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教师版)

合集下载

集合的概念、关系及运算习题课示范教学方案

集合的概念、关系及运算习题课示范教学方案

《集合习题课》教学设计PPT.一、复习导入请同学们梳理第1.1到1.3节的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问题1:怎么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什么?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师生活动:学生默写,之后互相核对,教师予以指正.预设的答案:集合的特性:①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②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并集、交集中相同元素只出现一次.③无序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前后位置可以交换.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下表:集合的表示方法:自然语言表示法、字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图示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等知识.问题2:集合之间的关系又哪些?回顾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的相关概念,它们间的关系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复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 预设的答案: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其关系如图1所示.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或两个集合相等.设计意图:复习回顾集合间的关系.问题3:集合有哪些运算?请你用Venn 图表示.有了运算律使运算更加简洁,那么集合的运算有哪些性质和运算律?师生活动:学生先复习,然后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 预设的答案:集合的运算有并集、交集、补集.定义略.V enn 图表示如下: 并集:交集:补集:并集、交集和补集的性质、运算律及常用结论如下表:并集交集 补集性质A ∪A =__A __;A ∩A =__A __;A ∪(∁U A )=U ,子集真子集相等 图1设计意图:复习回顾集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二、巩固应用问题4:你能利用习题1.2第5题(1)的方法求解以下题目吗? 例1 已知a ∈R ,b ∈R ,若{a ,ab,1}={a 2,a +b ,0},则a 2 020+b 2 020=________.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之后讨论交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讲解. 预设的答案:解:由已知得a ≠0,所以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20+b 2 020=1.追问1:怎么知道a ≠0,做这种题时哪儿是突破口?(观察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如本题中有分式,分母不为零.再将一个集合中已知的元素与另一个集合中未知的元素联系,看是否相等,如果与该元素不等,再看与另一个元素是否相等,依此试验排除.)追问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中,哪一个在求解本题时起了主要作用?求解此类题目有什么经验?(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集合相等即元素相同,深化了对集合元素互异性的理解. 问题5:你能利用习题1.2第5题(2)的方法求解以下题目吗?例2 已知集合A ={x |x <-1,或x >4},B ={x |2a ≤x ≤a +3},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师生活动:学生先总结习题的做法,再独立完成例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地指导,突出点拨分类讨论及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预设的答案:解:当B =∅时,只需2a >a +3,即a >3;当B ≠∅时,根据题意作出下图:可得⎩⎪⎨⎪⎧ a +3≥2a ,a +3<-1或 ⎩⎪⎨⎪⎧a +3≥2a ,2a >4,解得a <-4或2<a ≤3. 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4或a >2}. 追问1:完成下面的题目. 已知A ={x |x <3},B ={x |x <a }.(1)若B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a ≤3) (2)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a ≥3) (3)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a >3) (4)若A =B ,则a 的值是________.(a=3) 联系例2概括,这类题目的特点及步骤是怎样的?预设的答案:上述题目的特点是:已知两个集合的关系,其中一个集合中含有参数.求解步骤是:①确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②考虑集合为空集的情形是否满足题意;③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出相关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追问2:这类题的易错点是什么?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预设的答案:易错点是:两个集合的端点是否相等.一般利用数轴画图,数形结合观察端点是否能重合.设计意图:通过求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进一步理解集合的关系,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思想方法,积累解题的经验.问题6:你是怎样思考求解习题1.3第6题的?这种题型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这样的思路思考下面的例3题.例3 设A ={x |x 2+8x =0},B ={x |x 2+2(a +2)x +a 2-4=0},其中a ∈R .如果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总结方法:已知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再根据运算结果得出集合间的关系.然后分享交流,教师适时引导.预设的答案:解:∵A ={x }x 2+8x =0}={0,-8},A ∩B =B , ∴B ⊆A .当B =∅时,方程x 2+2(a +2)x +a 2-4=0无解, 即Δ=4(a +2)2-4(a 2-4)<0,得a <-2. 当B ={0}或{-8}时,这时方程的判别式 Δ=4(a +2)2-4(a 2-4)=0,得a =-2. 将a =-2代入方程, 解得x =0,∴B ={0}满足.当B ={0,-8}时,⎩⎪⎨⎪⎧Δ>0,-2(a +2)=-8,a 2-4=0,可得a =2.综上可得a =2或a ≤-2.设计意图:通过A ,B 运算的结果等价转化为A ,B 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m 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得到m 的取值范围,从而熟练巩固集合间的关系和集合的运算.追问:例3求解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集合问题时常见的分类讨论的标准源于哪些知识?师生活动:学生回顾思考、然后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预设的答案:一般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集合的运算或集合间的关系中都会涉及到对参数的讨论.设计意图:结合例题梳理方法. 三、归纳总结问题7: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复习了哪些知识,巩固了哪些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交流完善. 答案略.设计意图:梳理总结,深化理解,形成做题规则. 四、目标检测设计1.已知x ,y ,z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z |z |+|xyz |xyz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MB .2∈MC .-4∉MD .4∈M2.设集合A ={-1,1},集合B ={x |x 2-2ax +b =0},若B ≠∅且B ⊆A ,求实数a 、b 的值.3.已知集合A={x|0≤x≤4},集合B={x|m+1≤x≤1-m},且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答案:1.D.2.当B={-1}时,a=-1,b=1;当B={1}时,a=b=1;当B={-1,1}时,a=0,b=-1.3.m≥-1.设计意图:1题考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题考查集合与集合的关系,3题考查集合的运算.。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算【知识要点】1、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 记作A B 或B A.2、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3、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A B .4、设A 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作C S A5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6 、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1 )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2) 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1 个真子集3) 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1 个非空子集4) 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2 个非空真子集7、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A与B的交集,记作A Bo8、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A B o9 、集合的运算性质及运用知识应用】1. 理解方法:看到一个集合A里的所有元素都包含在另一个集合里B,那么A就是B的子集,也就是说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即由任意x A能推出x Bo【J】例1.指出下列各组中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1)A={-1,1} ,B=Z (2)A={1,3,5,15} ,B={x|x 是15的正约数}【L】例 2.已知集合A={x|-2 x 5},B={x|m+1x 2m-1},若B A,求实数m取值范围。

【C】例3.已知集合A {0,1,2,3},至少有一个奇数,这样的集合A的子集有几个,请一写出。

2. 解题方法:证明2个集合相等的方法:(1)若A 、B 两个集合是元素较少的有限集,可用【C 】例 3.集合 M={x|x=3k-2,k Z},P={y|y=3x+1,x Z},S={z|z=6m+1,m Z}之间的关列举法将元素一一列举出来,比较之或者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否一致且代表元素满足 的条件是否一致,若均一致,则两集合相等。

专题18 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与集合的综合应该运算)(教师版)

专题18 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与集合的综合应该运算)(教师版)

