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任建云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_高大威
GAO Dawei, WANG Shuo, YANG Fuyu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er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1.2.2 近场区 近场区是距场源 2D2/l+l 以内的区域,包含辐射
近场区和感应近场区,其分界边界为 0.62 D3/l 。近场 工作频率范围为 10 kHz~100 MHz,可采用 Faraday 电 磁感应定律分析该类系统,由于发射与接收设备尺寸 大多小于 l /10,因此适用于集总参数法。根据耦合方 式不同,近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磁场耦合式和 电场耦合式两类,而根据是否发生谐振,磁场耦合式
1.2 类别与性能特点
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包含远场区传输和近场区传输 两大类,如图 3 所示。
1.2.1 远场区 远场区是距场源 2D2/l+l 以外的区域 [15],其中 D
为发射线圈最大直径,l 为电磁波波长。在远场区,辐 射场起主导作用,电磁波可近似看作平面波,工作频 率高于 300 MHz,可以采用 Maxwell 方程来分析该类 系统,但由于天线尺寸与波长相当,因此不能采用集总 参数方式分析工作过程,根据其原理不同,远场区无 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微波式和激光式。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 一种,在技术需求方面具有以下特殊性:
1)功率等级:几千瓦到几十千瓦,且充电时间较短, 因此要求充电系统容量较大。
2)充电间距:垂直方向 15~45 cm [11],水平方向偏 移量应大于 15 cm,倾斜方向应保证侧倾角裕度达到 15°。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关键技术研究进展_朱春波
整的问 题,在 此 基 础 上 建 立 了 系 统 的 能 量 流 动 模 型 。 [13] 文献[14]提 出 了 一 种 基 于 能 量 传 输 通 道 的 非法负载检测方法,通 过 对 负 载 以 给 定 的 频 率 进 行 通断调制和原边解调判断其负载的合法性。此外文 献 [15]提 出 了 针 对 分 段 式 供 电 导 轨 系 统 的 非 线 性 规 划数学模型,对分段 导 轨 长 度 及 导 轨 快 速 切 换 等 问 题进行分析,得 到 较 优 的 规 划 与 控 制 结 果。 中 科 院 电工所通过电路和有限元仿真分析了电动汽车无线 充电系统在车体内及充电装置周围产生的电磁场, 提出在发 射 装 置 外 沿 加 装 水 平 屏 蔽 带 的 磁 屏 蔽 方 法 。 [16] 西南交 通 大 学 提 出 了 一 种 基 于 多 逆 变 器 并 联的无线电能传输 系 统,利 用 改 变 逆 变 器 输 出 电 压 脉宽与移相角控制 方 法 对 逆 变 器 进 行 控 制,有 效 地 消除初级线圈电流的3次谐波 。 [17]
KAIST 将采用 动 态 无 线 充 电 技 术 的 电 动 车 称 为在线 电 动 车 (OLEV)。2013 年 位 于 龟 尾 市 的 两 条 OLEV 电 动 公 交 线 路 投 入 运 行,线 路 总 长 为 24km,如附录 A 图 A2所示,传输功率为 100kW, 效率为85% 。 [2]
微型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
第41卷第2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41, No.2 2021年4 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Apr. 2021收稿日期:2020-08-11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Z181027)作者简介:邱兴阳(1981-),男,福建仙游人,讲师,硕士。
DOI:10.15916/j.issn1674-3261.2021.02.007微型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邱兴阳,梁锋林,郑维清,郑德山(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福建莆田351119)摘 要:研究了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微型电动汽车动态充电系统。
当微型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经无线充电模块发出充电请求信号,信号经充电控制器采集并通过ZigBee模块传送至后台协同管理中心,由后台协同控制管理软件分析处理实时控制充电控制器的充电状态,完成微型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
相对于有线充电,无线充电更加安全和灵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61(2021)02-0099-06Research on Dynamic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for Micro Electric VehicleQIU Xing-yang, LIANG Feng-lin, ZHENG Wei-qing, ZHENG De-shan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 Meizhouwan V 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utian 351119, China)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charging system for micro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When the micro electric vehicle needs to be charged, the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 sends out a charging request signal, the signal is collected by the charging controller and transmitted to the backgroun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center through ZigBee module, and the charging state of the real-time controller is analyzed and processed by the background collaborative control management software, so as to complete the wireless charging of the micro electric vehicle. Compared with wired charging, wireless charging is safer and more flexible, which has import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Key words: electric vehicle; dynamic; wireless charging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发展和普及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呼吁也越来越多,电力驱动车辆成为汽车工业研究、开发和使用的热点[1]。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进展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进展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进展。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技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项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传统充电方式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电动汽车主要依靠有线充电桩进行充电,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瓶颈和不便之处。
用户需要找到充电桩进行插头充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充电插头易受天气影响,插拔次数过多可能会导致磨损。
因此,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大利器。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无线充电技术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磁场将能量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从而实现充电的过程。
它通过具有电感和电容的感应线圈在感应区域内建立电磁场,再通过感应线圈间的电磁耦合将电能传输到电动汽车中。
这种技术不需要插头,只要将车辆停放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方的感应区域内,就能实现充电,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现阶段的研发进展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许多汽车制造商、科研机构和技术公司都在积极投入研发,推动这项技术不断进步。
