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

合集下载

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多表现为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

目前西医临床中还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通过柳氮磺胺吡啶控制病情,但该药物难以起到治疗作用,且药物的服用周期较长,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进一步影响了临床疗效[2]。

本次研究通过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

研究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3~61岁,平均(45.26±5.33)岁;病程2~16年,平均(8.32±3.38)年。

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4~62岁,平均(46.18±5.48)岁;病程2~17年,平均(8.65±3.01)年。

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研究组通过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半夏泻心汤组方如下:半夏15g,干姜、黄芩、炙甘草各10g,黄连6g,人参、大枣各20g。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减治疗,若患者为湿浊蒙蔽,则增加藿香、佩兰;若患者为气滞,则增加木香、陈皮;若患者为阴虚,则增加石斛、玉竹。

加水至500mL,煎煮30min 后取汁200mL,二煎加水300min,取汁200mL。

两煎药液混合,分别在早饭、晚饭后口服,1剂/d。

中药保留灌肠组方如下:黄连、白头翁、败酱草、白及各20g,五倍子、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0g,槐花15g。

将药物放置于砂锅中浸泡30min,加水400mL,煎煮30min后取汁200mL,二煎加水200mL,取汁100mL。

两煎药液混合,通过纱布进行滤过并备用。

灌肠治疗在睡前开始,叮嘱患者排空二便,对肛门进行清洁消毒,根据患者病变的实际情况,选择左侧或右侧卧位,在患者臀下垫治疗巾,适当抬高臀部,约10cm,使肛门充分暴露,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的保暖。

半夏泻心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半夏泻心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30期145投稿邮箱:sjzxyx88@·中医中药·半夏泻心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张强(重庆市万州区皮肤病防治院,重庆 404020)0 引言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1]。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泄泻”“痢疾”等范畴,长期久泻不愈则会导致脾肾阳虚[2]。

以往治疗该病主要是采用口服西药,但治疗过程中因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导致治疗效果明显下降。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的认可已明显提高[3]。

本次研究中我所采用了半夏泻心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将其与西药进行了效果对比。

结果显示,中药组方治疗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所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治疗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22-65岁,平均(43.5±3.2)岁;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23-65岁,平均(44.0±3.3)岁。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沙拉秦钠胶囊(生产厂家:浙江众益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61)口服,治疗初期一日1 g/4粒,分2次服用,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最高剂量为一日3 g/12粒,分4次服用。

研究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及其加减方:半夏15 g ,干姜、黄芩、黄连、炙甘草各10 g ,人参20 g ,大枣25 g 。

以水煎制,取汁200 ml ,分早晚两次服完。

辨证加减:针对湿浊腹痛者方中加入藿香、佩兰、木香、白芍各12 g ,脾肾阴虚者加石斛、玉竹各15 g ,脾肾阳虚者加肉豆蔻20 g ,补骨脂25 g ,均以水煎制,取汁300 ml ,每日分两次服用。

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判定标准。

半夏泻心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向兴祥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7(036)003
【摘要】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中药灌肠治疗方案,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西医治疗相比,应用半夏泻心汤十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更显著,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1页(P12)
【作者】向兴祥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2.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3.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4.80例大肠水疗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5.半夏泻心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Meta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黏膜,表现为炎症或者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远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往往迁延难愈。

自2005年至今,笔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该病5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简要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中,男36例,女22例,均符合临床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58例中,病程1~3年者18例,3~5年者20例,5年以上者20例。

1.2 诊断标准本组所述病例,均符合七版《内科学》2008年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治疗标准”。

[1] 1.3 治疗方法基本方:半夏9g,黄芩6g,干姜6g,人参6g,炙甘草6g,黄连3g,大枣4枚。

加减:大便次数增多,病程长者加石榴皮15~30g,赤石脂15~20g;大便质稀者加茯苓12~15g,炒山药15~30g,炒白术15~20g;腹痛者加白芍15~30g,木香3~6g;大便有脓者加白头翁12~15g,秦皮12g;大便滑脱不禁者加芡实15g,金樱子15g,肉豆蔻9g;畏寒者加干姜3~9g。

