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的鉴赏论文
交响乐的鉴赏论文交响乐欣赏与杂谈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
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
而我义无反顾的投入了交响乐的课堂。
或许课上的时间很短但一个学期下来给我带来的又岂止这十几节课呢?现在写着论文仍很高兴这学期选了交响乐欣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
莫扎特忧郁绝望的安魂曲、贝多芬激情澎湃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洋溢飘洒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俏皮灵巧的四小天鹅,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
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音乐,特别是交响乐中的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
交响乐(SYMPHONY),人们常把它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
而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如中国作曲家郑路、马洪业的《北京喜讯到边寨》等。
那么欣赏交响乐又何曾不是获得一次和谐之美的享受呢?音乐美学不同的人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然而无一例外的是音乐的美只有在音乐的格调中静心体味才能完全领会而不是只凭苍白枯燥的文字能加以描绘的。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摘要:《天鹅湖》的音乐充满了迷人的旋律,感人的抒情段落,生动的场景和或优雅或奔放或热情或凄切的舞曲,充分表达了柴可夫斯基用音乐对爱情的诠释,体现了柴可夫斯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用音乐与悲剧抗争。
音乐就是他永远的召唤力和最强的原动力。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用数十年的心血凝结成的对生命的无限肯定与祝福,引导人类上升的永恒巨作。
《第九交响曲》拥有着和平、正义、博爱的主题,使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人学会如何去坚持至爱至善的人类至高点。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天鹅湖贝多芬命运第九交响曲正文:这个学期我上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程,课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交响乐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著名交响乐的作品,而无论是从熟悉程度,还是从喜爱程度,我都对柴可夫斯基以及贝多芬的作品有着深刻的印象。
于是我选择了老师重点讲解的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以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作为我结课论文的分析对象。
1、首先是《天鹅湖》的分析:芭蕾舞剧《天鹅湖》,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作品经过多次改编,直到1895年,在俄罗斯杰出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和编导彼季帕与伊万诺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散发出惊人的光彩。
剧中强烈表现的生与死、善与恶、信任与背叛的主题与音乐极融洽地交织在了一起,互相辉映。
终于成为了世界芭蕾舞经典的、最具代表性的剧目。
以致于舞剧《天鹅湖》几乎成了芭蕾的代名词。
印象深刻的作品内容有以下几个。
(片段1)舞剧的幕前序曲,这是很容易被观众忽视的地方。
以双簧管为主要乐器奏出的浪漫、忧伤的曲调,伴随着弦乐,仿佛作曲家在缓缓地讲述着悲剧故事的起因和发展,此时的序曲如同一幅流动的画面,高度地浓缩了舞剧悲观的色彩和低沉的情绪,为观众的欣赏埋下了伏笔,定下了神秘的基调和伤感的主题。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交响乐赏析课程结课论文一、古希腊人的音乐思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布兰诗歌》第一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古希腊人的音乐思想”几个大字,这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欧洲音乐的起源和后续的一些发展。
欧洲音乐源于古希腊,古希腊音乐的实际音响已完全失传,古希腊的音乐对今天的意义主要在于音乐思想、音乐理论和乐器等方面。
古代希腊的音乐理论以其调式著称。
调式的名称随地区的名称而命名,如佛里几亚、利地亚、混合利地亚调式。
中古教会调式是古希调调式的进一步演进。
老师在课上专门谈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
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
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所以我想如果听听这一时期的音乐,最直接的感受应该是很华丽。
除此之外,老师提到了《布兰诗歌》,不过第一节可没能听到,有些微遗憾。
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我也了解到一些相关的内容。
二十世纪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谱成《布兰诗歌》,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
《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
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
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
第一节课让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老师的讲课方式很有感染力,这绝对不是恭维。
我一直以来听的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对于真正的音乐缺少接触和感悟,所以这节课以后每次老师给我们放音乐听时,我都尽量让自己置身其中,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
原来,音乐所能表达的感情比文字、语言要深沉、细腻得多。
二、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第二节课,老师再次提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并且温习了上节课讲的有关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的相关内容。
交响乐与名曲鉴赏论文
《交响乐及名曲欣赏》论文之我眼里的“女神”学院:××××姓名:××班级:×××学号:××××我眼里的“女神”——乐在交响——《交响乐及名曲欣赏》论文还记适当初选《交响乐及名曲赏析》这门课的场景,我和几个同窗一块儿挑了又挑,选了又选,但老是举棋不定。
最后,我的一个舍友——平常自学苦练弹吉他,说动了我。
