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136be3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e.png)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简介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是一种基于自由主义理念的福利制度,旨在平衡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个人自主权,鼓励个人追求幸福和成功,但也承认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责任。
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政府的角色被限制在保护个人权利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内,而个人则对自身的福利负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特点1. 个人自由权利的保护: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认为,个人的自由是最重要的价值。
这种体制强调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财产权利、私人生活等。
政府的角色是维护和保障这些权利,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2. 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体系: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倡导市场经济,并相信市场机制的有效配置资源和提供效率。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角色是促进公平竞争和防止市场失灵,而不是直接干预经济。
个人通过市场活动来创造财富和追求经济利益。
3. 有限的政府干预: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认为政府干预应该是有限的,并且只针对确保公共利益的领域。
政府的角色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安全等,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政府应该避免过度干预经济和社会领域,以免限制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
4. 个人责任和义务: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强调个人对自身福利的责任和义务。
个人应该为自己和社会的福利负责,而不是依赖政府的援助。
个人应该通过工作、教育和勤奋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实现个人的生活目标并为社会贡献。
争议与挑战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也面临一些争议和挑战:1. 社会不平等: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加剧。
因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会导致财富和资源的不均,弱势群体可能无法享受到足够的福利和保障。
这需要政府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调节和纠正,以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 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个人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下承担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没有足够的福利保障和社会支持,个人面对疾病、失业、意外事故等风险时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帮助和保障。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83506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2.png)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是一种理念,它主张在经济和社会政策上追求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原则,并通过社会福利机制来保障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
这种福利体制强调个体的自主选择和市场竞争,以及最小化政府干预,而非全面管控和分配资源。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教育体系、医疗保健系统和财产保护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为了提供一定的保障,使个人能够应对生活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包括失业保险、养老金制度、残疾人保障等。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的社会保障机制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公平性、目标明确和个体责任。
这些原则保证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正性。
教育体系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重视教育体系的自由选择和市场竞争。
教育市场应该是多元和竞争的,个人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学校。
这种教育体系鼓励私人学校和公立学校的竞争,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下的教育机构也应注重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医疗保健系统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下的医疗保健系统主要是基于市场机制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保障。
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能力,自由选择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保险机构。
这种医疗保健系统鼓励竞争和创新,为个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也需要有一定的监管措施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财产保护措施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财产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的财产权应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随意被侵犯。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也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市场竞争,这需要有一定的财产保护措施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个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是一种追求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原则的福利制度。
它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教育体系、医疗保健系统和财产保护措施等方面来保障个体权利和社会公平。
这种福利体制旨在保护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市场竞争,并为个体提供一定的保障和公正。
