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概念的特点_共4页
物理是什么概念

物理是什么概念物理是什么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是什么概念,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物理是什么概念1物理是什么概念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它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物理学六大性质1、真理性: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反映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和谐统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体的运动,在开普勒三定律的描绘下,显出多么的和谐有序。
物理学上的几次大统一,也显示出美的感觉。
牛顿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观物体统一了。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又使电和磁实现了统一。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又把质量和能量建立了统一。
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把粒子性、波动性实现了统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把时间、空间统一了。
3、简洁性:物理规律的数学语言,体现了物理的简洁特性。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对称性:对称一般指物体形状的对称性,深层次的对称表现为事物发展变化或客观规律的对称性。
例如:物理学中各种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
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波动镜像对称、磁电对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称、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正电和负电等。
5、预测性:正确的物理理论,不仅能解释当时已发现的物理现象,更能预测当时无法探测到的物理现象。
例如: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预测电磁波存在、卢瑟福预言中子的存在、菲涅尔的衍射理论预言圆盘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预言电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实验具有精巧性,设计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现象更加明显。
物理是什么概念2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
若学生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则寸步难行。
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学中,让学生准确牢固的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高中物理】物理学习的特点

【高中物理】物理学习的特点一、中学物理课程的特点1 .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物理学是物理学习的对象,物理学习的特点与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密切相关。
物理学科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 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人们认识物理世界总是先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材料,再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抽象,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形成物理理论。
同时,实验也是检验物理论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 2 )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反映物质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特点的基本概念,与这类概念相联系的基本规律,和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的一系列结论组成的。
物理学概念是人们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科学抽象逐步形成的,物理学规律(原理、定理、定律)则是在对实验结果严密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归纳而得到的。
( 3 )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公式,是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的规律性反映。
这表明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极为密切。
数学作为研究物理学的一种重要语言和工具,不仅为物理学提供了描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简洁、精确、形式化的语言和表达式,而且为分析和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提供了计算工具。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性表述与精确的数学定量表述相结合,是物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
物理学定量的特点,使物理学的结论可以随时加以严格检验。
( 4 )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物理学从它的早期萌芽到近代发展,都以它丰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等充满哲理的物理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物理学曾被称为“自然哲学”、“科学方法论的典范”、“现代科学哲学的支柱”等等。
( 5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最一般规律,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它不但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业技术发展中各个阶段的重大突破,都无不体现了物理学的基础作用。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探究自然界中的物质、力量和运动,以及它们所遵循的规律。
通过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物理学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并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源自对物质和能量的探究。
它研究物质的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能量的各种形式和转换过程。
基本概念包括质量、力、运动、能量等。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用以描述物体的惯性和引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包括引力、电磁力等。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描述为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形式。
这些基本概念相互联系,构成了物理学的基础框架。
2. 物理学的性质物理学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包括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数学性。
首先,物理学是客观的,其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和能量。
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结果并不依赖于主观因素,而是基于客观规律。
其次,物理学是可验证的。
通过实验和观测,可以验证或证伪物理学理论的正确性。
实验证实了物理学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最后,物理学具有强大的数学性。
物理学通过运用数学方法来描述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现象,数学模型和方程式是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基础。
3. 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与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各学科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物理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4. 物理学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的各个领域。
例如,物理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推动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核能、太阳能等能源形式的研究和应用,改变了能源结构,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物理学还在材料科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电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电子、光子等物理学概念和性质的研究。