于是,我仅仅只是因为时刻便利,就“稀里糊涂”地选了这门课。
可是,于此刻的我看来,对这门课,多的,除庆幸,仍是庆幸。
庆幸我当初选了这门课,使我有机遇不用去音乐会就能够欣赏到没得交响乐;庆幸我的心灵在交响乐中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净化;庆幸我的艺术品位和修养有了较稳步的提升;庆幸碰到了一个好教师,能悉心教诲我小时候就特喜爱地交响乐,重拾我儿时的爱好;庆幸……其实,在之前我虽说比较喜爱听交响乐,可是总因为内心和她有隔膜,有距离,就一直都不想深切学习。
老是感觉她太高深、过于专业、不靠近于公共,曾有一段时刻很是排斥她。
明白有一次,就完全打消了我心中本已很小的念头。
那是高中时期,一次放月假回家,在车上我拿出电话听了一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合法高潮的时候,我同窗听见,都在笑我,随即我的脸哗地一下就红了。
而那时,我的同窗,都极为迷恋流行音乐,于我那个爱听交响乐的的人来讲,就显得老土、古板、固步自封……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听交响乐的勇气了,怕被嘲笑。
于今想来,那时的我,是何等的好笑和幼稚。
直到被临近宿舍的一个酷爱音乐的舍友“点醒”后,方才知晓若是早点醒悟,就好了。
这不由又让我想起我小学四年级时,我的音乐教师对我说过的话:一个人,必需要会一门乐器,才能真正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此刻想来,说的仍是挺有道理的呢!历经重重曲折以后,我顺利地开始了我的“交响乐之旅”。
上课初期,您不经意间就把张韶涵的一首流行歌曲中的一小段,截掏出来给咱们听,那时我还很疑惑儿,流行歌曲里头怎么也会有交响乐的元素?以后,您又拿出这段乐曲的原版交响乐,放给咱们听,以后就不由感叹,原先交响乐其实距离咱们,并非远,可谓到处可见,只是我把他错误的想复杂了。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
悲怆交响曲赏析——交响乐欣赏前言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者。
《悲怆交响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本文从作品创作背景入手,再到后来的作品介绍赏析,从多角度对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进行了欣赏。
1.创作背景[1](1)社会背景: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思想和艺术被压制,俄国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苦闷、压抑的情感,他们对世俗充满了不满与憎恶,他们不断的反抗,与黑暗势力做斗争,但却感到莫大的无奈与无助。
这也是普遍认为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原因。
(2)梅克夫人:梅克夫人是大资本家梅克的遗孀,拥有万贯的家财,也是一个对柴可夫斯基的一生及音乐有着重大影响的女人。
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之间有一种超越友谊的感情,并资助他的音乐创作。
突然有一天梅克夫人来信,通知他她的财产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因而从此以后她无法再供给他资助,并告诉他,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必须结束了。
这给柴可夫斯基带来了很大打击,仿佛精神的支柱轰然倒塌。
(3)同性恋:柴可夫斯基的一生中最困扰他的莫过于他的同性恋倾向,当时的风俗并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世俗舆论的压力迫使他将此事长期压抑在心中。
而积压太久的感情需要爆发与解脱。
(4)自身性格:柴可夫斯基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悲怆交响曲》把他奔放中混杂了无穷的细腻和忧郁的特性挥洒地淋漓尽致。
他对外界压力过于敏感,评论界一有负面反响,他会马上否定自己,陷入无边的痛苦与失望之中。
《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的绝笔,同李斯特的《前奏》一样,是作曲家一生经历感受的写照。
2.作品欣赏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首先出现一段引子,旋律由大管演奏。
给我的感觉就是低沉,压抑,好象是在提出深沉、严肃又发人深醒的重大问题。
后来旋律逐渐上升,和弦外音的不协和性给我带来了一丝不安。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一)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一)交响乐是一种以管弦乐团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其体现了音乐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让人们沉浸在音符的世界里。
在赏析交响乐之前,我们需要对交响乐的发展历史、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从交响乐的发展历史来看,交响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晚期的意大利。
最初的交响乐是为宫廷音乐和教堂音乐所用,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音乐形式。
在18世纪中叶,经过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作曲家的贡献,交响乐的体裁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其次,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包括乐章、乐队和风格,其中乐章分为四个部分:快速的开场、缓慢的第二部分、更快的第三部分和再次加速的高潮部分。
乐队则是由木管、铜管、弦乐和打击乐器组成的,不同的风格则是指不同的作曲家的风格,例如莫扎特的优雅和贝多芬的宏大。
最后,对于赏析交响乐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音乐表达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海顿的《创意交响曲》传达了对音乐的冒险和探索精神,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动力。
在赏析交响乐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乐章之间的过渡和变化。
音乐是有节奏、旋律和和声的,我们可以注意听乐章之间的协调和转换。
第二,听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每个作曲家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来理解作曲家所想要表达的意义。
第三,注意整个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变化。
音乐整体的结构和主题的发展是交响乐的核心,通过加强对这些要素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在赏析交响乐时,我们需要放松心情,用心聆听音乐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对交响乐的探索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这个美妙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
