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无线网络安全性

合集下载

wlan 802.11基本原理

wlan 802.11基本原理

一、概述WLAN(无线局域网)是指在较小的地理区域内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局域网的一种网络。

它的出现让人们不再被有线网络所束缚,可以更加自由方便地进行网络通信和信息传输。

而802.11则是WLAN的一种工作标准,是由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一组无线网络标准。

二、802.11的基本原理1. 802.11的起源1997年,IEEE发布了第一个802.11标准,它能够支持最高2Mbps 的数据传输速度。

此后,IEEE陆续推出了多个更新版本的802.11标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2. 802.11工作原理802.11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方面。

物理层主要规定了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和传输速率等参数,而数据链路层则负责数据的分组和发送。

3. 802.11的传输媒介和传输模式802.11使用的传输媒介包括2.4GHz和5GHz的无线频段,其中2.4GHz频段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企业网络,而5GHz频段则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少的干扰。

另外,802.11标准支持的传输模式包括点对点传输、点对多点传输和多点对多点传输等。

4. 802.11的网络结构802.11网络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P)和多个无线客户端设备。

无线接入点负责管理无线网络,而无线客户端设备则连接到无线接入点来进行数据传输。

5. 802.11的数据传输机制802.11使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技术来协调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通过监听无线信道的繁忙状态,避免数据冲突,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6. 802.11的安全机制为了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802.11标准提供了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WPA(Wi-Fi Protected Access)和WPA2等多种安全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对无线网络进行入侵和窃听。

80211协议

80211协议

80211协议802.11协议是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无线传输技术。

它为无线设备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式,允许用户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互联网和其他设备。

下面将对802.11协议进行详细介绍。

802.11协议最初于1997年发布,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

它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波的通信方式,通过无线传输数据,从而实现设备间的通信。

802.11协议的主要特点是无线、无线传输速度较快和可扩展性强。

802.11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向空中发送无线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传输到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等。

无线接入点充当一个连接无线设备和有线网络的桥梁,使无线设备能够访问互联网和其他网络资源。

802.11协议定义了不同的无线传输速率。

最初的802.11标准支持2 Mbps的最高速率,后来的改进版本增加了11 Mbps、54 Mbps、300 Mbps等不同的速率。

较高的速率意味着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使用户能够更快地下载和上传数据。

除了速率的改进,802.11协议还增加了许多功能和特性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例如,802.11i标准引入了高级加密标准(AES)来更好地保护无线网络中的数据安全。

802.11ac标准引入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够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进一步提高无线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

802.11协议是可扩展的,允许网络管理员根据需要扩展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通过增加无线接入点和优化无线网络的布局,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无线覆盖,并支持更多的无线设备连接。

然而,802.11协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使用无线电波进行传输,因此受到环境和物理干扰的影响。

例如,墙壁、建筑物和其他无线设备可能会减弱无线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此外,由于广泛使用的无线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网络拥塞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IEEE 802.11标准是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标准,它
规定了无线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以下是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
1. 信道带宽:IEEE 80
2.11标准规定了2.4 GHz和5 GHz两个
频段用于信道传输,并规定了20 MHz和40 MHz两种不同的
信道带宽。

2. 传输方式:IEEE 802.11 标准规定了两种传输方式,一种是
基于频分复用技术(OFDM)的11a/g/n/ac 等标准,一种是基
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的11b标准。

3. 传输速率: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最高54Mbps(11a/g 协议)、600Mbps(11ac协议)的传输速率。

4. 安全性:IEEE 802.11标准中有许多协议(如WEP、WPA、WPA2)、加密算法(如AES、TKIP)和认证机制可供用户
选择,以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5. MAC协议: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一种分布式协议,即分
布式协作功能(DCF),用以协调多个设备的数据传输。

6. 网络拓扑结构:IEEE 802.11标准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
如基础设施网络和自组网。

7. QoS支持:新版802.11e引入了QoS机制,支持对视频和音
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优先处理。

总的来说,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了无线网络的频段、传输方式、速率、安全性、MAC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QoS机制。

这些内容为无线网络设备提供了标准化的通信方式和协议,使得不同厂商的无线设备可以正常互相通信。

无线802.11n标准的网络安全

无线802.11n标准的网络安全
N x e e a in 核 心 内 容 就 是 通 过 物 理 层 和 M C层 的 优化 来 充 分 提 高 e t . 1 8 2 1n带来 了新的安全威胁和复杂性 每种新技术都会引入一些未被发现的威胁 ;象 82 1n这样重要 的创 0. I
新 也 不例 外 。
无线 821n标准 的网络安全 0 .1
上海 同济大学 一软件 工程 0 秋 宁夏站 9

