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及其历史作用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随着中日两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中日棉纺织品贸易逐渐成为两国经济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展开阐述,分析两国之间在棉纺织品贸易上的差异和联系,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一、中日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背景在19世纪中叶,中国政治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危机,国力逐渐下降。
同时,日本以其先进的工业技术和政治制度,逐渐崛起为一个现代工业国家。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日本的棉纺织业发生了巨大的差异。
中国的棉纺织业在清朝时期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竞争。
而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后,通过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革和西化运动,将棉纺织业作为国家工业战略的核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棉纺织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二、中日棉纺织品贸易的差异由于两国在棉纺织业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中日棉纺织品贸易的结构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一)出口贸易和市场占有率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期,中国的棉纺织品主要出口到亚洲、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由于纺织品的质量和价格都不占优势,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有限。
而日本主要出口到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其出口纺织品的品质和价格都非常具有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较高。
(二)品种和质量中国的棉纺织品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是纱布、布匹等简单的棉纺织品;而日本则生产较为多样化的棉纺织品,如印花布、毛巾等高档纺织品,品质和节奏优于中国。
(三)技术和设备日本在棉纺织业方面采用了大规模的西方技术引进和运用,设备精良,工艺先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与之相比,中国的棉纺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在品质、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
三、中日棉纺织品贸易的联系虽然中日棉纺织品贸易存在差异,但也存在一些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市场互补中国棉纺织品虽然在质量和技术上较为落后,但是在价格上具有优势。
因此,中国的棉纺织品主要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日本的棉纺织品同时具有品质和价格竞争力,其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影响及启示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影响及启示王艳【摘要】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举办民用工业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机器、技术等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洋务运动时期的纺织业又存在一定的弊端,严重制约了纺织业的长远发展.研究洋务纺织企业的发展情况,力图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得到启示,从而为改善近代纺织工业的境遇提供可行性策略.【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27)001【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洋务运动;纺织工业;影响;启示【作者】王艳【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纺织工业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烙印。
那时候我国纺织工业生存发展的历史是引进、消化和推广西方近代纺织技术的历史,同时也是近代机器纺织大工业在我国慢慢形成的历史。
“中国的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兴办民用工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兴办的机器工业中纺织工业占有重大比重”[1]。
一、洋务派大力发展纺织工业的原因纺织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延续了很多年,鸦片战争之前的纺织业是纯手工的纺织,机器纺织是未曾有的。
鸦片战争的爆发,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也迫使中国人民开始注意西方的机器生产等先进技术。
用机器纺织,生产效率高,成本降低,再加上资本主义国家在鸦片战争之后利用种种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低税率和倾销政策等手段,使得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大量地以低价向中国输入洋布。
当时中国的老百姓生活极度困难,迫于生计,他们只能选择购买洋布而舍弃价高的土布,舍土布而买洋布者比比皆是,并从沿海逐渐渗透到内地,正如郑观应所说:“衣大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2]。
还有“进口的英国棉纺织品总值从战前的年 40余万两猛增至战后的1000万两,乃至50-60年代的2000-3000万两”[3],仅次于鸦片的进口数,纺织品进口增加的速度可想而知,我国传统手工纺织业所受打击的严重程度同样可想而知。
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材料2:“洋布、洋棉、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 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 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 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生活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吁
