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合集下载

01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1节原始人群)

01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1节原始人群)

3、女娲抟土造人说
《太平御览》和《风俗演义》记载:“俗说天 地开辟,未有人氏,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 不暇忙,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1809年,法·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年 拉马克在 动物哲学》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1859,英·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1871,《人类的 , ,《人类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 ,《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 》,人类起源于动物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是从灭绝的古猿进化 而来 。 不久,英博物学家赫胥黎(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赫胥黎( 不久, 博物学家赫胥黎 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人猿同祖论。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1876年 恩格斯的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876年,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 最初从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从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是人猿最终 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最终分化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是人猿最终分化 的标志。 的标志。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距今约200万年~5万年)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三、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一)猿人 (二)古人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猿的出现、人类的诞生、文明的开始加以量化。 地球(46亿年)—— 365天 腊玛古猿(1000万年)—— 1天 北京猿人(50、60万年)—— 1小时 人类文明曙光出现(5000年)—— 30秒 人类历史相对于地史来说讲,仅是瞬间之事。就在这相 对短暂的进程中,人类在劳动中进化自身,也不断创造着辉 煌。从远古走来,从蒙昧、野蛮逐步走向文明。就中国大地 而言,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距今约 200万年。中国古代史的篇章将从这里翻开。

中国古代史(第一种)教案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史(第一种)教案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数日益增多。
1、炎、黄、夷、蛮诸部落的分布和发展
炎帝
黄帝
东夷
太昊(伏羲) 龙
少昊(风姓) 凤
苗蛮
2、战争
炎黄与蚩尤 炎帝与黄帝
黄帝与苗蛮
3、世袭王权的形成
绝天地通:南正重、火正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尧帝禅让
参考书目
1、西安半坡博物馆《中国原始社会》,文物出版社,1977。 2、 宋兆麟《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 3、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合著《远古中国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4、 杨堃:《中国原始社会发展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年。 5、林耀华:《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 年。 6、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7、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1999 年。 9、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 年。 10、顾颉刚等:《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 11、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2、顾颉刚:《顾颉刚古史论集》(一二三集),中华书局,1988、1996 年。 13、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华书局,1988 年。 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四卷。
一、母系氏族公社的重要遗址
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六千余处。这些遗址,主 要分展于六个文化系统:裴里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马 家浜文化。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祖织
通过这些遗址的布局、遗物的情况和古文献的记载,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出母系氏族公 社的社会组织状况: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图腾。2、妇 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3、氏族首领由公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平均分配食物。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前时代( 一)考点解析:1.依据新大纲,要了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清楚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分期。

本章易出题的重点应放在具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

2.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氏族公社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二)复习把握:1.关注复习涉及的相关概念、来龙去脉、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对下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影响。

如史前分期、古人与新人、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对人类历史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址。

2.国考大纲中史前时代的概念:史前时代—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历史。

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

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青铜时代,也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晚期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期,一直没有确实的考古和文献证据。

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

这时期时间的跨度最大,从约170 万年前到公元前21 世纪。

猿人包括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后来的北京人的头结构又有了新的进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制的石器,过着极为艰难的原始生活。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复习本章,抓住两个中心词—石器时代和人类。

一、石器时代的概念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

考古学上划分时代,一般是以劳动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尺度。

1、第一章 原始社会

1、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一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制的出现一、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我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

在云南开远、禄丰等地,先后发现拉玛古猿化石(下颌骨及较完整的头盖骨),据测定为距今八百万年前形成阶段的猿人。

1965 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又发现属直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测定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晚期猿人。

这些发现充分证明,我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晚期猿人化石,还有蓝田人(距今八十万年左右)、北京人等。

其中北京人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是我们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初期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猿人阶段-北京人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是从 1927 年开始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陆续发掘出分属 40 余个男女老幼的人骨化石,据测定距今约六十九万年。

北京人洞穴中发现多达 10 件以上的石器。

这些石器制作简单,一般不作第二次加工,大都没有固定类型。

考古学上称使用这种原始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北京人的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有人的性质,另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猿人。

北京人的原始特征是: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小,平均只有 1059 毫升(现代人 1400 毫升);眉骨隆起,吻部突出,牙齿粗大,没有明显的下颏。

北京人门齿呈铲形,宽鼻,平面,有下颌圆枕,与蒙古人种特征相近。

北京人的四肢与现代人差别不大,特别是上肢已很接近,说明他们能直立行走,双手已能自由活动。

这应是经长期劳动形成的,所以恩格斯言:“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北京人洞穴中还发现厚达 6 米的灰烬堆积层,说明他们只知用火。