各方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不断提高无线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这种跨界合作模式为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无线充电技术有着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充电效率、安全性、成本等方面仍需要不断改进和突破。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相信无线充电技术能够在电动汽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方式。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进展令人鼓舞。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无线充电技术将会给用户带来更便捷、更智能的充电体验,助力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线充电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突破,为电动汽车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交通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备受关注。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正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话题。
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最早提出无线充电概念的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然而直到近年来才真正开始在汽车领域得到应用。
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的过程,其中包括磁共振、电磁感应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及优势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实现车辆无需插线即可进行充电,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充电负担。
与传统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技术避免了线缆布线的繁琐,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的使用体验。
无线充电技术还能够减轻充电基础设施的压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无线充电技术的挑战与应对然而,无线充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能量传输的效率、充电距离限制、成本控制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科研人员们正不断开展技术研究和实践,力求提高无线充电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未来展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无线充电技术将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用户带来更便捷、智能化的充电体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性的无线充电技术被引入,解决现有技术面临的挑战,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朝着更加绿色、智能的方向迈进。
让我们共同期待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持续演进和突破,为建设清洁、智能的交通出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线充电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用户带来更便捷、智能化的充电体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大数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摘要:基于大数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新型充电技术,具有便捷、高效的优点。
通过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和电能传输原理的研究与分析,应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智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充电功率、充电时间以及充电空间分布的潜在关联因素,可以有效降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对电网稳定运行产生的负荷冲击,提高无线充电的灵活性,实现精准把控无线充电功率需求对原负荷曲线的要求。
关键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大数据,电网稳定1绪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传统的燃油型汽车正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随着新能源储能技术的不断突破,电动汽车正走上时代的舞台。
电动汽车具有节能、清洁和环保等优点,既可以缓解能源危机,还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高效发展。
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分为桩式充电和更换电池两种方式。
传统充电方式耗时耗力且充电桩数量少,维修不便;而无线充电技术具有快捷、方便与高效等优点。
但是无线电动汽车大规模随机接入电网后,由于电动汽车充电特征具有随机性,可能导致电网高峰负荷多项叠加,产生的谐波对局部电网的电能质量造成严重的不平衡。
如何有效降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的负荷冲击,精准把控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充电功率需求对原负荷曲线的要求将是电动汽车无线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结构及原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指发射端和接收端借助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传输介质,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实现电能的非接触式传输。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由位于汽车外部主级电路和位于汽车内部的次级电路、整流电路和驱动系统构成。
充电时,能量从安置在底层的主级电路被转换到次级电路的电池中,从而实现了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
在停车位地面上安装无线电能传输的发射装置,底盘安装接收装置,停车时当汽车上的接收装置对准发射装置时,充电系统开始工作,充满电时电源自动切断。
一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控制系统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范兴明,高琳琳,张鑫,王超,蔡茂
申请号:CN201820953370.0
申请日:20180620
公开号:CN208376542U
公开日:
201901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包括安装路面上的发射端和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接收端。
上述发射端包括能源供电模块、交直流转换器、电能预处理模块、逆变模块、变压器、整流模块、稳压模块、控制器和多组发射单元。
上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整流模块和充电控制模块。
本实用采用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使得车辆无需行程到专用充电站进行停车充电,而只要正常行驶在铺设有发射线圈的路面上即可实现对移动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无线充电;通过逆变器进行自由切换控制发射线圈,每个时刻只有单个发射线圈通电,节省充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提高了无线充电效率,保证电动汽车动态充电的稳定性。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跃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电动汽车磁耦合无线充电关键技术及应用
电动汽车磁耦合无线充电关键技术及应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化石燃料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电动汽车作为新一代环保出行方式,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新能源动力汽车的充电技术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2700字》
3.4.1高成本
3.4.2充电效率和充电距离限制
3.4.3安全隐患
总结
六、主要参考文献
[1]赵世佳,赵福全,郝瀚,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7(10):8.
