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食品安全事件.
世界食品安全事件聚焦.
世界食品安全事件聚焦巴西坚果事件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
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1994, Suppl 18A: 78。
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 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6, 334:688-692 。
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
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
“巴西坚果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
其实,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
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能采用这些过敏性食品的基因;对转基因作物制造的新蛋白质,需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已知500多种过敏原作对比,如果具有相似性,也将会被放弃;另外,对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要进行消化速度检测,如果不能快速地被消化,也不能供食用。
普斯泰(Pusztai事件“普斯泰(Pusztai”事件,被认为是引爆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激辩的舆论转折点。
1998年秋天,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和平等环保NGO的推动下,欧洲掀起反转基因食物热潮。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而国外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时常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国外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
以下将列举一些近年来国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以此提醒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首先,2013年,美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肉类产品安全事件。
据报道,一家美国的肉类加工厂被曝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过期肉类,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违反了卫生标准。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肉类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担忧,也对美国食品监管体系提出了质疑。
其次,2015年,德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鸡蛋污染事件。
据报道,一家鸡蛋生产企业被曝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饲料,导致生产的鸡蛋受到了严重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鸡蛋质量和生产环节的关注,也对德国食品生产监管体系提出了质疑。
再次,2018年,日本爆发了一起严重的水产品污染事件。
据报道,一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被曝出在加工过程中违反了卫生标准,导致生产的水产品受到了严重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水产品质量和加工环节的关注,也对日本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质疑。
最后,2020年,澳大利亚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奶制品安全事件。
据报道,一家奶制品生产企业被曝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导致生产的奶制品受到了严重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奶制品质量和生产环节的关注,也对澳大利亚食品生产监管体系提出了质疑。
综上所述,国外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不仅对当地民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的食品,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对健康造成损害。
希望未来能够减少甚至消除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让人们能够放心地享用各种食品。
世界食品安全案例
食品安全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以下是一些世界各地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例的例子:
1.中国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的婴儿奶粉被发现含有有毒
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病或死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
2.美国马铃薯花生酱食品安全事件(2008-2009年):美国发生了一系列食
品安全事件,其中包括扩展到全国的马铃薯和花生酱受到污染,导致成千上万人中毒。
3.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在欧洲多个国家爆发了一起马肉被非法混入
牛肉产品的丑闻,引发了欧洲各国和欧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新审视。
4.日本福岛核事故(2011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周边地区
的水、土壤和食品受到严重污染,导致了大范围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放射性物质超标等。
5.印度孟买食品油中毒事件(1998年):孟买一批食用油被非法添加工业
用油,导致数百人中毒死亡,成为印度食品安全监管的严重教训。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国外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这些事件不仅令人震惊,更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深刻反思。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就一些国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2013年的“马肉丑闻”。
这一事件曝光了欧洲多个国家的食品产业存在严重的问题,大量的冷冻食品中掺杂了马肉,而这些食品原本标注的是牛肉或猪肉。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标签的质疑,也对整个欧洲食品产业的信任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其次,2015年的“德国鸡蛋事件”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德国的一家鸡蛋生产商被曝光在鸡蛋中掺杂了一种有害农药。
这些鸡蛋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到了其他欧洲国家,导致了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一事件不仅让消费者对鸡蛋的安全产生了恐慌,也对整个食品生产和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另外,2018年的“美国生菜沙拉事件”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美国多个州的超市售卖的生菜沙拉被检测出沙门氏菌污染,导致了数百人感染,甚至有人因此丧命。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生鲜食品安全的担忧,也对美国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质疑。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的是2020年的“澳大利亚草莓针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澳大利亚多个地区的草莓中被发现了针头,导致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
这一事件不仅对澳大利亚的草莓产业造成了重大打击,也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和不信任。
综上所述,国外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发生,每一起事件都对食品产业和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事件的发生,凸显了食品生产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也提醒我们要对食品安全保持高度的警惕。
只有加强监管和提高生产质量,才能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确保食品安全。
2005-2013年进口品牌奶粉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近日,洋奶粉被推向风口浪尖,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生产的受肉毒杆菌污染乳粉部分流入中国,事涉多家奶企,市面一片"风声鹤唳";而就在本月初,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奶粉企业的反垄断案件调查已结束,将于本周公布结果,企业一旦被确认违反了《反垄断法》,将面临年销售额1%到10%的巨额罚款。
