业能力分为阅读、写作、计算、沟通、适应五种能力,因而大学生语文认为素养不但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还包括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运用、对社会的适应力等各方面,是大学生学好自身专业的基础,综合就业素质的重要方面。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首先是人文知识的贫乏,目前,不少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不高,对文史哲学各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一些理工科学生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更是鲜有涉猎,对民族优秀文化及我国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了缺乏足够的了解,更不具备在我国民族文明熏陶下的文化气质与素养。
其中不乏一些学生的品位低下,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严重欠缺。
重视文学经典阅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
重视文学经典阅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即人的个性修养。
人文与科学相对应,“人文”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提供价值理性,塑造有理想和人格健全的人。
“科学”提供工具理性,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为人类生活服务。
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给人类发展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人们沉迷于物质享受,忽视了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和自身潜能的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功利主义横行,价值取向偏轨,道德修养滑坡,环境问题突出,这些情况不容忽视,而在教育领域,功利色彩也日益浓厚,教学过分偏重职业素质教育,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
因而,提倡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发挥文学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帮助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在当今社会非常必要。
1、博览文学经典著作,增长人文知识人文知识包括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道德和语言知识等等。
而文学经典作品经历了历史的淘洗,是人类语言艺术领域中的精华,其广博而深厚的内容是大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经典长篇小说,篇幅长、内容丰富,往往涉及社会人文知识的多方面。
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曾有一个重要的评价:“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其实文学经典本身就是人文知识的组成部分,我们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读“四大古典名著”,实际上我们就是在积累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读名著经典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2、从经典中汲取能量,确立人生理想文学即是人学,文学的核心内容就是描写人,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作者的理想。
文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所塑造的人物给人树立榜样,表达的感情给人以震撼,读者能够从中汲取能量,从而激发人的动力,鼓舞人的.志气,催人向上。
“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做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的、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生活的事情。
大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大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一、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大学语文课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利用,虽然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可是这种进程本身也造成了我们今天为之苦恼的环境问题,比如说,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
因此,培养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且迫切。
而大学语文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大学语文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大自然之美。
《大学语文》的课本里选编了好多篇描写大自然美色的文章,其艺术效果可谓达到了晶莹亮丽、明朗清澈、生机勃勃。
反复的诵读吟咏,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伟《山居秋暝》)宋代大文豪苏轼评价王维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诵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清幽明净的自然美。
晚秋之际,新雨刚过,月光透过松林的间隙,照在溪水之上。
自然美与心境美那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水月交辉,人、物两忘的意境。
二、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很少能真实的感受生活的艰辛,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想不开,甚至更有甚者,拿自己的生命做儿戏,大学语文的学习就能帮助同学们培养乐观、豁达的胸怀。
比如,大学语文里苏轼的作品,通过对苏轼本人的了解就知道,苏轼一生坎坷崎岖,在遭遇“乌台诗案”以后,他被贬黄州,可是他并未觉得凄苦难忍,反而在《定风波》一词中发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情怀。
此后被贬岭南,他依旧乐观。
几次的贬谪,并没有使他觉得人生的绝望,反而还促成了他创作的高峰,他的佳作不少都是在贬谪期创作出来的,比如说《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等。
当代大学生可以用温室里的花朵来形容,经不起大的挫折磨难。
大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生命生这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教给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旷达潇洒,积极乐观。
2023最新-人文素养论文(优秀10篇)
人文素养论文(优秀10篇)首先树立护理教育新观念,将人文教育纳入护理教育目标体系中,强化人文意识,其次要重视人文学科教学,完善人文学科教育体系,并且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在护理学教育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必将大大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10篇《人文素养论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大学人文素质心得体会篇一上周,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这次拓展活动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突破自己心理的极限,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
首先,通过对拓展项目的精心设计和拓展师的职业能力最终真正能够实现个人某些心理障碍的跨越,于此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个人能力的发展潜力。
证明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通过这种拓展项目也使各个小组的成员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战略团队,大家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拓展项目中寻找合作的黄金点,不断形成一种默契,这种关系由原来松散的个体磨合成为一个能够冲破任何防线的组合体,团队的每个成员在项目进展中都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面对困难却能坚忍不拔进行到底的决心,更可贵的是锻炼了每个团员的胆识,也克服了有时只凭感觉行事的思维定式。
没有不可能,超越自己就能够创造奇迹,断桥和毕业墙等拓展项目都是出色的例证。
然后,从拓展训练联想到实际的工作,我也感到受益匪浅,随着社会的发展,靠一个人完成所有任务的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由此,团队整体的效率就显得极其重要。
