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逐渐呈现恶化的态势。尽管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仍然是我国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农业。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们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建设生态农业,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减小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农业及生态农业模式
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
二、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向和目标
1.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向
我国目前共有13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依靠农业。同时,农业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战略产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的破坏直接对农业发展产生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大力加强技术变革,进行机制改革,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维护和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完全改变原来的粮食安全状况,协调各相关行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业是根据当前我国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的,完全符合我国发展特点的现代化农业。从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
2.1综合性特点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生态系统基础之上,协调发展系统整体功能的现代农业,是将大农业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全面规划,协调优化农业结构,确保各相关行业的综合发展的现代农业。
2.2多样性特点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的吸收力度,结合现代农业科技,通过创建多种生态模式与生态工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装备现代农业,确保各个地区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及区位优势,协调各产业都能够按照社会的需求协调发展。
2.3可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农业发展与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相结合,不但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要,而且还可以不断促进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
1.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协调模式
所谓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协调模式,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地域范围内,认真分析该空间和地域范围内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严格按照农产品的生长特征,将农林牧副渔等各类生产项目,在一定的平面或者立体范围内完成科学的搭配,并进行合理的布局,从而确保土地资源在使用方向上达到最大化,并保证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农作物生产的载体,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按照种植、养殖等发展目标,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协调模式又可以分为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养殖模式、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种植模式和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种养殖模式等,其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生活特性以及互利共生关系,建立多层次空间、多序列时间的产业结构,并通过这种产业结构获取远高于种养殖模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生态农业发展的时间利用模式
生物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特征。生态农业发展的时间利用模式就是按照充
分利用各种资源,按照生物的季节性特征,使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恰当利用自然因素中的时间和季节变化,从而在时间上对生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确保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生态农业发展的时间利用模式主要包括三种模式:时间结合模式。该模式是将不同的生物或者不同的生物品种,按照各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间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前后茬紧密结合,从而保证多季度多次数地生产产品,从而充分发挥土地的效能。时间轮换模式。该模式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生物生长的季节性特征,多次轮换种植多种生物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土壤快速获得休养生息,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人工环境调控模式。该模式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人工调控生物的生长环境,创造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从而满足人们在不同的季节或者时期对生物的不同需求。这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在自然条件无法满足生物生长的条件下保证生物的生长,并且能够增加生物的产出量,保证市场的需求。
3.生态农业发展的循环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的循环模式是根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原理设计的,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系统内外的各种物质与能量转化,保证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生态农业发展的循环模式主要包括种植业的生物链循环、养殖业内部的生物链循环和种养殖业内部的生物链循环等三种模式。其中种植业的生物链循环是指在农作物和食用菌在整个循环体系中的物质和能量往复循环流动;养殖业内部的生物链循环是利用一些动物养殖中的废弃物
(包括粪便),作为另外一些动物养殖的饲料,这样可以形成废物利用的良性循环。种养殖业内部的生物链循环是发生在种植和养殖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实现废物利用循环。
4.生态农业发展的要素集约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的要素集约模式主要是在综合考虑土地、资金、技术、劳动等各要素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发展能力,促进生态的高效发展,努力提高生态农业的多元化水平。
5.生态农业发展的功能拓展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的功能拓展模式主要是建立在农业的生产、生态以及生活功能之上的一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产品经营的多样化,农产品市场日益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即要求扩大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要维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的功能不断拓展。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功能拓展模式最主要的方式是依托原来就存在的现代化的农业园区以及高效生态生产基地等优美的自然空间,增设旅游、观光等休闲娱乐设施,开发各种游乐活动,在满足人们兴趣的基础上,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服务。
尽管我们划分出来那么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但模式的划分并不是有绝对的标准,而是人们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按照研究的方向和目标而设置的标准,同时,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