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

合集下载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汉语史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文字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反切反切是中国古代的拼音法,用两个字合注一个音,称为“某某切”。

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如:东,德宏切。

*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称为平水韵或“诗韵”。

*摄、两呼、四等、等韵学韵母中凡是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韵即为一摄。

各摄的字分为两呼,即开口呼和合口呼。

每呼分为“四等”,等指的是声音的洪细。

研究韵图和语音系统的学问叫作“等韵学”。

*同声必同部清代学者段玉裁提出“同声必同部”,意思是说,凡同一谐声偏旁的字,一定同属一个韵部,也一定和诗经的韵脚相符,因为先秦的韵部是由诗经的韵脚概括出来的。

*骈词骈词是一个词的旧形式和新形式同时存在。

旧形式往往只残存在书里语言里,而新的形式则存在口语里。

例如,上古音的“呼”[xua],变为中古音的“唤”[xuan],“呼”和“唤”就是骈词。

*对转、旁转骈词中,声母和主要元音都相同,只是鼻音韵尾或有或无,这叫做“对转”或“阴阳对转”。

如:“呼”和“唤”,“逆”和“迎”。

骈词中,主要元音相近,叫做“旁转”。

有时候连主要元音也完全相同,只是韵头小异或声母小异,古人不叫旁转,现在我们也归入旁转。

如:“域”和“国”,“观”和“看。

”*字形的变迁迁包括字体(文字的笔画姿态)的变迁和字式(文字的结构方式)的结构方式。

*三十六字母和切韵声母的主要区别是:(1)唇音分化为重唇(双唇)和轻唇(唇齿)两类了。

(2)庄系和章系合流了(3)云母从匣母中分化出来,并同余母合流了。

*浊音清化从中古到近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趋向于简化。

最普遍存在的一个简化规律就是浊音清化。

浊音清化的规律是:(一)如果这个浊声母是一个破裂音或破裂摩擦音,那么:平声字变为吐气的清音;仄声字(上、去、入三声的字)变为不吐气的清音。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

第1章绪论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汉语史的对象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是怎样形成的,古代汉语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渐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汉语。

汉语发展的历史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先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现代语言各构成部分----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汇语义的发展汉语史的任务通过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汉语的特殊的内部发展规律。

特殊规律: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由具体语言的构成特点制约。

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任务是发现规律,汉语史的性质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与汉语史密切联系的学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方言普通语言学(一般规律)中国史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发现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了解现在,更彻底地了解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规范寻找历史的根据。

把握发展方向,促进现代汉语有规律地健康发展汉语史的根据1.现代方言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上的差别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粤方言保留中古入声韵尾,赣方言合并,北方话入声消失,可以考察入声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

2.亲属语言用历史比较法考察亲属语言的差异,可以证明古汉语在语音语法语汇各方面的情况。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4.甲骨文、金文借助这些文物,方能接触三千多年前的汉语。

5.汉字的结构。

表意字,分析字形探求本义,从本义分析引申义。

形声字,造字之初,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相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考察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差异,或者同声符的字的读音差异,考察语音演变。

假借字和本字,音同音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语音演变的结果。

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

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

8.姓氏、地名保存古音。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今天的汉语体系。

在汉语史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就汉语史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一、古代汉语的起源汉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文字系统逐渐形成,汉语也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

最早的汉语文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来记录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青铜器上,用来记录当时的礼制、文字、音乐等方面的信息。

在战国时期,古代汉语开始进入成熟期,文字系统也逐渐完善起来。

在战国时期,古代汉语逐渐形成了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书面语逐渐取代了口头语成为了官方语言,古代汉语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汉字的发展汉字是汉语文字的基本元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汉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这是最早的汉字形式。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规范了汉字的书写规则,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从此以后,汉字逐渐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文字,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志。

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了解。

比如,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的字体形成了不同的书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另外,汉字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这些文化对汉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汉语的发音问题汉语的发音问题一直是学习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都是汉语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汉语时期,汉语的发音规则主要由天然的发展而来,没有明确的体系。

而在宋代,有人提出了“等韵”的说法,认为汉语的韵母有等级之分,这是中国语音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汉语史:汉语史是对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的历史变化。

2. 上古汉语:上古汉语是指从先秦到汉代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3. 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是指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上古汉语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变化。

4. 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是指从元代到清代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变化,逐渐接近现代汉语。

5. 方言:方言是汉语在不同地域和社会群体中形成的变体,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特征。

