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读毕《论十大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1956年,国家主席毛泽东根据中央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国实际出发,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着手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并从中总结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问题,归纳出了中国面临的十大问题,并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历史发展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们中的国情和历史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此为起点,我们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十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与非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些关系,解决其中蕴含的矛盾呢?毛泽东给出了自己的扼要分析。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的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都受到苏联的很大影响。
但是中国不是苏联,马克思主义也并非僵化的教条主义,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真正适合中国的发展方式,我们国家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出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制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方法,根据这些教训,少走弯路,引以为戒,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谈谈《论十大关系》1956年上半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已有了近三年半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缺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在许多方面照搬苏联的模式,因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吸取我国建国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协调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迫在眉睫。
1956年也是国际的多事之秋,这一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处于激烈动荡的时期。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震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对斯大林功过评价的争论不断。
苏联国内的争端暴露了苏联经济建设体制的很多弊端。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引起了中国的深刻反省。
国际国内的情况都表明了中国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而要探索出一条适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以苏联正反两方面经验为借鉴,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始慢慢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论十大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开端,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谈及了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密切相关的问题。
第一条,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属于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了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
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也重视不足。
毛泽东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从这一国情出发,应该只有工农业并共同发展,才能既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并稳固经济发展的基础。
高分毛概读书报告——《论十大关系》(绝对原创,拒绝雷同)
走自己的路——《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地球科学系11305062历史上,总有那么些经典的东西,随时光的酝酿愈发散发出青春与活力,我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正是这样的经典之一。
这篇文章我读了三遍,短短的一万多字,阐述了建国之初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大胆探索和宝贵经验。
《论十大关系》是在半个多世纪前,在特定环境下我们党提出来的内政外交方针,主要阐述了十个重要关系,也就是十个重要矛盾。
分别是: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重新审视文中的重要方针,我深深的为伟人的高瞻远瞩所折服:今天中国的发展依然离不开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引,因为它结合了马克思理论的普遍真理。
在本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一路高歌猛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矛盾也不断显露出来,这些矛盾若是处理不好,必将严重阻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乃至毁灭我们前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论十大关系》中的各种方针,也许能对我们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矛盾提供借鉴。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论十大关系》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家园的启示。
(1)经济建设方面《论十大关系》中认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实现了工业化,才能朝现代化加速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重工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重就要下调,相反,毛泽东认为从长远角度看,更应该注重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试想,中国十三亿的人口,天天要吃饭,如果农业不搞好,人民饿肚子,哪个还有心情和力量去搞工业建设,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生活资料储备,工业化建设才能有稳固的基础。
今日之中国,免除了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夏粮产量连续8年增产,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WZJ《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与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同国家的三四十个部长,谈话形成的十条,反映了他们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的思考。
在当时做出“战争短时间内打不起来”的正确判断后,他们开始了为国家的建设进行思考。
《论十大关系》完成于1956年,第二次世界已经结束,经过十多年的回复和重建,世界的经济和科技进入了突飞猛进时期。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领导人提出“与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和平建设我们的国家”这让我想到现在为什么说我们国家不愿打仗,因为我们在搞经济,曾经看到一个短片介绍说“关于如何减少争端,构建和谐环境”,结尾是说“扩大贸易往来,就能减少冲突的发生”,不过我想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那么他这么说也有道理,所以我们的国家也在搞经济建设。
“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是毛泽东发现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不适用我们国家时,从而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观点,这本书的写作的基本精神就是“独立自主,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每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不可能完全搞苏联那一套,所以我们要向别国学习,而不是照搬照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要处理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大关系问题: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书中前五条是经济建设方针,后五条是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针,由此可见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前五个关系是一、调整农、轻、重投资比例,发展农业、轻工业,二、平衡工业发展格局,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以支持内地工业,三、加强经济建设以促进国防,四、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五、巩固中央统一领导,扩大地方权力。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论十大关系》是一篇探索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重要著作,来自于毛泽东主席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初,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展迅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迈开了步伐,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
但由于缺乏经验,存在着照搬苏联经验、急于求成等问题。
怎样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毛泽东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他概括、阐述了涉及经济、政治等领域中的十对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这是一份对发展初期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报告,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毛泽东自己也认为:从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保持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指出,中国过去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外,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要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
