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98510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f.png)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概念和特点:了解体育的定义、性质、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体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包括身体健康、社交交往、教育培养、经济产业等方面。
3. 体育组织与管理:了解体育组织的类型和特点,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体育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了解体育与法律的关系。
5. 体育运动与传媒:了解体育运动与传媒的互动关系,掌握体育传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6. 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了解体育国际组织和国际比赛制度等,了解体育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7. 体育伦理和道德:了解体育伦理和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在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
8.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
9. 体育教育与训练:了解体育教育和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教学和训练的基本技能。
10. 体育产业与经济: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影响,了解
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bac234fb307e87101f6969d.png)
绪论1.体育的分类:竞技、学校、大众2.目前我国社会体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学校教育,一种是社会成人教育。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管理学、社会学的范畴。
4.社会体育是对实现社会功能结构的研究,终身体育是对人的体育参与的研究,身体锻炼是对实现社会体育基本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5.社会体育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6.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文献阅读法、数理统计法。
第一章第一节1.社会体育:只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社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人民大众在余暇是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4.娱乐体育: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提哦啊姐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5.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两个基本手段。
6.体育休闲:指人们怀着自由自在心态,在余暇时间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着特定目的的、不拘于一定形式身体娱乐活动。
7.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第二节1.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况:①创业阶段(1949-1957)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⑤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阶2.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原因:①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②余下增多大众体育造成了良好条件③都市化石大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众体育的期望⑤老年社会对大众体育的迫切需求⑥大众体育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形式3.当代国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①政府重视、依法治体②组织机构群众化、基层化③以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普及大众体育④千方百计增加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容量⑤重视残疾人体育的开展⑥重视体质与健康监测,推动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⑦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开展大众体育活动4.我国社会体育未来发展趋势①由政府走向社会②由人治走向法治③由行政走向市场④由经验走向科学⑤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第二章1.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①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②社会体育可以保护劳动力③社会体育可以修复劳动力④社会体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生产率⑤社会体育的健身产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2.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因素①余暇②生活节奏③生活消费④生活空间⑤行为习惯3.健康: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社会适应良好④道德健康4. 生活方式的转变想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①支配余暇的方式缺乏社会指导②电视与网络时代的带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③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种种困扰5.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社会体育导论总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affb232d15abe23492f4d6c.png)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析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2、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完全安宁的状态3、亚健康是指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4、社会体育参与是扮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加强杜会交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休闲体育或健美体育等方法进行的有意思、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6、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体育的基石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体育在人生中的地位的看法和在价值观中的排序,它是影晌社会体育参与的决定性因素.7、终身体育参与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之后能将体育参与持续到老龄的人6,间断体育参与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休育活动,中午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9、计划就是管理者为具体实现己制定的决策、计算并筹划一定时空内目标实现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拟定实施目标的步骤、方法,制定相应的政策、策略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一个组织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行动指南.10.主动体育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活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自主地坚持体育活动11.被动体育参与指是人们迫于某种壮会压力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被卷入到体育中来12,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
可分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参加者13,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的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14、重复练习法是根据具体锻炼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方祛15,社会团体(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群体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行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层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体育社闭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闭体,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和互益性.16、社会体育企业是指为大众体育活动提供各种体育产品的一类经济部门.他们提供社会体育活动空间,体肖健身与体育娱乐服务、体育用品流通等业务,在经营开发活动中获取利润17、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18、重复练习法:是指根据具体锻炼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内容的方法.19持续练习法:是指在较长时间内,练习者用不大的练习强度持续不间断地进行身休锻炼的方法。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doc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doc](https://img.taocdn.com/s3/m/346cae3248d7c1c708a14559.png)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尺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乎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擀众体冇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体质: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质基础。
