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一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较为显著。
中华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尊重长辈,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德。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人权、利益至上、重视民主自由。
1、家庭观念家庭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家人会尊重长辈,有责任照顾家人。
而在西方文化里,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受重视,家庭并不如中国文化一样被视为社会的基础单位。
2、人权和民主西方文化倡导人权和民主,西方国家注重公民的个人权利,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在中国文化里,虽然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相对更加注重内省和集体思维,强调借助集体智慧而不是独立判断,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1、传统观念和现代思维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仍然保留着传统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内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现代思维,对于过去的经验、传统观念持有的态度较为谨慎。
2、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中国文化里有着集体思维的传统,许多人更愿意充分利用集体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思维,更倾向于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三、行为方式的异同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许多行为方式上的异同。
中国文化更加强调文明礼仪、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地侧重自由和快乐。
1、文明礼仪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里,文明礼仪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在家庭和公共场合中,礼节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简单、直率的表达方式。
2、享受生活和慈善公益西方人看待生活方式的态度比较开放,观念较为自由,在生活中更注重享受生活的美好,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慈善公益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中西文化比较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
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
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
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
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一、引言中西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的两种文化体系。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教程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二、价值观比较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体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 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重视“人情时间”。
3. 知识崇拜与传统尊重:西方文化崇尚科学、理性和创新,追求知识和进步,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尊重前辈和历史文化。
三、社会习俗比较1. 礼仪与礼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不太重视礼仪,而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尊重他人。
2. 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关系相对松散,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
3. 饮食习惯: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多样性,食物种类繁多,而中国文化注重饮食的协调和营养平衡,有许多饮食禁忌。
四、教育制度比较1. 教育目标:西方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中国文化注重学生的纪律性、积极性和集体协作能力。
2. 教育方式: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而中国文化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传授知识。
3. 考试制度: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文化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学术成就,强调竞争和选拔。
五、艺术表达比较1. 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自由创作,追求形式美和个人表达,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和意境,强调表达中的意蕴和哲理。
2. 音乐: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旋律,追求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而中国音乐注重调式和节奏,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 戏剧:西方戏剧注重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深度,追求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而中国戏剧注重意境和象征,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中西方文化比较系列讲座第一讲-导论

中国和西方
文化意义上旳中国 文化意义上旳西方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Dr. Joseph Needham, 1900-1995),英国人,生物化学和 科学史学家。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 所声誉所长,长久致力于中国科技 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异科技史学家。 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中西方文化比较
张军锋
第一讲 导论