[2]康泽军,何绍清,李平.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综述[J].汽车工业研究,2019(4):6.
[12]孙凯旋.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方法,装置及新能源充电管理系统:,CN111476498A[P]. 2020.
[9]王志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技术:,CN108891290A[P].2018.
[10]张辉,金侠挺.基于机器视觉的新能源电动车充电孔检测与定位方法[J].测控技术,2017,36(2):7.
[11]张大朋,麻大伟,鹿冬冬.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智能充电技术:CN112428843A[P].2021.
(2)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技术的有关理论文献、典型案例、评价体系、数据、研究报告等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国内和国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动态进行研究分析,构建本文的理论基础,据此提出相应的研究模型。
在我国高校内,研究的前期主要是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的研究以及拓扑结构的设计,和优化磁耦合机构,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以及相关理论,技术难点和关键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已经研制出了原理样机。
虽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机构仍然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电动汽车的动态无线供电技术,并且在不断推进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发展,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关键技术需要进行研究,以便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系统的工作性能和保证可靠,高校,安全和稳定的运行。
2.实例研究法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最新进展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车辆的重要选择,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其中,无线充电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一环,不断取得了重要进展。
让我们来看看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最新进展吧!电磁感应充电技术电磁感应充电技术是一种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电磁场的感应原理,实现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最新的进展表明,电磁感应充电技术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同时减少了电能的损耗,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感应电动汽车路面充电技术除了传统的充电桩方式,感应电动汽车路面充电技术也在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在道路或停车场地面埋设电磁感应线圈,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无需停车并插入充电插头,极大地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这一技术的最新进展在于提高了线圈的感应效率,减少了电磁波对周围环境的干扰,更加环保节能。
光伏无线充电技术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光伏无线充电技术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一项创新。
通过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再利用无线充电技术传输到电动汽车,实现充电的过程。
这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在于提高了光伏板的转换效率,减少了充电损耗,将可再生能源与无线充电技术相结合,为环保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电磁感应充电技术、感应电动汽车路面充电技术和光伏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未来的汽车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和环保的选择。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在未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环境。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国际研究现状分析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国际研究现状分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电动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充电设施的建设和便利性。
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存在着充电效率低、操作麻烦等问题,而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则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解决方案。
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充电方式,可以在不需要对电池进行插拔的情况下实现电动汽车的充电,大大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国际上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首先,目前国际上主要关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向:电磁感应充电和电磁辐射充电。
电磁感应充电是通过感应线圈间的电磁场来实现无线传输电能,该技术在理论上已经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效率低、距离短等问题。
电磁辐射充电则是借助于射频能量传输技术,通过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辐射能量传输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这种技术相对于电磁感应充电来说,充电效率更高,但同时也会带来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隐患。
其次,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在不断探索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新应用。