简要的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亚健康: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杳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Z间的一种身心状况,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
体育人口:体冇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申身体锻炼、身体娱爪,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体制:体制,顾名思义,是体系与机制的总的和。
体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中有关体育的责权划分、组织机构、职能配置。
运行方式与运行机制等的总和运动负荷适宜:运动负荷适宜是指在锻炼身体时,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合理适度,使之既能满足锻炼着增强体质的需要,又符合身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是指身体锻炼、身体娱乐的内容方法、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等,应山小到大,山浅入深的合理顺序安排。
持之以恒:持Z以恒的锻炼原则指锻炼者以相対稳定的时间节奏和周期,连续、经常、不间断地从事身体锻炼。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是指根据锻炼打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客观条件及锻炼H的等个人特点,合理确定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使Z符合实际需要。
第二部分:简答题类我国社会体冇发展简况1创业阶段(1949T957) 2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T965) 3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4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7991) 5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简况1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2余暇増多为人众体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都市化是人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材料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0cecc32cc58bd63186bd69.png)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材料一、了解相关文件法规1、《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3、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5、《全民健身条例》。
以上是自己上网找答案的二、课本主要知识点(请同学们对课本上相关知识点的详细内容进行认真理解、记忆)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责权划分、组织结构、职能配置与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单位体育——是指为了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树立单位形象,促进单位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凝聚力,在单位内、行业内或特定区域内单位间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
社区体育——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作为活动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儿进行的体育活动。
保健体育——是指人们自觉运用体育手段,配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达到调节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性,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健美体育——是利用各种体育手段,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对人地体型和身体姿态进行塑造,以达到现代人体美学要求的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社会体育产业——是指与群众体育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产品生产、销售与服务的行业的总和。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指为满足消费者强生健体、娱乐休闲的需求而提供体育技术指导等服务的经营行业。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be631e964bcf84b9d57bfc.png)
群众体育: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群众体育对应于高水平竞技体育);狭义的群众体育则是指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在人们的余暇开展的体育(也可以成为社会体育)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社会问题: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影响体育系统甚至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
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农村体育的概念: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健身方法,全家共同参与锻炼的一种体育活动。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
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条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刺。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be631e964bcf84b9d57bfc.png)
群众体育: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群众体育对应于高水平竞技体育);狭义的群众体育则是指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在人们的余暇开展的体育(也可以成为社会体育)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社会问题: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影响体育系统甚至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
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农村体育的概念: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健身方法,全家共同参与锻炼的一种体育活动。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
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条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刺。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社会体育导论体育计划的内容
![社会体育导论体育计划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c9655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8.png)
社会体育导论体育计划的内容
1. 社会体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 社会体育的定义和特点
- 社会体育在促进全民健康、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
2. 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
- 国内外社会体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 社会体育政策法规的演变
3. 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
- 政府主导的社会体育组织
- 社会团体组织的社会体育活动
- 商业性社会体育组织
4. 社会体育的项目和活动
- 传统项目和新兴项目
- 竞技性活动和娱乐性活动
- 群众性活动和专业性活动
5. 社会体育的场地设施
- 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 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6. 社会体育的人力资源
- 社会体育工作者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 社会体育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发展
7. 社会体育的经费来源
- 政府投入和社会资助
- 社会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8. 社会体育的宣传推广
- 社会体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 宣传推广的渠道和方式
9. 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
- 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方向
- 社会体育科研的热点领域
10. 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 社会体育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 社会体育与休闲娱乐产业的融合
以上是社会体育导论体育计划的主要内容框架,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展和细化。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8c2a03af45b307e9719703.png)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体育人口的3个标准:?每周三次 ?30分钟以上 ?运动强度中等以上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增加交往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的要素: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和管理等。