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摘要】音乐是心灵碰撞的火花,是生命有声的呐喊。
交响乐,更是人心深处的精深表达。
交响乐的发展,亦如社会的发展,不同的时期,有着各自不同的风貌,展现着音乐家对生活的种种表达。
徜徉在交响乐的殿堂,领略到的不仅是饕餮盛宴,更是心灵的碰撞!【关键字】交响乐、学习认识、贝多芬、赏析【正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喜欢音乐,喜欢建筑,音乐带给我难以言表的宁静、闲适心情,而交响乐的激情与细流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交响乐的高深莫测、激情震撼是纯洁、高尚的,需要用心去心聆听、去感受,聆听艺术家的呐喊,感受艺术的熏陶。
一学期的交响乐知识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我了解了一些交响乐的有关基本知识:交响乐曲的源由、交响乐的发展过程、交响曲的特点、交响乐队的组成、交响乐的艺术效果以及一些观赏交响乐的演奏注意事项等等。
以前只是戴上耳机随便听听,后来才知道,交响乐欣赏竟是这样……真是开阔了视野啊!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
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
交响音乐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民族乐派和现代音乐时期。
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
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
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
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
交响音乐赏析论文
布兰诗歌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而交响音乐则是音乐这片浩瀚的海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伴随着一段优美的交响乐,我们进入了交响音乐与赏析这门课。
交响音乐是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音乐。
交响乐的主要体裁有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舞曲及交响合唱等。
交响音乐与交响曲的原文同是symphony 一词,出自希腊语,意为“一起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的意思,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地使用了,但当时它的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是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既有器乐也有声乐。
在古希腊人的脑海里的音乐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是打开自然科学那扇门的钥匙”。
许多思想家都认为音乐既能陶冶人的思想,也能医治人的灵魂。
事实上,包括后世很多著名物理学家也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演绎,一般只反映事物的具体属性,艺术则是感性的发挥,常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精神;宇宙的本原是对称与和谐,而艺术则是真理和美的化身。
《布兰诗歌》是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
他的美学思想就是简朴、单纯,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不断反复,用尽之后才换另一节奏。
在《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
他曾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
整部作品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
《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
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
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
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
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除此之外,我们还欣赏了杰克逊的歌曲。
《音乐鉴赏——交响乐鉴赏》
《音乐鉴赏——交响乐鉴赏》期末论文深沉而动人心弦的悲怆之美—对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音乐分析教师: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摘要:本文通过对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中具体乐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音乐风格及这部作品带给世人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创作背景;音乐分析一、作者简绍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1840年,柴科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性格温柔敏感,对音乐极具天赋。
1862年他考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兵斯坦学习作曲.1877年至1890年,他得到了朋友梅克夫人的资助,不用去工作,专心投入到他的创作中去。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温柔细腻。
在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中,他是唯一在创作领域中达到古典大师们的广度和深度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遍及于舞剧、歌剧、室内乐、交响乐、钢琴、声乐等各个领域,创作风格独树一帜,深受俄罗斯人民的喜爱,被俄罗斯人民自豪地称为“俄罗斯音乐的明灯”。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创作了六部交响曲。
第四、第五和第六交响曲,被称为柴科夫斯基的“悲剧三部曲”。
这三部作品在揭示人的精神悲剧以及个人同遭遇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哲学深度。
《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剧交响曲的完结篇,被认为是他一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交响曲成就的最高体现。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展示了无限深厚的人文底蕴。
这部作品可以说集中了柴可夫斯基音乐中所有的音乐特点,优美的音乐语言、宽广博大的音乐情怀及温婉细腻的音乐情感,还有那充满异国特色的俄罗斯情调。
二、创作背景柴科夫斯基在第四、第五交响曲大获成功后,名满欧洲,这也激发了他再创作下一步交响曲的欲望的决心。
1889年,柴科夫斯基就开始酝酿这部新的交响曲。
西方交响乐鉴赏论文
