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萧红女性意识觉醒原因

合集下载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本文分三章,着意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萧红小说创作的精神和风格。

第一章:分析萧红女性意识形成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意识被遮蔽,权力也被剥夺。

本应与男性平等的女性却被禁锢在男权社会布下的天罗地网中,处于被支配、被奴役、被言说的无权无声的压抑状态。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女性教育的提高,社会参与机会的增多,经济的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才渐渐地苏醒,一大批女性开始登上社会和文学的舞台,女性主体才得以浮现。

中国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就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萧红是继五四女作家群之后又一个有着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

第二章:论述萧红在小说创作主题实践中的女性意识。

萧红虽是以反帝爱国的主题创作奠定了她在文坛的地位,但是纵观萧红的创作,我们发现隐藏在社会性主题的表象之下,始终贯穿着萧红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她以女性的视角,把关注的目光锁在那些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妇女身上。

她真实地描绘了女性如动物般的生存状态和她们生命意识的麻木,展示了女性在背负民族和个人双重苦难下的悲剧命运,并且揭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表达了她对妇女解放之路的探索。

第三章:论述在女性意识探照下萧红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强烈的女性意识使萧红在创作中从题材的选择到文体语言的运用,都显现出自己特有的风格。

在题材选择方面萧红注重采用与其情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女性身体经验为题材。

小说散文化和超越常规的语言运用更体现了萧红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萧红小说创作女性意识主题实践风格建构正文第一章萧红女性意识的形成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我意识。

在漫长的男权制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自我意识被遮蔽,她们的权力被剥夺,她们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槛外人。

浅谈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作者:李俊尧,张明中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3期摘要:萧红作为女性文学新兴代表之一,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得她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萧红孤单寂寞的童年经历是其作品悲凉基调的前提。

对于生活一次次寄于美好的憧憬却又屡次受到打击而幻灭。

生活的苦闷枯燥,感情被一次次背叛使得她筋疲力竭。

当农民底层的悲惨命运直面冲击在她眼前时,她用文字记录下真实受难的中国农民如何从愚昧的奴隶到觉醒的反抗斗争。

后来一直有恙在身,她开始怀念故土,呼兰河小城充满各种各样琐碎的声音和片段,蛰居在香港的萧红愈发孤单寂寞。

通过对其作品《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来分析其自由女性意识,结合萧红成长背景及童年经历来阐述她作品风格的原因。

关键词:萧红;女性;自由;意识一、萧红女性意识由来萧红女性意识的形成,跟她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有关。

寂寞孤独的童年经历加上成年后萧红的几段情感悲剧,她本身生活的坎坷经历是萧红悲惨女性意识的开端。

她在父母的冷漠无情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萧红出生在东北传统的封建地主家庭,父亲张延举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

时代的重男轻女思想,让女儿身萧红的出生,没有给这个大家庭带去多少的惊喜和快乐。

但是祖父却异常疼爱萧红,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嬉闹。

除了玩,祖父还教萧红念诗,为萧红讲解诗的含义,他是萧红文学上的启蒙老师。

萧红祖父的离世,让她对家庭已经没有感情和留恋,因为从小耳闻目睹包办婚姻的悲剧,所以在父亲也包办她婚姻的时候不顾一切的摆脱旧时家庭的束缚,毅然决然的出走。

这也是萧红最终逃婚为娜拉的根本原因,从此她走上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新女性人生道路。

因为传统重男轻女,所以萧红对父亲没有太大的感情,父亲作为一种称谓存在于她的世界里,而这种称谓却笼罩着巨大的父权专制和男性偏见的阴霾,并伴随萧红的一声。

萧红在写《永久的向往和寻求》一书中写道:“父亲经常由于贪心而失掉了人道,他看待家丁,看待本身的后代,以及看待我的祖父是一样的鄙吝和冷淡,甚至于无情。

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世界

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世界

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世界王思育(0720110255)摘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忠实地遵循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用女作家特有的笔致表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的命运。

她们承担着时代和社会最深沉的灾难,除了统治者的压制奴役外还要经受男性以及自身弱点的奴役。

萧红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妇女的悲惨命运,写出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的不幸命运。

与庐隐、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迥然不同,萧红多表现的是农村妇女,她们不像莎菲那样有一颗矛盾而复杂的心,只是在停滞的旧生活中挣扎着追求生存的条件。

关键词:女性意识挣扎苦难悲剧死亡中国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只是作为女人、妻子、媳妇、母亲而存在,被剥夺的除了话语的权利之外还有自我的存在。

为男人而活,以男人的好恶为自己的生活准则,成为女性生命的全部内容。

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的自我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消除,女性的自我独立精神也浑然不觉地被蒸发。

一般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五四”运动使得大量西方先进思潮涌入国门,也强烈地振动着少数刚刚获得进入学堂权利的少数女性的思想。

女性们第一次感到自己作为个人的存在,为了从扼杀人性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中挣脱出来并争取基本人权,于是她们走出闺房、走向社会。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不能干涉我的权利!”这就成为女性在追求自我时的宣言和身体力行的人格宣言。