文化旳内涵和外延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 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旳 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 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旳 一切活动。
文化是人类生活旳反映,活动旳记录,历 史旳积沉,是人们对生活旳需要和要求、 理想和愿望。
比较文化学是以比较意识、比较思维方式和比较 措施为特征旳研究学科,而不是简朴旳形式比较 或比附,这就是比较文化学旳本体论、措施论和 实践论旳统一。
文化类型旳划分
按国家民族 按地域 按历史 按详细对象 按宗教 按行为方式
比较文化旳产生不是偶尔现象,而是有着 深远旳历史原因旳。19世纪以来,“比较 主义”学科旳兴起是当代世界各国之间旳 统一发展和联络旳需要所激发旳。世界是 一种整体旳观念要求有各国文化间旳比较 研究。
普遍商业化 新儒学
对科学理性旳反思
集团人主宰造成了精神平面化
普遍商业化
对科学理性旳反思
人生意义旳失落
普遍商业化
对科学理性旳反思
无度旳戡天役物、生态危机
对后当代主义旳反思
放逐一切
后当代主义要摒弃对于终极关心旳形上追求, 不论是老式意义旳宗教,还是哲学形上学以及 当代科学这些曾经与终极关心存在过某种关联 或曰以终极关心为最终依托旳“宏大论述”, 均被视为应予放逐、打坏。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西方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背景,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以及它们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1. 社会结构首先,中西方文化在社会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认为个人的行为应该符合集体的利益。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享有自由和权利。
这种差异体现在两种文化的社会结构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是以家庭和家族为核心,而西方文化则普遍采用国家和市场作为核心。
2. 调性和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在个体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西方文化都强调道德价值观,但在道德观念的体现上有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仁爱和道德,强调的是情感上的接纳和关注。
而西方文化更强调来自历史、逻辑和证据的分析思维,偏向于理性思维。
此外,中西方文化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注重象征和深层次的含义,更加隐晦。
而英语注重直率、结构和逻辑,更加直白明了。
这也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更加有意向性、虚拟和审慎,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务实、明确、直接和确定。
3. 教育和文化崇拜教育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经典”,传播的是“识字文化”,注重记忆、背诵和应试技巧。
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和创造性,注重启发和启示式教育,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
此外,两种文化在文化崇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是思想家、文人和士人。
他们被誉为文化的最高层次的代表人物。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崇拜成功和成就的人物,往往将他们视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追求幸福的方式中西方文化在追求幸福的方式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国文化普遍采用内敛和内在化的方式,强调与天地人相通,与自然和谐相处,尽量避免过度追求物质财富。
但西方文化则更加关注物质、技术和科学的进步,追求更大的幸福感。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尽管那种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但中西文化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在宏观层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是在微观层面,表现在教育制度、餐饮文化、服饰追求等方面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中西家庭文化的比较

中西家庭文化的比较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自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而美国人则不同,子女一到成年,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便不再理会,更休想赡养父母或是几代同堂了。
例如: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
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已成年子女抢着为年迈的父母付钱,双方抢来抢去,争个半天。
老外却不同。
曾有一位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每次都买上千块的东西。
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买东西。
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老板忍不住发话了,“老太太真挑剔,什么都看不上。
”在楼下,老太太挑中三个总价值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以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手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
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能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
”难怪美国人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
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点孝心,付一点小钱。
这就是现实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天差地别。
在中国人眼中,美国人的做法是十分不孝的,而在美国人看来,自己的做法十分平常,没有什么不妥,他们也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为父母付钱,甚至还要赡养父母。
造成这种互相不理解的原因有许多,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会引起文化上的冲突。
本案例中,中国人与美国人对家庭的观念截然不同,就是文化上的冲突。
中西启蒙教育认知不同。
中国人受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崇尚统一,强调伦理之上,群体至上,尊老尚古,尤其强调尊老爱幼以及恪守孝道,这些都被视为中华传统美德。
中西文化比较 徐行言读后感

中西文化比较徐行言读后感篇一中西文化比较徐行言读后感嘿,朋友!最近读了徐行言的《中西文化比较》,真的是让我脑袋里像炸开了锅一样,思绪那叫一个乱!你说这中西方文化,咋就差别那么大呢?可能是因为地域不同?也许是历史发展的轨迹不一样?我觉得吧,就像两条在不同轨道上跑的列车,虽然都在前进,但方向和速度都有所不同。
