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经济学与稀缺性
经济学稀缺性与选择

❖ 1.1.3 经济体制
当前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大致可分为四种典 型模式。
❖ 第一、自由市场经济。这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 的经济体制。它崇尚个人主义,自由放任,除法 律禁止外什么都可以干,富有开拓传统和竞争精 神。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法律和提供信息,对 企业的支持或限制较少。
❖ 第二、社会市场经济。这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欧 经济体制。在私人垄断方面,追求“市场竞争和 社会公平。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但通过经济立 法和社会政策,一方面为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另 一方面消除市场竞争的各种弊端。
微观经济学
❖ 这里给出几种经济学的定义:
定义之一: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安东尼·撒谬尔森 在其《经济学》教科书中给出“经济学是研究社 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并在不 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
定义之二:美国权威《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寻
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与欲望方法的社会科学”。
❖ 经济资源不仅具有稀缺性,而且资源用途具有多 样。某种特定的经济资源一般可以用于多种物品 和劳务的生产。机会成本是资源稀缺性的函数。 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些某种产品.就 要少生产一些其他产品。增加生产一定数量的某 种产品要以减少另外一些产品作为代价,所减少 的这些产品的生产便是增加的某种产品的生产的 机会成本。
❖ 1.12 稀缺性与选择
1 机会成本
就是把既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和劳务 时所放弃的在其他物品和劳务的生产中所能获得 的最大收益。
应当注意: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 不是在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 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第二、机会成本 并不全是由个人的选择所选择引起的。别人的选 择也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 第三、机会成本是 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用途可能的选 择
第二讲资源及其稀缺性总结

①自然资源向实物资源演变; ②从生活资料性的资源扩展到生产资料性的资源; ③从实物资源扩展到非实物资源; ④劳动力资源的消耗则从体力劳动逐渐向智力劳动演变。
第二讲
资源及其稀缺性
2018/12/25 1
资源经济学
主要内容
一、资源及其重要性 二、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三、自然资源的特性 四、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资源稀缺的本质 六、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七、资源稀缺性的测度 八、缓解资源稀缺性的因素
2018/12/25 资源经济学 2
一、资源及其重要性
恒定性资源(immutable or perpetual resources):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 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 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 (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 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 的资源。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 度,它们也可能耗竭或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
2018/12/25 资源经济学 30
六、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储存性自然资源(stock resources):指所有的 矿藏和土地,它们是经过千百万年才形成的物 质,因而从人类角度来看,其当前的供给是固 定的。 流动性自然资源( flow resources):是指那些 在充分短暂的、与人类相关的时间间隔内可以 自然更新者,包括大气、水、动植物、风能、 潮汐能等。
第二讲 资源及其稀缺性精选全文

衡即制度失衡。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7
二、自然资源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类
阿兰·兰德尔: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35
七、资源稀缺性的测度
理想的稀缺性指标至少应具有三种特性:
预见性 可比性 可计算性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36
资源稀缺性的指标
物质指标:保留与利用比率 经济指标:
资源价格 稀缺性租金 边际发现成本 边际开采成本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37
八、缓解资源稀缺性的因素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16
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恒定性资源(immutable or perpetual resources):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 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 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 (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 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辞海》:“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 的原料。如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英国大百科全书》:“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及生 成这些成分的源泉的环境功能。前者如土地、水、大气、 岩石、矿物、生物及其群集的森林、草场、矿产、陆地、 海洋等,后者如太阳能、地球物理的环境功能(气象、海 洋现象、水文地理现象)、生态学的环境功能(植物的光合 作用、生物的食物链、微生物的腐蚀分解作用等)和地球 化学的循环功能(地热现象、化石燃料、非金属矿物生成 作用等)”。
经济学名词.稀缺性doc

