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测度与地区差异分解

合集下载

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

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摘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地理区域差异,表明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在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为按照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依据.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前言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它的指标是老年人口系数,其含义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含60岁或65岁以上含65岁,以下同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数.老年人口系数越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联合国对人口年龄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一套标准,作为判断一个地区或国家是否进入老年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它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就称之为人口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社会,4%~7%为成年型社会,4%以下为年轻型社会1.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导致老年人口过多,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结养老事业造成巨大压力.对于我国,这尤为突出.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1996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亿,同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亿;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一般西方国家从人口成年型国家进入老年型国家要经过50~80年,而我国大约用不了20年;其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现已超过发达国家的程度,而经济水平则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这就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必须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求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对策.本文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及其地理区域差异作一探讨.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经历的年限及其老年人口系数各不相同.表1和图1分别展示了我国多年来的老年人口系数及其变化情况.2.1 第一阶段5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口系数缓慢亡率大幅度下降,生育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必然使老年人口的到16‰2,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为%.1953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高,占总人口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较低,占总人口的%.1959年,上升,在人口年轻型社会与成年型社会之间徘徊.建国初,我国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国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致使生育人数增加,人口发展出现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下降,生育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必然使老年人口的数量迅速上升,但是,这期间人口的增长完全处于一种无计划发展的阶段.人口的高速增长往往使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婴儿的增长幅度,从而老年人口的比例并未处于上升状态.表1列出我国自1949年以来多年的老年人口系数和0~14岁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从总的趋势看,我国自建国以后老年人口的比例处于一种上升状态.1949年全国人口死亡率为20‰,而同期人口出生率为36‰,人口总体上处于增长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达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已上升到%.2.2 第二阶段60年代这个阶段,受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老年人口系数有所回落.这是我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政府工作出现的失误,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导致人口死亡率猛增,出生率大大下降.在三年经济困难期间,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这一阶段老年人口的数量急剧减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比解放初期明显下降.1964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与1953年第一次普查相距11年,1953年时50岁以上的人群到1964年正好进入老年人的行列.1964年0~14岁人口的比例为%,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表1.与1959年的数据比较可知,1964年的老年人口系数比1959年下降了1136个百分点.因此,1964年我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年轻型国家.而这以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人口出生率又有了明显回升,出现了一次新的出生高峰.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开始下降,于是,老年人口的数量开始上升,但由于出生率的高速增长,低年龄段的人口膨胀,使得老年人口的比例并未有明显的提高.2.3 第三阶段70年代以后这一阶段,老年人口系数稳步提高,我国快步向人口老年型社会迈进.自70年代起,我国人口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建国后几十年来的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人口压力使人们越来越感到控制人口已迫在眉睫.政府开始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行计划生育的号召,并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高速发展的势头得到有力的遏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人口由自发的高速增长进入有计划的减速增长时期.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卫生医疗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预期寿命的延长必然导致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比例不断地上升.从表1可以看出,1982年0~14岁人口的比例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这一结果表明,自70年代以来,我国已跨出了人口年轻国家的行列,而进入人口成年型国家类型,并且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正向人口老年型国家迈进.自80年代以后,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这不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实施,还因为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振兴.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少生、优生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在很多地方,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由不自觉地执行变为自觉地执行.由于人们生活安定、富裕,更多的人已开始注重保健,于是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比例直线上升.1996年,我国的老年人口系数已达到%,距人口老龄化国家的标准7%只有一步之遥了.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安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这势必导致今后几年我国老年人口的高速发展,并且这种趋势将一直延续下去,明年或许后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根据我国老年人口的发展过程,可用下列函数近似地表述我国老年人口系数的变化趋势:从上述公式可以推算出1998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1999年可达到%,而2000年老年人口达到%表2.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1999年我国将步入人口老年型社会.而且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还会继续向老龄化、超老龄化发展.只有再经过50年左右,才会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稳定期.可以预计,到2000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亿,而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1亿.如果按这一速度继续发展,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相当高.预计自2050年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趋于稳定状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减慢,甚至有所下降.此时,我国总体人口和年龄结构也趋于稳定,年龄金字塔已不再具有下宽上窄的特征,而成为一种上下宽度基本一致的柱状型,人口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级的动态平衡阶段.4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4.1 城乡差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亿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与此相应,农村的老年人口总数也远高于城市.表3列出了近年来我国65岁以上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口1%抽查情况,其中1991年我国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抽查数为12564人,老年人口系数为%;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查数为49945人,远超过城市的老年人口数.但是,它的老龄化程度稍低,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比城市低个百分点.到1993年,这种差距为个百分点,1995年为个百分点.可见,在广大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城市低,然而,农村老年人口的总数很大.这就提醒我们,在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老年人口的抚养问题较以前更为突出.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农村有实际困难的孤寡老人由生产队负责抚养.