比如,特斯拉公司推出了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地下感应线圈和车辆底盘上的接收线圈实现无线传输电能,使得用户在停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电动汽车的充电,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另外,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上做出了一些探索,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振器和变压器的无线充电系统,通过谐振器的特定频率和电容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提高了充电效率和距离。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此外,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国际研究现状也受到了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关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且逐渐将无线充电技术纳入到规划和产业发展中。
新能源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汽车行业的技术革新,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新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和低能耗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其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存在充电效率低、使用不便等问题,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
1.无线充电技术的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通信和无线电频率的利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基于此,人们开始探索在汽车领域应用无线充电技术,以便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便利性和效率。
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旨在解决传统有线充电方式所带来的不便之处,让人们能够更加轻松地使用新能源汽车。
2.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无线充电技术通过电磁感应或电磁辐射的方式,将电能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从而实现无线充电。
通常,无线充电系统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
发射端通过电源将电能转化为交流电,并将其转换为高频电流。
随后,高频电流通过电磁感应或电磁辐射的方式传输到接收端,并转化为直流电供给新能源汽车使用。
3.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家庭充电和公共充电设施。
家庭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将发射端嵌入地面或墙壁,使其成为充电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简化用户的充电操作,并提高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共充电设施的无线充电系统也正在逐渐普及,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4.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便捷性:无线充电技术可以让人们不再需要连接充电线,只需将新能源汽车停放在充电设施范围内,充电就能自动启动,大大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
充电效率高: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提供高效的能量传输效果,减少能量的损失,并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
安全性高:无线充电系统采用闭环作业方式,可以在充电时实现电能输送,并在充电完成后自动断开电源,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关键技术初探
率转换效 率不高的问题 , 整个系统 川现 电 ̄ t c , I 专 - 输不稳定 的情 况 , 无法达 到快速 充电及高效充 电的 目的, 需要对此进行优化 没汁
电 磁兼 容 作 为 动 态 无 线 充 电技 术 } 1 西要 的环 节 ,关 系 营 无
田
眦
摘 要: 目前在人们 日常的代 步工具中电动汽 车最普遍 , 而我 国电动汽车充电上主要 是接触式 充电, 同时无 线充 电技 术 也 在 不 断 发 展 。现 今 无 线 充 电技 术 以静 态 为 主 , 而其 动 态的 充 电 方式 作 为对 静 态 的 一 种 完 善 及 补 充 符 合 未 来 电动汽 车对 无线 充电的要求 , 并且 有利 于电动汽 车的推广 , 使 其充电更加便捷 我 国对于动 态无线 充电技 术相 关结构 直在 不断地进行研 究, 但是 受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 , 此种充电形 式在 发展 中还 有许 多限制及 阻碍 , 这些瓶颈 需要 相关 人 员针 对 其 特 点 进 行 解 决 , 从 而 使 动 态无 线 充 电技 术 可 以得 到 良好 的 发 展 及 高 效 的 应 用 , 进 而 为 电动 汽 车 绿 色 出行
对 的接 口 限制 , 并 解 决 传 统 允 电模 式 中 存 在 的 安 全 问题 , 往 应 过 程 中可 以进 行 动 态 充 电 已经 成 为 了 _ 尢线 充 电 技 术 在 发 腱 巾 的
一
项重要 内容 , 也是 其 重 要 的 发 展 方 向 . 这样才能改善人 仃 】 的交
通 行结构 , 保证动态无线充 电技 术可 以更好地开 发及推 广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指标有电能传输 距 离 、 功 率、 效 率、 耦合机构侧移适 应能力 、 电磁兼容性等 . 因而 , 开发大功率 、 高效率 、
0 引言
世界各国的大力 推 广 . 目 前 , 由于电池容量及充电 基础设施等条件的 限 制 , 充电问题成为电动汽车发 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瓶颈问题 . 由于无线充电 技术可以解决传统 传 导 式 充 电 面 临 的 接 口 限 制 、 安 全问题等 而 逐 渐 发 展 成 为 电 动 汽 车 充 电 的 主 要 方 式 . 然而 , 静态无线 充 电 与 有 线 充 电 同 样 存 在 着 充 电频繁 、 续 航 里 程 短、 电池用量大且成本高昂等问 题 . 特别是对于电 动 巴 士 一 类 的 公 交 车 辆 , 其连续 续航能力格外重 要 . 在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 电动汽车动 态无线充电技术应 运 而 生 , 它以非接触的方式为行 驶中的电动汽车实时地提供能量供给 . 电动 汽 车 动 态 无 线 充 电 技 术 基 本 原 理 : 通过埋
] 9 . 其相应的技术资料较少 [