30年代步入文坛的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忠实地遵循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原则,以“女性作家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描绘了我们民族的沉默灵魂。

在创作中她没有像一般女性作家那样的咏花讽月与无病呻吟。

通观萧红小说中的主角几乎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寡妇、农妇、童养媳等。

这些女性,有的死于地主的拳脚之下,有的死于自然原因,有的死于无望的爱情,有的是因为亲人的愚昧。

在这些妇女中也有反抗者、觉醒者,表现的是一种“生的坚强,死的挣扎”。

萧红作品中女性意识探微

萧红作品中女性意识探微

萧红作品中女性意识探微作者:周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6期摘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作家中,萧红对女性意识的探索是深刻的。

在她坎坷艰难的漂泊生涯中,关注了最广大普通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以女性作家与社会弱者的双重身份和独特视角观察社会、体验人生。

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主义对妇女的精神奴役,探索了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意识觉醒作者简介:周喆(1992.6-),女,陕西宝鸡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2萧红的一生是坎坷漂泊的一生。

她反抗男权,却屡次陷落于男权的陷阱。

与父权的决裂,与夫权的对立,使她与外界有着隔膜和异己感。

她的一生十分孤独,也正是因为她不被任何一方接受,或者说她本人拒绝被接受,较之其他女作家,她更有深掘女性悲剧命运的可能性。

一、痛苦的生:女性性别悲剧的书写在萧红的笔下,女性的悲剧,首先来源于女性自身。

萧红也曾谈及,自己一生的痛苦与不幸皆源于自己是女人。

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了种种不幸。

生育,女性最美好的创造行为,对女性来说本是一件值得骄傲和喜悦的事,但在萧红的叙述中却成了女性的劫难和痛苦之源。

生育是萧红写作的一个主题,在她的多篇作品中都有关于生育的描写。

在她早期的作品《王阿嫂之死》中,对生育做了触目惊心的描绘:王阿嫂的身体被血浸染着,她身边的血泊里有一个小小的,新的动物在挣扎。

生育不但是女性的痛苦,更毁灭了女性的生命。

在《生死场》中,萧红更写出了生育就是女性受“刑罚的日子”,萧红写到:“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身边若有毒药,她将吞下去!”在生死场上,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忙着生,忙着死。

女人的生育是毫无意义的。

女人在屋里生着孩子,而“窗外墙根下,不知谁家的猪也在生着小猪”。

作者把女人的生育同动物的生育放在一起,两者不仅是时间上的同时,也是性质上的同质。

从“娜拉式出走”透视萧红的女性意识[权威资料]

从“娜拉式出走”透视萧红的女性意识[权威资料]

从“娜拉式出走”透视萧红的女性意识摘要:萧红曾被鲁迅誉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也是东北作家群中是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

敏感多情、离经叛道、柔韧倔强、才华横溢、痛苦挣扎演绎了萧红传奇的人生,“娜拉式出走”是她砸碎封建枷锁、选择新生的武器,在多次的出走中找寻幸福的出路。

尽管她头破血流,但壮士断腕的勇气令人赞叹,那一首首描写北方人觉醒的战歌是我们咀嚼的精神食粮。

她用敏锐的视角画出了国人灵魂的自画像,那里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困顿彷徨和超越,她从婚恋自由、人格独立、自我实现中体现女性意识成长的心路历程,写作之路成为她解构男权中心、获取话语权、重塑女性形象的生命之路,鼓舞女性从萧红的“娜拉式出走”中关照自身,寻求女性解放的方舟。

关键词:娜拉式出走萧红女性意识写作之路自我实现“妇女意识”先由法国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49年出版专著《第二性》中提出。

英国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演说《自己的一间屋》中提出了“妇女意识”的文艺观。

中国封建社会抑制人性的自由发展,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处于失语的状态,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是在“五四”时期,人道主义思想传播,冰心、冯沅君、卢隐、石评梅是第一批觉醒的女作家,萧红是其后涌现出的女性作家,她以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为切入点,《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都以力透纸背的笔法控诉了女性的悲惨命运,透过女性苦难揭示国民性的根源,找出疗治顽疾的“药方”来。

离家出走,遵循内心的呼唤――婚恋自由。

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除了祖父的唯一关爱外,她倍受歧视与冷眼、束缚与压抑。

父亲将她许配给富商与小官僚之子、小学教员汪恩甲,期间她经历逃婚、纠缠不清、对簿公堂、遭人遗弃等痛苦挣扎过程,未婚夫汪恩甲因无力还钱抛弃怀有身孕的萧红后,在旅店老板的讨债和威吓中度日的萧红陷入了绝境,是萧军将萧红挽救于水火之中,萧红才真正迈出了离家的坚定步子,踏上寻找婚姻自由的道路。

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姓名:张正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张鸿声20040401内容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萧红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

以往的评沦多习惯于用时代色彩、政治标尺、阶级角度或风格流派来涂抹年几“规矩”她的创作。

本文试图走出“阶级分析”的范畴,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对萧红创作的精神及艺术进行重新解读。