业界不少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中国进入了高增长狂涨价的"快车道
",在年年涨价的"趁火打劫"之下,洋奶粉却出现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
在政府连环重拳整治下,部分小品牌洋奶粉或退出中国市场,洋奶粉将迎来洗牌。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地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10个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 中国婴儿奶粉事件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婴儿奶粉中毒事件。
数万名婴儿因为喝下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恐慌,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关注。
2. 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欧洲爆发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丑闻,涉及到一些肉食制品中掺杂了马肉。
这种欺诈行为对欧洲肉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的严密审查。
3.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2010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上百人感染。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鸡蛋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迫使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食品质量。
4. 日本核辐射污染风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受到了辐射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日本海产品的担忧,对日本渔业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 孟加拉国有毒食油事件2008年,孟加拉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有毒食油事件,导致数千人中毒,数百人死亡。
这起事件揭示了孟加拉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足。
6. 印度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印度暴露出一系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上百名婴儿因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丧生或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印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质疑,并促使该国改进其食品监管体系。
7.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风波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在阿根廷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2018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2018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食品安全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而2018年也发生了一系列引发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本文将就2018年食品安全领域的十大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分析。
1. 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可谓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经典案例。
该事件的曝光引发了全社会对奶粉安全的担忧。
三鹿奶粉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婴儿肾脏结石等严重疾病,进一步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质疑。
2. 美国辣椒培根恶臭油事件2018年,美国爆发了一起辣椒培根恶臭油事件。
该事件中,辣椒培根恶臭油被加入到沙拉酱中,导致大量消费者出现不适症状。
这一事件引起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采取了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3. 梅毒猪肉事件梅毒猪肉事件是2018年中国食品安全方面的一大亮点。
该事件中,通过与某地区传播梅毒的人员有关的猪肉被流入市场,引发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猪肉的抽检和监管,以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
4. 法国婴儿奶粉塑料添加事件2018年,法国多个品牌的婴儿奶粉被测试出塑料污染的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奶粉质量的关注。
该事件暴露了奶粉行业监管不力的问题,对于婴幼儿食品的安全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
5. 日本放射性食品事件日本在2018年还发生了一起放射性食品事件。
该事件中,受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一批日本产的食品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全球各国对放射性物质的食品监管必要性。
6. 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2018年亦出现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
多种食品中的添加剂被检测出超标问题,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监管力度,以确保食品安全。
7. 餐馆食品安全隐患餐饮行业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2018年也曝光了一批餐馆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卫生条件不合格、食材来源不明确等问题频发,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监管部门的重视。
8. 农药残留超标事件2018年,多个地区的农产品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
国内外近来若干食品重大污染事件及研究进展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4班章沙沙摘要: 简要叙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几起重大食品污染事件,及其影响和带给我们的思考.关键词: 国内外,食品, 污染事件,“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食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近年来,国内外食品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重大的污染事件,让我们回顾几起食品加工背后的故事:鲜火腿遭遇污染:敌敌畏用到了火腿加工上,浙江金华经过特殊工艺做出来的季节火腿连苍蝇都不敢往前凑。
季节腿主要销往浙江、江苏、北京、乌鲁木齐、太原。
陈化粮做“鲜”米粉:贵阳市一些打米厂竟然用吊白块,轻而易举地让又黑又黄的陈化米做出又白又亮的米粉。
乡吧佬的“红”与“黑”:浙江温州市的苍南县,以生产卤制熟食闻名省内外,一些厂家生产的鸡腿、鸡翅、鸡蛋等卤制食品,竟然添加了酸性橙等化工原料。
“毛发水”酱油让人发毛:湖北省荆州市津津乐调味品厂配制酱油所用的氨基酸液竟然是用毛发加工的。
劣质香肠猫腻多:泰兴野竹村竟然用死猪肉做成香肠,成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每天至少有7吨野竹村的香肠供应南京。
火锅底料“硬”是有问题:重庆市一些火锅底料生产厂家竟然用石蜡塞体牛油,一斤能当三斤四斤牛油用,产品销往宜昌、成都、西安、贵阳、武汉、汉口、襄樊、遵义、昆明、哈尔滨、沈阳、长春、北京。
挂面“美容”做足表面功夫:成都市一些挂面生产厂家用福尔马林作为面条的增白剂……….1近几年国内重大食品污染事件1.1从阜阳劣质奶粉案看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2004 年4 月在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 名婴儿夭折,近200 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在随后的全国大检查中,各地陆续发现不合格奶粉伤害儿童事件。
一场几乎蔓延全国的劣质奶粉事件让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凸现据调查,劣质奶粉主要是以各种廉价的食品原料如淀粉、蔗糖等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制成的,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添加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国内外典型食品安全案例
国内外典型食品安全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国内外那些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保准让你惊得下巴都掉下来!