整的问 题 ,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能量流动模 [ 1 3] 型 . 文献 [ 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传输通道的 1 4] 非法负载检测方法 , 通过对负载以给定的频率进行 通断调制和原边解调判断其负载的合法性 . 此外文 题进行分析 , 得 到 较 优 的 规 划 与 控 制 结 果. 中 科 院 ] 献[ 提出了针对分段式供电导轨系统的非线性规 1 5 划数学模型 , 对分段 导 轨 长 度 及 导 轨 快 速 切 换 等 问 电工所通过电路和有限元仿真分析了电动汽车无线 充电系统在车体内 及 充 电 装 置 周 围 产 生 的 电 磁 场 , 提出在发 射 装 置 外 沿 加 装 水 平 屏 蔽 带 的 磁 屏 蔽 方 1 6] . 西南交通 大 学 提 出 了 一 种 基 于 多 逆 变 器 并 法[ 联的无线电能传输 系 统 , 利用改变逆变器输出电压 脉宽与移相角控制 方 法 对 逆 变 器 进 行 控 制 , 有效地
汽车无线自动定位充电装置系统的设计与探索
汽车无线自动定位充电装置系统的设计与探索作者:文/ 任健姚静巩建辉来源:《时代汽车》 2020年第13期任健姚静巩建辉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商洛市 726000摘要: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能源危机问题以及气候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在汽车领域,将传统的燃油汽车转变为电动汽车,具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使用电动汽车的过程中,充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本文基于电动汽车进行无线自动定位充电装置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和研究,从而实现汽车的高效率运行。
关键词:无线自动定位充电装置系统拓扑结构 PFC电路设计Design and Exploration of Wireless Automatic Positioning Charging Device system for AutomobileRen Jian,Yao Jing,Gong JianhuiAbstract:At this sta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ergy crisis andclimate issues. Therefore, in the automobile field, the conversion of traditional fuel vehicles to electric vehicles has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electric vehicles, the charging problem has not been well resolved.This article conducts detailed design and research on wireless automatic positioning charging device system forelectric vehicles, so as to achieve high efficiencyt operation.Key words:wireless automatic positioning, charging device system, topology, PFC circuit design1 前言现阶段,人们对于有效充电技术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但是在有线充电领域至今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例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装置的损耗,同时还有着人员接触触电的可能性,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问题,从而成为了当下最具热门的技术研究方向。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可行性研究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可行性研究作者:段佳钢李玉琴马立聪来源:《时代汽车》2022年第01期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汽车工业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这就使得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应用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和潮流。
目前电动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驱动电机的控制技术、能量储存技术等方面,而其中的核心关键技术是电能的存储与分配。
关键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可行性研究Abstract:With today's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demand for energy is also hig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has become a new tren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electric vehicles mainly focuses on battery technology,control technology of driving motor,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electric vehicles, among which the key technology is the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energy.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feasibility study1 引言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主要是在传统内燃机和电池两种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研发和应用。
电动汽车充电桩主动充电控制策略分析
充电桩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电源,而且占地面积较小,布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在当前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充电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充电桩充电过程中,由于其缺乏主动充电的功能,只能遵循电池管理系统发出的指令进行充电,一旦电池管理系统失效,则会导致充电桩失控,从而引发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严重时还会造成起火燃烧。
因此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使充电桩能够主动鉴别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指令,并针对各类异常命令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电动汽车充电的安全。
一、电动汽车充电桩概述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是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其在功能上类似于加油站的加油机,通常安装在公共建筑。
停车场及充电站内,安装时会将其固定在地面或是墙,能够根据各类电压等级来为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由于充电桩相应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安装有充电插头。
