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合集下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新人教版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对课标、教材和教法学法的准确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的。

我的说课就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对教材的分析与思考《自由平等的真谛》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本单元是八下法治下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

从前面单元的知识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旨在引导学生体悟法治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

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真正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

因此,从内容和地位上讲,本课的教学是一节搭桥课。

搭学生思想认识的桥,搭上下课时承接和递进的桥。

如何搭?如何找到一个支撑点?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后,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知识目标)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能力目标)3、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二、对学情的分析与思考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由的认识处于懵懂的初始阶段,追求狭隘的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自由的真谛理解不到位,再加上认知的冲突:学生认可自由的价值,但对自由的限定性不理解(挑战老师与家长的约束),能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但不认可对自由的限定性规定,如校规班规,基本符合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如何让他们的认识从片面的直观感受逐渐上升到理性思考,为下节课落实行动打下基础,这些都成为我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考。

三、设计教法学法,搭起教与学的桥梁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和思考,我选择了目标教学法,围绕教学目标(心中目标明确,教法才会灵活,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案例搭建平台组织教学。

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单元内容框架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单元导语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自由平等的真谛 自由平等的追求
公平正义的价值 公平正义的守护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法治精神的人,即“尊重自由平 等,维护公平正义”的人。——本册书落脚点
师提供数据( 2)学生思考讨论数量的多少是否就意味着不平等?( 3)教师点评: 人,其中妇女应出席 440人,女委员人数占比20%,同 男女平等的原则,体现的是相对的性别公平和公正,而不是绝对的“男女都一样” 比2017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全国人大代表应出席2980 。男女平等指的是男女在权利上、人格和尊严上的平等,一味地追求女性和男性在 人,女代表742名,占总数的24.9%,比去年女代表总 各个社会分工方面的数量平等,其实是走进了误区。我们的宪法已经规定妇女在政 数增加了43名,提高1.5个百分点。据数据统计,全国 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任 两会上,女代表、女委员占比超过两成。质疑:男女 何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就是说,男女平等在法律上早已实现。 只要我们能够做到选拔机制公平,女性能够拥有平等的机会,就没有必要在意女性 还平等? 参政的比例。
续写故事:风筝躺在地上对天哭诉:为什么不给我 自由?天空传来一个声音:是你自己放弃了自由。
结合“风筝”故事,进一步帮 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自由的作 用;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自由与限制之间的关系。
查阅法条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任 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 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 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 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 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 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 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 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卷(含答案).doc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卷(含答案).doc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卷、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其中,自由是指()A. 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B. 法律范围内的自由C.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D. 只受道德约束的自由2.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下列体现平等的是()A. 某公司在招聘员工时规定只招收男性B. 公交车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C. 某些学校按成绩好坏编排班级D. 不同职业的人收入差距过大3.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机关应该()A.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B. 为了提高效率,可以简化程序C. 只考虑法律效果,不考虑社会效果D. 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裁判4.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要求实行()A. 良法之治B. 人治C. 专制D. 严刑峻法5.下列关于公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平就是平均分配B. 公平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客观标准C. 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承担相应的责任,得到相应的利益D. 公平只在理想社会中存在6.珍视自由,就要()A.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B. 任意行使权利C. 放弃自己的权利D. 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7.践行平等,就要()A. 反对特权B. 追求绝对平等C. 允许特殊化D. 歧视他人8.下列行为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是()A. 考试作弊B. 商家缺斤少两C. 扶老人过马路D. 偷税漏税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包括()①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②公民平等地履行义务③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④公民的法律地位不平等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0.对于法治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B.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C. 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D. 法治与个人生活没有关系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请简述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2024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2024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维护公平正义设计说明本课通过热点新闻、社会生活现象,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使学生增强对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价值判断和辨别能力,掌握坚守公平、守护正义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责任意识。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和典型案例,感受公平正义是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目标,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领悟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掌握坚守公平、守护正义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拓展思维方式,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3.通过构建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整体把握公平正义与法治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公平、正义的价值。

难点:公平、正义的要求。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资源。

拓展资料:了解我国的大病救助政策;查阅资料,了解聂树斌案件。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一、学习情境生活中会经常见到这些现象:售票处有人随意插队,有的同学逃避值日,某校分班不均衡等。

思考:这些现象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二、预习检查1.公平的含义: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的价值。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3.公平的内涵: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4.正义的含义: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5.正义的要求。