西方交响乐鉴赏论文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3-2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成绩:一、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赏析《田园交响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
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在波恩宫廷资助下,他去维也纳旁听哲学,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
同年,经过海顿的指引,他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因此在艺术上他进步飞快。
他曾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等,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
他不仅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也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所创造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和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
第一乐章表达了他"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
小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这样子的乐曲风格,会让人在脑海中联想到美好的自然的田园风光。
第二乐章,描写的是"溪边小景",感觉自己常常能直接走进这音乐造成的境界之中,那旋律有一种美丽的忧伤情绪,仿佛就是我自己伫立和漫步在田园中久久沉思的心境。
交响乐赏析课论文
交响音乐课学习的回味与思考以史为献浅谈欧洲交响音乐摘要:然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价值观,与自然的关系往往带出一种人与自然对话的特色。
在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笔下,《田园交响曲》用音乐诠释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当你用心去聆听这首曲子,你会进入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悠悠田园,感受那种自然的美好。
关键词:贝多芬、田园、感受我们多生活的大观世界,是由无数中绚烂多姿的美组成的。
人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很多很多的元素,美,不可或缺。
每一个人不得不承认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不能缺少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
每个新年到来之际,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是无数观众翘首以待的,我们为此等待365个日夜。
音乐的魅力不可丈量,它用它独特的方式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这个学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学习了交响乐赏析课,从各个不同的方位进一步领会了交响音乐的内涵,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课时欣赏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我就以这一部交响曲来谈一下我的观念。
一、贝多芬的介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
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
贝多芬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
交响音乐鉴赏小论文
交响音乐的魅力及前景展望——学习交响音乐鉴赏课程有感经过短短四周课程的学习,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走马观花地从交响音乐的起源到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到现代交响乐对交响音乐进行学习,对交响音乐有了基本的了解,虽然短短的四周不能让我对交响音乐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但交响音乐的魅力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
每当旋律响起,我就会深深地投入到音乐中,遨游于音乐的海洋,感受音乐带给我精神上的享受。
之所以交响音乐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我觉得原因之一是交响音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在每个不同音乐家的笔下都会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在同一个音乐家的笔下也会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即使是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乐团和指挥下也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音乐的美妙之处就在这里,不断的变化产生了令人神往的魅力。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追求气势雄伟而富于动力性、丰富多彩而热情如火,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具有题材重大、崇尚理性、气势宏伟、逻辑性强、结构严禁的美学特征,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则更加个性化、理想化、感情化且富于诗意,民族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的交响音乐则富于了每个民族不同的特色,现代交响音乐怎更加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同时期的交响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魅力。
同时,不同的音乐家不同的创作特色,也同样带给我们听觉上的盛宴。
巴赫的音乐充满对宗教的虔敬、结构严谨,亨德尔的音乐气势宏伟、崇高壮丽,莫扎特的音乐纯净透明,贝多芬的音乐刚毅有力,肖邦的音乐充满爱国元素,当然这些特点仅仅是一个直观的感受,每个音乐家都经历了不同的创作时期,每个创作时期会有不同的创作特色,从他们不同的创作特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不一样的人生历程。
变化产生美,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交响音乐总能散发着不变的魅力。
其次,交响音乐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能够带给我们精神上的享受,给人以灵魂的洗涤。
