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针刺补泻与补泻手法
第五章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第五章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ebb1ad4b35eefdc8d333c7.png)
三、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
(一)辨别虚实 1.证候虚实:通过四诊合参,辨别证候虚
实,作为针刺补泻的依据。虚证采用针刺 补法,实证采用针刺泻法,虚实不明显者 采用平补平泻法,属气机紊乱者用导气法。 2.脉象变化 3.虚实夹杂
12
(二)审察经气
1.根据切循按弹和针下感应辨别经气虚实 2.根据得气针感辨别正邪虚实,决定补泻 《灵枢·终始》:“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
时进行呼吸调息,作深长而徐缓的呼吸, 以便掌握患者的呼吸实施手法。
40
(五)开阖补泻法
出针时是否按压针孔以区分补泻的方法。 《素问·刺志论》说:“入实者,左手
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王冰注:“实者左手开针空以泻之,虚 者左手闭针空以补之也。”《素问·离 合真邪论》:“推阖其门,令神气存, 大气留止,故名曰补”;“大气皆出, 故名曰泻”。
48
烧山火
《金针赋》明确提出“烧山火”法:“烧 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 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 除寒之有准。”指出烧山火法的操作方法 与适应症。
明代医家杨继洲、高武、汪机进一步完善 了烧山火的操作方法。
49
1.操作方法
①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 部),得气后施术。
24
提插补泻法图
图
25
1.操作方法
补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提插,重 插轻提(慢提急按)。下插时用力重, 速度快;上提时用力轻,速度慢。
泻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提插,重 提轻插(急提慢按)。上提时用力重, 速度快;下插时用力轻,速度慢。
26
2.临床应用
原理:补法向内下插推纳为主,引导 阳气由浅入深;
8
其他迎随法
刺法灸法教学大纲(修改)
![刺法灸法教学大纲(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2dc35e325727a5e9856a6199.png)
《刺法灸法学》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专业、针灸推拿专业用)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刺法灸法学》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专业用)I 前言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理论和针灸临床之间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种针灸技术和操作技能,熟悉和了解古今各种针灸技术方法的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情况。
刺法灸法学是针推专业的主干课程,属必修考试课。
刺法灸法学的教学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课堂讲授内容,介绍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内容范围、历史发展和作用地位;重点介绍毫针刺法、分部腧穴操作、针刺手法;同时介绍灸法、拔罐法、耳针、头皮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和鍉针、电针、腧穴药物注射与敷贴、激光照射、磁疗等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针灸技术现代研究,重点介绍针刺手法、艾灸法现代研究概况,以及现代针灸器械和用具的研制应用内容。
另一部分又称针灸技能训练,是教师做操作示范,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刺法灸法学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并进行实际操作考核。
针灸技能训练实验,以常用针灸技术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训练前期在实验室进行,教学后期可安排在课间或课余进行临床见习。
技能考核在刺灸法课程结束时和针灸临床集中教学实习课之前具体实施,主要是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与评分,并可作为学生毕业考核临床技能的项目之一。
本大纲适用于大学本科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针灸推拿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外向型)教学班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针刺补泻及其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及其补泻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30305c336c1eb91a375d67.png)
强刺激:较大幅度和较快频率的提插、捻转
弱刺激:较小幅度和较慢频率的提插、捻转
中刺激:提插、捻转的幅度和频率适中 刺激量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弱刺激+时间短=弱兴奋效应 弱刺激+时间长=弱抑制效应 强刺激+短时间=强兴奋效应 强刺激+长时间=强抑制效应
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
•针刺补泻是对刺激强度恰当运用
•刺激强度与针刺补泻效果有关
提插捻转的幅度和频率适中刺激量与针刺效应的关系弱刺激时间短弱兴奋效应弱刺激时间长弱抑制效应强刺激短时间强兴奋效应强刺激长时间强抑制效应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针刺补泻是对刺激强度恰当运用?刺激强度与针刺补泻效果有关?刺激强度与补泻手法有本质区别平补平泻?先泻后补补泻兼施扶正祛邪?小刺激量的针刺提插补泻?均匀用力的幅度和频率恰当并使患者感觉舒适的的捻转提插手法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本法可配合各种针刺补泻手法运用,以加强调和 阴阳、升清降浊、促使营卫气血运行通畅。