专题18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与集合的综合应该运算)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的含义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知识精讲高中必备知识点1:全集文字语言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高中必备知识点2:补集文字语言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U A符号语言∁U A={x|x∈U,且x∉A}图形语言[知识点拨](1)简单地说,∁U A是从全集U中取出集合A的全部元素之后,所有剩余的元素组成的集合.(2)性质:A∪(∁U A)=U,A∩(∁U A)=∅,∁U(∁U A)=A,∁U U=∅,∁U∅=U,∁U(A∩B)=(∁U A)∪(∁U B),∁U(A∪B)=(∁U A)∩(∁U B).(3)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是常用到的含有两个集合运算结果的Venn图表示.典例剖析高中必会题型1:补集的运算1.设全集{}22,3,23U a a =+-,{}1,2A a =+,{}5U A =ð,求a 的值【答案】2a =或4a =-.因为{}5U A =ð,所以5U ∈,2235a a +-=,解得2a =或4a =-,当2a =时,{}2,3,5U =,{}3,2A =,满足{}5U A =ð,符合题意;当4a =-时,{}2,3,5U =,{}3,2A =,满足{}5U A =ð,符合题意;所以2a =或4a =-.2.已知全集{}321,3,2S x x x =--,{}1,21A x =-如果{}0S A =ð,则这样的实数x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存在,是1x =-或2x =.∵{}0S A =ð,∴0S ∈且0A ∉,即3220x x x --=,解得1230,1,2x x x ==-=,当0x =时,211x -=,1是A 中的元素,不符合题意;当1x =-时,213x S -=∈;当2x =时,213x S -=∈.∴这样的实数x 存在,是1x =-或2x =.3.已知全集{1,2,3,4,5,6,7,8}U =,A U ⊆,B U ⊆,且{3,5}A B = ,{4,8}U A B ⋂=ð,{1}U U A B ⋂=痧,求集合A ,B .【答案】{3,4,5,8}A =,{2,3,5,6,7}B =因为{3,5}A B = ,所以3,5A ∈且3,5B ∈,因为{4,8}U A B ⋂=ð,所以4,8A ∈且4,8B ∉,因为{1}U U A B ⋂=痧,所以{}2,3,4,5,6,7,8A B = ,因此有{3,4,5,8}A =,{2,3,5,6,7}B =.4.设集合{}22,3,23A a a =+-,{}21,2B a =-.(1)若{}5A C B =,求实数a 的值;(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答案】(1)2a =;(2){2--.(1)由5A C B =得:2235213a a a ⎧+-=⎪⎨-=⎪⎩,解得:2a =;(2)①若213a -=,解得:2a =或1a =-,当2a =时,2235a a +-=,满足题意,当1a =-时,2234a a +-=-,满足题意,②若22123a a a -=+-,解得:a =或2a =--当a =时,{}1A =-,{}1,2B =-,满足题意,当2a =--{2,3,5A =+,{}5B =+,满足题意,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2--.5.已知集合{}13A x x =-≤≤,集合{22B x m x m =-≤≤+,}x R ∈.(1)若{}03A B x x ⋂=≤≤,求实数m 的值;(2)若()R A B A ⋂=ð,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5m m >,或}3m <-.(1)因为{}03A B x x ⋂=≤≤,所以2023m m -=⎧⎨+≥⎩,所以21m m =⎧⎨≥⎩,所以2m =;(2){2R B x x m =<-ð,或}2x m >+,由已知可得R A B ⊆ð,所以23m ->或21m +<-,所以5m >或3m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5m m >,或}3m <-.高中必会题型2:集合的交并、补集的综合运算1.已知U ={x ∈R |1<x ≤7},A ={x ∈R |2≤x <5},B ={x ∈R |3≤x ≤7}.求:(1)A ∪B ;(2)(ðU A )∪(ðU B ).【答案】(1)A ∪B ={x |2≤x ≤7};(2)(ðU A )∪(ðU B )={x |1<x <3或5≤x ≤7}.(1)因为A ={x |2≤x <5},B ={x |3≤x ≤7},所以A ∪B ={x |2≤x ≤7}.(2)因为U ={x |1<x ≤7},A ={x ∈R |2≤x <5},B ={x ∈R |3≤x ≤7}.所以ðU A ={x |1<x <2或5≤x ≤7},ðU B ={x |1<x <3},所以(ðU A )∪(ðU B )={x |1<x <3或5≤x ≤7}.2.已知集合3|52⎧⎫=-<≤⎨⎬⎩⎭A x x ,{|1B x x =<或2}x >,U =R .(Ⅰ)求A B ;(Ⅱ)求()U A B ⋃ð.【答案】(1)(5,1)-(2)(5,2]-(1)因为3|52⎧⎫=-<≤⎨⎬⎩⎭A x x ,{|1B x x =<或2}x >,所以=(5,1)A B - (2)由{|1B x x =<或2}x >,U =R 知[1,2]U B =ð,所以()(5,2]U A B =- ð.3.已知全集}{1,2,3,4,5,6,7U =.集合}{1,2,4,6A =,}{2,4,5,7B =.(1)求U A ð;(2)求U ()A B ð.【答案】(1){}3,5,7;(2){}1,2,3,4,6解:(1)因为全集}{1,2,3,4,5,6,7U =.集合}{1,2,4,6A =,.所以{}U 3,5,7A =ð(2)因为}{2,4,5,7B =,所以}{U 1,3,6B =ð,所以(){}U 1,2,3,4,6A B = ð4.已知全集{1,2,3,4,5,6,7}U =,集合{2,3,6}A =,集合{1,2,3,5}B =,(1)求A B ,U B ð;(2)求()U A B ð,()U A B ð.【答案】(1){1,2,3,5,6},{4,6,7}U A B B ⋃==ð;(2)(){1,5}U A B ⋂=ð,(){1,4,5,6,7}U A B ⋂=ð.(1)因为{1,2,3,4,5,6,7}U =,{2,3,6}A =,{1,2,3,5}B =,所以{1,2,3,5,6}A B ⋃=,{4,6,7}U B =ð;(2)因为{1,2,3,4,5,6,7}U =,{2,3,6}A =,{1,2,3,5}B =,所以{}1,4,5,7U A =ð,{}2,3A B ⋂=,所以(){1,5},(){1,4,5,6,7}U U A B A B ⋂=⋂=痧.5.已知全集U =R ,集合{|4},{|66}A x x B x x =>=-<<.(Ⅰ)求A B 和A B ;(Ⅱ)求U B ð.【答案】(Ⅰ){}|46A B x x =<< ,{}|6A B x x ⋃=>-;(Ⅱ){|6U B x x =≤-ð或}6x ≥(Ⅰ){}|4A x x => ,{}|66B x x =-<<,{}|46A B x x ∴=<<I ,{}|6A B x x ⋃=>-(Ⅱ)U =R ,{}|66B x x =-<<,{|6U B x x ∴=≤-ð或}6x ≥高中必会题型3:与补集有关的求参数问题1.已知集合U ={﹣2,﹣1,0,1,2,3},A ={﹣1,0,1},B ={1,2},则∁U (A ∪B )=___________.【答案】{﹣2,3}解:∵U ={﹣2,﹣1,0,1,2,3},A ={﹣1,0,1},B ={1,2},∴A ∪B ={﹣1,0,1,2},∁U (A ∪B )={﹣2,3}.故答案为:{﹣2,3}.2.已知集合{}37|A x x =≤<,{}210|B x x =<<,则()A A B U ð=_____.【答案】∅∵{}37|A x x =≤<,{}210|B x x =<<,∴{}2|10A B x x =<<U ,∴()A A B =∅U ð.故答案为:∅.3.已知集合{}0,1,2,3,4,5U =,{}1,4M =,{}1,2,3N =,则()U M N ⋂=ð______.【答案】{}2,3由题意{}0,2,3,5U M =ð,而{}1,2,3N =,所以(){}2,3U M N = ð.故答案为:{}2,3.4.已知全集U Z =,{}1,0,1,2A =-,{}2|B x x x ==,则U A C B ⋂=_______【答案】{}1,2-.因为全集U Z =,{}{}2|0,1B x x x ===,所以{}|,0,1U C B x x Z x x =∈≠≠,又因为{}1,0,1,2A =-,所以{}1,2U A C B ⋂=-,故答案为:{}1,2-.5.已知全集U Z =,定义{}|,A B x x a b a A b B ==⋅∈∈ 且,若{}1,2,3A =,{}1,0,1B =-,则()U C A B = ___________.【答案】{}|||4,x x x Z ≥∈由题意可知,{}3,2,1,0,1,2,3A B =--- ,所以{}()|||4,U C A B x x x Z =≥∈ .故答案为:{}|||4,x x x Z ≥∈对点精练1.设集合A ={1,2,3,4},B ={3,4,5},全集U =A ∪B ,则集合ðU (A ∩B )=()A .{1,2,3,5}B .{1,2,3}C .{1,2,5}D .{1,2,3,4,5}【答案】C因为A ={1,2,3,4},B ={3,4,5},所以全集U =A ∪B ={1,2,3,4,5},A ∩B ={3,4},所以U (A ∩B )={1,2,5}.故选:C.2.已知集合M ={x ∈R|x 2﹣2x =0},U ={2,1,0},则U M =ð()A .{0}B .{1,2}C .{1}D .{1,0,2}【答案】C 解:集合M ={x ∈R|x 2﹣2x =0}={0,2},U ={2,1,0},则{}U 1M =ð.故选:C .3.设全集{}*,6U xx N x =∈<∣,集合{1,3}A =,{3,5}B =,则()U C A B 等于()A .{2,4}B .{1,5}C .{2,5)D .{1,4}【答案】A由题得{1,2,3,4,5}U =,{1,3,5}A B ⋃= ,(){2,4}U C A B ∴⋃=.故选:A4.已知全集为实数集R ,集合{}36A x x =-<<,{}29140B x x x =-+<,则()U A B ⋂=ð()A .()2,6B .()2,7C .(]3,2-D .()3,2-【答案】C {}{}2914027B x x x x x =-+<=<< ,{2U B x x ∴=≤ð或}7x ≥,{}(]()323,2U A B x x ∴⋂=-<≤=-ð.故选:C.5.已知全集{}1,0,1,2,3,4U =-,集合{}1,A x x x =≤∈N ,{}1,3B =,则()U A B = ð().A .{}4B .{}2,4C .{}1,2,4-D .{}1,0,2,4-【答案】C {}{}1,0,1A x x x =≤∈=N ,{}0,1,3A B ∴⋃=,(){}1,2,4U A B ∴=- ð.故选:C.6.设U =R ,N ={x |-2<x <2},M ={x |a -1<x <a +1},若ðU N 是ðU M 的真子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a <1B .-1≤a <1C .-1<a ≤1D .-1≤a ≤1【答案】D因为ðU N 是ðU M 的真子集,所以M 是N 的真子集,所以a -1≥-2且a +1≤2,等号不同时成立,解得-1≤a ≤1.故选:D7.已知{}{},14||A x x a B x x =<=<<,若R A B ⊆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1a a <B .{}4|a a ≤C .{}|1a a ≤D .{}|1a a ≥【答案】C因为{}{},14||A x x a B x x =<=<<,所以|1{R B x x =≤ð或}4x ≥,因为R A B ⊆ð,所以1a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a a ≤故选:C 8.设全集U =R ,已知集合{|3A x x =<或9}x ,集合{|}B x x a =,若()U A B ⋂≠∅ð,则a 的取值范围为()A .3a >B .3a C .9a <D .9a 【答案】C因为全集U =R ,集合{|3A x x =<或9}x ,所以{|39}U A x x =<ð,又因为()U A B ⋂≠∅ð,{|}B x x a =9a ∴<.故选:C9.已知集合{(3)(1)0}A x x x =-+>,{}11B x x =->,则()R A B = ð()A .[1,0)(2,3]- B .(2,3]C .(,0)(2,)-∞+∞ D .(1,0)(2,3)- 【答案】A 集合{{(3)(1)0}3A x x x x x =-+>=或}1x <-,集合{}{112B x x x x =->=或}0x <,则 {}13R A x x =-≤≤,( {)10R A B x x ⋂=-≤<或}23x <≤故选:A.10.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为()A .()M P SB .()()U M PC S C .()M P SD .()()U M P C S 【答案】B 由图象可知:阴影部分对应的集合的元素x ∉S ,∴x ∈U C S ,且x ∈M ∩P ,因此x ∈(U C S )∩(M ∩P ).故选:B .11.已知全集U=R,集合M={x|-1≤x≤3},则∁U M=()A .{x|-1<x<3}B .{x|-1≤x≤3}C .{x|x<-1或x>3}D .{x|x≤-1或x≥3}【答案】C由题意,全集U =R ,集合{|13}M x x=-#,所以{|1U C M x x =<-或3}x >,故选C.12.设集合M ={x |-1≤x <2},N ={x |x -k ≤0},若(∁R M )⊇(∁R N ),则k 的取值范围是()A .k ≤2B .k ≥-1C .k >-1D .k ≥2【答案】D【解析】由()()M N ⊇R R 痧可知M N ⊆,则k 的取值范围为2k ≥.故选D.13.已知集合U =R ,A ={x |﹣1≤x ≤1},B ={x |x ﹣a <0},若满足U B A ⊆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答案】a ≤﹣1求出∁U A ,再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即可求解.因为A ={x |﹣1≤x ≤1},所以∁U A ={x |x >1或x <﹣1},B ={x |x ﹣a <0}={x |x <a }若B ⊆∁U A ,则a ≤﹣1.故答案为:a ≤﹣1.14.设全集U =M ∪N ={1,2,3,4,5},M∩∁U N ={2,4},则N =________.【答案】{135},,【解析】M ∪N 元素去掉M∩∁U N 元素得N ={1,3,5}15.设集合U ={1,2,3,4,5},A ={1,2,3},B ={2,3,4},则∁U (A∩B)=________.【答案】{1,4,5}因为集合U ={1,2,3,4,5},A ={1,2,3},B ={2,3,4}所以A∩B ={2,3},所以∁U (A∩B)={1,4,5}.故答案为{1,4,5}.16.已知全集为R ,集合M ={x ∈R|−2<x <2},P ={x |x ≥a },并且R M P Í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a ≥2【解析】由题意得M ={x |−2<x <2},R P ð={x |x <a }.∵M ⊆R P ð,∴由数轴知a ≥2.17.已知集合U ={x ∈Z |-2<x <10},A ={0,1,3,4,8},B ={-1,1,4,6,8}.求A ∩B ,ðU (A ∪B ),A ∩(ðU B ),B ∪(ðU A ).【答案】A ∩B ={1,4,8},ðU (A ∪B )={2,5,7,9},A ∩(ðU B )={0,3},B ∪(ðU A )={-1,1,2,4,5,6,7,8,9}.集合U ={x ∈Z |-2<x <10}={-1,0,1,2,3,4,5,6,7,8,9},A ={0,1,3,4,8},B ={-1,1,4,6,8},所以A ∩B ={1,4,8},A ∪B ={-1,0,1,3,4,6,8},所以ðU (A ∪B )={2,5,7,9},又ðU B ={0,2,3,5,7,9},ðU A ={-1,2,5,6,7,9},所以A ∩(ðU B )={0,3},B ∪(ðU A )={-1,1,2,4,5,6,7,8,9}.18.已知全集U =R ,集合{}32A x x =-<<,{}16B x x =≤≤,{}121C x a x a =-≤≤+.(1)求()U A B ð;(2)若()C 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2x x <或}6x >,(2)2a <-解:(1)因为全集U =R ,{}16B x x =≤≤,所以{U 1B x x =<ð或}6x >,因为{}32A x x =-<<所以(){U 2A B x x =< ð或}6x >,(2)因为{}32A x x =-<<,{}16B x x =≤≤,所以{}12A B x x =≤< ,当集合C =∅时,()C A B ⊆⋂成立,则121a a ->+,解得2a <-,当集合C ≠∅时,则12111212a a a a -≤+⎧⎪-≥⎨⎪+<⎩,解得a ∈∅,综上,a 的取值范围2a <-19.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1<x <2},B ={x |0<x ≤3}.求:(1)A ∩B ;(2)∁U (A ∪B );(3)A ∩(∁U B ).【答案】(1){}|02x x <<;(2){|1x x ≤-或3}x >;(3){|10}x x -<≤.(1)因为A ={x |-1<x <2},B ={x |0<x ≤3},所以A ∩B ={x |-1<x <2}∩{x |0<x ≤3}={x |0<x <2}.(2)A ∪B ={x |-1<x <2}∪{x |0<x ≤3}={x |-1<x ≤3},∁U (A ∪B )={x |x ≤-1或x >3}.(3)A ∩(∁U B )={x |-1<x <2}∩{x |x >3或x ≤0}={x |-1<x ≤0}.20.已知集合A={x|x 2-x-2=0},B={x|x 2+mx+m-1=0}.(1)当m=1时,求(∁R B )∩A ;(2)若(∁R A )∩B=⌀,求实数m 的取值.【答案】(1)(∁R B )∩A={2};(2)m 的取值为2或-1.解方程x 2-x-2=0,即(x+1)(x-2)=0,解得x=-1,或x=2.故A={-1,2}.(1)当m=1时,方程x 2+mx+m-1=0为x 2+x=0,解得x=-1,或x=0.故B={-1,0},∁R B={x|x ≠-1,且x ≠0}.所以(∁R B )∩A={2}.(2)由(∁R A )∩B=⌀可知,B ⊆A.方程x 2+mx+m-1=0的判别式Δ=m 2-4×1×(m-1)=(m-2)2≥0.①当Δ=0,即m=2时,方程x 2+mx+m-1=0为x 2+2x+1=0,解得x=-1,故B={-1}.此时满足B ⊆A.②当Δ>0,即m ≠2时,方程x 2+mx+m-1=0有两个不同的解,故集合B 中有两个元素.又因为B ⊆A ,且A={-1,2},所以A=B.故-1,2为方程x 2+mx+m-1=0的两个解,由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可得-(-1)2-1(-1)2m m =+⎧⎨=⨯⎩,,解得m=-1.综上,m 的取值为2或-1.21.全集U =R ,对集合A 、B 定义U A B A B -=⋂ð,定义()()A B A B B A ∆=-⋃-.若集合{}{}|15|37A x x B x x =<≤=≤≤,,求A B ∆.【答案】{13x x <<或}57x <≤解:因为{}{}|15|37A x x B x x =<≤=≤≤,,所以{1U A x x =≤ð或}5x >,{3U B x x =<ð或}7x >,所以{}13U A B A B x x -=⋂=<<ð,{}57U B A B A x x -=⋂=<≤ð,所以{()()13A B A B B A x x ∆=-⋃-=<<或}57x <≤22.已知集合{A x x a =<或}21x a >+,{}24B x x =≤≤.(1)若A B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当a 取使不等式21x ax +≥恒成立的a 的最小值时,求()R C A B .【答案】(1){a a ≤}2a ≤≤;(2){}24x x ≤≤.(1){A x x a =<或}21x a >+,{}24B x x =≤≤,()22131024a a a ⎛⎫+-=-+> ⎪⎝⎭ ,21a a ∴<+,若A B =∅ ,则2214a a ≤⎧⎨+≥⎩,解得a ≤或2a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a a ≤}2a ≤≤;(2)由21x ax +≥得210x ax -+≥恒成立,则240a ∆=-≤,解得22a -≤≤,所以a 的最小值为2-,当2a =-时,{|2A x x =<-或}5x >{}25R C A x x ∴=-≤≤,(){}24R C A B x x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第一章:集合1.1 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集合的含义及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教学内容: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集合的定义,展示不同类型的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1.2 集合的关系教学目标:理解集合之间的大小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