2 结果2.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结肠镜,结肠炎症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复查结肠镜,结肠炎症有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58例中,治愈25例,好转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4%。

2.3 病案举例王某某,男,50岁,2007年10月7日就诊。

患者自述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三年余,慢性腹泻,或粘液便,血便,腹痛,反胃,呕吐,心下痞闷不舒,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刻诊:腹痛,腹泻,大便日5~6次,粘液便,胃脘不适,口干,舌边白,中现微黄,脉弦微数,肠鸣漉漉可闻。

复查结肠镜:结肠黏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

临床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胃病不愁】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道疾病案例

【胃病不愁】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道疾病案例

【胃病不愁】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道疾病案例案一:张某,男,49岁。

5月10日因过食生冷,腹痛欲吐,口淡无味而纳呆,5天消瘦6斤。

5月15日就诊,刻诊按之心下痞,若有若无的隐隐作痛,位置难明,无反酸,无腹泻。

初起发病服过保和丸和藿香正气丸,服用藿香正气丸打嗝。

舌淡边红,苔白腻,脉濡缓。

拟半夏泻心汤加枳壳5剂。

姜半夏20,黄连5,黄芩15,干姜15,炙甘草10,党参15,枳壳10随访:患者服用两剂后,胃中安泰,胃口恢复,自述经常饿,第四天体重即恢复。

思考: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优质的胃肠动力催化剂。

它与西药吗丁啉相比,能避免脾胃虚弱服用吗丁啉后的反酸,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

同时关于“痞证”,除了是腹诊的一个重要指标外,笔者常用与患者描述胃中不舒服,但说不出位置在哪,更描述不清楚到底是如何不舒服,这种患者用起来效果颇为明显。

案二:刘某,男,47岁。

5月26日因口腔溃疡,反酸就诊。

患者自述,有慢性复发性口轻溃疡,前医中药7剂起效甚微,现舌边的溃疡影响舌头的活动度。

晨起常反酸,平素饮酒偏多,吸烟。

口苦,口干多饮,大便时有不成形。

舌苔厚腻,略黄。

右脉弦实;左脉弦紧,应指有力(问之,果有高血压)。

拟方:半夏泻心汤合方乌贝散5剂。

姜半夏20,黄连5,黄芩10,干姜10,炙甘草30,党参15,浙贝母10,海螵蛸10复诊:6月5日口腔溃疡几无,反酸明显减轻。

服药前常有两胁肋胀闷,左重右轻,服药后则愈;另,药后矢气增多;且,喉中痰堵减轻。

舌苔厚腻,略黄。

脉稍弦。

原方炙甘草改为20,加苍术15g。

前5剂每日一剂,一日两次;后2剂,每日1次,两日服1剂,服9天。

按:本方说是半夏泻心汤实际是甘草泻心汤,只是患者求诊时以反酸为所苦,仅是患者说刚刚吃过中药,问其方言有溃疡。

故,临时加重了甘草剂量,又因为患者的口腔溃疡此时并不重,所以仅加重为30,平素笔者治疗口腔溃疡多炙甘草、生甘草各20-30g。

另外患者服药后出现矢气增多,为预后良好的吉兆。

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收治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于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联合保留灌肠,实验组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

治疗前两组TNF-a和IL-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TNF-a和IL-8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3.3%(P<0.05)。

结论:针对溃疡性结直肠炎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显著,可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直肠炎;半夏泻心汤;保留灌肠溃疡性结直肠炎主要存在腹泻、腹痛、粘液便等表现,严重者会引发肝脏、皮肤等器官的症状反应。

当前临床针对该疾病主要进行西药治疗,包括免疫调节剂、柳氮磺吡啶,但以上药物疗效一般,且长期应用会引发不良反应[1]。

中药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本研究选择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其中部分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收治60例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均于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

常规组包括12例女、18例男;年龄范围22~67岁,平均(37.8±10.4)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7.6±2.2)年。