操作前应使病人之呼吸和缓均匀,逐渐加深。切 勿憋气。医生也应调息守神
开阖补泻法
针刺补泻 过程中,在出 针时是否按闭 针孔以区分补 泻的方法
补法:轻出针后, 泻法:出针时边退边 以押手迅速按针孔, 摇,摇大针孔,出针 按揉针孔片刻。 后不按压针孔或缓压 针孔。
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
辨别虚实
证候虚实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 泻其阴而和之; 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 其阳而和之。 《灵枢 终始》
脉象虚实
虚实夹杂
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之以针,而调以甘药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审察经气
经络诊察
麻痹、厥冷、陷下、 观察(望) 感觉迟钝——虚 触摸(切) 疼痛、红肿、硬结、 感觉过敏——实
毫针刺法(针灸学 第4版 (赵吉平,李瑛)包括针刺补泻,留针出针,异常情况处理预防与针刺注意事项
![毫针刺法(针灸学 第4版 (赵吉平,李瑛)包括针刺补泻,留针出针,异常情况处理预防与针刺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b5b9ab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9.png)
人中、委中、十二井、十宣等穴,能疏泄病 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泻实的性质、 祛邪的作用,适宜于祛邪泻实。
3.针刺手法及针具
针刺补泻效应
针灸的治疗效果
毫针的粗细与刺激量
针刺手法与刺激量
毫针刺入穴的刺激程度
毫针刺入穴的角度、深度不同,其刺激的轻 重程度也不同,直刺、深刺的刺激量要大些 ,平刺、浅刺的刺激量要小些。
02 苍龟探穴主治
苍龟探穴能疏通经络,通行经气,主要用于虚证,通过一退三 进的斜刺手法,深入浅出地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畅通,增强经 气运行,从而改善虚证症状。
4.赤凤迎源
赤凤迎源操作
进针插入深层,然后退至浅层,待针 下得气,针体自摇;插入中层,边提 插边捻转,一捻一放,五指展开,行
飞法行气,如凤凰展翅之状。
出针的要点
需押手按棉球,刺手微捻转,缓提至皮下出针;应依补泻需求选疾出或徐出,疾 按孔或摇大孔;出针后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不适。
出针后的检查
当针退出后,应询问部位有无不适感,检查核对针数有否遗漏,注意有无晕针延 迟反应现象;确保治疗安全,减少患者不适。
03
九、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见课件2)
补泻手法) ; (2)留针与出针; (3)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弯针、断针、刺伤内脏、刺伤脑脊髓、 刺伤神经干) ; (4)针刺注意事项
目录
• 七、针刺补泻 附一:灵枢.官针论刺法 附二:飞经走气四法
• 八、留针与出针 • 九、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 十、针刺注意事项
01
七、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是治病的重要环节
治疗计划和安全措施。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瘫痕或肿瘤的部位
感染溃疡勿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瘫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以免加重病情或引 发感染。
何为针灸的补法与泻法
![何为针灸的补法与泻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42537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0.png)
何为针灸的补法与泻法
展开全文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用于各种虚证。
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慢,出针快;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
这些都是对患者进行补法针刺时需要注意的。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
这些操作手法对实证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还有两种特殊的复式补泻方法--烧天火和透心凉,因为操作比较复杂而临床应用较少。
另外,对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临床上多采用平补平泻,针灸得气后施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操作者必须细致观察客观指征,以疗效为主要依据。
正如《灵枢·小针解第三》指出:“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言补者必若有所得也,泻则恍然若有所失也。