三种模式福利国家养老体制及养老金政策分析
![三种模式福利国家养老体制及养老金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e95ba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e.png)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4亿,占比18.7%,可以预见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既存在挑战也充满机遇。
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家庭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它也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我国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新的基本国策,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养老体系,要求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老年人口增长情况,建立稳定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时调整构建适应老龄化新形势的养老服务管理体制。
与“老有所养”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养老服务体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法规政策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有待增强,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社会参与不充分,基层基础比较薄弱。
因此,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得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初级、养老金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显现出来。
本文根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福利国家的划分,以美国、法国和瑞典为典型案例,分析三种模式福利国家的养老管理体制以及养老金政策,进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建设多元化养老政策和多支柱化养老金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福利国家;老龄化;养老体制;养老金政策本文选取养老服务管理体制较为完善的三种不同模式的福利国家美国、法国、瑞典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梳理这些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以及养老金政策,结合我国的现状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管理体制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福利国家及其典型模式(一)福利国家与福利福利国家的概念是在1945年英国工党在其《让我们面向未来》的竞选纲领里提出来的,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艾德礼首相宣布建立“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福利国家,直至20世纪 50年代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宣布本国已经成为福利国家,此后的20年时间里福利国家经历了所谓的战后“黄金时期”。
第四讲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四讲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202eeb2195f312b3169a587.png)
第四讲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自由主义的(Liberalist)社会福利思想是西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流派。
在社会福利领域,传统的自由主义可以追溯到古典主义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穆勒(John Stuart Mill)以及格林(Green Thomas Hill)、霍布豪斯(Hobhouse Leonard Trelawny)等人的思想。
而在当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家中,举自由主义大旗者当以哈耶克(Friedrich A Von Hayek)与弗里德曼(Mildun Friedman)为代表。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举“反集体主义”大旗,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张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认为人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权利。
自由主义对现代西方工业社会之福利的影响体现在:对制度化的社会福利持否定态度,主张实行剩余式(residual)的社会福利,极力推行志愿主义(Voluntarism),并突出市场与职业福利的作用。
一、古典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从亚当·斯密、穆勒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说是古典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典型。
他们关于自由的观点深深影响了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内容,即社会问题是个人责任的结果,它的解决当然应该依靠自己而不是社会和政府。
政府应承担有限的职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有限的干预。
他们的思想对19世纪前期的济贫制和19世纪晚期的社会保险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1776年,亚当·斯密的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出版。
在福利思想上,亚当·斯密一直是自由主义的一面旗帜。
(1)自由放任的经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贯穿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主线。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0010c956f242336c1eb95e58.png)
美国、加 拿大、澳 大利亚、 英国 德国、法 国、意大 利 丹麦、瑞 典、挪威、 芬兰、冰 岛
适中
社会 民主 主义
广泛的福利津贴
高
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
—市场倾向; —家计审查基础上的救济; —去商品化程度低; —两级的分层化;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收入维持 • 社会保障 • 失业保障金 • 工人补偿金
劳动力的去商品化程度(社会权利)
分层效应 福利中的国家—市场关系
劳动力的去商品化程度(社会权利) 理由:社会权利是福利 家的核心概念; 福利的去商品化水平可 分层效应 视为衡量社会权利的基 理由:福利资本主义既 指标。 已消除社会分层为目标 又不避免地产生分层效 应;福利国家本身就是 福利中的国家—市场关系 一种分层化体系 理由:人类基本需要是归于私人责任还 是公共责任的对比关系展示了福利国家 体制的去商品化、社会权利及社会分层 结构的关联,因而是区分不同福利国家 体制的重要内容
膳食营养 • 食品券 • 学校午餐和 早餐
卫生 • 医疗补助 • 针对老年人 的医疗照顾
社会服务 • 儿童保护服 务 • 社区精神健 康服务 • 对儿童的日 间照顾和学 龄前教育
• 补充保障收 入计划(SSI)
• 贫困家庭
• 集体用餐 • 流动餐车