先说说国外的,还记得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吗?那可真是闹得人心惶惶啊!大量的牛染上了这可怕的病,那牛肉还能吃吗?这就好比你正准备享受一顿美味大餐,结果却被告知这菜可能有问题,你还敢下嘴吗?
还有美国的“沙门氏菌污染鸡蛋”事件,哎呀呀,那么多鸡蛋都被污染了,人们吃了得多遭罪呀!这就好像你满心欢喜得到了一篮子鸡蛋,准备大显身手做个蛋糕啥的,突然发现这些鸡蛋都坏了,那心情得多郁闷!
再讲讲国内的,三聚氰胺事件可是让无数家长痛心疾首啊!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本应该健康成长,却因为喝了问题奶粉遭了那么大的罪!这难道不像是给孩子们送上了一杯“毒药”吗?
还有地沟油事件,想想那些本该被废弃的油,却又被端上了餐桌,进入了人们的肚子,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啊!这跟吃了垃圾有啥区别?
这些食品安全案例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加强监管,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吗?食品安全可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啊!不要让我们的嘴巴变成了危险的入口,要让我们能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呀,大家说对不对?!。
KJ01食品安全概论.
新技术、新资源给食品安全带来的新问题
1. 食品添加剂 2.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
食品安全卫生的控制
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包括三个层面:
1.各国政府制定强制性法律法规,执法 部门进行监管 2.食品生产企业采用预防性措施
3.消费者
CAC世界法典委员会的成立
FAO WHO 1962年联合成立,是目前唯一一个国际上负责 协调食品标准法规的政府间机构,目前已有25 个分委员会和5个地区委员会,主要目标是保护 消费者健康,确保国际间公开地开展食品贸易。
不要靠近
食品安全带给世界的政治、经济风险
4. 香港----禽流感
1997年香港爆发轰动 全球的禽流感,共有18人 受感染,造成5名儿童和 一名女子死亡。香港政府 下令扑杀130万只鸡,以 减少病毒感染机会,香港 市民一度“闻鸡色变”。 2001年5月中下旬,禽流 感再袭香港,香港政府再 次下令杀鸡,以绝后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情况
1.
80年代-90年代,美国停止进口我国蘑菇罐头,致使罐 头企业被迫停业。
2. 2000年欧盟提高茶叶农残标准,严重影响我国茶叶的出 口量和出口金额。
3. 2002年1月开始,欧盟各国长时间中断进口我国的畜禽 肉类产品。 4. 2002年1月,欧盟委员会做出了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 源性食品的决定。
事件十三:“口水油”沸腾鱼 事件十四:瘦肉精中毒 事件十五:大闸蟹致癌 事件十六:“苏丹红”鸭蛋 事件十七:“嗑药”的多宝鱼 事件十八:有毒的桂花鱼 事件十九:陈化粮事件 事件二十: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事件二十一:龙口粉丝事件 事件二十二:四川彭州毒泡菜 事件二十三:广州毒酒事件 事件二十四:三鹿奶粉事故
国外食品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7年1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名叫埃米·海瑟的女士在麦当劳购买了一杯咖啡,因为咖啡过热,导致她嘴部烫伤。
事后,海瑟女士将麦当劳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以及律师费等共计25万美元。
此案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案例。
二、案件经过1. 埃米·海瑟购买咖啡后,在喝咖啡的过程中,咖啡溅到了她的嘴部,导致烫伤。
海瑟女士表示,咖啡的温度远远超过了麦当劳的官方标准,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 麦当劳方面表示,咖啡的温度在85℃至88℃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此外,麦当劳还强调,顾客在购买咖啡时,都会收到一份小卡片,上面明确说明了咖啡的温度。
3. 法院审理过程中,双方就咖啡温度的标准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麦当劳方面表示,咖啡的温度是根据国际标准制定的,而海瑟女士则认为,咖啡温度过高会对顾客造成伤害。
4.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麦当劳咖啡的温度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麦当劳咖啡的温度在88℃至93℃之间,超过了麦当劳官方标准。
5. 2011年,法院最终判决麦当劳败诉,要求麦当劳支付给海瑟女士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以及律师费等共计3.5万美元。
三、案件影响1. 此案引发了美国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许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的温度、包装等问题,以确保自己的饮食安全。
2. 麦当劳方面在案件结束后,对咖啡的温度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
3. 此案提醒了食品企业,要关注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消费者权益。