(1)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2)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8课:维护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的价值)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8课:维护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的价值)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8课: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价值)》听课记录一、导入(1.1)1、教师行为:•简要介绍《礼记》的背景,并说明其在古代社会礼仪和文化中的地位。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大道之行’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在你们的理解中,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之为‘大道之行’?”•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的理想状态与现代社会的差异。

2、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并对《礼记》和“大道之行”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大道”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思考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礼记》和提出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先示范朗读《大道之行也》,注意语调和节奏。

•要求学生跟读,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2.文本解析:•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句。

•引导学生理解“大道之行”的具体内容,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理想社会的特征。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排比、对偶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大道之行”的理想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异同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大道之行”的理念,如何构建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分享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大道之行”的理解。

2、学生活动:•认真跟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积极参与文本解析,理解“大道之行”的具体内容和修辞手法。

•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大道之行”的理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朗读、文本解析、小组讨论和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道之行”的理念和内容。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重点知识点大全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重点知识点大全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2022年2月18日,人社部强调,要以更加过硬的举措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这一举措()①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②有利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③将消除社会上的一切不公平现象④有利于保障农民工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本题考查制度保障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②④:阅读材料,联系教材知识可知,公民享有劳动权,劳动就应得到报酬,公民的薪资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享有对其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但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易受侵犯,人社部公布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就如同给农民工工资上了一份保险,有利于保障农民工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有利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故①②④正确;③:观点错误,消除社会上的一切不公平现象,太绝对;故本题选D。

2、2022年3月16日,兰州火车站西出口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疫情防控检查时,一名男子拒不出示健康码,并暴力殴打工作人员,试图闯卡出站,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这启示我们()①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事处罚②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③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④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②③④:一名男子拒不出示健康码,并暴力殴打工作人员,试图闯卡出站,他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我们要知道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故②③④正确;①:违法必受法律处罚,只有犯罪行为才受刑事处罚,故排除①;故本题选D。

3、冬奥期间,“冰墩墩”大火。

某些蛋糕店存在私自制作并销售“冰墩墩”形象蛋糕的行为,其行为涉嫌违反《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构成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被国家有关部门处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尊重自由平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中的一课。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认识到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公民素养,对自由平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由平等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对自由平等的误解和片面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纠正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价值和意义,掌握自由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相处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公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含义、价值和意义,自由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纠正对自由平等的误解和片面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法律法规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由平等的短片,引发学生对自由平等的思考,导入新课。

2.理论讲解:介绍自由平等的含义、价值和意义,讲解自由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纠正对自由平等的误解和片面理解。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由平等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24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四单元

2024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四单元

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学科要素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本单元体现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总目标。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增进政治认同。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这一法治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

在前面单元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体悟法治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其中,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崇尚法治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

因此,本单元的编写对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单元立意高远,从前面单元的知识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基于对宪法和法律相关知识的讲解,引领学生领悟知识背后的内涵,如法治的价值追求、法治的精神,使其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

三、单元学情分析中学生富有生命的活力,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等有待进一步发展,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认识尚处于懵懂的初始阶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专题四 追求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义)崇尚法治精神新课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专题四 追求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义)崇尚法治精神新课件

①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 ②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
③实现公平正义,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 ④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面漫画中摇号机的做法( D )
A.能实现教育的绝对公平 B.是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表现 C.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表现 D.能够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A.这符合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平等要求B.这是企业享有招聘自由的表现
C.这是不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表现D.我们只能听之任之、无可奈何
4.2019年5月7日至8日,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抓住
关键环节,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
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因为( B )
查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28件。这是___________的重要举措。
(C)
①坚持依宪执政 ②加强宪法监督 ③维护宪法权威 ④增强宪法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加强宪法监督要求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有利于维护宪
法权威,②③符合题意。党坚持依宪执政,①错误;④与题意不符,不选。
3.2019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该法第一条规
定:“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C )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②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③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表明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四单元 单元解读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四单元 单元解读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一、内容简介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这一法治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

在前面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体悟法治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初步形成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

本单元以“崇尚法治精神”为题,以宪法为视角,重点剖析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的核心价值要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内涵及其价值,理解法治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障作用,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努力践行自由平等,力所能及地维护公平正义。

本单元立意高远,从前面单元的知识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基于宪法和法律相关知识的讲解,引领学生领悟知识背后的东西,亦即法治的价值追求、法治的精神,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真正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