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次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时 间 新 设 厂 矿 总 数 投资总 额(万 元) 平均 每年 新设 厂矿 数 每年 投资 额 (万 元)
19世纪70
年代-甲午
战争前
50
470
2
30-31
20
63.31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1895 — 1913
549 1202.95
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好高的利润, 比经商强!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自己投资,这 利润不就是 自己的了!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破坏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材料二:民族工业轻重工业 比重图
材 料 四:
10.8%
材料三: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比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 很少。 ②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③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
④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1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8)
练出高分
1
2
3
4
5
解析 “政教是西洋立国之本,与商贾、制器等相辅相成 ,中国单纯学习西洋造船、制器就想富强恐很难实现”以 上是材料的大意,体现了作者主张同时学习西方“政教 ”“技艺”强国的主张,比较备选项,可知只有B项与此立 意相符。 答案 B
练出高分
1
2
3
4
5
4.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 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 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 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内因: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受外商企业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
原因 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
(1)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上海 、天津和广东等沿
分布
海地区。 (2)从行业上看,主要分布在缫丝、面粉、制造等轻 工业部门。
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厂。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瓦解了自然 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 (2)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影响 并得到发展。 (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4)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 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
退 出
练出高分
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的工商业在近代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革。
在此之前,中国的工商业发展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大多数企业都是家庭工厂或者小作坊。
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的兴起,中国也逐渐接受了西方的新技术和工业模式,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国的困境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界点。
在战争期间,大量的外国武器和技术输入中国,这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带来了启示。
但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却让中国陷入了一片黑暗和困境。
中国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几个港口,并失去了对外贸易的掌控权。
这使得中国的商品无法与外国商品竞争,并加剧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落后和衰退。
近代工商业的生根尽管中国在战后陷入了危机,但是逆境也激发了一些勇敢和有远见的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1872年,汤显祖启动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此举在当时被视为是一项历史性的举措。
不久之后,中国人开始接受了西方的申请专利的机制,这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有了促进作用。
1882年,中国大陆开始制造钢铁,这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始。
此外,一些中国商人也开始关注西方的新科技和新商业模式,一些以原料分离和处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如水泥和纺织业也开始发展。
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对财富的价值看法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使得家族企业形成了中国工商业的基础。
这些企业大多是由一家人创立和经营,专注于传统产业如纺织和染料,实现了企业的第一次工厂化。
同时,一些强劲的企业经营家以及富有文化的商人出现了,推动了中国商业的革命。
民族企业的萌芽与创造: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几年中,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了很多。
1913年,上海商人邵钟桓在上海创立了神州商行,这标志着中央民族企业的兴起。
其他许多民族企业如广东制药有限公司和松江制造公司随后相继成立,这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实力。
改革与开放的推动:改革开放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天津纺织工业的百年沧桑
天津纺织工业的百年沧桑天津纺织工业的百年沧桑天津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