社会政策优先 社会权利 福利混合 福利结果 分层效应
生产主义福利体制尽管比较好地适应了东亚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战略,尤其它对教育等社会投资的重视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但是生产主义福利体制本质上对社会公平、公民基本社会权利 等价值的漠视,对非正式制度安排——家庭福利的倚重,以及 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都为该体制的不稳定埋下阴 影。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5da3b2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e.png)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1. 简介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是一种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的福利体制,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自主选择,并认为经济自由和个人自由是实现公平和福利的最有效方式。
这一福利体制的核心理念是让市场自由运作,允许个人追求财富和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非强制性的慈善和个人责任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2. 自由市场经济的优势自由市场经济被认为具有以下优势,为实现福利提供了基础:-效率:自由市场经济能够通过竞争和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创新:自由市场经济鼓励创新和竞争,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福利和发展机会。
-激励:自由市场经济通过奖励个人的劳动和智力提供激励,激发人们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3.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基本原则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原理,围绕以下原则运作:-个人自由:个人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下享有自主决策的权利,包括选择工作、消费和参与经济活动的自由。
-自负责任:个人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应承担个人责任,包括接受教育、培训和发展自身技能,以提高自身就业和生活质量的能力。
-非强制性慈善: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慈善活动由个人和非政府组织(NGO)自愿承担,通过慈善捐赠和志愿者工作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
-最低保障: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提供最低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个人都能基本满足生活需求,包括食品、住房、医疗和教育等。
4.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挑战和争议-不平等: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个人的成功和财富主要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努力,导致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和财富差距扩大。
这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社会风险:自由市场经济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和个人生活的风险增加。
缺乏稳定的福利保障可能使弱势群体面临更大的风险。
-社会认同: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可能会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导致社会认同感的缺失。
5.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案例-美国:美国是一个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代表国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6d6ff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8.png)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是指一种基于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选择的社会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强调个体的自主权和责任,主张通过市场机制和个人努力来提供福利服务,而非依赖政府的干预和纳税人的资金。
背景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理念源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的思想。
他们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机会,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基本原则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个人自由:个人有权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享受个人财产和合法权益。
2. 市场机制: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和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商品的合理定价。
3. 自愿交易:个体之间的交易应该是自愿的,基于双方互利的原则。
4. 最小政府:政府的角色应该是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个人权利和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而不是直接提供福利服务。
5. 个人责任:个人有责任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负责,努力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
福利服务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福利服务主要由市场提供。
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有权参与福利服务的提供,以追求自身的利益。
这种竞争机制旨在激发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
福利服务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健、教育、保险、养老金和住房。
负面影响尽管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1. 不平等:自由市场的竞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2. 社会弱势群体的挑战:自由市场可能无法满足一些弱势群体的需求,如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士。
3. 经济波动的风险: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可能导致福利服务的不稳定性。
4. 市场失灵:自由市场不是完全有效和公正的,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问题。
政府的角色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政府的角色并不是完全被排除。