教学内容: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形展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讲解集合之间的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概念。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集合关系的应用。

第二章:函数2.1 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函数的定义,展示不同类型的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函数的性质。

2.2 函数的图像教学目标: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学会利用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函数图像的特点。

绘制函数图像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例展示函数图像的特点。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展示不同类型函数的图像。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函数图像的应用。

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1 不等式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及其性质。

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内容: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展示不等式的性质。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第二课时的内容。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数学分支。

高中数学课程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在这里它是作为刻画函数概念的基础知识和必备工具。

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含义、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目标:A.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B.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C.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集合间的关系的含义;2.逻辑推理:由集合的元素的关系推导集合之间的关系;3.数学运算:由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值;4.直观想象: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2.教学难点: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教学过程:牛刀小试1:下图中,集合A 是否为集合B 的子集?牛刀小试2判断集合A 是否为集合B 的子集,若是则在( )打√,若不是则在( )打×:①A={1,3,5}, B={1,2,3,4,5,6} ( √ ) ②A={1,3,5}, B={1,3,6,9} ( × ) ③A={0}, B={x | x 2+2=0} ( × ) ④A={a,b,c,d}, B={d,b,c,a} ( √ )思考2:与实数中的结论 “若a ≥b,且b ≥a,则a=b ”。

集合的基本关系和运算

集合的基本关系和运算

集合的基本关系和运算在初中数学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很多基本关系和运算。

掌握了集合的基本关系和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集合的基本关系和运算,希望能够为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集合的基本关系1.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是集合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

当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时,我们说这两个集合相等。

例如,集合A={1, 2, 3},集合B={1, 2, 3},则A=B。

相等关系是一种非常直观和容易理解的关系。

2. 包含关系包含关系是指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例如,集合A={1, 2, 3},集合B={1, 2},则B是A的子集,记作B⊆A。

包含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集合的大小关系。

3. 相交关系相交关系是指两个集合有共同的元素。

例如,集合A={1, 2, 3},集合B={2, 3, 4},则A和B相交,记作A∩B≠∅。

相交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集合中的共同元素。

4. 互斥关系互斥关系是指两个集合没有共同的元素。

例如,集合A={1, 2, 3},集合B={4, 5, 6},则A和B互斥,记作A∩B=∅。

互斥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集合之间的差异。

二、集合的基本运算1. 并集并集是指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到一起。

例如,集合A={1, 2, 3},集合B={2, 3, 4},则A∪B={1, 2, 3, 4}。

并集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2. 交集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

例如,集合A={1, 2, 3},集合B={2, 3, 4},则A∩B={2, 3}。

交集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两个集合的共同元素。

3. 差集差集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去除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集合A={1, 2, 3},集合B={2, 3, 4},则A-B={1}。

差集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个集合相对于另一个集合的独有元素。

4. 补集补集是指一个集合相对于全集的差集。

高中数学 第一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高中数学 第一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第一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学目的: 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正确进行“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教学重点: 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与运算.教学难点: 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及集合的应用.【知识概要】新课标教学目标: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知识点1 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点评:(1)集合是数学中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构成集合的元素除了常见的数、式、点等数学对象之外,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对象. (2)集合里元素的特性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判断出它是或者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相同的,也就是同一个元素在集合中不能重复出现. 无序性:集合与组成它的元素顺序无关.如集合{a, b, c}与{c, a, b}是同一集合.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或a ∈A ).(4)集合的分类集合的种类通常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用记号φ表示).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单元素集: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叫做单元素集。