具体充电方式主要以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为主。
电动汽车车主凭借充电卡在人机交互机上进行刷卡操作即可以进行充电操作。
二、直流充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直流充电系统主要由功率部分和控制部分共同组成,功率部分主要包括充电机、电桩和动力电池等构件。
通过若干组充电模块并联组成了充电机,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容量动力电池的充电需求,可以有效的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
充电桩通过将充电机与动力电池进行有效连接,同时其还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实现刷卡计费和有效的充电控制。
动力电池承担着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重要任务,目前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多以锂电池为主,锂电池的实际容量由单体串并联的具体数量来决定。
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采集电池单体实施的电压和温度,并以采集结果为依据来计算电池的SOC,充电控制单元则借助于CAN 通信将充电策略传递电池管理系统,由其来生成充电电压和电流,再由CAN 通信将充电电压和电流传递给充电控制单位,由充电控制单元将电池管理系统申请的具体充电压值和电流值传递给功率控制单元,由其来适当调节充电机功率,控制充电机实际输出的电压及电流值。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
张振丽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信息》
【年(卷),期】2022()10
【摘要】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是指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对电池进行充电,能有效增加电池续航里程,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度。
本文从其工作原理、供电导轨模式、实现无线充电技术的关键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随着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深入研究,该技术将有效推进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将在建设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张振丽
【作者单位】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
【相关文献】
1.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
2.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专利技术
3.基于补偿式分段导轨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
4.微型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
5.电动汽车移动负载动态无线充电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任建云
发表时间:2018-04-17T16:56:43.7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作者:任建云1 李亚丽2
[导读]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动汽车也在不断发展。
(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2.国网山西省信通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动汽车也在不断发展。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上主要是接触式充电,同时无线充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现今无线充电技术以静态为主,而其动态的充电方式作为对静态的一种完善及补充符合未来电动汽车对无线充电的要求,并且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使其充电更加便捷。
我国对于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相关结构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研究,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种充电形式在发展中还有许多限制及阻碍,这些瓶颈需要相关人员针对其特点进行解决,从而使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及高效的应用,进而为电动汽车绿色出行提供发展空间。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现状;发展
引言
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是当今低碳经济的核心。
将电动汽车代替传统汽油机动车,以此使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这也是我国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电动汽车要想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首先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充电设施。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对于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的多样性和方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无线充电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现阶段,普遍运用在手机、MP3等小功率设备上,在电动汽车的领域并没用被实际运用,只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随着不断完善的无线充电技术,其市场潜力也逐渐凸显了出来。
1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特点及种类
1.1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充电中应用的特点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来进行无接触式充电,并且此种技术在应用中可以突破接触式充电中需要面对的接口限制,并解决传统充电模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应用中较传统的充电方式更加成熟,这种非接触的电能传递方式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并简化充电流程。
1.2无线充电技术的分类
1.2.1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