政府应该起到监管和调控的作用,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福利服务的质量。
政府还应该提供一定的基本福利保障,以防止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危机的出现。
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b71653e43323968011c9292.png)
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一、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产生背景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再度兴起的自由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
以20世纪70年代初期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
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
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伴随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
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学者又称新自由主义为新保守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在与凯恩斯主义的论战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政治经济领域内,它拒绝国家的干预和控制;在社会福利领域内,它反对福利思想的传播和福利国家的构建,主张通过自由市场机制和个人的自我负责来取代长期由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借以减轻国家的负担,激发个人的进取精神。
二、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代表人物1、哈耶克(1)个人简介哈耶克(1899-1992)是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先后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和政治科学博士学位。
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
先后任维也纳大学讲师、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等。
1938年加入英国籍。
(2)主要思想首先,提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他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信贷变动引起的投资变动。
银行信贷的扩大刺激了投资,一旦银行停止信贷扩张,经济就会由于缺乏资本而爆发危机。
其次,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有一种自行趋于稳定的机能,反对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
他把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的出现归罪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
再者,哈耶克一直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计划经济,认为社会目标是个人目标的总和,社会目标不能抑制个人目标。
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 第六章 社会保障体制比较
![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 第六章 社会保障体制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3721d6ca5e9856a5612609d.png)
第六章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复习延伸:解释以下概念:制度、体制、机制、模式、路径的含义,它们在学术上用法有什么不同?第一节“福利体制”比较路径一、福利体制(welfare regime)内涵1、福利体制的内涵[1](1)从“社会政策体制”的定义来看:“福利体制”不仅是指国家制定和执行的各种政策的总和,而是指总体上的社会政治解决方案。
(2)从政府、市场、家庭三个福利支柱来看:“福利体制”不仅局限于政府的公共福利,更不是限于单一、特定的福利政策与方案,而是包括政府、市场与家庭的总体福利生产。
(3)从对福利国家的分析来看:“福利体制”的概念不仅是从公共支出的规模、范围或福利资格权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进行比较,而且进一步从决策过程、阶层形成的潜在模式与政治结构来剖析福利国家。
福利制度与一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制度有紧密复杂的互动关系。
2、福利体制分析框架A、“福利国家”是一种支持公民权的概念。
[2](而不是对英国、瑞典这些国家的一个称谓)B、使用非商品化和分层化两个概念作为度量福利水平和效果的指标。
复习延伸:(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的含义是相同的吗?3、艾斯平-安德森对福利体制的研究方法——用非商品化、分层化研究社会福利政策(1)艾斯平-安德森认为非商品化(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商品化是最重要的制度标志,社会福利能够减少劳动力商品化的程度)是来衡量资本主义福利政策水平的重要指标。
(2)艾斯平-安德森认为社会权利与非商品化程度是呈正相关的,即社会权利越宽泛,非商品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因为社会权利以公民身份为基础的,靠的是非市场的方法来改善生活,显然社会权利会削弱公民作为“商品”的处境。
)(3)艾斯平-安德森认为一个福利国家(就是指与公民权有关的社会福利政策及方案)影响社会阶级、等级的形成,福利体制可用从福利国家对社会公民权利安排的结构差异来进行研究,进而得到福利体制对分层化的影响。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69c00e27ccbff121dd36836f.png)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从国家主义、新自由主义到公民社会模式。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国家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公民社会模式是三种最有影响的社会福利理论流派。
近年来,国家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不断减弱,公民社会的社会保障理念影响日增。
从国家主义模式到新自由主义模式的转折点是1973年的西方石油危机。
这场危机将西方许多福利国家拖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其以高福利、高税收为特征的福利制度陷入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理念开始复活。
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反对全民保障和普遍保障,主张实行有选择的保障,认为政府只应该在家庭和自由市场竞争这两个主要福利来源都失灵时才出面提供暂时的帮助;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将给贫困者以福利转变为促进其再就业,并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引入竞争。
新自由主义因其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的作用,主张减少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以工作代替福利,故有学者称其为工作保障模式。
然而,无论是国家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有其偏激的地方。