咱们中国文化,那可是有着几千年的沉淀,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个传统美德,什么孝顺、仁爱,那都是深入骨髓的东西。
而西方文化呢,可能更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感觉每个人都像是一颗独自闪耀的星星。
书里提到的那些例子,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艺术方面,中国的山水画,那讲究的是意境,寥寥几笔就能让人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韵味。
西方的油画呢,那可真是把细节都给你画得明明白白,逼真得让人惊叹!这难道不是一种很有趣的对比吗?不过,我又在想,难道就不能把中西方文化的优点都给融合起来?也许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超级厉害的文化呢?但又觉得,这可能没那么容易,毕竟两种文化的根基差异那么大。
哎呀,越想越觉得复杂,这中西文化的比较,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清楚的。
但读了这本书,至少让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也算是有收获啦,你说是不是?篇二中西文化比较徐行言读后感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吗?读完徐行言的《中西文化比较》,我整个人都懵圈了!这中西文化的差异,简直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比如说在饮食上,咱们中国人讲究色香味俱全,一顿饭那是满满的仪式感。
可西方人呢,可能一块面包、一份沙拉就能搞定。
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为啥呀?难道是咱们中国人更懂得享受美食?还是西方人太不注重吃这方面啦?还有教育方面,中国的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抓得那叫一个紧。
西方的家长呢,可能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
这到底哪种教育方式更好呢?也许没有绝对的答案。
徐行言在书里分析得头头是道,可我还是觉得有点迷糊。
中西方文化就像两座大山,我站在中间,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中西文化比较 徐行言读后感

中西文化比较徐行言读后感篇一中西文化比较徐行言读后感哎呀妈呀,读了徐行言的《中西文化比较》,我这脑袋里可真是像被塞了一堆乱麻,理都理不清。
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会很枯燥,毕竟文化这东西,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还挺有意思。
比如说,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咱们中国文化更看重集体主义。
这就好像在一场比赛里,西方人想着自己怎么冲在前面拿冠军,咱们中国人可能更想着大家一起赢。
也许有人会说,那西方的个人主义多自由啊,想干啥干啥。
可我觉得吧,咱们的集体主义也有它的好。
像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一起帮忙,多温暖啊!你说要是都只顾自己,那谁来拉你一把呢?不过呢,这文化的事儿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可能有时候西方的个人主义能激发创新,咱们的集体主义也可能会限制一些个人的发挥。
我就在想,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把两者的优点都拿来用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可又好像还有点迷糊。
这中西文化的差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历史的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是别的啥?我觉得自己可能还得再琢磨琢磨。
总之,读了这本书,让我对中西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还有很多疑问,但这一路思考下来,感觉还挺好!篇二中西文化比较徐行言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徐行言的《中西文化比较》,这感受啊,真是一言难尽!一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想:中西文化能有多大差别?不都是人嘛,能差到哪儿去?可随着深入阅读,我发现我大错特错了!就说饮食文化吧,西餐讲究精致、量少,中餐呢,那是丰富多样、量大管饱。
这难道只是吃的不同?我觉得可能不是,也许反映了西方人对品质的追求,咱们中国人对热闹和满足的渴望。
再看看教育方面,西方教育强调个性发展,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咱们中国教育呢,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这能说谁好谁坏吗?我觉得不能!西方教育可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咱们中国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基础知识扎实,各有各的优势嘛。
但是,读着读着,我也有点纠结。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第一课:概述中西文化比较是一门研究中西文化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科。
通过比较中西两种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
本教程将以不同的主题来比较中西文化,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西文化。
第二课:价值观比较中西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种差异在家庭、教育和法律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价值观,学习到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第三课:宗教和哲学比较中西文化在宗教和哲学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的影响,而中国文化则深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宗教和哲学,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第四课:社交礼仪比较中西文化在社交礼仪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而中国文化注重社交关系和面子。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社交礼仪,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五课:饮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在饮食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品味,而中国文化注重食物营养和医疗功效。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饮食文化,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六课:艺术和文学比较中西文化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表达和创造力,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和自然的表达方式。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七课:教育体制比较中西文化在教育体制上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发展和创造力,而中国文化注重知识传承和考试成绩。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教育体制,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八课:工作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在工作文化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成就和竞争力,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荣誉和合作精神。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工作文化,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例子

