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自然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1.2 课程内容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森林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自然音乐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素材:森林景观、野生动物、自然音乐教材:森林生态系统、自然音乐相关书籍乐器:钢琴、吉他、打击乐器等第二章:森林生态系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培养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2 教学内容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2.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景观、野生动物小组讨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游戏:模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物质循环第三章:森林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森林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森林保护的意识和行动3.2 教学内容森林对人类的益处:提供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缓气候变化等森林对地球的贡献: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碳汇作用等3.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小组讨论:个人对森林的依赖和感受行动计划:学生制定保护森林的行动计划第四章: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参与森林保护行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4.2 教学内容森林破坏的原因:过度开发、非法伐木、城市化等森林保护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缓气候变化等森林保护的方法:法律法规、植树造林、可持续经营等4.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破坏和保护的案例小组讨论: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伐木工等)讨论森林保护的策略第五章:自然音乐欣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音乐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感知5.2 教学内容自然音乐的概念:以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为素材的音乐作品自然音乐的作用:放松心情、提高专注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5.3 教学活动播放自然音乐作品:森林鸟鸣、流水声等学生自由发挥:用乐器模拟自然声音创作音乐作品小组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自然音乐作品并进行交流讨论第六章:森林中的动植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中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6.2 教学内容森林中的主要植物:树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等森林中的常见动物: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等森林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6.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中的动植物实例观察活动: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森林中的动植物,记录其特征小组分享:学生展示观察到的动植物,交流彼此的认识和感受第七章:森林与气候变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意识7.2 教学内容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吸收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调节气候等森林与碳循环: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减缓气候变化森林保护与气候变化:植树造林、减少森林破坏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7.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实例小组讨论:森林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个人行动行动计划:学生制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第八章:森林与人类文化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与人类文化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森林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8.2 教学内容森林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森林与民族习俗:节日庆典、祭祀活动、传统工艺等森林与当代社会:城市绿化、休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8.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与人类文化的实例小组讨论:森林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创意表达:学生以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森林的情感和认识第九章:森林保护实践活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森林保护的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实际行动能力,积极参与森林保护9.2 教学内容校园绿化行动: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提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环保宣传:开展森林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9.3 教学活动组织校园绿化行动: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提高环保意识小组讨论:分享参与森林保护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森林保护实践活动的收获和意义第十章:森林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未来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森林保护10.2 教学内容森林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与未来地球生态:森林对减缓气候变化、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青少年与森林保护:承担责任,为森林保护作出贡献10.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对未来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实例小组讨论: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少年如何参与森林保护行动计划:学生制定个人参与森林保护的行动计划第十一章:森林音乐创作与表演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自然音乐创作与表演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升环保意识11.2 教学内容自然音乐创作:运用乐器或声音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创作富有想象力的音乐作品表演技巧:学习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如演奏、合唱、即兴表演等环保主题:以森林为主题,创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呼吁保护森林的音乐作品11.3 教学活动音乐创作:学生分组创作自然音乐作品,可用乐器、声音等素材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评价与交流: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创作与表演的体验和感受第十二章:森林狂想曲音乐会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森林狂想曲音乐会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12.2 教学内容音乐会策划:学习音乐会策划知识,如选曲、排练、场地布置等音乐会演出:参与音乐会的演出,包括演奏、合唱等音乐会组织:学习音乐会组织与管理,如宣传、邀请、现场协调等12.3 教学活动音乐会策划:学生分组策划一场森林狂想曲音乐会,包括选曲、排练等音乐会演出:学生参与音乐会的演出,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音乐会组织:学生负责音乐会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第十三章:森林摄影与绘画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摄影与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引导学生关注森林生态,提升环保意识13.2 教学内容摄影技巧: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光线、拍摄角度等绘画技巧: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线条、表现手法等森林主题:以森林为主题,进行摄影与绘画创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悟13.3 教学活动摄影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森林摄影实践,学习摄影技巧绘画创作:学生进行森林主题绘画创作,学习绘画技巧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与绘画作品,分享创作体验第十四章:森林与心理健康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提升生活品质14.2 教学内容森林与心理健康:了解森林环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如减压、放松、提高心情等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森林疗愈:了解森林疗愈的概念与方法,如森林散步、冥想等14.3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讲师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森林疗愈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森林疗愈活动,如森林散步、冥想等分享与交流:学生分享森林疗愈的体验和感受,互相交流心得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培养学生对森林保护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15.2 教学内容课程回顾: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森林保护的认识和感悟课程反思: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方法、收获等,提出改进措施未来计划:制定个人在未来关注和参与森林保护的计划15.3 教学活动反思交流:学生进行课程反思,互相交流心得和改进措施未来规划:学生制定个人在未来关注和参与森林保护的计划,共同为森林保护贡献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的重要性、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自然音乐欣赏、森林中的动植物、森林与气候变化、森林与人类文化、森林保护实践活动、森林音乐创作与表演、森林狂想曲音乐会、森林摄影与绘画、森林与心理健康以及课程总结与反思等内容。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中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曲目:《森林狂想曲》2. 森林中的动植物:树木、花草、小鸟、蝴蝶、小兔等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图片卡片(森林中的动植物)3. 彩色笔、画纸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引入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向幼儿介绍歌曲中的动植物,如树木、花草、小鸟等。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森林狂想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拍手、跺脚,以增强节奏感。