极端的国家主义使“福利国家”陷入“福利病”的泥潭,新自由主义的保障模式虽然有助于“福利国家”走出困境,但也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人口增加,贫富差距拉大,“工作贫困”现象加剧。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代表的,主张兼顾公平与效率,发展与正义,权利与责任,主张国家与社会携手与相互责任的“第三条道路”理论逐渐成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所谓“第三条道路”,指的是有别于家长式的国家主义和过分崇尚市场的新自由主义的“公民社会”模式。
它承认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承认国家应该为其国民提供安全网而不是简单地推向市场,但反对高高在上的家长制作风和一味的包办代替。
它倡导政府由“管制型”转为“治理型”,倡导权力下放和分权,把权利还给地方、社区和公民,增加地方政府权利,发挥民间组织作用,鼓励公民参与,推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从而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安德森三种福利体制名词解释
![安德森三种福利体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76983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0.png)
安德森三种福利体制名词解释
艾斯平·安德森(Gosta Esping-Andersen)认为在先进资本主义民主体制的国家群当中,彼此之间对福利的制度安排有着清楚而明显的差异,国家的历史性对福利国家的形成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他利用去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这个工具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划分为三种福利国家体制:即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可以部分包括英国。
这类国家的福利制度主要依托家庭调查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带有少量的普遍式福利津贴,再加上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
他们主要奉行自由市场调节理念,反对国家过度干预,把福利对象污蔑为道德堕落者,把国家再分配计划说成是通向集权主义和人类奴役的道路。
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的典型代表是奥地利、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这类国家以工作和个人贡献为主导,福利制度主要依托于就业和工资收入。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遵循普遍原则,福利制度主要依托普遍式福利津贴和广泛的社会保险计划。
论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影响
![论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47e82f1910ef12d2bf9e709.png)
论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影响一、新自由主义概述1、新自由主义的来源自由主义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一种思潮,长期以来,它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又被称为经济自由主义。
西方学者将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
在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新自由主义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出现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从非主流地位上升至主流地位。
其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为: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是密尔顿·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等人;此外还有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
2、新自由主义产生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长期陷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对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各种流派已经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准备迎接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挑战。
伴随着里根和撒切尔的上台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这一现象叫做“新古典复兴”。
其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凯恩斯主义失灵: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其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目标与微观基础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型危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就会抬头。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他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3a98fb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e.png)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1.简介在自由主义理念的指导下,福利体制被设计成为一种能够保障个体自由和促进公共福祉的机制。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各个方面,从政策制定到执行实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参考和理解。
2.法律依据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构建基于一系列法律法规。
以下是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________●自由主义:________一种政治和经济理念,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原则。
●福利体制:________由和社会机构建立和管理的一系列福利措施和服务。
●法律名词1:________注释1。
●法律名词2:________注释2。
-3.政策制定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政策制定涉及多个层面和多个利益相关方。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以下内容:________3.1 政策制定的目标和原则3.2 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影响3.3 决策过程与机制3.4 议会和立法的作用4.福利项目和服务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根据社会需求提供各种福利项目和服务。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以下内容:________4.1 教育福利:________包括公共教育机构的建设和资助、教育补贴、奖学金等。
4.2 医疗福利:________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公共卫生和健康服务等。