【1】见面问候我们中国人原来最好的问候就是:“您吃了吗?”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咱们过去温饱没有解决。
以后咱们再见面就说:“撑着了吗?打嗝了吗?”,我觉得咱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学,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都是“Hello!”Hello完了之后就问天气怎么样?“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我觉得今天天气不错啊!这真是难得一个晴天。
”【2】尊老爱幼尊老,要按咱们来讲,你要看见马路上一个老奶奶,颤颤悠悠地拿八十多个包袱在那儿正过马路呢,你不过去帮帮忙的话,你还是人吗?所以你一定要过去帮忙,过去后说:“老大娘,您要过马路吗?来,把包给我,我替您扛过去。
”给老大娘搀过去以后,老大娘一定非常高兴:“谢谢你小伙子,谢谢你。
你叫什么名字?”“不要问我的名字了,如果您想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雷锋。
”一般都这样。
可要是外国人就不是这样了,你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过马路,你过去了说:“Hello,天气不错,我替你搬。
”那不行,老太太一定不高兴,倒不是因为她担心你抢她东西,关键是她不服老,如果你这样做就等于说她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老人。
我记得我在加拿大住的时候有一邻居91岁了,走路直晃悠。
那天刮四级大风,他拿了两包,我心说我一定得帮帮忙去,咱也让加拿大人知道,除了白求恩红遍我们中国之外,我们雷锋也能红遍加拿大。
我就去了,说:“Heloo”他说:“NO,不用帮,不用帮。
”我说这老大爷怎么这样啊?不让帮忙。
其实,他们外国人就是这个习惯。
【3】救死扶伤如果我们看见有人掉到河里了,“噗通”一下,你得赶紧下去救人,可是在外国这样就不行。
西方人就是这样,你甭救我,你千万别来救我,你救我还是给我添麻烦?你说这人怎么想的呀?他的思维是什么逻辑?他这种思维逻辑就是:你是想来救我,可你受过专业训练吗?你会游泳吗?你不会游泳你来救我,最后你也搭进去了赖谁呀?必须得要专业人士,你要想救我打110啊,打119啊。
我这么一想,可能也对,过去我看有个报纸说,有个人根本不会游泳就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最后两个人同时牺牲了。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创造的智慧结晶。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它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这篇文章旨在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了解它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
价值观不同中国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人特别看重儒家思想和孔子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独立、竞争和成功。
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中西方人在许多事情上持不同的态度,如对待权利、责任、自我表达和社交礼仪等。
信仰和哲学中国和西方文化在宗教和哲学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的对象包括祖先、宗教、命运等等,哲学体系则主要有道家、儒家和佛教等等。
西方则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不少有信徒的宗教体系。
另外,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哲学体系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尤其是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宗教和哲学的差异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中对人生和世界的不同理解。
礼仪和文化习俗尽管中国和西方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礼仪和文化习俗也存在相似之处。
在中国和西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饮食、娱乐和节日庆祝等方面都有规范和传统的方式。
例如,中国人在新年期间通常会吃团圆饭、贴春联和放鞭炮等,而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也有相应的食物和习俗。
同时两个文化都非常重视礼貌和尊重,比如遵守道德规范、尽可能避免冲突、讲究礼仪和礼节等等。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西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了解彼此文化的异同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除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传统,还可以促进世界和平、跨文化合作和互相尊重。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它们的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结论在当今世界,中西文化已经深度融合,互相影响。
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附件1:武汉纺织大学课程教案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2、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3、理解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的特质;2、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三、教学学时:4四、讲稿:世界文化通常被分为四大体系:一是西方文化体系,覆盖欧美、澳洲;二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覆盖西亚、中亚、北非、中非以及南亚、东南亚;三是印度文化文化体系,覆盖南亚,影响东南亚;四是中国文化体系,覆盖和影响整个东亚。
在四大文化体系中,领先于世界文明的,最早是古希腊,随后是中国,再次是欧洲。
古希腊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其青铜、冶铁、造纸术的发明领先于世界。
