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探索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蜡烛样品若干。
2. 实验仪器和工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样品,让学生描述蜡烛的外观特点。
2. 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蜡烛有什么作用?二、探究蜡烛的性质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如石蜡、蜂蜡等。
2. 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蜡烛的燃烧速度、火焰形状等。
3.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燃烧?蜡烛的火焰有哪些特点?三、学习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如模具制作、手工制作等。
2. 演示蜡烛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看并学习。
3. 学生分组实践,尝试制作蜡烛。
4. 提问:你们制作蜡烛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四、探究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变化过程,如融化、凝固、燃烧等。
2. 实验: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3. 提问:蜡烛的变化过程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等。
2. 提问:你们认为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合理使用蜡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当。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蜡烛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级反思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准备:蜡块、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盖玻片、干抹布、生鸡蛋、碱块、白醋、可乐罐、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塑料管、白糖。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像今天今天的课堂,就和以往不同,那位细心的同学观察到了,有什么不同?(举起手中的粉笔,)像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一一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出示课题)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展示书30页的三个实验)②提出注意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实验④汇报交流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2. 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火柴、盘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进而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蜡烛制作工匠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蜡烛制作的历史和流程。
2. 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制作工厂,亲身体验蜡烛制作的过程。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蜡烛的变化》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蜡烛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 教具:蜡烛、火柴、盘子、计时器等。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细致,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的温度。
2.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蜡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实验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一、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_苏教版
教学内容分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差不多形状。
安排内容有: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事物的两种差不多变化,二、有依照的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
三、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看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觉两种变化的要紧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明白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状的变化,没有变化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课时教师预备:蜡烛、白瓷碗、烧杯、醋、鸡蛋、学生预备:易拉罐、洁净的吸管教学情1、出示一支蜡烛,并点燃。
引导学生观看,蜡烛依照你的体会,蜡烛会有哪些现象发生?2、组织交流,并适时追问:蜡烛什么缘故会有蜡油流下来?蜡油从何而来?什么缘故又会结成块?3、关于有价值的回答及时夸奖,并总结、板书:这叫受热熔化、遇冷凝固。
这是蜡烛的一种变化。
4、我们看到蜡烛1、学生:蜡烛变短、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蜡油留下来,并在蜡烛上结成块、蜡烛的火焰有时候会跳跃或者抖动、蜡烛的灯芯也会变短2、生:蜡烛本来是可不能流下来的,但是火焰把它烤了就化了,然后就流下来了,因为没有一直烤它因此就结成硬硬的块了。
3、按小组进行观看,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
然后汇报。
4、小组讨论,汇报:蜡烛燃烧消耗了蜡烛(蜡油),因此越来越短。
5、学生观看发觉,显现黑烟、和产生烟雾,这越烧越短,这是什么缘故呢?5、师追问:看来这也是一个变化,那么蜡烛变成什么了呢?我们来研究。
师做演示实验。
烧白瓷碗底、用烧杯罩住。
发觉了么?6、总结:物质的变化要紧有两大类,一是形状的变化,二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7、引导看31页的图,小组讨论这分别是属于那一种变化?8、我们生活中有专门多变化,分确实是变化成的新物质。
6、学生观看并汇报交流。
7、学生:把易拉罐挤压至变形。
用吸管朝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2)设计实验,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3)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蜡烛燃烧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蜡烛燃烧原理的阐述;(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3)对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
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2. 教材:课本、PPT;3. 场地: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蜡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蜡烛;(2)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2)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蜡烛燃烧的特点;(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习题;2. 调查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及环保意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拓展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3.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62
63
64
65
1014
1014
1013
1013
1013
课 题
1 蜡烛的变化
课 型
实验课
课 时
1
教
学
目
的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回顾
导
入
新
课
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
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学
习
新
课
一、研究蜡烛的变化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2、用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3、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5、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6、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汇报。
科学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物质的变化》这一课依据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从学生生活中的变化入手,从孩子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在四十分钟的活动中,教师着力引导儿童在做中学科学,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蜡烛的变化教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蜡烛的变化》【教材分析】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
第二,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过的知识。
第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观察、研究中,判断所做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活动准备】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蜡块、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蜡烛、干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大自然中物质是千变万化的,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都是我们肉眼不能看见的,你还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讲了许多生命的物质的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描述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意图:【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有些变化是可以直接看到、感受到,还有些是悄悄进行的。
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确这点,从自己最熟悉的身体变化问题入手。
当然,老师没有想到学生会关注身高、体重问题。
可见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教师很自然的告诉学生我们将共同进入的新的研究单元,学生也明确了后面的研究方向。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难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验证。
三、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长短、粗细不同)、火柴、澄清石灰水、试管、烧杯等。
2. 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特征,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熄灭时的现象等。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二:验证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澄清石灰水滴在蜡烛火焰上方。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蜡烛燃烧的原理。
5. 拓展与应用:(1)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还有什么有趣的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蜡烛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掌握了蜡烛燃烧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蜡烛,尝试进行不同的实验,如:蜡烛浮水、蜡烛吹灭等,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蜡烛燃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2. 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的变化。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变化原因。
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2. 火柴3. 剪刀4. 透明容器5. 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做的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探究蜡烛的燃烧(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如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观察蜡烛的融化(10分钟)1. 学生将蜡烛放在透明容器中,用火柴点燃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融化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和融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蜡烛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进一步观察蜡烛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蜡烛的变化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观察蜡烛的熄灭(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用火柴熄灭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
