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的冰心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年代的冰心小说

内容提要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从年轻时代开始便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进行新文学创作,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以二十年代的“问题小说”尤为引人注目。她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感染了几代读者,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仅就冰心女士二十年代写作“问题小说”的基本情况及创作成果作一简单的评述,希望能对今天的文学创作有所启示。

正文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而且,有的像春花,几番风雨,匆匆凋零;有的似彗星,才华初露,却瞬间即逝。而冰心却从19岁成名,度过了60多个创作春秋。她的作品包含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并翻译出版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文笔清新,意蕴隽永,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她二十年代创作的一系列“问题小说”。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出生于山东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里。冰心的童年“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1这样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为她今后走上文学道路,从事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12年,她考入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随家到北京,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翌年秋进入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接受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1918年,她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后来转学文学,192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为她进行新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作为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冰心在“学生自治会里被选为文书,参加文字宣传”,进行“鼓动罢课、罢市和对市民宣传”的工作。她们“三五成群地挥舞着旗帜,在街头宣传,沿门沿户地进入商店,对着怀疑而又热情的脸,讲着人民必须一致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反对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的大道理。

三三两两抱着大扑满,在大风扬尘之中,荒漠黯旧的天安门前,拦住过往的洋车,请求大家捐助几个铜子,帮我们援救那些被捕的爱国学生。”她们还“大队大队地去参加北京法庭对于被捕学生的审问”,与此同时,并“开始用白话文写着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在各种报刊上发表”。2

强烈的时代思潮,把冰心“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她“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3于是,冰心自觉地在民主和科学旗帜的指引下,以睿智的目光细致的观察社会生活,把当时思想界、知识界关注的诸如“民主自由问题,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问题,教育问题,妇女问题,家庭问题,儿童问题,战争问题,人才问题……”4用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这些作品便是她独具特色的“问题小说”。

连载于1919年9月18日至22日的《晨报》上的《两个家庭》是冰心的第一篇“问题小说”,作品通过描绘两对青年夫妇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刻画了两位作风不同的家庭主妇带给丈夫和孩子的迥然不同的影响,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女性和婚姻的新见解。1919年10月7日至11日的《晨报》上,发表了冰心的小说《斯人独憔悴》,作品以“五四”运动为背景,围绕着国难问题,展开了父与子之间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进而揭发了军阀官僚卖国投降的行径,暴露了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反映了青年不能自由参加爱国运动的苦恼。通过这些小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受思想认识的局限,一时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5因而,她想要以“人类之爱”来解决矛盾造成的痛苦,这便是她的“爱的哲学”。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冰心论》一文中指出:“冰心女士把社会现象看得非常单纯。她以为人事纷纭无非是两根线交织而成;这两根线便是‘爱’和‘憎’。她以为‘爱’或‘憎’二者之间必有一者是人生的指针。……因为她在家庭生活小范围里看到了‘爱’,而在社会生活这大范围里却看见了‘憎’,于是就发生了她的社会现象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体现在冰心女士1921年发表的小说《超人》中,极为突出。这篇以抒情为主导的小说,通过冷心肠的青年何彬心理情绪变化的表述:“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6抒发了冰心对母爱的纯洁、无私、伟大的赞颂。她曾想用母爱和童心来医治社会和青年的疾病,使自己的同时代人快乐起来,并使社2冰心《回忆“五四”》

3冰心《从“五四”到“四五”》

4卓如《〈温馨小说·冰心〉序》

5卓如《漫谈冰心的创作》

会朝着健康的方向,逐步走向进步,然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实使她这种天真烂漫的幻想终成泡影。

作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冰心不仅关心家庭和妇女问题,更关注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她在小说《去国》中,通过主人公英士悲伤的哭诉:“我的初志,决不是如此的,祖国呵!不是我英士弃绝了你,乃是你弃绝了我英士啊!”写出了辛亥革命失败后弃置人才、摧残人才的时代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焦虑和对反动当局的强烈控诉。

冰心女士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总是把她的深厚情感,与她所刻画的理想人物的心境,交织融化,汇于一体,因而她的小说总是弥漫着温馨的情调,具有独特的美感魅力。在二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中,她塑造了一系列纯朴、善良、勇敢、聪慧、高雅的人物形象。她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如《两个家庭》中的亚茜,冰心女士只用了一句“红袖添香对译书”的妙语,就刻画出亚茜这一既善于料理家务,又有执著事业心的新女性形象。又如《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的英云是一个志向远大、性格清高,受过“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姑娘,但最终摆脱封建婚姻的枷锁,成为了封建礼教的殉葬者,冰心笔下的英云只用了“我心中满了悲痛,也不能多说什么话。……我也算是死了。”的寥寥数语就写尽了她的悲哀与无奈。

冰心的小说创作充分吸收了诗和散文的优点和长处,因而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倾向。在艺术表现上,她充分借鉴了诗歌的抒情手法,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例如:在小说《超人》中,作者每当写到“慈爱的母亲”时,都要跟“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月光、星光、泪光”,“花香”等等具体、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十分自然地把主人公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思绪里,同时也把读者诱导到诗意盎然的情感体验之中,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作者还善于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冰心在小说《两个家庭》里,就是以“我”为叙事主体,通过“我”的亲身体验讲述了两个家庭的故事,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十分逼真、亲切。

此外,作者还多采用时间、空间相结合的两向结构体系,使艺术结构顺畅、协调。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一生信念的概括。她曾深情地说:“我的确有爱国思想,这是我的父亲培养的”,因此她终生深爱祖国,深爱人民,深爱人类一切美好的事物。她希望所有的人,都像儿童一样的纯洁,母亲一样的善良。所以,她不仅以善良之心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