火不仅能取暖,熟食,增强体质;又给人们一种与自然斗争的有力武器。

所以恩格斯又说,火的使用“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

[2]堆积物的厚度也说明北京人曾长期居住于此,估计约有数十人构成为一个群体。

原始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着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北京人时期,生产力极度低下,单个人不能独力生存,必须结合成群,尚未形成较稳定的对偶家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的。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一、从原始群到氏族制度的出现(一)、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有(1)一元说:人猿同族,人类来自于同一个猿类(2)多元说:人类来自于不同的猿类祖先(二)、中国猿人及其生活状态1、中国猿人文化遗存1)巫山人(距今200万年)2)元谋人(距今170万年)3)蓝田人(距今60——80万年)4)北京人(距今20——70万年)2、中国猿人的社会组织形式与婚姻形态1)杂交群团与杂交群婚2)血缘群婚与血缘家族(先内部群婚制,逐渐转为同辈婚,即排除了上辈与下辈之间的结婚,但是同辈之间仍然实行群婚制)3、中国猿人的生活状态1)大量使用石器,从事生产2)开始使用火(一般是自然的火,不是人工火),火的作用有:熟食,御寒,驱兽3)穴居或巢居4)经济生产方式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三)、中国早期智人生活状态:1)开始对石器进行二次加工,石器开始定型2)经济生产方式除采猎,还出现了捕捞3)婚姻状态仍然处于血缘群婚4)智人体质特征介于猿与现代人之间5)熟练地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文化遗存:1)大荔人2)丁村人3)马坝人4)许家窑人5)长阳人二、母系氏族公社(一)、母系氏族制度及其文化遗存1、母系氏族制度的产生在外婚制的基础上形成2、特征1)世系按照母系血缘计算2)妇女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当时采集比狩猎更有食物来源3)氏族财产共有4)具有共同的居住区域和墓地5)妇女为氏族管理者,氏族首领由妇女担任3、中国早期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特征:开始出现磨制石器、骨器、缝制的兽皮1)河套人2)山顶洞人3)柳江人4)资阳人4、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文化遗存特征: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渔猎采集为主要获食方式;以锄为主的原始农业出现,原始农民也出现;陶器制作普及;文字萌芽;由族外群婚过渡到对偶婚(为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转变奠定基础)1)仰韶文化(彩陶文化)距今7000——5000年,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陕西,河南,山东,以半坡遗址为代表,类似的还有庙底沟、西王村等遗址房屋地穴式,陶器以红、褐为底,再用其他颜料彩绘。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章中国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地主要特征:1,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极端贫乏,生产资料公有2,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3,没有剥削压迫,也就没有阶级,国家关于原始社会地分期:1,根据社会组织[血缘家族氏族社会(母系父系)]2,根据考古学(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铜石并用时期)3,根据人类学【猿人(直立人)古人(早期智人)新人(晚期智人)】4,根据婚姻发展状况(血族群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5,摩尔根《古代社会》根据人类文明程度人类起源蒙昧时期制陶术发明野蛮时期文字地使用与标音字幕发明文明时期第一节中国历史地开端一,人类社会地起源(《圣经创世纪》,女娲)达尔文理论地提出:十八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学研究引起人们极大重视,英国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恩格斯崭新论断:年,恩格斯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地作用》,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提出崭新论断劳动创造了人二,猿人血缘家族地早期(元谋,蓝田,北京)人类学分期:猿人(直立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地初期,其工具制作非常粗糙婚姻状况:血族群婚,即年龄相近地男女之间地群婚(蓝田人:眉脊骨特别粗大,前额低平,嘴部突出牙齿较大,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头骨上窄下宽,外形轮廓呈楔形脑壳较厚,脑量较小(约)北京人:无明显下额,鼻子宽而扁同,,脑量(个别达到)原始人与现代人地区别:原始人:同,,,以上特征随年代推移而发生变化)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采集和狩猎为主,其工具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等,能使用天然火三,古人血缘家族地解体(主要代表:大荔人(万年)许家窑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万年).大荔人头部楔形减少,嘴部不突出,脑量,原始特征依然存在,但又明显进步)人类学分期:古人(早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中期(仍是打制石器,但制作更为精细)婚姻状况:族外婚(排除旁系亲属间地婚姻关系,形成不同族群间地群婚关系)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但族外婚导致其趋于解体.