4. 创意活动(10分钟)教师发放图片卡片,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并用彩色笔在画纸上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大家一起欣赏。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跟上节奏、是否能正确唱出歌曲等。

2. 观察幼儿在创意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是否能用彩色笔进行绘画等。

3. 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如是否能遵守纪律、是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进一步感受森林的魅力。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与幼儿一起制作森林主题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1活动目标: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

”(尝试即兴演奏)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

”(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掌握《森林狂想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训练学生的音乐分析和解读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作品介绍2.1.1 作曲家简介2.1.2 作品创作背景2.1.3 作品风格特点2.2 作品分析2.2.1 结构分析2.2.2 主题分析2.2.3 音乐元素分析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3.1.1 图片展示3.1.2 问题引导3.2 作品欣赏3.2.1 分段欣赏3.2.2 整体欣赏3.3 作品分析3.3.1 结构分析3.3.2 主题分析3.3.3 音乐元素分析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小组讨论4.1.1 讨论主题4.1.2 讨论要求4.2 创作练习4.2.1 创作主题4.2.2 创作要求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评价5.1.1 课堂表现5.1.2 小组讨论参与度5.2 学生作品评价5.2.1 创作内容5.2.2 创作表现教学反思:1. 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反思,是否全面覆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2.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合适且具有挑战性。

3. 对教学步骤的设计进行反思,是否清晰且易于操作。

4. 对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反思,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5. 对教学评价的方式进行反思,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欣赏6.1.1 作曲家其他作品6.1.2 同类作品比较6.2 实地考察6.2.1 森林生态环境6.2.2 观察动植物6.3 环保教育6.3.1 环境保护意识6.3.2 环保行为规范第七章:教学资源7.1 网络资源7.1.1 音乐作品7.1.2 相关知识资料7.2 实体资源7.2.1 音乐乐谱7.2.2 教学图片和视频7.3 人力资源7.3.1 教师协助7.3.2 学生互助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学生安全8.1.1 实地考察安全8.1.2 音乐器材使用安全8.2 教学进度的把握8.2.1 适应学生水平8.2.2 确保教学内容完整性8.3 鼓励学生参与8.3.1 营造轻松氛围8.3.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第九章:教学反馈与改进9.1 学生反馈9.1.1 收集学生意见9.1.2 调整教学方法9.2 同行评价9.2.1 教学观摩9.2.2 教学交流9.3 持续改进9.3.1 教学内容更新9.3.2 教学策略优化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成果10.1.1 学生能力提升10.1.2 学生情感态度10.2 教学反思10.2.1 成功经验10.2.2 需改进之处10.3 展望未来10.3.1 教学计划10.3.2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平衡。

《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第一篇:《森林狂想曲》教案欣赏《森林狂想曲》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中A B C 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听辨各段主题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2、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1.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2.感受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教学难点:乐曲中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教具准备:钢琴、课件、吉他、小提琴、笛子、录音机、卡片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反复播放乐曲)师生音乐问好(播放森林图片)在美丽的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