文章分析了萧红女性意识形成的背景及成因,着重分析了女性意识在萧红创作实践中的体现以及对她独特艺术风格构建的作用,从而揭示出萧红作品超时空魅力之所在。

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着重分析萧红女性意识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及个人因素。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只能被看,而没有看的权利。

在男性权力和男性语境中,女性只有生理性别,没有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

女性形象的历史空白造成了一种深刻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性别意识的混乱。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女性各阶层教育的普遍提高,经济的独立,社会参与增加,导致女性意识的抬头。

20世纪上半叶,部分中国女作家已经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了鲜明而强烈的女性意识,萧红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二章:着重分析萧红创作实践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萧红始终关注着故乡人们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不幸女人们的生存状态。

描绘女人动物似的生存境况和生命意识的麻木;描写她们的追求及幻灭;揭示出女性命运的悲剧意蕴。

第三章:论述女性意识对萧红创作风格的构建。

萧红不同寻常的苦难经历、独特的个性特征、超凡的文学天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她在文学刨作中从选材的角度到组材方法再到语言的运用,都有她自己独有的风格,即“萧红式”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创作主题风格构建ABSTRACTXiaoHongisaVrOnlalqwriterwithapeculiarwritingstyleinmodemChineseiterature.Thereviewbeforeusedtoshapeandregulateherworksinviewoftheflavoroftimes,themarkerofpolitics,theviewpointofclassandthestyleofwritingThepaperisintendedtooverstepthecategoryofclassanalysis,andinstead,giveanewinterpretationofherwritingspiritandartfromtheangleofthesenseofwomenawarenessThepaperanalysesthebackgroundandcausesoftheformationofthesensewithaparticularstressonitsmanifestationinherwritingandtheimpactonthestylebuildingpeculiartOherwithaviewtoembodyingthecharmoftraversingtime—spacecontinuuminherworksThepaperisconsistedofthreepartsandsocialandpersonalfactorsoftheChapterIThehistoricalbackgroundformationofhersenseofwomenawareness.IntheFeudalismwomenhasnorightstOterm“female’’isonlyasexseeexceptbeingseen.Inthemale—centeredsocietythephysiologically,neitherintellectuallynorspiritually.TheNstoficalgapofliteraturefemaleimagesresultedinachaoticsenseofself-identificationandsexawareness.Theendofthe19mcenturyandthebeginningofthe20‘“witnessedanupsurgeinthesenseofwomenawarenessinresponsetothegeneralimprovementoffemalesasawhole,theireconomicindependenceandsociNparticipation.Inthefirsthalfofthe20mcenturydistinctiveandprofoundtouchesinthesenseofwomenawarenessCaneasilyfindtheexpressionsintheworksofsomefemalewriters,ofwhomXiaoHongisthemostreprensentitive.TheembodimentofthesenseinXianHong’Swritingpractice,XiaoChapterIIIIllong’Sconsistentconcernisonthelivingconditionsofherhometown,especiallythoseofthemiserablewonlell:theiranimal—likelivingconditionandtheapatheticsenseoflife,theirpursuitanditsfinaldisillusion,andtheirtragicfateChapterIIITheimpactofthesenseontheformationofherwritingstyle.Herandtheextraordinarysuffering,peculiarpersonalityandoutstandingliteraturetalentshereby—formedsenseofwomenawarenessenableshertObuildherOWnwritingstyledistinctiveinchoosingandorganizingwritingmaterialsandtheemploymentoflanguage,ieXiaoHong’SpeculiarwritingstyleKeyWords:XiaoHongthesenseofwomenawarenessthewritingsubjectstylebuildingUI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绪论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

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的中国女作家中,萧红虽然算不上一个大家,但却是最具有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的女作家之一,萧红的女性意识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她的小说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妇女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那么,何谓女性意识呢?乐黛云教授认为:“应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机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以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生理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年;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1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体验,从社会层面观注下层女性的生存形态和生存困境,从自然层面表现女性的生育苦难,从文化层面结实了性别关系中男性对于女性人格和尊严的践踏,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对于女性的束缚,这一切都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萧红是一位充分女性化的作家,女性问题是她思考的核心问题,女性意识是她的创作的基点,遗憾的是从萧红研究的现状来看,从女性意识角度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从女性意识来观照萧红创作,抛砖引玉,对萧红小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不论对于女性文学如何界定,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必然落脚在对女性生活,命运的描写与关注上.萧红在创作中强烈地关注着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成困境,探讨和追寻着女性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她的那些触及女性的生育与死亡的作品,更是被女性主义艺术奉为表达女性精神性别的经典。

在萧红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描写首先表现为女性求生的艰难和悲惨命运.萧红的多篇作品都以女性为角度来反映广大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阿嫂的死》中王阿嫂的形象集中反映了阶级压迫下劳动妇女的生存处境.她成年弟月的为地主干活,吃的却是“地主用一喂猪的烂土豆”在丈夫被地主活活烧死之后.她把丈夫的骨头包在衣襟下,拖着临产的身子继续劳作。