宋 乐
要 : 8 21b过渡到 821g 只不过是一 次升级行为 , 从 0 .1 0 .1 , 而从 8 21g发展 到 8 21n, 0 .l 0 .l 则是 一个换代 问题 , 一个从原始进化到 高级的过程。821 n 0 .1
盹A N技术的吞吐。 由于 8 2 1n 0 . 1 涉及 了大量的复杂技术, 标准制定过程 中又 涉及 了大量的设备厂家, 以整个标准制定过程历时漫长, 所 相关设备厂 家早
8 2 1n这 种 新 设 备 可 能会 包含 一 些 尚 未 发 现 的缺 陷 。例 如 , 0. 1 网件 公 司
己无法耐心等待这么漫长的标准化周期 , 纷纷提前发布 了各 自的 1n产品。 (e g a ) l N t er 型号为  ̄8 2 0 T的无线接入 点(P 的早期版本不能正确解析长度 A) 为 了确 保 这 些 产 品 的互 通 性 ,i F w — i联 盟 基 于 IE 0 7年 发 布 的 8 2 1n EE20 0 . 1 为零 (u 1 的 S I (v一 0 8 o l) 还有 ,t e o n l) S D wE 20 一 o o 。 h h r s公司用在新的 8 2 1n 0. 1 草案的 20 . 版本制定 了 ln l 产品认证规范, 以帮助 in技术能够快速产业化。 i 无线接入点设备 ( L n s s公司的  ̄ T 5 N 上的驱动程序不能正确地处 如 iky R30) 8 2 1n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吞吐 , 0.i 通过结合物理层的多项技术, 包括提 理某些管理帧信息单元 (V 一 08 o o ) W E2 0 一 o 8 。这类的漏洞并不罕见 :LN的管 wA 供 多条空 间流 (D ) 的M M SM IO技术 来实现 多条数据流 并发、通过绑定两个 理人员只需要保持对安全公告的关注 , 并及时更新固件 和驱动。 2  ̄l 0U z带宽 ( 4M z 来提高物理频宽、 即 0H) 采用了 M M 一 F M并提供 了更多的 IO 0 D 子载频等 , 从而将物理层吞吐提 高 率,而没有对空口访问等 M C协议层的优化,0 . I A 8 2 1n的物理层优化将无从 发挥, 以 8 2 1n对 M C采用 了 B o k确认 、 所 0.l A lc 帧聚合等技术 , 大大提高 了

IEEE802.11i无线局域网的增强安全机制

 IEEE802.11i无线局域网的增强安全机制

IEEE802.11i无线局域网的增强安全机制1 IEEE802.11i简述由于IEEE802.11的1999年版标准中所存在的公认的安全问题[6],尤其是在媒体大量报道WLAN入侵事件和互联网出现实用的WEP攻击工具以后,WLAN设备商推出了一些私有的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会给产品的互通带来很大的障碍,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来保证各个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性。

IEEE802工作组成立了安全任务组来解决802.11中的安全问题,推出了新一代安全标准IEEE802.11i。

IEEE802.11i定义了健壮安全网络RSN(Robust Security Network)的概念,规定使用802.IX认证和密钥管理方式,定义了TKIP和CCMP(Counter-Mode/CBC-MAC protocol)两种数据加密机制,增强了WLAN中的数据加密和认证性能,并且针对WEP加密机制的各种缺陷做了多方面的改进,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

2 数据保密协议IEEE802.11i的加密协议主要是针对WEP和WLAN的特点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抵抗各种主动和被动攻击,建立一个健壮安全网络。

在IEEE802.11i草案中定义了两种数据加密协议,TKIP和CCMP。

CCMP是IEEE802.11i所使用的最强的算法;TKIP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因为现在的大多数设备只支持这种WEP,它可使这些设备升级。

2.1 TKIP协议为了更系统的修正WEP中的安全漏洞,IEEE成立了专门从事802.11WLAN安全性的研究小组TGi,TGi提出了向后兼容WEP的升级算法TKIP[7]。

TKIP是一种对传统设备上的WEP 算法进行加强的协议,它可使用户在不更新硬件设备的情况下,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过渡算法,虽然其所能提供的安全措施有限,但它能使各种攻击变得比较困难。