承包以后生产队核算体制解体,加之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造成子女减少,这样抚养老年人的年轻人就减少了,老年人的扶养问题就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可以说在解决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时,能否解决好农村的老年人口问题是关键之所在.东西部差异本文按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一线将我国粗略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来分析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东西部差异.表4列出了东西部地区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平均值,经统计,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口系数平均为%,西部地区为%,经“T”检验后,得出t值为,p<,表示东西部地区之间老年人口系数差异非常显着,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口系数明显大于西部地区,其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西部地区高得多.图2为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0年、1991年、1994年和1995年老年人口系数平均值的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由东到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只是划为西部地区的广西和四川省老年人口系数略高,而划为东部地区的黑龙江省老年人口系数略低表4,这可能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所致.我们曾分析得出,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人口老龄化有负影响,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对它也有负影响,经济发展程度则有正影响.我们选择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工业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来加以分析.统计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老年人口系数的相关系数为p<,说明二者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另外,人均工业生产总值和老年人口系数的相关系数更高r=,p<,也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和老年人口系数的关系相对较弱r=,p>,在统计学上没有显着意义.这说明一个地区的工业越发达,经济就越发达,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就越高.表4还列出了东西部地区1991~199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工业生产总值.经统计,东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为4280元,西部地区为2146元,二者差异非常显着t=,p<.东西部地区之间人均工业生产总值也是差异非常显着t=,p<.从上述分析可知,东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与此相应,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4.3 不同民族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的差异我国不同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都有一定的差异,各自的生活习俗、卫生条件也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别对各民族的人口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各民族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有一定差异.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1982年老年人口系数比较大的民族有维吾尔、布依、壮、藏、汉、土家、满、侗等,均在%以上.而老人口系数比较小的是哈萨克、蒙古、哈尼、彝和黎族,在%以下.然而,到了1990年情况就有了变化.1982年排在第一位的维吾尔族,1990年降到第7位,原来排在第5位的汉族,则升为第1位;而排在末5位的仍然是原来那五个民族.汉族的老年人口系数之所以提高较大,主要是自70年代后期起,计划生育工作得以有力贯彻,使汉族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导致老年人口系数升高的幅度较大.而对于有些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方面有一定弹性,婴儿死亡率也相对高一些.因此,其老年人口系数有的下降了,有的则上升的幅度很小.4.4 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差异根据1997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公布的全国592个贫困县名单,我们分别统计了1990年全国26个省、自治区贫困县与非贫困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表6,结果显示,全国贫困地区老年人口系数平均为±,非贫困地区为±.经“T”检验,t=,p>,说明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差异不明显.这与前面所述我国东、西部地区老年人口系数有显着差异的结果似乎有矛盾,但仔细分析起来,这一结果又是可理解的.正如前面所述,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很多,除了经济发达程度以外,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生活习惯、食物结构、民族风俗、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力度、卫生保健条件、疾病流行的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同一个省份之内,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要大于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从而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缩小.贫困县一般分布在边远山区,环境少受污染,山青水秀,空气新鲜,绿色食品较丰富,老年人口较多.这一点从全国百岁老人的分布情况即可说明.1990年全国百岁以上的老人有6681人,分布最多的是广西,有932人,四川居第二,836人,广东第三,644人,新疆第四,632人1.可见,在前四位的省、区中,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就占3个.广西有28个贫困县,大部分在该区西部,有百岁老人者27个县,占96%,在全区有百岁老人的81个县中占33%.其中巴马县有百岁老人66人,为全区第一,也是全国之冠.新疆有25个贫困县,其中17个有百岁老人,占68%,占全区有百岁老人的县的25%,其中阿克陶52人,为全区之首,疏勒县43人,为全区第二位,这些有百岁老人的贫困县大部分在经济落后的南疆地区.上述情况说明,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存在,而且在经济暂不发达的地区也有.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力实施和卫生保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贫困地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还会日趋突出.这就提醒我们,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千万不要忽视贫困地区,这才不致于使我们的工作被动.5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几点认识:1我国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的发展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①50年代,老年人口系数缓慢上升,在人口年轻型与成年型社会之间徘徊;②60年代,受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老年人口系数有所回落;③70年代后,老年人口系数稳步上升,向人口老年型社会迈进.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程度不等的地理区域差异,即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各民族地区之间有一定的差别,贫困县与非贫困县之间差异不明显,可能与大部分贫困县自然环境较好有关.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不能忽视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3今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发展,老年人口系数会继续升高,到21世纪40年代可能达到最高峰,此后,人口老龄化将趋于平稳状态.预计在近1~2年内我国将进入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中国人口老龄化差异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差异化
实施再就业工程
鼓励企业吸纳中老年人就业,实现中老年人再就业和职业转型。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老年人的职业技能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高其 就业竞争力。
建立老年人才库
整合老年人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养老金水平
01
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适时提高养老金水平,保障老年人
城乡之间
城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农村,但农村的老龄 化速度更快。
城乡差异化
要点一
城市
由于医疗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因此城市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
要点二
农村
由于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且很多农村地区的老年 人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因此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较高 。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化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全国性的抽样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对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群 体的老年人口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对老年人口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 、社会福利和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02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定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 口结构中,老年人口(通常指65岁及 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同时儿 童和青少年人口比例下降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逐渐突出,需要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 来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03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结 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疗卫 生服务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需 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 的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服务体系面临挑战
社会服务体系不完 善
老年人精神生活匮 乏

