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 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剖析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1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p6~p7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物被分解和净化。
因此,土壤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龙头,也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土壤是如何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土壤剖面结构、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保持力、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代体和侵入体。
4.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和使用土壤?5土壤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中国的土壤直径分类系统是<0.001mm为黏粒0.001mm~0.005mm为粗黏粒0.005~0.01为细粉粒0.01~0.05为粗粉粒0.05~0.25为细砂粒0.25~1.0为粗砂粒1.0~3.0为细砾3.0~10.0为粗砾>10.0为石块。
表示土壤的形成;?反映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反映土壤工程性质;?反映生育状况。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解析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A.微生物利用B.太阳能利用C.化学合成物利用D.水能利用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A.史密斯B.詹尼C.马伯特D.道库恰耶夫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A.李比希B.法鲁C.李希霍芬D.库比纳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A.氧化物类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C.硫化物类D. 磷灰石类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A.伊利石B.高岭石C.蒙脱石D.绿泥石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A.0.1mmB.0.01mmC.0.1umD.0.01um7.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B.非淋溶型C.渗出型D.停滞型E.冻结型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A.机械吸收B.物理吸收C.化学吸收D.生物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A.气候B.生物C.母质D.地形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A.土族B.土纲C.土类D.土系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 10分)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和。
1.2. 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3.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
4.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页1 第页6本试卷共模拟试卷八5.对于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可以从土壤和来分析。
6.根据土壤腐殖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将其分离为、、和。
7.土壤酸度可以分为酸度和酸度。
8.最早出现在原生裸岩表面的植物是和。
9.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过程和过程的对立统一。
10.根据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迁移和转化特征,土壤有机物质合成、分解与转化主要包括腐殖化过程、和三个过程《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答案如下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答案如下,每空0.5分。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2023·新疆)小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野外挖掘了一处土壤剖面,并带回少量土壤用于实验研究。
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土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①-淀积层B.①-腐殖质层C.①-母质层D.①-有机层2.小李同学欲增加带回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提高该土壤肥力。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浇纯净水B.倒入熟石灰C.加入腐烂食物D.拌入细沙【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森林土壤一般结构特征判断,图中①位于最表层,应为有机层,①位于有机层之下,应腐殖质层,①位于淋溶层之下,应为淀积层,①位于母岩层之上,应为母质层。
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净水、熟石灰、细沙均不含有有机质,且对有机质的补充和分解影响不大,因此浇纯净水、倒入熟石灰、拌入细沙并不能直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排除ABD;腐烂食物含有大量有机质,加入腐烂食物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提高土壤肥力,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从下至下依次分为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颜色较深)、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
(2023·北京)读“黑龙江省沿47°N附近地形剖面、植被与土壤分布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1)小兴安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三江平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松嫩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这里气候湿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快、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高、低),土壤肥力(高、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
该省黑土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其数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地理科学土壤复习资料(有参考答案的)
土壤复习资料第一章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2: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类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3:土壤地理学研究内容(P11)(1)关于发生发育,诊断特征与系统分类的研究(2)关于土被结构和土壤—地形数字换数据库的研究(3)关于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4)关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研究(5)关于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2)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3)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应用(4)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5)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第二章1:土壤矿物组成: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盐类)三大类。