如果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亲身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响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想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包括老师在内这样的机会都不多,那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呢,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深处大森林的神奇感受!1、师问: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大森林。

(播放音乐)有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生:青蛙、蟋蟀、蝉、鸟、猫头鹰等师:同学们的小耳朵非常的灵敏,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

(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李老师这里有三段乐谱,让我们一起来开一场森林音乐会吧!(出示A段)① 第一次用“啦”唱② 第二次用“咕”唱,尾声加上“呱呱”男女生分组练习,女生用布谷鸟的声音唱,男生模仿青蛙。

师生接龙唱谱。

2、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刚才的那三段旋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请你仔细听, 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请你来填一填3、全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A B C 三个旋律, 当旋律A出现的时候,请 A组的同学把纸板高高的举起来, 依次进行。

4、学生活动请学生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当每个旋律出现的时候, 组派一名同学拿着纸板上台展示.5、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各种动物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在愉快的歌唱,在举行森林音乐会呢!你听到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呢?生:笛子、钢琴……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你们听出来这么多乐器,其实这个乐曲只有三个主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叫声,以及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和创造,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叫声,以及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难点:帮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和乐器,创造性地表现森林狂想曲。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森林图片、动物玩偶、音乐instruments。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模仿动物走路、跳跃等,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进入音乐氛围。

2. 主题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森林中的动物,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段,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逐句教唱《森林狂想曲》,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4. 实践环节(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该动物的叫声和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5分钟):每组幼儿向全体同学展示他们的创作,其他幼儿欣赏并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

2. 搜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

3.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评价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模仿动物叫声,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森林主题展览,展示幼儿的创作和学习成果,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第五课《森林狂想曲》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第五课《森林狂想曲》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第五课《森林狂想曲》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森林狂想曲》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教材章节:四年级下册第五课《森林狂想曲》。
2.内容列举:
a.了解森林的声音和动物的特点;
b.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旋律和节奏;
c.分析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如音高、音色、速度等;
d.体验团队合作,进行乐曲创作与表演;
此外,课程结束后,我对学生的反馈进行了收集,发现他们在难点掌握上仍有一定程度的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知识点,我计划在课后安排一些辅导和巩固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讲者。这样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展示。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课程进行中,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环节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森林狂想曲》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和创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自然界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理解音乐与自然的联系:学生可能难以将音乐中的情感与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联系起来。
举例解释:
-对于音高辨识,教师可使用可视化教具,如五线谱卡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音高的位置。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和合唱编排。

4. 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创作意图、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示范:教师演奏《森林狂想曲》或展示合唱编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和合唱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和合唱,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5. 创作:学生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奏和合唱能力。

3. 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音乐作品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基本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欣赏并分析《森林狂想曲》中的主题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内容1. 简介《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

3. 欣赏《森林狂想曲》中的重要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和旋律。

4. 对比分析《森林狂想曲》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森林狂想曲》的音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准备相关乐谱,以便于讲解和对比分析。

3. 准备投影仪,以便于展示乐谱和相关图片。

教学反思:1. 学生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3.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到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4. 部分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对于某些音乐术语和技巧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欣赏《森林狂想曲》:播放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旋律。

3. 分析作品结构:讲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乐章的特点。

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二、完整听赏全曲1、与森林共赏: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生:乐曲轻快、流畅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2、与森林共奏: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生: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教案标题: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3. 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森林狂想曲》的录音。

2. 关于《森林狂想曲》的背景资料和介绍。

3. 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森林狂想曲》这首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作曲家。

2. 播放《森林狂想曲》的录音,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

探究: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印象,并记录下来。

理解: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作曲家可能想要通过这首音乐作品传达的信息或情感。

应用:1. 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场景或情境,创作一个与《森林狂想曲》相关的音乐故事。

2.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和讨论。

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协奏曲等。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撰写一份简要的音乐鉴赏报告。

四、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创作的音乐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音乐团队或合唱团,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

六、教学反思:1. 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教学效果。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森林狂想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同时也能够发展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篇一: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1音乐研究性教学案例阳光小学王丽2021、 11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记忆主题旋律并能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聆听,学生能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2.通过欣赏,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伴奏。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A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应关系。