社会体育的地位:社会体育的地位可以概括威:社会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是一种面向社会全天成员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社会体育的功能:?健身、健心功能?休闲娱乐功能 ?社会交往功能?经济功能?体育文化普及功能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我国社会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社会体育学:是研究社会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体育这一特定的现象,以及这一现象内所特有的矛盾运动的规律。
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 社会体育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 社会体育从公益型走向与公益结合型社会体育从单一目标走向多元目标社会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 ? 社会体育参加者由被动参加转变为主动投入 ? 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 ? 社会体育管理呈多样化的格局社会体育的研究方法论, ? 哲学方法论社会体育学的方法论社会体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1封闭型问题的类型 ?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记号式2、问卷的编制程序 ?明确研究目的 ?列纲要 ?草拟题目问题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修订 ?试测3、设计问卷问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的范围 ?问题的内容?问题的数量?问题的文字表达 ?问题的排列顺序第二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1998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为了更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而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等级划分:?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师第三章筹集社会体育经费的基本途径,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团体投资 ?社会集资负债筹资 ?体育产业开发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性质和分类根据产权性质分类:果果体育产业已经呈多元化状态,其产权性质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含中外合资)和其他。
社会体育导论试题答案
![社会体育导论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6ae8a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d.png)
社会体育导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体育的定义是什么?A. 仅指竞技体育B. 包括所有在社会中进行的体育活动C. 仅指学校体育D. 仅指职业体育答案:B2. 社会体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娱乐休闲B. 竞技比赛C. 促进经济发展D. 替代医疗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体育的特点?A. 广泛性B. 多样性C. 专业性D. 自发性答案:C4. 社会体育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培养专业运动员B. 组织体育比赛C. 促进体育科学研究D. 推广体育活动答案:D5. 社会体育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强体质B. 减少疾病C. 促进心理健康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中广泛开展的,以__________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答案:健身、娱乐、教育2. 社会体育的三大原则是:大众化、__________和经常化。
答案:科学化3. 在社会体育活动中,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答案:社团或俱乐部4. 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__________水平。
答案:社会文明5. 社会体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人民体质,有着不可替代的__________作用。
答案:教育和引导三、简答题1. 简述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区别。
答案: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范围内,面向所有人群的体育活动,强调的是参与性和普及性。
而学校体育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进行的,面向学生,强调的是教育性和系统性。
社会体育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和娱乐性,而学校体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
2. 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体质,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二是促进心理健康,通过体育活动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加强社会交往,通过体育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四是推动经济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体育社会学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5581a6ab4daa58da0114ac5.png)
体育社会学第一章:体育社会学导论体育社会学的定义:体育社会学是一门以体育现象作为客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化、扩大化、复杂化)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①体育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②不同地区和时代的体育特点和发展现状③体育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④各体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体育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规范功能第二章:体育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的概念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体育分层的价值①有利于进步推进大众体育发展②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③有助于职业运动员向上社会流动体育中的社会分层(四类八种)①运动项目的社会分层②体育运动的职业分层③体育运动的技术分层④体育参与的方式与程度分层(直接体育参与和间接体育参与当然体育参与和或然体育参与终身体育参与和间接性体育参与主动体育参与和被动体育参与)体育人口概念: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和比重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
判断标准:1.每周身体活动频率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中等程度以上社会流动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分层体系下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的变动过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自然、人口、社会(社会价值观、战争、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影响体育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变革体育社会流动的意义①体育分层体系中的合理流动能激发人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②合理的流动能增加体育分层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互动体育社会流动的趋势①水平流动将越来越频繁②垂直流动将更加畅通③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④体育人才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⑤带内流动和代际流动将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大众化的发展而增强第三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组织一、体育群体的概念体育群体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目地自发的或人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人们的集合★以体育实践为目的的体育群体须满足下列条件:①一定数量的成员②具有不同程度的共同感兴趣的运动内容或目标③具有持续而稳定的相互作用④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⑤成员经常参加群体的统一活动⑥制约成员行为的群体规范⑦统一行动的同伴意识二、体育群体的特征①以体育为共同目标②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③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④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⑤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体育学习群体内涵:是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发展身心为主要目的,人为地、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的功能群体特点:角色分化、规范共有、社会化体育社团一、概念:社会团体简称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二、性质: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同类相聚性三、功能:①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②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③成员发展④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四、我国体育社团的基本特征①体育社团的整体基础薄弱②体育社团的官民二重性a 民间与政府对社团的双向推动b 民间与政府的组织交叉c 服务与管理功能的错位★第四章: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作为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f56eff80242a8956bece478.png)