2: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化学成分及结晶结构变化的作用。
化学风化是指矿物在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作用。
3:土壤次生矿物的地带性分布的规律:(P35)(1)以水云母为主的地带(2)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的地带(3)以水云母—蛭石为主的地带(4)以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为主的地带(5)高岭石—水云母为主的地带(6)以高岭石为主的地带4:土壤质地(P36)自然土壤的矿物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
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织。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他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5不同之地土壤的物理特性(P40)6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来源土壤有机质由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组成。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P6~P7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10.0为石块。
•指示土壤的形成;•反映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土壤工程性质;•反映肥力状况。
土壤地理学重点(参考)
土壤地理学一、1、土壤: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的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生化物理作用而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土壤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肥力、生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3、土壤系统:一个由多项物质和多层结构组成的,不断运动着的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系统。
4、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5、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6、土壤肥力:天然植物或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土壤能为之延续不断的提供营养物质和协调环境条件的能力。
7、土壤自净能力:土壤对进入土壤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功能。
二、1、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2、土壤质地:根据土壤机械组成而划分的土壤类别3、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它们是些含铝、镁等为主的含水硅酸盐矿物。
4、粘土矿物基本类型:①1:1 型矿物(高岭组) a非膨胀性 b电荷数量少 c胶体特性较弱②2:1 型膨胀性矿物(蒙蛭组) a膨缩性大 b电荷数量大 c胶体特性突出③2:1 型非膨胀性矿物(伊利组或水化云母组) a非膨胀性 b电荷数量较大c胶体特性居中④2:1:1 型矿物(绿泥石组)⑤次生氧化物类5、土壤粒级:土壤中大小和形状不同而成分和性质迥异的各种固体颗粒。
三、1、有机质:含有生命机能的物质。
2、土壤有机质: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碳化合物。
3、腐殖质:土壤中特殊的暗色无定形高分子化合物。
4、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最终被分解成无机化合物并释放出热量的过程。
5、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作用:水解、氨化、硝化、反硝化6、腐殖质化: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四、1、土壤水:一种溶无机、有机和胶状颗粒悬浮物等多种物质的极稀薄的溶液。
土壤地理学 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DOC)
绪论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水平切面近似六边形,垂直于地表的面即为土壤剖面。
是土壤的最小体积单位。
4.聚合土体——由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是具体的土壤景观单位,是土壤野外调查与制图的重要对象。
5.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土壤发生层(最基本有三个A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土壤发生层的A层是指()A淋溶层 B淀积层C母质层D腐殖质层土壤发生层的B层是指()A淋溶层 B淀积层C母质层D腐殖质层6.土壤剖面中土壤发生层(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构型)7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看,它正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交接地带,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有机自然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
8.俄罗斯B.B.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形成受制于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要素。
五大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土壤的组成、性质与分布。
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学者B.B.道库恰耶夫提出了成土因素学说A俄国威廉斯 B德国马伯特C俄国道库恰耶夫D美国马伯特9.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早文献:《尚书·禹贡篇》A《管子·地员篇》B《尚书·禹贡篇》C《说文解字》D《周礼》、《齐民要术》第一章1.土壤的本质属性——肥力特性。
2.土壤矿物质主要源于成土母质,按成因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A)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影响很大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C)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C正长石、白云母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土壤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分化的碎屑物,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P6~P7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10.0为石块。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剖析
c) 土壤潜育化过程主要是在土体在水分饱和、强烈嫌气条件下所发生的还原
过程;
( 2 分)
d) 潴育化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季节性交替进行的过程;
( 2 分)
e) 白浆化过程, 土壤表土层由于土壤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 (2 分)
4、土壤的缓冲作用及形成原因。
模拟试卷八
本试卷共 6 页
第7页
a) 土壤圈物质循环在全球物质循环中地位和作用
模拟试卷八
本试卷共 6 页
第4页
b) 保持水分,供水,净化水分; c) 保持陆地生物多样性 d) 净化污染物,具有生态功能 4)、人类农业生产基础( 2 分)
a) 是植物生长和生物生产基础 b) 土地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可变性、空间分布固定性 c) 土壤圈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
、
和
。
7.土壤酸度可以分为
酸度和
酸度。
8.最早出现在原生裸岩表面的植物是
和
。
9.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
过程和
过程的对立统一。
10.根据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迁移和转化特征,土壤有机物质合成、
分解与转化主要包括腐殖化过程、
和
三个