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在C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又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的音乐课呀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听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地方呢?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生回答:各种昆虫、鸟鸣的叫声、还有风声、流水声)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动物声音都是自然界真实声音的再现,在音乐中被称为“音效”。

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森林之旅即《森林狂想曲》。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1、小动物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们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森林音乐会来欢迎我们,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出发吧。

教师播放ABC三段旋律,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听。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音乐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我们以前学过乐器分为两类,谁知道哪两类?那你认为笛子是?小提琴是?)2.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森林深处,小动物们已经在等我们了。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学习并能够表演歌曲中的各种乐器声音,如鸟鸣、水流等自然音响。
-识别并了解德沃夏克的音乐风格及其在《新世界交响曲》中的运用。
举例说明:
-在学习旋律时,教师需强调歌曲中特定的音程跳跃和连续的音阶运动,如三度跳跃、连续的下行音阶等,这些都是歌曲的核心旋律特点。
-通过图像、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描绘的森林场景,让学生能够将音乐与自然景象联系起来。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歌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学唱歌曲《森林狂想曲》,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师需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歌曲中的自然声音,如用口技模仿鸟鸣,用拍手模仿雨滴声,加深对音乐表现力的理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了解德沃夏克的音乐特色,如独特的和声和旋律线条。
2.教学难点
-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变化,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掌握。
-不同音色和声音的区分,如区分各种鸟鸣声、水流声等,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听觉敏感度。
-在集体演唱中,保持音准和节奏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声部的和谐配合。
举例说明:
-针对节奏难点,教师可以使用身体打击乐或节奏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和练习复杂的节奏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实际的自然声音,让学生对比和分辨不同的音色,提高他们的听觉辨识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森林狂想曲》教案(优秀3篇)

《森林狂想曲》教案(优秀3篇)

《森林狂想曲》教案(优秀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篇一森林狂想曲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欣赏内容。

该作品流传非常,表现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呜叫声,“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这首乐曲中有竖笛、电声乐器,还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呜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音响效果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充分的体验与合作探究,感受作品独特的风格,并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声音为音乐作品配音效的创编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记忆乐曲主题,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欣赏《森林狂想曲》,并记忆其中的主旋律。

教学难点:听辨不同的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小提琴、吉他、竹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呈现热带雨林的图片,学生聆听《森林狂想曲》中的结尾部分,说说听到了热带雨林中都有哪些动、植物。

二、欣赏《森林狂想曲》(一)初听,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1、聆听乐曲中的特色声音,学生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

2、让学生给乐曲命名,然后揭示题目。

(二)复听,熟悉乐曲旋律1、带领学生学习三条主题旋律。

2、复听的同时,为乐曲的旋律排列顺序。

3、总结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AABABCA+间奏+第二部分ABABCA+尾声(三)听A旋律1、听辨第一部分A旋律每一次出现的演奏乐器。

(竖琴+笛子+小提琴+笛子)2、再听时模仿相应的乐器演奏动作。

3、打击乐器伴奏第一、二遍:三角铁或碰钟,节奏型:X ---|第三、四遍,鼓或木鱼,节奏型:0 X 0X |(四)听B旋律1、思考:和A旋律相比,B旋律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情绪略高涨)2、模唱曲谱,体会大小调交错(五)听C旋律1、思考:和前两个主题旋律相比,旋律C在速度、节奏、音区等方面有什么变化?(由原来的稍快变为中速;稀疏与密集的节奏相间;音区提高;鸟鸣声更丰富、热闹,情绪更加热烈;演奏乐器增多)2、用自制打击乐器模仿森林里的声音三、综合表演完整聆听作品,第一部分用刚才学习的方式表现,第二部分自由选择动作或打击乐器表现。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和节拍的基本概念。

2.能够在节奏、语调和节拍方面与跟读。

3.能够听懂整首曲子,并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曲目介绍,包括创作背景和作品意义。

2.歌曲节拍、节奏和曲调的介绍。

3.小组学生合作,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拍。

4.让学生跟读和模仿曲调。

5.听懂并感知曲子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1. 曲目介绍首先,介绍曲子的背景和作品意义:《森林狂想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温德尔·琼斯创作的。

曲子的灵感来源于他在旅行途中看到的美丽的森林和自然风光。

这首曲子是针对那些想象力丰富且喜欢探索大自然的人们而写的。

2. 节拍和节奏介绍在介绍完曲子的背景和意义之后,我们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曲子的节奏和节拍上。