二、主要观点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个人维护公平,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公平;制度保障公平,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的内容,主要围绕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崇尚法治精神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精神,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对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法治精神的内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崇尚法治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治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崇尚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精神。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治精神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法治精神的内容,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法治精神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精神的意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生活中体现法治精神,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崇尚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单元备课【地位作用】本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是法治教育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基于宪法视角,从内心深处深刻体悟社会主义法治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培养法治思维,在生活实践中践行法治精神,将法治的原则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链接课标】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2.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

②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3.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课程内容要求1.法治教育: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重点难点】重点:自由平等的内涵;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公平正义的含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义;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难点:自由与法治的联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的含义;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单元知识树】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1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导 与 学 过 程探究(三)个人守护正义 视频析理播放视频《智诱劫匪》,思考:斐先生“智诱”歹徒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教师小结:维护社会正义不仅要靠国家和社会的力量,还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探究(四)司法维护正义 1.视频析理播放视频《于欢案二审》,思考:在这个司法活动中,法院是如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参考答案: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保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笔记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笔记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笔记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崇尚法治精神”。

以下是该单元的笔记内容:
1.了解法律和法治的概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
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的利益的。

法治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个人或团体凌驾于法律之上。

2.理解法治的价值: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它能够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掌握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保护、规范和惩罚的作用。

法律保
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4.认识法治的要求: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良法之治要
求法律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等基本特征,能够得到普遍遵守和有效实施。

善治则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等。

5.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治是德治的保障,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充分发挥德治和法治的各自优势。

6.培养法治意识:作为公民,应该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同时,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大单元教学设计概述】-2022-2023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课堂高效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大单元教学设计概述】-2022-2023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课堂高效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大单元教学设计概述】-2022-2023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课堂高效实用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法治和法律的作用。

2.明白崇尚法治精神的重要性,以及诱发不遵守法律的原因。

3.了解不同的法律和法治实践。

4.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法治2.法律的作用3.崇尚法治精神的意义4.违法的原因及其危害5.不同的法律和法治实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明白法治的定义和作用,特别是法治的精神。

2.了解违反法律的危害和其背后的原因。

3.认识不同的法律和法治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律概念,进行图表解析,示范法治实践。

2.分组讨论和小组互动,提出分析排除案例分析。

3.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引入先讨论某位违反法律的著名自由职业者。

为什么这个人被大众批评?违反法律会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带来什么损失?2.学习法治是什么首先,概述法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该概念并区分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

例如,法治是通过法定程序维护社会的组织和运作,以及限制权力,保护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的原则和方法。

3.认识法律的作用讲述法律在个人和集体生活中的作用。

从多个方面阐述法律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例如,通过法律建立公正和公平的法制体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感情,财产和公共利益,防止滥用权力和侵犯人权。

4.崇尚法治精神学习崇尚法治精神的意义。

这一部分可以通过较为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进行演示。

例如,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崇尚法治可以促进个体的责任和共同利益,激励个体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公正和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中央权力的可持续发展。

5.理解违反法律的原因和它带来的危害学习违反法律的原因和它带来的危害。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了解那些背离法律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危害。

6.不同的法律和法治实践阅读不同的法律文本或案例,并讨论如何在个人生活中应用这些法律。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知识梳理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知识梳理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知识梳理本单元思维导图第七课尊重平等自由思维导图1.人们渴望自由的表现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2.拥有自由的重要性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3.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4.自由的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5.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6.怎样正确认识平等?(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8.如何珍视自由?(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河南省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施行30周年。

30年来,我国在出行、升学、就业、医疗等方面出台多种专门措施,为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上述举措()①表明我国允许特殊人群享有一定的特权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③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④说明尊重自由平等应不同情况差别对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本题考查对平等的正确认识。

①④:残疾人和其他人是平等的,没有特权,只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①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②③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2、2021年,我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

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这些举措体现了我国()A.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B.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C.创造社会财富,消除社会贫困D.确保司法公正,实现人人平等答案:B本题考查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

A:公共安全与题意无关,A错误;B: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这些举措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有切实的制度和物质保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履行促进社会发展职能的内在要求。

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B正确;C:消除社会贫困太绝对,C错误;D:与司法公正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B。

3、“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北京冬残奥会与冬奥会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全方位,打造场馆的无障碍环境,将深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