实验组包括女13例、男17例;年龄范围23~69岁,平均(37.9±10.2)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7±2.3)年。

纳入标准:小于70岁且大于18岁;经内镜检查及专科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直肠炎;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

黄煌:半夏泻心汤,治胃溃疡、痞闷、呕逆、幽门螺杆菌等肠胃病

黄煌:半夏泻心汤,治胃溃疡、痞闷、呕逆、幽门螺杆菌等肠胃病

黄煌:半夏泻心汤,治胃溃疡、痞闷、呕逆、幽门螺杆菌等肠胃病古代治疗痞病的专方,传统的降逆和胃、止呕除痞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保护胃黏膜、抗溃疡发生、抑制幽门螺杆菌等作用,适用于心下痞、呕吐、下利而烦的疾病。

一、原始配方半夏半升,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金匮要略》)二、方证提要上腹部满闷不适,按之无抵抗,恶心,呕吐,腹泻,肠鸣,食欲不振者。

三、适用人群1.唇舌红:营养状况较好,唇红,舌红,舌苔多黄腻。

大多数为青壮年患者。

营养状况较好,焦虑神情,语速快,情绪急躁,眼睑充血,唇厚红或黯红,肿大或起皮。

2.易腹泻:容易腹泻,或排便次数较多而量少;大便黏臭如泥,或深黄色或黑酱色,挂马桶,冲不尽;肛门口灼热、疼痛、坠胀,或出血等。

3. 苔黄腻:舌苔黏膩,根部厚,或黄或白。

4. 易溃疡:易口腔黏膜溃疡、牙龈出血、口干苦黏,有口气。

5. 青年人多见:生活没有规律(酗酒、抽烟、熬夜)的青年人多见。

焦虑失眠者居多。

四、适用病证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上腹部满闷不适、恶心为表现的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胃病、慢性胆囊炎等。

2. 以腹泻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醉酒呕吐或腹泻。

五、使用注意1. 方中黄连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抑制食欲。

2. 方中甘草多用可能导致反酸、腹胀及浮肿等副作用。

3.贫血、极度消瘦、营养不良者的胃病慎用本方。

胃痛持续,本方效果不明显者,需要明确诊断。

六、黄煌解说1.半夏泻心汤适用于一种伴有消化道炎症、黏膜糜烂、功能紊乱以及焦虑失眠的热性体质。

中医常用“中虚热痞,寒热互结,通降失常”来解释。

2.半夏泻心汤是慢性消化道炎症的常用方。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常用,适用者大多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为主诉。