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随着交响乐冥想遨游,亦或是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听着一曲舒缓的交响曲安然入梦,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后都会变得那么诗意,那么完美,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感。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论文在我们的印象中,时间总是飞逝的。
转眼间,一学期的交响音乐赏析课就这样不知不觉结束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首先了解了交响乐的有关基本知识。
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
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从对它的定义来看就知道交响乐不是一种简单的音乐。
它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而不是盲目的随便的去听。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
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
谈到交响乐的发展历程那可是源远流长了。
交响乐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通过学习,我觉得那时早期的交响乐并不是今天的意思,而只是指格局的开场音乐罢了!但它对以后的交响套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交响音乐完型于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它的发展离不开海顿、莫扎特在前人基础上的努力创作,因而海顿有了“交响乐之父”的美誉。
通过学习有关资料,我发现在确立古典交响曲的过程中,海顿的贡献主要是在确立交响乐套曲的四乐章结构,和声组织、调性变化所形成的戏剧性表现力上等方面;莫扎特则进一步强调对比性主题铺陈,扩大展开部的篇幅,以保持不同乐章间的平衡;而贝多芬的变革性思维最明显,首先以谐虐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的主体结构以增强对比性,强调动机发展,扩大乐曲的展开部与尾声,扩大乐队的编制甚至加入了人声,并且在交响性音乐思维中融入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气息及热情,深化了交响曲的哲理表现内涵。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交响乐欣赏;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听着各种形式的流行音;交响乐由海顿发明、由莫扎特推向成熟、由贝多芬推向;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我们感受着不同时期交响乐带;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在众多的乐曲中,有的人,有的乐曲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交响乐欣赏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听着各种形式的流行音乐的旋律中长大的,初次进入交响乐的课堂,我感受到的是不一样音乐的氛围,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演绎形式。
听着不太懂的旋律,我甚至想要昏昏欲睡。
几次之后,我渐渐的放松心态,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知交响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情感,用心去领会交响音乐的独特内涵与魅力。
交响乐由海顿发明、由莫扎特推向成熟、由贝多芬推向另一高峰,在16世纪到19世纪一直是欧洲的主流形式。
今天,再次向我们展现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我们感受着不同时期交响乐带来的不同的艺术享受。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严谨,呈框架式结构,由四个乐章组成,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乐自由、浪漫,而不同时期的前期、中期、后期亦会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时期的交响音乐有不同的特色,但都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
古代主义时期的代表主要有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贝多芬等,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主要是肖邦、李斯特等,不同的交响曲亦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走进一部部经典的交响乐,挖掘交响乐的异样光彩。
我们欣赏了很多的代表人物的交响曲,小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老斯特莱斯的《拉夫斯基进行曲》、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的《25交响曲》《钢管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F小调第四交响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等。
我的大学音乐欣赏论文(交响乐)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姓名:艾雄威班级: 09材料本学号: 200940840120音乐欣赏心得体会在这学期,我选修了音乐欣赏。
我们的校园生活到处都充满了音乐,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
音乐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灵。
平时我也只是听听音乐,但并不是真正的了解音乐,所以我想借此机会更多的去了解音乐。
第一堂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外国的音乐,首先提到的就是交响乐。
交响乐给我的感觉就是恢弘,庄严,激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交响乐是乐曲里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完美,音响宏大,写作技巧最全面的音乐体裁。
内容大多反映社会重大事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自然的变化,以及作者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们为生活,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即使几百年前的乐章至今依然能够让听者为之振奋,仍能在如今百花齐放的乐坛中熠熠生辉。
我想这是因为在交响乐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创作者的精神思想。
甚至有的交响乐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出了人民的心声。
让我们在听交响乐的同时能够深入作者的心中,体会当时的文化。
提到交响乐就不得不提那些为交响乐做出贡献的人。
交响乐之父海顿,让交响乐走入人们的认知里,古典交响乐的革新者贝多芬,他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更是在那个时代起到了催人奋进的作用,让交响乐深入人心。