二、填空题1. 汉语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词汇史、语法史和文字史等方面。

答案:语音史2. 上古汉语的代表文献有《诗经》、《尚书》、《周易》等,其中《诗经》的语言被称为______。

答案:雅言3. 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______音系。

答案:中古音4. 近代汉语的词汇发展中,外来词大量涌入,如“沙发”、“巧克力”等,这是由于______的影响。

答案: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5. 汉语方言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等七大方言区,其中______方言区使用人数最多。

答案:北方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时期不属于汉语史的研究范围?A. 先秦B. 秦汉C. 魏晋南北朝D. 近现代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古汉语的特点?A. 语音上有四声的分化B. 词汇上出现了大量的佛教词语C. 语法上出现了双音节化的趋势D. 文字上开始使用楷书答案:D3. 下列哪个方言区的语音特点与其他六个方言区明显不同?A. 北方方言B. 吴方言C. 客家方言D. 粤方言答案:D4. 下列哪个词语属于近代汉语中的新词?A. 马车B. 飞机C. 龙D. 蛇答案:B5. 下列哪种语言现象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A. 北京话中的儿化音B. 广东话中的六声调C. 湖南话中的入声消失D. 四川话中的轻声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方面属于汉语史的研究内容?A. 语音史B. 词汇史C. 语法史D. 文字史E. 修辞史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因素影响了汉语史的发展?A. 社会变迁B. 文化交流C. 政治变革D. 经济发展E. 地理环境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词语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变化?A. 新词B. 外来词C. 古语词D. 方言词E. 行业术语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方言区属于汉语方言的七个大区?A. 北方方言B. 吴方言C. 粤方言D. 英语方言E. 法语方言答案:ABC5. 下列哪些现象反映了汉语语法的历时变化?A. 动词后缀的变化B. 句法结构的简化C. 量词的出现和变化D. 语气词的增加和变化E. 词序的变化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汉语史只研究古代汉语,不涉及现代汉语。

汉语史(全套课件247P)

汉语史(全套课件247P)

外部原因指某种社会条件引起的语言变 化。例如第一人称代词“朕”,先秦本 为上下通称,自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 曰‘朕’”以后,这个词就变成皇帝的 专称。“癌”,《中华大字典》(1915) 读若“喦(yán)”,注云:“脏腑所生毒 瘤也。” 1953 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仍 然音yán。1961年《新华字典》大修,才 改 音 ái , 使 “ 癌 症 ” (cancer) 跟 “ 炎 症” (inflammation) 有所区别。这些变 化都不是语言的的产物,为 社会所制约,具有社会性。个人不能创造语言, 也不能违背语言的规则去使用语言。古书里的 词语通常都会多次出现,而不会只出现—次, 这也是社会性的体现。《论语》里动词“问” 的间接宾语前面一定要用介词“于”。如“叶 公问孔子于子路”(《述而》),“季康子问政 于孔子”(《颜渊》),“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 贾”(《宪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 寡”(《泰伯》)。《左传》里“问”的用法也 是这样。这不是哪几个人的规定,而是社会约 定俗成的结果。
二、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 研究汉语史就 是要弄清汉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语 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探索这些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 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研究汉语史的意义有: (1) 为我国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服务 。通过对汉语史的研究, 我们不仅可以对汉语的发展历史有比较 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能够解决中国古 代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中存在的有 关语言文字方面的若干实际问题。这样 研究汉语史就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作出学科研究的实际贡献。其实, 建立科学的汉语史本身,就是我国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研究汉语史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一点思考

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一点思考

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一点思考
汉语史的分期是对汉语发展、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总结,这也是汉
语史(言语)学研究的基础。

首先,汉语史可以分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两个时期。

上古汉语大致
是指从公元前170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就是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这段时期汉语从野蛮语到文明语发展,其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汉
语出现了笔画、正式条理结构等等。

中古汉语可以从公元前221年到
清朝灭亡。

中古时期汉语的主要发展是书面文字的制定,书面汉语的
制定也极大地推进了汉语词汇和文法的发展,比如“汉语方言统一”,“五音统一”等等。

此外还有汉语的近古时期,大致是指从元朝到清朝的时期。

这一时期
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古代成书的结构被精炼到完整,文言文逐渐被普及,口语也随之发展,汉语词汇更加完善,普通话也出现了。

最后,我们可以把汉语史分为现代汉语时期,从清朝灭亡到现在,汉
语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汉字也推出了大量的改革,
比较系统地刻画了汉字的拼写规范和汉语护颜,文言文也出现了改写
的版本,普通话的书写和口语也越来越丰富,这也是汉语史上比较重
要的一个时期。