社会体育概论1、社会体育的基本涵义:指职工、农民和居民在余暇时间内自愿参加的、以增加身心健康、娱乐、休闲、交往等多元目地,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共性与个性①共性——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个性——社会体育:非少数人、非某个群体,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竞技体育:极少数有体育天赋的个体;学校体育:学生群体;②参与性——社会体育:以业余自愿为原则,鼓励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但是不具有强制性。
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是不同层次教育的必修课程,与升学、毕业直接相关,在参不参与的问题上是具有强制性的。
竞技体育:长期、系统、强制性的训练。
③目的——社会体育:目的多元化;竞技体育:最大限度发挥人体潜力,达到运动极限。
学校体育:施以身体与心理教育,培养体格健全的个体。
④内容——社会体育:选择范围广泛,无选择的限制。
竞技体育:以奥运会、全运会等国家级国际级比较为参照物,设置的项目。
学校体育:以教学大纲规定的项目为参照,主要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
3、1995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组成,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并共同支撑其向前发展。
4、社会体育组成要素:人、时间、空间、财物、信息、管理。
(具体情况分析)①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有:1)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者2)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者3)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者。
②“社会体育--------财”:政府财政投入——公共大众服务;非政府机构(民间资金)投入——私人服务;社会成员个人消费。
③“社会体育--------物”: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1949年时整个中国只有不到5000个体育场地(馆)。
1974年底,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我国的各类体育场地(馆)总数增加到25488个。
1980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21万多个。
199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馆达到65万个。
社会体育导论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6c1cb0402020740be1e9bec.png)
社会体育导论资料1.1993年12月,国家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2001年8月7日,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我国体育从总体上划分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
2.社会体育: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3.群众体育:人民大众在余暇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锅饭、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全民健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由政府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计划,其全称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5.体育锻炼: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娱乐体育: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7.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两个基本手段。
8.余暇体育: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
9.生活体育:20世纪末,提出了体育进入生活方式、体育普遍化、体验生活化、体育生活方式等概念。
10.终身体育: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11.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面健身计划纲要》。
12.社会体育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1.是保持认同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的有效手段,是人们消除身心疲劳、保障健康生活最积极的手段;2.是戒除恶习、改善不良社会生活的有力措施;3.体育可以满足人么的多种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4.各种健身娱乐体育可以缓解现在生活节奏给人带来的紧张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克服现代社会中竞争所带来的冷酷、孤独,陶冶人的情操、体验人生真谛;5.社会体育充实了生活时间;6.体育娱乐丰富了人们的社会交往。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9928a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8.png)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中广泛开展的,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体育的特点?A. 群众性B. 娱乐性B. 竞技性D. 普及性答案:C2. 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哪些?A. 社区体育B. 学校体育C. 企业体育D. 所有选项答案:D3. 社会体育的开展对于社会有哪些积极影响?A. 提高人民体质B. 促进社会和谐C. 增强民族凝聚力D. 所有选项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体育的常见项目?A. 篮球B. 足球C. 象棋D. 乒乓球答案:C5. 社会体育的推广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A. 政府政策B. 社会资金C. 专业人才D. 所有选项答案:D6. 社会体育活动在哪些方面可以促进个人发展?A. 身体健康B. 社交能力C. 心理素质D. 所有选项答案:D7.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参与人群B. 活动目的C. 组织形式D. 所有选项答案:B8.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A. 专业化B. 商业化C. 信息化D. 所有选项答案:C9. 社会体育的普及需要哪些条件?A. 完善的体育设施B. 丰富的体育资源C. 广泛的社会参与D. 所有选项答案:D10. 社会体育对于青少年有哪些积极作用?A. 促进身体健康B. 培养团队精神C. 提高社交技能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社会体育的开展需要________的支持。
答案:政府12. 社会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________。
答案:生活质量13. 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比,更注重________。
答案:群众性14. 社会体育的普及有助于提升国民的________。
答案:健康水平15. 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包括社区体育、企业体育等,它们都具有________。
答案:群众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ba699d83d049649b6658c6.png)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1.详述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于管理学、社会学范畴。
他主要研究对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最佳方案,以及处理有关社会体育中各种问题的原则。
2.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3.群众体育:人民大众为在余暇时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由政府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计划,其全称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与群众体育相比,无特定内涵。
只是由于全民健身更形象化、动作化,更能表达广泛性和参与性,所以更容易形成为群众运动的口号。
5.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集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身体发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娱乐体育: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更本目标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已将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5.体育休闲(闲暇体育):人们在余暇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6.终身体育: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惊醒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过程。
7.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由政府走向社会。
2.由人治走向法治。
7. 3.由行政走向市场。
4.由经验走向科学。
8.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因素: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9.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时间、有规律的早餐、少吃多餐、不吸烟、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控制体重、有规律的锻炼10.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而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
社会体育导论第八章第四节笔记
![社会体育导论第八章第四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4a0cb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d.png)