当她因为再也带不动自己的肚子而在地头喘口气时,又被张地主踢了致命的一脚而母子双亡。

[萧红,地域,意识]浅析萧红小说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女性意识书写

[萧红,地域,意识]浅析萧红小说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女性意识书写

浅析萧红小说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女性意识书写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风格独树的女作家,这位31 岁就与世长辞的年轻女作家,用她不到十年的文学历程,创作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萧红的作品大多是以故乡为背景,以诗意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乡土民间歌谣!尤其是在作品中用独具特色的笔触塑造了一大批生于黑土地长于黑土地的悲苦女性形象,写出了在传统文化重压下的下层劳动妇女的生活图景,探索了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一浓郁的乡土描写(一)苍凉的荒漠婚姻中国专制王朝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在人民生活中影响深远,对于中国的妇女,专制制度更是一种极大的压迫,使她们成为这种制度下的牺牲品!在封建专制的大家庭里,妇女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她们要受到夫权父权等男性权力的驱使,在男权的压迫下艰难地生活!在萧红的笔下,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是根本不存在的,她们结婚并不是因为真爱,而是出于无奈的认命,她们在无爱的婚姻中丧失了做人的尊严,美丽凋谢,精神灰暗!在《呼兰河传》中,作家借看野台子戏这一风俗写出了呼兰河城人所认同的婚嫁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家定亲,只需要双方父母出场,通过媒人的沟通,在男女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就将终身大事定下来,有的家庭,孩子还未出生,就把亲事定下来了,这叫指腹为亲!这还不仅仅使女性失去了选择婚姻的自由,更有甚者,指腹为亲的双方,如果女方家里后来发生变故,变穷了,男方就可以悔婚不娶,男方则不同了,男方变穷了,也一定要娶,若女方不让娶,则姑娘的名声就会变得很坏,以后就不大容易找到婆家!类似的情况很多,无论是哪一方变穷了,吃亏的都是那个被指腹为婚的女孩儿,女性既没有选择嫁给谁的权利,也没有选择嫁或者不嫁的自由,一切都得听从所谓的命!除了结婚嫁人身不由己以外,出生的日子也成为了对女性约束的由头!七月十五盂兰会放河灯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若是女家生在七月十五,这女子就很难出嫁,必须改了生日,欺骗男家!男孩子则不然,即便是生在七月十五,虽然就是一个恶鬼,有了钱大概怕也不怎样恶了!但在女子这方面可就万万不可,绝对的不可以。

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文学评析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谈金晶萧红,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立的品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们无法忘记她深刻的洞察能力和敏感的情感体认,更无法忘怀一个女性内心的博大情怀和人性关爱。

回首中国文学史的道路,女作家的数目寥若晨星,女性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中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但是五四运动以来,个性独立和女性解放成了大势所趋,女性获得了许多权力,也开始一群进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女性终于获得了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了宣泄长期以来郁积的途径。

女性的视角长期被限制,现在获得自由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短时间内情绪的积累很容易造成模式化。

此时的萧红却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个性。

虽然有着童年不幸的遭遇,生活中遇人不淑,但这并没有阻碍这个内心强大的女子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才情女作家。

她关注生活、关注大众,拥有清晰却不偏激的女性意识揭露男人的弱点,擅于挖掘女性内心深处最深的最真挚的情感。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男权文化中,女性始终是弱者,没有反抗,把自己对受压抑不快情绪的抵抗转换为了内心的无意识,《生死场》中的女性面对丈夫的责骂,从不敢抱怨,金枝和福发嫂被男性占有后,传统观念使她们忍气吞声,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更没有反抗意识。

张抗抗曾说:“在一个愚昧落后的社会,因为传统的意识往往在妇女的头脑中道德观念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女性的意识,残害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男性要求的标准。

女性只遭到来自各方面,包括同性的严厉谴责。

《生死场》中,无论是王姑娘因生产而死,还是王婆服毒即将惨死,她们身边的同性都只是木然,一点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城里,她周围那些与她有着相同遭遇的女人没有同情”。

萧红在揭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女性自身有所思考。

男性对于女性的钳制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在大多数心中,总存在着“男尊女卑”的心理。

中国女性从小就被束缚在框框条条中,长期的压抑也“培养”了女性强大的忍耐力。

论电影《黄金时代》中萧红的女性意识

论电影《黄金时代》中萧红的女性意识

学士学位论文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孙玥运城学院2015年6月毕业论文题目:论电影《黄金时代》中萧红的女性意识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孙玥指导教师:宋洁运城学院2015年6月论电影《黄金时代》中萧红的女性意识摘要:电影《黄金时代》是一部还原度较高的人物传记电影,主要是围绕着萧红的一生展开的,它不仅真实再现了战乱年代中文学作家如何生存,如何写作,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好的作品的诞生不仅有它成型的大环境,也有作家自身的因素。

通过本论文的叙述,能够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人对自己权利的尊重,内心的尊重,自由的选择,对爱情,生活的追寻,更加突出展现人性的纯粹,尤其是对女性意识的阐述。

同时激发自尊,自强,自主的精神,也能很好地引导女性自我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复萌。