”。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54d1bcf61fb7360b4c65d9.png)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1.针刺起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A)A.圆针B.圆利针C.长针D.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D.《孟子·离娄篇》E.《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B)A.《灵枢》B.《针经指南》C.《金针赋》D.《针灸大成》E.《神应经》(二)B型题A.艾条灸B.灯火灸C.间接灸D.温针灸E.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B)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E)A.十二字手法B.下手八法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D)A.苍龟探穴B.赤凤迎源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E.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C)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三)C型题A.间接灸B.实按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B)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A)A.电针B.水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D)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C)(四)X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ABCD)A.圆针B.锋针C.大针D.长针E.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灸法技术C.针刺技术D.推拿技术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针刺补泻手法董氏针灸
![针刺补泻手法董氏针灸](https://img.taocdn.com/s3/m/d32e976825c52cc58bd6be51.png)
针刺补泻手法——录音整理(一)(2010-01-19 13:24:00)标签:《内经》针刺针道烧山火承淡安董氏奇穴九针杂谈分类:针脉第二届董氏奇穴年会上的演讲录音已由我的学生整理完毕发上来愿与诸位同修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共赴岐黄针道针刺补泻手法刘德会2009-12-27文字整理:常兆、王振王晓翠首先要感谢左兄,一粟兄,还有吴兄,能让我有这个机会,站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以往我讲呢,都是讲针刺补泻手法,补泻手法,都是讲烧山火透天凉,但这次呢要打破常规。
大家一开始关注的都是补泻手法,其代表即是烧山火透天凉,我也在网上说过,如果要想进入高级补泻手法的境界,前面必须要有铺垫,怎么铺垫呢,必须从针和刺开始,什么叫针什么叫刺什么叫补泻什么叫手法,实际上它们是分开的,但综合起来,才能叫针刺补泻手法,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总想直接进入高级补泻的境界,但是现在为什么很多临床医生做不出来,包括老一代名家郑魁山在内其子孙没有能做出烧山火透天凉来的,他家可是家传,为什么呢,忽略了基本功的应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讲针在座诸位很多都是知名专家,都是在临床上的医生,我这次讲座全当抛砖了。
第一《黄帝内经》里对能否用针的人提出了要求,针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在《灵枢官能》篇明确提到“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就是说要从容不迫,缓语缓行,平时很沉稳即语徐而安静;手巧,就是问手巧不巧,手巧方可心灵,反过来,心灵方可手巧,但我们在临床上往往忽视这一点。
并不是每种类型的人都可以进入针灸境界,也就是对针灸人才的要求,知道对人才的要求之后,我们才能知道能否达到内经的要求。
第二点,对针的要求,《内经》中多次提到小针之为物,夫子之言针甚骏,上数天文,下度地纪,乃可以长久。
夫小针之为物,很多人觉得呢,针灸是小针,那为什么夫子之言其真甚峻呢,这就是针灸的广义,平时我们看到一根针,觉得它是个小针而已,但内经里面为什么说针这么重要呢,在《灵枢九针十二原》里,明确提出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意思是说,我们说起来好说,但是做起来非常难做,这就是很多人非常忽视的地方。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解读(3)针刺补泻方法——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开阖补泻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解读(3)针刺补泻方法——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开阖补泻](https://img.taocdn.com/s3/m/994554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2.png)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解读(3)针刺补泻方法——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开阖补泻《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解读,3,针刺补泻方法——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开阖补泻【原文】……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1]。
言虚与实,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2]。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
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泻曰[3]:必持内之,放而出之[4]。
排阳得针[5],邪气得泄。
按而引针[6],是谓内温[7],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
补曰随之。
随之意,若妄之[8]。
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9]。
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10],外门已闭,中气乃实。
必无留血,急取诛之[11]。
…… 【译文】《大要》说:“徐缓进针,疾速出针,则经气得到充实;疾速进针,缓慢出针,则经气得到疏泄。
”谈论虚与实,而虚与实的差别是若有若无的;观察气血流注的先与后,而气血流注先与后的差别是若存若亡的;通过针刺补泻手法使经气充实或者消减,而经气充实或者消减的变化是若得若失的。