总而言之,汉语史的分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发展的变化,
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今天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的。

汉语史稿文档

汉语史稿文档

汉语史稿概述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

本文档将以汉语史为主题,从汉字的起源、汉语的演变、汉语的变体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汉字的起源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记录祭祀和占卜的信息。

金文是商朝末期至西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青铜器上,用于纪念和记录重要事件。

汉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整理,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体系。

2. 汉语的演变汉语经历了演变的过程,从古汉语逐渐发展为中古汉语,最终发展为现代汉语。

古汉语是指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汉语,该时期的汉语音韵系统略有不同于现代汉语。

中古汉语是指公元7世纪至公元14世纪的汉语,这一时期的汉语在音韵系统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汉语从公元14世纪起逐渐形成,并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3. 汉语的变体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分布范围广泛。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中,汉语存在着一些方言和口音的变体。

方言是指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语言形式。

汉语的方言包括粤语、闽南语、吴语等,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此外,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和城市中,人们也会使用不同的口音和词汇,这些口音和词汇也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变体。

4. 汉字的重要性和挑战汉字是汉语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汉字不仅用于汉语的书写,也影响了其他语言的文字系统,如日语和韩语。

然而,学习汉字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汉字的复杂结构和大量的字形,学习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掌握汉字的书写和意义。

5. 汉语的未来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并融入到不同的领域中,如商务、文化交流等。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汉语的学习和传播提供了更多便利。

汉语史问题总结(附答案)

汉语史问题总结(附答案)

简答题1.何谓汉语史?所谓汉语,是指汉族人民所说的语言。

汉语史则是研究汉语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内部规律,即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一般内部规律和特殊内部规律。

即指针对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

比如,语言各个构成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就是语言的一般规律之一。

特殊内部规律是指一定的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

2.试述汉语史的研究意义。

⑴研究汉语史可以重建汉语历史,深化充实汉语文明史的内涵。

⑵对更好了解现代汉语,尤其是现代汉语方言,意义重大。

可以预测汉语的某些发展方向。

为制定语文政策提供支持。

⑶对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⑷汉语教育者和文化工作者须懂得起码的汉语史知识。

3.汉语史研究可以分那几个阶段(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从汉代开始的。

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

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⑴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⑵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5世纪)——明末(17世纪)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门新学科——汉语音韵学,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

代表作:《切韵》;《广韵》;《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图》;《洪武正韵》、《中原音韵》⑶全面发展阶段清初(17世纪)到现在清初到现在是中国语言研究最有成绩的时代。

《康熙字典》;《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经籍纂诂》;《说文》四大家:《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音学五书》;《马氏文通》(朴学、金文学、甲骨学)。

4.研究汉语史的根据(材料)有哪些?⑴历来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如研究商代语言,少不了甲骨文。

⑵前人的研究成果;如《说文解字》《中原音韵》等。

第六节 汉语史的分期

第六节  汉语史的分期

第六节汉语史的分期1.分期的目的:为了反映汉语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以便学习和研究。

2.分期的标准:汉语史的分期不同于中国历史的分期,而是取决于汉语自身的发展。

其标准有:文体和语法。

吕叔湘先生根据“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把汉语发展史分为古代和近代。

王力先生以语法为标准,分为四个时期。

3.具体所分阶段及其特点汉语史的分期1.公元三世纪(商、周、秦,汉)为上古时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六朝、唐、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公元三世纪上古时期汉语特点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f);没有舌上音(zh,ch,sh)。

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tʃ]),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之ə职ək蒸əŋ),声调分平、入两大类,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大类,没有去声。

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有一定的数量的复音词。

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其中前,中、后期又各有特点。

前期以甲骨文卜辞为代表,词汇上数量不大,复音词不多,语法比价单纯,语音系统还不是十分清楚。

中期《诗经》等韵文材料丰富,上古韵部系统得以建立,词汇数量大大增加,并有20%左右的复音词,产生了一个完整的虚词系统。

后期齿头音精组声母逐渐分化为精、庄两组声母,复音词数量增加,系词“是”开始出现。

中古期(4世纪——12)汉语特点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开始形成,轻唇音、舌上音开始产生,庄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的古入声字(长入)变为阴声(去声)。

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量增加,有了一定的数量外语借词。

3.语法上,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动词时体系统开始出现,系词“是”和判断句广泛运用,否定句,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后面,用“被”表示的被动句出现,用“将”和“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

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史的语料

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史的语料

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史的语料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语料。

汉语史的研究是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汉语的起源和变迁,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汉民族社会。