四、案例分析1.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此案中,麦当劳咖啡温度过高,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这充分说明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2. 食品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要关注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 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食品的温度、包装等问题,以确保自己的饮食安全。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卫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欧盟作为世界上法制最完备、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公民生活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曾屡屡遭受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冲击,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欧盟是全球食品安全危机高发地区之一,疯牛病牛肉、李斯特杆菌肉制品、变质饮料和受污染巧克力等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暴露了欧盟食品安全政策的缺陷。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危机首先要提的就是曾经震惊世界的疯牛病引发的病牛肉危机事件。
1986年,英国就开始发生疯牛病。
1996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新型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有关,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谈牛色变”,短短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70%。
2001年,新一轮疯牛病相继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发生,欧盟各国的牛肉及其制品销售遭受重创,35万工人失业,政府为此承受每年上百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疯牛病不仅影响了欧洲居民的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费习惯,还制造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相继发现该病传染患者,并不断出现死亡病例,仅在英国就有120多人死于该病。
由于该病发病潜伏期较长,有专家预测此后10~30年受此影响的死亡人数会成倍增长。
1999年,比利时维克斯特饲料公司把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的重大污染,整个欧洲陷入极大恐慌之中,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比利时150多名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二氧化碳灌装的可口可乐而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卢森堡、荷兰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饮料,三国政府下令撤下所有正在销售的可口可乐。
2000年初,法国古德雷食品公司生产的熟肉酱和猪舌中发现含有致命的李斯特杆菌,危机涉及全国19个省,至少9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新生婴儿。
2001年9月,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爆发了口蹄疫,危机持续了11个月,欧盟国家肉类市场全面萎缩,饲养户和商场损失惨重,消费者再次陷入恐慌中。
2013国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
2013国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1、2013年1月瑞典、英国和法国在部分牛肉制品中发现马肉,德国宣布发现疑似“挂牛头卖马肉”情况。
随后,爱尔兰、荷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多国卷入“马肉”丑闻,引发消费者反感。
2月13日欧盟委员会官员说,欧盟正拟订方案,要求所有成员国对加工牛肉开展脱氧核糖核酸(DNA)抽检,以消除"马肉风波"忧虑,恢复消费者信心。
2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称,在屠宰的部分马肉中发现止痛药成分,这些马肉可能已进入食物链。
专家观点:“挂牛头卖马肉”事件是典型的消费欺诈行为,造假者一方面是对消费者权益和信心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对政府监管和检测能力的挑战。
在牛肉产品中不论掺有马肉还是猪肉,并不会给消费者造成健康伤害,但给人们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远比身体伤害更加持久。
然而,英国发布消息称,部分马肉中检出止痛药成分的残留,也许是为欧洲各国政府严管食用马肉提供事实依据。
结论:“马肉风波”是一起典型的以假乱真、消费欺诈案例,折射出造假者的贪婪,消费者的无奈和监管者的缺位。
2、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在欧洲牛奶的召回和在美国狗食的召回热点概况2013年3月,据荷兰乳业组织(NZO)透露,在两家荷兰牛奶农场的牛奶中发现了过量的有毒物质黄曲霉毒素。
“被污染的牛奶已经立即从生产链上撤下销毁,目前这两家奶厂已经恢复向乳品加工商供货”。
经查,乳中黄曲霉毒素来源于饲料中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塞尔维亚和德国的玉米。
又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消息,2013年2月美国一家公司发布召回公告称,将对几款狗粮实施召回,因为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召回产品有6款,保质期分别为2013年11月19日、11月24日、11月25日),但尚未出现狗在食用后患病的报告。
专家观点: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烈的致癌物质,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都会产生急性和慢性的危害。
荷兰牛奶中发现了过量的黄曲霉毒素,推本溯源,查明了来源于塞尔维亚和德国玉米的黄曲霉污染。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