中 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点分析

中 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点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点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点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

这意味着养老负担逐渐加重,社会资源在养老方面的投入需求不断加大。

2、老龄化速度加快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速度快的特点。

在较短的时间内,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长,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地区差异显著不同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生活水平较高,人口老龄化相对较早且程度较深;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老龄化进程则相对较慢。

4、高龄化趋势明显不仅老年人口总数在增加,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高龄老人往往需要更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这对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未富先老中国在经济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就已经面临较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使得社会在应对老龄化时,面临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困境。

2、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

子女数量减少,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难以充分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

3、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健康状况整体不容乐观。

这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4、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

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还包括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多样化的需求。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影响部分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聚类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聚类分析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0月
南京人 口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Ju a o aj gC l g r oua o rg m eMaae e t or l f ni o eef plt nPor m ngm n n N n l oP i a
Oc., 0 6 t 20
本研究试图在 已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 选取比较合理的聚类变量和聚类方法 , 对我国各省 、 自治区 市、
老 龄化水 平进 行一个 基 于 SS P S软件 工具 上 的聚类 分析 , 希望 能对 全 国老龄 化水平 进行 一 个相对 科学 的 区
域划分和整体分析。 本文采用聚类系统中的 Q型聚类 , 即对样本( 国大陆 3 个省 、 自治 区) 全 1 市、 各个观测值进行处理。 首先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 把所有数值通过公式变化为 z分位数 , 以消除不 同计量单位对数据值大
第2 2卷 第 4期
V0. 2 N . 12 o 4
中 国人 口老龄 化 状 况 的聚 类分 析
杜 肖俏 , 王连 峰
( 厦门大学 人 口研究所 , 建 厦门 3 10 ) 福 6 0 5
l 要 J 了解 全 国各 地 区 老龄 化状 况 的联 系和 区 别 , 我 国 大 陆 3 摘 为 对 1个 省 、 、 市 自治 区 6 5岁 及 以 上 老 年人 口
Ab t a t I r e o g ta d a a o tt e a i g p p l t n i l t e a e s o u o n r ,i e 1 p o i c s sr c : n o d rt e n i e b u h gn o ua i n al h r a fo rc u t o y . .3 rv n e , mu ii ai e n u o o u e in ,t e a t o s e a n d t e fl wi g d t : p p l t n r t fa e 6 n n c p l i s a d a tn mo sr g o s h u h r x mi e h l n a a o u a i a i o g 5 a d t o o o o

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分析

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分析

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从城乡人口老龄化现状入手,探讨两者的差异点;其次分析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比较城乡间的差异因素;再探讨城乡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的应对策略;最后对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通过全面比较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总结出不同地区的问题和特点,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有效对策。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城乡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影响,为构建更加和谐、可持续的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城乡人口老龄化,差异分析,现状,原因,影响,对策,发展趋势,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情况,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城乡老龄化对策的差异,并对未来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城乡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掌握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和趋势的差异性。

2. 探讨城乡人口老龄化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3. 分析城乡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两者在养老、医疗、劳动力等方面的差异带来的挑战。

4. 对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对策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不同地区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5. 针对未来城乡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1.2 研究意义老龄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研究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对于深入了解和把握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针对不同地区老龄化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存在的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中国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东中西部地区和28个省市的数据研究

中国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东中西部地区和28个省市的数据研究

中国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东中西部地区和28个省市的数据研究刘文,杨馥萍(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山东威海264209)【摘要】积极老龄化指数作为一种能够有效量化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的复合指数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利用CHARLS和CGSS数据库,借鉴欧盟积极老龄化测度框架,利用AHP与DEA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中国积极老龄化指数,测度中国三大区域及28个省份的积极老龄化指数,研究区域、城乡、省份、性别等层次的积极老龄化发展水平。