天津的近代工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更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此同时,天津也是我国大型的、极具历史渊源的纺织生产基地。
撩开历史的帷幔,拂去岁月的尘埃。
据文史资料记载:天津纺织工业自清光绪24年(1898)年由吴懋鼎创办天津机器织绒局开始,到周学熙受袁世凯委托出任直隶工艺总局、并开设实习工场以来,逶迤至今,已历时118年之久。
期间,天津纺织工业几经风雨、几经磨难、几度兴衰,演绎并由此折射出天津纺织工业历久弥坚、百折不回、负重前行的历史沧桑。
十九世纪中叶后,天津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最突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的诞生。
天津地区在当时社会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京畿之地,交通便利,原料充足,精英荟萃,腹地辽阔和西方技术传入较早等便利条件。
二十世纪初,天津有幸成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试验基地。
并开始出现了具有官方色彩的直隶工艺总局和实习工场,还出现了当时北方最早的较大规模的机器纺纱厂。
1903年,袁世凯委任时任天津候补道台的周学熙来津总办直隶工艺总局。
到任后,周学熙积极倡导开办实业并筹办实习工场,被普遍尊为当时北洋实业界的奠基人。
历史上与清末实业家张謇先生齐名,当时在实业界有“南张北周”之说。
(张謇,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近代棉纺工业开拓者)在此期间,天津华新纱厂(1915年创建后称三环集团)、裕元纱厂(1915年创建后称棉纺二厂)、恒源纱厂(1917年创建后称恒源毛纺织厂)、北洋纱厂(1920年创建后称天鼎公司)、宝成纱厂(1920年创建继之与裕大合并后称棉纺三厂)、裕大纱厂(1921年创建继之与宝成合并后称棉纺三厂)六大纱厂相继建成。
由此,天津近代纺织工业初步形成。
在20世纪初,天津地区不仅出现了直隶工艺总局,及实习工场,还出现了最早的针织业、丝织业,建立了当时在天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六大纺纱厂,新型机器织布工厂布局有了新的、较大面积的增长。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意义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意义19世纪,大机器生产和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席卷全球。
美,英德等国迅速进入工业化阶段,聚敛了大量财富,成为工业强国。
由于本国经济实力逐渐雄厚,必然将会进行军事扩张以聚敛更多的财富。
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也就成为外国列强侵略的首选国。
他们用洋枪洋炮打开了闭关腐朽的中国,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而资本主义萌芽有时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社会环境与前提条件。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工业企业是中国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标志,虽然清政府的官办军用工业并非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生产,只是为了给清军提供新式装备,但是官办军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并刺激中国出现新式工矿企业的产生。
此后民用工业产生,标志着新的生产力在中国自己的企业中诞生,构成中国工业史上的一个重要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近代工业,从而带动生产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新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加剧,清政府为挽救自己的生存危机,号召民间兴办实业,并在有关政策下使商办工业长足发展,重工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轻工业发展幅度最大速度最快。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工业发展达到第一次高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厮杀,无暇东顾,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1923年前后。
在此期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还有缫丝、卷烟、榨油、火柴、食品加工等轻工业都有很大幅度的发展。
采煤、冶金、水泥等重工业方面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民族企业,但是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权,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从金融和重工业两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全面统制,民营企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发展的空间日渐狭窄,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萧条之路。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综合训练(七)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综合训练(七)一、选择题1.(2018·广州一模,29)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
这种现象反映了()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答案B解析材料所述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而不是资本输出,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纺织分离,反映的是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故B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众自觉抵制外国经济的侵略,仅仅是出于价格低的吸引而用西方的洋纱,故D项错误。
2.1877~1889年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与两家英资轮船公司三次签订“齐价合同”,议定统一价格和货源分配方案,共同垄断中国水运。
此个案反映出洋务运动()A.利用西方技术维护统治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奠定了制度变革的基础答案A解析轮船招商局(洋务企业)与外商企业签订“齐价合同”,共同垄断中国水运,反映了洋务企业(民用工业)刚刚起步,在与外商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利用西方技术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故A项正确。