数学物理化学的概念和特点

数学物理化学的概念和特点
数学、物理和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三个重要分支,各自具有不同的概念和特点。
数学的概念和特点:
1. 概念: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等抽象概念的学科,包括数论、代数、几何、数学分析等各个分支。
2. 特点: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强调证明与推理。
数学是一个世界性的语言,独特的符号体系使得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普适性。
数学的应用广泛,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
物理的概念和特点:
1. 概念:物理是研究自然现象、物质、能量和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量子物理等各个分支。
2. 特点:物理是实验科学,强调实验观测和验证。
物理研究自然界的规律与法则,通过理论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现象。
物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力求探索宇宙的起源、演化和运动规律。
化学的概念和特点:
1. 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和反应的学科,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各个分支。
2. 特点:化学是实验科学,强调实验观察和实验方法。
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和宏观特性,通过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式等符号表示来描述物质的变化和组成。
化学
研究涵盖了分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为其他学科如材料科学、医药科学等提供基础。
总体而言,数学更加抽象与理论化,强调逻辑推演;物理关注自然现象与物质运动规律,以实验验证为重点;化学则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基本性质,着重于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
然而,在实际研究中,这三个学科之间不可避免地相互交叉、相互融合。
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既有一般科学概念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概括起来,物理概念具有如下特点:1. 物理概念具有客观性。
物理概念是从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反映了一类现象和过程的共同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它在内容上是具体的、客观的,物理概念不能脱离具体物理现象而存在。
从物理概念的这一基本特点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要了解概念引入的目的,并在具体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中去理解、考查概念。
2. 物理概念具有抽象性。
概念已脱离了具体的物理现象,反映了一类物理现象的共同本质属性,它在形式上是抽象的,从物理概念的这一基本特点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必须经过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抽象过程。
3. 大多数物理概念可以用数学形式来表达,大多数物理概念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还具量的规定性,即大多数概念都是定量的,可以用数学形式来表达,从物理概念的这一基本特点中,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学习物理概念时,在明确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 物理概念具有可操作性,大多数物理概念可以通过一套测量程序予以直接或间接检验。
例如,力、质量、温度、电流、电压等物理量可通过仪器直接测量;速度也可通过测量长度和时间而得到等等。
对于那些具有定性特征的物理概念如干涉、沸腾,亦可通过实验的途径去再现它的客观性。
物理概念的这种可操作性特点,使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物理概念获得了“直观”的特证,从而为人们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从这一特点中,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还要掌握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5. 物理概念具有发展性。
物理概念是随着人们所掌握物理知识的不断增加、研究物理问题的逐步深入而不断深化和完善的。
如质量的概念,在初中阶段,我们只了解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而改变,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并且知道和学会了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如何分析物理概念的特点

如何分析物理概念的特点
分析物理概念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定义概念:首先需要明确定义物理概念,例如质量、速度、力等。
定义概念可参考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或现代物理学的定义。
2. 探索性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物理概念的表现和性质。
可以设计实验来探究物理概念的特点,例如质量与重力的关系、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等。
3. 数学模型:物理概念通常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例如力可以用矢量表示,速度可以用矢量和标量表示。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深入研究物理概念的特性和规律。
4. 关联性和依赖性:分析物理概念的关联性和依赖性,即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力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等。
研究这些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特点。
5. 实际应用:分析物理概念的实际应用,例如力的应用在机械工程中、电流的应用在电子学中等。
理解物理概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特点。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理概念的特点,深入理解其规律和性质。
同时,需要注意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和普遍性,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概念分析方法。
物理化学常用名词和概念-上

物理化学常用名词和概念-上(总4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物理化学常用名词和概念上册1.物理化学: 利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2.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亦称为物系或体系。
3.环境: 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且影响能及的部分。
4.封闭系统/封闭体系: 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一类系统。
5.孤立系统/隔离系统: 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
6.敞开系统: 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7.广度性质/容量性质/广延性质/广延量: 其数值与系统所含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的一类物理量。
这种性质具有加和性,在数学上是一次齐函数。
8.强度性质: 它在数值只取决于体系自身的特点,与系统的数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的一类物理量,它在数学上是零次齐函数。
9.热力学平衡:当系统的诸性质均不随时间而改变,则系统就处于热力学平衡,它包括:热[动]平衡、力[学]平衡和物质平衡。
注意:不能说成“包括:热[动]平衡、力[学]平衡、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四个平衡,因为若系统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就不存在化学平衡的问题,而一个系统若只有一个相也就不存在相平衡的问题,但只要有物质存在,就会有物质平衡的问题。
10.物质平衡: 系统内既没有物质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净迁移,又无净化学反应发生。
即系统内各部分的组成均匀一致,且不随时间而变。
它可包含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11.相平衡: 当系统中有多相共存时,各相的组成和数量都不随时间而改变。
12.化学平衡: 当系统中有化学反应发生时,各物质的数量均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13.状态函数: 其数值仅取决于系统所处的状态,而与系统的历史无关;它的变化值仅取决于系统的起始和终了状态,而与发生该变化的具体途径无关的一类物理量。