早在商周时期,汉民族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逐渐发展演变成为现代汉语。

汉语史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史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声韵学、文字学和语法学。

声韵学研究汉语的音韵体系,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文字学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揭示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语法学研究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用法,探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规则。

汉语史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语料支持。

语料是指语言实际运用中的样本和材料,可以是口语对话、书面文本、古代文献等。

汉语史的语料可以分为口语语料和书面语料两大类。

口语语料反映了汉语在日常交流中的使用情况,可以通过采集对话录音或问卷调查获取。

书面语料则是以书籍、报刊、文献等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汉语材料,可以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进行收集和整理。

汉语史的语料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的发展轨迹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汉语历史语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汉语的词汇演变、语法结构变化以及语言风格的转变等。

同时,语料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如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

在进行汉语史的研究和语料分析时,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语料样本,确保代表性和准确性。

其次,要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如计量语言学、语法分析、语义研究等。

此外,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总结起来,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史的语料是相辅相成的。

汉语史的研究通过对汉语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而汉语史的语料则为研究提供了实际的样本和材料,可以验证和支持研究结论。

通过深入研究汉语史和语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也能够为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汉语史-绪论》课件

《汉语史-绪论》课件

2、中古汉语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 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 产生;舌上音产生;大量古入声字变为去声。
(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 量增加;有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借词。
(3)语法上,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系词 “是”和新的判断句广泛应用;否定句、疑问 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后面;用“将”和 “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
近代汉语的作品,特别是元明清的文献,要注 意其中方言色彩的考察。
参考书
殷国光等 《汉语史纲要》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11。
王力 《汉语史稿》 商务印书馆 向喜 《简明汉语史》 商务印书馆 2010.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05. 蒋绍愚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 北京大学出
三、汉语史研究的基本步骤
1、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若干个历史层面(如 春秋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唐五代等)
2、在每个历史层面确定若干部具有代表性的 文献作为考察对象。
3、对各个层面语料中的研究对象(语法、词 汇等)进行分析归纳。
4、对归纳出的结果作历时的比较,追寻其历 史发展轨迹。
5、对语言现象的历史变化力图作出解释,探 讨原因,总结规律。
(6) 拿旧书侪卖脱伊。(上海话) (7)将条颈链卖咗佢,唔系有钱啰。(广州话) (8)汝爱将惹字写好其。(中山客家话)
二、汉语史研究语料简述 上古汉语: 甲骨文献、金文文献、简帛文献、诗经、尚书 诸子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 史记、淮南子、春秋繁露、盐铁论
汉书、论衡;太平经、修行本起经等东汉汉译 佛经
第三节 汉语史的分期
如何给汉语发展史分期,主要有两种看法,依 据两种标准。

汉语史课件

汉语史课件

《说文解字》简介
3、说解的体例。先列小篆字头,然后解说字义, 最后说明形体构造。是依据字形来推求字的本 义。如“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 也。” 4、《说文》的成就 (1)《说文》的产生标志我国文字学的创立。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解析字形、探求本义的文 字学著作,它创立的部首分类法,所阐释的 “六书”理论,以及对字形结构的解说,都是 对文字学的贡献。
《释名》简介
《释名》:东汉刘熙著,是我国第一部词的理据词典。
1、书名的寓意。顾名思义是解释事物的名称,即探求事 物得名的由来。 2、著书的目的。《释名· 序》: “夫名之于实,各有义 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也。” 3、探求事物名称的方法。从声音的角度来推求语源,即 “声训”的方法。 “声训”是用同音或相近的字进行 解释。如“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释名· 释 丧制》。又“疚,久也,久在体中也。”《释名· 释疾 病》又《释名· 释水》:“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 公共也。”当然用声训来探求事物得名的缘由,不始 于《释名》,《说文》中就有了:“衣,依也。”又 “椅,依也。”
《释名》简介
4、《释名》的内容。今本共八卷27篇。卷一: 《释天》、《释地》、《释山》、《释水》、 《释丘》、《释道》;卷二:《释州国》、 《释形体》;卷三:《释姿容》、《释长 幼》,《释亲属》;卷四:《释言语》, 《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卷 五:《释衣服》、《释宫室》;卷六:《释 床帐》、《释书契》、《释典艺》;卷七: 《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 车》、《释船》;卷八:《释疾病》、《释 丧制》。
音韵学著作: 1、《切韵》 2、《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 3、《韵镜》《七音略》 4、《中原音韵》
三、全面发展阶段(清初至现在)