【人教版】必修一数学:04-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知识讲解和巩固练习_集合基本关系运算(提高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数学:04-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知识讲解和巩固练习_集合基本关系运算(提高版,含答案)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2.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要点梳理】要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记作:A B(B A)⊆⊇或,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B A)⊆⊇或要点诠释: (1)“A 是B 的子集”的含义是: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即由任意的x A ∈,能推出x B ∈. (2)当A 不是B 的子集时,我们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不包含于B ”(或“B 不包含A ”).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A B(或B A)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A B B A ⊆⊆且,则A 与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要点诠释: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作A A ⊆.要点二、集合的运算 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x|x ∈A ,或x ∈B}Venn 图表示:要点诠释:(1)“x ∈A ,或x ∈B ”包含三种情况:“,x A x B ∈∉但”;“,x B x A ∈∉但”;“,x A x B ∈∈且”.(2)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出现一次).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x|x ∈A ,且x ∈B};交集的Venn 图表示:要点诠释:(1)并不是任何两个集合都有公共元素,当集合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 与B 没有交集,而是A B =∅.(2)概念中的“所有”两字的含义是,不仅“A ∩B 中的任意元素都是A 与B 的公共元素”,同时“A 与B 的公共元素都属于A ∩B ”.(3)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3.补集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U A A={x|x U x A}∈∉;即且;痧补集的Venn 图表示:要点诠释:(1)理解补集概念时,应注意补集U A ð是对给定的集合A 和()U A U ⊆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一个确定的集合A ,对于不同的集合U ,补集不同.(2)全集是相对于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如我们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问题,则Z 为全集;而当问题扩展到实数集时,则R 为全集,这时Z 就不是全集.(3)U A ð表示U 为全集时A 的补集,如果全集换成其他集合(如R )时,则记号中“U ”也必须换成相应的集合(即R A ð).4.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A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B B A B A A=A A =A A B=B A ⊆⋃⊆⋃⋃⋃∅⋃⋃,,,,U U (A)A=U (A)A=⋃⋂∅,痧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若x ∈(A ∩B),则x ∈A 且x ∈B 若x ∈(A ∪B),则x ∈A ,或x ∈B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典型例题】类型一、集合间的关系例1. 集合{}|2,A a a k k N ==∈,集合21|1(1)(1),8n B b b n n N ⎧⎫⎡⎤==--⋅-∈⎨⎬⎣⎦⎩⎭,那么,A B 间的关系是( ).A.A B B.B A C. A =B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解析】先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B ,再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由题意可知,集合A 是非负偶数集,即{}0,2,4,6,8,A =⋅⋅⋅.集合B 中的元素211(1)(1)8n b n ⎡⎤=--⋅-⎣⎦0()1(1)(1)()4n n n n ⎧⎪=⎨+-⎪⎩为非负偶数时,为正奇数时.而1(1)(1)4n n +-(n 为正奇数时)表示0或正偶数,但不是表示所有的正偶数,即1,3,5,7,n =⋅⋅⋅.由1(1)(1)4n n +-依次得0,2,6,12,⋅⋅⋅,即{}0261220B =⋅⋅⋅,,,,,. 综上知,B A ,应选B .【总结升华】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的关键在于:弄清两个集合的元素的构成,也就是弄清楚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就需要把较为抽象的集合具体化(如用列举法来表示集合)、形象化(用Venn 图,或数形集合表示).举一反三:【变式1】若集合{}{}|21,,|41,A x x k k z B x x l l z ==-∈==±∈,则( ). A.A B B.B A C. A =B D.A B Z =【答案】C例2. 写出集合{a ,b ,c}的所有不同的子集.【解析】不含任何元素子集为∅,只含1个元素的子集为{a},{b},{c},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有{a ,b},{a ,c},{b ,c},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为{a ,b ,c},即含有3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3=8个不同的子集.如果集合增加第4个元素d ,则以上8个子集仍是新集合的子集,再将第4个元素d 放入这8个子集中,会得到新的8个子集,即含有4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4=16个不同子集,由此可推测,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个不同的子集.【总结升华】要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我们可以按子集的元素个数的多少来分别写出.当元素个数相同时,应依次将每个元素考虑完后,再写剩下的子集.如本例中要写出2个元素的子集时,先从a 起,a 与每个元素搭配有{a ,b},{a ,c},然后不看a ,再看b 可与哪些元素搭配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两个特殊的子集:∅和它本身.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a b A ⊆{},,,,a b c d e ,则这样的集合A 有 个.【答案】7个【变式2】同时满足:①{}1,2,3,4,5M ⊆;②a M ∈,则6a M -∈的非空集合M 有( ) A. 16个 B. 15个 C. 7个 D. 6个 【答案】C【解析】3a =时,63a -=;1a =时,65a -=;2a =时,64a -=;4a =时,62a -=;5a =时,61a -=;∴非空集合M 可能是:{}{}{}{}{}{}3,1,5,2,4,1,3,5,2,3,4,1,2,4,5,{}1,2,3,4,5共7个.故选C.例3.集合A={x|y=x 2+1},B={y|y=x 2+1},C={(x,y)|y=x 2+1},D={y=x 2+1}是否表示同一集合? 【答案】以上四个集合都不相同【解析】集合A={x|y=x 2+1}的代表元素为x ,故集合A 表示的是函数y=x 2+1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定义域A=(,)-∞+∞;集合B={y|y=x 2+1}的代表元素为y ,故集合B 表示的是函数y=x 2+1中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值域B=[1,)+∞;集合C={(x,y)|y=x 2+1}的代表元素为点(x ,y ),故集合C 表示的是抛物线y=x 2+1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D={y=x 2+1}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该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方程y=x 2+1.【总结升华】认清集合的属性,是突破此类题的关键.首先应当弄清楚集合的表示方法,是列举法还是描述法;其次对于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定要认准代表元素,准确理解对代表元素的限制条件.举一反三:【变式1】 设集合{(,)|34}M x y y x ==+,{(,)|32}N x y y x ==--,则M N =( )A. {1,1}-B. {1,1}x y =-=C.(1,1)-D. {(1,1)}- 【答案】D【解析】排除法:集合M 、N 都是点集,因此MN 只能是点集,而选项A 表示二元数集合,选项B表示二元等式集合,选项C 表示区间(1,1)-(无穷数集合)或单独的一个点的坐标(不是集合),因此可以判断选D .【变式2】 设集合{|21,}M x y x x Z ==+∈,{|21,}N y y x x Z ==+∈,则M 与N 的关系是( ) A. N M Ü B. M N Ü C. N M = D. N M =∅【答案】A【解析】集合M 表示函数21,y x x Z =+∈的定义域,有{}M =整数;集合N 表示函数21,y x x Z =+∈的值域,有{}N =奇数,故选A.【高清课堂:集合的概念、表示及关系 377430 例2】【变式3】 设M={x|x=a 2+1,a ∈N +},N={x|x=b 2-4b+5,b ∈N +},则M 与N 满足( ) A. M=N B. M N C. N M D. M ∩N=∅【答案】B【解析】 当a ∈N +时,元素x=a 2+1,表示正整数的平方加1对应的整数,而当b ∈N +时,元素x=b 2-4b+5=(b-2)2+1,其中b-2可以是0,所以集合N 中元素是自然数的平方加1对应的整数,即M 中元素都在N 中,但N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1不在M 中,即M N ,故选B.【高清课堂:集合的概念、表示及关系 377430 例3】 例4.已知},,,0{},,,{y x N y x xy x M =-=若M =N ,则+++2()(x y x )()1001002y x y +++ = .A .-200B .200C .-100D .0【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从集合元素的三大特征入手,本题应侧重考虑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答案】D【解析】由M=N ,知M ,N 所含元素相同.由O ∈{0,|x|,y}可知O ∈若x=0,则xy=0,即x 与xy 是相同元素,破坏了M 中元素互异性,所以x ≠0.若x ·y=0,则x=0或y=0,其中x=0以上讨论不成立,所以y=0,即N 中元素0,y 是相同元素,破坏了N 中元素的互异性,故xy ≠00,则x=y ,M ,N 可写为M={x ,x 2,0},N={0,|x|,x}由M=N 可知必有x 2=|x|,即|x|2=|x| ∴|x|=0或|x|=1若|x|=0即x=0,以上讨论知不成立 若|x|=1即x=±1当x=1时,M 中元素|x|与x 相同,破坏了M 中元素互异性,故 x ≠1 当x=-1时,M={-1,1,0},N={0,1,-1}符合题意,综上可知,x=y=-1∴+++2()(x y x )()1001002y x y +++ =-2+2-2+2+…+2=0【总结升华】解答本题易忽视集合的元素具有的“互异性”这一特征,而找不到题目的突破口.因此,集合元素的特征是分析解决某些集合问题的切入点.举一反三:【变式1】设a ,b ∈R ,集合b{1,a+b,a}={0,,b}a,则b-a=( ) 【答案】2【解析】由元素的三要素及两集合相等的特征:b1{0,,b},0{1,a+b,a}a 0a b=0a∈∈≠∴+,又,∴当b=1时,a=-1,b{0,b}={0,-1,1}a∴,当b=1a时,∴b=a 且a+b=0,∴a=b=0(舍) ∴综上:a=-1,b=1,∴b-a=2. 类型二、集合的运算例 5. 设集合{}{}|3,,|31,A x x k k Z B y y k k Z ==∈==+∈,{}|32,C z z k k Z ==+∈,{}|61,D w w k k Z ==+∈,求,,,A B A C B C B D .【答案】AB AC B C ===∅,BD D =【解析】先将集合A 、B 、C 、D 转化为文字语言叙述,以便弄清楚它们的构成,再求其交集即可.集合{}|3,A x x k k Z ==∈表示3的倍数所组成的集合;集合{}|31,B x x k k Z ==+∈表示除以3余1的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集合{}|32,C x x k k Z ==+∈表示除以3余2的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集合{}|61,D x x k k Z ==+∈表示除以6余1的整数所组成的集合;A B A C B C ∴===∅,B D D =.【总结升华】求两个集合的交集或并集,关键在于弄清两个集合由哪些元素所构成的,因而有时需要对集合进行转化,或具体化、形象化.如本例中转化为用自然语言来描述这些集合,有利于弄清集合的元素的构成.类似地,若一个集合元素的特征由不等式给出时,利用数轴就能使问题直观形象起来.