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其环积分为零。
14.状态方程: 表示系统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物理概念的特点.doc

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例如,我们观察到下列一些现象:天体在运动,车辆在前进,机器在运转,人在行走等等.尽管这些现象的具体形象不同,但是撇开它的具体形象,经过分析、比较,就会发现其共同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在改变.于是,我们把这一系列具体现象共同的特征抽象概括出来,叫做机械运动.再比如,平动概念的形成,也要在观察一系列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平动的共同特点,把它跟非平动的区别搞清楚,平动的概念就初步建立起来了.进而还要判断,在共同特征中,哪些因素和我们研究的问题有关,哪些因素无关,抓住的特征是不是共同的本质特征…….对于所做出的判断,还要通过实践(实验)、跟其它概念联系起来加以检验.一些复杂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往往要经过一个推理过程.例如,熵的概念的建立(目前,我国普通中学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中师物理课本涉及到这方面的常识).众所周知,一切热力学过程,都满足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然而,满足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过程,是不是一定能实现呢?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在热传导方面,热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扩散现象中,气体分子自动地从密度小的地方迁移到密度大的地方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液体流动现象中,液体自动从低水位流向高水位,是不可能的;在电荷运动现象中,原来静止的正电荷自动地从电势低的地方向电势高的地方运动,也是不可能的.以上现象虽然也满足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但它们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说,自然界中的自发过程是有方向性的,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判断不同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判断热传导、扩散、水流、电荷运动自发过程方向和限度的标准分别是温度、密度、压强和电势.于是人们自然会想到:能不能找到一个判断一切自发过程方向和限度的共同标准呢?问题就是这样从众多的物理实际通过推想提出来的.进而,根据大量的观察、实验事实,通过分析、抽象、概括以及数学推理等科学思维,建立了熵的概念.总之,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二、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许多物理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明显定量的性质,也就是说,概念可以用一个可测量的量来表示,如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阻、电压等,这类概念称为物理量.以速度为例,它是反映物体某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这一属性的,然而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只有用一个量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例如某人某时步行的速度是5米/秒向东,这就能准确地反映出这个人走的快慢和方向.由于物理量有确定的量的性质,因此总是可以跟数学和测量联系起来.物理量按照它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性质来分,可分为:(1)状态量和过程量.状态量是描写状态的物理量.研究对象的状态一定,它就有确定的量值.如速度和位置坐标是从运动学角度描写物体状态的物理量;动量、能量(动能和势能)是从动力学角度描写物体状态的物理量;压强、体积和温度是描写气体状态的参量,也是状态量.状态量往往可以用态函数来表示.过程量是描写过程的物理量.力学中的位移、功、冲量,热学中的热量等等,都是过程量.一般说来,不同的过程,具有不同的量值.(2)性质量和作用量.性质量是描写物质或物体的某种性质的量,如密度、倔强系数.比热、电阻、电场强度、介电常数、磁感应强度,电容等等.作用量是描写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量,如力、力矩、功、冲量等.(3)微观量和宏观量.微观量是描写单个微观粒子的量,如电子的质量、电量、速度、单个分子的动能、势能等等.宏观量是描写宏观物体或系统性质或状态的量,其中有些宏观量是描写大量分子、原子,或大量基本粒子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宏观性质,如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都是大量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具有统计平均的含义,这些量对于单个分子、原子是没有意义的.(4)矢量和标量.有些物理量它们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动量、电场强度,…….矢量的叠加应遵循几何学法则,即平行四边形法则.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是标量,如时间、质量、功、能、电势、电流,…….标量的运算遵循代数学法则.(5)相对量和绝对量.凡与选择参照物或坐标系有关的物理量,都是相对量,如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势能、功、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等.凡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的物理量,都是绝对量.如各种普适恒量,再如在两个惯性参照系符合伽利略变换的条件下,力、加速度、质量等等.(6)物理量按国际单位制又可以划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基本物理量是人们根据需要而选定的.基本量不是用其它物理量来定义的.基本量的数目,应该是能融洽一致地和明确地描述物理学中所有各量所必需的最小数目.目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基本物理量有七个,即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和物质的量.它们的计量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和摩尔.导出物理量是以基本物理量为基础、按照某种定义或根据有关公式推导出来的物理量,因此一切导出物理量都可以用基本物理量的组合方式来表达.在力学中,所有的物理量都可以由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量导出;在电学中,除了上述三个基本量,再加上电流这一基本量,就可以导出所有的电学物理量.还有些物理概念,虽然没有直接的定量性质,但在表述和研究它们时,往往离不开定量的描述.例如,“机械运动”这个概念,实际上表示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动,这里归根到底仍然涉及位置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正是由于组成物理学的基石——物理概念大多具有定量的性质,因而研究物理学,就必然离不开数学和实验测量.。
一物理概念的特点

一、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一些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1、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概念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一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感知活动、观察实验、经验事实);二是概念形成的形式(概念结构、数学结构、知识结构);三是概念形成的方法(问题解决、科学方法、观察证实)。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并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
2、物理概念的特点(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一个概念的建立常常需要在观察和分析一系列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一系列具体现象的共同特征,进而判断哪些因素是相关因素,从而抓住共同的本质特征。
对于所做出的判断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在复杂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推理。
因此,可以说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2)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物理概念除了具有反映物体的物理性质(即定性的概念)如机械运动、干涉、衍射等;许多物理概念还能反映物体性质改变的变化量,也就是说它还具有质的规定性,这些概念被称做定量性物理量。
如速度、温度、质量、电流强度、电场强度等。
这种能反映物理概念量的规定性的概念就是所说的物理量。
物理概念大多具有定量的性质,它总是与数学和测量联系在一起。
二、物理概念课堂教学的程序鉴于物理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加强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教学课的程序一般分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巩固与深化等3个阶段。
1、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何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样才能把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