保持整个团队的最佳状态,使其成为一个无坚不摧的战斗团体,必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
这次拓展训练项目的安排和设计在这方面的努力每个人都深有体会,由此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团队中相互的协作效率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其次,通过对拓展训练的总结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我想:首先,整个团队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工作目标,在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用阅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
用阅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娱乐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打造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阅读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发挥作用,并介绍如何充分利用阅读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阅历和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等。
阅读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二、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情感、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和品质。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感受文化的魅力。
通过阅读文学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同时,阅读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三、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
此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为了充分利用阅读来达到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提供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传记等。
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 组织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阅读讨论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和思考。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设计有趣的阅读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任务,如写读后感、创作故事情节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最新 论经典文学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精品
经典是指在历史潮流中得以脱颖而出的文学精品,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
经典文字经典的标准,是看它的文学价值,还是看它是否能伴你到久远的以后,还是看它是否写出了一些可能被压制或淡忘的人和事,作家们自己也没有确定的答案。
在蒂姆·洛特看来,经典必须“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而鲁思·伦德尔则认为经典必须是完全自出机杼的作品。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再认识和对当前大学生疏离文学经典原因的探究,阐释了文学经典阅读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对高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学经典;人文素养;阅读;大学生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为发展明确了方向,即要求高校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
2013年,国务院将“全民阅读”列入立法计划。
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应在大学生中推广经典文学阅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引起社会热议。
一、对文学经典的再认识“经典”原本特指儒家经典书籍。
近代以来,其含义扩展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
“文学经典”就是指那些超越时空局限,对人类社会持续引起震撼力的权威性、典范性文学著作或作品。
按照孙建江先生的说法,文学经典应该具备典范性、普适性和独创性。
但是,具体到文学经典的界限,这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以中国文学经典来说,胡适和梁启超都曾给大学生们开过经典书目。
胡适给我们列出的经典文学为87种,梁启超所列的文学经典是他认为的最低限度的书目,包括《诗经》《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他没有将小说类的经典列入。
还有就是属于范畴内的经典作品,因距离年代较近,存在争议更大。
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大学生的阅读率和认同感较低,较为认可的作家主要集中在巴金、鲁迅、老舍、钱锺书、沈从文、金庸等。
笔者认为“经典”是一个动态概念,不能局限于既定经典序列,而应吸纳新的经典,包括网络、电子媒体上的经典。
探究经典读物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文_信息传播281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多,经典作品的阅读量随着时代的变化却逐渐减少。
然而经典作品是我国文化的传承,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因素,经典读物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经典;读物;人文素质;影响一、学生阅读经典读物与人文素质现状1、学生阅读经典读物现状目前,冲进我们眼帘的书籍种类繁多,书籍的内容也是参差不齐,据探讨了解,小说类的趣味书籍占据了大部分地区,而像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读过大部分的人少之又少。
现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终端设备的盛行,更让经典书籍逐步减少,大部分同学会选择用手机等来下载其他类小说,而很少会有同学在数码设备上下载经典读物进行阅读。
小学生大部分未读过经典名著,初中生通常为了作业与考试进行阅读,而高中生阅读经典文学的量又有所减少,大学生阅读量与高中生不相上下,除了学习中国文学的学生,其他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数量并不多。
2、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是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
而要想做到这些,首先要达到的是具备人文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多读、多看经典文学读物。
而目前我国学生对于人文素质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学生阅读经典读物量不够大,质量不够精,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无法理解经典读物的具体内涵,所以大部分院校决定放弃经典读物的学习部分。
而对于中学生而言,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需求逐步加大,但是在选择课外读物方面产生了偏差,中学生包括初中与高中,课业量逐步增加,学生在课余时间便不会选择经典读物去阅读,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青春文学等通俗类小说。
这造成了学生对于经典文学的阅读基础的薄弱,学生的思想层面还停留在趣味性文学中,学习不到我国在早期文学的知识涵养与文化。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加匮乏,从小没有打下看经典文学的习惯。
对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谈及经典文学时通常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谓。
没有理解到我国经典文学所带来的深刻内涵。
阅读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
阅读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在物质充裕,精神成长跟进速度相对滞后的时代里,信息网络的过度消耗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打乱大学教育的秩序,在提供必要、便捷的协助时,已经将网络信息交流的功用由商务蔓延到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承认,它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深层次的精神给养有着严重的干扰作用,另一方面将教育的深化改革拉向一个短、平、快的模式中,极不利于促成人文素养的养成。