中国约公元前476年进入封建社会,在公元3—15世纪,保持着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李约瑟语),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
长期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的支配下,一些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甚至认为,在意识形态对抗结束之后,各民族之间在经济贸易、旅游、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增长正在产生一种共同的世界文化,随之而来的应当是一个以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普及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然而,科索沃上空轰鸣的飞机、阿富汗化为灰烬的巴米扬大佛、耶路撤冷的爆炸、伊拉克的炮火,都让我们不能不看到这表面繁荣下潜伏的危机。
冷战结束十多年来,由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导致的地区性冲突与局部战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其中一些国家内部的冲突多数与文化有关。
俄罗斯与美国的冲突,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既有国家利益冲突的原因,也有文化差异的因素。
自有文明以来,人类曾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文明间的碰撞与交流。
从丝绸之路到唐僧取经,从十字军东征到成吉思汗的西征,从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郑和下西洋到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仅最近的数百年间,影响较大的文明间的碰撞即有16世纪以来的西方殖民化运动,中国的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入侵,二战后的中东战争与伊斯兰革命,20世纪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等等。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异同
contents
一、
文化的概念
目 录
二、 文化的起源及差异原因
三、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
文化的作用
五、 当下对中西文化差异思考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特点:
1、广泛而抽象 2、很难准确定义
通常的理解: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 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活动产品。
二、文化的起源及差异原因
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 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
1、美国高铁建设困难重重 2、个人成就首先集体 3、从电影《战狼》和赌城拉 斯维加斯枪击案看个人英雄 主义
4、美国赋予公民合法拥有枪 支的权利
三、性格上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含蓄内
敛、谦虚谨慎,不偏 不倚
西方人主张个性张
扬、直接
分歧较大:谦虚在中 国是种美德,在西方 人认为是虚伪
1、中国文化的地理起源于黄河
可以说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流域和长江流域属于大陆型文化。
铸成了中西方文化发轫形式、定 型
2、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 方式的差异,同时导致后来发展
岸,属于海洋型文化
路向的差异
一、起源于大陆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造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1、中国传统文化是大陆型的农耕社会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人文教化的道德型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统一的文化
2、西方人形成了个性张扬奔放,喜欢探索 和斗争,崇尚独立、自由、平等的文化观念。
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思维模式的不同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 性思维;
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 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国近代自然 科学相对西方有所落后
《中西文化比较》课件

,如西方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东方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等。
02
文化创新
中西文化的交流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成果,如将西方现代设计
理念与东方传统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03
跨文化合作
中西文化的互补和创新可以为跨文化合作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推动
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西文化的全球视野与多元发展
多样性和发展。
中西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西文化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趋势
中西文化的历史变迁
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变革;西方 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时期。
中西文化的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文化将更加深入地交流与融合,同时保持各 自的特色和优势。
中西文化交流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有助于推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增进国际友谊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促进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04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言交际的影响
语言结构
中西语言在语法、句法、词法等 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在跨文化交际中 也有重要作用,某些表情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 同含义。
空间与距离
不同文化对于个人空间和 人际距离的观念存在差异 ,这可能影响交际氛围和 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商务谈判风格
中西文化在商务谈判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如西方文化倾向于直 接、明确,而中国文化可能更加委婉和含蓄。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下面从民族性格、宗教文化、礼仪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做一个比较。