经济生活:仍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学会了人工取火.第二节原始社会地发展什么是氏族?氏族是由有亲属关系地人组成地大家庭,有共同地宗教仪式,共同地墓地,而且一般实行共同地土地占有,氏族成员之间禁止通婚.氏族地内涵:氏族是血缘为纽带,以族外婚为前提地社会生产,生活单位氏族是一个有机地整体同一氏族有共同地特定名号和共同信仰,表现为图腾崇拜.(图腾制度地特点:一个氏族一个图腾,认为本氏族为该图腾所生对于图腾有一整套神圣地崇拜仪式或禁忌起到限制婚姻作用随氏族地分裂而分裂)什么是氏族公社?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由众多氏族而构成地社会组织人们聚族而居,生产资料公有,共同享受氏族财产私人没有财产继承权(发展趋势: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妇女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实行母方居住制,男子是配偶,每一个人都属于母亲所在地氏族妇女是氏族地管理者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尊男卑为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社会分工所致:男子渔猎,女子采集,决定了女子居社会生活地主导婚姻所致:群婚造成“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地状况,无法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一,新人氏族社会地形成人类学分期:新人(晚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类型增多,符合工具地使用,出现骨角器婚姻状况:族外婚(“普那路亚”婚)(普那路亚(夏威夷):亲密地伙伴)社会组织:逐渐过渡为氏族公社经济生活:仍以采集,狩猎(代表武器石球,弓箭)为主,出现了装饰品,说明人们有了审美观念,原始艺术开始萌芽二,母系氏族地繁荣考古学分期:新石器时期(数量,种类多,磨光石器普遍使用,农具陡增,更精细,锐利,形状更端正)婚姻状况:对偶婚,一对男女在长或短时间内较固定地偶居,是可以轻易离异地个体婚社会组织:以氏族为基本单位,通常包括几个女儿氏族组成一个母系大家族(胞族)经济生活:突出表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出现.第三节原始社会解体约距今五千年左右,母系氏族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他标志社会地解体为什么出现这种过度?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男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社会社会财富增多,私有制家庭地地出现成为可能综上,占主导地位地男子有了私有财产,需要继承,因此传宗接代按父系血缘计算成为必然一,父系氏族主要特点:主要代表: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婚姻状况:一夫一妻制(建立在丈夫统治之上地.比较稳固,持久.女嫁男方,子随父性)社会组织:基本单位依然是氏族,但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一个父系氏族包含若干父系大家庭,而父系大家庭地成员由同一男性繁衍地若干家庭(此时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经济生活:农业:工具地改进,农作物品种增多畜牧业:六畜俱全(马牛羊鸡犬猪)手工业:突出成就制陶术进一步发展,制铜业出现二,原始社会地解体原因:生产力发展财富增多私有制产生(在这一过程中,两次社会大分工起到促进作用,导致原始交换日益频繁,加剧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出现阶级产生军事民主制:原始社会末期实行于部落联盟地特有行政制度,各部落首领推举出某一部落地首领为联盟首领,即军事首领特点:民主性:军事首领选举产生,死后禅让,重大事件由他召集各部落首领共同决策,故没有太大权力.军事性:负责率军作战,担任主祭,故有一定权力结论:反映了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地特征四,原始社会末期地传说(黄帝与炎帝地故事)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居陕西黄河流域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居陕西渭水流域蚩尤,九黎,居淮河流域黄帝和炎帝通过涿鹿之战战胜蚩尤,黄帝通过坂泉之战战胜炎帝结论:黄帝是华夏族(汉族)地前身黄帝在发展中融合了炎帝和九黎地部落尧舜禹地传说:尧谘四岳,解决水灾鲧寿命治水禹寿命治水通过禅位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地人物舜通过禅位禹通过世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启。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山顶洞犬牙
山顶洞遗址
宗教观念的出现
山顶洞遗址可分为四部分,洞口、上室、 下室和窨(yìn)。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地方, 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骨针和装饰品。
下室发现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 人骨周围散布着赤铁矿粉末及随葬品,说 明人骨架是有意埋藏。
婚姻形态
从老年妇女尸体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身上 佩带有用兽牙、蚌壳和鱼骨做成的装饰品来 看,老年妇女受到 特别尊重,山顶洞人处在 氏族公社阶段。
2、家畜饲养业的发展
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出土的箭头,不 仅样式精美,而且多为骨制,这反映了当 时的人们狩猎有了剩余,为家畜饲养业创 造了条件。
早期以江西万年仙人 洞遗址为代表。其稻 谷的发现可以使中国 的原始农业起源提早 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 原始陶器的出现,是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 陶器。