汉语史名词解释

汉语史名词解释

汉语史名词解释
汉语史是指记录和研究汉语语言发展历史的学科,主要研究汉语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变化和演变,旨在揭示汉语演变的规律和历史渊源。

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各种方言。

古代汉语主要研究汉朝以后的文言文,以及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汉语语言特点。

现代汉语则是研究现代普通话和各个方言的特点和演变历史。

汉语史的研究内容包括汉语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

在汉语语音方面,主要研究发音、声调、韵母、声母等方面的变化和演变;在汉语语法方面,主要研究句子结构、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语法成分的变化和演变;在汉语词汇方面,主要研究词汇的构成、含义、用法等方面的变化和演变;在汉语语用方面,主要研究语言交际、语境、语用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和演变。

汉语史的研究对于了解汉语的演变规律和历史渊源,提高汉语语言水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史》第八讲讲义

《汉语史》第八讲讲义

03 汉语词汇发展变化分析
基本词汇积累与扩展方式
继承古汉语词汇
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从古代汉语 中继承了大量基本词汇,这些词 汇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石。
吸收外来语
随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汉语吸 收了大量外来语,如佛教词汇、 西方科技词汇等,丰富了汉语词 汇库。
创制新词
为满足社会发展和语言交际的需 要,人们创制了大量新词,如网 络流行语、科技新术语等。
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不同人物在小说戏曲中具有独特的语 言风格,体现其性格特点和身份地位。
潜台词与言外之意
小说戏曲中的语言常含有潜台词和言 外之意,需要读者仔细品味和理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古代文学作品语言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语言风格概述
简洁明快
01
古代汉语表达追求言简意赅,常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典雅庄重
02
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文采和修辞,语言风格典雅庄重,充满韵味。
地域特色
03
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存在差异,如楚辞的瑰丽奇
特、汉赋的铺陈华丽等。
经典诗词曲赋语言特点分析
05 方言差异与普通话推广问 题
方言形成原因及地域分布特点
方言形成原因
包括地理隔绝、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多种因素,导致不同地区形成独特的语言习惯。
地域分布特点
中国方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各地方言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如北方方言、吴方言、湘 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等。
普通话定义、标准及推广历程
普通话定义
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关系
方言保护的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方言有利于维护地 方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

汉语史的原则

汉语史的原则

1、汉语史的原则:(1)注重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的研究,着眼在古代的某一平面,特别是先秦一段。

静态的研究对汉语是来说是必经的阶段,但是单靠静态的研究并不能达到建立汉语史的目的,还必须把各个时代的静态材料连缀起来,以显示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

(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

语言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影响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变革、分化、接触等都会给语言带来影响。

比如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会促使语言产生新词或新义;跟外民族的密切接触、佛教的传入都对汉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重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联系。

在语言的构成要素中,语音、词汇和语法是互相联系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方面的变化,会影响其他方面也产生变化,应将三者结合起来研究。

例如,从古到今语音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的,一套全浊辅音全部消失了,精组和见组在细音前合流了,入声塞尾也没有了,这样就导致同音字(词)的大量出现,如“精/经”在中古前者读【ts】母,后者读【k】母,现在普通话读音相同。

同音词太多,就会影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效率。

为了分化同音词,汉语采取增加音节长度的办法,这样从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发展到以双音节为主的格局。

词汇的分化,又给语法的变化,出现了构词法和合成法。

(4)认清语言发展的方向。

语言发展的方向,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古代语言循着什么方向达到今天的状况;二是今天的语言将要朝哪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方面是总结过去,第二个方面是预测未来。

语言的发展是复杂的,中间可能有一些现象是逆向的。

这就需要把握大局,认清语言发展的总趋势。

2、研究汉语史的依据:(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

如:研究商周时期的语言,就必须利用甲骨文和金文材料;研究上古韵部,离不开《诗经》和《离骚》;南北朝《世说新语》《齐民要术》、佛经翻译、宋元话本等,以及明清小说《三言》《二拍》《红楼梦》等,都用白话写成,她们是研究中古和近代汉语的重要依据。

(2)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语史考试题库及答案

汉语史考试题库及答案

汉语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汉语属于哪个语系?A. 印欧语系B. 汉藏语系C. 阿尔泰语系D. 南岛语系答案:B2.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商代D. 周代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汉字的六书?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转注E. 形声答案:D4.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文言文更古老,白话文更现代B. 文言文更正式,白话文更口语化C. 文言文更简洁,白话文更冗长D. 文言文更复杂,白话文更简单答案:B5. “诗经”是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A. 商代B. 周代C. 秦代D. 汉代答案:B二、填空题1. 汉字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甲骨文、______、______、楷书等阶段。