之后的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乐器,让我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的也认识到了音乐的深奥。
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
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
然后老师引领我们走入了钢琴的世界。
钢琴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而钢琴又被称为乐器之王. 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在我的认知里钢琴的声音总是优雅,清脆的。
或悠扬,或沉稳,或欢快。
每一种曲调都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并且深入人心。
钢琴声如美玉,温润柔和,贴近心灵;钢琴声如心声,它诠释着弹奏者内心的波澜起伏和心路历程;钢琴声如泉水,行云流水般从指间倾泻而下。
交响乐欣赏论文
浅谈交响乐精神与现代生活的关联电气工程学院0904班 ***摘要: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总时刻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不管你是不是爱乐之人,总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它。
歌曲、电视节目、广告、广播、互联网、游戏、演出等,在各个方面都难免有它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
关键词:交响乐艺术引言:第一次真正的接触交响乐这门优美的艺术。
虽然时间较为短暂,仅仅学习了一个学期共32个学时的课程,虽然无法对其有很深入的理解,但是却使我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
也使我明白了音乐没有歌词也可以打动人心!交响乐就有这种魅力!正文音乐,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很喜欢听音乐,喜欢哼唱,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哼唱。
但我喜欢的都是流行音乐,周杰伦,蔡依林等都是我喜欢的歌手,也许,我对音乐的了解也仅止于此吧!那就是旋律好听就行,还有就是歌词里要让我听得出它背后的故事,无病呻吟的歌词我最讨厌了!比如《老鼠爱大米》《香水有毒》我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火,在我听来它够烂的。
我觉得听音乐讲的是一种心境,不同的心境听不同的音乐,因此,在我MP3里歌曲都是分类存放的,大致分为欢快,忧伤类吧。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总时刻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不管你是不是爱乐之人,总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它。
歌曲、电视节目、广告、广播、互联网、游戏、演出等,在各个方面都难免有它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
然而,在这林林总总的音乐世界中,古典音乐作为整个西方艺术文化的瑰宝,时至今日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活跃着。
音乐,没有歌词也可以打动人心!交响乐就有这种魅力!现在的我也许没有·1那种更高层次的鉴赏音乐的能力,比如可以听出音乐的节拍,甚至可以听出有哪几种乐器的交融。
但我相信音乐带给我们的那种美好感受是可以超越界限传达给所有人的。
在上这门交响乐欣赏课之前,我一直以为交响乐是一种高雅的,神秘的,精神化的艺术形式,是遥不可及的。
交响乐欣赏论文 何腾
交响音乐之感想【摘要】【关键字】古典音乐巴罗克巴赫古典主义贝多芬浪漫主义柴可夫斯基很多人对于音乐的热爱首先是从流行音乐开始的,我也不例外。
我觉得不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很正式的交响乐,要得到人们的好评,成为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都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在作品中,当人们接触这样的音乐时能够在心里产生共鸣,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是一个好的作品,不管它的形式是怎样的。
在接触何腾老师的交响乐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于音乐的热爱仅仅是听觉上的,而且更多的是关于流行音乐的了解。
但是在上完这门课程之后,我觉得何老师的讲课不仅让我对音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在聆听世界大师的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我的心灵也受到了一些触动。
也许我不能从音乐的理论知识上来赞叹这些作品何其经典和独创,但是听觉上的震撼和心灵的触动以及交响乐演奏的恢弘场面已经足够让我惊叹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不仅在课上感受到了前辈音乐大师的杰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对于接触的音乐家和作品产生了自己的认识。
古典音乐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巴罗克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音乐几个阶段。
音乐的巴罗克时期通常被认为大致从蒙泰韦尔迪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这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巧和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巴罗克这个词来标志。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洋音乐史上最短的一个时期,这时期的音乐通常结构严谨、旋律紧凑,因为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深受古典主义的影响,追求乐曲形式上客观的美感,所以古典乐派的音乐大都有着统一均衡的样貌。
浪漫主义时期是一种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思想,当时法国吹起提倡自由思想的风,引起知识分子的觉醒,经济也因为工业革命及科学新发现,整个19世纪,欧洲都笼罩在一股巨大的浪漫主义思想潮流之中。
此时的音乐作品最为流行额是钢琴伴奏的独唱。
歌剧及交响管弦乐等。
浪漫乐派时期的作品占了目前音乐欣赏最大的比例。
现代音乐主要包括表现乐派、后浪漫乐派、新古典乐派、印象乐派、爵士乐。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1)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1)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交响乐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以其雄浑壮观的气势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篇论文将围绕交响乐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交响乐的历史演变、音乐形式、演奏特点、赏析方法等相关内容,以期对交响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交响乐的历史演变交响乐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最初是指一种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大型乐曲。
