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水韵:十三世纪时,平水刘渊著《王子新刊礼部韵略》,索性把同用的韵(广韵206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来又有人并为106韵。
阳声韵:鼻音韵尾m、n、
p、t、k
2.尖团音合流:(见)g、k、h +i、ü→j、q、x
(精)z、c、s
3.浊音清化:平声归送气,仄声归不送气。
4.平分阴阳:清归阴平,浊归阳平。
5.入声消失: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
看下字的声调平—送气
徒(定)公(平)tóng 仄—不送气
唐(定)割(入)dá平分阴阳,看上字声母清—阴平
浊—阳平
全浊—阳平
次浊—去声
6.古无轻唇音上古:帮、滂、并、明中古:非、敷、奉、微(同声必同部,音近义通)古无舌上音上古:端、透、定中古:知、徹、澄
7.如字:凡是字用本义,按照本音读出。
读破:凡是转化后的意义,按照变化后的声调读出,由于转化的意义大多读去声,古人称为“读破”。
8.系词(是):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谓语联系于主语的词。①名词不需要系词的帮助可以构成判断(者、也……)②有“者”字后,句末可以不用“也”字。
9.宾语前置的类型(需举例)
①完全抛弃旧形式,仅留下若干残迹。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②完全保存旧形式,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③“之”、“是”帮助宾语前置(复制代词),是之、是、之、是之谓。
④新旧结构同时存在,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可前可后。
10.使成式是一种短语的结构方式。从形式上说,是外动词带着形容词(修好、弄坏),或者是外动词带着内动词(打死、救活);从意义上说,是把行为及其结果在一个动词性短语中
表示出来。这种行为能使受事者得到某种结果,所以叫做使成式。
11.被动式:具有结构特点的被动式,而不是概念上的被动。①先秦被动式可分为三种:“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②汉代两种形式:“为……所”式、“被”字句(后起句)与“见”字句相似。
12.处置式:就形式上说,它是用一个介词性的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一定要把淮河治好),就意义上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处置。13.什么叫做句法的严密化?汉语的句法是怎样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
(1)句法结构的严密化:一方面主谓分明,脉络清楚,每个句法成分富有逻辑性,经得起分析;另一方面,要求语言简练,语义精密细致,无懈可击(表意完善严密)。
(2)发展过程:所谓严密化,是指句子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①甲骨文、书经的句子非常简单。《书经》里,复合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用意合的方法来表现,从句法上看不出逻辑关系。在《易经》、《论语》中虽用“故、况、则”等连词表示,但句子结构比较复杂而严密。
②战国以后,汉语的句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句法结构比春秋时代复杂严密,有利于比较严密的思想的表达。
③汉魏基本承袭战国时代,基本无发展。
④唐代佛教的传入,汉语的句法严密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佛教思想强调逻辑关系,一方面把要说的话尽可能概括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另一方面把零星的短句合成长句,联系更紧密,表达更简练。
⑤五四以后,汉语的句子结构,在严密性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要求主谓分明、脉络清楚,每个句法成分富有逻辑性,经得起反复分析;另一方面又要求语言简练,涵义精密细致、无懈可击。
14.有关肢体的基本词在汉语史上的应用情况
①肢体的名称稳固性不如自然现象的名称。几千年下来沿用的只有“心”、“手”等少些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否则厥心违怨)
②多数的肢体名称,如“耳、身、眉、鼻、发”等,到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双音词的词素。
③有些肢体名称,如“首、领、面、目、口、齿、足、肌、肤”,上古属于基本词汇,到后代被口语所代替。螓首蛾眉皆再拜稽首美目盼兮
15.佛教借词和译词对汉语的影响
①一些佛教用语只能通行于研究佛教经典的少数人中间,不能成为全民的语言。(禅:静虑。般若:智慧。兰若:僧舍。菩提:觉。)
②有一些佛教用语进入全民语言,家喻户晓。(佛:浮屠。塔:浮图。僧:僧伽。阎罗:鬼王。)但这些词还令人意识到是佛教用语,不算深入到汉语血液里。
③还有一些佛教用语,已深入到汉语的血液里,不能再意识到它们的来源。(世界:天下。现在:见在。因果:因依,果实=报应,结果,由结成果实引申为原因所造成的后果。圆满,魔鬼。)
16.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两个特点:尽量利用意译;尽量利用日本译名。
17.同类词:主要是结合汉字的偏旁来谈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联系。
同源词:主要是结合语音来谈词与词之间的亲属关系。
18.同部首的词就词源而论应该是同类词。不同部首,但是部首意义相通的,也可认为是同类词。
19.在人类创造语言的原始时代,词义和语音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但是,等到语言的词汇初步形成以后,旧词与新词之间决不是没有联系的。声音相近而意义又相似的词往往是同源词。
20.“引申”是从本来的意义生出一个新的意义来,旧意义和新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说明的。
21.词义的变迁:词义的扩大江、河、脸
词义的缩小瓦、谷、生、舅姑、子
词义的转移玄、穷
小→大→小:细、虫感情色彩变化:谤、乖、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