对外国好的经验,是要学习,但不能一切照抄,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
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中心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他指出,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毛概作业-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有感经过1953-1956的社会主义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三大改造,在新中国的统治范围内基本肃清了任何带私有生产性质的社会经济成分,国家政权对经济及其活动从事着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正是在这种大的国家宏观环境下,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宏伟蓝图,在这份蓝图中,毛泽东综合列出了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十大政治、经济、国防、民族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国家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指导性方针和工作重点。
在这里,我将对毛泽东所提出的十大关系一一做出浅薄的评析。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出现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这种对于国民经济体系的不全面划分是由于当时新中国落后的不健全国民经济体系导致,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作为忠实的无产阶级行动分子错误的打击带有“资本主义存在性质的金融等服务业”存在重要性的毛泽东所作出的带有经济成分偏见所致,但这里我姑且忽略这种发现,而只是谈论毛泽对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的认识。
在这层关系论述中,毛泽东认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过程中,必须在以重工业为主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按照毛泽东的话幽默如下“你对反战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点,那就打击农业、轻工业,对它们少投资点。
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毛泽东从头到尾都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目标,没有把轻工业和农业的重要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这里不管他是否真正体谅人民的幸福生活,但他确实明白了重工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的唯一途径—依靠轻工业和农业的资本积累,在长期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这种认识形成后,国家确实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到轻工业、农业上,但浩浩荡荡的经济建设运动一次一次的摧毁了平稳发展的经济框架,轻工业和农业始终没有在毛的时代显现出任何前进的姿态。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关于民族关系处理的 拓展,来自论文《民 族问题 苏联之殇》
第一,苏联剧变是因为党的问题, 苏联解体是因为民族问题; 第二,苏联民族问题是苏共、苏军 分裂的主要原因。 第三,苏联民族问题的根源是民族 自决的思想和民族自治的制度。 而民族自治的最高表现是民族联邦 制。
汇报人:第七组 黄志灵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 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出了新课题,推动了认识的进一步的发展。
论十大关系
哪十大关系
是非关系 10%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10%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10%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10%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10%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10%
党和非党的关系 10%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 关系 10%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10%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0%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拓展:第六条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 笔记:两个反对: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 • 原文: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 教训。 • 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究竟怎样才适合,要好好研究 一下。 • 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论十大关系》 ——读书报告
汇报人:第七组 黄志灵
著作背景 十大关系 原著拓展
著作背景
• 第一, , 195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 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 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
近代史《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在1956年初,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在听取了中央30多名部委有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汇报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对于政治局的多次讨论作的一次重要总结。
同年的12月26日,该报告公开发表于《人民日报》。
《论十大关系》总结了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的3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对苏联经济建设不再是盲从,而是批判地学习,总结自己的建设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符合当代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毛泽东同志在报告里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的十大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作出明晰的论述,他指出:“1.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2.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3.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4.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5.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6.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7.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8.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9.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10.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_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五篇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_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五篇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论十大关系读后感(一)XX年经济危机到来,又使很多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西方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资本论》重读的高潮。
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自己也开始自觉的读些毛泽东的著作,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探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进程和当代的国情。
前两天,刚拜读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
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xx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
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
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
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
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
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稻,引进美国高产化肥技术等,重视人民的作用。
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论十大关系》在本学期学校开展我们修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同时,我精读了毛主席写的《论十大关系》。
虽然文章较长并且其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句子我还难以看懂并加以理解,但读完之后还是为毛主席这一代伟人的先进思想及睿智思考所折服,让我有不小的感触。
首先来看看《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时间以及时代背景。
这篇毛主席的会议报告——《论十大关系》在1956年4月25日发表,刊登于《人民日报》1976年12月26日第一版。
追溯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时代特点,我们可看出: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进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
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我们的国家在摸爬滚打中已经具有了3年多的实践经验。
对于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再是一味地效仿,而是逐步找到,了解苏联在经济建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总结自己的经验,着手准备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它是由毛主席听取前前后后34个中央部委的汇报,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集中总结出来的心血之作。