中期和晚期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为代表
(一)几处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文化概况
黄河流域:
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前3400— 前2000年)
距今180万年前。 该遗址出土有石器、烧骨、动物化石;石
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三棱 大尖状器,已具备了人类制造石器的成份。 西侯度石片文化的出现,说明人类石片技 术的应用,当以中国为最早。
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 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
4、陕西兰田人
新人又叫晚期智人,从4、5万年前到一万年 前之间。典型遗址为广西柳江人、北京山 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峙峪人,台 湾的左镇人。
现代人开始形成。
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母系氏族社会又叫母权制,是继原始群居 之后原始公社制度下的又一个发展阶段。 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 早期。

第一章__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章__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2、五帝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 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 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 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6)黄帝(轩辕)、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 (白招拒)、黑帝(汁先纪)(《周礼· 天官》)
3、晚期智人阶段遗址 又称新人阶段,距今4万-1万年前,代表性 遗址有北京山顶洞人、内蒙河套人、广西柳江人、 云南丽江人等,属于旧石器晚期文化。晚期智人 的体态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中国的晚期智人 化石表现出脸平扁、颧骨凸出、鼻梁阔大、铲形 门齿的黄种人特征。生产工具的制造表现为石器 趋于细小化,复合工具出现,以弓箭为代表的远 射工具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除采集、狩 猎外,掌握了捕鱼技术。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 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 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 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
马家窑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人杆栏式房屋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
裴李岗文化是我国新 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 学文化,也是中华民 族文明起步文化。20 世纪50年代后,在河 南省新郑市新村镇的 裴李岗村一带。
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 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 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 并向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玉猪龙” 红山文化彩陶罐

原始社会史

原始社会史

怀孕裸女像
屈家岭陶祖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一、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和社会组织
二、经济和文化艺术 三、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 四、古代传说中的部落和部落联盟
父系氏族公社遗存
■ 大约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和长江 中下游地区的大部分氏族部落,先后由母系 氏族制度转变为父系氏族制度。 ■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屈家岭文化 大 汶口文化 ■ 青莲岗文化—— 良渚文化 ■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 红山文化
丰富多采的半坡陶器
鱼纹陶器
精 美 的 彩 陶
半坡遗址
左一:仰韶文化鱼网 纹陶器 右一:半坡遗址彩陶 罐 左二:猪面纹彩陶壶 右二:葫芦形彩陶瓶
河姆渡文化
●1973年在浙江余姚发现
●距今年代7000年——5000年间
河姆渡人复原图
河姆渡博物馆
河 姆 渡 出 土 的 文 物
劳 动 工 具

骨 针
腊玛古猿可能生存 于距今 1400万——800 万年间。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 多次发现发现腊玛古猿 化石。
云南禄丰古猿下颌骨化石
一、 猿人及其社会生活
巫山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上世纪80年代在四川巫 山发现猿人牙齿4枚, 下颌骨一块。考古学家 将其定名为“巫山猿 人”。经测定,“巫山 猿人”距今为201—— 204万年。(《考古工作
原始畜牧业
猪、狗、羊等是主要的家畜, 猪的饲养更为普遍。在河姆渡和吴 县梅堰等处遗址中,还发现有水牛 骨,说明江南地区很早就饲养水牛 了。渔猎也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性生 产活动
半坡遗址出土的捕鱼工具
农 相 步 具●当●●,● 。河繁除 是以 磨 ● 姆多石细原磨 陶 渡,器技始光 器 的 外术手石 形 骨 ,不工器 式 耜 骨断业为 多 , 角提发主 种 更 器高展的 多 是 的。的生 样 用 制 首产 。 于 作 要工 水 也 表具 田 较 现制 耕 精 。作 技 作 致 术 的 , 的 主 种 进 要 类

第一章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第一章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帝喾子放勋
鲧之子

民间姚重华
约公元前2277 — 2178 年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父权的扩大——部落首领…… “禅让”:民主举贤任能。 尧→舜→禹→……? ——第二章:夏朝的建立和发展

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 ①导致男女在社会经济中的 地位发生了改变。 ②婚姻制度变革。对偶婚→ 一夫一妻制。财产继承权是 母系转化为父系的基础,以 父权制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 家庭的出现,是父系氏族公 社确立的标志。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为什么说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是“人类新 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
①以往母系氏族公社以母 亲的血统来计算亲属关系 ,现在则以父系的血统来 计算了。 ②父系氏族公社确立后, 妇女开始沦为受压迫、受 奴役的地位。 ③财产由公有制向家庭私 有制过渡。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经济的发展
1.发达的锄耕农业。 ①农业工具改进:如大汶 口中晚期出土了鹤嘴锄 等。 ②农作物品种增多。 ③产量提高。 ④有了原始水利灌溉事业 。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一、形成:
1.文化遗存:大概5千年前开始,母系→父系。 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后期。文化遗存主要有:大 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 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文化,其中的龙山文化 最典型,最具代表性。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2.关于黄帝(姬水)、炎帝

八年级历史学霸笔记

八年级历史学霸笔记

以下是一份八年级历史学霸笔记的参考内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1 原始社会的特征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生产力低下,生活条件艰苦。

•原始社会的人们主要依靠采集、狩猎和农耕为生。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分化,也没有出现国家政权。

1.2 中国的原始社会
•中国原始社会大致在公元前200万年到公元前1万年左右。

•中国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中国原始社会的重要遗址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周口店人等。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
2.1 夏朝的建立与统治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