本方有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参与免疫调节、促使溃疡愈合、保护胃黏膜屏障、促胃排空、抑制反流、止血等功效。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慢性结肠炎医案、配方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慢性结肠炎医案、配方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慢性结肠炎医案、配方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的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炎性水肿、溃疡及出血.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黏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不断、反复发作.病因有过敏因素、感染因素、自身免疫等.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持续不缓解或活动与静止交替,呈慢性反应.患者可出现便秘或泄泻症状,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困难,便下大量黏液或带血,时有里急后重现象,伴随左下腹疼痛,呈隐隐作痛,体重下降,消瘦,精神不振.在常规治疗用药后症状可得到缓解,症状减轻,停药后容易复发.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便血'、'肠风'、'脏毒'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七情不和,或感外邪以致脾胃损伤,湿热内生,蕴结大肠,气血瘀滞,虚实夹杂,而致反复发作.其病位在脾、肾、大肠,病初多为湿热内蕴,病久及肾,临床多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见证.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仲景《伤寒论》原治小柴胡汤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机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心下即胃脘,痞即气不升降,寒热互结,气机升降失调,故上为干呕或呕吐,下为腹痛并下利.除其寒热,复其升降,补其脾胃为治疗该病大法.本方干姜、半夏之辛温消痞散其寒,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除其热,党参、炙甘草、大枣之甘温健脾益气补其虚.诸药互相配合,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气顺血活,自然邪去正复,诸症悉平.根据慢性结肠炎病程长、缠绵难愈之特点,遵前贤'久病必瘀'之古训,在本病的治疗中加活血化瘀、理气行滞药物,促进组织修复,增加消炎和免疫功能.【临床应用】华氏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疗效满意.40例均为门诊病人,并经纤维结肠镜确诊.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2~68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6.2年脾胃虚弱证16例,肝脾不和证10例,脾肾阳虚证8例,脾虚湿热证6例.治以半夏泻心汤加味:人参易党参18g,制半夏10g,黄芩10g,干姜6g,黄连5g,炙甘草6g,木香10g,大黄6g,丹参10g,大枣6枚.腹痛甚,加元胡、白芍理气活血,缓急止痛;大便夹有黏液,里急后重,加苦参、当归清热通便;晨泻甚,加补骨;、,,脂、肉桂温补肾阳以祛寒;脘腹痞胀,加枳实、厚朴以行气宽中;年老体弱,久泻不止,加黄芪、升麻、葛根以益气升清.治疗效果:2~4个疗程后,临床治愈25例,占63%;好转12例,占30%总有效率为93% 【病案举例】(1)张某,男,68岁.1999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大便稀水样1,,年余,无脓血便,反复发作,日行数十次,伴肠鸣,腹痛,肛门坠胀,形寒怕冷,纳差,口干欲饮,舌质淡,苔黄微腻,边有齿痕,脉滑细弱,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实验室检查:大便2~4个脓细胞/HP,潜血(-);纤维结肠镜示: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提示慢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湿热内蕴,脾胃虚寒.治法:清热除湿,温补脾胃.方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0g,黄连12g,干姜10g,党参15g,甘草6g,白术10g,五味子10g,生姜6g,山药30g,扁豆20g,茯苓15g,砂仁6g,白芍20g,吴萸6g药后5天,黄苔渐退,腹痛、肠鸣消失,但仍肛门坠胀,加柴胡5g、黄芪15g,连续服用2周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按:该病人治疗效果之所以显着,与正确辨证用药有关.慢性结肠炎病程长,病情缠绵,且愈后复发,故易致脾胃虚损,运化失健,日久损伤脾胃,这是虚证,属本;另一方面脾失健运,易聚湿生痰,日久郁而化热则形成湿热错杂之证,这是实证,属标.因此在治疗上单纯补虚则生湿,一味泻实则伤脾阳,故应二者兼顾,虚实共治,故而收到明显效果.(2)徐某,女,47岁,工人.1999年8月14日就诊.主诉反复腹泻,腹痛,解黏液便,时有便血3年余,近2月上述症状加重,每天腹泻5~10次,每因劳累、受寒或饮食不当则加重,曾用过黄连素、痢特灵、土霉素、结肠炎丸、补脾益肠丸等治疗,效果欠佳现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口淡无味,食后腹胀、肠鸣,舌质略红,苔厚腻略黄,脉细弦.纤维结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有数处大小不等表面有白色伴出血的溃疡面.西医诊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肠络瘀阻,兼有热象,治应健脾除湿,行气活血,兼以清热.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黄芩、干姜、茯苓、炒白术、苍术、厚朴、广木香、陈皮、赤芍药各15g,黄连6g,党参30,薏苡仁、白芍药各20g,砂仁(后下)、白蔻(后下)、炙甘草各8g,当归12g服上方半月后,大便次数减少,每日2~3次,已无便血,诸症减轻,但大便还夹有少许黏液.再服半月复诊,患者诸症消失,大便每日1次,已无黏液便,精神好转,面色红润.嘱服参苓白术散1月,复查纤维结肠镜示:乙状结肠黏膜无明显异常发现.病告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1按: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湿邪,湿性重浊黏滞,故发病多缓慢,病程长,反复难愈.临床上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兼见之证,此案治疗上重点放在健脾除湿上.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除湿邪存在外,脾胃虚弱在本病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在治疗上不仅要重视除湿,还要重视健脾.另外,还要注意顾护阳气,虽然患者表现有湿热之象,但不可过用寒凉之品,以免冰遏脾胃之阳,即张景岳所谓:'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就是针对该病特点的一个寒热并用、虚实兼施的有效方剂.方中半夏、干姜、苍术、砂仁、白蔻、陈皮辛温化湿;黄芩、黄连清热除湿;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除湿;白芍药、炙甘草缓急止痛;广木香、当归、赤芍药行气活血;苍术、厚朴苦温燥湿,诸药合用,使其胃肠功能复常,诸症消失,故病告痊愈.(3)患者,男,55岁.腹痛、腹泻10个月余,曾用西药效果不能巩固.痛剧时冷汗,呻吟,纳呆,乏力,嗳气,稀便7~8次/日,左下腹拒按,面黄神疲,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滑,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诊为湿热泄泻.用半夏泻心汤加苦参.方药组成:半夏15g,黄芩15g,黄连6g,干姜6g,党参20g,甘草6g,大枣15g,苦参20g.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连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停用其他中西药物.按上方服药1周后,腹痛大减,稀便1~2次/日,烦躁失眠减轻.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1年后随访未复发31 按:结肠炎属中医学'腹痛'、'腹泻'范畴.患者脾胃素虚,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更伤脾胃,脾虚湿阻湿热内遏,结于肠道,气机紊乱,失升清降浊之用.方用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半夏、干姜辛开通结;党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缓急止痛.中气得和上下得通,痛泻遂止.苦参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有清热燥湿、利尿、安神镇静之功效.全方诸药配合,从而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对溃疡性结肠炎施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1.6~2022.6就诊于我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随机抽签法施以分组观察,38例施以西医常规疗法的患者分入对照组,38例施以西医常规疗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患者分入试验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

