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MRI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磁共振成像MRI

一、引言

1942年,Pauli 为了说明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提出了核自旋和磁矩的概念。Stern-Gerlach 实验初步证实其存在,且为空间量子化。又经过许多科学工作者探索和改进,1946年哈佛大学的Purcell 和斯坦福大学的Bloch 等各自设计出一套用电磁波场观察核磁能级间跃迁的实验方法——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可针对较弱的耦合能进行测量。核磁共振由于其设备简单、方法容易、测量精度高、频率范围宽等优点,在科研、生产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

二、实验原理

1共振跃迁

原子核系统在外磁场中发生能级分裂。由磁偶极跃迁的选择定则1m ±=Δ可知,只有相邻能级之间的共振跃迁才是允许的,磁共振条件为0B γω=,可知能引起共振跃迁的辐射场角频率ω,刚好与磁矩在0B 中的进动角频率0ω相等。根据爱因斯坦的辐射理论,两能级之间的量子跃迁有感应吸收、感应发射和自发发射三种情况。由于在射频和微波频段的自发发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感应吸收

和感应发射两种情况的跃迁概率是相等的,概率21B p ∝。设相邻两能级为1E 和

2E ,低能级1E 的粒子数1N ,高能级2E 的粒子数2N ,在热平衡状态下个能级的粒子数遵从玻尔兹曼分布

kT

E -1kT /E -ex p N N 12Δ≈Δ=)( 通常E Δ远小于kT ,故1N 稍大于2N ,因而在辐射场作用下,感应吸收稍占优势,总的效果是共振吸收。

2弛豫过程与弛豫时间

在共振吸收过程中,使高低能级的粒子数分布趋于均等,使系统达到饱和。但物质内部机制存在着回复平衡状态的逆过程,下面用宏观理论来讨论这种回复平衡的过程。在恒定的磁场作用下,微观粒子系统的磁化可用宏观磁化强度M 来描述。M 等于单位体积内所有微观磁矩的矢量和,即∑=i

i M μ,在恒定磁场0B 中,

M 在xoy 平面上的投影等于0,在z 轴上的投影等于恒定值0M ,即

0z y x M M 0M 0M ===,,

当辐射场1B 作用而引起共振吸收时,有

0z y x M M 0M 0M <,,≠≠

但共振吸收停止后,M 将会恢复原来的取向,这一过程为弛豫过程。 这些分量对时间的导数可以写为

10z z T /M -M -dt /dM )(= 2x x T /-M dt /dM = 2y y T /-M dt /dM =

式中1T 是描述M 的纵向分量z M 恢复过程的时间常量,称为纵向弛豫时间;2T 是描述M 的横向分量x M 和y M 消失过程的时间常量,称横向弛豫时间。 3自由感应衰减信号

垂直于恒定磁场0B 的方向施加一持续时间相对于弛豫可以忽略不计的射频脉冲1B ,M 绕转动坐标系’x 轴转过一个角度θ,如图1所示为脉宽p t 恰好使°=90θ和°=180θ的情况。

图1 90°射频脉冲和180°射频脉冲的作用

以90°脉冲为例,射频场1B 消失后,核磁矩经过弛豫过程。在旋转坐标系看来,M 没有旋进,如图2(a )所示;在实验室坐标系看来,M 绕z 轴按螺旋形式回到平衡位置,如图2(b )所示。在弛豫过程中,若在垂直于z 轴方向上置一接收线圈,便可感应出一个射频信号,称为自由感应衰减(FID )信号。经过检波并滤去射频后,观察到的FID 信号是指数衰减1的包络线,如图2(c )所示。

图2 90°脉冲作用后的弛豫过程以及自由感应衰减信号

4自旋回波

现在讨论核磁矩系统对两个或多个射频脉冲的响应。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两个或多个射频脉冲组成脉冲序列,周期性地作用于核磁矩系统。例如,在90°射频脉冲作用之后,经过τ时间再施加一个180°射频脉冲作用,便组成一个90°-τ-180°脉冲序列,在90°射频脉冲后即观察到FID 信号;在180°射频脉冲之后对应于初始时刻的2τ处还观察到一个“回波”信号。这种回波信号是在脉冲序列作用下核自旋系统的运动引起的,故称自旋回波。

如果实验装置中的脉冲程序器能够提供Carr-Purcell 脉冲序列,即在90°-τ-180°脉冲序列之后,每隔2τ时间施加一个180°射频脉冲,这时可以在2τ,4τ,6τ...处观察到自旋回波,每个回波峰值2T /τn 2-0y e M |t M |=)

(,可以利用这个峰值衰减规律来测得样品的T2值。

图3回波序列法测T2

三、实验仪器

图4 NMI20台式核磁共振分析仪

图中右面为磁体单元,提供实验所需磁场,大小为0.5T 左右;磁场均匀度在15ppm 以下,直径为10mm 样品试管放在射频线圈中间;图中中间上、中、下分别为射频控制单元、梯度放大器和计算机主机,射频单元产生射频信号和脉冲序列,梯度放大器提供梯度场和电子匀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测量大豆油的拉莫尔频率

采用旋转坐标系来描述宏观磁化矢量的弛豫过程,因此当旋转坐标系的旋转频率与拉莫尔频率完全相同时,FID 信号呈现出来的是一条呈指数规律递减的曲线。实验时,将O1设为820KHz ,不断修改射频脉冲的频率,直到FID 信号的振荡频率减小到基本不振荡时,测得拉莫尔频率为22.828223MHz ,如图5(a )。

(a )

(b )

(c )

(d )

图5 拉莫尔频率、90°180°脉冲的测量

2.硬脉冲的90°、180°脉冲的调节

初始时刻幅值的大小即为该时刻宏观磁化强度在xoy 平面上的分量,故90°脉冲为极大值,而180°脉冲从理论上讲为0。选择硬脉冲Fid (H SP1D )序列,设P1(us )初始值为20,采用“GS ”采集信号,观察FID 信号模值。在P1为55.5us 时,幅值最小为10左右,积分面积6941.8,此时P1的值为180°脉冲,如图5(b )。注意到在20-30的区间内,幅值先增大再减小,故减小步长,逐步锁定幅值的极大值在P1=27与P1=28之间,相应的积分面积分别为75089.2与65096.8,如图5(c )(d )此时的P1大致为90°脉冲。

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隔一段时间再重复进行该实验内容,发现极值点变化不大,但相应的积分面积与原来相差较大。可能的解释为在脉冲产生的过程中90°脉冲与180°脉冲的宽度很难保证,同时,由于温度微小的波动,拉莫尔频率也在不断漂移。

3.硬脉冲回波实验

①回波时间D1对信号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