2.1.1 TKIP安全性分析TKIP涉及到WEP所有弱点,包括弱密钥攻击、缺少对消息篡改的保护、缺少抵抗重播攻击等,它克服了WEP的弱点,但它的基本加解密算法又是基于WEP的。

ieee802.11系列标准的主要技术

ieee802.11系列标准的主要技术

标题:深度解析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主要技术在今天的网络时代,Wi-Fi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 IEEE 802.11 系列标准无疑是 Wi-Fi 技术的基石,它不断地推动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 IEEE 802.11 系列标准的主要技术,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

1. 概述IEEE 802.11 系列标准是由 IEEE 组织制定的无线局域网通信标准,它涵盖了多种协议和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EEE 802.11 标准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需求。

从最初的 IEEE 802.11-1997 到最新的 IEEE 802.11ax,每个版本都引入了新的技术和功能,提高了无线网络的速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2. 物理层技术在IEEE 802.11 系列标准中,物理层技术是构建无线通信基础的关键。

从最早的 802.11b 到如今的 802.11ax,Wi-Fi 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的物理层技术改进。

采用了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如 OFDM(正交频分复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等,有效提高了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

3. MAC 层技术除了物理层技术,IEEE 802.11 系列标准还涉及到 MAC(介质访问控制)层技术。

在无线网络中,多个终端设备需要共享同一无线信道,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帧的传输和冲突的解决是 MAC 层技术的核心问题。

各个版本的 IEEE 802.11 标准在 MAC 层技术上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引入了更加高效的数据调度算法和QoS(服务质量)机制,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4. 安全机制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IEEE 802.11 系列标准还规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机制,包括加密算法、身份认证协议、密钥管理等,以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WEP、WPA、WPA2、WPA3 等安全协议的不断出现和更新,提升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有效抵御了各种网络攻击。

简介三种无线网络WLAN安全标准

简介三种无线网络WLAN安全标准

简介三种无线网络WLAN安全标准出处:互联网网络的安全机制都有自己的协议标准,就如我们的社会有自己的法律所约束,确保社会的安定。

关于无线网络WLAN安全标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无线网络WLAN安全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线网络WLAN安全标准,大致有三种,分别是WEP、WPA和WAPI。

1:WEPWEP(WiredEquivalentPrivacy)是802.11b采用的安全标准,用于提供一种加密机制,保护数据链路层的安全,使无线网络WLAN的数据传输安全达到与有线LAN相同的级别。

WEP采用RC4算法实现对称加密。

通过预置在AP和无线网卡间共享密钥。

在通信时,WEP 标准要求传输程序创建一个特定于数据包的初始化向量(IV),将其与预置密钥相组合,生成用于数据包加密的加密密钥。

接收程序接收此初始化向量,并将其与本地预置密钥相结合,恢复出加密密钥。

WEP允许40bit长的密钥,这对于大部分应用而言都太短。

同时,WEP不支持自动更换密钥,所有密钥必须手动重设,这导致了相同密钥的长期重复使用。

第三,尽管使用了初始化向量,但初始化向量被明文传递,并且允许在5个小时内重复使用,对加强密钥强度并无作用。

此外,WEP中采用的RC4算法被证明是存在漏洞的。

综上,密钥设置的局限性和算法本身的不足使得WEP存在较明显的安全缺陷,WEP提供的安全保护效果,只能被定义为“聊胜于无”。

2:WPAWPA(Wi-FiProtectedAccess)是保护Wi-Fi登录安全的装置。

它分为WPA和WPA2两个版本,是WEP的升级版本,针对WEP的几个缺点进行了弥补。

是802.11i的组成部分,在802.11i没有完备之前,是802.11i的临时替代版本。

不同于WEP,WPA同时提供加密和认证。

它保证了数据链路层的安全,同时保证了只有授权用户才可以访问无线网络WLAN。

WPA采用TKIP协议(TemporalKeyIntegrityProtocol)作为加密协议,该协议提供密钥重置机制,并且增强了密钥的有效长度,通过这些方法弥补了WEP协议的不足。