3.(2017·湖南长沙高三期末,12)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金融市场发生金贵银贱变动,西方各国都相继采用金本位制货币,而中国仍采用银本位制货币。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逐渐脱离世界金融市场B.西方各国开始对华资本输出C.中国出口贸易数量增长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19世纪70年代”这一时空概念,可知中国已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错误;西方对华资本输出主要是在甲午战争后,故B项错误;材料说世界金融金贵银贱,而中国的银本位相当于中国的货币贬值,故对外贸易可能会增长,故C项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国际金融的变化关系不密切,故D项错误。
4.(2018·泉州一模,28)下表所示为中国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
动荡中变化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教案)
动荡中变化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教案)章节一: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教学内容: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阐述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白银外流、民众沉迷等。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分析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章节二: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过程,阐述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政权建设、改革措施等。
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章节三:洋务运动与自强思想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洋务运动的起因和过程,阐述其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如科技引进、工业发展等。
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过程,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
章节四: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阐述其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如政治体制改革、社会风气变化等。
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
章节五:西学东渐与近代教育的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学问的传入和影响,认识近代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西方学问的传入和影响,阐述近代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如教育体制改革、知识分子的崛起等。
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近代西方学问的传入和影响,分析近代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
章节六:近代工业的兴起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其对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国纺织之乡的介绍
中国纺织之乡的介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中国众多地区中,有一些地方以其深厚的纺织业历史和繁荣的纺织产业而闻名于世。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 :朱丽霞 (1 9 6 5 一) ,女 ,教授,研究方向:党建、纺织史
基 金 项 目:湖北 省教 育厅科 学 技术 研究 重点 项 目 ( D 2 0 1 2 1 7 1 2 ).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学
报
2 0 1 3正
洋 务 派官 员 同时开始 自己创办 纺织 工厂 ,1 8 7 8 年 由李鸿
后来成为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领域里的中流砥柱 ,为中 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创办创造了技术条件 。
( 二 )内 因 1 .中国统治 阶层 的支持
随着洋商大量机器纺织品对 中国市场的侵入 ,致使
大量 白银 外 流 , 统 治 官僚 为此 深感 危机 。 光绪 八年 ( 1 8 1 _ 3倍 。 中 国的 大量 白银外
很快 占领 了 中国大部 分 纺织 市场 。 诚如 郑 观应所 说 : “ 衣 大 布者 十之 二三 ,衣洋 布者 十之 八九 。 ”… 这 些 机器 纺织 品还 逐 渐从 沿海 向 内地扩 展 ,纺 织 品进 口量 陡增 ,进 口
额从 1 8 8 2年的 2 3 0 0 万 海关 两增 至 1 8 9 1年的 5 2 0 0
关键词 :近代纺 织工 业;原因;特 征 ;历史地位 中图分 类号 : F 4 2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 0 9 5—4 1 4 X ( 2 0 1 3 ) 4 —0 0 0 1 3 —0 4
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历史是引进和推广西欧近代纺织 技术的历史 ,产生于 1 9世纪六 、七十年代 的半殖 民地
省 份和 城市 交 通方 便 ,便 于引 进 国外 的纺 织机 器设 备 , 且 运输成 本相 对较 低 。 这些 地 区属 于经济 相对 发达 地 区 ,
中国制造的发展史
中国制造的发展史中国制造的发展史一、古代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在古代就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铜器制造就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而到了唐朝时期,陶瓷和纺织品的生产也已经显得非常发达。
铁器也在唐代之后逐渐兴起,并推动了当时的贸易和交流。
二、近代工业时期中国的近代工业时期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洋务运动。
这个运动是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宗旨的,向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技术。
在民国时期,工业化进程得到了更多的推进,并迅速发展了许多工业部门。
但是,由于战争和政治不稳定,工业化的进程又一度受到了影响。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中国的电子、汽车和飞机制造业也在不断壮大。