老师可以使用鼓或者击打乐器来演示曲子的节奏和节拍,让学生们了解和识别这些元素。

3. 小组学生合作接下来,学生们将分成小组来学习《森林狂想曲》。

每个小组将分配一部分乐曲,学生们可以一起合作,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和演唱。

4. 跟读和模仿曲调在学生们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奏之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跟着曲子的节拍和曲调模仿唱,以加深学生们对曲子的印象。

此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创造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以增强学生们的音乐感。

5. 听懂曲子的情感表达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曲子,并分析其中表达的情感。

可以问学生们这首曲子让他们想起了什么,以及曲子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学生们的测试,可以检测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老师出示乐谱,要求学生们在旋律和节奏上能够正确认识出各个部分。

2.点播曲子并让学生们跟读唱,以检验学生能力。

3.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以发现自身和小组内的问题,并为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制定计划。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步骤,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及其作者。

2.能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能够模仿音乐表现中的动物形象及情感,进行创意舞蹈创作。

4.整体把握音乐,能够准确按照节奏手动演奏打击乐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掌握创意舞蹈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手动演奏打击乐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及其作者。

•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中的动物形象。

2.感受音乐•播放音乐,并让学生静心感受音乐表现所表达出的森林情境。

•请学生绘画、写字、模仿动物的姿势等方式,表达感受并展示出来。

3.创意舞蹈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形象进行创意舞蹈创作。

•利用学生模拟的动物形象,设计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创作出独特的舞蹈。

•并请学生展示自己所创作的舞蹈。

4.手动演奏打击乐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乐器,教师示范如何演奏。

•指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用手演奏打击乐器。

•整个班级集体演奏。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音乐、舞蹈和打击乐的演奏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整堂课上,学生们表现比较积极,针对部分学生对手动演奏打击乐器理解和操作困难的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加强了相关的练习,效果较为显著。

同时,在创意舞蹈创作中,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创作能力,展示出了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我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操作技能,为学生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打下基础。

森林狂想曲 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 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2. 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3. 学习使用乐器演奏《森林狂想曲》中的主题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的录音或视频2. 乐器(如小提琴、钢琴、长笛等)3. 音乐教学课件或图片4. 教学辅助材料(如乐谱、练习曲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让学生欣赏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音乐元素:介绍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些音乐元素。

3. 学习乐器演奏:选择一种乐器,如小提琴或钢琴,教授学生《森林狂想曲》中的主题或片段,让学生学习演奏。

4. 合作练习:分组让学生合作演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5.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乐器或声音表达《森林狂想曲》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6.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收获,强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扩展活动:1.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或音乐家到班级进行音乐分享和交流。

2. 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或音乐剧,拓展他们对音乐的视野和理解。

3.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听取学生的演奏作品或创作作品,评价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学习氛围和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篇一:森林狂想曲教案】2014-2015学年上学期公开课《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6日授课班级:五一班授课教师:刘学娟教学目标:1、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在感受乐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熟悉主题,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大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深刻体会保护森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真实的音效。

教学难点:情感的体会,深刻体会保护森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课件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师:一组美丽的风景把我们带进了绿色的世界,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绿色是什么样的?生:……(森林)师:在我们柴河就能见到美丽的森林。

那同学们你们到过原始森林吗?如果能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亲耳倾听大森林的声响,那一定很美!可是我想同学们包括老师在内,恐怕这个机会都不多。

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一种身处原始大森林的神奇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狂想曲吧!二、欣赏乐曲并对乐曲进行分析1、初听乐曲:师:播放课件:《森林狂想曲》录音。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三个问题:在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透过音乐你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生:初听《森林狂想曲》后回答问题(第一遍欣赏)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歌曲体现的是大自然的美.在我国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有树蛙,飞鼠,蟋蟀等小动物和他们的叫声,还有风声、雨声、溪水声。

今天大家欣赏的这首乐曲名叫《森林狂想曲》(出示课题)。

它是一首描写热带雨林的音乐,曾被誉为“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是由台湾作曲家吴金黛先生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完成的。

