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的运用(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修辞格的运用(上)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修辞格;认识修辞格的构成特点;理解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正确运用修辞格表情达意,进一步提高言语水平。【教学要求】

本章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修辞格理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殊作用,提高修辞格的运用水平。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1923年他在《修辞格》一书中说:“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两种之中,辞藻尤为讲究修辞手法的所注重。”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的、一定的手法(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如对偶、对照、回环、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同语、幽默、讽刺、双关等式。)”

关于修辞格的定义,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见解外,其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修辞格?这一点尚无定论,我们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类。如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把汉语修辞格分为5类27格,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把修辞格分为4类38格;张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3类24式;黄民裕1984年出版的《辞格汇编》一书,分为4大类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个,是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的著作。

二、修辞格的特点

(一)特定的结构形式

每种修辞格都有自身特定的结构方式,如比喻,是用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明喻常见比喻词有“象”、“如”、“似”、“犹”、“若”

等,且比喻词往往出现在本体和喻体中间,表明两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其表现形式为“A象B”。如:

风声涛声之于寂静,正如风之于空气,涛之于海水,是一是二。(明喻)(钱钟书《一个偏见》)

暗喻:也称“隐喻”,是喻体和本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一般不出现的一种比喻,常见的表现形式有“A是B”、“A的B”、“AB”、“A-B”等。

如: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暗喻A是B)(贾平凹《秦腔》)

又如对偶,由两个结构成分构成,这两个成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两者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反对)(李商隐《七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又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正对)(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再如:层递它是将语言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或者与前者相反的形式进行排列的。例: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对比、逐层递进)(梁启超《论毅力》)

修辞格的特定语言形式使其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定势功能,也就是说受话人能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生活经验感知话语是一种修辞表达,从而推测话语的真正含义。二是形成一种形式美。修辞格能赋予话语一种特殊的形式美,如运用排比可使文章语意贯通,气势充沛。恰当地运用比拟,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加强文章感染力。运用对偶,能使句式整齐对称、音韵和谐优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等等。

(二)表意的双关性

修辞具有明显的表意双关性特点,利用这种格式表达的言语信息,都不能直接从词语表面上获得,而必须越过字面,领会其中蕴含的真实意义。修辞格的这种表意特点,解决了有限的语言形式与无限的言语内容的矛盾,丰富发展了语言的表现力。委婉、含蓄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一种艺术构思的结果,而利用修辞格表前瞻性的双关性特点恰好能设置言外之意,满足言语交际者的需要。如:

历史证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舆论公认,计算机将改写历史。

上例两个句子是某校历史系和计算机系进行蓝球决赛打出的标语,第一句是上届冠军历史系打出的标语,下句是进入决赛的计算机系打出的标语,两个系的标语都巧妙地运用了双关修辞格,切合各自的身份,且潜藏着志在必得的真实含义。

(三)具有主观性

修辞格的运用具有主观性,需要使用者进行艺术性的想象和创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修辞格的主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观体验的表现。修辞格的主观性首先表现在它的使用具有主观体验性,是一个个性色彩非常鲜明的创造,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识、体验的反映,是一个主观心理活动的结果,表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的

一种互动关系。二是表现的内容肯有虚拟性。修辞格表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虚拟色彩,而不是完全的现实表达。这种虚拟性的表达,完全是以主观认识作为前提的。有时修辞帮所表达的内容看起来似乎很现实,但是发话人对于客体的选择与剪裁,完全融合了个人情感、个人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具有主观选择性,因而还是表现出很强的主观感受和虚拟性。三是使用上具有偶然性。修辞格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客观对象、环境触动了发话人的灵感,此情此境的影响使他对客观对象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使得他运用生活的积累、体验构成了具有独创性的表达。

(四)具有民族性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谓文化传统,包括由种种因素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哲学观点,审美观点,以及反映这些特征、习惯、观点的各种文化成就。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修辞格的民族性特点。

一是内容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不同,不同民族情感的诉求对象也不一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说,讲汉语的人往往会说快乐得像一只小鸟,而操英语的人则将快乐比作母牛,汉语说狡猾得像狐狸英语说狡猾得像死猪……等等等等。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一会儿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简直象芝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

二是语言形式方面。由于语言基础的差异,汉语中有些修辞格是别的语言里没有的或是与别的语言有较大差异的。比方说,汉语中的对偶是比较独特的。一方面,汉语有声调,音节结构形式规整,对偶中音调高低配合,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另一方面,汉字记录音节,结构上是一个方块,表现对偶句,在书面上也是非常整齐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三是语言材料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材料所负载的文化含义是不一样的。因而不同的语言中构成的修辞格就会有种种差异。比如英语用Romeo (罗密欧)代指情郎,用Solomam(所罗门)代指聪明的人,汉语用西施代指美女,用红娘代指为男女牵线的媒人等等。有些词不同民族中都有,但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却有很大的差异。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象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鹰来裁判,紧急关头找猫头鹰求教。有时人们认为猫头鹰不实际,有点蠢,但基本上是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很迷信,怕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以为碰上它要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夜猫子就是猫头鹰。西方人对bat(编幅〕无好感,通常联想到坏特征。英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 (瞎得跟编幅一样,眼力不行,有眼无珠),crazies a bat (疯得象编幅),he’s a bit batty (他有点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有时还有更坏的比喻。提到蝙蝠,人们就会想到丑陋、凶恶、吸血动物的形象。这也许因为吸血蝙蝠的缘故。所以,西方人对蝙蝠的感情很象中国人对猫头鹰的感情,又怕它,又讨厌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