一 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一)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大自然的崇拜,人们把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更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和言语行为等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综合。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分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对立,强调“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不是将人类看成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将人类看成自然万物的主宰者,认为人的价值高于自然万物,自然万物都要为人类服务,都得听从人类的摆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因此西方人总是试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农耕经济,经济上对土地的过度依赖,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集体或群体怀有强烈的归属感,这样就形成了集体主义。
在社会秩序中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
因此,中国文化中“自我”意识缺乏或丧失,个人作为个体的独立人格和地位也无从谈起。
个人主义是西方民族性格的突出特征。
西方社会遵循个人价值至上的原则,提倡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强调主动进取,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强,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并把它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
中西文化对比结论

06 跨文化交流挑战与应对策 略
语言沟通障碍及解决方法
语言差异
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 存在显著差异。
学习对方语言
掌握基础词汇和表达方式,增进相互理解。
翻译工具
使用翻译软件、在线翻译平台等辅助沟通。
非语言沟通
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传递信息。
文化休克现象及心理调适
01
文化休克
初到异国他乡时可能因文化差异而 感到不适应、焦虑。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
西方
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供丰富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中国
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
西方
企业家精神强调冒险、创新和竞争,同时注重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
企业家精神逐渐得到重视,强调诚信、务实和创新,同时积 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保和公益事业。
寻求支持
与家人、朋友分享感受,寻求心理 安慰和建议。
03
02
心理调适
保持开放心态,积极面对挑战,逐 步适应新环境。
了解当地文化
学习当地风俗习惯、礼仪规范,减 少误解和冲突。
04
尊重差异,寻求共同点
尊重对方文化
避免对对方文化进行贬低或嘲笑。
寻求共同点
关注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增进共鸣 和理解。
包容不同观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东方文化则更倾向于曲线、迂回的思 维方式,注重整体和全局,强调通过 间接的方式达到目的。
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
西方文化强调逻辑和分析,注重事实和证据,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天人合一”观念的现代形态
现代中国革命的浪潮使天朝、天子连同一系列祭 天拜天的繁文缛节归于覆灭,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天人合一”观念也曾在巨大的外来冲击下改 变其存在形态,由此进入了演化的第五个阶段, 这个阶段既有“战天斗地”的激烈行为,也有向 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的复归。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天在变,道亦在变”。 五四运动之后:“科玄论战”。 50年代末开始:“战天斗地”。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生态环境、美学和哲学领 域的重新阐释和肯定
造就了风格迥异的知识体系
西方:技术
二、 本体论的分野(一)
——“天人合一”的漫漫心路 1.天的多重含义:
① 天空 ② 自然形成的事物的总体 ③ 被赋予人间事物的许多属性
2.“天人合一”的观念演变
人们处理天人关系的原始形式是巫术。这 种原始文化形式在世界各地都曾存在。然 而中国远古时代的巫术有自己的特点,它 体现在了“用心”思考的框架内由具体的 感性活动向抽象的符号化操作的转化过程 。
农业领域
农业生产要“靠天吃饭”,因而需要协调好天 地人三者关系。就农业生产与天的关系而言, 关键在于不违农时,按照农作物生长规律安排 农事,农时不仅指事件罂粟,也包括气象因素 (风、寒、暑、湿、燥、火等)。
工程技术
“天人合一”观念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典型体现, 当首推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天工”为自 然力所为。因此,在技术发明和操作方面,古代 提出“制器尚象”的原则,即圣人通过效仿自然 之象,创制器物以利天下,这就是“天工人以代 之”。 “天工开物”的意思是说,物生自天,工开于人 。人通过开发天工,创造人间各种有用之物,其 前提是顺应自然,善于利用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 环境,保持人工与天工的和谐。
“天在变,道亦在变”
严复:将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译 成《天演论》,将“自然选择”译为“物竞 天择”,使进化论思想与天人合一观念有机 融合在一起,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 近代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入,使许多学者开 始用“宇宙”、“自然”、“空气”等术语 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天”。但人格化意义 上的“天”或作为天地万物之总和的“天” 仍被人们从不同角度加以议论。如邹容强调 :“革命者,顺乎天者应乎人者也”。
理性的思考总是要“用脑”
脑
往往是按部就班、 条分缕析的理性 过程
中国
体悟世界总是要“用心”
心
往往意味着更深沉、 更执着、更富有情 感的认识和体验
1. “用心”与“动脑”的区别
“用心”特征在于注重心物交融,直观 体悟,知情意相贯通,“用心”获得的 许多知识和技艺是“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 “动脑”的特征在于强调主客二分, 逻辑推理,理性至上,“动脑”获得的 知识和技能力求有严格精确的表达。
文学艺术