使经气充实或消减的方法,九针针刺是最精妙的方法。
充实或消减经气,用针刺达到目的。
泻法也称迎之,在经气流注过来时针刺。
一定要持针缓慢纳入,疾速出针。
壅盛积聚的阳气得到针刺,邪气得以疏泄。
(如果)按压针孔,缓慢出针,称作内温,(这样操作)血液不能得以疏散,经气不能得以疏泄。
补法也称随之,在经气流注过去时针刺。
随之的操作方法,是轻缓的进针,患者好像没有感觉到针刺一样。
好像在行针,又好像按针未动,好像蚊虻叮在那里一样,好像停留在那里,又好像已经飞去。
出针疾速,有如琴弦崩断一样快,用左手配合右手操作,按闭针孔,经气因此得以保留在经脉内,针孔已经闭合,经脉中经气就得以充实。
一定要祛除瘀血,点刺血络放血祛除瘀血。
【注释】[1]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疾、徐,指的是针刺操作时进针、出针的疾速、缓慢。
实、虚,指的是针刺操作后,经气得以充实或消减。
[2] 言虚与实,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该部分经文是说经气的流注、循行、虚实等方面的变化,迹象幽微,非澄心凝志不足以察悟。
55针刺补泻手法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
![55针刺补泻手法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c2c6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3.png)
本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能促进针感向病所 传导。必须在浅层操作,均匀、自然地左右摆动, 不可上下摆动,摆动次数9或9的倍数。
(二)白虎摇头
在穴位深层左右摇动针身以行气的复式手法。 1.原文:
(一)徐疾补泻法
徐疾补泻法是以进针、出针以及行针的快慢 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1.出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2.操作方法 ①补法:毫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然后将针慢慢 推进到深层,快速退针到皮下,(可反复施术);出针时快 速出针,疾按针孔 。 ②泻法:将针快速透皮后,迅速插入深层得气,然后慢慢 退针到皮下(可反复施术);出针时慢慢出针,不按针孔 。
《三衢杨氏补泻》中说:“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 行六阴之数,如觉病微凉,即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 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症,先泻后 补也。”其后历代医家,也都是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加以归 纳和发挥,特别是近代郑魁山在《针灸集锦》中加入了呼 吸配合飞法和提按,使阴中隐阳的操作更趋完善。现在大 多数医家认为,阴中隐阳手法要点是于同一穴中,先在深 层行透天凉,后在浅层行烧山火,采用“一进二退”的方 式,来达到“二泻一补”(先泻后补)的作用。
4. 应用与注意事项 开阖补泻法是一种辅助补泻手法,一般不单独 应用,应配合捻转补泻或提插补泻法应用。
二.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复式手法是由宋元明针灸医家所创立的,由多种单式补泻手法组合 而成的补泻手法,其中以烧山火,透天凉应用较多,现介绍如下。 (一)烧山火法 1.操作:
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
![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fb082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b.png)
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
针刺补泻是一种治疗有害能量堵塞或过剩能量在人体器官内外脏
腑集中的中医疗法,通过利用针灸的特定法门,采取穴位的损利、补泻、疏散、收衣的方法治疗病症,以滋阴养血、行气通络、活血止痛、改善气血循环等手段,发挥特定的生理改善作用。
基本的手法有:
1. 按摩手法:以小腿两面为起点,由里往外,以刮、揉、捶、轮、剪等方式对腹部腰部等做合适的按摩,以促进胆脾胃肠气血循环,疏
散气血瘀滞,调和肝脾胃脘机能。
2. 拔罐手法:以太极奇门八卦作为基本构成原理,以其中的卦名,在一定的穴位上施以拔罐,能够调节经络,改善症候。
3. 特异性按摩:采取捏、捻、拨、摩、研、按等技术,按照穴位
局部或某个器官,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疏散痹滞,降低
有害物质的浓度,而达到疗疾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支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有纳干法和纳支法两种。
纳支法——又称广义的流注法,它是专以一天中的十二 时辰为主,按着一天中的时辰的顺序去配合十二经气血周 流的顺序开穴治疗的。
《针灸大成》:“经脉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 者也,其始从中焦,注于太阴,阳明……。”这就说明十 二经的气血,从中焦开始,上注于肺经,经过大肠……终 于肝经,再返回到肺经,周而复始的自然通行着,这个顺 序以一天来说是从寅时起,经卯、辰……止于丑时,再周 而复始,如环无端。
(一)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正虚邪实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的基 本原则。同理,也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相应的方药,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治病,也是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补虚泻实的针刺手法,达 到治疗目的。因此,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
根据迎随即补泻的原则,后世发展为针向迎随等多种可行操作的迎 随补泻方法。
1.针向迎随法 针尖顺经而刺为补,逆经而刺为泻。