经济学名词:稀缺性(scarcity)稀缺性的概念在经济理论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个概念是给经济学术语下个恰当定义时所必不可少的。
最好的例子也许就是瓦尔拉(Walras)给社会财富即经济货物下的定义。
他说“所谓社会财富,我指的是所有稀缺的东西,物质的或非物质的(这里无论指何者都无关紧要),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对我们有用,另一方面它可以供给我们使用的数量却是有限的”(1926年,第65页。
)瓦尔拉解释说,“有用”是指“能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而“数量有限”,则意味着有一些东西“存在的数量之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手可取,可以完全满足个人的需要”,如空气、水等,这些东西任何人都能随心所欲地获取,称不上是社会财富。
只有当它们稀有时,才能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由于存在稀缺性和有用性,瓦尔拉提出了3项重要推论:(1)“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可以被占有的”,这是财产理论中很重要的思想,也是经济学和法学所共同研究的对象;(2)“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具有价值和可以交换的”,即所有可以被占有之物都可以和别人所占有的他物按一定的交换率(叫做价格)进行交换。
因此,经济学典型地研究市场的定价问题;(3)“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可以由产业制造出来和成倍增加。
换言之,它们可以再生产”。
因此,经济学必须把商品生产或产业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那时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普遍接受这一稀缺性概念,罗宾斯(Robbins)在他的著名的经济学定义中也加以采用。
罗宾斯很了解韦伯(Weber)的方法论,所以他不接受马歇尔(Marshall)等经济学家所采用的“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定义,即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物质福利形成的因素的科学。
由于不生产任何物质的活动也可以获得收入(像音乐、文学等),倘若采用这一经济学定义,就有许多经济活动被排斥在外了。
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说法相反,劳动就是“生产性的”,即使在它并不生产物质商品时也是这样。
2023版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2023版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经济学十大原理L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二章要点1.循环流向图,见书20o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
大炮与黄油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范表述: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L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7.需求曲线: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9.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为去求增加,向左移动为需求减少10.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11.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1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14.供给变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为供给减少15.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16.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二,确定曲线移动方向;三。
生态经济学第二讲: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2.1 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

然而,某种资源的稀缺也会带动其他替代资源行业
的发展
口红效应:1930年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人们发现口红的
销量反而直线上升?为什么呢?
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 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 带来心理慰藉。
3、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范围、方向和 程度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着变化。 从长远看,人们总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发现 新资源和实行资源替代)和发展战略的选择 来克服资源的稀缺,从而推动着经济不断向 前发展。
• 思考题:
• 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为各类资源在世界范 围内的有效配置提供了更多便利,如何认识这 种背景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约束?
• 贸易缓解资源稀缺的瓶颈效益,完善产业结构(产品 贸易、生产要素贸易)
• 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地区间不均衡分布,加剧不公平现 象(低技术、高能源消耗、高污染产业分布在欠发达 地区)
储量(亿t) 94.78 118.10 259.69 407.88 476.87 854.42 913.76
使用年数(储量用量比) 22 22 33 37 30 34 35
物理度量指标:耗竭年限指标(储量用量比)
• 储量用量比:指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量的比率
• (1)静态:静态耗竭年限指标
二、资源稀缺性的度量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二、资源稀缺性的度量
1、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 通过储量分析来进行 • 先估计某种资源的现存储量,然后根据现在和未
来的用量水平来推算这种资源可供使用的年限, 借此衡量资源的稀缺程度。 • 物理储量从地质学知识的确定程度、开发的经济 可行性及开采技术的可行性等方面考察稀缺性。
经济学与稀缺性

第一章经济学与稀缺性微观经济学这门课是经济类、管理类和其他相关社会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非常重要。
是我们学习其他课程、其他学科时的基础课程。
微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恰如高等数学对工程学科学生起到举足轻重的基础作用一样。
当前国外的经济学系学生,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要学习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从浅显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到数学证明,再到前沿的微观经济学专题研究。
我们经常提到“经济学”,不少学生觉得经济学有用,那么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经济学家也经常提到“稀缺性”,稀缺性在经济学和经济社会中到底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本章将主要关注与经济学和稀缺性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经济物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形形色色的物品,广袤的土地,充裕的阳光以及作为生命之源的水,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
同时,人类也在不断生产出各式各样的物品,既有能够满足人类各种需要的物品,如房子、汽车、衣服,食品等,也在制造着为人类带来各种麻烦的物品,如垃圾、汽车尾气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物品分为三类,即自由物品、经济物品和有害物品。
定义1-1:经济学中把那些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叫自由物品(free goods),如阳光、空气等。
这类物品的基本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人类有用而且价格为零,即买方不用花费任何代价,卖方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因此通常不存在供求双方形成的买卖市场。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愿意为呼吸的空气付给其他经济主体报酬,也是这个道理。
定义1-2: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也叫稀缺物品(scarce goods),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如房子、汽车,粮食等。
这类物品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市场价格,如果免费相送,人们得到的数量必然小于人们想要的数量。
显然,经济物品的第一个特点是有用性。
经济学与稀缺性

