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检测及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6000 1:8000 1:10000 对照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_
试管内加入的试剂量(ml)
1:60
补体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_
补体检测及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免疫实验室 刘瑾
第一节 补体的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补体的性质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柱动物血清及 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功能上 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溶解细胞必要
的补充条件。
补体系统组成
补体的固有成分;C1-C9、C1q、C1r C1s
共11中蛋白分子
调节和控制补体系统活化的成分;C1抑制
主要检测的单个补体成分:C3、C4、C1q、B因子 和C1脂酶抑制物
方法:免疫溶血法 测定补体的溶血活性 免疫化学法 测定补体的含量
一、免疫溶血法
定义: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导致红细胞溶解。当缺乏某种补体成分时,加入指
示系统,不能使补体连续激活,不发生溶血;再加
入待测血清,使原来缺乏的成分得到补偿,补体成
C4 豚鼠血清 氨水 C4 致敏红细胞 不溶血 C4 溶血 经典途径
B 因子 正常人血清 加热 B 因子 兔红细胞 不溶血 B 因子 溶血 旁路途径
二、免疫化学法
单向免疫扩散法 火箭免疫电泳 透射比浊法 散射比浊法
第四节 补体结合试验
一、试验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三个系统: 反应系统:已知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 补体系统:豚鼠血清 指示系统:SRBC与溶血素结合成为致敏绵羊红 细胞
分齐全,级联反应恢复,产生溶血,溶血程度与以
待测补体成分活性有关,以50%溶血为终点。
(1)指示系统:兔抗血清致敏SRBC
(2)实验反应系统的补体:选用或制备缺乏
某单一补体成分动物或人血清的试剂 (3)待Baidu Nhomakorabea血清:待测血清标本中的补体
测定成分 补体来源 处理方法 去除成分 指示系统 结果 加入待测血清补充成分 结果 溶血途径
(二) 替代途径(旁路途经)
激活剂是微生物的菌体多糖、内毒素、
蛋白水解酶、IgG4和IgA聚合物等,参与 的成分C3、C5-C9、B因子、D因子、P 因子。
两种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经典途径
激活物 参与成分 始动分子 所需离子 抗原抗体复合物 C1-C9 C1q Ca+2、Mg +2
替代途径
脂多糖、酵母多糖 C3、C5-C9 B、D、P因子 C3b Mg +2
图19-3
二、试验方法
(一)试剂的制备 1.抗原适当纯化 2.抗原和抗体的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均呈 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 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即一个单位 由方阵滴定表可见1:64的抗原和1:32的抗 体为一个单位,正式试验抗原用2-4个单位, 抗体用4个单位
缓冲液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2%SRBC
结果
0.1 全溶血 0.1 全溶血 0.1 37℃ 全溶血 0.1 30分钟 全溶血 0.1 大部分溶血 0.1 微溶血 0.1 不溶血 0.1 不溶血 0.1 不溶血
以最高稀释度的溶血素仍能产生完全溶 血为最大有效反应管(1:4000)即为1个单 位,一般试验使用2个单位(1:2000)
1:2000
1:3000
0.2
0.4
1:1000
1:1000
0.2
0.2
1:4000
1:5000 1:6000 1:8000 1:10000
0.2
0.8 0.2 0.2 0.2
1:2000
1:1000 1:3000 1:4000 1:5000
0.2
0.2 0.2 0.2 0.2
溶血素的滴定
管号 溶血素 稀释度 溶血素
溶血反应程度与补体的剂量依赖呈S型曲线。
(二)试验方法
1.2%-5%绵羊红细胞(SRBC)的配置 2.溶血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是以SRBC免疫 家兔所得的兔抗血清。试验前要进行溶血素的 稀释和滴定。 3.稀释缓冲液:PH7.2-7.4磷酸盐缓冲液 Ca+2、Mg
+2
不同稀释度溶血素的配置
最终稀释度 1:1000 稀释液(ml) 1.8 稀释度 1:100 溶血素(ml) 0.2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00
1.40 1.35 1.30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1.5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物,膜协同因子蛋白等 补体受体:补体C3的受体,CR1-5等
补体系统功能
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介导细胞 溶解,调理吞噬,免疫黏附以及参与炎 症反应引起的机体的免疫损伤,是体内 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免疫效应系统和放大 系统
二 、主要两种补体的活化途径
(一)经典途径:是以IgG或IgM类抗体 结合抗原后的免疫复合物为主要的激活 剂,补体的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途经。 分为识别、活化和膜攻破三个阶段。
按以下公式求50%溶血的总补体值
1 CH50(U/ml)= ×稀释倍数 血清用量 总补体活性参考范围:50-100 U /ml
(三)方法评价
CH50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
反应的是补体9种成分综合水平
缓冲液PH 、离子强度、Ca+2、Mg +2浓度各 个环节严加控制。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C3 转化酶
C5转化酶
C4b2a
C4b2a3b
C3bBb
(C3b)nBb 或 (C3b)nBbP
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
一、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CH50试验)
(一)实验原理:
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
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
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有关。
4. 50%溶血标准管配制
试剂 2%SRBC DH2O 1.8%Nacl 2%SRBC 用量 0.5ml 2.0ml 2.0ml 0.5ml 50% 100% 溶血程度