关键词:《黄金时代》;萧红;女性意识On the movie "golden age" in Xiao Hong FemaleConsciousnessA bstract: The Movie "Golden Age" is a high degree of reduction of film biographies, mainly around the Xiao Hong's life unfolded, it is not only true representation of the war years in how literature writers to survive, how to write, but also allows us to appreciate the the birth of good works is not only a great shaping its environment, but also writers own factors. Through this paper the narrative, allowing us to see the people of that era of respect for their rights, for their inner respect, freedom of choice,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life, more prominent display of pure humanity, especially for female consciousness elaboration. While stimulating self-esteem, self-reliance, independent spirit, but also a good guide female self-awareness and self-awareness Reappearance.Keywords: "Golden Age"; Xiao Hong; female consciousness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萧红笔下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笔下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笔下的女性意识摘要:《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在《生死场》中萧红以悲惨的女性遭遇和潜意识下觉醒的女性意识对当时社会的无限批判,对社会中男权意识高涨的情况下,女性所遭受的虐待与折磨的控诉,对孤独无助的女性群体的同情。

她们生存在一个没有温暖的社会中,通过他们的悲惨遭遇为我们指出这是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生死场,女性在这里没有选择权,并指出造成这样悲剧的是当时的社会和女性自身的弊端。

关键词:女性意识萧红生死场男权主义斗争一、饱受压迫与折磨的时代女性在《生死场》中,“打鱼村最美丽也最温和的女人月英”患了瘫病以后,她由原来的美丽形象变得“白眼珠完全变绿,整齐的一排前齿也完全变绿,她的头发烧焦似的,紧贴住头皮。

她像一头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她的骨架炕上做成一个直角,这完全用线条组成的人形,只有头阔大些,头在身子上仿佛是一个灯笼挂在杆头,当王婆为她擦身时,竟掉下一些蠕动的小蛆虫。

月英的悲惨遭遇,让人不寒而粟。

可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月英的丈夫冷酷的态度,更让人觉得心寒。

他起初也还是尽点责任,但见她快死了,竟有砖依住她,于是,排泄物淹浸了那座小小的骨盘,发出难忍的气味。

女性在男权主义的社会下只是他们繁衍的工具,是发泄他们性欲的场所,他们不会关系她们是否愿意。

在男性眼中,女人只能是丈夫的工具和奴隶,男人在女人们身上榨取着青春的容颜、性欲的满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却从未把他们当做自己一辈人的爱人去对待。

爱情已经在他们的世界中缺失,女性只是作为一个性别符号,没有真正的尊严和价值,必然会在无爱的痛苦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生育是女性在劫难逃的生死场。

在对五姑姑的姐姐生产过程中,女性的悲惨遭遇更是无比鲜明。

产妇已经不能坐稳,在卷起了席子的草上爬行;而接生婆说会“压柴”,就把柴草卷起让产妇在扬起的土炕上爬行。

产妇在生产中,由黄昏到天亮,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产妇不但没有得到家人的照顾,家人反而已经开始预备葬衣。

浅析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有爱情的生育与没有意义的动物般的肉体的苦痛”,川无疑强化
了女性生存的悲剧性困境。在《王阿嫂的死》中对生育的过程作 了令人颤栗的描绘:“她的身子早被自己的血浸染着,同时在血 泊里也有—个小的、新的动物在挣扎。”倒在《生死场》中,作者对 五姑姑的姐姐生育做了逼真的描绘:“赤身的女人,她一点不能
爬动,她不能为生死再挣扎最后的一刻”,这位“受苦的女人,身
的情形,小金枝被父亲活活摔死,月英被丈夫折磨而死;<呼兰河
f勃中小团圆媳妇被活活打死、烫死,王大姐难产而死;《小城三 月》中的翠姨郁郁而死。而对于女性生命悲剧的毁灭,萧红没用 过多的渲染,只是平淡的一笔带过。写月英的死“三天以后,月 英的棺材抬着横过荒山而奔着去埋葬,葬在荒山下。死人死了, 活人计算着怎样活下去。冬天女人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 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7J写王大姐的死“在这样的一个夜 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第二天早晨,正遇着乌鸦的时候,就 给冯歪嘴子的女人送殡了。啪j小团圆媳妇的死“还没有到二月, 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两个埋葬她的人回 来,议论“酒菜真不错,鸡蛋汤也热乎”。【9j她们的死,凸现了在帝 国主义和男权制度双重压力下,农村劳动妇女生存的困境。然 而,在萧红对于底层女性死亡的貌似平淡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她心中对于女性生命悲剧的怜惜与不平,是那种强烈的痛
第25卷第l期 330P年3月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No.1V|01.25
Cangzh叫Teachers’Colege
Mar.彻9
’浅析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巩占龙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x)) 摘要:在:2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中,萧红以独特鲜明的文体风格和描写女性意识的深入成熟而独树一帜。她 的小说,通过对贫苦妇女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她们的生活遭遇和生存状态,揭示了男性对女 性的迫害和践踏,从生与死、灵与肉等多方面写出女性的生存真相,思考着女性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萧红;小说创作;女性意识