无线局域网络加密技术

无线局域网络加密技术

WPA加密的破解
破解的方法是:收集包含无线客户端和接入点在认证时的 信息,然后通过aircrack进行密码字典的破解。 第一,攻击已关联的无线客户端并使其掉线,当无线客户 端重新与接入点关联时获取认证信息; 第二,等待合法的无线客户端关联到该网络而产生认证信 息。
WPA2
• WPA2加密即Wi-Fi Protected Access • WPA2 包括 WPA2—PSK (共享密钥模式) WPA2—RADIUS (证书模式) 在加密方面WPA2支持两种加密方式 AES(ccmp) TKIP
AES
• IEEE 802.11i 标准用“高级加密标 准”(AES) 的一种特定模式 -“计数器模式 密码块链接消息身份验证代码”(CBCMAC) 协议 (CCMP) - 正式取代了原 IEEE 802.11 标准中的“有线对等保 密”(WEP)。CCMP 既可以实现数据机密 性(加密),又可以实现数据完整性 。
WPA存在的安全问题 存在的安全问题
• 无法解决拒绝服务(DoS)攻击。 • 由于采用是TKIP加密方式,算法还是RC4,所以 同时也继承了RC4算法的一些弊端 什么叫拒绝服务(DoS)攻击?? • 黑客通过每秒发送至少两个使用错误密钥的数据 包,就可以造成受WPA保护的网络瘫痪。当这种 情况发生时,接入点就会假设黑客试图进入网络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接入点就会假设黑客试图进 入网络,这台接入点会将所有的连接关闭一分钟, 以避免给网络资源造成危害,连接的非法数据串 会无限期阻止网络运行。
• 认证方面: WPA采用的是802.1x+EAP的认证方 认证方面: 式--通过第三方AAA服务器(Radius服务器)进 行可扩展性认证协议,但WPA-PSK并没有采用 这套机制,而是仍旧采用静态的共享密钥作为 主要的认证方式,因此降低了破解工作的困难 程度。 • 加密方面 WPA采用了被称为“临时密钥完整 加密方面: WPA 性协议”(TKIP)的新认证/加密机制:利用 Radius服务器的所分发的密钥作数据加密,但这 个机制只存在于Enterprise模式下,对于WPAPSK并不支持;另外,将密钥的头长度增加至48 位,增加解密的难度,但由于其实际的加密方 式仍旧是RC4,因此被破解的威胁仍然是存在的。

IEEE802.11无线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及认证协议研究

IEEE802.11无线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及认证协议研究

IEEE802.11无线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及认证协议研究IEEE 802.11无线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及认证协议研究概述目前,无线网络正迅速发展,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无线网络中,媒体访问控制(MAC)和认证协议是确保无线网络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重点研究IEEE 802.11无线网络的媒体访问控制及认证协议,探讨其原理、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IEEE 802.11无线网络概述IEEE 802.11是一组用于局域网无线局域网(WLAN)的标准,为无线网络通信提供规范。

其主要由两层组成: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

其中,PHY负责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定义和处理,而MAC则负责媒体访问控制、认证和数据帧传输等。

IEEE 802.11无线网络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和公共场所等各个领域。

二、IEEE 802.11媒体访问控制协议1. CSMA/CA协议在IEEE 802.11网络中,采用了一种名为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CSMA/CA协议通过监听无线信道的空闲状态,避免了同时发送数据帧的冲突,并采用随机退避算法来解决碰撞问题。

此外,CSMA/CA还引入了网络分片、ACK应答机制等技术,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2. 帧结构IEEE 802.11使用的数据帧结构包括:帧控制、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序列控制以及数据和FCS(帧检验序列)。

其中,帧控制字段用于标识帧的类型和一些相关控制信息,序列控制字段用于标识数据帧的传输顺序。

3. 虚拟载波监听在IEEE 802.11网络中,由于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存在着隐藏和暴露终端问题。

当A和B两个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时,C终端无法听到A和B之间的传输,导致无法正确感知信道状态,从而可能引发碰撞。

WIFI协议详解

WIFI协议详解

WIFI协议详解一、引言WIFI(无线保真)协议是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协议,它基于IEEE 802.11标准,并且为无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WIFI协议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工作原理、协议规范以及安全性等方面。

二、工作原理1. 无线网络基础架构WIFI网络由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组成,每个AP负责管理无线设备的连接。

无线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与AP建立连接,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 信道和频段WIFI协议使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进行无线通信。

每个频段被划分为多个信道,不同信道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减少干扰。

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信道进行无线网络连接。

3. 无线设备连接当无线设备与AP建立连接时,首先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包括开放式身份验证和共享密钥身份验证。