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M={y|y=x 2-4x+3,x ∈R },N={y|y=-x 2-2x+8,x ∈R },则M ∩N 等于( ) A. ∅ B. R C. {-1,9} D. [-1,9] 【答案】D【解析】集合M 、N 均表示构成相关函数的因变量取值范围,故可知:M={y|y ≥-1},N={y|y ≤9},所以M ∩N={y|-1≤y ≤9},选D.例6. 设集合M={3,a},N={x|x 2-2x<0,x ∈Z},M ∩N={1},则M ∪N 为( ) A. {1,3,a} B. {1,2,3,a} C. {1,2,3} D. {1,3} 【思路点拨】先把集合N 化简,然后再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解题. 【答案】D【解析】由N={x|x 2-2x<0,x ∈Z}可得:N={x|0<x<2,x ∈Z}={1},又由M ∩N={1},可知1∈M ,即a=1,故选D.举一反三:【变式1】(1)已知:M={x|x ≥2},P={x|x 2-x-2=0},求M ∪P 和M ∩P ;(2)已知:A={y|y=3x 2}, B={y|y=-x 2+4}, 求:A ∩B ,A ∪B ;(3)已知集合A={-3, a 2 ,1+a}, B={a-3, a 2+1, 2a-1}, 其中a ∈R ,若A ∩B={-3},求A ∪B. 【答案】(1){x|x ≥2或x=-1},{2};(2){y|0≤y ≤4},R ;(3){-4,-3,0,1,2}. 【解析】(1)P={2,-1},M ∪P={x|x ≥2或x=-1},M ∩P={2}.(2)∵A={y|y ≥0}, B={y|y ≤4}, A ∩B={y|0≤y ≤4}, A ∪B=R . (3)∵A ∩B={-3},-3∈B ,则有:①a-3=-3⇒a=0, A={-3,0,1}, B={-3,1,-1}⇒A ∩B={-3,1},与已知不符,∴a ≠0;②2a-1=-3⇒a=-1, ∴ A={-3,1,0}, B={-4,2,-3}, 符合题设条件,∴A ∪B={-4,-3,0,1,2}.【总结升华】此例题既练习集合的运算,又考察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其中(1)易错点为求并集时,是否意识到要补上孤立点-1;而(2)中结合了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3)中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当求出a 的一个值时,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设条件.【高清课堂:集合的运算 377474 例5】【变式2】设集合A={2,a 2-2a ,6},B={2,2a 2,3a-6},若A ∩B={2,3},求A ∪B. 【答案】{2,3,6,18}【解析】由A ∩B={2,3},知元素2,3是A ,B 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公共元素,所以3∈{2,a 2-2a ,6},则必有a 2-2a=3,解方程a 2-2a-3=0得a=3或a=-1当a=3时,A={2,3,6},B={2,18,3}∴A ∪B={2,3,6}∪{2,18,3}={2,3,6,18} 当a=-1时,A={2,3,6},B={2,2,-9}这既不满足条件A ∩B={2,3},也不满足B 中元素具有互异性,故a=-1不合题意,应舍去. 综上A ∪B={2,3,6,18}例7.已知全集{}{}21,2,3,4,5,|40U A x x px ==++=,求C u A.【思路点拨】C u A 隐含了A U ⊆,对于A U ⊆,注意不要忘记A =∅的情形.【答案】 当44p -<<时,C u A={}1,2,3,4,5;当4p =-时,C u A={}1,3,4,5;当5p =-时,C u A={}2,3,5. 【解析】当A =∅时,方程240x px ++=无实数解. 此时2160,44p p ∆=-<-<<.C u A=U当A ≠∅时,二次方程240x px ++=的两个根12,x x ,必须属于U . 因为124x x =,所以只可能有下述情形:当122x x ==时,4p =-,此时{}2,A = C u A={}1,3,4,5; 当121,4x x ==时,5p =-,此时{}1,4,A = C u A={}2,3,5. 综上所述,当44p -<<时,C u A={}1,2,3,4,5;当4p =-时,C u A={}1,3,4,5; 当5p =-时,C u A={}2,3,5.【总结升华】求集合A 的补集,只需在全集中剔除集合A 的元素后组成一个集合即可.由于本题中集合A 的元素不确定,因此必须分类讨论才行.举一反三:【变式1】 设全集U={x ∈N +|x ≤8},若A ∩(C u B)={1,8},(C u A)∩B={2,6},(C u A)∩(C u B)={4,7},求集合A ,B.【答案】{1,3,5,8},{2,3,5,6}. 【解析】全集U={1,2,3,4,5,6,7,8}由A ∩(C u B)={1,8}知,在A 中且不在B 中的元素有1,8;由(C u A)∩B={2,6},知不在A 中且在B 中的元素有2,6;由(C u A)∩(C u B)={4,7},知不在A 中且不在B 中的元素有4,7,则元素3,5必在A ∩B 中.由集合的图示可得A={1,3,5,8},B={2,3,5,6}. 类型三、集合运算综合应用例8.已知全集A={x|-2≤x ≤4}, B={x|x>a}. (1)若A ∩B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若A ∩B ≠∅且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1)画数轴;(2)注意是否包含端点. 【答案】(1)a<4;(2)a ≥-2;(3)-2≤a<4. 【解析】(1)∵A={x|-2≤x ≤4}, B={x|x>a},又A ∩B ≠∅,如图,a<4; (2)画数轴同理可得:a ≥-2;(3)画数轴同理可得:如图,-2≤a<4. 【总结升华】此问题从题面上看是集合的运算,但其本质是一个定区间,和一个动区间的问题.思路是,使动区间沿定区间滑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P={x ︱x 2≤1},M={a }.若P ∪M=P,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1] B .[1, +∞) C .[-1,1] D .(-∞,-1] ∪[1,+∞) 【答案】C【解析】P ={x ︱11x -≤≤}又 P M P =, ∴M P ⊆,∴ 11a -≤≤ 故选C .例9. 设集合{}{}222|40,|2(1)10,A x x x B x x a x a a R =+==+++-=∈.(1)若A B B =,求a 的值; (2)若A B B =,求a 的值. 【思路点拨】明确A B B =、A B B =的含义,根据问题的需要,将其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B A ⊆和A B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时,在包含关系式B A ⊆中,不要漏掉B =∅的情况.【答案】(1)1a =或1a ≤-;(1)2. 【解析】首先化简集合A ,得{}4,0A =-.(1)由AB B =,则有B A ⊆,可知集合B 为∅,或为{}0、{}4-,或为{}0,4-.①若B =∅时,224(1)4(1)0a a ∆=+--<,解得1a <-. ②若0B ∈,代入得21011a a a -=⇒==-或.当1a =时,{}{}2|400,4,B x x x A =+==-=符合题意; 当1a =-时,{}{}2|00,B x x A ===⊆也符合题意. ③若4B -∈,代入得2870a a -+=,解得7a =或1a =. 当1a =时,已讨论,符合题意;当7a =时,{}{}2|1648012,4B x x x =++==--,不符合题意. 由①②③,得1a =或1a ≤-. (2),AB B A B =∴⊆.又{}4,0A =-,而B 至多只有两个根,因此应有A B =,由(1)知1a =. 【总结升华】两个等价转化:,A B B A B A B B B A =⇔⊆=⇔⊆非常重要,注意应用.另外,在解决有条件A B ⊆的集合问题时,不要忽视A ≠∅的情况.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222,|120A B x x ax a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4,a ≥或4a <- 【解析】A B B =,B A ∴⊆.①当B =∅时,此时方程22120x ax a ++-=无解,由0∆<,解得4,a >或4a <-. ②当B ≠∅时,此时方程22120x ax a ++-=有且仅有一个实数解-2,0∴∆=,且22(2)2120a a --+-=,解得4a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a ≥或4a <-.【变式2】设全集U R =,集合{}{}|12,|40A x x B x x p =-≤≤=+<,若B C u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答案】4p ≥【解析】 C u A={}|1,2x x x <->或,|4p B x x ⎧⎫=<-⎨⎬⎩⎭.B C u A ,∴14p-≤-,即4p ≥.∴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4p ≥. 【巩固练习】1.1. 设A={(x, y)| |x+1|+(y-2)2=0},B={-1, 2},则必有( ) A 、B A Ü B 、A B Ü C 、A=B D 、A ∩B=∅ 2. 集合M={y| y=x 2-1, x ∈R}, N={x| y=23x -},则M ∩N 等于( )A 、{(-2, 1), (2, 1)}B 、{|0x x ≤≤C 、{|1x x -≤≤D 、∅3.已知全集U R =,则正确表示集合{1,0,1}M =-和{}2|0N x x x =+=关系的韦恩(Venn )图是 ( )4.已知集合,A B 满足AB A =,那么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 AB B . B AC . AB B = D . A B A =5.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1或-1 D .1或-1或06.设集合},412|{Z k k x x M ∈+==,},214|{Z k k x x N ∈+==,则( )A .N M =B .MN C .N M D .M N =∅7.设{}{}34|,|,<>=≤≤==x x x A C b x a x A R U U 或,则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8.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9.若{}{}21,4,,1,A x B x==且AB B =,则x = .10.若{}|1,I x x x Z =≥-∈,则N C I = . 11.设全集{}(,),U x y x y R =∈,集合2(,)12y M x y x ⎧+⎫==⎨⎬-⎩⎭,{}(,)4N x y y x =≠-,那么()()U U C M C N 等于________________.12.设集合{}1,2,3,4,5,6M =,12,,,k S S S ⋅⋅⋅都是M 的含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对任意的{},i i i S a b =,{},j j j S a b =({},,1,2,3,,i j i j k ≠∈⋅⋅⋅),都有min ,min ,j j i i i i j j a b a b b a b a ⎧⎫⎧⎫⎪⎪≠⎨⎬⎨⎬⎪⎪⎩⎭⎩⎭({}min ,x y 表示两个数,x y 中的较小者)则k 的最大值是 .13.设222{|40},{|2(1)10}A x x x B x x a x a =+==+++-=,其中x R ∈,如果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4.设U R =,集合{}2|320A x x x =++=,{}2|(1)0B x x m x m =+++=;若()U C A B =∅,求m 的值.15.设1234,,,a a a a N +∈,集合{}{}222212341234,,,,,,,A a a a a B a a a a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1414,,10;AB a a a a =+=(2)集合AB 中的所有元素的和为124,其中1234a a a a <<<.求1234,,,a a a a 的值.【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学生易错选C 。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师版)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师版)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交集、补集
并集
交集
补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或属于
由属于集合且属于集合
对于集合,由全集中不
集合的元素所组成的集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属于集合的所有元素组
合,称为集合与的并集.
称为集合与的交集.
成的集合,称为集合相
概念
对于全集的补集.
记号
符号
⋃(读作:并)
② 结合律 (⋃)⋃ = ⋃(⋃),(⋂)⋂ = ⋂(⋂);
③ 分配律 (⋂)⋃ = (⋂)⋃(⋂),(⋃)⋂ = (⋂)⋃(⋂);
④ 德摩根律 ∁(⋃) = (∁)⋂(∁),∁(⋂) = (∁)⋃(∁).
【典题 1】离散型集合运算
【解析】由中方程变形得:( +4) = 0,
解得: = 0或 = ―4,即 = { ― 4,0},
由 = {|2 +2( +1) + 2 ―1 = 0},其中 ∈ ,且 ∩ = ,
分两种情况考虑:
若 = ∅时,Δ = 4( +1)2 ―4(2 ― 1) = 8 +8 < 0,即 ≤ ―1,满足题意;
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
∵ 2 +8 = 0, ∴ ( + 8) = 0,解得 = 0或 = ―8.
∴ = {0 , ― 8}.
∵ ∪ = , ∴ ⊆ ,
(利用venn图理解下这个结论)
∴ 可能为∅ , {0} , {-8} , {0 , -8}.
方程2 +2( + 2) + 2 ―4 = 0( ⊗ )的 △= 4( + 2)2-4(2 ―4) = 16( + 2).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2集合的基本关系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学习内容是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子集、真子集的定义,以及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为以后集合的基本运算做知识准备。