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积极老龄化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城乡积极老龄化水平差异明显,男性水平总体高于女性而且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拉大。

基于不同区域和省份的发展特色,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老龄化发展对策:东部地区应促进老龄人口全方位的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部地区应整合区域资源,满足老龄人口就业需求并提高其潜能;西部地区应关注老龄人口的生存条件,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同时努力缩小老龄人口就业性别差距,关注高龄女性的健康和经济状况;全方位提高农村积极老龄化水平和农村高龄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指数;老龄人口;三大区域;性别;城乡;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5/ki.1004-129X.2019.02.009【文章编号】1004-129X(2019)02-0100-13【收稿日期】2018-09-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老龄化条件下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代际合作与竞争关系研究(715731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东亚视野的积极老龄化研究(16FJL010);山东人文社科规划专项课题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沂蒙革命老区养老模式研究(18CYMJ40)【作者简介】刘文(1964-),女,山东新泰人,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杨馥萍(1994-),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及类型划分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及类型划分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及类型划分林琳;杨莹;李冠杰【摘要】基于1995,2000,2005,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老龄化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分布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中西部农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明显,老龄化范围由沿海向内陆迅速扩张.根据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农村人口老龄化划分为快速减少浅度老龄化、快速减少深度老龄化、慢速减少深度老龄化、慢速增长浅度老龄化、慢速增长深度老龄化、快速增长浅度老龄化、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7种类型,1995-2000年有5种类型,其中快速增长与慢速减少深度老龄化类型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快速与慢速增长型浅度老龄化类型由环渤海地区向内陆延伸;2000-2005年有4种类型,其中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在空间上呈“沿海带”和“内陆带”分布,快速增长浅度老龄化类型空间上表现为“J”型连片分布;2005-2010年有5种类型,其中快速增长老龄化类型表现为零散、碎片分布,快速减少深度老龄化类型集中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自身因素、农村发展因素和文化教育因素是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7页(P154-160)【关键词】农村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老龄化类型;中国【作者】林琳;杨莹;李冠杰【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3201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7亿,人口老龄化率9.4%,老年抚养比12.7%。

其中农村老年人口6 813.95万,老龄化率10.61%,老年抚养比15.04%,分别高于城市2.27%,4.66%。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为严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分析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 10%以上,或65 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 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分布。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有 17759. 44 万人,占我国人口比重 13. 32%。

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镇 7829. 11 万人,农村 9930. 33 万人,分别占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为 44% 和 56%,占城乡人口比重分别为11. 68%和 14. 98%,由此看出农村老龄化较城镇程度更高。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从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布情况看:东部地区7935.44 万人,中部地区5910.22 万人,西部地区3913. 78万人。

分别占我国老年人口的 45%、 33% 和 22%,占东中西部地区人口比重分别为 13. 32%, 13. 22%和 13. 51%,可以显示东中部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不是很明显。

从各个省的分布情况看:西藏、青海、新疆三个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最低,分别为 7. 67%, 9. 45%, 9. 66%。

重庆、四川、江苏老龄化程度最高,超过了我国老龄化三个百分点,分别为 17. 42%, 16.30%, 15. 99%。

由此看出各个省的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

最高相差近 9 个百分点。

(二)我国老龄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高于城镇老年人口数。

其中,老年人口主要集中于 60 ~ 79 岁。

80 岁以上老年人口城乡比重分别为 11. 55%, 12. 04%。

(详见表 1)(三)我国老龄人口分年龄段的性别比状况。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女性老龄人口为 90, 527, 397 人,男性老龄人口为 87, 031, 109 人。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各省老龄化差异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各省老龄化差异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各省老龄化差异作者:许琴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10期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升级。

国际上通常把65岁作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口称为老年人口。

并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同时将进一步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老龄化程度参差不齐。

这些客观的因素对各地区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老龄化模型构建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人口出生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1978年以来,我国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直接导致了我国人口死亡率的降低。

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直接原因,这使得老年人赡养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

老年抚养比也称负担老年系数,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

计算公式为: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对人口老龄化产生原因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研究基础。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育水平的降低和寿命的延长。

前者降低了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后者增加了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但实际中,越来越多学者认为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对于人口年龄结构的研究起源于欧洲,他们认为生育率下降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

近40年来,中国的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都有了显著的下降,人口的年龄结构既受到了生育水平下降的影响,也受到了死亡率下降的影响,而这两种影响的作用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