5.血清总补体50%溶血活性测定(ml)
试管号 1:20稀释血清 巴比妥缓冲 2u溶血素 2%SRBC
1 2 3 4 5 6 7 8 9 10
试管内加入的试剂量(ml)
1:60
补体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_
补体检测及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免疫实验室 刘瑾
第一节 补体的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补体的性质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柱动物血清及 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功能上 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溶解细胞必要
的补充条件。
补体系统组成
补体的固有成分;C1-C9、C1q、C1r C1s
共11中蛋白分子
调节和控制补体系统活化的成分;C1抑制
主要检测的单个补体成分:C3、C4、C1q、B因子 和C1脂酶抑制物
方法:免疫溶血法 测定补体的溶血活性 免疫化学法 测定补体的含量
一、免疫溶血法
定义: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导致红细胞溶解。当缺乏某种补体成分时,加入指
示系统,不能使补体连续激活,不发生溶血;再加
入待测血清,使原来缺乏的成分得到补偿,补体成
C4 豚鼠血清 氨水 C4 致敏红细胞 不溶血 C4 溶血 经典途径
B 因子 正常人血清 加热 B 因子 兔红细胞 不溶血 B 因子 溶血 旁路途径
二、免疫化学法
单向免疫扩散法 火箭免疫电泳 透射比浊法 散射比浊法
第四节 补体结合试验
一、试验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三个系统: 反应系统:已知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 补体系统:豚鼠血清 指示系统:SRBC与溶血素结合成为致敏绵羊红 细胞
分齐全,级联反应恢复,产生溶血,溶血程度与以
待测补体成分活性有关,以50%溶血为终点。
(1)指示系统:兔抗血清致敏SRBC
(2)实验反应系统的补体:选用或制备缺乏
某单一补体成分动物或人血清的试剂 (3)待Baidu Nhomakorabea血清:待测血清标本中的补体
测定成分 补体来源 处理方法 去除成分 指示系统 结果 加入待测血清补充成分 结果 溶血途径
(二) 替代途径(旁路途经)
激活剂是微生物的菌体多糖、内毒素、
蛋白水解酶、IgG4和IgA聚合物等,参与 的成分C3、C5-C9、B因子、D因子、P 因子。
两种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经典途径
激活物 参与成分 始动分子 所需离子 抗原抗体复合物 C1-C9 C1q Ca+2、Mg +2
替代途径
脂多糖、酵母多糖 C3、C5-C9 B、D、P因子 C3b Mg +2
图19-3
二、试验方法
(一)试剂的制备 1.抗原适当纯化 2.抗原和抗体的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均呈 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 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即一个单位 由方阵滴定表可见1:64的抗原和1:32的抗 体为一个单位,正式试验抗原用2-4个单位, 抗体用4个单位
缓冲液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2%SRBC
结果
0.1 全溶血 0.1 全溶血 0.1 37℃ 全溶血 0.1 30分钟 全溶血 0.1 大部分溶血 0.1 微溶血 0.1 不溶血 0.1 不溶血 0.1 不溶血
以最高稀释度的溶血素仍能产生完全溶 血为最大有效反应管(1:4000)即为1个单 位,一般试验使用2个单位(1:2000)
1:2000
1:3000
0.2
0.4
1:1000
1:1000
0.2
0.2
1:4000
1:5000 1:6000 1:8000 1:10000
0.2
0.8 0.2 0.2 0.2
1:2000
1:1000 1:3000 1:4000 1:5000
0.2
0.2 0.2 0.2 0.2
溶血素的滴定
管号 溶血素 稀释度 溶血素
溶血反应程度与补体的剂量依赖呈S型曲线。
(二)试验方法
1.2%-5%绵羊红细胞(SRBC)的配置 2.溶血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是以SRBC免疫 家兔所得的兔抗血清。试验前要进行溶血素的 稀释和滴定。 3.稀释缓冲液:PH7.2-7.4磷酸盐缓冲液 Ca+2、Mg
+2
不同稀释度溶血素的配置
最终稀释度 1:1000 稀释液(ml) 1.8 稀释度 1:100 溶血素(ml) 0.2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00
1.40 1.35 1.30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1.5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物,膜协同因子蛋白等 补体受体:补体C3的受体,CR1-5等
补体系统功能
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介导细胞 溶解,调理吞噬,免疫黏附以及参与炎 症反应引起的机体的免疫损伤,是体内 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免疫效应系统和放大 系统
二 、主要两种补体的活化途径
(一)经典途径:是以IgG或IgM类抗体 结合抗原后的免疫复合物为主要的激活 剂,补体的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途经。 分为识别、活化和膜攻破三个阶段。
按以下公式求50%溶血的总补体值
1 CH50(U/ml)= ×稀释倍数 血清用量 总补体活性参考范围:50-100 U /ml
(三)方法评价
CH50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
反应的是补体9种成分综合水平
缓冲液PH 、离子强度、Ca+2、Mg +2浓度各 个环节严加控制。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C3 转化酶
C5转化酶
C4b2a
C4b2a3b
C3bBb
(C3b)nBb 或 (C3b)nBbP
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
一、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CH50试验)
(一)实验原理:
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
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
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有关。
4. 50%溶血标准管配制
试剂 2%SRBC DH2O 1.8%Nacl 2%SRBC 用量 0.5ml 2.0ml 2.0ml 0.5ml 50% 100% 溶血程度
5.血清总补体50%溶血活性测定(ml)
试管号 1:20稀释血清 巴比妥缓冲 2u溶血素 2%SRBC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