•夏朝的统治者是姒文命,他实行了分封制、井田制等制度。

•夏朝的文化和艺术有了一定的进展,如甲骨文、青铜器等。

2.2 商朝的兴衰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约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

•商朝的统治者是汤,他实行了内外服制度、宗法制等制度。

•商朝的文化和艺术达到了高峰,如甲骨文、青铜器等。

•商朝末年,纣王暴政,导致了商朝的衰落。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
3.1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约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如齐、楚、秦、晋等。

•诸侯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最终秦国胜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约80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史前史(人类进入文明之前的历史):原始群、血缘家族、氏族公社(原始群、氏族公社;血缘家族、氏族公社)。

考古学: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

第一节原始群(约800万年-约170万年)原始群: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

它是以血缘为纽带,以血亲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一、中国早期人科化石及其意义原上猿(埃及猿)→古猿:猿科(森林古猿)→类人猿(大猩猩等);人科(腊玛古猿、南方古猿:人类的直系祖先)→直立人(猿人)→智人→现代人。

第二节血缘家族(约170万年-约1万年)一、猿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北京人直立行走,头骨有较多原始性。

使用打制石器。

同辈男女互为夫妻。

二、古人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多边砍砸器、石球。

三、新人柳江人、左镇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代表了原始黄种人。

石镞。

初步掌握磨光技术。

骨针。

第三节氏族公社(约1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一、母系氏族公社氏族产生原因:为保证生产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实行族外婚(不同家族间的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的婚姻制度,成年男子到其他家族寻找配偶,双方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所生子女按女系的血统计算)。

仰韶文化: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距今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区。

著名的文化遗址有西安半坡遗址等。

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使用磨光石器,手工制陶。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磨制石器技术;制陶技术;农业种植(家畜饲养)技术;房屋建造技术(南方干栏式、北方半地穴式与地面起建式)。

对偶婚:一对男女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所生子女仍归女方,双方没有形成独立的家庭经济,它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环节。

二、父系氏族公社产生原因:繁重的农业和家畜饲养由男子承担,生产所得也归男子;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子女归父亲的氏族。

龙山文化: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

第一章__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章__中国的原始社会

《韩非子·五蠹》篇:“上古之世,民人少而禽兽众。民食果苽蚌蛤,腥臊恶臭而
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 人氏”。
《庄子•外物》:“木与木摩则燃”。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4)社会组织和婚姻形态
古人仍处于原始血缘家族时期。其婚姻形态仍以班辈婚(所谓兄妹婚)
古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人们的经济生活仍然是采集和渔猎。一器一
用的专门性石器出现,如砍砸器、投掷器、刮削器、石球等。就生活状况而 言,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远远超过了猿人,使用的工具虽然是打制石 器,但已有了比较明显的分类。狩猎和采集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旧石器
石球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8、贾兰坡《旧石器时代文化》,科学出版社,1957。
9、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 10、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1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地图出版社,1982。
第一章
陶纺轮
尖底瓶
陶瓶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
3.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
(1)姓氏和图腾的出现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 (2)氏族村落与社会组织
半坡 公共 建筑 复原 图 姜 寨 村 落 示 意 图
半 坡 房 屋 复 原 图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作业】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2、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3、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古人遗址和新人遗址? 4、什么是氏族公社?为什么首先形成母系氏族 公社? 5、我国有哪些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母系 氏族公社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编 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第一编 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第一编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第一章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原始群时期,后期为氏族公社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的人类都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因之在考古学上称原始社会为石器时代。

第一节原始群(约前170万年——约前10万年)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当时的人类刚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生产能力很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只能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群体,以谋生活。

这样的群体学术界称之为原始群。

当时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之为旧石器,称原始群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前、中期。

原始群时期很长,本身亦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和后期。

一、原始群前期原始群前期的人类保留的猿类的体质特征较多,与现代人类体质的差别较大,学术界称为“直立人”,亦称“猿人”。

这时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不分辈分的乱婚时期。

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金牛山人。

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是在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两颗上中门齿化石。

可能属于青年男性。

此外,还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人工用火遗迹。

蓝田人是在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距今约有八十万至六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和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

头盖骨骨壁极厚,额骨很宽,向后倾斜,眉脊粗壮,脑容量很小,估计约为780毫升。

此外,还发现有打制石器和一些动物化石。

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六十万至二十万年了。

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四十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

北京人身体各部的进化并不平衡,四肢进化比较快,手的演化最快,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很接近。

头部比较落后,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骨壁较厚,脑容量小,平均为1043毫升;吻部突出,下颏(kē科)后缩,牙齿粗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头骨的原始性。

原始社会(附习题及答案)