过程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 3 分,共 21 分)
1、土壤 2、聚合土体 3、B S P4、诊断层 5、母质 6、门塞尔颜色 7. 土壤质地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答案要点如下:
13、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 的脆弱薄层聚合土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
2、 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3、 BSP:(土壤盐基饱和度)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 4、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别的、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土层。 5、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通常把与土壤有直接联系的母岩风化物或堆积物成为 物质。 6、门塞尔颜色系统:一种科学化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色卡比色法,命名系统用颜色的三 个属性色调、量度和饱和度。 7、土壤质地:各个粒级的土壤颗粒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完整word)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0. 什么叫土壤圈?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1。
通过学习谈谈你对土壤地理学的认识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2。
土壤化学风化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其主要过程(水解)怎样影响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组成?3. 土壤矿物风化的强度指数有哪些指标?如果K m x〈1表明什么?4. 试述我国土壤次生矿物的分布规律。
5。
什么是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的生态功能有哪些?6. 土壤结构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评价土壤结构状况?7。
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8。
土壤的吸附作用和土壤的吸收作用有什么区别?土壤的专性吸附对土壤磷的植物吸收有何影响?9。
什么是土壤的本质特征?如何进行调控?10. 土壤调查的目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11。
从土壤发生学的角度阐明不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12。
我区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对成土过程有哪些影响?13. 论述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怎样的作用?土壤中物质迁移的动力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4. 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有哪些形式?15。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表征土壤形成?16。
成土过程的特点有哪些?17. 灰化过程与白浆化过程有什么异同?灰化过程与富铁铝化过程的差异是什么?18。
什么是土壤的熟化过程,有什么意义?19。
试述土壤分类的依据、目的。
2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1。
干旱土纲的成土因素、主导成土过程有哪些?其分类特征何利用方向有什么特点?22。
银川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应怎样分类?说明理由。
23. 试述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24. 什么是土壤资源?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合理利用?25. 什么是土壤质量?你认为用怎样的指标评价土壤质量更合理?26。
什么是土壤污染?污染土壤是怎样自净的?27。
什么是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有什么优点?28。
试述土壤地理调查的目的任务和基本程序。
0。
什么叫土壤圈?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概念:土壤圈(pedosphere)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与其它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地位: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界面与相互作用的交叉地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解析
⼟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解析1.⼟壤:⼟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上能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壤肥⼒:⼟壤肥⼒是指⼟壤为植物⽣长供应和协调养分、⽔分、空⽓和热量的能⼒。
3.⼟壤系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壤⽔分和⼟壤溶液)和⽓相(⼟壤空⽓)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壤⽣态系统:⼟壤与其地上部⽣物和地下部⽣物之间进⾏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构成⼀个动态平衡的统⼀体,成为⽣物同环境之间进⾏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和浅⽔底部的⼟壤所构成的⼀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体和聚合⼟体:单个⼟体是⼟壤剖⾯的⽴体化形式,作为⼟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
⾯积的⼤⼩取决于⼟壤的变异程度。
聚合⼟体,两个以上的单个⼟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体。
7.⼟壤剖⾯:从地⾯垂直向下的⼟壤纵断⾯称为⼟壤剖⾯。
8.⼟层:⼟壤剖⾯中与地表⼤致平⾏的层次,由成⼟作⽤⽽形成的,因此,称为⼟壤发⽣层,简称⼟层。
9.⼟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1)⼟壤组成:⼟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壤⽔分)、⽓相(⼟壤空⽓)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壤⽔分)、⽓相(⼟壤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的有机整体。
10.⼟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矿物?⼟壤中主要原⽣矿物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如何?(1)⼟壤矿物质包括:⼟壤矿物质主要来⾃成⼟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矿物和次⽣矿物两⼤类。
(2)原⽣矿物:指各种岩⽯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壤中主要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
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
2020-2021某大学《土壤地理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含答案)
2020-2021《土壤地理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试卷代码: 考试时间:120分钟 闭卷考试1、土壤发生学2、古土壤3、硅铝率(Sa 值)4、土壤剖面5、诊断特性6、土壤黄化过程7、灰化过程8、富铝化作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0.5分,共21分。
将答案写在横线上方的空格处。
1、土壤地理学是研究 学科。
2、河流沉积物的特点: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3、古土壤按分布及其保留的现状,大致可分为____ ___、___ ___、___ 。
4、分别写出下列土层附加符号的意义:g ;m ;t : ;k ,h ,n , p 。