验证通过后,无线设备将获得一个IP地址,可以通过该IP地址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4. 数据传输WIFI协议使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机制来进行数据传输。

在传输数据之前,无线设备会先监听信道是否有其他设备正在传输数据,以避免碰撞。

如果信道空闲,设备将发送数据,否则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

三、协议规范1. IEEE 802.11标准WIFI协议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进行制定和规范。

最初的标准是在1997年发布的IEEE 802.11标准,后续又发布了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等多个版本,不断提升了无线网络的速度和性能。

2. 速率和带宽WIFI协议支持不同的速率和带宽选项。

最初的802.11标准支持的速率为2Mbps,后续的版本逐渐提高到54Mbps、300Mbps甚至更高。

802.11无线局域网安全及防范措施探讨

802.11无线局域网安全及防范措施探讨
2 . 4 加 密
Pr e v e n t i v e Me a s ur e s
LI J i a
( J i a n g s u F o o d &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C o l l e g e De p a r t me n t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J i a n g s u Hu a i a n 2 2 3 0 0 3, C h i n a )
局域 网络制定 的标准 。WI — F I 使用 了 8 0 2 . 1 1的媒体 访问控 制
层 ( MA C )和物理层 ( P HY ) ,8 0 2 . 1 1 采用 2 . 4 G Hz 和5 G Hz 这 两个 I S M频段 。其 中 2 . 4 G Hz 的I S M频段 为世界上绝大 多数 国 家采用。 I E E E 8 0 2 . 1 l b是无线局域 网的一个标 准。其 载波的频率 为 2 . 4 G H z ,传送速 度为 1 1 Mb i t / s 。I E E E 8 0 2 . 1 l b是所 有无 线局域 网标准 中普及最广 的标准 。在 2 . 4 一 G H z — I S M频 段共有 1 4个频 宽为 2 2 M Hz的频 道 可 供 使 用 。 I E E E 8 0 2 . 1 l b的后 继 标 准 是 I E E E 8 0 2 . 1 l g ,其传送速度为 5 4 Mb i t / s 。
C O M P U T I N G S E C U R I T Y T E C H N I Q U E S
计算机安全技术
8 0 2 . 1 1 无线局域 网安全及 防范措施探讨

解析802.11n安全的五个问题

解析802.11n安全的五个问题

802.11n可实现多要求的移动应用部署,同时它也是一个成熟的里程碑,很多客户乐于大规模地部署无线网络,甚至来替换以太网(Ethernet)。

这种扩张大大增加了无线安全及无线安全服务对业务的重要性。

VAR(增值经销商)和系统集成商可以通过提供更有效且更具规模的WLAN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基于云的服务来很好地利用这一市场需求。

802.11n安全的可用性由于WLAN会争夺有限的未授权频谱,无线电射频(RF)干扰的减少对于确保可用性以及减少拒绝服务事件来说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不讨论信号强弱问题,而是寻找使用率较高的频率,从而避免其被完全占用。

免费的"stumblers"(计算机测试软件)可以让我们更加轻松地观测当前被占用的Wi-Fi频道情况,但很少有客户知道如何使用RF频谱分析仪。

这就提供了许多的市场机遇,大大带动了例如Fluke AnalyzeAir、Metageek Wi-Spy、或Wi-Fi Sleuth等移动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RF干扰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是,大多数不希望系统出现停机状况的客户也许会倾向于购买RF频谱分析仪,然后找VAR(增值经销商)来培训。

但是例如来自Aruba, Cisco, Meru 及Motorola的有些新产品,已经建立了一种可选择的交付模式:销售带有频谱分析功能的无线AP。

云服务,甚至可以通过这些AP设备向供应商运营服务器做出有关RF的报表,诸如Meru的 E(z)RF Spectrum Manager 或Cisco的 MSE CleanAir Technology。

无线安全服务:控制WLAN访问新802.11n设备集合了诸如802.11a/g设备——WPA2这种长距离Wi-Fi认证设备的安全功能。

但是,当802.11n设备配置较陈旧,选项较弱(诸如WPA-TKIP 或 WEP)时,802.11n 设备就无法达到较高的吞吐量(>54 Mbps)。

802.11 Mesh网的安全性研究及其解决方案

802.11 Mesh网的安全性研究及其解决方案

802.11M es h网的安全性研究及其解决方案李少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河北承德067000)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M es h网络出现背景、结构及应用前景。