经济学与稀缺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资源有限”“机会难得”这样的表述。
而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稀缺性。
什么是稀缺性?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超过了我们所能拥有的。
无论是时间、金钱、土地、能源,还是人才、技术、知识,都存在着稀缺的情况。
比如,你可能渴望拥有一套宽敞的海景房,但你的资金有限,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或者你希望每天有 48 个小时,以便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和享受更多的休闲时光,但一天只有 24 小时,这就是时间的稀缺。
稀缺性是经济学存在的根本原因。
如果所有的资源都是无限丰富的,人们可以随意获取,那么就不需要经济学来研究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了。
正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我们才需要做出选择,决定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这种选择是有代价的。
当我们选择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时,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将其用于其他事情的机会。
这个被放弃的最佳选择,就是我们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例如,你选择用周末的时间去看电影,那么你就放弃了用这段时间读书、运动或者陪伴家人的机会。
而在这些被放弃的选择中,对你来说价值最高的那个,就是你看电影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在个人生活中,稀缺性和选择无处不在。
比如,一个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多种选择:是直接就业,赚取收入;还是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又或者是选择创业,追求自己的梦想。
每一种选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目标来权衡。
如果选择就业,可能会更早获得经济独立,但可能会错过进一步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如果选择深造,虽然在短期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但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如果选择创业,虽然有机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很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社会层面,稀缺性也同样重要。
政府需要在教育、医疗、国防、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分配有限的财政资源。
如何确保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满足社会的最大需求,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第二章资源稀缺、经济效率与市场: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二章稀缺性、经济效率与市场:看不见的手第一节资源稀缺与微观经济运行概述 (2)一、资源概念 (2)二、资源的稀缺性及其经济含义 (3)三、资源稀缺条件下的微观经济运行 (5)第二节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价格 (8)一、需求 (8)二、供给 (11)三、均衡价格的决定 (15)第三节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最优准则 (18)一、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含义 (18)二、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条件 (19)第四节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绩效评价 (23)一、完全竞争市场基本特征 (23)二、消费者剩余 (24)三、生产者剩余 (26)四、完全竞争市场绩效的帕累托评价 (27)五、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功能 (28)思考题 (30)第二章稀缺性、经济效率与市场:看不见的手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价格和市场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最大限度满足人类需要的问题。
其核心观点是如果资源价格反映了其真实的全部社会成本,那么,市场将会保证这些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被利用。
这一观点也充分体现了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提出的著名的“看不见的手”这一核心思想。
本章将介绍资源稀缺概念及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并阐述经济学关于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资源稀缺与微观经济运行概述一、资源概念从广义上来说,资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需要(欲望)的东西。
传统上,经济学家通常把资源分为三类: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
劳动是指人类在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之和。
譬如,汽车装配线上工人、教室里的中学教师都属于劳动要素范畴。
资本是指那些生产出来的用于再生产过程能带来更多产出的生产要素。
它本身并不是用来直接消费,而是用于生产目的,包括机器、厂房、设备、基础设施等。
自然资源是物资环境中所有能对人类潜在有利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Randall,1987)。
如农业用地、矿产资源、森林、水域、野生动物等。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企业家才能也当成一种独立的资源类型。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1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1篇)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经济学原理(2)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比如:–人们决定购买什么, 工作多长时间,储蓄多少,消费多少–企业决定生产多少,雇佣多少工人–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护和其他需求之间分配资源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所有决策都面临着权衡取舍。
比如:•参加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的聚会意味着更少的时间学习•想要更多的收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这就使得休息时间减少•保护环境意味着生产消费物品的资源减少•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 效率vs. 平等•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 需要在富人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
但这会减少工作与生产的激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人们做出决策时需要比较可供选择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任何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这是人们做决策的相关成本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边际变动: 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例如:•当一个大学生考虑是否要多上一年学时,他会比较学费加上损失的工资和多上一年学所增加的额外收入•当一个经理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产出时, 她会在增加的劳动力与原材料的成本和额外的收益之间进行比较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理性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汽油价格上涨时, 消费者会更多的购买混合动力汽车,更少购买耗油的越野车–当烟草税上升时,青少年吸烟人数会下降原理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人们可以专门生产一种物品或劳务并用来交换其他物品或劳务,而不必自给自足–国家之间也能从贸易与专业化中受益–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国内自己生产原理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不必要在同一个地点)•组织经济活动意味着需要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多少–谁将得到它们•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的著名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并增进整体经济的福利•“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体系来发挥作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价格–每个价格即反映了物品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反映了生产物品的成本–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引导自利的家庭与企业做出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决策原理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的重要作用:保护产权•如果人们的财产存在很大的被侵犯的风险,那么他们便不愿意工作,生产,投资或者购买物品•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原理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决定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生产率,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其它因素(比如,工会组织,国外的竞争)对于生活水平的影响远远小于生产率原理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长期而言,通货膨胀总是由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而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所引起•政府创造货币的速度越快,通胀率越高原理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短期内刺激了社会支出水平•减少失业率•其它因素使这种权衡取舍不那么明显,但这种权衡取舍一直都存在价格理论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重要) 2