答案:金文、小篆2. 汉语的声调分为四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______。

答案:去声3. “之乎者也”是______文的典型句式。

答案:文言文三、简答题1. 简述汉语史的发展阶段。

答案:汉语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古汉语、中古汉语、近现代汉语三个阶段。

古汉语包括先秦时期的语言,中古汉语主要指魏晋南北朝至宋代的语言,近现代汉语则指元明清以来的语言。

2. 举例说明汉字的六书。

答案: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例如,“日”是象形字,表示太阳;“上”是指事字,表示方向;“明”是会意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江”是形声字,由“氵”和“工”组成,表示河流;“老”是转注字,表示年长;“来”是假借字,原指麦芒,后借用为动词“来”。

四、论述题1. 论述汉语方言的多样性及其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答案:汉语方言的多样性体现在地域分布广泛,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种多样性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促进了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方言的存在也给汉语的统一和标准化带来了挑战,需要在保护方言多样性的同时,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和规范。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试题库和答案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来制定。

汉语史课件(一)绪论

汉语史课件(一)绪论
衣带渐 宽终不 悔
《汉语史》
主讲:王世利 E-mail:wangshili@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总结
现代汉语的特点 汉语语音史 汉语词汇史 汉语语法史
绪论



一、汉语史及其要解决的问题 二、汉语的历史分期 三、学习汉语史依据的材料 四、应有的学习态度

《方言》:全称;作者;东晋郭璞的注和清代戴震
的疏证;体例 (卷1):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 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 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说文解字》 《释名》 郑玄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三个阶段: 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前三世纪)—东晋末 (五世纪),《尔雅》《方言》《说文解字》 《释名》及郑玄等。 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五世纪)—明末 (十七世纪)出现了一批韵书(如《切韵》系 韵书)和韵图 全面发展阶段:清初(十七世纪)—现在
2、吕叔湘(1985) 古代汉语 公元前500-公元700年 早期官话 公元701-公元1900年 现代汉语 公元1901-现在
3、石毓智(《汉语语法化的历程》2001) 古代汉语 公元前700年-公元前200年 中古汉语 公元前199-公元900年 早期现代汉语 公元901年-公元1500年 现代汉语 公元1501年-现在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五世纪)—明末 (十七世纪) 出现了一批韵书,如《切韵》系韵书,包括 《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 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 图》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汉语史——精选推荐

汉语史——精选推荐

汉语史《漢語史》講義講授⼈:胡继明要點提⽰:1、汉语史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2、研究汉语史的依据及研究⽅法3、研究汉语史的⽬的及意义4、研究汉语史过程中应注意的⼀些原则5、与汉语史研究相关的⼏个问题5.1汉语史的分期5.2汉语与汉族社会5.3汉语与汉字的发展绪论⼀、汉语史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1.学科性质王⼒:“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 (《汉语史稿》“绪论”)我們的認識:汉语史它实际上就是关于汉语变化发展规律历史的⼀门学科。

2.研究对象之⼀:了解汉语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探索这些变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从⽽揭⽰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之⼆:弄清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语⾳、词汇、语法的基本⾯貌及存在状况。

⼆、研究汉语史的依据及⽅法1、研究汉语史的依据1.1.历代保存下来的⽤语⾔记录的⽂献l)先秦古汉语时期(包括此前的殷商时代)A.甲⾻⼘辞孙诒让《契⽂举例》,《名原》;罗振⽟《殷虚贞⼘⽂字考》、《殷虚书契考释》;叶⽟森《殷虚书契前编集译》;商承祚《殷虚⽂字类编》;郭沫若《甲⾻⽂研究》、《⼘辞通纂》、《殷契粹编》等。

B.⾦⽂亦叫铜器铭⽂,是指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字。

关于⾦⽂的研究,我国古已有之。

宋代有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录》等。

真正的⾦⽂研究则始于宋薛尚功《历代钟⿍彝器款识法贴》。

清代,⾦⽂的出⼟则⽐宋代多了⼗⼏倍以上,清·⾼宗敕编《西清古鉴》等书,促进了对⾦⽂的研究。

C.《诗经》和《楚辞》在古代留下来的书⾯⽂献中,⼤致可以分为散⽂和韵⽂两种。

《诗经》和《楚辞》,则为构拟上古语⾳提供了书⾯依据。

王⼒先⽣归纳的上古韵部,则正是据《诗经》、《楚辞》的⽤韵情况⽽总结概括出来29部和30部的。

D.先秦语⾔研究的其他⽂献材料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论语》等;诸⼦散⽂如:《⽼⼦》《庄⼦》《孟⼦》《墨⼦》《荀⼦》《国语》《国策》等。