而阅读作为人文素养得以构建、加固、深化的活动要素,具有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引领大学学人冲破物质过度消耗所带来的怠惰、庸碌、空虚等精神疾病的征候,同时,牵引着个体对于自我生存的价值、意义进行思索,开启大学生重视构筑自我精神家园的主体意识。
标签:大学生人文素养阅读诗意目前,各高校大学生的文本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读物类型单一,层次不高,普遍停留在科幻、悬疑、武侠、言情等青春读本的范畴内;学生课余时间多耗费于电脑、手机中的电子读物,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很难提起对纸质版读本的阅读兴致,表现出与纸质版读物的严重疏离;现下,各大高校在教学目标与育人理念之间普遍存在着较大脱节,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动机等与学校自身设置的课程目标不能恰切地吻合,致使育人功能基本流于形式;现实社会的整体导向倾向于网络信息交际,这对学生阅读纸质版读物形成严重误导,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补充和提升。
基于上述情况,对于阅读在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深化的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大致可梳理为以下几方面:一、学人忽视大学教育的精神内涵,隔断知识架构中各个环节的要素在整体的良性循环中应有的配合与协作,使培育学人的文化底蕴流于空谈“教育本就是一项富有生命力的创造活动,它有别于一般的活动,是参与教育的主体其文化智慧生成的过程,必须体现生命活动的本质,让生命的意义在教育价值的追求中升华”。
这其实道出了大学教育的精神内涵,然而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让学人的内心世界变得充实、丰盈,这一点也许在标榜的话语内容中依然是被高调提出和倡行的,但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却已经成为一个少有人问及的话题。
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思想、情感和道德等人文领域内得到培养和提升的能力。
而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获取和思维锻炼方式,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开拓思维、丰富经验、提升情感,从而获得更深刻的人文修养。
第一部分:阅读拓宽思维阅读是拓宽思维的重要途径,它使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和观点。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是如何思考和看待世界的。
比如,阅读哲学著作可以使我们开阔思维,了解不同的哲学学派和思想家的观点;阅读历史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过去的文明和事件,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智慧和教训;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拓宽了我们的思维边界,使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
第二部分:阅读丰富经验阅读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思维上的启迪,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不同领域内的经验和智慧。
比如,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应的专业书籍或文章获得相关信息;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个地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可以通过阅读该地的文学作品或旅游攻略来增加我们的了解。
总之,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使我们更能够适应和理解世界的变化。
第三部分:阅读提升情感阅读不仅在认知层面上对我们有所帮助,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情感素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人性、感受他人的情感,增强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描述和细腻的描绘,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共同的喜怒哀乐。
同时,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和挑战。
结论: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经验、提升我们的情感,让我们在人文领域内得到更全面和丰富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阅读,并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通过持续的阅读,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阅读增强人文素养
争鸣通过阅读增强人文素养刘丙影摘要:阅读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
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听觉信息转换成视觉阅读信息,并把它长期的保存下来,这样一来,人类的语言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够使得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文明能够比较系统的保留和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的运转,是离不开阅读的,要使学生学习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文化,也离不开阅读活动,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离不开阅读活动。
关键词:阅读;人文素养;措施阅读能力于一个人知识的扩展与视野的开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与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人文素养。
然而,阅读能力是阅读展开的基础,其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质量。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自然也就无法实现阅读的最大效果。
故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增强其本身的人文素养。
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
一、为学生创设读书时间,学会“静心”读书《语文课标》在前言中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我们时常能在课堂上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你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儿。
这种看似非常尊重个体独特体验的做法,事实上是在肢解文章的整体性。
其实,“独特体验”只有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欣赏品评的读书中,才能体现。
读出语感,首先是通过多读,在儿童大脑中形成课文描述的完整画面,进而才能产生语感,才有整体把握能力可言。
因而在教学中,让孩子在初读文章时,真正做到读通、读顺,读出文章的脉络,读出课文的整体画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简而言之,就是初读课文,必须给足时间,让孩子读出对文章的整体印象。
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自由读书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真正用心读书。
在学校里,各门课程安排得很满,再加上各科作业,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很少,很多学生在家里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要求每个孩子书包里必须装一本课外读物,利用中午到校或自习课写完作业后读,每周尽量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并且要求他们读书时要保持静。
人文素养的育成在大学生写作中的影响论文
人文素养的育成在大学生写作中的影响论文人文素养的育成在大学生写作中的影响论文摘要:当今大学生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育成与写作能力提高。
因此,大学生要在思想和实践上改善阅读现状,提高写作能力,提升自身修养。
本文针对大学生阅读现状,试从学校以及学生方面给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阅读;人文素养;写作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他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感受的知识点。