第1章习题答案四、问答题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答: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
我们很难想象存在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的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有限的,这对矛盾是永远无法解决的,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资源的稀缺性。
这种稀缺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一切社会之中。
无论是古老的原始社会还是今天的发达社会,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富裕的欧美地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还是一贫如洗的阿富汗难民,都要面对稀缺性,只是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
稀缺性是人类面对的永恒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总是不足的。
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的,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所需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这就是稀缺性既绝对又相对的理论。
正是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使经济学的诞生成为必要和可能。
2.什么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它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必须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
选择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如下:(1)生产什么(What)物品和劳务,生产多少?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可能完全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
因此,它必须对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及其生产多少做出必要的选择。
(2)如何(How)生产?确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后,就存在如何生产的问题。
如何生产就是要解决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问题,如用石油发电,还是用煤炭发电,或是用水力发电?而同样的产品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西方经济学绪论

一、“经济人”模式
● 个体本位主义 ● 自利原则 ● 理性原则
二、假设演绎法
一个理论模型包括以下的内容:
● 变量(Variables) ● 假设(Assumption) ● 假说(Hypothesis) ● 预测(Prediction)
三、价值中立原则
●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价值判断 ●“价值中立”(Value Free)原则
(2)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有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把时间因素导入分析中。 第二,注意过程分析。
(3)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主要考察新的均衡状态与旧的均衡状态 之间的关系,将变化后形成的均衡状态与旧 的均衡状态加以比较,研究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
它不研究变动过程本身,即由旧的均衡 向新的均衡变动的过程。
3.边际分析
在经济上,边际量是指生产、交换、分配 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后增加量,研究这 个增量的性质和作用,构成了边际分析的基 本内容。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或增量分析, 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 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简史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新古典经济学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2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第二个基本问题
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 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 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 问题。
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西方经 济学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 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 为。它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 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经济学(微观)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言⒈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学的关系资源稀缺性——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稀缺的。
资源稀缺性与经济学的关系: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稀缺的;欲望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决定选择是必要的;经济问题就是由于资源稀缺而引起的各种选择问题;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配置的科学。
⒉任何经济社会都必然面临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①生产什么(包括生产多少);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
⒊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①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②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③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
⒊什么是机会成本?将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其他产品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这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⒋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一定量的资源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多种(以两种代表多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
⒌如何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回答“是什么”。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处理经济问题;回答“应该是什么”。
⒍什么是均衡分析?均衡是指经济现象或过程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均衡分析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分析经济均衡状态形成的条件、原因、过程及其作用。
⒎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方法是个量分析方法,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⒏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学与资源稀缺性