中国东、中、西部人口老龄化差异评析

中国东、中、西部人口老龄化差异评析

中国东、中、西部人口老龄化差异评析[摘要]在全国人口逐步实现低增长的总趋势中,地区人口发展受社会、经济、人口控制能力的影响,仍有明显差异,解释这种差异的程度、趋势,对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缩小东、中、西差距,把握我国控制人口的潜力,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包括:东、中、西部在跨世纪过程中,老龄化在规模与速度上的差异;老龄化与人均GDP的关系以及老龄化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老龄化地区差异非参数检验人口老龄化, 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 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

它的指标是老年人口系数, 其含义是一个地区60 岁以上(含60 岁) 或65 岁以上(含65 岁, 以下同) 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数。

老年人口系数越大, 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导致老年人口过多, 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结养老事业造成巨大压力。

对于我国,这尤为突出。

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 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其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

这就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沉重的压力。

因此, 必须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以探求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对策。

本文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理区域差异作一探讨。

对于中国而言,31个省市由于区位、资源条件以及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有快有慢,人口老龄化因此也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来分析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东西部差异。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

中 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中 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趋势,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了有效样本_____份。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截至_____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_____亿,占总人口的_____%;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_____亿,占总人口的_____%。

预计到_____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届时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_____亿,占总人口的_____%。

(二)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_____%上升到_____%,只用了_____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普遍用了_____年以上的时间。

(三)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例如,_____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_____%,而_____省还不到_____%。

(四)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一)高龄化趋势明显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_____年,中国 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到_____万,占老年人口的_____%。

(二)空巢化问题突出由于子女外出工作、居住等原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或与配偶生活,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2024年全国及各省份老年健康预期寿命变化及差异比较》范文

《2024年全国及各省份老年健康预期寿命变化及差异比较》范文

《全国及各省份老年健康预期寿命变化及差异比较》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健康预期寿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老年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及差异比较对于制定有效的健康政策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全国及各省份老年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全国老年健康预期寿命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国老年健康预期寿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然而,这一增长趋势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医疗资源丰富,老年健康预期寿命相对较高。

三、各省份老年健康预期寿命差异比较1. 地域差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各省份老年健康预期寿命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经济发达的省份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其老年健康预期寿命相对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西藏、青海、甘肃等省份的老年健康预期寿命相对较低。

2. 城乡差异:在农村地区,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老年健康预期寿命普遍低于城市地区。

但随着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3. 性别差异:在总体上,女性的老年健康预期寿命略高于男性。

这主要与女性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惯以及社会角色的变化有关。

然而,在部分地区,由于性别比例失衡等因素的影响,性别差异并不明显。

四、原因分析造成各省份老年健康预期寿命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社会保障制度、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分布是影响老年健康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地区医疗资源丰富,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五、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老年健康水平,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加强医疗资源投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时空差异与收敛性检验

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时空差异与收敛性检验

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时空差异与收敛性检验杨振;丁启燕;王宇【摘要】当前中国正在迎来"银发浪潮",老龄化作为人口转变最重要的后果之一,是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基本国情.该文利用最近3次人口普查获得的资料,对我国省级层面的老龄化时空差异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增长较快,老龄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空间梯度特征,差异程度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加;(2)各地区老龄化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而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老龄化水平较高(低)的地区相对地趋于和较高(低)水平的地区相邻,空间集聚性随时间变化有所弱化;(3)老龄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呈现出稳健的条件收敛趋势,地区老龄化指数的增加速度与其初始水平负相关,初始水平较高(低)地区的增速普遍低(高)于初始水平较低(高)的地区,未来省际差异预期不断缩小,收敛速度随时间变化不断提升.【期刊名称】《西北人口》【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8页(P11-17,23)【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时空差异;空间集聚;收敛性检验;分位数回归【作者】杨振;丁启燕;王宇【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武汉 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2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1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有1.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06%,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国际上通常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的人口结构称作老龄化,据此我国目前已经从整体上进入了所谓的老龄化社会。

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编写的《2010年世界人口展望》预测,到2020、2030、2040、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13.6%、18.7%、26.8%、30.8%,未来30~40年是中国老龄化快速增长的时期[1]。

中国老龄化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老龄化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老龄化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分析作者:李晓萌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选取老少比作为测度老龄化程度的主要指标,运用2002-2013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各区域的老龄化水平都呈上升趋势,但整体的水平及上升的幅度有较大的差异。

人均GDP、和死亡率对老龄化程度存在的正影响,死亡率对老龄化程度存在负的影响,文盲率对老龄化程度未见反向影响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少比;区域差异;面板数据1 模型构建及说明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成四类:人口发展因素、教育发展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社会发展因素。