13.“一滴香”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 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 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 还能致癌。
14.染色馒头
近日,央视曝光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 嫌将白面染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 市销售。报道播出后,上海工商部门组织相关企 业自查,并已经发现了涉嫌染色处理的馒头。
•
•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疯牛病
1985年4月 发现可疑病例 1986年 17例 1994年5月13万头牛患病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可传染给人, 潜伏期5-15年。 焚烧400万头牛,直接经济损失60亿美元。 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以采取的宰杀行动 损失300亿美元。 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 贸易一项,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
10.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2006年9月13日以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诊。 “瘦肉精”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 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用。 瘦肉精含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能出现肌肉震颤、 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危险性极大。
据张玉军在法庭上供述,往原奶中掺“蛋白粉”已是圈内人所共知 的“秘密”,这样既可以增加原奶重量,又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一举两 得,所以很受一些奶站欢迎,市场销售的潜力巨大。从2007年9月到2008 年8月,张玉军总共生产“蛋白粉”600多吨,非法获利50多万元。在河北 省正定县开工厂的高俊杰、薛建忠、肖玉、张彦军等人曾一度从张玉军处 批发购买“蛋白粉转售。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从购买的“蛋白粉” 中分析技术配方,开始自行研制并直接销售给一些奶站。一个较为完善的 “蛋白粉”制售网络形成,高俊杰与妻子肖玉负责组织生产,薛建忠负责 联系销售订货,张彦军负责生产技术,共生产“蛋白粉”200余吨。 2007年9、10月份,正值原奶市场淡季,各有关企业为争夺奶源,原 奶收购价格一度攀升到每公斤3.6元。当原奶价格涨到每公斤3元时,三 鹿集团不再提高收购价格,向其供奶的场(站)主要求涨价。三鹿高管中 有人提出,为保障奶源,是否允许在原奶中加水。最后高层要求:加水后 奶的含氮量不能降低,授意三鹿的一些奶牛养殖场在原奶中加水,但要保 证每百克牛奶蛋白含量不低于2.8克。 无论是含三聚氰胺的“蛋白粉”的生产者,还是往原奶中掺加“蛋白 粉”的奶农,还是三鹿集团,都知道三聚氰胺是有害物质,但却依然我行 我素,理由竟然也惊人相似:大家都在这么做。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卫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欧盟作为世界上法制最完备、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公民生活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曾屡屡遭受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冲击,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欧盟是全球食品安全危机高发地区之一,疯牛病牛肉、李斯特杆菌肉制品、变质饮料和受污染巧克力等事件层出不穷, 严重暴露了欧盟食品安全政策的缺陷。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危机首先要提的就是曾经震惊世界的疯牛病引发的病牛肉危机事件。
1986年, 英国就开始发生疯牛病。
1996年3月, 英国政府宣布新型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有关, 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谈牛色变”, 短短几个月中, 欧盟多个国家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70%。
20 01年,新一轮疯牛病相继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发生,欧盟各国的牛肉及其制品销售遭受重创, 35万工人失业, 政府为此承受每年上百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疯牛病不仅影响了欧洲居民的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费习惯, 还制造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相继发现该病传染患者, 并不断出现死亡病例, 仅在英国就有1 20多人死于该病。
由于该病发病潜伏期较长, 有专家预测此后10~30年受此影响的死亡人数会成倍增长。
1999年, 比利时维克斯特饲料公司把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 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的重大污染, 整个欧洲陷入极大恐慌之中, 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比利时150多名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二氧化碳灌装的可口可乐而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卢森堡、荷兰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饮料, 三国政府下令撤下所有正在销售的可口可乐。