经济学与资源稀缺性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而资源稀缺性则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人类面临的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社会、环境和个人的影响。
一、资源稀缺性的概念资源稀缺性是指世界上能够创造有用商品或服务的资源是有限的。
这些资源可以是自然资源,如土地、水和矿物资源;也可以是人力资源,如劳动力和知识技能;还可以是资本资源,如机器设备和金融资本。
无论是哪种资源,都存在一定的限制。
而需求则是指人类对这些资源的需求,需求是无限的,因为人类总是追求更多的利益和福利。
资源稀缺性导致了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资源的有限性,探索如何合理分配这些有限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模型,如供需关系、效用理论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等,以解决资源稀缺性所带来的问题。
二、资源稀缺性对社会的影响资源稀缺性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资源稀缺性导致了竞争。
当资源有限时,人们必须展开竞争,争夺有限的资源。
这种竞争不仅存在于市场经济中,还存在于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
竞争可以激发创新和进步,但也可能引发冲突和不平等。
其次,资源稀缺性促使人们做出选择。
由于资源有限,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
他们需要衡量各种选择的成本和收益,以便做出最优决策。
这种选择会影响个人与家庭的福利,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此外,资源稀缺性还推动了社会的分工与合作。
由于资源有限,人们需要通过分工与合作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不同的人才和资源被合理地配置和组织起来,形成了社会的分工体系。
分工与合作使得经济活动更加高效,推动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三、资源稀缺性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稀缺性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人类对有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资源过度开发和消耗。
这使得许多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和退化的风险,如森林、水源和矿产等。
同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稀缺性与经济学

(1)什么是资源(续)
生产四要素
Ø劳动 L
Ø资本 K
Ø土地 N (自然资 源) :一切自然 资源
Ø智力--- 企业家才 能 E (管理)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 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 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 被称为生产要素,简 称要素。
经济学讲述中 用到的四要素
(2)资源是稀缺的
➢ 经济资源或物品的稀缺性: ▪ 一方面,经济资源或物品和生产物品的资源是
➢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
象的均衡状态及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却不 论及实现均衡的过程。(2)动态分析:论述均衡调整 变化的实际过程,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 分析期间,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续起的各个期间 的变化,即引如时间变量
实证分析过程
1、定义:对所分析的变量规定出明确 的含义。(变量是一些可以测量的 变化的量,如价格、成交量等,包 括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2、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3、假说:在一定假设下利用定义去说明
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未经证明的理论。 通常是对某些现象的经验性概括或总 结。 4、预测:根据假说提出对经济现象 未来发展的看法。意义在于理论的 应用或检验。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经济学,但 并不排斥规范分析。
4.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 经济学由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组成,是两者的 结合。经济理论是解释并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 一般规律或原理,经济政策是解决经济问题的 对策或措施。
➢ 经济理论是经济政策的基础;经济政策是经济 理论的应用。
➢ 实践中并不一定先有理论而后有政策。有时其 路径是:实践——理论——政策。例如我国农 业的制度变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创新等
教材及学习要求
经济资源稀缺性与经济学

假设是经济模型用来阐明事实旳限定条件。经济学经常使 用旳术语就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 假说是经济变量之间怎样发生关系旳判断。 预测是根据理论假说对事物将来发展趋势和变化旳方向等 作出判断,它是在理论限定旳范围内利用逻辑规则演绎出 来旳成果。
例:均衡价格模型
D=f(P) S=g(p)
D=S f(P)=g(P)
Y
15 A
14 12 9
5
BC H
G D
E
O 12
F 3 4 5X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旳点是有效率旳。 效率:尽量有效地利用经济旳资源,以满足人们旳 需要和欲望,即不存在挥霍。更明确地说,在一定资 源下,当不降低一种物品旳产量时,不能生产出另一 种物品旳更多数量。一种有效率旳经济位于其生产可 能性边界上;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旳点是低效率或无 效率旳。
2.规范经济学,以一定旳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原 则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旳原则,并研究怎样才干符合 这些原则,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旳问题。
例如:轿车能否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轿车是否应该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对高收入公民征收了多少所得税 对高收入公民是否应该征收高所得税
三、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旳经济现象有关旳经济 变量之间旳依存关系旳理论构造。
假如根据实 际资料有:
D=12-2P S=2P 12-2P=2P
P=3 D=S=6
P=3是均衡价格; D=S=6是均衡数量
四、西方经济学旳分析措施
1.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范围只局限于某一市场或某一经济 单位旳某种商品或某种经济活动,假定与其他市场与经 济活动互不影响。
一般均衡分析:将整个经济体系作为一种整体,从市场 上全部商品旳价格、供、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旳前 提出发,考虑它们同步达均衡时旳价格决定。
稀缺性与经济学