5、 红壤是在_____ __和______ ___ 过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6、黄壤的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某土壤颜色为10YR5/6,其中色调是 ,亮度是 ,而彩度是 。
8、水成土壤过程可分为___ ___、___ ___、____ ___。
9、土壤资源退化的形式主要有__ __、___ 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 等。
10、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分有________个诊断层, 个诊断特性。
11、脱硅富铝化过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黑土分布区的气候属于______________ ______。
13、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高级分类单元反映的是 , 而低级分类单元则主要考虑到 。
高级分类单元的基本分类单元是,而低级分类单元中的基本分类单元是。
14、1984年中国土壤区划图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土壤区域。
三、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是()A.母质B.生物C.气候D.时间2、下列关于土壤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说法正确的()A. 相对年龄应当从该土壤由新鲜分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算起B. 绝对年龄由个体土壤的发育程度即土壤剖面土层分异程度来判断C. 在一定区域内,土壤发生层分异越明显,相对年龄就越大D.对于发育程度相同的土壤,绝对年龄大的土壤较绝对年龄小的土壤发育速度快3、根据我国湿润程度的划分,干燥度=1.8时为()A.干旱区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4、下列土类中不属于半水成土的是()A.砂姜黑土B.潮土C.草甸土D.泥炭土5、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解析
第一章一、选择1.19世纪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是A德国化学家李比希B德国地质学家法鲁C李希霍芬D拉曼2.19世纪70~80年代国学者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A俄国威廉斯 B德国马伯特C 俄国道库恰耶夫D 美国马伯特3.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接受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影响。
A马伯特 B史密斯 C H.詹尼 D威廉斯二、名词解释1.土壤:2.土体构型:3. 聚合土体:4.土壤生态系统:5.土壤圈:6. 土壤肥力:7.土壤自净能力:8.土壤的物理自净:9.土壤生物自净:三、简答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5.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四、综合分析1.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一、选择1.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他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
A原生矿物 B次生矿物 C可溶性矿物 D土壤矿物2.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A石英、蒙脱石 B高岭石、蒙脱石 C正长石、白云母 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 占地壳重量的50~60%,占土壤圈重量的10~15%,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较稳定的原生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 B长石类矿物 C云母类矿物D橄榄石类矿物4.土壤细砂或粉粒中常有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的最重要来源。
A .N元素 B. P 元素 C. K元素 D Fe元素5. 是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地物。
A石英 B辉石 C角闪石 D硫化物6.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A碳酸盐、氯化物、角闪石 B 石英、二氧化硅、蒙脱石C 氧化铁、氧化锰、三水铝石 D高岭石、绿泥石、白云母7.一般来说,土粒越细,含量越少,AL2O3、Fe2O3等越少。
A Sio2B cao C K2O D Mgo8.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A土壤颗粒密度 B土壤密度和孔隙度 C土壤磁性和土壤颜色 D土壤结构类型9.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A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B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C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D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高10.土壤磁性是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是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
土壤地理学考试重点
土壤地理学名词解释1. 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是一个运动、开放的系统。
2. 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综合反映,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土壤矿物:土壤中具有特征结构和一定化学式的各种天然无机固体物质,来自母质、土壤的“骨骼”。
原生矿物:直接由岩浆中结晶出来的矿物,长石类、石英、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风化变质作用后而形成的新矿物。
包括易溶盐类、次生氧化物类、次生铝硅酸盐类(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类)4.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5. 土壤发生层:指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且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层次,简称土层。
6. 土壤质地:土壤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照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之为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决定着土壤的许多理化特性,因而是土壤的基本特征之一。
壤土是农业理想土壤质地。
土被结构:地球陆地表面连续分布的土壤状如被覆,故称之为土被,而土壤群体组合的空间格局或空间构型,简称土被结构。
7.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
8. 团块状结构:结构体与块状结构相似,表面平滑而浑圆,棱边不明显,所以又称棱角不明显的块状。
9. 土壤粘结性:土粒与土粒之间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的性能,它反映出土壤抵抗机械破碎的能力。
其大小决定于土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受土壤质地、结构、水分及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10. 土壤干湿度:土壤中水分含量的状况。
分干、润、潮、湿等级别。
11.新生体:土壤形成过程中重新生成的物质。
12.侵入体:土壤形成过程中外界进入的物质。
13.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
专题20 土壤的考察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20 土壤考察的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土壤是新教材体系的内容,但土壤的考察由来已久,常见的方向是将其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之一。
在近些年的考察中,土壤成因、剖面特征,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变化,土壤质地及与土壤与农业的关系等考频较高。
一、土壤中的物质成因(一)土壤成分及作用:土壤的成分比较复杂,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水分和空气组成。
矿物质直接或间接来自岩石风化物,是土壤的“骨骼”。
有机质包括动物和植物的残体,以及其经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