人口发展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预期寿命等;教育发展因素主要是指文盲率;经济发展因素包括人均 GDP、医疗卫生条件等;社会发展因素包括城市化率、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率等。

模型式中Y代表老少比,X1代表实际人均GDP,X2代表出生率,X3代表死亡率,X4代表文盲率;i、t分别代表截面个体和时间;老少比通过65岁以上人口数和15岁以下人口数之比计算得来,文盲率通过15岁以上文盲数与15岁以上人口数之比得来。

本文采用的是2002-2013年29个(不包括重庆市和西藏地区)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 模型确定首先采用F统计量检验应该建立混合回归模型还是非混合回归模型,如果p>0.05,则选取混合模型;p0.05,选取个体随机效应模型,p3 模型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文盲率对老龄化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剔除了文盲率这一因素,只使用其他四个变量来构建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调整R2=0.77,F统计量值为383.27,p=0.00,说明回归方程设定合理模型的拟合度较高。

人均GDP的回归系数为33.06,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人均GDP的增加,将带来老龄化水平的上升,对老龄化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这表明,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并能说我们不需要关注老龄化的问题,首先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首要问题,经济的发展带来较高的老龄化水平,而老龄化对经济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如果不对老龄化加以控制,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的阻碍。

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析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析研究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和标准
定义:人口老龄 化是指人口结构 中老年人口比例 不断增加的现象
标准:国际上通 常将60岁及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超过10%视为 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现状:根据 最新数据,中国 60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已 超过10%,进入 老龄化社会
区域差异:不同 地区老龄化程度 存在差异,需要 进一步分析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趋势
老龄化程度:中国已成为全球 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老龄化趋势:未来几十年内, 中国老龄化程度将继续加深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老龄化程 度存在明显差异
城乡差异:城市老龄化程度高 于农村,但农村老龄化速度更 快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劳动力市 场:劳动 力供给减 少,劳动 力成本上 升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出生率下降:计划 生育政策的实施, 导致出生率下降
死亡率下降:医疗 水平的提高,导致 死亡率下降
人口老龄化:出生 率下降和死亡率下 降共同导致人口老 龄化
区域差异:不同地 区的出生率和死亡 率存在差异,导致 人口老龄化水平不 同
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
社会保障制度: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 度存在差异,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社会保障: 养老金支 出增加, 社会保障 压力增大
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 需求增加, 医疗资源 紧张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 变化,家 庭养老负 担加重
社会文化: 老年人口 增加,社 会文化需 求多样化
经济发展: 消费需求 增加,推 动养老产 业和医疗 保健
区域间老龄化水平的比较
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龄化速度较快 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低,老龄化速度较慢 南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龄化速度较快 北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低,老龄化速度较慢 城市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龄化速度较快 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较低,老龄化速度较慢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拟合曲线,得到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推算2010年各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

二、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异特征根据中国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利用上述测度农村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方法,将测度结果运用ArcGIS专题地图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得出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异特征。

(一)老龄化已成为各地区农村人口变化的普遍现象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只有上海(8.18%)和北京市(7.02%)的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龄型;新疆、青海、宁夏和黑龙江的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其他省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

而到2000年,除上海(12.62%)和北京市(8.43%)仍位居前列外,超过7%的还有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重庆和四川15个省份,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农村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其余省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均跨入成年型;全国已不存在人口结构年轻型省份(见图1)。

根据1990~2000年数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除东北的黑龙江和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6个省份尚处在成年型外,其余都将进入严重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状态(见图2)。

老龄化已成为农村地区相对普遍的人口变化趋势,且呈现由东部沿海一中部一西部内陆的递进规律。

图11990和2000年中国各地区农村人口绝对老龄化程度资料来源:《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跨世纪的中国人口》(各省分卷)。

(二)农村老龄人口集中分布于东部和南部。

并有向中部绵延的趋势在全国农村人口普遍老龄化的背景下,各地区老龄化的推进态势不尽相同。

从图3不难发现,1990年农村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片:一是东部沿海地区,由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一直延伸到江苏、上海、浙江;另两片是山西、河南等紧邻东部沿海省份的中部内陆地区,以及广东、四川、重庆等地。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分析