因此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掌握子集、真子集、空集的定义,能够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同时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实数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在知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上述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重点: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以及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难点: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子集和真子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学习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集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走向理论型发展。

高中生好奇心强,渴望明白原理、知道方法,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平等的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

三、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启发式引导法为主,问答式教学法、反馈式评价法为辅。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一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巩固练习(人教A版,含解析)(3)

高中数学必修一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巩固练习(人教A版,含解析)(3)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S =0,1,2,3,4,5},A 是S 的一个子集,当x∈A 时,若有1x A -∉,且x +1∉A ,则称x 为A 的一个“孤立元素”,那么S 中无“孤立元素”的非空子集的个数为( ) A .16 B .17 C .18D .20 2.集合A =x|-2≤x≤2},B =y|y =x ,0≤x≤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RB .B ⊆A RC .A B ⊆R RD .A∪B=R3.已知集合1{|}6A x x k k Z ==+∈,,1{|}23mB x x m Z ==-∈,,1{|}26n C x x n Z ==+∈,,则集合A B C ,,的关系是( )A .A CB B .CAB C .A C B = D .A B C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x x y ⊆B .{}{},x x y ∈C .{}{},,x y y x ⊆D .0φ∈5.已知a ,b 为实数,集合,,1b A a a ⎧⎫=⎨⎬⎩⎭,集合{}2,1,0B a =-,若A B =,则实数20212020a b +的值是( ) A .2020- B .0C .1-D .16.如果集合,那么A .B .C .D .7.已知集合{}{}{}1234561,2,6,2,3,4I M N ===,,,,,,. 则集合{}1,6= A .M N ⋂ B .M N ⋃ C .()I M N ⋂ D .()I N M ⋂ 8.已知集合A=x∈N *|x ﹣3<0},则满足条件B ⊆A 的集合B 的个数为( )A .2B .3C .4D .89.如果集合|,3n A x x n Z ⎧⎫==∈⎨⎬⎩⎭,1|,3B x x n n Z ⎧⎫==±∈⎨⎬⎩⎭,2|,3C x x n n Z ⎧⎫==±∈⎨⎬⎩⎭,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C ≠B .ABC .C B A =⊆D .A C ⊆10.设集合{}22|0,R,R P x x y x y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0P =B .P =∅C .P ∅∈D .P ∅⊆二、填空题1.已知集合{}2(1)320A xa x x =-+-=∣,若A 的子集个数为2个,则实数a =______. 2.已知集合{1,6,44}A m =--,集合2{6,}B m =,若B A ⊆,则实数m =__________3.集合的子集共有________个.4.集合M=,,1b a a ⎧⎫⎨⎬⎩⎭,集合N=a 2,a+b ,0},且M=N ,则a 2013+b 2014=_____. 5.已知{}{}0,1,P M x x P ==⊆,则P 与M 的关系为________. 三、解答题1.已知集合{}13A x x =-≤≤,集合{22B x m x m =-≤≤+,}x R ∈. (1)若{}03A B x x ⋂=≤≤,求实数m 的值; (2)若()R 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已知集合{|25}A x x =-≤≤.(1)若B A ⊆,{|121}B x m x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1{2|6B x m x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若集合A =x|x 2+x -6=0},B =x|x 2+x +a =0},且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4.设{}222(1)10A x x a x a =+++-=,1(4)()0,2B x x x x x Z ⎧⎫=+-=∈⎨⎬⎩⎭.若A A B ⊆,求a 的取值范围.5.已知集合{}24xA x R =∈<,(){}lg 4B x R y x =∈=-.(1)求集合,A B ;(2)已知集合{}11C x m x m =-≤≤-,若集合()C 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D解析:由集合S =0,1,2,3,4,5},结合x∈A 时,若有1x A -∉,且x +1∉A ,则称x 为A 的一个“孤立元素”,我们用列举法列出满足条件的所有集合,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当x ∈A 时,若有x -1∉A ,且x +1∉A ,则称x 为A 的一个“孤立元素”,∴单元素集合都含“孤立元素”.S 中无“孤立元素”的2个元素的子集为0,1},1,2},2,3},3,4},4,5},共5个,S 中无“孤立元素”的3个元素的子集为0,1,2},1,2,3},2,3,4},3,4,5},共4个,S 中无“孤立元素”的4个元素的子集为0,1,2,3},0,1,3,4},0,1,4,5},1,2,3,4},1,2,4,5},2,3,4,5},共6个,S 中无“孤立元素”的5个元素的子集为0,1,2,3,4},1,2,3,4,5},0,1,2,4,5},0,1,3,4,5},共4个,S 中无“孤立元素”的6个元素的子集为0,1,2,3,4,5},共1个,故S 中无“孤立元素”的非空子集有20个,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我们根据定义列出满足条件的所有不含”孤立元素”的集合,进而求出不含”孤立元素”的集合个数. 2.C解析:由题意,化简集合B ,再用集合运算求解. 详解:解:{}{}B=|4=x |02y y x x ≤≤≤≤,故B A ⊆,故A B ⊆R R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化简与运算. 3.C解析:对集合C 分析,当n 为偶数时,它与集合A 相等,所以集合A 是集合C 的真子集;又集合B 和集合C 相等,从而得出集合A 、B 、C 的关系. 详解:解:集合1{|}26n C x x n Z ==+∈,,∴当()2n a a Z =∈时,211266a x a =+=+, 当()21n a a Z =+∈时,2112263a x a +=+=+, 又集合1{|}6A x x k k Z ==+∈,,A C ∴,集合1{|}23m B x x m Z ==-∈,,集合1{|}26n C x n Z ==+∈,,1112326m m --=+, 可得C B =,综上可得A C B =. 故选:C . 4.C解析:根据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判断即可; 详解:解:对于A :{},x x y ∈,故A 错误;对于B :{}{},x x y ,故B 错误;对于C :{}{},,x y y x =,故满足{}{},,x y y x ⊆,故C 正确; 对于D :0∉∅,故D 错误; 故选:C 5.C解析:根据集合相等得到方程组,求出,a b 的值,即可得解; 详解:解:因为集合,,1b A a a ⎧⎫=⎨⎬⎩⎭,集合{}2,1,0B a =-,且A B =,所以2011b a a a ⎧=⎪⎪=-⎨⎪=⎪⎩,所以0b =,1a =-,所以()2021202120202020101a b +=-=-+.故选:C. 6.D 详解:试题分析: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从属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均错误,选择考点: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7.C解析:根据补集的定义先求出C I N ,再利用交集的定义求出M∩(C I N ),得到选项. 详解:因为I=1,2,3,4,5,6},N=2,3,4}, 所以C I N=1,5,6}, 所以M∩(C I N )=1,6},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求集合的交、并、补集,一般先化简各个集合,然后利用定义进行计算,属于基础题. 8.C解析:根据集合的描述法可知,集合A 中的元素为1,2 ,所以A 的子集个数为224=. 详解:由30x -<解得3x <,又*x ∈N ,所以1,2x =,故{1,2}A =, 因为B ⊆A ,所以B 是A 的子集,故B 可以是{1}{2}{1,2}φ,,,,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子集,属于中档题. 9.C解析:用列举法分别列出集合,,A B C 即可判断. 详解: 因为集合54211245|,,,,1,,,0,,,1,,,333333333n A x x n Z ⎧⎫⎧⎫==∈=-----⎨⎬⎨⎬⎩⎭⎩⎭, 154211245|,,,,,,,,,,333333333B x x n n Z ⎧⎫⎧⎫==±∈=----⎨⎬⎨⎬⎩⎭⎩⎭, 254211245|,,,,,,,,,,333333333C x x n n Z ⎧⎫⎧⎫==±∈=----⎨⎬⎨⎬⎩⎭⎩⎭, 所以C B A =⊆.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较易题. 10.D解析:由 x 2+ y 2=0可得P=0},从而可得正确选项. 详解:由 x 2+ y 2=0,可知 x=0且 y=0,所以 P=0},∴ P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空集的定义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理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解题的关键,属基础题.二、填空题 1.18-或1解析:由已知可得:集合A 只有一个元素,即关于x 的方程2(1)320a x x -+-=只有一个根.分类讨论求出a 的值. 详解:A 的子集个数为2个,所以集合A 只有一个元素, 即关于x 的方程2(1)320a x x -+-=只有一个根. 当1a =时,方程320x -=只有一个根2=3x 符合题意;当1a ≠时,关于x 的方程2(1)320a x x -+-=只有一个根,只需()()=94120a ∆---=,解得:1=8a -. 故1=8a -或1. 故答案为:18-或1. 点睛: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的个数为2n . 2.2解析:由B A ⊆,可得244m m =-,解得2m =,经检验满足题意,故答案为2.3.8解析:试题分析:{}{}|030,1,2A x x x Z =≤<∈=且,含有3个元素,因此子集有328=个 考点:集合的子集 4.1-解析: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求出,a b 值后可得结论. 详解: ∵MN ,∴0ba=,0b =, 则a b a +=,21a =,1a =±,1a =与元素互异性矛盾,舍去,∴1a =-.∴201320142013(1)01a b +=-+=-.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相等的定义,两个集合中元素完全相同,由此分析可得结论.解题时注意检验,否则易出错,本题属于基础题.5.P M ∈解析:M 中的元素为P 的子集,从而可得P 与M 的关系. 详解:{}{}{}{}{},0,1,0,1M x x P =⊆=∅,所以P M ∈.故答案为:P M ∈. 点睛:一般地,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用,∈∉,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用,⊆⊄,但集合可以作为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因此关系判断的关键是弄清楚集合中元素的属性.三、解答题1.(1)2;(2){5m m >,或}3m <-.解析:(1)结合交集的定义和{}03A B x x ⋂=≤≤分析可得2023m m -=⎧⎨+≥⎩,求解即可;(2)由题可知{2R B x x m =<-,或}2x m >+,再由()R A B A ⋂=可知R A B ⊆,由此得出满足题意的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1)因为{}03A B x x ⋂=≤≤,所以2023m m -=⎧⎨+≥⎩,所以21m m =⎧⎨≥⎩,所以2m =;(2){2R B x x m =<-,或}2x m >+,由已知可得R A B ⊆,所以23m ->或21m +<-,所以5m >或3m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5m m >,或}3m <-.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考查分析能力,属于常考题.2.(1){}3|m m ≤;(2){}|34m m ≤≤解析:(1)当B =∅时,121m m +>-,当B ≠∅时,12112215m m m m +≤-⎧⎪+≥-⎨⎪-≤⎩即可求解;(2)若A B ⊆,则21662215m m m m ->-⎧⎪-≤-⎨⎪-≥⎩,即可求解.详解:(1)因为{|25}A x x =-≤≤,{|121}B x m x m =+≤≤-,若B A ⊆,当B =∅时,121m m +>-,解得2m <,满足B A ⊆,当B ≠∅时,12112215m m m m +≤-⎧⎪+≥-⎨⎪-≤⎩,解得23m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m m ≤.(2)若A B ⊆,则21662215m m m m ->-⎧⎪-≤-⎨⎪-≥⎩, 解得543m m m >-⎧⎪≤⎨⎪≥⎩,即34m ≤≤,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4m m ≤≤3.a >14或a =-6 详解:试题分析:求解方程得到集合A =-3,2},由B ⊆A 得到集合B 所有的情况,即方程x 2+x +a =0的解得情况,分情况求得a 值,从而得到a 的范围试题解析:A =x| x 2+x -6=0}=-3,2},(2分) 对于x 2+x +a =0.(1)当Δ=1-4a <0,即a >14时,B =∅,B ⊆A 成立;(4分) (2)当Δ=1-4a =0,即a =14时,B =-12},B ⊆A 不成立;(6分) (3)当Δ=1-4a >0,即a <14时,若B ⊆A 成立,则B =-3,2}.(8分) ∴a=-3×2=-6.(12分)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a >14或a =-6.考点:1.集合的子集关系;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4.1a ≤-或1a =解析:由A A B ⊆可知:A B ⊆,对A 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4,0B =-,由A A B ⊆知:A A B =,即:A B ⊆ ①当A =∅时,方程222(1)10x a x a +++-=无解, 即224(1)4(1)0a a ∆=+--<,解得:1a <-②当A 为单元数集时,224(1)4(1)0a a ∆=+--=,即1a =-,此时{}0A =满足题意; ③当{}4,0A =-时,4-和0是关于x 的方程222(1)10x a x a +++-=的两根,1a 综上所述:1a ≤-或1a = 点睛:本题考查由子集关系确定字母的范围,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二次方程根的分布,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5.(1) ()4,B =+∞(),2A =-∞;(2) m 的取值范围是()-3∞,. 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得(),2A =-∞,根据函数()lg 4y x =- 可解得4x >,得到集合B ;(2)由(1)可得()()(),24,A B =-∞+∞,根据()C A B ⊆⋃,再分C =∅和C ≠∅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求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1)∵x 222< ∴()A ,2∞=-又∵()y lg x 4=-可知x 4>∴()B 4,∞=+(2)∵()()()A B ,24,∞∞⋃=-⋃+,又∵()C A B ⊆⋃ (i )若C ∅=,即1m m 1->-,解得m 1<,满足:()C A B ⊆⋃∴m 1<符合条件(ii )若C ∅≠,即m m 1-≤-,解得m 1≥,要保证:()C A B ⊆⋃1m 4->或m 12-<,解得m 3<-(舍)或m 12-<解得[)m 1,3∈,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3∞,.。

2024年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集合与运算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集合的概念: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称。

- 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描述法、集合关系式。

2.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属于同时属于两个集合的元素所组成的新集合。

- 并集:属于两个集合中至少一个的元素所组成的新集合。

- 差集:属于一个集合而不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所组成的新集合。

- 互斥事件: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

- 逆事件:一个事件不发生的事件。

-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偶律。

二、数与运算1. 自然数与整数- 自然数:正整数及零的集合,用N表示。

- 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集合,用Z表示。

2. 有理数-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集合,用Q表示。

-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有理数的性质:相等性、大小关系、绝对值。

3. 小数与分数-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 分数:整数和真分数。

- 分数的化简、比较大小、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4. 实数-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用R表示。

- 实数的性质:有序性、稠密性。

5. 整数的除法- 整数除法的概念与性质。

- 余数与商的关系。

三、代数式与方程式1. 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值- 代数式:由数和变量以及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