其利用松耦合变压器原理,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初级线圈上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电流,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由于无磁芯,耦合系数一般低于0.5,空气磁阻远大于磁芯,很大一部分磁动势将分布在空气磁路上,故效率低。
工作原理:发射端从电网获取工频交流电经过整流和逆变被转化成高频交流电,通过补偿电路到发射线圈,并产生高频交变磁场,二次绕组感应空气气隙内的交变磁通产生感应电动势,同时经过整流滤波以及功率调节,实现电池充电。
反馈电路对输出量采样,把采样信号反馈给控制单元,去控制频率或驱动信号等。
这种充电方式工作频率相对较低,可实现千瓦级功率传输,近距离传输效率在90%以上,所以应用前景广泛。
1.2.2磁共振充电技术
在应用磁共振上需要具有以下几个部分,电源、输出、接收及整流器等,根据其技术特点可以得知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电磁感应基本相同,也是在充电过程中将电源电流转换为交变磁束进行传输接收,而与电磁感应式充电不同的是其在实际中为了达到共振频率的可控性会采用可控电路及高频驱动电源对其进行调整,同时采用兼备线圈及电容器来提高电力传输及接收的单元性能。
1.2.3微波充电
这种充电方式主要是应用电波发生装置进行电力的输送,此装置的频率为2.45GHz的微波频率,与磁控管的原理大致相同,在微波传送中,其应用的主要为交流电源,但是可以在传输的过程中应用整流电路来对电流进行转换,使其转换为直流电来进行充电,但是在此种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屏蔽装置的设置,以免在充电的过程中出现微波泄露的情况,可利用金属屏蔽装置来改善这一问题。
2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高性能耦合机构设计问题
与单极性长线圈型导轨相比,双极供电导轨具有功率密度高、尺寸紧凑、侧移适应性强、对轨道两侧磁场暴露水平低等特点,且地面施工难度小、磁极磁芯用量少、施工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程应用,但是双极性导轨磁场分布不均匀,存在耦合零点问题,造成能量传输不连续,不仅影响系统稳定性,还会降低能量传输功率与效率,还需要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提升动态无线供电平均传输效率与平均传输功率。
2.2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电磁兼容效果不佳
电磁兼容作为动态无线充电技术中重要的环节,关系着无线充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电磁兼容问题影响着电能传输,并且在实际中其兼容效果不佳可能会造成电能系统整体受到干扰,出现电能传输不稳定的情况,同时电磁兼容问题也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关系。
为此,在实际中必须要解决其存有的兼容问题才能使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装置高效、稳定地运行,保证在动态无线充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目前对于其电磁兼容效果不佳的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使电磁兼容所产生的影响在最小的范围内,进而保证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3能量传输鲁棒控制问题
双极型供电导轨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中,由于耦合机构相对位置变化、分段导轨间磁场的不均匀分布、路基介质不同等多参数扰动的影响,能量传输处于快速非线性变化过程,如何提高系统稳定性,提升系统响应速度成为动态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目标。
3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
3.1磁耦合机构设计与优化
现有的动态无线供电导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分立形式的连续单线圈结构、矩形长线圈型与双磁极型。
双磁极型供电导轨将磁通路径从以往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改变为沿车辆行进方向,以其功率密度高、尺寸紧凑、施工难度小、对轨道两侧磁场暴露水平低、侧移适应性
强等特点,更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
通过自解耦原理优化两相线圈的尺寸、位置等参数消除交叉耦合,使两相线圈可以在任意位置同时工作互不影响,实现高效能量接收。
同时,以上述耦合机构为基础,研究了相适应的鲁棒控制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可有效解决耦合系数零点问题,大幅度提高整体传输效率。
3.2能量传输鲁棒控制技术
在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控制技术方面,主要分为原边控制、副边控制和双边控制三种方式。
奥克兰大学提出通过调节逆变器驱动信号占空比来控制原边谐振电流的方式,简化了系统的结构。
原边控制供电导轨恒流,产生恒定交变磁场,无需计算反映阻抗无法实现最大效率控制。
3.3电磁兼容技术动态
电磁兼容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包括磁屏蔽设计、频率配置、接地设计、剩磁设计、软件抗干扰设计等。
利用铁磁性材料可改善磁耦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系数,在增强耦合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磁场空间分布约束,磁路损耗较小,但屏蔽效果有限。
金属屏蔽广泛应用于射频场合中,可抑制高频磁场电磁干扰。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多角度对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在实际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做出了针对性的深入解读,提出了可以在实际中采用的解决方案,使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更好地发展。
但是这些理论内容还需通过实践来进一步的探索,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目前我国相关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在动态无线充电技术投入使用上还需对其技术进一步的完善。
对于动态无线充电在交通行业中的商业化、产业化、工程化,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要想真正达到全面推广使用的目标,还有较长的路需要走,在此过程中仍然需要探索及发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使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引领先进的技术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智超.未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面临的问题及解[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3):209.
[2]高大威,王硕,杨福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5(04):31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