k j-1
ΣΣ Gt =
Gjh 2Pj Sh +Ph Sj 221-Djh 2
(6)
j = 2h = 1
上式(5)、(6)中,Pj=nj / n 为 j 地区省份数与全国 省份总数的比值;Sj=njyj / ny,j=1,2,…,k。 Djh 为地区 j 和地区 h 间相对人口老龄化指标影响, 其计算如
数。 在本文研究中,X1,…,Xn 就是各个省(自治区、
直 辖 市 ) 的 人 口 老 龄 化 程 度 ( 或 水 平 ),f(x) 就 是 省 域
人口老龄化分布的 Kernel 密度估计。 依据现有研究
中的通常做法,本文选择高斯核函数进行估计,其表
达式如下所示:
2 軃 K(x)= 1
2
exp - x
Kernel 密度估计方法作为一种常见的非参数估
计方法,主要用于估计概率密度。 非参数估计方法
在不附加任何前提假定条件下,仅从数据样本自身
出发研究其分布特征。 总之,非参数估计相比参数
估计其前提假定更为放松,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
于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进的相关研究中。 本文
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通过 Kernel 密度估计来判
Vol.37 No.3(169)2016
2016 年第 3 期 第 37 卷
Northwest population
养比来作为度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 因此,考虑 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合理性,本文同样以 65 岁及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对人口老龄化水平予以度量①。 本文所列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 鉴》有关各期或根据其中数据计算得到,其中少数缺 漏 值 利 用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主 要 数 据 公 报 (1990 年 、 2000 年、2010 年)或插值法予以补齐。 本文的面板 数 据 样 本 包 括 了 30 个 省 (重 庆 并 入 四 川 )1990— 2013 年的 720 个观测值。

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与解决

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与解决

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与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还对城乡发展差异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进一步加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差异加剧:老龄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农业产能下降、劳动力减少的双重压力影响,导致农村经济增速远低于城市。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保养老金支出等负担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经济的压力。

2. 医疗和养老资源不均衡:城市老龄人口享受到更多的医疗和养老资源,而农村地区医疗和养老设施相对匮乏。

这导致农村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较低,医疗和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3. 教育和文化差异扩大: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地区年轻劳动力不断减少,教育和文化问题进一步凸显。

由于匮乏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农村地区年轻人才流失加剧,城乡之间的人才培养不平衡。

二、解决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发展差异的方案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地区养老保障建设,提高农村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

鼓励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加大对农村养老院的投入和改善,提升农村老人的养老条件。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地区医疗设施和人才投入,在农村建立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鼓励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援和援助。

3. 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建立农村教育援助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增强农村地区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同时,加强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4. 鼓励人口流动和城乡融合:采取措施鼓励年轻人才留在农村,提高农村工作和生活的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
Aging, Measure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Decomposition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测度与地区差异分解
谢玲玲
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云南 昆明 Email: xielingling1992@ 收稿日期:2015年8月14日;录用日期:2015年9月4日;发布日期:2015年9月7日