总的说来,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讲话文稿中,深刻着重提醒大家以苏联的经验为鉴,并且总结了我国近几年来所积累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地基本思想。
毛泽东同志对于我国在1950年以后那个时期提出的十个主要关系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从这些关系中可以看出,它们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建设,内部政治,整顿风气以对外态度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可以说覆盖面十分广泛。
《论十大关系》读书后有感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我承认我目前的专业素养并不高,看完经典的《论十大关系》也都没什么感觉,是因为在其他教材中或多或少已经讲过十大关系的内容还是因为我的学科敏感度不够呢?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宣称对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很有指导意义,我觉得也很有道理,只是在当时没有很好的贯彻下去,很可惜。
首先,从整篇文章来看这无异于都是站在我国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该如何发展,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总体基调是如此。
按照顺序我们第一个来探讨一下第一个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文中的观点是在以重工业为主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轻工业和农业的比重。
我觉得这样的调整还是很好的,本来就很注重重工业了在建国初期,适当调整比例很不错。
只是他说更加重轻、农业的比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重工业,这明显也是偏重于重工业。
然后他说更加注重其他两产业的发展,可是到底要更加注重多少才是更合适的?那个比例该如何把握?这没有具体数据,我也不清楚这样笼统的说法好不好?能不能很好的施行,只是到最后确实没有很好的施行就是了。
第二个关系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更好地利用沿海工业的优势,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内地工业的发展,这没什么说的,没啥疑问,很好、很棒。
第三个关系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点关系我觉得还是很清晰明了的,当时仗基本已经打完了,然后就该积极加强经济建设了,同时国防建设也完全不能松懈,经济建设好了也能更好地加强国防建设。
写着写着我也不满意自己写的这些东西,接下来我就不一一详细描述了。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文章对于当时的情形绝对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对于现在可能也是很有帮助的,可是文中很大篇幅我也觉得说的很模棱两可,很多废话。
比如第九个关系——是非关系,说的是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怎样算是犯了错误?评判标准合适吗?可能是我的观念已经比当时好多了,已经是经过多年义务教育调教过的吧,才会觉得文中很多话都是废话,所以读起来会没什么感觉。
论十大关系的读书心得
论十大关系的读书心得在读完中国古代经典《孟子》后,我深感十大关系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孟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决定了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分享我对十大关系的理解和读书心得。
首先,孟子所说的十大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丈夫、师生、长幼、朋友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和行为。
在读《孟子》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些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人能够在孤立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君臣关系代表了国家和政府的组织结构,它需要君主和臣民相互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父子关系代表了家庭的基本单元,父母需要关心和教育子女,子女则要尊敬和孝顺父母。
夫妻关系代表了婚姻和伴侣关系,需要夫妻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兄弟关系代表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需要相互照顾和关爱。
朋友关系代表了友情的力量,朋友们可以互相帮助和支持,在困难时刻给予彼此鼓励和希望。
丈夫关系代表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需要教导和指导学生,学生则要虚心接受并尊敬老师。
长幼关系代表了尊敬年长者的传统,年长者要关心和照顾年幼者。
朋友关系代表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需要相互尊重和合作。
读完《孟子》后,我深感十大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这些关系不仅仅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联,更是社会和文明的基石。
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些关系中找到平衡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以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此外,在读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孟子对于关系的理解和实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强调爱与关系的重要性。
这个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同样适用,我们应该培养爱心,关心他人,并建立亲密和稳固的关系。
总之,读完《孟子》后,我对十大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关系构成了我们的社会和文明的基础,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通过尊重、关心和支持他人,我们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论十大关系的读后感(精选6篇)
论十大关系的读后感论十大关系的读后感一、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注意不要写成流水账。
二、论十大关系的读后感(精选6篇)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十大关系的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论十大关系的读后感1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国际方面,在2月召开的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密秘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制度的狂风恶浪。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境困难。
在国内,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我国人民面临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
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人民内部矛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普遍地、大量地存在并占居主要地位。
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十大关系是: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在我们的生活中,关系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师生关系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这些关系中,读书关系更是至关重要。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探讨十大关系读书报告,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家庭关系对读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感支持,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其次,师生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除此之外,朋友关系也会对读书产生一定的影响。
良好的朋友关系可以促进学习中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另外,爱情关系也会对读书有所影响。
一个稳定和和谐的爱情关系,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而在工作关系中,职场的压力和工作的忙碌也会对读书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等都会对读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都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学习动力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十大关系对读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平衡这些关系,让它们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珍惜我们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让关系成为我们学习路上的助力,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只有在良好的关系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愿我们在读书的路上,能够拥有十大关系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论十大关系阅读报告
论十大关系阅读报告《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毛主席在这篇文献中,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十大关系都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毛泽东指出:在国内,工人、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尽量争取,反动势力也要做好工作;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中立,反动的尽量化解和利用。
总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要调动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下面就十大关系中的几点做简要论述。
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毛主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在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绝不能忽略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没有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就养不活工人,那拿什么发展重工业?毛主席正确而全面地揭示了这三大产业的关系。