国际品牌的中国工厂也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一部分。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四、“中国制造2025”计划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进中国制造的发展进程,并将其打造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之一。
该计划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等方面来实现。
这个计划内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无线通信技术、新一代IT技术和高性能材料等,在未来都将是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
五、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中国制造业将转向智能化和自动化制造。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绿色化的方向转变。
高端化是中国制造的另一个未来趋势。
这需要中国制造企业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技术升级和创新,不断推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
六、总结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充满坎坷,但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在制造业方面具有卓越的贡献和经验。
在中国制造商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制造业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中国服装产业90年发展史
中国服装产业90年发展史2011-7-1 中国时尚品牌网那时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虽然不像如今的五彩斑斓,繁杂多样,但是仍然是服装史上不可以抹去的。
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中国自制的缝纫机生产成功,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等等都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21-1949 中国纺织服装业在乱世里生存上个世纪的前半段,是个风云幻变的年代。
“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装,也同样地千变万化。
”张爱玲如是说。
那时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虽然不像如今的五彩斑斓,繁杂多样,但是仍然是服装史上不可以抹去的。
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中国自制的缝纫机生产成功,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等等都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跌跌撞撞的近代纺织工业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出现的。
一方面,近代纺织品市场的发展,为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西方近代纺织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一些买办、地主商人和手工工场主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从而促成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荣氏家族企业,就是一个典型。
近代纺织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引起了生产变革和社会变革。
不论是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还是商办企业都是以商品生产,追求利润为目的,因此都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近代纺织业引进西方纺织技术,开拓纺织生产的过程,也是一次训练和培养纺织工人和技术力量的过程。
这期间,中国纺织业有了新的发展。
但整体发展是不平衡的:第一,四分之三以上分布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少数沿海大城市,而四川、贵州、云南等13个省份的生产能力都很小。
第二,外资比例大,原材料控制在外国人手中,机器设备都依赖外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纺织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遭受巨大破坏。
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本在华的69个纺织厂,组成了名为国营实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企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简称“中纺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下设天津、沈阳、青岛三个分公司。
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卷第5题
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卷第5题5.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
其中甲是A. 钢铁B. 棉纱C. 米D. 棉布【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的经济,属于推理推断类试题,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数据的准确解读。
尽管我对排除法解决此题比较反感,但这道题我认为采用排除法相对容易一些。
(1)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即使在中国近代史的110年的历史,农业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所以近代中国进口的粮食应该是占比最少的,所以表格中四类货物在进口货物中占比最少的丙应该是大米。
(2)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利润刺激下,民族工业艰难产生,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工业在19世纪六七十年逐渐兴起,加之中国近代史上重工业的基础始终很薄弱,所以中国工业发展所需钢铁数量逐渐增加,但总体占比不大,所以表格中四类货物在进口货物中占比仅次于丙项大米的丁项对应的应该是钢铁。
(3)结合鸦片战争的史实可知,西方列强侵华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就是工业革命时期大放异彩的棉纺织业的产品——棉布、棉纱,尤其是棉布。
因此,在1871~1873年,在进口货物中占比最大的应该是棉布,即乙项为棉布;再结合洋务运动以来,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轻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较为迅速,因此对进口棉布的需求呈下降态势,因此表格中四类货物在进口货物中占比从最大到逐渐下降的乙项。