历史上最早的交响乐作品出现在维也纳,由海顿和莫扎特等作曲家创作。
19世纪初,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作曲家又对交响乐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奠定了交响乐在古典音乐中的地位。
二、交响乐的音乐形式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即快板-慢板-舞曲-快板,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音乐结构和表现形式。
快板通常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是交响乐最具有冲击力的部分。
慢板则表现出交响乐的柔和和优美,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悲伤和哀怨的情绪。
舞曲则展现了交响乐的欢快和活泼,通常是一个中等速度的乐章。
最后的快板通常也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是整个交响乐的高潮部分。
三、交响乐的演奏特点交响乐是由管弦乐团演奏的,通常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几个部分。
演奏时需要注意协调和配合,保证整个乐曲的和谐和流畅。
同时,演奏者需要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并采用适当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听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交响乐的赏析方法交响乐的赏析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音乐结构:分析整个交响乐的乐曲结构,包括乐章的组成、曲式的使用等。
2. 音响效果:注意交响乐的音响效果,如音乐的声响、音色、音高、音量等。
3. 表现手法:注意交响乐的演奏手法和表现技巧,如速度、力度、节奏等。
4. 音乐情感:借助音乐的情感表达,理解交响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五、结论交响乐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重要体裁,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V1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V1
交响乐是一种泛艺术的音乐,是乐团演奏的大型管弦乐曲。
在交响乐赏析中,需要通过对乐曲的听、看等方式,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其中隐含的情感和美感。
以下是我对交响乐赏析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选择合适的作品
在赏析交响乐之前,首要的一步是选择一首合适的作品。
选择作品需要考虑自己的音乐水平、音乐口味以及对该作品的兴趣程度。
同时,考虑到作品的难度和长度也是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选好作品后,可以通过听、看、读等方式,全面了解其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以及音乐元素和结构等方面。
二、听音乐的技巧
在听交响乐时,不仅要用心聆听,还要善于发现和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和美感。
可以从乐曲的整体结构、乐队的合奏、旋律的变化、音响效果等方面入手。
听音乐时,应该注意乐曲的起承转合,注意乐队中各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乐曲。
三、了解音响设备
在赏析音乐时,音响设备的好坏也是影响欣赏效果的重要因素。
尽量挑选高品质的音乐播放器、音箱等设备,以达到更佳的音效和听觉体验。
同时,还需要为音响设备进行适当的环境配置,使得音响设备发挥最佳性能。
四、做好心理准备
赏析交响乐需要有耐心和耐心,需要有一颗开放、包容、欣赏的心态。
初次接触交响乐的人,可能会因为乐器和音效的多样性而感到困惑和
无措,但是只要耐心学习,相信会逐渐增强对交响乐的理解和欣赏。
总之,交响乐赏析是一项富有内涵和价值的艺术体验,需要我们用心
去体会、去理解,从中汲取美的营养,达到丰富自我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认识的西方交响音乐斗转星移,时光流逝。
转眼间,一学期的西方音乐简史课就这样不知不觉结束了。
在课堂中,在老师精心讲解下,原本对于西方音乐一知半解的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
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
或许课上的时间很短但一个学期下来给我带来的又岂止这十几节课呢?我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首先了解了交响乐的有关基本知识。
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
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形式的音乐作品。
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
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从对它的定义来看就知道交响乐不是一种简单的音乐。
它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而不是盲目的随便的去听。
西方人认为交响乐是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本正经的坐在音乐大厅欣赏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那种氛围,听起来才会有感觉。
确实,欣赏交响乐不仅仅只是欣赏音乐,其实还有那种气氛。
你可以随着交响乐节奏的起伏而变动着自己的心情,你也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的喜悦愉快或者郁闷压抑在交响乐中陪同演奏者一同发泄,把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在整个交响乐中,这不恰恰与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如果你可以真正的做到这些,在交响乐中放松自我,发泄自我,你就会深深的喜欢上这种感觉,而不只是附庸风雅了。
西方交响音乐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300多年的历史,但无论是其音乐体裁的结构变化、风格特征追求以及相应的乐队组织建设等,都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演变过程,但是不同时期的情况有着各自的不同特征。
早期的交响乐曲发展离不开意大利式的歌剧,直到18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乐才开始逐步吸收大协奏曲、组曲以及三重鸣奏曲的因素,并以三乐章的器乐体裁形式趋于独立发展。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有不少的作曲家都为交响音乐的组织结构与体裁建设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努力为交响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现代意义上的交响音乐完型于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它的发展离不开海顿、莫扎特在前人基础上的努力创作,因而海顿有了“交响乐之父”的美誉。