原始社会(附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一部分:思考题1、元谋人、北京人各发现于何地?各距今多少年了?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70万年至20万年。

2、试根据北京人的体制变化情况,说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原理。

北京人身体各部分的进化很不均衡。

四肢进化比较快,其中手的进化最快,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很接近。

而头部比较落后,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骨壁较厚,脑容量小;吻部突出,下颏后缩,牙齿粗大。

因为四肢是劳动器官,所以进化较快;头骨不是劳动器官,所以进化较慢。

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这句话是真理。

3、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从妻而居,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

实行族外婚制,即同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妻。

后来发展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众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

实行氏族共财,即原始共产主义。

复习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度的阶段,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丈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农业和饲养业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

妇女在生产上退居次要地位,职能转向从事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

婚姻形态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过度,氏族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成若干个大家庭,各大家庭又分裂成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

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慢慢瓦解,代之以地缘为条件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贫富差异不断分化,阶级逐渐形成。

4、你是怎么理解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的?我认为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约前21世纪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约前21世纪

华东有江苏泗洪的下草湾体相似, 有明显的蒙古人的特征,不仅有了 打制的石器,而且还有了磨制的石 器,有了复合工具和武器。
智人的社会组织已由血缘家
族过渡到群婚制,即普那路 亚家庭,是一群男子和另外 一群女子相结合。其中新人 阶段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 (晚期智人时期)。

3、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共 发现6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及大量支 骨、牙化石。1927年在北京西南周 口店发现,有40多个个体。
4、和县猿人(约为20-10万年前), 1986年发现于安徽和县陶店龙谭洞, 保存有现存最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二、猿人的体质特征(北京猿人已有 明显的蒙古人特征)
猿人一方面已有了人的性质,而另一方 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叫猿人,其 基本特征有: 耳际最宽、额头后倾;眉骨粗壮、眼窝 很深;面短吻长、鼻梁宽平;左右颅顶,矢 嵴中分;头骨较厚(9.7毫米),脑量千升 (1225毫升,平均1059毫升,现代人1400毫 升)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第二代 远祖:智人
智人是紧接着猿人的第二个阶段的人。
分为两个阶段: 1、古人(即早期智人),生活在二三 十万年前至五万年前。有:丁村人(山 西)、河套人(内蒙),长阳人(湖 北)、大荔人(广东),马坝人(广 东)、许家窑人等。
2、新人(即晚期智人)大约生活
在五万年至一万年前。分布很广, 华南有广西的柳江人和麒麟山人; 西南有四川资阳人、云南丽江人; 华北有山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 东北有吉林的榆树人。
2、生活方面: 人们开始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 且有了房屋的制造(北方是地穴式, 南方是木制房)。人们居住的地方 已形成较大的村落,人们也有一定 的生活规律。在西安半坡发现的村 落是许多小房子围绕着中间一座大 房子,构成村庄,庄子周围有防护 沟,外面有土地、墓地。

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

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绵延5000年之久的中华文化诞生在东亚大陆上。

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于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从数百万年以前,祖国大地上就已经留下了远古先民的足迹。

继此之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东自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几乎无处不有原始人类的分布。

他们在广袤的大地上,绵延的历史年代里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风俗习惯等文明,为中华文化的起源铺垫了丰厚的基础。

第一节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模式一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文化赖以产生的东亚大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规定了原始先民生活和创造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的地势,西部高而东部低。

按落差可分为三个台阶:青藏高原为第一台阶,有“世界屋脊”的称号。

这里一般高度在4000—5000米,有的山峰超过7000米,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高度在8800米以上。

青藏高原巨大山脉之间的湖泊、沼泽与万古不化的积雪,涵育了祖国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她们和澜沧江等都是亚洲最大的河流。

高原东侧的横断山,由无数的高山峡谷组成。

再往东、往北,从大兴安岭到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一带为第二台阶。

第一、二台阶区既有神奇宏阔的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等,又有雄姿勃勃的西北和西南高原,如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等,还有低于海平面155米的吐鲁番艾丁湖以及层出不穷的峻岭山梁、瀚海戈壁、丘陵、河谷、草地、绿洲等,地形极其复杂。

东部地区是中国台地的第三阶梯,它除台湾岛以外,地势均在海拔200米以内,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南的丘陵、盆地等。

总的来看,崇山、高原、大型内陆盆地多在西部,而丘陵、平原、山地多在东部,东南沿海,则有宽阔的大陆架,像一只巨型的手臂,缓缓地伸入海下。

中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三面环山,或是无垠的大漠戈壁,东南一带沿海,气候类型多,有暖温、湿润、干旱、高寒、阴湿等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一、猿人及其社会生活迄今所知,大概距今170万年到10万年之间,我们的祖先在自身的进化中还处于猿人(直立人)阶段,就劳动、生长、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