上述材料体现了()A.自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B.平等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在我国,允许特定人群有特权的存在D.正义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答案:B本题考查平等的相关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二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 本框知识结构及内容解读
“珍视自由”这一目引导学生如何实现自由的追求。要实现自由的 追求,就要珍爱自由。要珍爱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 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因为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 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践行平等”这一目引导学生如何实现平等的追求。要实现平等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追求,就要践行平等。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就要平等对待他 人的合法权利;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 李克强:“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私权利)’,让政府 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公权力)’” •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法不禁止皆自由。” •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民 法总则》首次采纳了国际普遍使用的“公序良俗”(公共秩 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概念,将“公序良俗”原则写进《民 法总则》。公序良俗原则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 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 道德。我国《民法总则》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53条规定,违背公 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基本 原则之一,是被世界各法治国家普遍接受并适用的一项重要 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也能有效地起到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 益和善良道德观念的重要作用。
第二框 公平正义的守护 本框知识结构及内容解读
“坚守公平”这一目引导学生如何实现公平的坚守。要实现公平的 坚守,就需要个人维护公平,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敢于对不公平 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公平;同时需要制度保 障公平,无论对于立法还是司法,都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切实维 护其合法权益。 “守护正义”这一目引导学生如何实现正义的守护。要实现正义的 守护,就需要个人守护正义,要敢于斗争,要讲究策略;就需要司 法维护正义,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真谛》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

本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案例,结合教材,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2、结合网络语言暴力和全国妇女宣传片的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3、通过学习自由与平等,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

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导入问题:什么是自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学生发言过后,教师用PPT展示下方名言。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

——毕达哥拉斯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

——西塞罗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孟德斯鸠教师总结:在看过几位名人对于自由的见解之后,我们在来看一看教材中自由的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任务一、探究断线的风筝案例,及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结合教材,知道自由的含义限制及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由观。

探究活动一请同学们思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这句诗的含义。

参考答案: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生活。

教师总结: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探究活动二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

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已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

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

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

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参考答案:(1)风筝离不开线,要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风筝离开线的约束,必然会“无力回天”。

(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网络语言暴力。

思考: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参考答案:这个边界就是宪法和法律。

知识拓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网络表达和言论自由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详细列举了不得在互联网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9类信息,具体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信息;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等。

2、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内容,思考:自由与法治是怎样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过渡: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自由平等的真谛,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什么是平等。

第二课时任务二、列举身边关于平等的实例及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正确理解平等的含义,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及表现,树立正确的平等观。

探究活动四思考: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参考答案:如①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②2017年山东省高考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取消高考加分政策,让每一位考生平等的参与竞争,实现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

4、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教师提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这样强调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答案)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探究活动五观看视频:全国妇女形象片。

思考:请你列举保障男女平等的相关法律条款。

参考答案:①在宪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的第四十八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②在继承法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③在劳动法的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拓展空间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结束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

参考答案:不矛盾。

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板书设计】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与第一框内容相衔接依旧是讲述自由与平等的内容。

本框主要涵盖的内容有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学会依法行使权力,树立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培养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

2、通过案例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一律平等,理解反对特权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反对特权、践行平等。

3、通过学习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要求,懂得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树立平等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

难点:理解特权的含义及表现。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由与平等,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驶的各项权利。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过渡: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和平等,但是我们应该怎样从行动上去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由与平等的追求!任务一、探究学生田某不服管教及言论自由不可违法案例,知道珍视自由的具体做法,懂得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探究活动一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

”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 “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

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田某对自由的认识是错误的。

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只有在法制体制下人民才能够充分享有自由;而法律是自由的体现。

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们做任何事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1、珍视自由要珍惜权利自由和法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所以我们要做到珍视自由,就必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过渡:除了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外,我们还应该怎样珍视自由呢?探究活动二观看视频:言论自由不可违法。

思考:你如何评论小狐狸的做法?如果你是受害者,面对此事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小狐狸的行为是滥用言论自由,属于违法行为。

受害者可以与造谣者协商解决,或者可以到法院进行诉讼。

2、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小结:公民如何珍视自由?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为您的权利;②依法行使权利。

过渡:珍视自由要求我们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为您的权利,要依法行使权利。

那践行平等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来寻找答案。

任务二、分析特权车被罚案例,列举就业歧视的事例,知道践行平等的具体要求,理解反对特权的意义,树立平等意识。

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一律平等。

思考:本案例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参考答案:本案例告诉我们践行平等,应该反对特权,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