结果:与对照组(71.05%)对比,试验组临床疗效(94.74%)明显较好(P<0.05);2组治疗安全性(7.89%、5.26%)比较(P>0.05)。

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施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突出,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建议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类型,该病的特点为非特异性、反复发作、效果差、癌变风险高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以西医治疗为主,药物主要为免疫抑制剂、激素、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等,虽然可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然而却极易发生复发,一旦停药甚至会再次发作[2]。

伴随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发现在西药治疗的同时予以中药治疗可获得更佳的效果。

我院在实践中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效果较佳。

本研究选择于2021.6~2022.6就诊于我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进行分组观察,对其治疗效果进一步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选择于2021.6~2022.6就诊于我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随机抽签法施以分组观察,38例施以西医常规疗法的患者分入对照组,年龄:(41.55±9.48)岁(范围:21~66岁),性别分布:20例男,18例女;38例施以西医常规疗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患者分入试验组,年龄:(41.59±9.45)岁(范围:22~68岁),性别分布:21例男,17例女。

统计研究可比性:经统计2组表明P>0.05,比较研究可开展。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处方】半夏12克(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和胃降逆,散结消痞。

主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半夏和胃降逆,消痞散结为君;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清泄里热为臣;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和中补虚为佐。

凡因寒热互结于心下,胃气不和,见证如上所述者,均可用之。

【摘录】《伤寒论》众所周知,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并治之条文亦云:“呕而肠鸣,半夏泻心汤主之."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消化系统的很多疾病都可以应用半夏泻汤来治疗,而且疗效不凡。

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以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正如黄煌所云:“半夏泻心汤治胃炎之专方,擅长治疗上消化道炎症。

”又如已故名医门纯德老先生所言:“半夏泻心汤立法周全,配合合理,用药精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疗少阳误下成痞,凡是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均可以应用,并且效果满意。

”总而言之,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虚实互见,寒热交呈,而至胃脘痞闷,呕吐或干呕,泛酸,嗳气,便稀,或者肠鸣泄泻的效方。

临床上只要抓住“呕、痞、利”这三个特点,辩证用之,莫不应手而效。

一、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溃疡:此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一般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复合性溃疡。

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范畴。

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皮肤和粘膜处做一方向向外的手术切口,沿着患者内括约肌表面向上剥离到痔疮的根部,之后使用可吸收下缝合手术创口。