4.3 养老福利:________包括养老金制度和老年人服务设施等。
4.4 就业和劳动福利:________包括就业培训、失业救济和劳动保护等。
4.5 社会救济:________包括临时救济、低收入家庭补助和残疾人福利等。
5.资金来源和管理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以下内容:________5.1 税收制度:________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等。
5.2 社会保险和社会基金:________包括医疗保险基金、养老金基金等。
5.3 公共财政和预算管理:________包括制定和执行福利相关的预算和财政政策等。
6.福利评估和改革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评估和改革是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的重要环节。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c704a0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c.png)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文档标题]
[文档正文]
[章节1:引言]
包括对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背景和意义的介绍。
[章节2: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基本原则]
介绍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所依据的核心原则,如个人自由、市场竞
争等。
[章节3:福利制度的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保障、
医疗保障、教育等。
[章节4:福利体制管理与运作]
解释福利体制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包括角色、资金来源和分配等
方面。
[章节5: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优势和挑战]
评估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优势和挑战,如激励机制、财政压力等。
[章节6:国际比较与案例分析]
通过国际比较和案例分析,了解各国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差异和经验。
[附件]
列出与文档内容相关的附件,如详细数据、法律法规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社会保障:指通过政策和措施,保障社会成员在失去或减少劳动能力、遭受疾病、退休等情况下的基本生活权益。
2.医疗保障:指通过或私人机构提供一定的医疗服务和经济保障,以保障人民在健康方面的权益。
3.教育:指通过提供或监管的教育制度和服务,以培养和发展人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文档结尾]
1.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相关附件了解更多细节。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供参考,具体适用以实际法律法规为准。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263a7300912a21614792913.png)
向。资格条件苛刻且通常带有羞辱性,给付数额极为有限。
第五,国家运用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手段促使市场机制
发挥作用,消极手段是只保证最低限度的给付,积极手段则
是对私人部门福利计划予以补贴。
4.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非商品化程度的衡量p45 第一,要考量的是决定人们“进入权利”的规则:资格
标准和资格限制。如果保障获得适当的生活水准的权利无需与 以往的就业记录、工作业绩或是缴费记录挂钩,那么这个计划
或“补救主义”与“普救主义”的概念加以表述。这就是说, 分
层化程度高,为选择主义或补救主义;而分层化程度低,则 为普救主义。根据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特征,可以看出,其 采取的是典型的补救主义。 (1)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否定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认为放
任的政策和制度可以导致最理想的社会阶级结构,只要政治权
形式固定下来。
3.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非商品化特征p44
在艾斯平—安德森“非商品化”概念下,人们的福利保障 和福利供给与下列两个因素发生了分离: 一是与福利受领者的当期收入相分离, 二是与福利受领者参与其中的市场交易相分离。
这就是说在非商品化存在的福利分配机制中,其主要作
用不再是看得见的那只手---市场,而是看不见的那只手--政府或国家。由此可知,非商品化,是这样一个概念:它与
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沿革
1.美国社会保障的萌芽
(1)特征 “职业福利”一直处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新政” 以前,
美国没有国家出面组织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是企业与职工
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国家则负责社会救济事务,以填补职业 福利的空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职业福利制度有了很大的发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汇编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7440f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5.png)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汇编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汇编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是指一种以保障个体自由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和个人责任来实现社会福利的体制。
以下是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要点汇编。
一、个体自由和责任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强调保护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认为个体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路径。
个体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下享有自由选择工作、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市场机制和竞争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倡导市场机制和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资源能够有效配置,提高效率。
市场机制也能够为提供各种福利服务的提供者创造经济激励和竞争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三、减少政府干预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产权和提供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而不是扮演社会经济的主导角色。
这样可以为市场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经济发展。
四、个人储蓄和自助为主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强调个体的储蓄和自助能力。