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的特点:
1、观测性:物理概念是通过使用现有、物理上能够加以检验和证实的
观测数据来构成的。
2、数学性:大多数物理概念都可以通过使用数学方法来表达,从而更
有利于对它们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3、客观性:物理概念是客观的、有实际意义的,可以通过实验和证明,更有助于提升理论的科学可靠性。
4、高效性:由于物理概念下游蕴含着科学技术可利用度高,可以直接
用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应用和改造,从而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5、联合性:物理概念之间是相互关联持久的,而且不同的物理概念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研究和发展发生变化,有时会相互支撑和激发,
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新的物理概念。
6、变化性:物理概念是以实际发展动态性形式出现的,它们会持续发
生变化,适应实际的环境和需求,是极具活力的。
7、创新性:由于物理概念的变化性和联合性,所以它们能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型,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易混淆的几个概念-4页文档资料

初中物理教学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对于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很容易混淆,造成了学习物理的困难。
为了使学生学好物理概念,我们必须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举几例说明:一、“熔化”与“溶化”不同熔化是指固态物质由于吸热,温度升高到熔点时,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而溶化是指固态物体在液体中溶解,与液体相混合的现象。
熔化是固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需要吸收热量。
溶化则对温度的要求并不很高,不需要吸收热量。
二、“白气”与“气”的不同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白气”,但它不是气体,它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悬在空气中而成,它是液体。
三、“雾”和“露”都是液化现象“雾”和“露”都是液化现象,学生往往分不清,为什么都是液化现象,却又形成了“雾”和“露”呢?原来,“雾”和“露”虽然都属于液化现象,但它们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有的凝结在空气中的浮尘上,有的凝结在草木、石块的表面上,凝结在浮尘上形成了“雾”,而后者则为“露”。
四、物体密度与物质密度不同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一个实体,是物质赖以存在的形式,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例如:课桌是一个物体,它是由木材、金属、油漆等物质组成,它的密度实质就是课桌的平均密度,称为物体密度。
教师可通过举例帮助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便于能很好的理解物理现象。
五、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状态如何、是否受力都无关,它没有条件限制。
惯性定律则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这一条件下的一种运动规律,它有条件限制,一旦受到外力,就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六、压力与重力不同压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一是产生的原因不同。
压力是由于两个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其性质属于弹性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性质属于引力。
高中物理概念大全

高中物理概念大全一、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动量:物体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变化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
6、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7、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阻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8、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9、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有关。
二、电磁学1、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公式为F=kQ1Q2/r^2。
2、静电场:能够产生静电电荷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相交的闭合曲线,从无穷远指向负电荷的是电力线的切线方向。
沿同一条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相等。
3、磁场:能够产生磁力的空间存在称为磁场。
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4、安培定律:在磁场中,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受到的力与电流强度、磁感强度以及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成正比,公式为F=BIl*sin(θ)。
5、电磁感应: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这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6、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
交流电的峰值是有效值的√2倍。
7、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浅析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及教学策略作者:沈勇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年第10期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混乱。
再者,由于不少学生物理学习方式存在问题,不能深刻地理解物理基本概念。
高中物理新课程,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物理概念作为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主要有:(1)物理概念具有抽象性,物理概念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又高于实践,例如力的概念、场的概念及能的概念,它们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又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过程;(2)物理概念具有客观性,理解物理概念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尤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物理概念,与相应的物理实验息息相关,通过实验的验证和进一步应用来更加完善和丰富物理概念的内容;(3)不少物理概念具有可测性,例如力、速度、电阻率和质量等,能够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具有可测量的性质;(4)物理概念具有发展性,随着人们对物理学科的深入研究,掌握的物理知识越来越多,对物理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这必将进一步完善物理概念,因此,物理概念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
二、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1.丰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基础,教师要运用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觉探索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浓厚的物理学习氛围中,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讲述“自感现象”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节干电池,在课堂上将两节干电池串联后组成电池组,选一位学生用手触摸电池的正负极,问有无感觉?学生的回答是无感觉。
再将电池组与镇流器串联,让学生用手触摸镇流器的两端,教师再将电键断开,这时学生会发出叫声,学生就会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
高中物理概念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概念知识点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运动以及互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许多基础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对高中物理的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学**在物理学中,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力学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等不同类型的运动规律。