八、实验延伸(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如用嘴吹、用布盖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 蜡烛的变化》教案
5.蜡烛的变化【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能从切割、受热、燃烧蜡烛的试验中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语言或画图的方法描述,从蜡烛变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3.体验到尊重证据,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切割、受热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不同。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蜡烛、酒精灯、火柴、托盘、小刀、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澄清石灰水、蒸发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出示两个酒杯)这两个酒杯里装的都是无色的液体,现在我把它们倒在一起,看看会怎样? (变红了)2.教师提问:(出示另一个酒杯)这个酒杯里装的也是无色液体,仔细观察。
魔术表演完毕,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又没有了)3.教师谈话:大家有什么感觉?明明是无色的液体却有这么多变化,其实这些奇妙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科学道理。
想知道原因吗?4.教师提问:看这是什么?(出示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入手来解释这个秘密。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设计意图:表演魔术,展示两个酒杯里分别装着无色的液体,将他们倒在一起颜色发生了变化,变红了,接着又倒入第三个酒杯里的无色液体,红色的液体变回无色。
这个现象非常直观的让学生看到无色液体的颜色变化。
奇妙的变化使学生产生疑问,好奇心让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充满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揭示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27分钟)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制定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1)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蜡烛发生变化呢?(2)师生互动,板书方法:切割、受热、燃烧(3)教师提问: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呢?要进行研究我们就需要工具,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实物展示出示(小刀、火柴、蒸发皿、蜡烛等)(4)教师提问:要使蜡烛发生以上的变化,我们能用到哪些工具呢?(学生组装演示)(5)教师追问: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谁来说说?生交流。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原理。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火柴,碟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发学生对蜡烛变化的好奇心。
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 实验二:探究蜡烛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用针挑起蜡烛的火焰,观察蜡烛的变化。
d.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实验三: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快熄灭时,用手指捂住蜡烛,使其熄灭。
d.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实验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6. 实验五: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8.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9.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工厂,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
、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蜡烛、石灰水、酒精灯、烧杯、白瓷碗、白糖等等。
教学准备:蜡烛、石灰水、酒精灯、烧杯、白瓷碗、白糖等等。
预习要求:阅读课本30到32页,初步了解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页,初步了解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同学们,大自然中的东西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得见,但是有些变化,我们用眼睛不能直接看见。
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我们用眼睛不能直接看见。
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2、刚才同学们讲了许多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不过,大家举的大多数是有生命的物质发生的变化,那么没有生命的东西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进行研究。
3、板书课题:、板书课题:11、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二、引导学生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二、引导学生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1、教师出示一支蜡烛,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有哪些特点吗?、教师出示一支蜡烛,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有哪些特点吗? 学生交流蜡烛的特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
(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授: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
(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是关于物质的变化的内容第1课是以蜡烛的变化为主题。
通过学习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热量,而蜡烛燃烧后的物质与原始蜡烛有所不同,形成了新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3. 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 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制作和燃烧蜡烛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讨论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形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实践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3.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 通过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2. 运用所学知识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但对于物质变化的分类和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可以展示一支已点燃的蜡烛,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燃烧后的蜡烛有什么变化?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观察已经点燃的蜡烛,并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和变化。
实践探究1.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制作蜡烛的材料,包括蜡片、容器和蜡烛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和认真观察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不仅仅是形态变化,还有新物质产生。(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蜡烛种种变化,比较“熔化蜡烛”和“点燃蜡烛”两种变化教师巡视对出现问题进行引导点拨。
(3)教师总结:
物质的两种变化——物体的形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学生交流,提出发生变化方法。
(点燃、加热、切割、挤压、弯折等)
学生交流,分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学生思考,提出注意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生活中物质的变化
1、课件展示:捏橡皮泥、折叠纸玩具、把鸡蛋放醋里。分析属于哪一种变化。
2、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举例说明。
三、自由活动
课件展示:“面塑”或”泥塑”作品。
四、课堂小结继续观察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事例,进行归类。
3、课外找一找、做一做物质变化的实验。
板
书
设
计
5、蜡烛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形态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
课
后
小
结
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在这里进行交汇
和碰撞,从而使学生对物体形态变化、新物质产生的科学的认识
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教具
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 具
(分组)
蜡烛、火柴、镊子、白糖、
橡皮泥、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设计
意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变化:草木生长、生米熟饭、水滴石穿等……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呢?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变化。谁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变化?
课题
蜡烛的变化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编写了《蜡烛的变化》一课。之所以选择蜡烛为探究对象,是因为蜡烛在不同条件下即能发生新物质的变化。同时蜡烛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是一种便于准备的物质。
生新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首先让学生思考蜡烛变化的方法,提示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设计不同的方法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中学生发现加热、切割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蜡烛燃烧产生烟提示学生从物质形态的变化,能否产生新物质两个方面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从而达到实验目标。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设计
意图
二次备课
学生选作实验。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属于那种变化。
学生分别举例说明两大类变化的实例。
学生欣赏,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设计、制作。
交流学习收获,并进行延伸的课堂实践。
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物质变化的实例,丰富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和方便学生归纳物质的两大类变化。
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探究空间
巩固课堂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吧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交流。
开篇引入变化这一主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寻找物质的变化。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探究活动
(一)研究蜡烛的变化
1、交流实验方法
师: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蜡烛发生变化呢?
2、实验探究
(1)蜡烛变化实验方案
师:为了便于研究,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小刀、火柴、支架、蒸发皿、蜡烛等),你打算怎样借助这些材料研究蜡烛的变化?分组设计研究方案,比比哪个小组方案最有创意!借助这些材料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