重点通过对M es h网的潜在威胁与漏洞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密钥协商的安全协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安全支持。

关键词:无线M esh网络:密钥协商安全协议:消息认证码:1802.11M es h网概述1.1802.1l M es h网的组网结构无线M es h网络(W i r el es s M e sh N et w ork,简称W M N、无线网状网或无线网格网)是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网络结构,即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

802.1l M es h网络由一组呈网状分布的无线路由器组成,无线路由器必须实现两个功能:用户接入(即传统802.1l无线局域网A P的功能)和无线中继(即转发数据给另一无线路由器)。

如图1所示,只需要设置部分无线路由器通过有线接入点连接到宽带骨干网就足够了,至于无线路由器之间则采用点对点方式通过无线中继链路互联,而在无线路由器对用户终端提供802.11连接。

这大大减少了对有线资源的需求,极大地便利了无线网络的部署。

1.2802.11M es h网的关键技术当前,业界的802.11M es h网体系结构不尽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无线中继的方式和无线中继链路路由选择的方法。

无线中继手段,业界主要的分歧在于采用M ul t i—Band、M ul t i—Radi o方式还是采用Si,gl e—B a nd、si Il gl e’R a di o方式。

如果用户接入和无线令_客户■一I无线舳■图1802.1l M e sh网中继工作于同一频段,如使用工作于2.4G H z的802.1l b作为用户接入,同时使用同样工作于2.4G H z的802.1l g作无线中继,就是一种Si ngl e—Band、S i ngl e—R adi o方式。

无线网络安全及典型案例分析

无线网络安全及典型案例分析
信道 3
室外组网方式– 网桥中继
以太网
无线网桥
建筑物 B
建筑物 C
建筑物 A
定向天线
全向天线
无线网桥
无线网桥
以太网
以太网
定向天线
无线链路
无线链路
室外组网方式– 点对多点
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 混合结构
主网
无线网桥
全向天线
建筑物 A
建筑物 B
无线网桥
无线链路
定向天线
局域网
无线工作站
无线接入点A
无线链路
思科安全无线局域网机制
1)共享的、静态的WEP密钥没有集中的密钥管理不能有效抵御各种安全攻击 2)如果客户的适配器丢失或被盗,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密钥重部署处理器能接入网络需要对所有的WLAN客户机设备进行密钥重部署3)缺乏综合用户管理 需要独立的用户数据库,不使用RADIUS能够只通过设备特性(如MAC地址)识别用户4)在802.11B中, 验证与加密是可选的 (不是必需的)
无线网络安全 第一代 802.11B 安全机制 ( 基本安全)第二代 802.1X 安全机制 ( 增强安全)2. 无线网络典型案例
AGENDA
思科安全无线局域网机制
四种不同级别的WLAN安全措施:没有安全、基本安全、增强安全和专业安全。基本安全: WEP : “ Wired Equivalent Protection “,一种将资料加密的处理方式,WEP 40bit或128bit 的encryption 乃是IEEE 802.11的标准规范。透过WEP的处理便可让我们的资料于传输中更加安全。但静态WEP密钥是一种在会话过程中不发生变化也不针对各个用户而变化的密钥。增强安全: LEAP,它也被称为EAP Cisco Wireless (可扩展身份认证协议) TKIP、MIC、 AES专业安全:VPN (金融机构,需要VPN终端,造价高)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王 玲 吕 伟
( 太原 理 工大 学 太原
00 2 )62 6 队 30 4 (99 部
新疆 叶城
8 40 ) 4 9 0
【 摘 要】随着 信 息技 术 的飞速 发展 和 网络文 化 的普及 ,无 线 网络 安全 日益 弓起 人们 的广 泛 关注。为解 决 其安全 J
性 问题 ,首 先详 细分 析 了无 线局域 网的最新 安全标 准 82 1 其体 系结构 ,并分析 了这 些技 术 的特 点和存 在 0.1x及
维普资讯
第2 o卷
第 2期
电 脑 开 发 与 应 用
文 章 编 号 :0 35 5 ( 0 70 —0 90 10 —8 0 2 0 )20 0— 2 ,
I E 821 E E 0 . 1无 线 局 域 网 技 术 及 安 全 性 研 究
Re e r h o c n l g n e urt fI s a c n Te h o o y a d S c iy o EEE8 2. W LAN 0 1 1
a c i c u e f r wie e s l c la e e wo k ( LAN )i e al M e n ie o e h ia h r c e it s a d e i e t s c rt r h t t r o r l s o a r a n t r W e n dti . a wh l ,s me t c n c l c a a t rs i n x s n e u i c t y
p o l ms o LAN r n l z d,a d a s h o u i n i o n e u ・ r b e fW a ea ay e n lo t e s l to s p i t d o t

[整理]FreeRADIUS和XSuppicant进行EAPTLS验证(IEEE 802.1X安全性).