2.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动量和能量:包括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
**二、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热现象和热力学定律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和热量:包括温度计的原理、热平衡的概念,以及热容、比热等相关知识。
2. 热传递: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 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三、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光的基本概念:包括光的本质、光的传播特点以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基本知识。
2. 光的反射:包括平面镜和曲面镜的反射规律,以及反射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3. 光的折射:包括折射定律、全反射现象,以及透镜成像等基本知识。
**四、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中,电磁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电场:包括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等相关概念和知识。
2. 电流和电路:包括电流的概念、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等基本知识。
3. 磁场和电磁感应:包括磁场的基本特性、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相关知识。
高一物理基本概念

高一物理基本概念第一章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
2.力的物质性是指。
3.力的相互性是,施力物体必然是受力物体,力总是成对的。
4.力的矢量性是指,形象描述力用。
5.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 .6.力可以按其和分类。
举例说明:(二)、重力1.概念:2.大小:公式G=mg g称为重力加速度,它的数值在地球上的最大,最小;在同一地理位置,离地面越高,g值。
一般情况下,在地球表面附近我们认为重力是恒力。
3.方向: 。
4.作用点—-重心:质量均匀分布、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物体的重心物体上(填一定或不一定)。
质量分布不均或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采用粗略确定。
5.重力的大小可以用进行测量.物体时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压力大小等于重力.(三)、弹力1.概念:2.产生条件(1);(2)。
3.大小:(1)与形变有关,一般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出。
(2)表示弹簧弹力大小胡克定律:Ff=kx式中的k被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的单位是,它由决定;式中的x是弹簧的。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1)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子且指向的方向;(2)坚硬物体的面与面,点与面接触时,弹力方向接触面(若是曲面则是指其切面),且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3)球面与球面之间的弹力沿半径方向,且指向。
(四)、摩擦力1.产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面;②两物体间存在;(2)接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
2.方向:(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和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2)静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的相反。
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
3.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f = μFN 式中的FN是指,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式中的μ被称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由决定。
(2)静摩擦力的大小: 0< Ff静≤Ffm 除最大静摩擦力以外的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关,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一些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1、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概念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一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感知活动、观察实验、经验事实);二是概念形成的形式(概念结构、数学结构、知识结构);三是概念形成的方法(问题解决、科学方法、观察证实)。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并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
2、物理概念的特点(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一个概念的建立常常需要在观察和分析一系列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一系列具体现象的共同特征,进而判断哪些因素是相关因素,从而抓住共同的本质特征。
对于所做出的判断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在复杂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推理。
因此,可以说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2)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物理概念除了具有反映物体的物理性质(即定性的概念)如机械运动、干涉、衍射等;许多物理概念还能反映物体性质改变的变化量,也就是说它还具有质的规定性,这些概念被称做定量性物理量。
如速度、温度、质量、电流强度、电场强度等。
这种能反映物理概念量的规定性的概念就是所说的物理量。
物理概念大多具有定量的性质,它总是与数学和测量联系在一起。
二、物理概念课堂教学的程序鉴于物理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加强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教学课的程序一般分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巩固与深化等3个阶段。
1、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何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样才能把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
教学中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
教师要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能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
这种引入方法易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同时,从生活经验引入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也符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的现代教育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物理概念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教师在选择具体事例时,为克服经验中形成的不正确观念的干扰,既要选择与概念有着明显本质联系的事例,又要选择与日常经验矛盾突出的事例。
(2)通过实验引入概念有些概念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并不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在学生头脑中尚没有形成概述,这类概念的引入可以借助实验。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实验能为学生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最人优化的学习物理的情境。
运用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及过程产生必要的感性认识,还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实验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和亲自操作,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获得直接经验。
因此,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这对形成和理解物理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学中最好采用分组实验或随堂实验的方式,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学习沸腾这一概念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纸做一个小烧锅用来烧水。