确实,重工业是重要的,应该在放在建设的重点,但是重工业能得到发展的基础是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这方面苏联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苏联过分注重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的重要性,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生活必需品紧缺的状况。
生活必需品都没有,怎么生存,更别谈发展重工业了。
所以,对于这三种产业,重工业要重点发展,同时也不能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重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轻工业和农业上的。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于这一关系,毛主席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同时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就必须大力发展。
沿海工业基础相对有优势,我们要利用这一优势,保证沿海和内地工业同时发展,两者都很重要,不能忽视其内在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
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事。
毛主席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国防。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_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五篇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_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五篇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论十大关系读后感(一)XX年经济危机到来,又使很多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西方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资本论》重读的高潮。
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自己也开始自觉的读些毛泽东的著作,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探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进程和当代的国情。
前两天,刚拜读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
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xx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
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
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
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
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
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稻,引进美国高产化肥技术等,重视人民的作用。
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二十六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这篇报告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基本路线,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任务,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指南。
全文共有两万二千六百余字,是毛泽东同志在严肃的理论大讨论中的重要贡献。
读完《论十大关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性。
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基本任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路线的阐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复杂性和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同志首先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已经被消灭,生产资料已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导致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同志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矛盾的存在,并提出了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这一矛盾的观点。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同志还对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路线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路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毛泽东同志深刻地认识到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一切政策和工作都要服从这条基本路线的观点。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阅读《论十大关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复杂性和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论十大关系读书感悟
论十大关系读书感悟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主席于1956年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旨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十大矛盾进行深入探讨。
这篇文章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我对国家发展、政策制定和个人成长的全新理解。
论十大关系主要探讨了十大矛盾,包括中央与地方、经济与国防、国家与农民、生产与消费、前方与后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与反革命、是非、中国与外国等方面。
这些矛盾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也揭示了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和平衡的各种重要关系。
读完《论十大关系》后,我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开始认识到,政策制定不是简单的决策,而是需要在复杂的矛盾和关系中寻找平衡。
比如,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既要保证中央的权威和指导,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种平衡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
《论十大关系》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认识到,无论在处理个人还是国家的问题时,都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把握好各种关系的平衡。
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以此为指导,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更加有效地进行决策。
《论十大关系》是我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工具,也是我提升思维智慧和判断力的宝贵资源。
它让我认识到,面对复杂的矛盾和关系时,需要有一种全局的视角和深思熟虑的决策能力。
我深信,《论十大关系》将会在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地发挥其影响,引导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主席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全篇围绕着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的基本方针,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若干方针,是我们党借鉴苏联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物。
《论十大关系》的诞生有着国内外两方面的历史背景。
从国内看,一方面,1956年上半年,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中共中央开始逐步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如何实现这个转移,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亟待我们去解答。
另一方面,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但是,由于我们当时管理全国经济工作的经验不足,在许多方面效仿国情与我们不同的苏联,因而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已经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自从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开始,苏联一直处于老大哥地位,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缺乏建设经验,所以主要向苏联学习。
建国伊始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主要也是照搬苏联的一套。
斯大林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派出了各方面的专家,帮助我们搞了一些建设项目,使我们少走了一些弯路。
但是,一个国家的建设经验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苏联的经验并不是万能的。
由于实际国情不相同,苏联的成功经验未必都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苏联必须理性分析,有所取舍。
另一方面,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期间作的“秘密报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震动,许多国家共产党围绕对斯大林评价的问题以及对苏共二十大纲领的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乘机掀起了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浪潮。
苏联共产党内部矛盾公开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过去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特别是苏联由于片面注重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各方面发展不平衡。
国内外的种种事实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必须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十大关系的前五大关系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处理第一个关系,毛泽东提出要注重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以此来带动重工业的发展。