(4)伴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棉布棉纱被列强倾销到中国,但是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对此强烈排斥,使得洋布洋纱销路始终不如列强的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与此有关。
结合以往做过的高考试题(下边附录),就洋布洋纱的销售情况来看,洋纱洋布的销售刚好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起初洋布销售要比洋纱好许多,毕竟作为棉纺织业的成品——大机器织出的布很精美,物美价廉,而中国传统的手工织的布就显得粗糙多了,加之种棉花、收棉花、轧棉花、弹棉花、纺线、织布和浆染等复杂的程序,物不美价不廉,因此洋布销售比较好。
李鸿章及近代纺织业发展连系(共6132字)
李鸿章及近代纺织业发展连系(共6132字)一、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传统纺织危机的产生和危害“天子躬耕,皇后亲蚕”。
自古以来,纺织生产一直被作为统治阶层立国的重要经济支柱而加以保护和重视。
在历史上,中国是世界纺织生产的强国,一直到19世纪初期,中国土法手工纺织品和传统植物染料靛蓝还大量出口欧洲。
18世纪,英国依靠机器纺织工业积累的大量资金和技术,完成第一次产业革命并迅速崛起。
1840年英国侵华战争的直接导火线虽然是鸦片贸易,但实际上英国纺织中心曼彻斯特市资本家早就要求英国政府用武力打开中国纺织市场[1]鸦片战争后,洋商利用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低税率和倾销政策等手段,开始向中国倾销机器纺织品,洋商用土布三分之一的价格将洋布卖给中国人民,舍土布而着洋布者比比皆是,并从沿海而逐渐及于内地。
诚如郑观应所说:“衣大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
”[2]纺织品进口速度日增,进口的英国棉纺织品总值从鸦片战争前的白银年40余万两猛增至战后的1000万两,到19世纪中叶已达2000-3000万两,到90年代初,棉纺织品进口总值竟达5270余万两[3],仅次于鸦片的进口数。
同时期,印度的传统经济因遭到英国纺织品的巨大冲击而衰败,马克思认为“英国的干涉则把纺工放在兰开夏郡,把织工放在孟加拉,或是把印度纺工和印度织工一齐消灭,这就破坏了这种小小的半野蛮半文明的公社,因为这摧毁了它们的经济基础;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
”[4]。
在纺织繁盛之地江西抚州,一个传统家庭妇女手工纺一匹布可卖两千文,足以应付家庭日常花销,而进口纺布,一匹只卖600文,质量却远胜土布。
到1885年,纺织品进口总值已超过鸦片占第一位,不仅大大冲击中国传统的土布生产,致使大量的手工纺织业破产,农村纺织劳动力过剩,白银大量外流,传统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二、李鸿章的三上《织布局折》与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创建和发展光绪八年三月初六日(1882年4月23日),李鸿章上表《试办织布局折》,对近代中国纺织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做了全面论述。
中 国近代纺织史
中国近代纺织史纺织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在近代,这一传统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19 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经济结构受到了强烈冲击。
西方的纺织技术和产品大量涌入,对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外国商品得以大量倾销。
洋纱、洋布因其价格低廉、质量较好,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
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了生计,传统的家庭纺织业逐渐衰落。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重要性。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一些洋务派官员尝试创办近代纺织企业。
其中,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早期较为重要的尝试之一。
然而,近代纺织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技术的落后、资金的短缺、管理经验的不足以及外国势力的挤压,都给这些企业带来了重重困难。
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间资本也开始涉足纺织业。
一些民族资本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纺织工厂。
这一时期,纺织业的地域分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除了上海等沿海城市,一些内地城市如武汉、天津等地也开始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纺织企业。
20 世纪初,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相对有利的环境。
纺织业在这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都有所扩大。
但是,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发展始终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外国资本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民族纺织业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政局动荡,战争频繁,严重影响了纺织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纺织业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许多纺织企业被日军占领或摧毁,生产陷入停滞。
不过,在后方地区,一些爱国企业家和工人仍然坚持生产,为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资支持。
抗战胜利后,本以为纺织业能够迎来复苏和发展,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内战的爆发,经济陷入崩溃,纺织业也未能恢复到战前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纺织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纺织生产和纺织科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纺织生产和纺织科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纺织生产的进展历程纺织生产技术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突破:第一次是手工纺织机器的全面形成;第二次是与完善的工作机构的发明相联系的大工业的开始。