有机质比重远低于矿物质,但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隙中,两者的比例并不固定,常会随着外界气温、湿度、降水等条件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土壤孔隙也是细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和蚯蚓、线虫类等土壤动物的生存空间。
土壤中的微生物虽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其数量十分惊人,而且作用很大,如分解有机质释放出营养元素,供植物利用。
(2)物质的成因1.成土母质2.气候3.地形4.生物1.(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解析】(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H.M.西比尔采夫根据土壤地理分布的特点,把土壤分成3个土纲:显域土纲(地带性土纲)、隐域土纲(隐地带性土纲)和泛域土纲(泛地带性土纲)。
3、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和养分元素的向下淋失。
4、过渡层是指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例如AE,表示占优势的土层是A 层。
5、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亚类是依据附加成土过程或土类间的过渡特征来划分的。
6、福建省的地带性土壤是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
7、根据风沙土的流动性或固定程度以及利用方式和土壤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风沙园。
8、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土壤地理学:着重研究土壤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富铝化作用:在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土壤或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台地土壤中盐基和SiO2强烈淋出,游离氧化铝和水铝石(三水铝石)相对富集的作用。
3、诊断特性:是指在土壤分类中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性质的土壤性质。
4、土壤组合:指在中地形条件及其相应的其他地方性因素变异的影响下,地带性土壤(亚类)和非地带性土壤(亚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依次更替的现象,也称为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
5、滨海盐土:由滨海沉积物受海水浸渍和生物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盐渍化土壤。
6、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潮土由近河床向远河床处依次排列着(A )。
A 沙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B 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C 砂壤土、轻壤土、重壤土、沙土D 中壤土、沙土、重壤土、砂壤土2(多项)、下列母质类型中属于运积母质的有(AB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水平切面近似六边形,垂直于地表的面即为土壤剖面。
是土壤的最小体积单位。
4.聚合土体——由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是具体的土壤景观单位,是土壤野外调查与制图的重要对象。
5.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土壤发生层(最基本有三个A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土壤发生层的A层是指()A淋溶层 B淀积层C母质层D腐殖质层土壤发生层的B层是指()A淋溶层 B淀积层C母质层D腐殖质层6.土壤剖面中土壤发生层(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构型)7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看,它正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交接地带,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有机自然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
8.俄罗斯B.B.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形成受制于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要素。
五大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土壤的组成、性质与分布。
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学者B.B.道库恰耶夫提出了成土因素学说A俄国威廉斯 B德国马伯特C俄国道库恰耶夫D美国马伯特9.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早文献:《尚书·禹贡篇》A《管子·地员篇》B《尚书·禹贡篇》C《说文解字》D《周礼》、《齐民要术》第一章1.土壤的本质属性——肥力特性。
2.土壤矿物质主要源于成土母质,按成因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A)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影响很大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C)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C正长石、白云母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土壤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分化的碎屑物,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4.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花学成分和构造都经过改变,不同于原生矿物。
5.土壤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矿质养分,对植物体起支撑作用。
6.土壤次生矿物主要种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A氧化锰矿物 B氧化铁铝矿物C次生铝硅酸盐类D氧化硅矿物7.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1∶1型、2∶1型、2∶1+K+型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1∶1型、2∶1型、2∶1+K+型A1:1 B1:2C2:1D2∶1+K+型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1∶1型、2∶1型、2∶1+K+型A1:1 B1:2C2:1D2∶1+K+型8.土壤次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次生粘土矿物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胶体特性,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吸附性、胀缩性、粘着性、结构性等);同时,其吸附性的存在,使土壤具备了保肥与供肥能力。
9.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humus)等。
主要来源为人工施用的有机肥料,以及人畜排泄物和栽培作物的根须和根的分泌物。
按化学成分可以分为: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木质素、含磷、含硫化合物、脂肪等。
10.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是植物养料的源泉 2.具有离子代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 3.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11.根据土壤水分的收支情况划分,土壤水分平衡类型有1.淋溶型2.非淋溶型3.渗出型或上升型4.冻结型12.凋萎系数:当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13.土壤气体交换的意义:土壤气体交换直接关系到土壤空气的组成,特别是土壤空气中O2的含量:1.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好气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并产生还原产物,不利于植物吸收利用,甚至对植物产生毒害。