从小说《生死场》看作家萧红的女性意识

从小说《生死场》看作家萧红的女性意识


现 当代文 学
从小说 《 生死场》看作家萧红的女性意识
姜 良琴 中 山 火 炬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摘 要: 2 0 世 纪二三 十 年 代, 著 名的 女 作家 萧红以 其对 女性 命运的 关 注而 享 誉文 坛。 本 文从 萧红 女 性意 识的三 个层
面出发,探讨其女性意识形成的成因,并以小说 《 生死场》为例,对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 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生 ,受 到 鲁迅 的欣 赏及 关 照 , 生活 逐 渐 安 定 下来 ,然 而
女性意识及萧红的女性意识表达 所谓 女性 意 识 ,应 包 含 社 会层 面 、 自然 层 面 及 文 化



层面 三 个 层 面 ,即 从社 会 阶 级 结 构看 女 性 意 识所 受 压 迫 及 其反 抗 压 迫 的觉 醒 、 从女 性 生 理特 点研 究 女性 自我 和 以 男性 作 为 参 照 ,从 女性 角 度 探 讨 以男 性 为 中 心 的主 流 文化之外的女性所创造 的 ‘ 边 缘 文化 ’ ,及 其 所 包 含 的 非主 流 的世 界观 、感受 方式 和 叙事 方 法 。在社 会层 面 上 , 萧 红 的作 品有 着对 女 性 求 生艰 难 的极 大 关注 ; 自然 层 面 上 ,萧 红 对 众 多女 性 生 产或 难 产 的苦 难 有诸 多表 述 ;文
加 重 ,在 隆 隆炮 声 中转 院 ,丈 夫却 在 危 难 之 际离 去 , 因
二 、作家萧红 女性 意识 的形成原因探索
起 来 很 顺 畅 , 很 过 瘾 ,笑 过 之 后 又会 有 点 淡 淡 地 苦 涩 。 《 王 招君 》 是赵 赵 典型 的风 格 ,是 平 民老百 姓 扒掉 光鲜 外 衣 的 实诚 和善 良。但 另 一 方 面 ,有 时 也 会用 力 过 猛 ,这 就 显得 故 意 和 装 了 ,她 的嬉 笑 怒 骂 好像 都 是 在 刻 意保 持 着 自己 的风 格 。这 种 故 意表 现 在 , 文 中 穿插 了大 量 的 的 “ 金 句秒 语 ” ,例如 对 看客 心态 的评价 ,“ 观 众 、群 众 只 围 观 ,不 求 证 ,恨 不 得还 在 谎 言 的 基础 上 再 添 加 更邪 乎 的 谎 言 ,求 证 到 真相 又 怎 样 ?真 相 关 自己 蛋事 ,就 算 自认 为 最 客观 的群 众 ,最 后 也 不 过就 撂 下 旬 ‘ 真 他妈 都不 是 好 鸟 ’而 已 。 ”又如 对 人物 心 理的 大量 描述 ,都掺 杂 了大 量 的 作者 本 人 的看 法 ,并 没 有做 到 她 自己所 希 望 的,少 点 热 闹 ,稳 重 一 点 ,依 然写 得 很 飞 扬 。这 就 把 读者 自我 思考的空间挤得很小,像一阵风一样地被作者拖着跑,

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萧红始终以自己的文字为女性说话,坚持以女性视角、女性意识来观察和审视社会人生。

本文从萧红小说中描写的女性生育之苦,女性的生存状况等方面来阐述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萧红小说;女性命运;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17-01有人说,“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的精神成果是人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

周作人把“五四”人的发现与女性的发现等量齐观,认为人的发现的突出贡献是女性的发现。

女性的发现即女性个人价值、人格尊严的觉醒。

萧红作为觉醒的女性,在登上文坛的初始,便自觉地站到了女性书写的位置上来。

她的第一篇小说《王阿嫂之死》就是写劳苦妇女的痛苦生活,在其后的《生死场》等一系列作品中,萧红也一再描绘妇女的深重苦难。

女性的命运一直是她创作关注的中心。

萧红是真正写出了女性生存真相和女性心声,并呼喊着女性的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女作家。

在萧红的小说中,写了众多的女性的悲剧命运。

其中表现的最多的便是女性的生育之苦。

可以说,生育之苦是萧红关注女性命运的一个焦点。

她通过对女性生育时的苦痛描写,从生命价值与意义层面关怀着女性。

萧红在作品中,描写了众多女性生产或难产的情节。

早期创作的小说《王阿嫂之死》中,对王阿嫂早产时的惨状做过这样的描述:“她的嘴张得怕人,像猿猴一样,牙齿拼命地向外突出。

”这种身体言说的方式准确地传达了女性生育时的痛苦。

除此之外,还有麻面婆因生产疼痛而嚎叫,李二婶子濒临死亡的绝境,金枝一人在床上忍受着灵肉的双重折磨……这是些触目惊心的惨状,读者根本无法从中得到任何关于女性成为母亲的喜悦感与幸福感,给人的直观感受却是:生育对于女性而言是一种残酷的刑罚。