手工机械化人类在原始社会阶段已开始有简单的纺织生产:采集野生的纺织纤维,搓绩编织以供服用。
通过几千年实践经验的积存,随着农、牧业的进展,人工培养的纺织原料逐步增多,所用工具也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物多用的组合工具阶段,慢慢演化出具有原始工作机构与传动机构的机器,如缫车、纺车、织机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机器。
只是,这还是手工纺织机器,由于它是由人手(或者脚)发动的,而且人手还须参与牵伸、引纬等加工动作。
这些机器的形成与配套,使纺织生产的产量、质量与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
这是纺织生产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世界各民族中出现这次飞跃的时间有先有后。
较早的如中国,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500年左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生动地记录了手工机器的形象。
较晚的如欧洲,大约在公元1200年前后。
中国最晚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时,已有了官办的纺织作坊,而且内部已有细密的分工。
蚕丝是当时中国特有的高级纺织原料。
绕成大绞的束丝成了规格化的商品。
丝织物在商代已织有几何花纹,到周代出现了较大花纹。
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有绢、纱、纺、縠、缟、纨、罗、绮、锦及刺绣等,都是用缫车、纺车、脚踏斜织机等工具与挑花、多综提花等技术制成的。
从周代起,布、帛的幅宽与匹长都有了统一的标准。
当时中亚以西各地人民为了获得中国丝绸,派遣商队跋涉万里来到中国,走出了一条闻名后世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人民之间纺织技术与文化、经济的交流。
秦汉时,手工纺织机器已有很大进展。
多综多蹑板与线综牵吊式的大型花织机,多色套板印花技术都已出现。
中国纺织技术更多地通过邻近各国辗转外传。
隋唐时期丝织继续进展,日常衣料广泛使用麻布。
宋代出现了适于工场使用的麻纺多锭水转大纺车,还有提花大花楼机,说明当时城镇纺织手工作坊已很兴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举办民用工业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时期。
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不仅有助于纺织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也会有所裨益。
一、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出现的。
具体来说,它的兴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使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同时,纺织品商品市场的发展,为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藉天津、北京条约,不仅继续在通商口岸大量销售洋布、洋纱,而且不断向中国内地渗透,行销日广。
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注: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第8-9页)。
这种状况极大地排斥和打击了中国土制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
洋纱以其质优价廉很快挫败土纱,成为中国手工织布者的首选之物。
这样一来,手工纺纱者大量减少,手工织布者在洋布的冲击下也日渐减少,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工业不再依靠农业。
其结果是,农民劳动力大量过剩,手工业者成群破产,成为兴办近代纺织工业及其近代工业所需的廉价劳动力。
与此同时,大批原来纺纱织布以自给的人,成为纱、布的消费者,商品市场上的纱、布流通量扩大了。
纺织品市场的日益发展,为兴办近代纺织业创造了条件。
2.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也使洋务派官僚感到财源不保,白银外流,认为只有购置机器,设立布局,才能保我利源,堵塞漏卮。
李鸿章指出:“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
……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5册,第2684页。
)又说:“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
”(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3册,第1339页。
)为此,李鸿章积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企业。
张之洞较李鸿章的熟悉更为深刻,更为焦虑不安。
他在给光绪皇帝的《拟设织布局折》中说:“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
……考之通商贸易册,布毛纱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1888年――引者注)销银及将五千万两。
……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为外洋独擅之利。
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因此他提出:“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
”(注: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第一辑下册,第907-908页。
)1888年,张之洞决定在广东创办纺织厂。
不久,他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遂将纺织厂移到湖北筹创,先后建立了湖北纺织四局。
3.西方近代纺织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一些买办、地主、商人和手工工场主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量,他们或是仿造纺织机械,或是直接投资购买西方机器办厂,从而导致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
如华侨商人陈启沅早年在南洋经商之时,曾遍历各埠,对机器缫出的厂丝之精美极为羡慕,从而“考求机器之学”。
回国后,他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县仿造机器,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开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先河。
上海买办黄佐卿则于1881年投资10万两,从法国购进缫进车100台及其它辅助设备,创办公和永缫丝厂,成为上海民族资本机器缫丝业的先导。
综上所述,西方近代纺织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洋布、洋沙的大量输入中国,使棉纺织手工业受到严重打击,但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纺织工业包含许多行业。