第八章社会体育与社会发展第四节体育与社会稳定1. 体育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体育和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体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也是增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体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体育活动,人们可以释放压力,促进团结,增强集体荣誉感,减少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2. 体育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体育活动可以促进社会稳定的发展。
体育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纪律性,培养人们团队合作的精神,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再次,体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使人们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体育对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体育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地位体育在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不仅可以使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人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体育可以增强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人们更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发展。
体育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 怎样加强体育对社会稳定的作用要加强体育对社会稳定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热爱。
要加强对体育的投资和建设,提高体育设施和器材的质量,使体育活动更加方便和丰富多彩。
再次,要加强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体育教练和运动员的水平,使体育活动更加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5. 结语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加强对体育的关注和支持,使体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全局,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扩写新内容:6. 体育在处理社会矛盾中的作用体育在处理社会矛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而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能够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减少社会矛盾的激化。
社会体育学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a75eb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1.png)
社会体育学复习资料社会体育学复习资料社会体育学是研究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体育的历史、文化、经济、教育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和分析体育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社会体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体育与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其次,体育是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人们可以建立起社会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最后,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体育产业的兴盛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体育与教育体育与教育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首先,体育教育是培养人们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其次,体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通过参与集体项目,人们学会了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同时也能培养出竞争的勇气和毅力。
最后,体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体育活动中的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等价值观念,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体育与经济体育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体育产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用品的生产和销售、体育旅游等都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其次,体育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体育场馆的建设、体育用品的生产、体育旅游的发展等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支出,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后,体育产业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吸引国际关注,提高国家的知名度和形象,进而促进国家的发展。
四、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首先,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析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2、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完全安宁的状态3、亚健康是指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4、终身体育参与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之后能将体育参与持续到老龄的人5、间断体育参与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午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6、主动体育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自主地坚持体育活动7、被动体育参与指是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被卷入到体育中来8、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
可分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参加者9、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的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10、重复练习法是指根据具体锻炼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方法11、社会团体(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群体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行动,病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二、填空判断选择题1、在近50多年中社会体育大约经历了创业阶段,马鞍型发展阶段,畸形发展阶段,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和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2、生产方式对体育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制约着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性质及特征3、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4、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5、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6、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①人的需要②社会的需要③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④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7、社会体育参与可以是群体性,也可以是个体的8、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①参与人群的广泛性②参与过程的自主性③参与实践的亲历性④参与形式的多样性⑤参与的非稳定性9、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10、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划分:终身体育参与和间断体育参与11、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主动体育参与和被动体育参与12、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划分:当然体育参与和或然体育参与13、民族传统健身方法的基本特点:①神形兼顾②动静结合③内外俱练④锻炼与养护结合⑤健身与卫生结合⑥善于模仿向自然学习,创造独特有效的健身方法14、妇女体育的特点:①健身是主要目的②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的体育活动为主③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15、老年体育项目多以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为主16、残疾人体育的内容随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程度、体质状况而定,可以分为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17、社区体育的功能:①促进居民参与②改善居民生活方式③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18、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①活动内容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②活动时间早晚为主③活动场所多是非正规的体育场所④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不规范⑤参与主体多为老人和妇女19、职工体育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