我国的猿人化石及其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极其丰富,已正式发表的主要资料有:1.元谋人: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两颗左右内侧门齿化石,与它共存的有三件打制石器以及一些原始动物化石,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但亦不能确证用火。

经古地磁法测定距今170万年。

但1984年有些学者提出是在73万至60万年之间。

这个论点到1985年即被考古学界所批驳,而确认是170万年。

1987年又采用新的科学方法测定仍是170万年。

对此可以确信。

2.蓝田猿人:但经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对头骨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较北京猿人更为古态,推测时代稍早于周口店期,后依古地磁法研究,定为65-80万年之间。

从1983年以来,有关科研单位又进行了重新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兰田猿人距今为110-115万年。

3.北京猿人:距今69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是四、五十万年前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重要住地。

1929年由裴文中先生负责工作,贾兰坡参加,发现第一个猿人头盖骨,到1937年共发现5个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解放以来又有陆续发现,共找到了约40个个体的人类化石,9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

还有数以万计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宝库。

4.北京猿人体质特征:从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看,语言中枢已经隆起,说明有简单语言,双手骨骼较灵巧,上肢骨与现代人极为相似,下肢骨也接近于现代人。

这说明劳动对人类的体质发育起了决定性作用。

而用火、熟食,对于大脑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有助促进转化,这使北京猿人有了质的变化。

5.血缘家族:中国猿人已摆脱了原始群时的乱婚状态,进入了血缘家族阶段。

所谓血缘家族,即同辈人的婚姻集团,每一代的兄弟姐妹互为夫妻,排斥祖先和子孙,双亲和子女之间的婚姻,但并不排斥亲生兄弟姐妹之间的夫妇关系。

这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

神话人物女娲和伏羲就是兄妹互为夫妻关系,这与中国猿人的社会阶段相一致。

二、古人和古人创造的文化大概到更新世晚期,距今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发展到了“古人”(早期智人)阶段。

有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长阳人、许家窑人、贵州桐梓人等等文化遗址陆续发现。

华北、长江流域、西南、华南均发现“古人”遗址。

“古人”的体质比猿人进步,但和现代人相比,还有原始性。

许家窑选址的烧骨是人工取火的证据。

人们生活来源仍然依靠采集和狩猎两大部门。

从中国猿人时期开始的血缘家族在这个时期继续得到发展,血缘家族经历的时间是相当漫长的。

族外婚,古人阶段,由于血缘家族的繁衍分裂,形成新的血缘家族,就为同一家族的一群兄弟与另一家族的一群姐妹之间的群婚创造了条件。

这种新的更高级的群婚形成,即后代一度相当盛行的族外婚。

人类排斥了血亲婚配,从而增强了人类自身体质。

氏族制度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

第二节原始社会形态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一、新人与氏族公社的形成距今5万年到1万年间,古人即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即新智人,亦称新人。

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

人类体质形态上的原始性质完全消失。

主要遗址见教材,有柳江人、山顶洞人、河套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左镇人。

资阳人应是新石器早期。

1.生产技术的进步弓箭的发明是这个时期的突出成就。

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的石箭头,距今2.8万多年。

弓箭的发明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狩猎可以起到威力强、速度快、射程远的效果。

2.氏族制的确立(1)定义:氏族是起源于一个老祖母,具有特定氏族名号,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

有氏族就有部落,部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近亲氏族结合成的,有时氏族人口增多,在氏族和部落之间又组成胞族。

(2)氏族制的确立必然是母系。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女子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男子打猎捕鱼,女子采集、管理氏族内务。

男子打猎收获没有保证,而女子采集植物,收获较稳定,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妇女是生产的主人。

第二,因为族外婚仍然是群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留在氏族内的却是各代女儿的子孙,必然确立以老祖母为中心的母系氏族。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和遗存(一)有关母系氏族公社传说和遗制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住往要经过一个中石器文化阶段,中石器文化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广泛使用了弓箭,二是使用了复合工具。

陕西大荔沙苑文化可能属于中石器文化。

仰韶文化以前的早期新石器遗址过去一直情况不明,近几年发现了裴李岗、磁山文化,才初步解决了这段文化的脱环。

(二)遍布各地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遗址1.黄河流域的遗址、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

2.长江流域的遗址(1)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为中心,分布在浙东一带。

经测定距今6000-7000年。

其主要文化特征:陶器较原始,手制,多为夹炭黑陶,陶质疏松,器形不规整,火候稍低,一般在8500℃左右。

夹炭黑陶是以经燃烧炭化的植物茎叶和稻壳掺和,具有显著的特点。

农业发达,磨制农业石器精制,骨、木器相当进步。

(2)马家浜文化(3)大溪文化这时期福建有闽侯昙石山贝丘遗址。

旧石器晚期有东山近年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其他地区的文化遗址:北方细石器文化区;红山文化、女神庙、积石冢群址。