实验时,当学生看到锅内的水沸腾时,一定会十分惊奇,随对这一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入沸腾这一概念,并详细阐述,学生将会终身难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与思维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实验来创设学习概念的环境,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研究的对象和现象上来,并注意观察它的变化及其产生条件,以便从中发现它的本质属性。
(3)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概念有时新概念与以往学习过的概念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入。
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使知识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利用物理学史料引入概念在有些物理概念的引入教学中,运用物理史料中的典型事例或故事引入物理概念,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引入方法。
例如,教师可利用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引入密度这个概念,可利用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引入大气压的概念等。
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多种多样。
诸如通过问题、物理现象等引入概念以及通过类比法引入概念,等等。
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很自然地引入概念,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概念的形成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及物理现象和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些都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但学生自己很难从对感性材料的感知中直接形成概念,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整理加工,从而区分和辨别出现象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属性,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形成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把概念的内涵表达出来,这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
(1)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就必须在概念引入后按照物理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其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发性探究和研究的认知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与启发的作用,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和逻辑性,教师的参与是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平台。
例如,对“惯性”这一概念的教学,教师在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后,创设出问题情境,可让学生展开讨论。
讨论中教师引导的关键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本质属性,而这一本质属性被许多非本质的联系掩盖着。
例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
讨论中要设法摒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非本质联系的干扰,这样,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惯性”概念。
(2)给概念下定义每个物理概念形成后,都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把它确切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给概念下定义。
对概念下定义要掌握在适当的时候进行。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上的很多片面认识都反映在如何对待概念定义的问题上。
给概念下定义应该注意3点:第一,在条件成熟时提出概念的定义;第二,叙述概念的定义必须确切;第三,明确概念定义的局限性。
通常,物理概念的定义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定义法:即根据物理现象直接下定义。
如:质量概念(2)比值定义法:即物理概念的定义式是一个比值。
如:密度、电场强度等概念(3)乘积定义法:即物理量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乘积。
如:功、电功率等概念。
(4)差值定义法:即物理量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差。
如:电势差、速度改变量等概念。
(5)和值定义法:即物理量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和。
如:合力的概念。
(6)极限思维定义法:即物理概念的定义式是几个物理量的数学极限表达式。
如: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等。
(7)函数定义法:即物理量的概念的定义式是物理量的函数表达式。
如:正弦式电压的概念。
(3)讨论概念的物理意义和使用范围学生只有弄清了物理概念定义式的物理意义和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例如对于欧姆定律R=U/I,学生只有认识到:对于同一导体的电阻R,可由相关的U、I两个物理量的比值计算出电阻R的值,但R本身又不随U、I变化,是一个定值。
只有这样才算学生初步形成了导体的电阻这个概念。
3.概念的巩固与深化学生初步形成某个概念后,要用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只有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概念,才能使概念巩固与深化。
三、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概念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精心创设物理情景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它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这意味着教学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因此,概念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物理教师努力创设生动的物理情景,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感知,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带有情绪体验的教学,根据相关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环境氛围,并根据相关内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向往、探索的欲望,使教学更加激发学生的潜能。
如在功率教学中,为使直观素材进入学生生活,使其富有吸引力,激发共鸣,可将“神舟五号”飞船飞升时的图片及其数据作为直观素材传递给学生,这样既兼顾学生的科学训练和情感体验,又注意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使学生明确了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众所周知,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一个问题比得出一个问题的结论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带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主动提问的锻炼,因而学生的自主精神难以得到发展。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这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不仅仅是自己准备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们体会到提出问题的成功感,努力使积极思考和大胆提问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迷信书本、权威、要有怀疑心,要敢于有不同的意见,要敢于“标新立异”。
3、重视培养科学探究意识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科学探究是这门课程的主线,“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物理新课程理念之一。
概念的记忆固然重要,但得出该概念的过程更重要。
这就要求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也要动手。
概念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是建立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关键处、疑难点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自主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