2.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ODR<0.02μg/(cm2.min)时,植物根系停止生长或死亡,降低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14. 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把土壤剖面分为三个发生层主要有:腐殖质积累表层(A)、过渡层(B)、母质层(C)15.各粒级土壤颗粒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土壤机械组成基本类型——砂土、壤土、粘土A 粒土B壤土C沙土D块土最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质地类型是A 粒土B壤土C沙土D粘土16比较三种土壤质地的优劣:砂土:以砂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土壤相对贫瘠。
热容量小,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冻威胁。
颗粒松散,易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
农业利用时,应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并把握“少吃多餐”的原则。
粘土:以粘粒为主,通气、透水性差,而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强,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积累,土壤养分含量丰富;热容量大,土温变化迟缓,颗粒细小,黏着性强,易耕性差。
农业利用时,常需“客土”,以改善其质地状况。
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
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土温比较稳定,耕性良好,适耕期长,是最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质地类型。
17.植物需求最大的三种元素是:氮、磷、钾A氧 B钙C钾D镁18.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化学上已知的普通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生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
19土壤腐殖质——特异性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有机质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一系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20.一般情况,腐殖质主要指胡敏酸和富里酸。
土壤吸收性能的几种类型中只有物理化学吸收——既能吸收,又能交换,既保肥又供肥,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最大。
21.盐基饱和度: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BSP)22.土壤溶液的组成:无机盐类、有机物化合物、溶解性气体、污染物质。
23活性酸度: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引起的酸度。
潜在酸度: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A Al3+ BFe2+CMg2+Dca2+第二章1. 道库恰耶夫于19世纪末创立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基本观点: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各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成土因素的地理分布规律决定了土壤分布的地带性2.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共同决定着土壤的形成和发展。
3.土壤绝对年龄——从当地新风化层或其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刻算起,到发育成目前的土壤所经历的绝对时间。
土壤相对年龄——土壤的发育程度或发育阶段。
用土壤剖面的分异程度来确定。
4.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
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地表各类岩石,经风化形成风化物(母质),岩石形态和性质发生改变,并释放大量矿质养分,为生物的着生创造了条件,同时,风化物受到大气降水的淋洗,或渗入地下水或受地表径流的搬运,最终流归海洋,在地壳内营力作用下形成海底沉积岩,海底沉积岩随地壳上升露出海面再次经受风化作用,并形成新的风化壳。
这一过程称为地质大循环过程。
物质的生物小循环过程:质化,将保留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和养分转化为热能和矿质养分,供植物再度吸收利用,另部分通过腐殖化形成腐殖质,保留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并促进土壤形成和发展。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并存,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着,推动土壤不停地运动和发展。
地质大循环过程总的趋势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而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积累过程,它使有限营养元素纳入无穷利用的途径。
地质大循环所形成的成土母质,尽管具有初步的通透性和一定的保蓄性,但它们之间很不协调,未能创造符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
生物小循环可以不断地从地质大循环中累积一系列生物所必需的养料元素,由于有机质的累积、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才发生并发展了土壤肥力,使岩石风化产物脱离了母质阶段,形成了土壤。
5.土壤发生层划分和命名6. 土壤熟化: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过程。
熟化的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良好,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协调,微生物活动旺盛,供给作物水分养分的能力强。
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1、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如坚实度、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①许多土壤的属性都继承了母质的性质。
如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②不同母质对土壤次生矿物也很有影响。
如酸性岩中的钾长石发育的土壤以高岭石为多;下蜀黄土以水云母为主。
③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情况也不同。
如钾长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钾;斜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钙。
④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质地粗的母质上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粗,质地细的母质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细。
如发育在残积物上的土壤中含石块较多。
⑤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是砖红壤和红壤等,但在石灰岩和紫色岩上发育的土壤,因含有大量碳酸钙,阻滞和延缓了富铝化作用的进行,因而分别发育成为石灰土和紫色土。
2、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影响风化过程,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型的土壤,因此,气候是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
①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矿物风化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其速度和温度有关。
②气候对次生矿物的影响。
一般情况是,降水量增加,土壤粘粒含量增多。
因此,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的次生粘土矿物。
③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活跃,有机物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
如,黑土地区冷湿,腐殖质含量高,栗钙土地区干旱,腐殖质含量低。
④不同气候带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