在这个领域中,“天人合一”具体表现为文 艺创作中追求物我交融,以天人和谐为臻美 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实际上是人 的主观情感体验的外化,即以人去合天,人 的情感与自然同构,达到情感上的天人合一 。
社会生活领域
体现“天人合一”观念的社会生活领域,包括 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 中国古代对“天”的崇拜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 角落里,包括影响人们的日常语言和行为方式 。
3.“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体现
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 农业领域 工程技术 文学艺术 社会生活领域
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 科学技术领域,
中医自古以来就渗透着“天人感应”的思想倾 向。中医解释天人关系的基本方法,是通过阴 阳、五行、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与天干、地支的交叉、排列、组合,来建立“ 天人感应”的具体联系。
把人间事物的许多属性赋予“天”, 把 “天”尽可能想象为类人的某种东西,或 者说是一个“超人”, 即民间百姓所谓 的“老天”或“老天爷”。 在古人看来,“天”超越于尘世之上,主 宰着人间的命运,决定着万物的生灭。 当“天”被看做人格化的自然神或“超人 ”的时候,其内涵主要是作为人类各种最 普遍属性的抽象的承担者。
③ 天人感应:盛行于秦汉之际。其思想特 征在于强调“天人同类”。 ④ 天理论:宋明时期,“理”成为此时思 想界的核心范畴。这一时期,天人合一 观念带上了政治伦理色彩。 ⑤ 近代以来的”天人合一”观念
“天人合一”并不意味着“天”与“ 人”完全变成了无分别的一体,而是指 “天”与“人”作为有差别的两极,相 互联系,相互贯通,在某些方面相互融 合,存在着不可隔离的有机联系。“天 人合一”强调的是“天”与“人”之间 有共性的地方。
2)“用心”与“动脑”的不同后果
“用心”与“动脑”的区别,决定着中西文化差别的几个基 中国:天人合一 本方面 影响到人对自然的与变通 西方:事物特点和关系的规定性 中国:有机整体 西方:机器结构
决定了中西文化在 社会组织结构方面的不同模式
中国:心术
“战天斗地”思想的集中体现,首先是在“大 跃进”时期,当时将“战天斗地”理解为“ 向自然界开战”,而且得到自上而下的提倡 ,成为全社会的行动。如“亩产万斤”、大 炼钢铁等等。 60年代到70年代初在全国宣传和推广的山西 昔阳县“大寨经验”,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 “战天斗地”。就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 的困难、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言,对“天 ”的适当抗争是必要的,然而“战天斗地” 一旦政治化,就难免不顾实际情形生搬硬套 ,为急功近利而破坏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新时期
在治理生态环境的问题上,古老的“天人合一 ”观念的合理性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得到重新阐 释,这里的“天人合一”主要是针对人与自然 关系而言的。 在美学领域,“天人合一”被作为中国传统文 学艺术的美学原则,有相当多的文学艺术鉴赏 著述都对“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作了充分的 描述和渲染。 很多学者从哲学上对“天人合一”作了重新肯 定。 张岱年:“天人合一”最基本的含义就是 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
“天人合一”观念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五个发 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思想特征。
天命论
天道论
近代以来 的天人合 一理念
天人感应
天理论
①天命论:它盛行于夏、商、周三代。人 们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具有原始巫术 的“天人互渗”的思想特征。这里既有 祭祀、观测、巫术等物质层面的活动, 也有将“天命”用于社会变革和道德教 化的精神层面的活动。 ② 天道论:春秋战国时期,学者们对天人 关系的理解区域抽象化和理性化。“道” 成为当时学者们关注的核心范畴。
在西方,“思维”(thinking)与逻辑 逻辑 和理性密切相关。西方文化自古以来注 和理性 重理性思考和哲学反思,充满哲学思辨 色彩的学说层出不穷。在一些西方学者 看来,中国古代是缺乏逻辑与理性的。 中国古代文化不大重视逻辑推理,而是 强调直观体悟 悟性 直观体悟。悟性 直观体悟 悟性的高低是判断一个 人聪明才智的基本指标。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相信人们用心来思维 : 孟子:“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 》) 《墨经》:“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 ” 现代中国人仍然习惯于说“用心学习”、 “心想事成”、“心领神会”……
庄子:“何谓天,何谓人?……牛马四足,是 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他们所说的“天”泛指一切自然事物。 孟子:“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 ,命也。” 其意是说,非人力而为而结果如此,这就是“ 天”。非人力所致而竟至于此,这就是“命” 。
中西思维方式上的这种差别,影响到了 中西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从这 个角度切入,可以看到以往为人们所忽 视的许多重要差异,使中西文化的比较 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2. 突破口
以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来做中西文化比较的研究, 其突破口在于寻找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认识主体 不同认识主体。 不同认识主体 西方
推荐阅读书目
吴国盛主编:《自然哲学》 王吉胜主编:《中国著名思想命题要览》 张云飞: 《天人合一——儒学与生态环境》 《庄子秋水》 《荀子天论》 《孟子万章上》
在西方,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医学 家阿尔克莽就通过解剖发现大脑是感觉和 理智活动的中央器官。 德谟克利特:人的灵魂分为思想、意气和 欲望,分别位于脑、心脏和肝脏。 柏拉图:作为灵魂的三部分,专司感性的 欲望在胃里,沉湎于愤怒和好斗的情欲在 心中,而最高贵的理性在头脑中。
中西文化比较(一) 中西文化比较(
——起点与本体论的分野(一) 起点与本体论的分野( 起点与本体论的分野
Contents
一、 中西文化比较的起点 二、 本体论的分野(一):“天人合一”
一、 中西文化比较的起点
我们今天所展开的中西文化比较,是从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的角度切入的。 1. 思想背景 人们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核心因素,思维方式的 差别是文化差异的本质体现
“科玄论战”
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思想界爆发了 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 以梁启超、张君励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 者同以胡适、丁文江等为代表的唯科学主 义者进行了激烈论争。其结果以唯科学主 义占上风而告终。 按照科学与玄学的分野,“天人合一”观 念当属玄学之列,所以一度为人们所忽视 。
“战天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