人文可以分为: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等。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品质。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通常指,大学生通过对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内化为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的总和,具体涉及人文知识、人文态度、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方面。
具体而言,人文素养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知识层面上,要博古通今、熟知人文基本知识,包括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在内,精通人文基本知识是具备人文素养的基础;精神层面上,要将积累的人文知识内化为相对稳定的人文气质,原因在于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不单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如人文态度、人文精神;实践层面上,要付诸实际行动,并取得积极效果,由此展现出的人文素养的外显表现可称作人文行为。
二、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一)青睐带有功利性的阅读内容进入大学后,学生面临找工作与社会竞争的压力,将课余时间分配给考各种证书、考研等。
由此造成大学生阅读的书籍种类主要为外语类、计算机类、专业参考书、考研、各种考证的相关书籍,而图书馆中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常常无人问津。
此种阅读习惯带有很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学生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对自身的长远影响。
阅读与人文素养的课
阅读与人文素养的课阅读是一门追求知识与智慧的艺术,而人文素养则是培养个体的人文情怀和人文修养的过程。
这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能够共同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内涵。
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培养人文素养,而阅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阅读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并介绍阅读对人文素养的重要影响。
首先,阅读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基石之一。
通过阅读,人们能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历史资料、哲学著作等,从中获取知识和智慧。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培养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
只有拥有这样的人文素养,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做法。
其次,阅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文素养的表现之一,它使我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另外,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欣赏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美的表达方式。
经典的文学作品常常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创作,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将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敏感、细腻,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也会更加热爱和执着。
此外,阅读还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方式。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思考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问题。
阅读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我们更加理性、独立地思考问题,对待事物更加全面和客观。
综上所述,阅读与人文素养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和智慧,还能够培养宽广的胸怀、优雅的语言表达能力、敏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性山东省苍山县东苑高级中学朱旭周雷生阅读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
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听觉(声音)信息转换成视觉阅读信息,并把它长期的保存下来。
这样一来,人类的语言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够使得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文明能够比较系统的保留和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的运转,是离不开阅读的,要使新一代人学习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文化,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阅读的内容丰富繁杂,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十字路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义无反顾的担负起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使命,基于此,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所谓经典,就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
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
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
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往往包蕴在经典名著中。
钱理群教授说过,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
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
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
如莎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和中国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
这里所说的经典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指通过阅读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的教育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个体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经典阅读在时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堪忧。
笔者曾经就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和其他一些文化典籍的阅读状况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高三理科班中做过问卷调查。
两个班共有116名学生,其中比较系统而完整的阅读过四大名著的仅有3人,这三人可以算是出身于小知识分子家庭,主要是受父辈的影响和引导而不是自己的需求去阅读的;从未完整读过的有19人;不求甚解只为消遣而零星的读过一些片段的多达94人。
而读过诸如《史记》《战国策》《论语》等其他经典著作的更是少之又少。
对于有着10多年的阅读经历的高三学生来说,这一现状是令人大跌眼镜的,凸显了经典文本的阅读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尴尬处境。
时下,许多中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缺失与此不无关联。
二、经典阅读缺失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经典阅读的缺失是非常严重并且普遍的现象,那么造成此种结果的个中原因又是什么呢?1.大众文化的流行对经典文本阅读的冲击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好像越来越疏远。
古人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自然的生活意境应经成为今天的大多数人的一种久远的回忆。
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人们已经难以保存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情来品味经典。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一种大众化的文化生活方式。