观察组 接受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

手术前12小时指导患者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做好术前肠道准备,以患者大便呈清水样为最佳,手术前对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前对患者肛门进行扩张,了解患者痔疮情况,使用组织钳将肛缘第3、7和11点处的皮肤提起,以痔块黏膜轻度外翻为佳,使用扩肛器扩肛,观察患者齿状线情况,根据患者痔疮情况提前设计好荷包缝合位置,荷包位置一般选择齿状线上方4厘米粗,使用可吸收缝合线为患者缝制荷包,完成直肠一周的荷包缝制,之后使用吻合器将头部与本体打开,打开后将吻合器头部顺着肛管方向置入荷包上方,收紧荷包缝合线并打结,荷包组织充分收紧在吻合器中轴杆为佳,从侧孔将持线器拉出,顺着吻合器手柄方向牵引荷包缝合线,使得被缝合的粘膜充分进入套管内,顺时针将吻合器旋至保险刻度,击发后持续吻合器闭合20秒,之后逆时针将吻合器旋出,检查吻合口是否有出血情况,使用可吸收线缝合患者出血口,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Ⅱ~Ⅳ度痔患者临床疗效。

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 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 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 <0.05。

2 结果2.1 对比两组Ⅱ~Ⅳ度痔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完成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见下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有效 一般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n =32)18(54.88%)13(41.46%) 1(3.66%)31(96.34%)对照组(n =32)11(34.15%)14(43.90%) 7(21.95%)25(78.05%)x 25.76422.8641 5.8681 5.8741 P 0.0000 0.8116 0.0000 0.00003 讨论传统临床对于Ⅱ~Ⅳ度痔患者采取痔外剥内扎术,这种手术方式手术创口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患者容易并发感染等并发症,上世纪九十年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PPH)开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通过吻合器在痔的上方环形切除直肠下端肠壁的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同时对远近端粘膜进行吻合,使脱垂的内痔被向上悬吊和牵拉,不再脱垂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干预,观察组接受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干预,结果显示,对于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效果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临床观察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临床观察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临床观察
王见义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8(23)4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之汤剂,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4.3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403-404)
【作者】王见义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7例
2.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
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4.半夏泻心汤加减辅以饮食管理及中医药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5.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溃疡性结肠炎应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有效性评定

溃疡性结肠炎应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有效性评定

溃疡性结肠炎应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有效性评定发表时间:2017-08-21T14:13:07.2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0期作者:胡天法[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不明原因肠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病情迁延不愈特点。

湖南省临武县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4300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应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9例。

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

比较两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腹泻腹痛持续时间、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沉和炎症水平。

结果:中药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腹泻腹痛持续时间、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沉和炎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中药组血沉和炎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应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有效性高,可有效降低血沉和炎症水平,加速症状消除,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半夏泻心汤;有效性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 January 2016 -2017 Februa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9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lfasalazine,and the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ulcerative colitis clinical efficacy;duration of abdominal pain,diarrhea,mucus pus and blood disappearance time;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ESR and the level of inflammation. Result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of ulcerative colitis clinical efficacy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hinese medicine group diarrhea abdominal pain duration,purulent stool disappeared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of ESR and inflammation levels similar to that of P > 0.05;the interven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the level of ESR inflamm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0.05 P.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is effective,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SR and inflammatory level,accelerate the elimination of symptoms,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 ulcerative colitis;Chinese medicine Banxia Xiexin Decoction;effectiveness;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不明原因肠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病情迁延不愈特点[1],本研究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9例,分析了溃疡性结肠炎应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浅谈“半夏泻心汤”,虽可治急慢性胃肠炎、又可治各种慢性肝炎

浅谈“半夏泻心汤”,虽可治急慢性胃肠炎、又可治各种慢性肝炎

浅谈“半夏泻心汤”,虽可治急慢性胃肠炎、又可治各种慢性肝炎众所周知,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并治之条文亦云:“呕而肠鸣,半夏泻心汤主之."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消化系统的很多疾病都可以应用半夏泻汤来治疗,而且疗效不凡。