三、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生活1.以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活动磁山文化中发现碳化粟,半坡遗址发现菜种。

河姆渡文化发现大量碳化稻谷同时还发现有许多植物果实渔猎经济。

2.原始手工业磨研器、陶器的烧制“鹳鱼石斧图”、彩绘、刻划符号、与商周文字有渊源关系,钻孔技术精美艺术品注意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钵口沿刻有几何形符号,临潼姜寨、青海乐都柳湾马家窑文化,统计起来有100多个符号,50多个个体。

涵义未解释。

应是文字的萌芽。

四、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1.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公社姜寨原始村落遗址、半坡遗址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可从这个阶段的村落遗址和墓葬中反映。

2.图腾与对偶婚母系氏族社会发展的特征:(1)氏族公社的特点是聚族而居。

这个时期的村落遗址相当密集。

如西安附近沣河中游一段长约20公里的河岸上,两岸共建立了十多处村落;邻近半坡的产河和霸河流域,经调查发现了近三十处仰韶文化遗址。

(2)从遗址的结构看,如半坡遗址,约5万平米,包括居住区、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

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中间分布着许多小房子,小房子有方形和圆形两种,计有46座。

每座小房子供对偶家庭居住用。

(3)从居住遗址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婚姻形态已由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

即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但这种对偶关系还很不稳定,不能构成独立的家庭经济,男子到女子氏族中来过婚姻生活,如一些少数民族保留这种风俗叫做“望门居”,子女象以前一样仍然只属于母亲。

半坡,姜寨遗址的小房子都是对偶家庭的住地。

(4)氏族建立的民主、平等关系。

第三节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一、父权制的确立和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1.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大约距今5000年时,我国的氏族部落有一些先后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社会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在黄河流域有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在山东和江苏北部有大汶口文化,在长江流域有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和良渚文化。

这些文化清晰地反映了这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生活面貌和社会结构的特征。

其中以龙山文化分布最广并最具代表性。

(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等)2.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一个父系氏族公社包括若干个父系氏族大家族,含同一男性所生的几代人及其个体家庭组成。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文化艺术1.原始农业和文化艺术锄耕农业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经济部门。

适应锄耕农业的需要,精磨钻孔技术开始普遍使用于生产工具的制造,出现了更加厚重的大型的磨光刀斧和磨制平扁的石铲,大大提高了砍伐树木、开拓荒地的效率。

农作物方面,黄河流域仍然以种粟类为主,长江中下游一带则大量开辟水田,种植水稻。

2.畜牧业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也开始繁盛。

其间饲养的家畜种类增多,各地都增加饲养了成群的猪、狗;也有不少山羊、牛。

有的地区还开始养马养鸡;浙江良渚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水牛。

3.制陶术的进步和冶铜业的出现同样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时的制陶业发展较快,如龙山文化的制陶业已采用了快轮,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厚仅0.1-0.2厘米,因而被称为“黑陶文化。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出现了图象文字,刻划符号。

金属加工的出现也是突出的成就。

三、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1.婚姻形态的变化和最初的阶级压迫男子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必然要求按男系计算世系,按父系继承财产,从而打破了母权制的婚姻秩序,改变了群始形态下的对偶婚从妻居的传统,改变为从夫居。

并建立起较为巩固和持久的结合,形成新的经济细胞。

对偶婚被一夫一妻制所取代。

2.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父权制的形成和私有制的出现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父系氏族公社形成时,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畜牧业、手工业和农业的社会劳动大分工的出现,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便产生了商品交换。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祝融作市”,“日中为市”,反映了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有了交换的市场。

随着私有财产的逐渐滋长增多,原始共产制的原则日益遭到破坏。

在父系氏族内部,各家族的首领,凭着自已的权力,掌握的财产愈来愈多而成为富人。

墓葬的随葬品体现氏族成员内部已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3.部落战争和部落显贵的出现我国古代传说,大约4000-5000年以前,在黄河流域一带,居住着一些著名的部落联盟。

在黄河中下游有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组成的联盟;在黄河下游有少昊部落和太昊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

在东南还有强大的九黎部落联盟,酋长叫蚩尤。

这些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战争加强了军事首领的权力,历史进入军事民主制时期。

部落首领化为王权,世袭的国王出现了。

四、古代传说中的部落和部落联盟炎、黄、夷、蛮诸部落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东方的海岱地区及长江下游地区。

“三苗”即苗蛮部落群,在长江中游一带。

此外还有“诸戎”,“群翟”,巴蜀先民,以及长江以南直至岭南的古越族。

他们通过斗争和融合,形成最初的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国家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