20 00年初, 法国古德雷食品公司生产的熟肉酱和猪舌中发现含有致命的李斯特杆菌, 危机涉及全国19个省,至少9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新生婴儿。
2001年9月,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爆发了口蹄疫, 危机持续了11个月, 欧盟国家肉类市场全面萎缩, 饲养户和商场损失惨重,消费者再次陷入恐慌中。
经典食品安全案例
案例分析:苏丹红事件一、苏丹红事件的来源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
有关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我国和欧盟都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
1、欧盟2003年5月9日,法国报告发现进口的辣椒中含有苏丹一号成分,随后欧盟向成员国发出警告,要求各成员国自2003年6月17日起禁止进口含有苏丹一号的辣椒产品。
2004年6月12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同时发出了两个警告,称Laziza International 和Epicure Chilli Beans 的辣椒酱产品中含有苏丹一号和苏丹四号染料。
2005年2月2日,英国第一食品公司(Premimer Foods)向英国环境卫生部门报告,该公司2002年从印度进口的5吨辣椒粉中含有苏丹一号染料,并且已经生产为辣椒酱等调料销往众多下游食品商。
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确认了这个污染,并追查了使用Premimer Foods 公司供应的原料的食品商,分四批列举了575种含有苏丹一号的食品,并警告消费者不要冒险使用以减少可能导致癌症的几率,同时要求这些食品必须在2月24日12时之前在监督下从货架上全部撤除,对已销售的清单上的产品需要提供无条件退货。
英国食品标准署称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品召回事件。
据预计,英国食品行业因此遭受的损失可能超过1500万英镑。
2、中国在英国发出食品警告之后,2005年2月23日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对含有苏丹红(一号)食品检验监管的紧急通知》,要求清查在国内销售的食品,特别是进口食品,防止含有苏丹一号的食品在市场中销售使用。
3月4日,亨氏美味源(广州)公司生产的某品牌的5种辣椒酱辣椒又称为过你第一批被禁的含有苏丹一号的食品。
3月7日,亨氏美味源的供货商广州某公司被发现其提供的“辣椒红一号”复合食品添加剂含有98%的苏丹一号。
3月14日,湖南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的某品牌萝卜干被查出含有苏丹四号染料。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资讯速览
据外国媒体报道 ,美 国第 四大有线新闻频道MS B “ 日调查”栏 NC 今
目披露 , 相关机构在调查 中发现:美 国亚拉 巴马 、俄克拉荷马州 、 密西西
比河和佐治亚州 中超过4%的进 口海鲜受到污染 ,含有致癌 、贫血病和生 0 育障碍等疾病的潜在诱 因物质。
日发布声明 ,宣布紧急召回一批 可能遭到大肠杆菌或李 氏
毒 。甚 至 会 致 人 死 亡 。
酸盐含量高达十亿分之六 ,远超出正常值。截至当前 , 公司尚未找到污染
源 ,而小城附近的美 国海军陆战队后 勤基地也在水源中查出高于正常值3 倍的过氯酸盐 。
美国食 品卫生专家表示 ,在近期 接二 连三地发生食 品 污染事件 ,表明美 国的食品安全存在很大 隐患 ,严峻程度 不容低估 。消费者也呼吁美国有 关部 门应进一步强化食 品
Mo e Eo o cIfr t nl 点 资 讯 1 讯 d m c n mi omai 焦 n o 资
.
美 国 Ke n a s g 公 司牛 肉 串可 能 混 入 杂 质 被 召 回 lme t u a e S
回口 食品安全事件
一
2 1年 1 月2 日,美 国农业部食 品安全 检验局 ( SS 00 O 2 F I )与威斯康
美国加州小城饮用水受到毒物的污染 美 国加 利福尼亚 州小城 巴斯托 的饮 用水近 日受到有 毒化学物 质污 染 ,加州州长 阿诺德 ・ 施瓦辛格2 日宣布小城进入紧急状态。 据悉 ,负 0 责当地饮用水供应的金州水务公司1 日在进行水质检测时 ,发现水 中过氯 8
食超 市出售 ,但 目前尚未接到消费者 因食用这批产 品而发 病 的报告 。据悉 ,这些受污染奶 酪有 可能 导致严重食物 中
国内外食品安全大事件
≯
¨ ¨
:
毒 :
结果,3 0件 样 品 中全 部 被 检 出硝 基
口 张
激
周 怡 洁
呋 喃 类 代谢 物 ( 药 添 加 剂 ) 部分 兽 ,
样 品还 被 检 出环 丙 沙星 、 霉 素 、红 氯 霉 素 等 多 种 禁 用 鱼 药 残 留 , 部 分 样
见不 鲜 , 曾使 一 些 地 方 的 水 产 品在
国 际 贸 易 中 蒙 受 了损 失 。 多 宝 鱼 事 件 警 示 我 们 ,解 决 食 品 安 全 问 题 , 必 须 努 力 形 成 一 套 系统 的 事 前 管 理 和 防 范 机 制 。要 从 推 行 养殖 业 标 准 化 、 强化 技 术服 务到 检 验 检 测体 系建 设
事 件 -: 人 造 蜂 蜜 事 件 -
2 0 年 7 ,中央 电视 台 曝 光 湖 06 月 北 武 汉 等 地 的 “ 造 蜂 蜜 ”事 件 。自 人 ‘ 此 所 谓 “ 蜜 的 事 业 ” 变 得 苦 涩 。 甜 也 现 在 蜂 蜜 造 假 的 手 段 五 花 八 门 , 有 的 是 用 白糖 加 水 加 硫 酸 进 行 熬 制 ; ’ 有 的直 接 用饴 糖 、糖 浆 来 冒充 蜂 蜜 ; ‘ 有 的利 用 粮 食 作 物 加 工 成 糖 浆 f 叫 也 果 葡 糖 浆 ) 当蜂 蜜 。造 假 分 子 还 在 充
是 从 价 格 上 鉴 别 ,正 宗 的 蜂 蜜
. 的 价 格 是 白 糖 价 格 的 4~5 , 公 斤 倍 每
这 个 本 来 繁 衍 在 遥 远 巴西 的 小 东 西