由于人的非人的存在,女性的生育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

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了种种屈辱与磨难。

因为生活在一个男性权利中心的社会里。

女性不仅在情感需求上得不到最基本的满足,就连其性别特征所赋予的怀孕与分娩,也遭到男性无情的忽视甚至于厌恶。

萧红的《小城三月》:女性的觉醒,是翠翠走向毁灭的根源

萧红的《小城三月》:女性的觉醒,是翠翠走向毁灭的根源

萧红的《小城三月》:女性的觉醒,是翠翠走向毁灭的根源01春天的命运这么短,这是翠姨的命运,也是萧红的命运你的一生,有没有倾尽全力去爱过一个人,不求他知道,不求他回报?著名诗人徐志摩曾说: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这样不遗余力地付出,总是这样奋不顾身地爱恋,总是这样飞蛾扑火般热烈。

萧红的《小城三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我”作为旁观者来讲述一个深情的女子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抵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

《小城三月》是萧红小说创作的绝笔,也是一篇在思想上、艺术上都非常令人惊艳的作品。

这部小说有一些细腻的心理分析,同时写出了爱情的含蓄,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在新思想萌芽的时期我们东方女性带着悲剧性意味的文化特质。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女子的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和封建思想的落后,也给现代的男女以警醒。

翠姨是封建家庭长大的女孩子,从小就和一般的女孩子不一样。

她对于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

当她接触了维新思想以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勇于对包办婚姻说不,敢于同封建思想抗争。

翠姨爱上了一个人,可她早已经在封建家长的压制下,订了婚。

而她心心念念的人,一直不回应她,没有勇气带她走出封建专制的牢笼。

她只能,一天一天糟蹋自己的身体,宁愿死也不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宁愿死也不向陈旧的封建礼教低头。

红楼式的悲剧在翠姨身上重演,她就像那林黛玉,爱恨不语,深情尽负。

然而凭借她一人的力量根本撼动不了封建家庭这座大山,也摧毁不了封建社会包办婚姻这堵铜墙铁壁。

翠姨死了,带走了小城的三月,带走了春天,但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文中写道:“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这春天的命运,像极了翠姨的命运,也是萧红的命运。

萧红从小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里。

她为了逃离封建专制的包办婚姻,逃离了家。

她一直在外漂泊,一生坎坷。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

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一、本文概述《生死场》是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农村,一群女性在面对生存、死亡、爱情、家庭和社会等多重压迫下所经历的悲剧故事。

作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承受的无尽苦难和无法逃避的命运。

本文旨在从女性视角出发,深入解读《生死场》中女性悲剧的内涵与成因,探讨萧红如何通过这部作品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境遇,以及她们如何以坚韧和勇敢的态度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

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萧红的女性观和她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反思。

二、萧红的女性视角萧红在《生死场》中运用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敏锐观察力,深入揭示了女性在旧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悲剧命运。

她不仅通过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压迫,更通过女性的语言和身体的语言,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萧红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在旧中国东北农村,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被束缚在家庭和土地上。

萧红通过描绘女性在家庭中的辛勤劳作和在社会中的受压迫,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女性生存状态的非人性、动物性。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读者对女性的遭遇产生共鸣和愤怒不平的情绪,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女性意识,引发了对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萧红运用女性的语言来书写女性的身体。

在《生死场》中,萧红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语言,细腻地描述了女性在生育、疾病、劳作等方面的身体体验。

她通过女性的身体语言,将女性的痛苦和苦难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展示了女性身体的脆弱和无力,更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在男权文化中,女性的身体往往被视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和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而萧红则通过女性的视角和语言,将女性的身体还原为她们自己的,让女性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苦难。

萧红在《生死场》中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语言,深入揭示了女性在旧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悲剧命运。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现当代文学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李孟园黑龙江大学摘要:萧红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女作家,始终关注着下层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她以别具一格的女性视角,深入劳动妇女的生活,塑造了一群受侮辱、被迫害的女性形象,抒写了社会动荡时期女性群体如动物般麻木的生存状态和她们所背负的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枷锁。

本文将以萧红作品中女性的生命苦难为中心视点,具体从封建文化束缚、男权压迫、女性自身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揭示千百年来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进一步彰显萧红作品鲜明浓厚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萧红小说;生存困境;女性悲剧;女性异化萧红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惊世才华的作家,她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充满了感情伤痛,弥留之际两手空空,遗恨颇多。

正是由于她悲惨的人生经历,才得以拥有敏锐的生命感受和特殊的情绪记忆,使得她在文学史众多有名望的女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具特色、璀璨夺目的存在。

萧红作品的自传性很强,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女性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的悲剧命运的同情。

女性,这个受尽了几千年压迫与欺辱的群体,在中国历史文化话语空间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

她们被剥夺主体地位,丧失自我意识,被男性视为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

萧红在经历自身精神压抑的同时,也看到了广大乡村土地上数万劳动妇女的不幸,她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残酷的时代环境下挣扎生存的图景,同时也对造成女性痛苦、畸形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了纵向开掘。