通过学习有关资料,我发现在确立古典交响曲的过程中,海顿的贡献主要是在确立交响乐套曲的四乐章结构,和声组织、调性变化所形成的戏剧性表现力上等方面;莫扎特则进一步强调对比性主题铺陈,扩大展开部的篇幅,以保持不同乐章间的平衡;而贝多芬的变革性思维最明显,首先以谐虐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的主体结构以增强对比性,强调动机发展,扩大乐曲的展开部与尾声,扩大乐队的编制甚至加入了人声,并且在交响性音乐思维中融入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气息及热情,深化了交响曲的哲理表现内涵。
19世纪后,由于浪漫主义文化突出了个性发展,注重反映艺术家个人内心情感体验,开启了交响乐发展的新纪元,不论形式、内容及其技巧,都与其文化氛围相适应,形成了一个群芳争艳、繁花似锦的改革与创新局面。
到了浪漫主义后期,由于时值欧洲民族文化意识高涨,波及到许多作曲家身上,德奥意法之外的其他一些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交响乐发展趋于成熟,呈风起云涌之势,他们并不囿于套曲原则,无论是在创作素材、体裁结构,抑或和声、旋律语言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色的交响作品,使之19世纪的交响音乐风格更加绚丽多姿。
进入20世纪以后,音乐发展尽管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音乐家在创作探索中并没有放弃交响乐体裁,不少杰出的作曲家都进行了各种探索及创新。
与此同时,崇尚简洁、精炼的复古主义引人瞩目,作曲家尝试着室内交响乐、单乐章的交响乐、早期交响乐模式的创作,新古典主义代表斯特拉文斯基,应波士顿交响乐团委约,运用大量古老的复调对位手法,创作了合唱《圣诗交响曲》。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300年来的交响音乐的发展虽然以其形式结构的不断变化与拓展为其宗旨,但乐队组合形式的丰满与完善更是其获得复杂音响表现张力的根源。
直到18世纪初的巴洛克中期,正规的歌剧院乐队也仅仅使用弦乐器和一些木管乐器,后来铜管乐器在亨德尔的器乐创作中受到青睐,直到古典主义时期,西方管弦乐队的乐器选型及其基本组合才算完成。
19世纪以后逐步扩大了三管、四管制的木管组,完备了铜管组,并辅以竖琴以及其他多样的小型打击乐器,使之管弦乐队的音响表现获得了多层次交织的效果,真正实现了交响化的目的和意义。
音乐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音色,欣赏音乐包括纯美感享受、想象与联想、纯音乐鉴赏。
交响乐萌芽于十六世纪中叶,即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最后定型,巴赫、亨德尔确立了弦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交响乐的基本形式由海顿创始并由莫扎特最终确立,贝多芬使交响乐发展到了最高峰。
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它能表现重大的题材,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从创作到演奏都要求较高超的技巧。
为此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个交响乐队由四个部分组成:1、木管乐器组(包括长笛、双簧管、黑管、大管)。
2、铜管乐器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
3、打击乐器组(包括定音鼓、镲、钢琴、竖琴)。
4、弓弦乐器组(包括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一部交响乐作品,一般有四个乐章(但也有三个或多于四个乐章的)。
第一乐章为快板,多用奏鸣曲式谱写,很有戏剧性;第二乐章为慢板,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是中快板,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谱写,节奏一般清晰明快,气氛热烈。
一部交响乐,大约演奏40分钟左右。
欧洲西方交响音乐总的可以来说,近代以来的西方交响音乐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形式体裁的不断变异、乐队音响组织结构的完整过程、音乐语言的不断创新与合理使用而进行。
在表现对象上,从风俗舞蹈场面的刻画到对自然景观的描摹,从富于哲理的思考到对内在情感体验的关注,从宏大人文叙事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等,无不反映出这一音乐体裁的极大包容性。
而其高度组织化的乐队组合样式变换以及立体化的声响交织,则从另一方面折射了人类在多声音乐上的极大创造力。
交响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突飞猛进紧密相连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世纪乃至将来更远的时期中,它也必将作为高雅的文化艺术经典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方交响乐正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世界,感染着追寻真正音乐的人们,希望更多对音乐感兴趣的人们都可以去感受那份无法抗拒的魅力,在听的过程中,你真的已经将自己交给了交响乐,听到轻松欢快处,你的心灵会随同作者一起在音乐的世界翱翔,听到深沉低回处,你会陪同作者一起呻吟低泣甚至放声嚎啕,那时你会发现你已不仅是在欣赏一部乐曲,更是在阅读一段历史,你可以穿越时光轨道去聆听作者的心声,当你的心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时,你也是在阅读你自身,在音乐的领域中寻找心灵的归宿!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
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
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
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
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
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
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
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
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
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
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
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第二幕中著名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
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
第四幕的结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