- 代数式的值:当变量取某一确定的值时,代入代数式中计算得到的值。

2. 方程与方程的解- 方程: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等式。

-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 方程与方程组的思想与模型应用。

四、几何图形1. 平面与空间几何- 点、线、面和体。

2. 几何图形与基本图形的性质- 几何图形:点、线和面的集合。

- 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等。

- 基本图形的性质与分类。

3. 直线与角- 直线:直径、相交、垂直、平行等性质。

- 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
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 是
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
划、实施教学活动, 还是做学习计
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 都离不
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
架, 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
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预备知识
1 集合
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1.2 集合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本节综合与测试
2 常用逻辑用语
2.1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2.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本节综合与测试
本节综合与测试
本章综合与测试
第七章概率
1 随机现象与随机事件
1.1 随机现象
1.2 样本空间
1.3 随机事件
1.4 随机事件的运算
本节综合与测试
2 古典概型
2.1 古典概型
2.2 古典概型的应用
本节综合与测试
3 频率与概率
4 事件的独立性
本章综合与测试
第八章数学建模活动(一)
1 走进数学建模
2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3 数学建模活动的主要过程本章综合与测试
本册综合。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人教A版2019)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人教A版2019)
当a=-3时,A={-4,-7,9},B={-8,4,9},且A∩B={9},符合题意.
(2)
集合

{a}
{a,b}
{a,b,c}
集合的子集

⌀,{a}
⌀,{a},{b},{a,b}
⌀,{a},{b},{c},{a,b},{a,c},{b,c},{a,b,c}
子集的个数
1
2
4
8
由此猜想:含n个元素的集合{a1,a2,…,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2 ?真子集的个数
及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 -2.
确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
设A={x(x-16)(x+5x+4)=0},写出集合A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由(x2-16)(x2+5x+4)=0,得(x-4)(x+1)(x+4)2=0,解方程得x=-4或x=-1
或x=4.
故集合A={-4,-1,4}.由0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
由1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
由2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4},{-1,4};
由3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
因此集合A的子集为∅,{-4},{-1},{4},{-4,-1},{-4,4},{-1,4},{4,-1,4}.
真子集为∅,{-4},{-1},{4},{-4,-1},{-4,4},{-1,4}.
知识讲解
2.填空
一般地,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
A=B.
也就是说,若A⊆B,且B⊆A,则A=B.
3.做一做

第一章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共2课时教师版)

第一章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共2课时教师版)

§1.1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学习重点,难点 1.集合的不同表示形式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要点1.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2.集合间的关系(1)子集: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 (2)真子集:若A ⊆B ,且A ≠B ,则A B (或B 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 ,∅ B (B ≠∅). (4)若A 含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A 的非空子集有2n -1个. (5)集合相等:若A ⊆B ,且B ⊆A ,则A =B .二﹑小题训练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M ={(3,2)},N ={(2,3)}; ②M ={2,3},N ={3,2};③M ={(x ,y )|x +y =1},N ={y |x +y =1}; ④M ={2,3},N ={(2,3)}. 答案 ②2. (数学之友P 44)已知集合A ={a +2,2a 2+a},若3∈A ,则a =________.-32(数学之友P 44)变式训练:以正整数为元素的集合S ,满足“S x S x ∈∈-8,则若”写出符合条件的二元集答案:{1,7} {2,6} {3,5} 3.已知集合A ={(x ,y)|-1≤x ≤1,0≤y<2,x 、y ∈Z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集合A 为________.答案:{(-1,0),(-1,1),(0,0),(0,1),(1,0),(1,1)}4.设M 为非空的数集,M ⊆{0,1,2,3},则这样的集合M 共有________个.答案:15三﹑典型题型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 (1)已知集合A ={1,2,3,4,5},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2)设a ,b ∈R ,集合{1,a +b ,a }=⎩⎨⎧⎭⎬⎫0,b a ,b ,则b -a =________.试题分析: 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理解集合的含义,明确元素的特征,抓住集合的“三性”.答案 (1)10 (2)2试题解析 (1)由x -y ∈A ,及A ={1,2,3,4,5}得x >y , 当y =1时,x 可取2,3,4,5,有4个; 当y =2时,x 可取3,4,5,有3个; 当y =3时,x 可取4,5,有2个; 当y =4时,x 可取5,有1个.故共有1+2+3+4=10(个).(2)因为{1,a +b ,a }=⎩⎨⎧⎭⎬⎫0,b a ,b ,a ≠0,所以a +b =0,得ba =-1,所以a =-1,b =1.所以b -a =2.解题回顾:(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2)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集合问题.变式训练: 数学之友P 94(1)已知集合A ={(x ,y )|x ,y ∈R ,且x 2+y 2=1},B ={(x ,y )|x ,y ∈R ,且y =x },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2)若集合A ={x |ax 2-3x +2=0}的子集只有两个,则实数a =________.答案 (1)2 (2)0或98试题解析: (1)集合A 表示的是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集合B 表示的是直线y =x ,据此画出图象,可得图象有两个交点,即A ∩B 的元素个数为2. (2)∵集合A 的子集只有两个,∴A 中只有一个元素.当a =0时,x =23符合要求.当a ≠0时,Δ=(-3)2-4a ×2=0,∴a =98.故a =0或98.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 (江海零距离P 22 )(1)已知集合A ={x |x 2-3x +2=0,x ∈R },B ={x |0<x <5,x ∈N },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________.(2)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x <2m -1},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4 (2)(-∞,4]试题解析: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B ,根据集合关系求出集合C 的个数. 由x 2-3x +2=0得x =1或x =2,∴A ={1,2}.由题意知B ={1,2,3,4},∴满足条件的C 可为{1,2},{1,2,3},{1,2,4},{1,2,3,4}. (2)对于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可按含元素的个数依次写出;B ⊆A 不要忽略B =∅的情形.当B =∅时,有m +1≥2m -1,则m ≤2. 当B ≠∅时,若B ⊆A ,如图.则⎩⎪⎨⎪⎧m +1≥-22m -1≤7m +1<2m -1,解得2<m ≤4.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m ≤4.(备用题数学之友P 82)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x <2m -1},若B B A ≠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题回顾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 enn 图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变式训练 (1)设M 为非空的数集,M ⊆{1,2,3},且M 中至少含有一个奇数元素,则这样的集合M 共有________个.(2).设集合M =⎩⎨⎧⎭⎬⎫x ⎪⎪x =k 2+14,k ∈Z ,N ={x|x =k 4+12,k ∈Z },则M________N. 答案 (1)6解析 (1)集合{1,2,3}的所有子集共有23=8(个),集合{2}的所有子集共有2个,故满足要求的集合M 共有8-2=6(个). 答案 (2) M ⊂N四﹑课堂反馈1.集合A =⎩⎨⎧⎭⎬⎫a ,b a ,1,集合B ={a 2,a +b ,0},若A =B ,则a 2 016+b 2 017的值 1 .解:由于a ≠0,由ba =0,得b =0,则A ={a ,0,1},B ={a 2,a ,0}.由A =B ,可得a 2=1.又a 2≠a ,则a ≠1,则a =-1.所以a 2 016+b 2 017=1.2.(数学之友P 61)(2014.山东)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5.3. (数学之友P 45) 设集合A ={x|x 2-3x+2=0},B ={x| ax -2=0}.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 {0,1,2}4. (数学之友P 52)已知A ={x|1<x<2},B ={x| x>a}.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a反思小结1. 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注意区分{x|y =f(x)}、{y|y =f(x)}、{(x ,y)|y =f(x)}三者的不同.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2.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 ÍB ,则需考虑A =Æ和A ≠Æ两种可能的情况.3. 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间的关系;二是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4. 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需要合理利用数轴、V enn 图帮助分析.§1.2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教材目录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3集合的基本运算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2.2基本不等式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3.2函数的基本性质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一)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指数4.2指数函数4.3对数4.4对数函数4.5函数的应用(二)第五章三角函数5.1任意角和弧度制5.2三角函数的概念5.3诱导公式5.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5三角恒等变换5.6函数y=Asin(wx+a)5.7三角函数的应用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1平面向量的概念6.2平面向量的运算6.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6.4平面向量的应用第七章复数7.1复数的概念7.2复数的四则运算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8.1基本立体图形8.2立体图形的直观图8.3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8.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8.5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九章统计9.1随机抽样9.2用样本估计总体第十章概率10.1随机事件与概率10.2事件的相互独立型10.3频率与概率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3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1.4空间向量的应用第二章直线与圆的方程2.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2直线方程2.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2.4圆的方程2.5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3.1椭圆3.2双曲线3.3抛物线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数列4.1数列的概念4.2等差数列4.3等比数列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5.1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5.2导数的运算5.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六章计数原理6.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算原理6.2排列与组合6.3二项式定理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1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7.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7.4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7.5正态分布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8.1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8.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8.3列联表与独立检验。