个体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积累财富,并为自己和家人提供福利保障。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并没有提供完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是鼓励个体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和准备。
五、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认为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在社会福利中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组织可以提供不同于商业市场的服务,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福利服务。
六、教育和培训自由主义福利体制重视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鼓励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教育和培训方式,并为此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七、健康保险和医疗服务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主张个体自负花费风险,并鼓励个体购买健康保险。
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状况自由选择健康保险方案,并享受相应的医疗服务。
同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也支持私人医疗机构和医疗保健公司的发展,以提供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八、退休金和养老保障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主张个体自助储蓄为主的养老保障方式。
自由福利制度国家-英国(By骆成阳)
![自由福利制度国家-英国(By骆成阳)](https://img.taocdn.com/s3/m/9ff34063cc7931b765ce15f9.png)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模式(斯堪的纳维亚模式): 遵循普遍平均的给付原则,享受条件既与特殊需求无关 又与就业记录无关,而只与公民资格有关;覆盖面几乎 是全民的,该模式对家庭的依赖最少,非商品化程度最 高。代表国家:北欧五国(瑞典、芬兰、挪威、冰岛、 丹麦)
生等)上投资
用“社会投资国家”代替福利国家,政府、社会组
织、个人一起合作
五、英国福利国家的历史发展
(一)伊丽莎白济贫法
英国16世纪开始圈地运动,其后果是:大量农民失 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许多人开始流入城镇,沦为城镇 贫民和乞丐
为阻止劳动力流动,稳定社会秩序,消除失业、流浪 和贫困现象,政府在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 (旧济贫法)
(二)新济贫法
在迅速膨胀的城市中,贫民日益增多并聚集于城市,下层 人民谋生不易,失业贫困问题广泛,造成社会动荡,危及政 府通知,阻碍工业化发展
1834年政府颁布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在理念上有很大的进 步,认为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应是消极行动, 而是积极福利举措,并由专门人员从事这类工作
后的每名儿童,每周给津贴 第二,引入一个综合的健康和康复服务,为全体人民提
供免费的卫生和康复服务 第三,由政府承担起维持充分就业的责任,借兴办公共
工程,维持全面就业
报告提出六条原则: A.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原则 B.保险费标准一致原则 C.补助必须充分原则 D.管理责任统一原则 E.区别对待原则 G.全面性和普遍性原则
三、福利国家模式
威伦斯基和黎贝克(Wilensky&Lebeaux)在1965年提 出关于社会福利的“剩余性模型”和“制度性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约和现金纽带面前人人平等。
(2)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工会作用受到遏制,精英主 义得到崇尚,平等主义深入人心,市场原则至高无上。
(3)自由市场制度下的货币交易关系在社会各阶层的福利关 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社会分层的结构也几乎是按照市场化和 货币化的原则形成的。 (4)在社会分层的残酷竞争过程中,为解决“市场失灵”下 出 现的弱势群体,国家采取的贫困救助政策就表现为典型的补救 主义。 2 .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倾向于将私人保险和协商的职业 福利与社会保险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个人的自我责任与二元主义 的奇特组合 46
2.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产生的背景 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沉重的打击,但 同时也是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催生剂。面对危机的沉重打击,失业 者、老年人、残疾人、孤立无援的母亲及无依无靠的儿童都处于极 端困境之中。大危机使成千上万兢兢业业的劳动者,一夜之间变成 了需要接受救济的穷人。不仅如此,大危机还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右 社会舆论的传统看法——贫困出自懒惰。人们逐渐意识到,贫困不
第一,非商品化程度最低,有力地抑制社会权利的扩张。
第二,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只有在市场不起作用时,
国家才临时发挥作用。 第三,经济调查式的社会救助居于支配地位,辅以少量 的普救式转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给付对象主 要是低收入的、依靠国家救助的受保护者。
第四,福利的极限等价于福利取代工作的选择的边际倾
给那些没有任何能力参与市场的人的方法。自由主义者追求的 是,公共责任只能进入市场失灵的领域,而商品的逻辑是至高
无上的。
(2)体现了同样的哲学 慈善或者任何类型的保险都应基
于契约原则和保险精算原则之上。权利与给付必然与相应的缴
费相关联。
2.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非商品化
没有商品化的劳动就不可能产生已非商品化为主旨的工人
自由主义者通过两种途径来处理劳动力商品化:
(1)调整修正“资格不及”(less
由
eligibility)原则。
原来的济贫法转向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体制。在这种方式 下,社会权利的无条件扩张可以得到避免,同时只有被证明确 实是最需要的人群,政府才会定向地给予补贴,这种方式可以 促使工人不依赖福利,而是主动选择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以 家计调查为基准的救助制度,是一种能确保将非市场收入保留
展,开始向“福利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其表现在:
① 美国的主要企业纷纷推行“职工入股”制度,以强化职工 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瓦解工人阶级的斗志。但实际上,职工的股 份额很低,对个人和企业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美国联邦贸 易委员会的统计表明,1922年美国职工购买的企业股份只占普通 股的1.5%,而且这些股票的拥有者多半还是企业的白领。
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沿革
1.美国社会保障的萌芽
(1)特征 “职业福利”一直处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新政” 以前,
美国没有国家出面组织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是企业与职工