近年来由于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加剧,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绝对老龄
文章引用: 谢玲玲 (2015)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测度与地区差异分解. 老龄化研究, 3, 22-30. /10.12677/ar.2015.23004
谢玲玲
化和相对老龄化的角度度量了我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并引入泰尔指数来分析我国东中西 部老龄化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老龄化程度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速度上则东部地区相对较缓 慢;从分解结果来看,总体老龄化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部。
Ageing Population Measurement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
Lingling Xie
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Email: xielingling1992@ Received: Aug. 14 , 2015; accepted: Sep. 4 , 2015; published: Sep. 7 ,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关键词
老龄化,度量,地区差异,分解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总数随着老年人口数的不断增长、年轻人口数逐渐减少而使得老年人口数在总 人口数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的一种现象。具体表现为社会的人口结构呈现出一种老年状态。每一种自然现 象都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老龄化是人类和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目前,人口老龄化 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地大物博,但区域之间发展极其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 密度大,发展速度快,而西部地区则地广人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比较落后,不同地区在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很大差别,人口老龄化水平亦是如此。人口老龄化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制约作用,尽管我国近年来一直出台各种政策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但是 我国老龄化程度仍然在不断地加剧。到 2013 年我国老年人口(年龄在 65 岁以上)已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 9.68%。根据联合国规定,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在 7%以上,则被列入老龄化社会, 4%~7%为成年型社会,4%以下为年轻型社会,由此可知,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尤为严重。 关于老龄化水平的测度以及地区差异的分析,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很多研究。Hilnter 和 Smith 研究了 俄亥俄州托利多的老龄化水平,结果显示,中心城市相较于外围城市的人口老龄化要高一些[1]。Shrestha 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现象,表明各个州之间老龄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发展中国家明显快于 工业化国家[2]。吴铮争、袁俊和吴殿廷在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测度时运用定量测度方法,研究指 出东部沿海各地区几乎均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在“十一五”之后,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3]。 李秀丽等在分析我国各地区间老龄化水平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发现社会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其老龄 化水平越高[4]。林元雄在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各地区的老龄化水平分 为 5 类, 从而针对各类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各地区发展的政策[5]。 王志宝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演进过程, 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相关关系[6]。包玉香(2010)采用 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山东人口老龄化现状[7]。 本文主要从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两方面来测定我国各地区的老龄化水平,并对我国地区间老龄化水 平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从而可为制定关于我国区域间人口分布的政策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参考和依据。
TAi= ri − Ri
= r = R
n
(3) (4)
xt + n −1 xt pt + n −1 pt
n
(5)
ri 表示地区 i 年龄超过 65 岁的人口年均增长率, Ri 表示地区 i 总人口年均增长率,则 TAi 是衡量地
区 i 老年人人口比例增长快慢的指标。 TAi 越大,说明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越迅速。当 TAi > 0 时,说明 该区域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当 TA < 0 时,说明该区域未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当 TAi = 0 时,说明该区 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未开始严峻也未减缓。
th th th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aging has become the hot issue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bsolute aging and relative aging,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extent and the speed of population aging of our country, and introduces the Theil index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aging of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aging in western region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while the speed of the eastern region is relatively slow. From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overall aging difference comes from the region interior.
当相对老龄化程度 =
x p X P
(2)
其中,X 表示全国年龄超过 65 岁的老年人人口数,P 表示全国总人口数。当相对老龄化程度大于 1 时, 说明该地区老年人人口密度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相反,当相对老龄化程度小于 1 时,说明该地区 老年人人口密度小,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严重。 2.1.2. 人口老龄化速度 无论是用相对指标还是绝对指标,都无法从动态上测度人口老龄化程度。本文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学 家 Woodward、Rogers 于 1992 年提出的测度方法来度量人口老龄化速度[8]。其表达式为:
2. 人口老龄化的测度
各地区间人口老龄化程度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进行测度。从静态方面来测度的话着重于测 度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动态则着重于测度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2.1. 测度方法
2.1.1. 人口老龄化程度 1) 绝对老龄化程度 我们将某地区年龄超过 65 岁的人口数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称为绝对老龄化程度。其表达式为:
24
谢玲玲 Table 1. The aging population degree of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2013 表 1. 2013 年全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
地区 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福建 辽宁 东部 广东 广西 上海 江苏 浙江 均值 山西 内蒙古 中部 吉林 黑龙江 安徽 7.24 9.29 10.64 12.25 9.20 9.75 7.97 8.55 9.66 8.94 10.53 0.75 0.96 1.10 1.27 0.95 1.01 0.82 0.88 1.00 0.92 1.09 西部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均值 13.25 12.76 9.28 8.01 5.17 9.83 8.89 7.15 7.08 6.37 8.78 1.37 1.32 0.96 0.83 0.53 1.02 0.92 0.74 0.73 0.66 0.91 绝对老龄化程度(%) 8.58 11.46 9.17 10.98 8.16 10.22 相对老龄化程度 0.89 1.18 0.95 中部 1.13 0.84 1.06 湖南 海南 均值 10.57 8.15 9.13 1.09 0.84 0.94 地区 省份 江西 河南 湖北 绝对老龄化程度(%) 9.00 8.93 9.91 相对老龄化程度 0.93 0.92 1.02
Aging Research 老龄化研究, 2015, 2(3), 22-3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journal/ar /10.126 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测度
2.2.1 老龄化程度测度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9], 选取 2013 年全国 31 个省市的总人口和年龄超过 65 岁的人口数 据,计算 2013 年各省绝对和相对老龄化程度。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1。 从表 1 的 2013 年全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绝对老龄化程度看, 天津、 山东、 辽宁、 上海、 江苏、 安徽、 湖南、重庆和四川 9 个地区绝对老龄化程度较高,绝对老龄化程度均在 10%以上。其中重庆市最高,达 13.25%,其次为四川和江苏,分别为 12.76%、12.25%。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和广东 5 个地区绝对老 龄化程度较低,均在 7.5%以下。除广东外其它地区均处西部地区。其中最低的是西藏 5.17%,其次是新 疆和宁夏,分别为 6.37%、7.08%。 从相对老龄化程度看,重庆、四川、江苏、天津和山东 5 个地区程度较高,值均在 1.1 以上,其中 重庆最高,为 1.37,其次为四川和江苏,分别为 1.32、1.27。西藏、新疆、宁夏、青海和广东相对老龄 化程度最低,值均在 0.75 以下,其中西藏最低,为 0.53,其次是新疆和宁夏,值分别为 0.66、0.73。 从总体水平上看,无论是绝对老龄化程度还是相对老龄化程度,东部地区均高于中部和西部,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