竟 然 对 我 们 的健 康构 成 严 重 威 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卫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欧盟作为世界上法制最完备、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公民生活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曾屡屡遭受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冲击,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欧盟是全球食品安全危机高发地区之一,疯牛病牛肉、李斯特杆菌肉制品、变质饮料和受污染巧克力等事件层出不穷, 严重暴露了欧盟食品安全政策的缺陷。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危机
首先要提的就是曾经震惊世界的疯牛病引发的病牛肉危机事件。
1986年, 英国就开始发生疯牛病。
1996年3月, 英国政府宣布新型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有关, 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谈牛色变”, 短短几个月中, 欧盟多个国家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70%。
20 01年,新一轮疯牛病相继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发生,欧盟
各国的牛肉及其制品销售遭受重创, 35万工人失业, 政府为此承受每年上百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疯牛病不仅影响了欧洲居民的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费习惯, 还制造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相继发现该病传染患者, 并不断出现死亡病例, 仅在英国就有1 20多人死于该病。
由于该病发病潜伏期较长, 有专家预测此后10~30年受此影响的死亡人数会成倍增长。
1999年, 比利时维克斯特饲料公司把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 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的重大污染, 整个欧洲陷入极大恐慌之中, 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比利时150多名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二氧化碳灌装的可口可乐而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卢森堡、荷兰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饮料, 三国政府下令撤下所有正在销售的可口可乐。
20 00年初, 法国古德雷食品公司生产的熟肉酱和猪舌中发现含有致命的李斯特杆菌, 危机涉及全国19个省,至少9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新生婴儿。
2001年9月,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爆发了口蹄疫, 危机持续了11个月, 欧盟国家肉类市场全面萎缩, 饲养户和商场损失惨重,消费者再次陷入恐慌中。
近期,英国再次受到口蹄疫情威胁。
2006年,世界著名巧克力食品企业英国吉百利公司因管道泄露导致清洁设备污水污染了巧克力, 使42人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巧克力而发生食物中毒, 公司紧急在欧盟和全球范围内召回上百万块巧克力。
为何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危机
标榜拥有世界上最严格食品安全制度的英法等西欧发达国家, 为何会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危机呢?在危机爆发后, 又为何不能有效控制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灾难过后, 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政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检讨, 公众也以空前热情
参加了讨论。
几次食品安全危机的表面原因在于欧盟国家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督措施出现了漏洞, 原有的制度只关注终端上市产品, 严重忽视了产品的原料安全、动物自身防疫安全和生产过程安全。
但深层次
分析, 是欧盟的食品安全政策和体制出现了问题, 最终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 从小事故演变成大危机。
欧盟食品安全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欧盟缺乏一部所有成员国必须共同遵守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
危机爆发时, 各成员国都按照本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处置, 欧盟委员会由于职权领域范围的限制和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指导工具, 根本无法、也无力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 导致欧盟内部出现各成员国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混乱局面。
欧盟缺乏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事务机构。
各成员国自行处理相关问题, 无法有效互通情况、采取共同的应对措施。
同时, 各国食品卫生和科研机构之间没
有建立密切协作的合作网络,无法分享有关成果和经验。
欧盟缺乏一部统一的食品安全危机应急处理与预警分析的行动机制。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欧盟逐步开始在其成员国中间建立一些食品安全信息快速反应的措施, 但在实际操作上, 由于法律的严格限制和欧盟一体化不断扩大的因素, 这些措施覆
盖面有限, 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欧盟缺乏一个统一、透明和公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渠道。
在危机出现时, 有的成员国出于政治选举、经济发展等利益考虑, 故意隐瞒真相、封锁