2)秦汉时期《吕⽒春秋》;《淮南⼦》;《史记》;《汉书》;《论衡》(王充);《汉乐府民歌》;⽂⼈五⾔诗及《古诗⼗九⾸》;秦汉简牍帛书、汉碑等。

汉语史讲稿VI中古到近代近代到现代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汉语史讲稿VI中古到近代近代到现代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中原音韵》有支思、齐微、鱼模、皆来、萧豪、歌 戈、家麻、车遮、尤侯9个阴声韵部,22个韵母,分别 由《广韵》支、脂、之、微、鱼、虞、模、齐、灰、 咍、佳、皆、祭、泰、夬、废、萧、宵、肴、豪、歌、 戈、麻、尤、侯、幽26个韵部,40个韵母变来。
下面分别加以阐明:一、支思韵 [ ï]
二、齐微[ei]、[i]、[uei] 《中原音韵》中旳齐微韵涉及[ei]、[i]、[uei]三个韵母。分别由《广韵》支、 脂、之、微、齐、祭、废、灰、泰九韵变来。
中古到近代汉语阴声韵旳发展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韵母系统发发生了很大旳变化。 《广韵》继承《切韵》旳语音系统,将《切韵》旳韵母 增长为206个,可分为阴、阳、入3大韵类95部,140个 韵母。举平以赅上去,其中有阴声26部40个韵母;阳声 35部50个韵母;入声34部,50个韵母。我们在前面已经 谈过,《广韵》韵部划分较细,有旳是综合了某些方音 和古音旳特点,有旳其实只是韵头不同。在唐代诗歌用 韵中这些韵大都能够合用。《中原音韵》分为19个韵部, 46个韵母。入声消失,阴声韵和阳声韵也多有合并,总 旳发展趋势是整个韵部系统大大简化。
1.韵母[ei]来自《广韵》灰、泰、支、脂、祭五韵旳开口重唇音及微、废两 韵旳合口轻唇音。
灰(合一)[uɒi] → [ei]:
泰(开一)[ɑi] → [ei]:
支(开三)[ĭe] → [ei]: 脂(开三)[i] → [ei]: 微(合三)[ĭwəi] → [ei] 祭(开三)[ĭZi] → [ei 废(合三)[ĭwɐi] → [ei]
4.齐微 [ei] 杯悲醅胚裴梅飞黑得德肋 [uei] 堆推吹翠醉随归灰徊类泪 [i] 壁避低地利离里疾知迟池
5.鱼模 [u] 夫服都途炉路初故袴户 [iu] 沮除住去处暑书舒虚雨

汉语史讲义

汉语史讲义

汉语史讲义第一讲绪论思考题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内容提纲: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⑴何谓汉语史⑵汉语史的研究对象⑶汉语史的研究意义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一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⑴何谓汉语史所谓汉语,是指汉族人民所说的语言.而汉族是由汉朝得名.汉语、汉族都是汉代以后才有的名称.汉语这一名称最初见于六朝<世说新语·言语>:“高坐道人不作汉语”.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谦以大教虽行,而经多梵文,虽未翻译,已妙善方言,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

”汉语史,即汉语发展史的简称.⑵汉语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即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一般内部规律和特殊内部规律。

一般内部规律即指针对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

比如,语言各个构成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就是语言的一般规律之一。

特殊内部规律是指一定的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

⑶汉语史的研究意义研究汉语史,首先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研究汉语史,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有重要意义。

研究汉语史对于普通话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

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

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品是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词义的专书。

关于它的作者说法不一:三国魏人张揖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汉代郑玄认为是孔子门人,欧阳修认为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

”郭沫若认为“《尔雅》虽号称周公所作,然实秦汉之际之所纂集,其中且多秦汉人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水韵:十三世纪时,平水刘渊著《王子新刊礼部韵略》,索性把同用的韵(广韵206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来又有人并为106韵。

阳声韵:鼻音韵尾m、n、
p、t、k
2.尖团音合流:(见)g、k、h +i、ü→j、q、x
(精)z、c、s
3.浊音清化:平声归送气,仄声归不送气。

4.平分阴阳:清归阴平,浊归阳平。

5.入声消失: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

看下字的声调平—送气
徒(定)公(平)tóng 仄—不送气
唐(定)割(入)dá平分阴阳,看上字声母清—阴平
浊—阳平
全浊—阳平
次浊—去声
6.古无轻唇音上古:帮、滂、并、明中古:非、敷、奉、微(同声必同部,音近义通)古无舌上音上古:端、透、定中古:知、徹、澄
7.如字:凡是字用本义,按照本音读出。

