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
一、猿人及其社会生活
迄今所知,大概距今170万年到10万年之间,我们的祖先在自身的进化中还处于猿人(直立人)阶段,就劳动、生长、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我国的猿人化石及其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极其丰富,已正式发表的主要资料有:
1.元谋人: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两颗左右内侧门齿化石,与它共存的有三件打制石器以及一些原始动物化石,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但亦不能确证用火。经古地磁法测定距今170万年。但1984年有些学者提出是在73万至60万年之间。这个论点到1985年即被考古学界所批驳,而确认是170万年。1987年又采用新的科学方法测定仍是170万年。对此可以确信。
2.蓝田猿人:但经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对头骨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较北京猿人更为古态,推测时代稍早于周口店期,后依古地磁法研究,定为65-80万年之间。从1983年以来,有关科研单位又进行了重新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兰田猿人距今为110-115万年。
3.北京猿人:距今69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是四、五十万年前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重要住地。1929年由裴文中先生负责工作,贾兰坡参加,发现第一个猿人头盖骨,到1937年共发现5个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解放以来又有陆续发现,共找到了约40个个体的人类化石,9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还有数以万计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宝库。
4.北京猿人体质特征:从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看,语言中枢已经隆起,说明有简单语言,双手骨骼较灵巧,上肢骨与现代人极为相似,下肢骨也接近于现代人。这说明劳动对人类的体质发育起了决定性作用。而用火、熟食,对于大脑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有助促进转化,这使北京猿人有了质的变化。
5.血缘家族:中国猿人已摆脱了原始群时的乱婚状态,进入了血缘家族阶段。所谓血缘家族,即同辈人的婚姻集团,每一代的兄弟姐妹互为夫妻,排斥祖先和子孙,双亲和子女之间的婚姻,但并不排斥亲生兄弟姐妹之间的夫妇关系。这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神话人物女娲和伏羲就是兄妹互为夫妻关系,这与中国猿人的社会阶段相一致。
二、古人和古人创造的文化
大概到更新世晚期,距今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发展到了“古人”(早期智人)阶段。有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长阳人、许家窑人、贵州桐梓人等等文化遗址陆续发现。华北、长江流域、西南、华南均发现“古人”遗址。
“古人”的体质比猿人进步,但和现代人相比,还有原始性。许家窑选址的烧骨是人工取火的证据。人们生活来源仍然依靠采集和狩猎两大部门。
从中国猿人时期开始的血缘家族在这个时期继续得到发展,血缘家族经历的时间是相当漫长的。
族外婚,古人阶段,由于血缘家族的繁衍分裂,形成新的血缘家族,就为同一家族的一群兄弟与另一家族的一群姐妹之间的群婚创造了条件。这种新的更高级的群婚形成,即后代
一度相当盛行的族外婚。人类排斥了血亲婚配,从而增强了人类自身体质。氏族制度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
第二节原始社会形态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
一、新人与氏族公社的形成
距今5万年到1万年间,古人即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即新智人,亦称新人。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人类体质形态上的原始性质完全消失。主要遗址见教材,有柳江人、山顶洞人、河套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左镇人。资阳人应是新石器早期。
1.生产技术的进步
弓箭的发明是这个时期的突出成就。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的石箭头,距今2.8万多年。弓箭的发明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狩猎可以起到威力强、速度快、射程远的效果。
2.氏族制的确立
(1)定义:氏族是起源于一个老祖母,具有特定氏族名号,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有氏族就有部落,部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近亲氏族结合成的,有时氏族人口增多,在氏族和部落之间又组成胞族。
(2)氏族制的确立必然是母系。这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女子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男子打猎捕鱼,女子采集、管理氏族内务。男子打猎收获没有保证,而女子采集植物,收获较稳定,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妇女是生产的主人。第二,因为族外婚仍然是群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留在氏族内的却是各代女儿的子孙,必然确立以老祖母为中心的母系氏族。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和遗存
(一)有关母系氏族公社传说和遗制
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住往要经过一个中石器文化阶段,中石器文化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广泛使用了弓箭,二是使用了复合工具。陕西大荔沙苑文化可能属于中石器文化。仰韶文化以前的早期新石器遗址过去一直情况不明,近几年发现了裴李岗、磁山文化,才初步解决了这段文化的脱环。
(二)遍布各地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遗址
1.黄河流域的遗址、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
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
2.长江流域的遗址
(1)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为中心,分布在浙东一带。经测定距今6000-7000年。其主要文化特征:陶器较原始,手制,多为夹炭黑陶,陶质疏松,器形不规整,火候稍低,一般在8500℃左右。夹炭黑陶是以经燃烧炭化的植物茎叶和稻壳掺和,具有显著的特点。农业发达,磨制农业石器精制,骨、木器相当进步。
(2)马家浜文化
(3)大溪文化
这时期福建有闽侯昙石山贝丘遗址。旧石器晚期有东山近年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其他地区的文化遗址:北方细石器文化区;红山文化、女神庙、积石冢群址。
三、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生活
1.以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活动
磁山文化中发现碳化粟,半坡遗址发现菜种。河姆渡文化发现大量碳化稻谷同时还发现有许多植物果实渔猎经济。
2.原始手工业磨研器、陶器的烧制
“鹳鱼石斧图”、彩绘、刻划符号、与商周文字有渊源关系,钻孔技术精美艺术品注意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钵口沿刻有几何形符号,临潼姜寨、青海乐都柳湾马家窑文化,统计起来有100多个符号,50多个个体。涵义未解释。应是文字的萌芽。
四、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
1.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公社
姜寨原始村落遗址、半坡遗址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可从这个阶段的村落遗址和墓葬中反映。
2.图腾与对偶婚
母系氏族社会发展的特征:
(1)氏族公社的特点是聚族而居。这个时期的村落遗址相当密集。如西安附近沣河中游一段长约20公里的河岸上,两岸共建立了十多处村落;邻近半坡的产河和霸河流域,经调查发现了近三十处仰韶文化遗址。
(2)从遗址的结构看,如半坡遗址,约5万平米,包括居住区、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中间分布着许多小房子,小房子有方形和圆形两种,计有46座。每座小房子供对偶家庭居住用。
(3)从居住遗址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婚姻形态已由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即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但这种对偶关系还很不稳定,不能构成独立的家庭经济,男子到女子氏族中来过婚姻生活,如一些少数民族保留这种风俗叫做“望门居”,子女象以前一样仍然只属于母亲。半坡,姜寨遗址的小房子都是对偶家庭的住地。
(4)氏族建立的民主、平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