单位内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单位间的竞赛活动20、我国在1993年12月,原国家体委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度》2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我国体育的基本法,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基本纲领和总章程22、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以法规性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3、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24、1996年,原国家体委颁布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使国民体质测定工作在全国城乡开展起来25、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其他10个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26、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发布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27、法律方法的特点: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28、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家最高的体育行政部门29、《体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30、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31、社会体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使劳动者体力强壮,精力旺盛,提高工作效率32、体育体制是影响体育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33、康复体育的手段基本归纳四大类:医疗体操、医疗性运动、我国传统体疗手段和适应性体育活动三、简答题1、分析社会体育产生的原因?答:①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②余暇增多为大众体育创造了良好条件③都市化是大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众体育的期望⑤老年社会对大众体育的迫切需求⑥大众体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2、分析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答:①由政治走向社会②由人治走向法治③由行政走向市场④由经验走向科学⑤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3社会体育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突出表现?答:①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是人们消除身心疲劳、保障健康生活最积极的手段②是戒除恶习、改善不良社会生活的有力措施③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④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压力和调节心理⑤充实生活时间4分析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答:地位:①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石②社会体育的发展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功能:①社会体育的身心健康功能②社会体育的人文功能③社会体育的经济功能5、体育人口的概念?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答:定义: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看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
它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判定标注: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6、分析我国职工体育的困境与改革?答:传统的职工体育局限在单位之内,与社会上其他体育形式隔离;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转轨停产影响职工体育;私营和外企往往关心经济利益而使职工体育缺少内部动力;还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上的体育管理组织。
现阶段职工体育改革要适应新时期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工人文化不断提高的新形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把职工体育开展状况作为评价一个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管理体制上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7、分析体育行政方法的优缺点?答:优点:①集中力量,统一行动②充分发挥管理职能③快速有效地处理特殊问题缺点:①可能会抑制被管理者的积极性②易产生与“人治“相联系的一些弊病③可能造成决策失真④不利于分权8、如何实现社会体育管理的标准化?答:①《体育场所开业条件与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应采用属地体育行政部门监督的办法,由体育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检验已取得《营业执照》,检查申请特种体育活动经营者的达标状况,符合标准的申请者颁布《特种体育活动场所服务资质证》②《体育场所等级划分》推荐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对人身财产危险性较少的体育活动场所。
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体育场所服务质量,以此保护消费者的权益9、什么是体育社团?我国现行的社会体育社团主要包括哪些类型?答:定义:体育社团是公民合法人以从事和发展体育事业为目的,自愿结成的群众性组织类型:⑴按照活动性质分类:①人群社团②项目社团⑵按照组织化程度分类:①初级社团②中级社团③高级社团四、论述题1、分析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如何进一步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答:①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居民体育意识:通过宣传培训传播科学的体育知识,提高居民的体育意识,激发体育动机,培养体育兴趣②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区体育的需要。
要通过培训、提高、聘请等形式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也可以通过招募青年志愿者的形式,吸引高效学生参加社区体育的指导工作③完善体育社团:体育社团可以把分散的群众体育组织起来,使体育锻炼更加科学、有序、便于管理,也使居民参与锻炼更加有规律,有助于增加体育人口,且便于锻炼者交流④增加体育设施:在进行居民小区建设时要考虑建立体育场地设施,旧城区改造时要增加居民活动场所,开放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地供社区居民使用,总之要采用一切措施保证社区居民有固定的较规范的体育活动场所⑤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体育活动::街道社区应争取文化、教育、体育部门的支持,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社区、家庭与学校结合起来,促进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其成为社区居民闲暇生活的一个主要休闲方式2、如何科学管理我国体育设施?答:⑴建设管理。
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首先要确定社会体育场所的数量多少;设备的类型配置应根据当地群众爱好的体育项目的不同、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而定;体育场地设施的装备程度要根据不同的用途来确定;场地设施的布局应在居民区的中心;建设要相对集中,减少占地面积和节省配置服务设施;在加快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的同时,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⑵维护管理。
各类体育场地设施都应该设置账卡,详细记载,对设施进行合理分类,做到数量方面和账物一致,质量方面技术效用和机能标准不变;体育场馆设施的保养应坚持平时预防为主,定期检查与保养,使用前后进行检查;一旦体育馆设施出现损坏,要及时进行修理⑶使用管理。
①正确选择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及其必要的装备②社会体育场地设施,无论是类型的选择还是位置的选择,都要与体育运动开展的需要相适应,要方便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③合理安排使用社会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利用率④监牢和健全社会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有序地使用场地设施3、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要素?答:⑴个体因素:①体育观念和需求要素。
人的体育行为是受观念意识支配的,体育观念强的人,体育参与的行为就会持久稳定,而体育观念差的人,即使有充足的条件,也不会主动积极地去参加体育活动。
人们的健康需求、生命需求是参与体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动因②个人的身体状况。
是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提,一是自身的健康状况,二是自身的体育经历③个人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中的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等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人们的体育参与④个人经济条件。
个人经济条件不仅影响体育参与的数量,也影响参与的质量⑤个人社会特征。
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都会影响体育参与⑵外部因素: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
社会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体育参与提供物质和时间保障,同时经济发展带来个人经济状况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②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氛围易于与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都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③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会体育参与水平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