处理第二个关系,要大力发挥沿海工地基地的现有优势并善于加以利用,以便更有力地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处理第三个关系,要同时降低军费和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国防建设的稳步、有效的提高是建立在良性健康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处理第四个关系,三者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百姓生活。
处理第五个关系,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十大关系的后五个关系则涉及到政治和思想文化问题,毛泽东也针对这些问题一一提出处理方法。
处理第六个关系,毛泽东提出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处理第七个关系,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维持好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处理第八个关系,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处理第九个关系,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处理第十个关系,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再三审读《论十大关系》,我们可以发现《论十大关系》通篇蕴含着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
首先,《论十大关系》中的多处都闪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光芒。
毛泽东在分析十大矛盾时,对具体矛盾作了全面的考察,反对任何片面性、绝对化。
毛泽东认为,对于客观事物,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己经出现的问题,也要估计到我们还没有觉察而可能出现的问题。
比如,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既要认识到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同时也要意识到轻工业和农业对重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多发展一些轻工业和农业从而推动重工业发展。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上,我们首先要明确反革命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但也要认识到反革命的大多数经过正确引导同样可以为建设祖国出力,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而不是一网打尽。
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毛主席指出,我们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也都有它的短处,也应当承认社会主义同样有它的优点和缺点。
毛主席运用这种辩证分析的方法,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矛盾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很好地避免了片面看待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性错误。
辩证分析问题的同时,《论十大关系》也蕴含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思想。
《论十大关系》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处理好的十个方面的关系,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当时党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就已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这就是《论十大关系》所表现出的全面性。
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则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毛泽东认为,我国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布局不合理,沿海省区占全国土地面积远少于内地,却集中了全部重工业的70%。
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他提出,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但要发展内地工业就要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国防不可没有,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低到一个合适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经济建设发展得快,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上,毛泽东指出,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
此外,《论十大关系》还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在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时,要关心群众生活,并特别讲到要关心农民,处理好农民同合作社的关系,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
在讲到党和非党的关系时,毛泽东再次指出,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并提出要通过精简党政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讲到是非关系时,他指出,对犯错误的同志要给予帮助,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能幸灾乐祸,搞宗派主义。
我十分赞赏这些思想和观点,它们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统一的,时至今日,它们仍有着重要而长久的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应重新领会其中的精神,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
在《论十大关系》的一些小细节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智慧的闪光点。
在党和非党的关系中,毛泽东说到,“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是历史上发生的。
凡是历史上发生的东西,都要在历史上消灭。
因此,共产党总有一天要消灭,民主党派也总有一天要消灭。
消灭就是那么不舒服?我看很舒服。
”刚开始看到这段话,心中满是疑惑。
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该讲话时,中国共产党建立才不过35年,还处于发展时期,作为共产党的建立者之一,毛泽东不渴盼着共产党能走得更长更远,却反而口口声声说共产党总有一天要消灭,而且还看此很舒服,完全不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
然而,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细细推敲揣摩毛泽东的思想我们可知,毛泽东是善于运用矛盾法和辩证法分析思考问题的,而且对马克思理论颇有研究,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的产生和消失。
事物总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有产生,就必定会有消亡。
人的生老病死,花的开落,树木的荣枯,也大抵遵循着这种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而唯一能长久不变的也许只有变了。
同样的道理,共产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下诞生,它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直至有一天退出历史舞台。
共产党的兴盛衰亡,完全是遵循着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很自然且必然的一个过程,所以对于党的消亡,毛泽东说:“我看很舒服。
”当我们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站在事物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时,对于事物的兴盛衰亡自然会坦然一些。
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有这么一段话:“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完全以‘风’为准。
今天刮北风,他是北风派,明天刮西风,他是西风派,后来又刮北风,他又是北风派。
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我很赞同这最后一句“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我们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没有盲目照搬苏联模式,而是理性分析,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避免了重走苏联走过的弯路。
然而在生活中,诚然存在着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情况。
一个人如若对问题总是不加以判断和思考,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可怕的习惯,思想变得空壳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在东西。
而这种习惯的养成,一部分原因应归结于我们的教育。
与西方不同,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缺乏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索结果的过程。
如此教学,导致有些学生习惯直接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更谈不上去辩证地分析问题,这样就难免会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这警醒我们面对问题要学会自己判断和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因随波逐流而走向错误的极端。
尽管《论十大关系》中的大多数思想和观点都有着借鉴和学习的意义,但其中仍有一小部分观点在我看来并非完全正确。
比如在党和非党的关系中,毛泽东指出,“就是那些骂我们的,像龙云、梁漱溟、彭一湖之类,我们也要养起来,让他们骂,骂得无理,我们反驳,骂得有理,我们接受。
”我认为把这些骂共产党的人养起来并给予他们骂的权利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们在民间煽动起来,导致一些没有主见的人民盲目听从,势必对党的领导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些人的发言方面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免影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又比如,同样在党和非党的关系中,毛泽东提出,“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机构庞大。
在一不死人二不废事的条件下,我建议党政机构进行大精简,砍掉它三分之二。
”以我之见,一下子就把党政机构砍掉三分之二未免太过于突兀,而且砍掉后这些机构原来的工作要分配到哪、被精简掉的人员又该何去何从等问题都需要慎重考虑以使各方面都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最好是能逐步精简,留一个过度的过程,这样才不会导致党政机构内部工作和人员分配一下子变得很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