依据:《难经·七十二难》:“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 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
金元医家张壁在《云歧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中说:“顺经而刺为 之补,逆经而刺为之泻。”
要先补正气,后泻邪气。 一般情况,病情单纯 虚多实少——先补后泻 虚少实多——先泻后补 复杂情况,虚实相倾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 “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 阴阳俱虚者不宜针刺,宜用甘药。
教材引述的《内经》原文说明:外在形气不足,内在精气虚损的情 况下,若用针刺治疗,会加重损伤形体与精气,因此不宜针刺,宜用 甘药调之。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凡是能扶助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补法。 凡是能疏泄邪气,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泻法。 (三)补泻手法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效应 补泻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获得补虚泻实的临床效应。 衡量补泻效应的指标:针刺感应,脉证变化。
1.针刺感应 实证:针下沉紧涩滞 (针刺泻法) 针下徐缓舒和。 虚证:针下虚滑空虚 (针刺补法) 针下徐和有力。 寒证: 烧山火 针下热感 热证: 透天凉 针下凉感
很多教科书与著作、期刊所称的迎随补泻法,都是指针向迎随法。
2.深浅迎随法(补生泻成法) 补用生数(1~5分)浅刺,泻用成数(6~10分)深刺。
依据:《难经·七十二难》“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卫属阳属气 较浅,荣属阴属血较深,补阳气,泻阴邪。金元医家还依据了古代河 图五行生成数,补用生数,针深1~5分,泻用成数,针深6~10分。 3.流注盛衰时间迎随法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4.提插迎随法
《标幽赋》:“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 暖。”
插针左捻为补为随;提针右捻为泻为迎。
5.捻转迎随法
汪机《针灸问对》:“吸而捻针,右转为泻为迎;呼而捻针,左转 为随为补。”
6.呼吸迎随法
呼内为补,吸内为泻。张景岳类经》:“故泻必因吸内针,补必 因呼内针,此即迎来随去之义。”
7.补母泻子迎随法 虚证补母穴,实证泻子穴。
《难经·七十九难》:“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 母也。”如心病,泻心包经输穴大陵(迎者迎于前),补心包经井穴 中冲(随者随其后)。
三.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
(一)辨别虚实
1.证候虚实
通过四诊合参,辨别证候虚实,作为针刺补泻的依据。 虚证采用针刺补法,实证采用针刺泻法,虚实不明显者采 用平补平泻法,属气机紊乱的采用导气法。
实:表现为疼痛、红肿、硬结、肥大,针下紧涩、感觉过敏。
2.根据得气辨别正邪虚实,决定补泻 《灵枢·终始》:“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凡针下得气徐缓,如鱼吞钩铒之沉浮,病人自觉针下柔和舒适,为 谷气至,宜慎守勿失,以激发经气扶正。
①针偏于泻,灸偏于补,严重虚损最好不针,而以灸治疗。
②古代针粗,容易损伤形体与精气;现代针细,对形体精气的损伤 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现代针刺仍然可以治疗一般的虚证, 但对严重的虚证,危重病人,则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抢救(针、灸、药/ 中、西医)。
(二)审察经气
1.根据切循按弹和针下感应辨别经气虚实 虚:表现为麻痹、厥冷、陷下、瘦弱,针下空虚、感觉迟钝。
2.脉证变化 通过补虚或泻实的针刺手法,脉象平和,症状缓解,寒
证或热证消失。
二.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 迎者逆也,随者顺也,迎随有逆顺之意。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
无实。”逆经气来时而施,为泻为迎;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 《灵枢·小针解》解释“迎随”时说:“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
气血按十二经的循行是永远不变的,而一天地支的循行 也是固定的,根据《内经》记载的十二经走向先后次序来 论,一天有十二时辰,人体恰好有十二经脉,经气自然之 序是起于肺,一天之序时始于寅,经卯……,寅字代表着 开始,所以配正月;黎明是一天的开始,因此才有肺寅大 卯……的配合。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2.脉象变化 《灵枢·终始篇》:“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
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
①寸口脉虚弱无力:针刺补法,浅刺。
②寸口脉强实有力:针刺泻法,深刺。
③施行补泻手法后,脉象仍有虚或实之象,继续施行补 法或泻法。
3.虚实夹杂 一般情况,根据虚实的多少确定补泻的先后,复杂情况
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 虚也。”指出要根据经气的逆顺、盛虚来进行补泻,经气来时,经气 充盛,不可用补法,只能用泻法,称为迎;经气去时,经气亏虚,不 可用泻法,只能用补法,称为随。
《灵枢·终始篇》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也就是说迎就是泻 法,随就是补法。
《难经·七十二难》说:“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 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说明经脉走向有顺有逆,营卫气 血运行有浅有深,有盛有衰,根据经脉走向、部位深浅,气血盛衰, 采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方法,都叫迎随。所以说,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