[整理]FreeRADIUS和XSuppicant进行EAPTLS验证(IEEE 802.1X安全性).

一、IEEE 802.1X简介当前802.11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还是非常脆弱的,很多情况下无线客户端如果得到接入点(AP)的SSID,就可以获得网络的访问权限。

而且由于管理员的懒惰没有修改AP厂商默认设置的SSID,甚至配置AP向外广播其SSID,那么安全性还将更低。

最常见一、IEEE 802.1X简介当前802.11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还是非常脆弱的,很多情况下无线客户端如果得到接入点(AP)的SSID,就可以获得网络的访问权限。

而且由于管理员的懒惰没有修改AP厂商默认设置的SSID,甚至配置AP向外广播其SSID,那么安全性还将更低。

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WEP加密,在链路层采用RC4对称加密技术,用户的加密金钥必须与AP的密钥相同时才能获准存取网络的资源,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监听以及非法用户的访问。

WEP提供了40位(有时也称为64位)和128位长度的密钥机制,但是它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一个服务区内的所有用户都共享同一个密钥,一个用户丢失或者泄漏密钥将使整个网络不安全。

而且由于WEP加密被发现有安全缺陷,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被破解。

一些常见AP厂商的默认SSID和默认WEP密钥、密码可以参考如下链接:/mediawhore/nf0/wireless/ssid_defaults/ssid_defaults-1.0.5.txtIEEE 802.1X是IEEE在2001年6月发布的一个标准,用于对IEEE 802局域网(包括以太网、Token Ring和FDDI)的认证和密钥管理。

802.1X不是加密算法,不同于WEP、3DES、AES或其它的算法,IEEE 802.1X只关注认证和密钥管理,不关心来源密钥使用什么安全服务传送。

所以它可以对认证来源和密钥使用任意的加密算法,还可以周期性的更新密钥和重新认证来保证密钥的安全。

IEEE 802.1X不是一个单独的认证方法,它利用可扩展认证协议(EAP)作为它的认证框架。

WiFi有什么标准

WiFi有什么标准

WiFi有什么标准WiFi,全称无线 Fidelity,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它使用无线电波来进行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便捷的无线网络连接方式,WiFi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WiFi有什么标准呢?本文将从WiFi的标准、频段、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WiFi的标准。

目前,WiFi的标准主要有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和802.11ax等。

其中,802.11b是第一个被广泛采用的WiFi标准,它在2.4GHz频段下运行,最大传输速率为11Mbps。

802.11g标准在802.11b 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传输速率,运行频段依然是2.4GHz。

802.11n标准引入了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还可以在5GHz频段下运行。

802.11ac标准进一步提高了传输速率,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同时还引入了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覆盖。

最新的802.11ax标准在传输速率和连接数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还支持更多的设备同时连接,可以说是目前最先进的WiFi标准之一。

其次,我们来看WiFi的频段。

WiFi运行的频段主要有2.4GHz和5GHz两种。

2.4GHz频段具有较好的穿墙能力,信号覆盖范围较广,但由于频段较为拥挤,容易受到干扰。

而5GHz频段传输速率更快,干扰较少,但穿墙能力较弱,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频段。

再者,WiFi的速度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不同的WiFi标准对应着不同的传输速率。

以802.11n标准为例,它可以提供最高300Mbps的传输速率,而802.11ac标准则可以提供最高1Gbps以上的传输速率。

当然,实际的传输速率还会受到信号强度、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有所下降。

最后,我们来谈谈WiFi的安全性。

WiFi的安全性主要通过加密方式来保障。

802.11n标准对无线网络安全的影响

802.11n标准对无线网络安全的影响

802.11n标准对无线网络安全的影响商业的发展远远高于WLAN的发展速度,许多事情必须开始关注,包括安全问题。

802.11n 可以拓展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性能,但仍然需要考虑更好的安全性问题。