而乐曲中出现的鸟类、蛙类蝉类、动物、溪流的声音,被人们称之为“音效”,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一种真实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大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体现本课的情感目标。

2、复听乐曲(第二遍欣赏)师:下面就请大家来到我们的热带雨林中再次感受一下这首乐曲。

回答老师的问题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中都有哪些乐器?(播放课件:配有热带雨林图片的《森林狂想曲》)师:介绍主要乐器陶笛、小提琴、吉他。

设计意图:更直观、更感性的感受、理解作品。

3、下面我们也来模仿唱一下教师教学生哼唱简谱师:下面就请大家来到我们的热带雨林中再次感受一下这首乐曲,并且跟着音乐哼唱一遍。

(播放课件:配有热带雨林图片的《森林狂想曲》)4、欣赏第四遍乐曲,并完成课后曲式结构的练习师:我们书上给出的主旋律是按a、b、c这样的顺序排列的,但是在乐曲中并不是这样,乐曲中加入了音效,并且主旋律的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请大家仔细听听,让我们来给他们重新排排序。

师: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并和学生一起完成曲式结构的练习和填写。

生:欣赏全曲并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体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多!四、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好!希望我们学习这节课后,大家都能爱护我们身边的绿色,热爱森林、保护森林、保护小动物,留住我们身边的绿色!大家愿意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篇二:森林狂想曲教案】森林狂想曲教案执教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能对《森林狂想曲》有整体的感受认识,并能用陶笛吹奏该乐曲的主题乐段。

2、学习并初步掌握陶笛的波音吹奏技巧,能较好的运用到乐曲主题乐段的艺术表现中。

3、大胆参与表现,并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分享合奏的愉悦。

教学重点:用陶笛吹奏《森林狂想曲》主题乐段教学难点:用陶笛吹奏波音教学准备:陶笛,课件,蛙鸣筒、沙球、铃鼓、三角铁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台湾音乐制作人吴金黛和他的团队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

乐曲融入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而和谐的鸣叫声。

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a段是乐曲的主部,b、c段是插部,演奏顺序为a-b-a-b-c-a,这是个回旋曲式。

乐曲中陶笛独奏部分是由台湾演奏家游学志吹奏的,作品配器现代感十足。

学情分析:该教学班是“器乐进课堂”的试验班。

从三年级起开始进行六孔陶笛的学习,四年级开始十二孔陶笛的学习。

进入四年级后有部分同学感觉比较吃力,难以快速接受新的技巧练习,我鼓励他们使用打击乐器参与,保持兴趣,加强感受。

整体来说,这部分五年级学生的乐理基础比较好,能独立唱、奏简单的曲谱。

该教学班有63人,本次参加课堂录制的是其中40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天空之城》,现在合着伴奏音乐复习一遍吧。

请调整呼吸,背挺直了!师指挥,生合伴奏吹奏《天空之城》二、新授《森林狂想曲》1、听赏《森林狂想曲》,谈感受。

过渡语:你们的演奏,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梦幻的天空之城。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风格不同的乐曲,听完后请说说,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了哪些不同的感受?生谈师:这是首乐曲是以竹笛、小提琴为主要乐器的。

它是几位台湾音乐家历时五年,跋山涉水深入热带森林,收集了鸟叫、蛙鸣、清风、流水等等100多种大自然声音,再配以悠扬的旋律,创作的轻音乐—《森林狂想曲》。

2、听赏陶笛版本,唱歌谱师:喜欢这首乐曲吗?当然,陶笛也能把它演奏得很美妙!不信?你们就来听听由陶笛演奏的《森林狂想曲》,它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如果你愿意,可以跟着旋律轻轻哼唱。

生谈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陶笛这件小小乐器把乐曲表达得非常空灵、纯净,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用陶笛来吹奏这首乐曲。

请看乐谱。

3、给乐曲分段师:整首乐曲里有一段旋律在反复演奏,能把它找出来吗?(唱)好,我们把这个反复出现的乐段标注为a乐段。

师:除了a乐段,其余两段分别标注为b乐段和c乐段(课件出示字母标注段落。

)仔细观察,这首乐曲的演奏顺序是:(课件出示)a b a b c a,发现了吗?哪段出现的次数最多?(a段),对了,它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我们把它称之为“主题乐段”,而b段和c段穿插其中,这是一个回旋曲式。