信息,有的国家为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有意夸大危机爆发国的食品危机后果, 导致公众无法掌握真实情况。
同时, 欧盟没有建立与消费者公开对话、相互沟通信息的管
道,导致市场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民社团和普通民众无法得知真实信息,对欧盟和成员国政府怨声载道。
食品安全危机使广大公众产生了巨大的恐慌心理,对成员国政府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对欧盟单一市场建设和欧洲一体化前景深感失望。
欧洲一体化5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重重食品危机下面临被全面颠覆的危险。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
欧盟委员会在反思、检讨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开始构建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
首先是制定了一套统一、完善和操作性强的食品安全法规。
欧盟对原有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改革,2006年1月,又颁布实施了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
新法规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 实现了从最初级原料、生产加工环节、终端上市产品到售后质量反馈的无缝隙衔接,对食品添加剂、动物饲料、植物卫生、农药残留物、转基因生物、食品链污染和动物卫生等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了重点监督。
新规大大提高了食品市场准入的标准,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问责制,强化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
更加注意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
法规要求所有成员国必须无条件遵守, 如有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出现在欧盟市场上, 无论是哪个成员国生产的, 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
法规对欧盟以外的国家生产的食品也做了明确规定, 所有进口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必须满足欧盟食品法规的要求,否则不准进入欧盟市场。
其次是成立了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 (EFSA, 该机构于2002年组建,200 5年在意大利正式挂牌成立。
欧洲食品安全局的职责范围很广, 统一负责欧盟境内所有食品的相关事宜, 负责监督整个食品链安全运行, 根据科学证据做出食品危机风险评估。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牵头建立一个与成员国有关机构进行紧密协作的网络, 下设专家委员会和科学小组,为制订政策和法规提供依据。
再次是建立快速反应的预警系统。
欧盟于2002年对原有的预警系统做了大幅调整, 实施了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
它是一个连接欧盟委员会、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以及各成员国食品与饲料安全主管机构的网络。
系统明确要求各成员国相关机构:必须将本国有关食品或饲料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风险、以及为限制某种产品出售所采取措施的任何信息, 都通报给欧盟快速报警体系。
系统将收到的有关信息整理编研后, 按照相应程序上报欧盟委员会, 转发欧盟有关部门, 通知预警体系内的其他成员。
一旦发现来自成员国或者第三方国家的食品与饲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而该国又没有能力完全控制风险时, 欧盟委员会将启动紧急控制措施。
该系统运转后, 发出了大量信息通报,内容不断深化, 数量逐年增加, 2005年达到了近7000条信息, 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对食品和饲料安全的监测预警。
与此同时, 欧盟积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建立了及时快捷的信息发布制度。
信息经过认真审核和合理评估, 以诚实负责的态度向消费者说明情况, 并告之欧盟所采取的与风险规模相适应的措施, 提醒消费者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信息交流方面积极欢迎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公众的参与与互动。
此外, 欧盟还加强了与联合国有关组织、环欧接壤地区以及美国与中国等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国际合作。
今年6月,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就地中海区域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有关国家和组织举行了国际研讨会, 7月又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 近期以来也明显加强了与中国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 表示要本着合作和不敌对的态度来处理相关食品安全问题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
1吉百利:(2006 吉百利史威士公司是一家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于 1969年由吉百利公司和史威士公司合并而成,总部设于伦敦。
吉百利国际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 38000多名员工,是全球第三大软饮料公司和全球第二大糖果类生产经营公司,在国际糖果和饮料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