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国家则负责社会救济事务,以填补职业 福利的空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职业福利制度有了很大的发
3.分层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对就业增长途径的影响。由于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
其津贴是补缺型和补救型的,所以在医疗保健等一些服务领域,
就业增长比较强劲。 (2)对产业成长及其就业趋势的影响。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表 现出了几种产业竞相发展、共同繁荣的趋势,不同的传统的工业 经济仍保持着持久的活力,超者专业化方向强力推进,而且,生
场和政府在分配福利资源机制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密切相关。 据此,可以做一个表达概念的词语转换,用“市场作用” 来表述福利保障和福利供给中的作用机制。自由主义福利 体制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只有在假设市场和家庭这两个 部门不起作用时,国家才临时发挥作用。但是,偏向市场 的体制也有可能是积极地、直接的政府政策引导的。 依据这种较低的非商品化程度,自由主义福利机制的 特点表现为:
形式固定下来。
3.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非商品化特征p44
在艾斯平—安德森“非商品化”概念下,人们的福利保障 和福利供给与下列两个因素发生了分离: 一是与福利受领者的当期收入相分离, 二是与福利受领者参与其中的市场交易相分离。
机制中,其主要作
用不再是看得见的那只手---市场,而是看不见的那只手--政府或国家。由此可知,非商品化,是这样一个概念:它与
向。资格条件苛刻且通常带有羞辱性,给付数额极为有限。
第五,国家运用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手段促使市场机制
发挥作用,消极手段是只保证最低限度的给付,积极手段则
是对私人部门福利计划予以补贴。
4.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非商品化程度的衡量p45 第一,要考量的是决定人们“进入权利”的规则:资格
标准和资格限制。如果保障获得适当的生活水准的权利无需与 以往的就业记录、工作业绩或是缴费记录挂钩,那么这个计划
第一节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总论
一.自由主义福利体制非商品化特征
自由主义的假设是:市场对于自立的劳动力来说,是最 佳的保护壳。它有利于劳动力的解放,只要没有外力的干扰, 市场可以通过其自我调节节制以确保所有有工作意愿的人被 雇佣,同时,市场也可以通过起自身的作用保证他们的福利。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
在现代社会,社会权利既可以被看成是对福利国家起
源的一个诠释,又可以被看成是福利国家的本来意义。在工
业化社会中,人们可以对“社会权利”给出这样的定义:社 会 权利是保证企业竞争和最大限度地适应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
种“生产性投资”。
既然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抽象和纯粹的劳动商品化形式,
那么社会权利的确立就将福利国家的福利支出规模以法律的
由主义福利体制中,社会救助是针对那些已被证明的确是一 贫如洗的贫困者,并按规定接受家计调查。
二.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分层化特征 1、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较强的个人自由主义倾向与其
较弱的非商品化程度是一致的。
在福利国家制度安排中人们所处的地位是不用的,在福 利保障和福利供给方面所享受的待遇也是不用的。这就是说, 福利国家中的某些福利计划是专为某些群体设置的,而其他 群体无法或无权享受据此,可以将分层化转换成“选择主义”
就具有较大的非商品化潜力。如果某些计划只是在一个有限 的时期内提供的给付,显然它们的非商品化能力较低。例如, 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下,其社会保险常常与缴费记录挂钩,因 而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非商品化程度较低。
第二,要考量的是收入替代水平。如果给付水平下降至社 会所满意或认可的正常收入或生活水平以下时,可能的结果就 是迫使接受者尽快重返工作。 第三,要考量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资格授权的范围。在自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产生的基础可以概括为: 价值观念、阶级基础、历史渊源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国家缺乏稳定的跨阶级联盟,国家福利 表现为: (1)通过划定贫困线为贫困者提供补缺式的安全网。 (2)强调个人在市场的权利,寻求市场解决的方式,并且认
为国家的介入愈少愈好。
(3)这一类型国家强调以资产调查的救助、有限支付转移或 社会保险为主要社会政策。 因此,这一类福利体制国家的特征是较高的就业率、较低的 税赋、较低的社会支出规模、较高的工资差异及显著的收入不平 等。 1.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商品化 与自由放任主义资本主义原则相伴而生的是劳动的商品化。 当人们为了生计和必要的生活保障而不得不到市场上去寻找工作 和就业机会的时候,他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所有经济来源与生活
或“补救主义”与“普救主义”的概念加以表述。这就是说, 分
层化程度高,为选择主义或补救主义;而分层化程度低,则 为普救主义。根据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特征,可以看出,其 采取的是典型的补救主义。 (1)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否定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认为放
任的政策和制度可以导致最理想的社会阶级结构,只要政治权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 1.崇尚个人奋斗的文化传统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的定居者是为了逃避欧洲的封 建与宗教迫害而抵达美洲大陆的。因此说,在这些早期拓荒者
流淌着个人奋斗的血液。而且早期迁往美洲大陆的移民中,从
一开始美国社会形成了这样一种传统:提倡个人奋斗,把贫困 归因于个人的懒惰和无能,而不是社会的责任。所以,在早期 美国历史中,福利事业仅仅是被当作一种济贫措施。
新自由主义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在于它对国家参与 社会保障持强烈的否定态度,要求分散国家管理风险,实行权利 和财务下放到地方政府,同时转变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主 张用选择性的社会保障代替全面的社会保障模式,强调混合式的 社会保障模式(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社会保障),极力推 行志愿主义,并突出市场和职业福利的作用,推行社会保障产业 化、社会保险的商业化、社会服务社会化。
产服务领域、商业服务领域和休闲服务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对职业结构的影响。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企业因福利国 家的缺位而产生的对管理人员的需求导致了企业的一个重要管理倾 向——“过度管理”;政府的“过度管理”使“好工作”增长速度 快,甚 至快于“坏职业”的增长速度,而私人服务性职业的数量的格外庞 大 也使“垃圾职业”占很大比例;“过度管理”和“垃圾职业”的同 步快速 增长使拓展就业机会的领域十分广阔,就业机会的增长很快。
运动,工人就不可能将非商品化作为工人运动政策的主导 原 则;对工人运动而言,非商品化既是劳工团结与统一的起 点 与重点,优势工人集体行动的动机与目标。所谓起点与动 机,是指现代福利国家经济社会政策的源动力以及人类需 求 和劳动商品化的过程;所谓重点和目标,主要是指工人的 福 利取决于能否最终将其从现金交易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