读破:凡是转化后的意义,按照变化后的声调读出,由于转化的意义大多读去声,古人称为“读破”。

8.系词(是):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谓语联系于主语的词。

①名词不需要系词的帮助可以构成判断(者、也……)②有“者”字后,句末可以不用“也”字。

9.宾语前置的类型(需举例)
①完全抛弃旧形式,仅留下若干残迹。

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②完全保存旧形式,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③“之”、“是”帮助宾语前置(复制代词),是之、是、之、是之谓。

④新旧结构同时存在,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可前可后。

10.使成式是一种短语的结构方式。

从形式上说,是外动词带着形容词(修好、弄坏),或者是外动词带着内动词(打死、救活);从意义上说,是把行为及其结果在一个动词性短语中
表示出来。

这种行为能使受事者得到某种结果,所以叫做使成式。

11.被动式:具有结构特点的被动式,而不是概念上的被动。

①先秦被动式可分为三种:“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

②汉代两种形式:“为……所”式、“被”字句(后起句)与“见”字句相似。

12.处置式:就形式上说,它是用一个介词性的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一定要把淮河治好),就意义上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处置。

13.什么叫做句法的严密化?汉语的句法是怎样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
(1)句法结构的严密化:一方面主谓分明,脉络清楚,每个句法成分富有逻辑性,经得起分析;另一方面,要求语言简练,语义精密细致,无懈可击(表意完善严密)。

(2)发展过程:所谓严密化,是指句子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①甲骨文、书经的句子非常简单。

《书经》里,复合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用意合的方法来表现,从句法上看不出逻辑关系。

在《易经》、《论语》中虽用“故、况、则”等连词表示,但句子结构比较复杂而严密。

②战国以后,汉语的句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句法结构比春秋时代复杂严密,有利于比较严密的思想的表达。

③汉魏基本承袭战国时代,基本无发展。

④唐代佛教的传入,汉语的句法严密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佛教思想强调逻辑关系,一方面把要说的话尽可能概括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另一方面把零星的短句合成长句,联系更紧密,表达更简练。

⑤五四以后,汉语的句子结构,在严密性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方面要求主谓分明、脉络清楚,每个句法成分富有逻辑性,经得起反复分析;另一方面又要求语言简练,涵义精密细致、无懈可击。

14.有关肢体的基本词在汉语史上的应用情况
①肢体的名称稳固性不如自然现象的名称。

几千年下来沿用的只有“心”、“手”等少些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否则厥心违怨)
②多数的肢体名称,如“耳、身、眉、鼻、发”等,到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双音词的词素。

③有些肢体名称,如“首、领、面、目、口、齿、足、肌、肤”,上古属于基本词汇,到后代被口语所代替。

螓首蛾眉皆再拜稽首美目盼兮
15.佛教借词和译词对汉语的影响
①一些佛教用语只能通行于研究佛教经典的少数人中间,不能成为全民的语言。

(禅:静虑。

般若:智慧。

兰若:僧舍。

菩提:觉。


②有一些佛教用语进入全民语言,家喻户晓。

(佛:浮屠。

塔:浮图。

僧:僧伽。

阎罗:鬼王。

)但这些词还令人意识到是佛教用语,不算深入到汉语血液里。

③还有一些佛教用语,已深入到汉语的血液里,不能再意识到它们的来源。

(世界:天下。

现在:见在。

因果:因依,果实=报应,结果,由结成果实引申为原因所造成的后果。

圆满,魔鬼。


16.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两个特点:尽量利用意译;尽量利用日本译名。

17.同类词:主要是结合汉字的偏旁来谈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联系。

同源词:主要是结合语音来谈词与词之间的亲属关系。

18.同部首的词就词源而论应该是同类词。

不同部首,但是部首意义相通的,也可认为是同类词。

19.在人类创造语言的原始时代,词义和语音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

但是,等到语言的词汇初步形成以后,旧词与新词之间决不是没有联系的。

声音相近而意义又相似的词往往是同源词。

20.“引申”是从本来的意义生出一个新的意义来,旧意义和新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说明的。

21.词义的变迁:词义的扩大江、河、脸
词义的缩小瓦、谷、生、舅姑、子
词义的转移玄、穷
小→大→小:细、虫感情色彩变化:谤、乖、爪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