集合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基本运算

第1讲 集合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基本运算考点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考法1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集合的三个特性)①描述性: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它同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都是描述性的说明;②整体性:集合是一个整体,暗含“所有”“全部”“全体”的含义,因此,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这个集合就是这些对象的总体;③广泛性: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数、点、图形、多项式、方程,也可以是人或物等.判断一个“全体”是否构成一个集合,关键是看组成这个“全体”的对象是否确定.1.下列对象能够构成集合的有 CA .著名的艺术家B .一切很厚的书C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实数D .地球上的小河流2.下列对象不能够构成集合的有 CA .绝对值等于1实数B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点C .高一数学课本中难题D .所有直角梯形考法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性质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1.用符号“∈”或“∉”填空: ①23 N *; ②23 N ; ③23 Z ; ④23 Q ; ⑤23R ;1 N *1 N 1 Z 1 Q 1 R ;2.设集合{31}A x x m =-<,若1A ∈,2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CA.25m <<B.25m ≤<C.25m <≤D.25m ≤≤3.已知集合2{210,}A x ax x a R =-+=∈.①若1A ∈,求a 的值;②若A 是单元素集合,求a 的值;③若是双元素集合,求a 的取值范围.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A .2{20}x x +=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B .{(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C .{4,5}与{5,4}表示相同的集合D .{4,5}与{5,4}表示不同的集合考法3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法)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满足42x -≤≤且x Z ∈;②平方等于本身的实数;③满足4x y +=且x N ∈,y N ∈的有序实数对(,)x y ;④方程2230x x --=的解.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所有的偶数组成的集合;②所有被3除余1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④所有菱形组成的集合.3.用描述法表示函数21y x =+图像上的点的是 CA .{21}x y x =+B .{21}y y x =+C .{(,)21}x y y x =+D .{21}y x =+4.(2012·全国卷)已知集合{1,2,3,4,5}A =,{(,),,}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DA.3B.6C.8D.10考点2集合的基本关系考法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由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显然①A A ⊆;②若A B ⊆,B C ⊆,则A C ⊆.1.已知集合{A =,{1,}B m =,若B A ⊆,则m = . 0m =或3m =2.(2011·全国卷·文科)已知集合{0,1,2,3,4}M =,{1,3,5}N =,P M N =,则P 的子集共有 BA.2个B.4个C.6个D.8个4.(2012·湖北卷·文科)已知集合2{320,}A x x x x R =-+=∈,{05,B x x =<< }x N ∈,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 A A.4个 B.3个 C.2个 D.1个考法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同时集合B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1.已知集合{,,2}M a a d a d =++,2{,,}N a aq aq =,其中0a ≠,且M N =,则q = . 12q =- 考法3真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A B ⊆,且A B ≠,我们就说集合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1.(2002·全国卷)集合1{|,}24k M x x k Z ==+∈,1{|,}42k N x x k Z ==+∈,则 A.N M = B.M N C.N M D.M N =∅ C2.下列两个集合表示相等的是 DA.{}A π=,{3.14}B =B.{2,3}A =,{(2,3)}B =C.{0}A =,B =∅D.2{1}A x x ==,{1,1}B =- 考法4理解与提高1.两个规定: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②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下列关于集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②若A B ⊆,B C ⊆,则A C ⊆; 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 ④若A B =,则A B ⊆.3.给出下面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②①{}∅⊆∅ ②{}∅∈∅ ③{}∅=∅ ④∅{0} 考点3集合的基本运算考法1交集:{}A B x x A x B =∈∈且.1.(2010·四川卷·文科)设集合{3,5,6,8}A =,集合{4,5,7,8}B =,则A B =A.{3,4,5,6,7,8}B.{3,6}C.{4,7}D.{5,8} D2.(2014·北京卷·文科)若集合{}0,1,2,4A =,{}1,2,3B =,则A B = CA.{}0,1,2,3,4B.{}0,4C.{}1,2D.{}33.(2019·全国卷Ⅱ·文科)已知集合{1}A x x =>-,{2}B x x =<,则A B =A .(1,)-+∞B .(,2)-∞C .(1,2)-D .∅ C4.(2014·全国卷Ⅰ·文科)已知集合{13}M x x =-<<,{21}N x x =-≤≤, 则M N = BA.(2,1)-B.(1,1]-C.(1,3)D.(2,3)-5.(2020·北京卷)已知集合{1,0,1,2}A =-,{|03}B x x =<<,则A B = DA.{1,0,1}-B.{0,1}C.{1,1,2}-D.{1,2}6.(2019·江苏卷)已知集合{1,0,1,6}A =-,{0,}B x x x R =>∈,则A B = .7.(2014·全国卷Ⅱ·文科)已知集合{2,0,2}A =-,2{|20}B x x x =--=,则 A B = BA .∅ B.{2} C.{0} D.{2}-8.(2014·北京卷·理科)已知集合2{20}A x x x =-=,{0,1,2}B =,则A B =A.{0}B.{0,1}C.{0,2}D.{0,1,2} C9.(2014·全国卷Ⅱ·理科)设集合{0,1,2}M =,2{|320}N x x x =-+≤,则 M N = DA.{1}B.{2}C.{0,1}D.{1,2}10.(2020·全国卷Ⅰ·文科)设集合2{340}A x x x =--<,{4,1,3,5}B =-,则A B = DA .{4,1}-B .{1,5}C .{3,5}D .{1,3}11.交集的性质:①A B B A =;②A A = ;③A ∅= ;④A B A . ⑤若A B A =,则A B ⊆;⑥若A B ⊆,则A B A =.12.已知集合2{320}A x x x =-+=,{10}B x mx =-=,A B B =,则m = .0m =,1,12. 考法2并集:{}A B x x A x B =∈∈或1.(2010·广东卷·文科)若集合{}0,1,2,3A =,{}1,2,4B =,则集合A B =A .{0,1,2,3,4}B .{1,2,3,4}C .{1,2}D .{0} A2.(2013·广东卷·理科)设集合2{20,}M x x x x R =+=∈,2{20,N x x x =-= }x R ∈,则M N = DA.{0}B.{0,2}C.{2,0}-D.{2,0,2}-3.(2015·四川卷·文科)设集合{|12}A x x =-<<,集合{|13}B x x =<<,则A B = AA.{|13}x x -<<B.{|11}x x -<<C.{|12}x x <<D.{|23}x x <<4.(2019·北京卷·文科)已知集合{12}A x x =-<<,{1}B x x =>,则A B =A.(1,1)-B.(1,2)C.(1,)-+∞D.(1,)+∞ C 5.并集的性质:①A B B A =;②A A = ;③A ∅= ;④A A B . ⑤若A B B =;则A B ⊆;⑥若A B ⊆;则A B B =.6.已知集合2{20}A x x x =--=,2{0}B x x x a =-+=,A 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2a =-或14a >. 考法3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1.(2011·四川卷·文科)若全集{1,2,3,4,5}M =,{2,4}N =,则M C N = BA.∅B.{1,3,5}C.{2,4}D.{1,2,3,4,5}2.(2010·重庆卷·理科)设{0,1,2,3}U =,2{0}A x U x mx =∈+=,若{1,2}U C A = ,则实数m = . 3m =-3.(2010·全国卷Ⅱ·文科)设全集{6}U x N x *=∈<,{1,3}A =,{3,5}B =,则()U C A B = CA .{1,4}B .{1,5}C .{2,4}D .{2,5}4.(2011·大纲全国卷·文科)设集合{1,2,3,4}U =,{1,2,3}M =,{2,3,4}N =,则()U C M N = DA.{1,2}B.{2,3}C.{2,4}D.{1,4}6.(2011·江西卷·文科)若全集{1,2,3,4,5,6}U =,{2,3}M =,{1,4}N =,则集合{5,6}等于 DA.M NB.M NC.()()U U C M C ND.()()U U C M C N7.(2012·山东卷·文理)已知全集{0,1,2,3,4}U =,集合{1,2,3}A =,{2,4}B =, 则()U C A B = C.A.{1,2,4}B.{2,3,4}C.{0,2,4}D.{0,2,3,4}8.(2012·浙江卷·文科)设全集{}1,2,3,4,5,6U =,设集合{}1,2,3,4P =,{}3,4,5Q =,则()R P C Q = DA.{}1,2,3,4,5,6B.{}1,2,3,4,5C.{}1,2,5D.{}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达雅教育内部教案(教师版)
一、集合
1.2 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关系的意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
1.2.1集合的基本关系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1,2,3},{1,2,3,4,5}A B == PS :A 是b 的子集,但4属于B ,不属于A ,满足定义 (2)设A 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 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3){2,4,6},{6,4,2}E F ==.
PS :首先来学习子集 (1)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B 的子集.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含于B(或B 包含A)
PS :看实例(1)和实例(2),谁是谁的子集? PS :注意符号的方向不要搞错,开口处为大。

(2)集合相等与真子集
(2)空集
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Ø,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

如图l 和图2分别是表示问题2中实例1和实例3的Venn 图.
图l ()A B B A ⊆⊇或 图2 B A =
(4)集合的一些基本结论: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根据定义说明) 2)对于集合A,B,C,如果。

,那么,且C A C
B B A ⊆⊆⊆ PS :板书说明
例:{1,2,3},{1,2,3,4,5}A B ==6}5432{1C ,,,,,,=
接下来看例题:
例: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为Ø,{a},{b},{a,b}。

真子集为Ø,{a},{b}。

PS:不要漏掉,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练习:
1.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 解:按子集元素个数来分类,
不取任何元素,得∅; 取一个元素,得{},{},{}a b c ; 取两个元素,得{,},{,},{,}a b a c b c ;取三个元素,得{,,}a b c ,
即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为,{},{},{},{,},{,},{,},{,,}a b c a b a c b c a b c ∅. 拓展:子集个数的计算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 -1个真子集,含有2n -1个非空子集,含有2-2n
个非空真子集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a ______{,,}a b c ; (2)0______2
{|0}x x =; (3)∅______2
{|10}x R x ∈+=; (4){0,1}______N ;
(5){0}______2{|}x x x =; (6){2,1}______2
{|320}x x x -+=. (1){,,}a a b c ∈ a 是集合{,,}a b c 中的一个元素; (2)20{|0}x x ∈= 2
{|0}
{0}
x x ==; (3)2{|10}x R x ∅=∈+= 方程2
10x +=无实数根,2
{|10}x R x ∈+==∅;
(4){0,1}N (或{0,1}N ⊆) {0,1}
是自然数集合N 的子集,也是真子集;
(5){0}
2{|}x x x = (或2{0}{|}x x x ⊆=) 2{|}{0,1}
x x x ==; (6)2
{2,1}{|320}x x x =-+= 方程2
320x x -+=两根为121,2x x ==.
3.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1,2,4}A =,{|8}B x x =是的约数;
(2){|3,}A x x k k N ==∈,{|6,}B x x z z N ==∈;
(3){|410}A x x x N +=∈是与的公倍数,,{|20,}B x x m m N +==∈. 3.解:(1)因为{|8}{1,2,4,8}B x x ==是的约数,所以
A
B ;
(2)当2k z =时,36k z =;当21k z =+时,363k z =+, 即B 是A 的真子集,
B
A ;
(3)因为4与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A B =.
1.2.2集合的基本运算
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 (1){1,3,5},{2,4,6},{1,2,3,4,5,6};A B C ===
(2){|},{|},{|}A x x B x x C x x ===是理数是无理数是实数
PS:什么是并集 (1)并集
—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
记作:A ∪B.读作“A 并B ”.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
B x x A x B =∈∈或
用Venn 图表示如下:
这样,在问题(1)(2)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是C ,即 C B A = : 例题:PS :板书答案
(2)交集
(1){2,4,6,8,10},{3,5,8,12},{8};A B C ===
(2)A={x |x 是国兴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女同学},
B={x |x 是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 C={x |x 是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记作:B A . 读作:A 交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 B x x A x B =∈∈且
用Venn 图表示如下:
阴影部分即为B A
例题:PS :板书答案,例7不讲。

(3)全集与补集
(4)集合的简单性质:(PS:用韦恩图解释说明)
(1);,,A B B A A A A A ⋂=⋂Φ=Φ⋂=⋂ (2);,A B B A A A ⋃=⋃=Φ⋃ (3));()(B A B A ⋃⊆⋂
(4)B B A B A A B A B A =⋃⇔⊆=⋂⇔⊆;;
(5)德.摩根定律
U C (A B )=(U C A ) (U C B ),U C (A B )=(U C A ) (U C B )
练习:
1.设{3,5,6,8},{4,5,7,8}A B ==,求,A B A B .
1.解:{3,5,6,8}{4,5,7,8}{5,8}A B ==,
{3,5,6,8}{4,5,7,8}{3,4,5,6,7,8}A
B ==.
2.设22{|450},{|1}A x x x B x x =--===,求,A B A B .
2.解:方程2
450x x --=的两根为121,5x x =-=, 方程210x -=的两根为121,1x x =-=, 得{1,5},{1,1}A B =-=-, 即{1},{1,1,5}A
B A B =-=-
3.已知{|}A x x =是等腰三角形,{|}B x x =是直角三角形,求,A B A B .
3.解:{|}A B x 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x x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已知全集{1,2,3,4,5,6,7}U =,{2,4,5},{1,3,5,7}A B ==, 求()()()B C A C B C A U U U ,
4.解:显然{2,4,6}U B =ð,{
1,3,6,7}U A =ð, 则(){2,4}U A
B =ð,()
(){6}U U A B =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