大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吃喝玩乐为核心,追求精神娱乐和感官享受。
单就阅读材料而言,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阅读材料大多缺乏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元素,在内容上以通俗性和功利性为主要特征。
这一特点恰恰迎合了现代生活中的中学生的阅读心里和阅读需求。
而这种迎合带给年轻一代的影响就是造成他们心灵的浮躁,从而不愿静心潜读文化经典。
2.现代阅读方式的转变对经典文本阅读的冲击电视、网络、视频等各种电子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
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在图书馆等场所,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或登陆网站查询,很少有人自觉地手捧书本细细品味。
而来源于电视电脑的视觉冲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即使是学习了解有关经典的知识,学生们也是喜欢通过诸如百家讲坛、电视剧等视频图像去了解。
以至于在同学们心目中,宋江就是李雪健(央视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宋江的扮演者为李雪健),曹操就是鲍国安,贾宝玉就是欧阳奋强。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形象感知的层面上,对经典文本缺乏理性的思辨,也就谈不上从经典中获取启迪和熏陶了。
3.考试的功利性对经典阅读的影响目前,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仍然有着比较大的生存空间。
即使在某些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地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试教育仍然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在招摇撞骗。
考试的功利性使得日常的阅读教学在很宽广的层面上忽视了对经典作品的阅读,而只是注重训练学生解答阅读题目的技能。
考试中阅读文本的选择大多是近年来发表的作品,所谓的时文。
不可否认,这些文章也有很深的思想性,但命题的导向总会或多或少的令学生对传统的经典漠然置之。
有些教师甚至在平时的课堂上把教材所没有涉及的经典之作视为异类而围追堵截,不给经典保留赖以存在的空间,这更是令经典阅读慢慢凋谢。
4.教师经典阅读的不足带给学生的影响目前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大多是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
毋庸置疑,他们中的大多数有着较高的素质。
他们是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他们给教坛带来了新的风气,他们是教学革新的中坚力量。
但时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有些教师不能安贫乐道,潜心事业和学问。
这就使得有些教师对经典的阅读和积累远远不够。
现在的教师中不乏这样那样的奖项的获得者,但有时候和他们交流或是听听他们上的课,总是找不到以前的有些老师身上的那种知识和品德修养的厚重感。
教师对经典研究的不够深入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身上的浮躁,而经典的阅读恰恰是要不得这种浮躁的。
三、经典文本阅读的建构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语文阅读教学成了一种机械式的令人乏味的应试训练,这是人文价值、文化底蕴的流失,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当代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甚至是道德品质的低下,迫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定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呼唤经典阅读的回归,重新建构经典文本的阅读框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1.摒弃语文考试的功利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在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考试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仍然会长期的存在下去。
有考试,就会影响到教学的方式和目的。
但仅仅是为了考试的教学是片面的,是有缺陷的。
尤其是语文学科,更应该摆正教学和考试的关系。
大多数的学生曾有这样的体会:高一高二时对语文的学习也没怎么下工夫,往往就是轻描淡写的去学习,可语文考试的成绩却还不错。
而到了高三年级,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系统(专题)复习之后,反而感觉不到有什么进步,甚至是越复习越糊涂。
我想,这种状况的出现是与高一高二时的语文课是以文本的阅读为基本内容分不开的。
按照现行教材(人教版)的编排体例来看,学生语文成绩相对较好的阶段恰恰是学习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时段,这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摒弃为考试而教学的功利性倾向,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刻的阅读经典文本,陶冶性情,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优化阅读教学流程,注重情感体验,感悟经典文本魅力语文教育专家谢象贤说过:语文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
阅读教学应对阅读文本进行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以获得丰富的感受。
但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讲”有余而“读”不足,“析”有余而“感”不足的现象,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对经典文本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使经典文本对学生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钱理群教授说过,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打一个精神底子。
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是水乳交融的。
阅读教学应当扭转纯技能训练的走向,真正转向人文教育。
阅读教材中大量的经典文本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孔子的“仁爱”,孟子的“舍生取义”,苏轼的“旷达”,屈原的“爱国精神”……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接受这些精神的熏染,提升其精神境界。
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理论的创始人罗生布拉特认为: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阅读者的心境呈现某种一致时,阅读理解的效果就更好。
在这其中,阅读者的心境是主观因素,起主导作用。
阅读者用心去感悟作品,体验作品的丰富意蕴,是阅读的主要切入点,是决定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突出“读”和“感”的环节,有利于学生领悟经典文本的魅力,实现经典“思想”经典“情感”的内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整合语文教育资源,建构经典阅读平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提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
重视和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教育目的的需要。
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
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的积累更重要。
在众多的基础学科中,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教育应首当其冲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
阅读教学中课本选文是学生阅读的最核心的内容,但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能够利用的诸如课外读物、推荐书籍、网络、图书馆等一切语文教学资源,加以筛选、补充、整合,构建经典阅读的平台,确定阅读的范围,规范阅读的过程和方法,真正体现经典文本的感召价值,使学生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主要参考书目:《语文教育学》(谢象贤浙江教育出版社)《教育讲演录》(钱理群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文库(第三辑)》1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1.1 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
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个方面。
其内容包括哲学素养、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
1.2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