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以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正如黄煌所云:“半夏泻心汤治胃炎之专方,擅长治疗上消化道炎症。

”又如已故名医门纯德老先生所言:“半夏泻心汤立法周全,配合合理,用药精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疗少阳误下成痞,凡是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均可以应用,并且效果满意。

”总而言之,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虚实互见,寒热交呈,而至胃脘痞闷,呕吐或干呕,泛酸,嗳气,便稀,或者肠鸣泄泻的效方。

临床上只要抓住“呕、痞、利”这三个特点,辩证用之,莫不应手而效。

【组成】半夏(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黄连(3克)大枣(4枚)【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解】本方证病人中气受伤,脾胃、大小肠功能失调,因为寒热互结其中,清浊升降失常。

其症状为心下痞满、干呕、肠鸣下利。

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化裁得到,即去柴胡、生姜,而加川连、干姜。

本方中法夏、干姜辛温除寒,和胃止呕;川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清肠燥湿;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养胃。

半夏泻心汤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择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8例使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患者服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评定、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以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改善明显(P<0.05),在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经过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可以加快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更多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半夏泻心汤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而言,虽然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相比于之前已经不会再吃一些粗粮,但是却因为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生活日常紊乱。

而且由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很多人为了可以让其经济水平更好,经常会为了生活进行奔波,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不按时吃饭,因此,就会导致肠胃不好,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肠胃炎,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20-40岁人群居多,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

其发病部位黏膜炎症具有弥漫性分布,病变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以左侧结肠居多。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认为和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因素有关。

该病难治愈、易复发,严重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危及生命。

现阶段该疾病的常规治疗方面包括:氨基酸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维生素治疗为主。

但长期使用上述药物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总体效果欠佳,回顾近几年的诊疗方案,发现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前多采用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为辅的诊疗策略,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诊疗的特色优势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逐渐得到体现,具有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的优点[2]。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7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7例
(Digestive Endoscopy Room ,Pingding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Henan Province,Pingdingshan 467000,China) Abstract:0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tention enema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M etbods 94 eas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M ay 2017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47 cases was treated with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com bined with retention enem 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treatment,and 4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ulfasalazine treatm 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com pared.R 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 05. Conclusion M 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tention enema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has significantly curative effect,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The treatm ent method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 ey w ords:Banxia Xiexin deco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tention enema;Ulcerative colitis;Therapy of TCM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临床观察讨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临床观察讨论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80 期2019 Vol.6 No.80157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临床观察讨论张莉萍(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内科,江苏 泰兴 225400)【摘要】目的 观察讨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64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2例。

对照组结肠炎患者单纯使用柳氮磺胺砒啶进行治疗,观察组结肠炎患者在柳氮磺胺砒啶的基础上加以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 对照组结肠炎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68.8%,观察组结肠炎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3.8%,两组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配方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0.157.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2例。

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38.9±2.6)岁,男19例、女13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0.1±2.2)岁,男17例、女1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择单纯的柳氮磺胺砒啶进行治疗,1 g 次,4次/d ,采用温水送服的方法,连续服用2个月。

给予观察组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柳氮磺胺砒啶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配方,其中包含的中药材有:党参20 g 、半夏12 g 、炙甘草10 g 、黄芩9 g 、干姜6 g 、黄连5 g 以及大黄3 g ,如果患者有严重腹痛的情况,则加入适量白芍和当归。

半夏泻心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向兴祥【摘要】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中药灌肠治疗方案,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西医治疗相比,应用半夏泻心汤十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更显著,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03【总页数】1页(P12)【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半夏泻心汤;治疗效果【作者】向兴祥【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肠道疾病,病因不明确,临床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严重影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临床上并没有特效的药物或者方法可以完全根治溃疡性结肠炎。

为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症状,笔者选择24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半夏泻心汤+中药灌肠的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9.74±7.32)岁,病程 0.5~16年、平均病程(8.06±1.38)年;观察组 24例,男性 16例、女性 8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0.16±8.25)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8.93±1.67)年。

组间临床基线资料比较,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