萧红作品里深沉的女性意识既体现了她的人道主义精神,又显露了她对爱与温情的追求。

一、封建伦理道德视野下的女性萧红笔下的女性,生似蝼蚁,用血汗和生命浇灌了一片生死场,匍匐在自然暴力与封建传统文化暴力的脚下,甘愿做奴隶。

在东北这块辽阔肥沃的土地上,女性背负着父权、夫权、族权三座沉重的大山,没有话语权力,没有经济地位,她们的思想被放到封建意识形态中规约,行动被放到传统文化形态中考察,她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受到了毒害和虐待,成为封建专制文化的牺牲品。

萧红小说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分析

萧红小说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分析

萧红⼩说中⼥性意识产⽣的原因分析 摘要:萧红⼀⽣始终关注⼥性问题,抗争男性世界,并以⾃⼰惨痛的⼥性体验,描写社会底层⼥性在社会中的⽣存困境和⽣命过程;书写⼥性⽣育痛苦与悲剧命运;反思⼥性的性别欺压和⽂化处境,深刻地反思⼥性的精神⽂化的悲剧,因此她⼩说中⼥性意识具有强烈的体现。

关键词:萧红⼩说;⼥性意识;原因 Abstract: Xiao Hong's life has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women's issues, fight male world, and women in their own bitter experience, describing the plight of the bottom of society and the life course of women living in society; Writing suffering and the tragic fate of female fertility; Reflection female gender oppression and culture situation, profound reflection of women'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tragedy, so she novels reflect a strong female consciousness. Keywords: Xiao Hong 's; female consciousness; reason ⼥性意识,是指⼥性对⾃⾝作为⼈,尤其是⼥⼈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的质疑和颠覆,⼥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性意识⽽⾔的,表现为对⼥性⽣活以及内⼼世纪的独特把握。

⼀、社会原因 萧红⽣活的年代是特殊的。

萧红女性意识的觉醒的原因探析

萧红女性意识的觉醒的原因探析

萧红女性意识的觉醒的原因探析
姜云霞
【期刊名称】《作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直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封建父权意识受到猛烈抨击,理性启蒙的乳汁将一大批知识女性唤醒,萧红自此开始登上了社会和文学的舞台。

她拿起笔来"我手写我心",将女人谋生与谋爱的艰难酸辛进行了血泪的吟唱,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页数】1页(P58-58)
【作者】姜云霞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觉醒者的苦痛r——论庐隐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J], 王琪
2.饥饿的灵魂,觉醒的女性意识--论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的女性意识[J], 张慧颖
3.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觉醒后的悲剧性命运——《末路狂花》和《男孩别哭》的比较 [J], 乔茹
4.女性意识觉醒之比照分析——《西厢记》与《牡丹亭》女性意识解读 [J], 杜萱
5.萧红女性意识的觉醒 [J], 张芳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萧红女性意识觉醒原因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成熟的女性意识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她被人们称作“20时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除社会因素外,萧红的女性意识来自于她人生的种种苦难经历,她将这些经历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来展现了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及她们艰难的生存环境。

她的作品,鲜明的以女性意识来关怀女性的生存、爱情、命运。

本文就简单的探索萧红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中古自古以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一直处在弱势的地位,“男女卑”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

在五四运动爆发后,“民主、科学”的大旗直指封建礼教,封建父权意识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女性意识逐渐得到觉醒和重视。

五四运动给萧红的文学之路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她的作品在关照“人”的解放下展现出来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突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以她亲身的经历来表达女性的心声。

她描写劳苦的被侮辱的女性人群,她将女性的苦难置于民族、社会之中,普遍的呈现她们的生存状况。

2、良师益友鲁迅的影响:鲁迅是萧红的良师益友,萧红受鲁迅的影响很大。

萧红在文学创作上吸收了鲁迅的技巧,秉承了鲁迅风骨,但她又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了女性特有的文学创造力,具有鲜明的创作特性。

她对麻木愚昧的封建妇女做了深刻的揭露。

二、内部因素
1、童年的影响:萧红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

在《呼兰河传》中可见,在她的童年中就只有外祖父给她疼爱,而她的父母亲人却没有给她任何的温暖和关爱,甚至还有外祖母对她的虐待。

虽然这些都是童年模糊的记忆,但是却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个敏感多愁又孤傲叛逆的人。

2、爱情婚姻的带来的意识觉醒。

萧红在童年时就是一个孤傲叛逆的人。

在她上初中得知包办婚姻后,她毅然的离家到北京求学。

但是后来讽刺的是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和逃离的未婚夫同居并被当作人质留在旅馆的经历让她认清一个现实:她战胜父权离开家庭,但却终究被男权社会所束缚,只恨她不是一个男人。

之后她以为她和萧军是真爱,她为萧军全身心的付出,真心的爱着这个男人,愿意为这个男人柴米油盐,苦守清贫与饥饿。

而她真心的付出却换来了萧军无尽的背叛与折磨,最终也只得离开。

感情的经历让萧红明白一个道理: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繁重的。

所以她的女性意识开始成熟起来,并且通过其文学作品表现出来。

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人生经历是悲惨的,但是也因为这些坎坷和悲惨使她的女性意识得到觉醒并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