即使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时期,也有缫丝、轧花、纺织机器制造、毛纺织、棉纺织等行业。
近代纺织工业发端于缫丝业。
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仿造法式双捻直辖式丝车,取名“机汽大偈”。
其基本特点是使用蒸汽锅炉,把蒸汽通过蒸汽管输送到各缫丝工作台上煮茧,大大提高了缫丝质量和产量。
该厂投产3年,盈利丰厚,影响日广,南海等县民营机器缫丝厂随之相继出现。
到1881年,广东有10家缫丝厂,2400台丝车,每厂有工人四五百人。
同年,上海公和永缫丝厂诞生。
1887年,法国向中国订购生丝,出口增加,公和永缫丝厂的丝车由100台扩展到900台。
到1894年,上海有机器缫丝厂12家,丝车4000余台,年产丝4400担。
据不完全统计,1894年全国机器缫丝厂有120家,丝车3万多台,工人3万余人,工人总数占10余种新工业的一半。
(注: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上卷,第17页。
)这种情况表明,机器缫丝业已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一支排头兵。
轧花业也是较早引进机器生产的行业之一。
1876年前后,上海奉贤县程恒昌创建轧花厂,拥有轧花机100台,柴油发动机5台,工人224人,是中国最早的动力机器轧花厂。
此后,较闻名的有宁波通久源轧花厂,成立于1887年,引进日本机器,聘请日本技师,雇佣工人三四百人。
在上海,1891年前后相继成立了棉利公司、源记公司、礼和永等轧花厂。
仅上海、宁波两地在1895年就拥有240余台动力轧花机,工人1200人左右。
动力机器轧花业初步形成。
随着缫丝业与轧花业的兴起,中国纺织机器制造业应运而生,但当时还处于仿制洋机器阶段。
上海永昌机器厂是最早仿制缫丝机的工厂,成立于1882年。
该厂仿造意大利式缫丝车及丝厂用的小马力蒸汽机,产品畅销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为这些地区机器缫丝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张万祥锡记铁工厂则是最早仿制日本式轧花机的工厂,成立于1887年,其产品在最盛时供不应求。
因轧花车畅销利厚,许多铁工厂也陆续购进车床仿制,并有所革新。
上述这些企业,就性质而言,属于纯粹商办的纺织企业。
而毛纺织、棉纺织企业,在近代纺织工业兴起时期则属于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性质。
毛纺织企业的创办,当时仅有甘肃织呢局一家。
1876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拨款20万两在兰州筹建,从德国购进蒸汽机2台、毛织机及其配套设备56台,并聘请德国技师13人。
1880年9月建成开工,日产呢绒145米左右。
1881年,全年共生产呢绒1.8万米左右,但销路不佳。
1882年冬,德国技师合同期满回国,次年即发生锅炉爆炸。
这家官办企业就停工歇业,近代毛纺织业在其草创阶段只昙花一现即行夭折。
此后25年里,中国再没有出现新的毛纺织厂。
棉纺织业的创办起步最晚,但后来居上,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主体。
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一家官督商办、规模较大的棉纺织企业,创设于1876年,实际筹创始于1878年。
历经12年周折,终于1889年12月28日试车,1890年投产。
该厂共有纱锭3.5万枚,织机530台,工人约4000人。
织布局开工后,营业甚盛,纺纱利润尤厚。
据翁同和《翁文恭公日记》1893年5月10日所记:织布局每月获利1.2万两。
李鸿章为大利所诱,决定大规模扩充纺纱,令出使英国大臣速购纱机百部。
不料新机订购未妥,织布局于1893年10月19日发生严重火灾,延烧全厂,损失70余万两。
访局被焚后,李鸿章急图恢复,并于1894年9月部分建成开工,改称“华盛纺织总厂”。
在上海,由官商合办的棉纺织企业则有华新纺织新局,成立于1891年,有纺锭7000余枚,1892年增加2000余枚,1894年增设布机50台。
据统计,至1895年,上海共有棉纺织厂7家(包括被毁的上海机器织布局),纱锭约21万枚,布机2300台。
(注: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下卷,第8页。
)在武昌,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是当时一家规模较大的官办棉纺织企业。
该厂于1892年底正式开车,设备有布机1000台,纱锭3万余枚。
该厂纺织的棉纱、棉布“甚合华人之用,通行各省”,因而“利源日广”。
只是该厂从筹办起就靠官方贷款维持,以致形成沉重负担,而织布局所得利润又被张之洞用于补助铁厂及枪炮厂,使织布局的发展举步维艰。
此外,张之洞在甲午战争后还相继建成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与织布局合称“湖北纺织四局”。
近代纺织工业兴办的状况表明,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棉纺织工业为主体的近代纺织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和商办的格局。
三、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历史作用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作用。
如前所述,洋务派官僚兴办纺织工业的动机除了追求利润之外,就是为了保护利权,堵塞漏卮。
而一些具有“实业救国”思想的有识之士,更有与外国资本势力“商战”的意图。
参加过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的郑观应提出:“方今之时,……筹一暗收利权之策,则莫如加洋布税,设洋布厂”,“自织洋布,以与之抗衡”。
他还上禀李鸿章,请“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限内另自纺织。
”(注:转引自陈梅龙.论晚清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性质.近代史研究,1986(3).)鲜明地提出了限制洋人设厂的问题。
结果,李鸿章给予了十年专利权。
这一“十年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抵制外国资本势力的作用,打击了洋人试图在中国公开设厂的阴谋。
1882年,美商丰泰洋行经理和英商祥生般厂经理集资在上海办纱厂,就被当时的两江总督左宗棠所禁止。
1888年,日本资本家在上海筹建轧花局,李鸿章三令五申,指示上海道台据约与日商力争,禁止设立。
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企图涉足棉纺织工业的尝试屡次受挫。
当然,“十年专利”同时也不准华商另行设局,这样就束缚了民族资本棉纺织业的发展,削弱了抵制外国资本的力量。
当时,洋布、洋纱的输入有增无减,进口额从1882年的2300万海关两增至1891年的5200万海关两,十年间增长1.3倍。
而上海机器织布局年出布24万匹,湖北织布局年出布90多万匹,两者之和相当于1890年进口棉布1556万匹的7.4%。
(注: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上卷,第13页。
)这虽然打破了国内机织布市场“外洋独擅之利”的垄断局面,但两相比较,洋务派官僚从洋商手里收回的利益,实在是九牛一毛,只起到了“稍分洋商之利”的作用。
洋务派官僚“保护权利”的动机与实际效果的巨大反差,正说明他们在洋务运动中所标榜的“自强求富”是何等苍白!2.近代纺织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引起了生产变革和社会变革。
一方面,采用大机器生产的纺织企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