稀缺性与经济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整个社会,“稀缺性”这个概念都无处不在,并对经济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稀缺性呢?简单来说,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里,土地、劳动力、资本、时间等都是有限的。
然而,人们的欲望和需求却似乎永无止境。
我们想要更多的食物、更好的住房、更先进的科技产品、更多的休闲时间等等。
这种资源的有限与欲望的无限之间的差距,就是稀缺性的本质。
对于个人而言,稀缺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比如,你每个月的工资是固定的,但你可能既想买新衣服,又想出去旅游,还想报个培训班提升自己。
由于钱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愿望,就必须在这些选项中进行权衡和取舍。
这种选择不仅影响到我们当下的生活,也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影响。
比如,你选择把钱花在旅游上,可能就暂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自己的职业发展,但旅游可能会给你带来身心的放松和丰富的经历。
在企业层面,稀缺性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企业的资源包括资金、原材料、技术、人力资源等,这些都是有限的。
企业需要决定如何分配这些资源,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比如,一家手机制造企业在研发新机型时,面临着资金有限的问题。
是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外观设计上,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还是投入到技术研发上,提升手机的性能?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市场反应和经济效益。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这就涉及到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资源的状况。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很大,而生产所需的资源又相对充足,那么就应该增加这种商品的生产。
如何生产,则涉及到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选择。
是采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还是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这要考虑到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以及生产效率等因素。
为谁生产,是指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机会成本是被放弃的选择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3)这种最大收益是可能的而非现实的,。
(4)机会成本不是被放弃的几种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的加总,而只是其中最大的可能收益。
5、基本经济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人类对经济资源的选择内容构成了人类面临的最基本的经济问题,这就是: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们必须做出这样三个最基本的选择:
经济理论不可能涵盖所有因素在内,而要有所取舍。
经济理论
是指通过把一些不重要的和不相关的经济因素抽象掉,从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简单易懂的关系的解释。
这种解释既可以覆盖整个经济社会,也可以描述特定范围内的经济现象。
理论的作用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众多
股息
利息
观念变化
税率发生变动的同时,影响劳动供给的其他因素也在变化。理论的目标在于分离出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小组变量。
3、选 择
把稀缺的经济资源从多种用途中挑选一种或几种加以利用的过程
选择与稀缺性是一对孪生概念,反映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选择具有广泛存在性,选择是稀缺性的必然结果,稀缺性是选择的直接原因。可以说,没有经济资源和经济物品的稀缺性,就根本不会存在选择;反过来,没有选择余地的稀缺性同样没有任何意义
选择具有广泛性
资本:马克思说,“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和货币:母鸡和肉鸡
劳动:劳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类自身所做出的贡献,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称;
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是企业家特有的个人素质;
知识:知识也包括技术,是人类心智中积累下来的非物质财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认识能力的总和;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在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例如路灯、灯塔、法律制度等。
特点四是价格为正。
•有害物品:价格为负的物品(卖者需要向买者付费)
“稀缺”的经济学定义
“Possessing utility,commodities derive their exchangeable value from two sources: from their scarcity, and from the quantity of labor required to obtain them”(Ricardo, 1821,p.12).
假定工资率为每小时10元。
政府现对工资课税,税率为20%
于是税后8元
工作更多?
更少?
无动于衷?
结 论
基本经济理论是必要的,但理论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所忽视的领域。
如何理解?
首先经济理论是关于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描述解释。
其次,这种描述和解释必须是简单易懂且符合实际的。
经济理论可以覆盖整个经济社会,解释和描述经济社会的现状和趋势,也可以就特定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加以描述和解释。
第四,分析行为结果
第五,研究竞争规则的形成和变化
再谈约束是重点
练习:“看游戏、猜规则”
再试牛刀
“稀缺”与“短缺/匮乏(shortage)”是一回事吗?
为什么“稀缺”与“过剩(surplus)”并存?
“垄断”是否消灭了竞争?
校区里的稀缺、竞争与约束
教授职称的获得
后勤服务
学生的考核
2、经济资源
土地:经济学中所说的土地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概念,它是指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有助于进行生产活动的自然条件;