注意,这个记号,d.c.是表示从头反复,到圈圈的地方跳过去接结束句。

4、吹奏主题乐段(课件出示分句乐谱)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着吹奏主题a乐段。

(停顿,换一种语气在开始)夜晚的森林非常迷人,月光柔柔的照着树木和小溪,有只小青蛙按捺不住一蹦一跳的出来了。

①听老师演奏一遍。

请仔细地听老师吹奏,找一找小青蛙是在哪个音符上跳起来的?边听边用弹跳手势来告诉我。

(腿上弹跳)生谈②练习单吐音老师刚才运用了我们学过的哪种吹奏方法,来表现这只调皮的小青蛙?生谈师:好,我们就运用单吐音来吹出小青蛙跳的感觉。

气息像拍小皮球,舌尖轻吐。

老师吹4只小青蛙,请大家接4只。

师:心里稳定速度,你们来(ac),你们再来(sc)③练习a乐段。

请试着慢速把a段练习一遍,让人感觉小青蛙们正悠闲地聊着天呢!(自主练习)谁愿意单独来试试?(两名学生单独尝试独奏)生评④师:我们试着不吹出声音,手指在陶笛上做指法,气息还是一样推动,但想象着你正听到了吹奏的声音。

把你刚刚“幻听”到的声音吹出来吧!齐奏a段⑤学习波音。

师:同学们吹得很不错了!现在老师把乐曲中的个别音赋予变化,请你们听听这样的吹奏有什么不同?生谈师:是的,因为这几个音符多了个波音记号,使得旋律更加活泼了。

(课件展示)波音是从主音开始与相邻的音符进行快速均匀的交替,又回到主音。

你认为“3”的波音可以怎么唱呢?(出示课件)依次“3”(波)“2”(波)“5”(波)(师提示控制速度,唱的感觉,主音站稳)吹奏时,气息和吐音是一样的,手指的快速运动使得音符灵动起来了。

听!(老师示范)请自主练习这三个波音的吹奏(师走入学生中,个别指导)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练习成果?⑥复习巩固用蛙鸣筒和沙球做互动师:根据大小陶笛不同的音色特点,我们来段大小青蛙的对话吧!“呱”“呱”两拍之后,请你按照蛙鸣筒的节奏依次吹奏“3” “2” “5”的波音。

ac先吹,sc你们好像是他们的回声一样。

(有意思!我好像是到了个热闹的山谷!)师:各队出一个小指挥,老师把蛙鸣筒交给你们,像我刚才一样,来指挥对方的队伍,谁愿意试试。

⑦运用波音艺术表现乐曲主题乐段师:我们已经初步尝试了波音的吹奏,试着把波音运用到a乐段中。

(自主练习)⑧通过听自己的录音片段能自我评价。

师:来,齐奏一遍吧!师:你们觉得这种连续的波音吹奏还有什么困难吗?生谈师:老师把你们刚刚吹奏的声音录了下来,听完后请说说刚刚做得好的和还要改进的地方。

生谈师:好的,再来一遍。

(吹完马上放录音)生谈⑨自主排练a段师:我们分成4个小组,在指挥的带领下,一起讨论怎么解决难点,并把a段表现得更丰富。

每组可以自己选一个打击乐器。

(自主排练)哪组愿意先来展示?三、师生合作,完整吹奏乐曲1、师生初步合作,感受整曲师:乐曲的a乐段出现了三次。

三个组分别吹奏a段第一遍,第二遍和第三遍。

穿插的b段和c段由老师演奏。

衔接的地方请指挥给提示手势。

2、师生合伴奏合作整曲师:我们合作得真够带劲!想随着伴奏来一遍吗?好的!从头到尾吹两遍,第一遍用ac陶笛,第二遍用sc陶笛。

同学们请起立。

师生合作,合伴奏一起演奏。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许老师又一次和大家一起感受了陶笛的魅力,通过波音的学习,把《森林狂想曲》的主题乐段吹奏得更加灵动了。

下节课再进行b段和c段的学习,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谢谢同学们!【篇三: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钢琴、字母图片、竖笛、音响、打击乐器、有关乐谱、多媒体课件等。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

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