一些旧标准:802.11a/b/g标准和原来的802.11a/b/g标准一样,802.11n高流通量标准拥有802.11i标准的鲁棒安全(robust security)。

事实上,所有的Draft N产品都支持WPA2(Wi-Fi保护连接版本2),这是Wi-Fi联盟为802.11i推出的测试程序。

好消息是:所有的802.11n WLAN都能够防范WEP破坏和WPA (TKIP MIC)攻击,因为每一个802.11n装置都通过AES加密数据。

最好将原有的802.11a/b/g客户端和新的802.11n客户端分到不同的SSID:高流量WLAN 需要使用AES (WPA2),而延迟WLAN则允许使用TKIP或者AES (WPA+WPA2)。

这些可以通过在一个虚拟AP上定义SSID或在双基站AP上使用不同的射频来实现。

但这仅仅是个临时措施。

一旦你将这些延迟装置淘汰或更换,去掉TKIP来提高速度和安全。

借用功能:WPA2的优势802.11n继承了WPA2的优点和缺点。

802.11a/b/g和802.11n设备使用AES来防止无线数据帧的偷听、伪造和重发送。

802.11a/b/g和802.11n AP能够使用802.1X在拒绝陌生接入的同时连接认证用户。

然而802.11n仍不能阻止入侵者发送伪造的管理帧——这是一种断开合法用户或伪装成“evil twin”APS的攻击方式。

因此,新的802.11n网络必须对无线攻击保持警惕性。

很小的WLANs仍然用周期性的扫描来探测欺诈APS,同时商业WLAN应该使用完整的无线入侵防御体系(WIPS)来阻止欺诈、意外连接、未授权的ad hocs和其他Wi-Fi攻击。

然而,使用一个或所有这些安全机制的现有的WLANs不能以此为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主要涉及WEP、WPA、WPA2技术标准和RC4、TKIP、AES加密算法。

WEP
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有线等效加密)是较老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性技术标准,采用名为RC4的RSA加密技术,强度有64位,128位,256位,采用的固定密钥系统,具有较多弱点,原因是设计上存在缺陷。

在使用WEP的系统中,在无线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是使用一个随机产生的密钥来加密的。

但是,WEP用来产生这些密钥的方法很快就被发现具有可预测性,易被破解。

WEP加密的验证和加密过程为:
1.客户机向AP发出认证请求
2.AP根据加密力度随机产生64位或128位的挑战字符串,回传给客户
3.客户提供WEP密钥,并与挑战字符串进行RC4加密演算,并向AP回应挑战
4.AP进行对比,认证成功
WEP的弊端具体表现为:
认证机制过于简单,很容易被破解
1.认证是单向的,AP能认证客户端,客户端不能认证AP
2.初始向量(IV)太短,重用很快,为攻击者提供极大便利
3.RC4算法有“弱密钥”问题,WEP无规避措施
4.WEP无法有效应对重传攻击(ReplayAttack)
5.ICV被发现有漏洞,有可能传输数据被修改且难以被检测
6.没有密钥管理、更新、分发机制
WPA
WPA(Wi-Fi ProtectedAccess) ,作为WEP良好替代方案,WPA-PSK在RC4算法的基础上生成新的T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算法,PSK (Pre-Share Key)指的是预共享密钥,PSK 模式下不须使用验证服务器(例如RADIUS Server),是家庭和小型企业无线网络加密的理想解决方案。

WPA的出现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认证机制,AP根据用户的认证结果决定是否允许其接入无线网络中;认证成功后可以根据多种方式(传输数据包的多少、用户接入网络的时间等)动态地改变每个接入用户的加密密钥。

另外,对用户在无线中传输的数据包进行MIC 编码,确保用户数据不会被其他用户更改。

密钥仅仅用于认证过程,而不用于传输数据的加密。

数据加密的密钥是在认证成功后动态生成,系统将保证“一户一密”,不存在像WEP那样全网共享一个加密密钥的情形,因此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WPA2
WPA2是WPA的第二版本,采用CCMP加密协定、AES算法进行认证和数据加密.
在WPA/WPA2中,PTK的生成依赖PMK,而PMK获的有两种方式,一个是PSK的形式就是预共享密钥,在这种方式中PMK=PSK,而另一种方式中,需要认证服务器和站点进行协商来产生PMK。

WEP、WPA、WPA2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