稀缺=经济物品=多胜于少
稀缺性总是指经济物品的稀缺性,自由物品不存在稀缺性,有害物品也无需谈什么稀缺性。
稀缺性一般可以分为
消费品的稀缺
生产要素的稀缺
稀缺性归根到底源于时间的稀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稀缺”的行为含义
推测:如果“稀缺”存在,人将怎样行为?
可观察吗?从人的什么行为可以“看出”稀缺性存在?
选择的特征
(1)经济学中所说的选择是指对稀缺资源(经济资源)的选择,自由物品不存在选择;
(2)经济资源可以被选择到几种用途中,而不一定只有一种。
(3)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换句话说,选择也需要付出代价。这是因为,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选择一种用途必然意味着放弃其他用途。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也叫择一成本。一种经济资源被选择了特定用途时,必然要放弃其他用途,在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选择这种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
第2讲经济学与稀缺性
•经济的含义
稀缺性
经济物品
经济资源
•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理论的划分
一、经济的含义
经济学的产生
背景:统一;国家经济活动变得突出。
研究对象的扩大:以国家的经济行为或者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为了与以前的经济学区分开,取名“政治经济学”。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出版《献给国王和王太后陛下的政治经济学》。
从游戏规则看竞争准则
球类比赛
棋牌
“年功序列”
工农兵大学生
考试
本门课程比什么?
竞争准则:靠什么定胜负?
准则、规则与行为
分析竞争准则
不能说“取消、减少竞争”,只能说“改变竞争的类型和规则”
在不同的竞争准则下,人们的行为不同
从以老为贵,到年轻化;
青年交友与身高趋势
比赛规则、明星人选及其市值
“40-50”优惠政策
各式拍卖
不同的行为,不同的绩效
把个人偏好放到一旁
为竞争设限
人类何以成社会?
为竞争设限
习俗/道德训诫
帮会规矩
体育竞赛规则
战争中的“规矩”
约束/局限条件
在约束中决定胜负
研究的门径
稀缺、竞争与规则约束
给定稀缺和无所不在的竞争,让我们来研究行为:
第一,发现行为的真实约束
第二,分析约束中中包含的竞争规则
第三,推测特定竞争规则下的行为逻辑
三种行为
人们为获取经济物品而付出代价
人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摆脱不了竞争
代价
“凡是人愿意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来争取多一点的物品,都是缺乏的、不足够的,那就是经济物品了”(张五常,经济解释)。
非市场经济里的代价
市场里的代价:price
“代价”与“成本”
所弃与所求
竞争
由从未得到完全满足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将面临什么问题?
交换价值来自稀缺和劳动。
“I mean all things, material or immaterial, that are scarce, that is to say, on the one hand,usefulto us and, on the other hand, only available to us inlimited quantity.”(Walras, 1926,p65)
资源配置有三种手段:
计划:看得见
市场:看不见 三只看不见的手
道德:看不见
二、经济学的含义
是研究财富如何产生及如何分配的科学
---有道理
经济学是研究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科学
---有道理
经济学是研究快乐的科学
---有道理
……
罗宾斯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去的科学
多重目的与可选择的稀缺手段之间的关系
“Scarcity”means your wants and desires exceed what is available. (Alchian,1970s)
“物品(goods)”的定义是有胜于无,而“经济物品”的定义是多胜于少。“缺乏”说的是“供应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才有“多胜于少”(张五常,2002)。
每个个人选择以较少的代价获取较多稀缺物品,结果是什么?
竞争:多于一个人需求同一种经济物品。
“稀缺”与“竞争”是一回事
形形色色的竞争
If you aren't dead, you must be competing. How?
暴力
由权威分配
先到先得
最需要者得
论资排辈
凭考分
交易
怎样看待形形色色的竞争?
不同的竞争准则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1776)
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论-边际效用学派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理论
二者争论的焦点是价值取决于什么?
马歇尔的理论(1890)
传统经济学都来自于此。
凯恩斯的理论(1929)
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20C60年代以后)
三、经济理论
经济运行极其复杂,主要是由于经济决策的主体数量繁多,性质各异所致。
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政治经济学名称的传统。
1、稀缺性
“物品”与“经济物品”
物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物品分为三类,即
•自由物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经济物品:
特点一是有用性。
特点二是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
特点三是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
我们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特定的社会如何利用自己的经济资源去组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科学,是解释经济制度如何以及应该怎样去把这些经济资源配置到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去的一门科学。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其一:
生产
消费
交换
分配
其二
制度――配置资源
制度
非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情感:
经济学发展的历史
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学派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what?)
(2)如何生产?(How?)
(3)为谁生产(For whom?)
6、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