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排放与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颗粒的大小及 组成有关。微粒越小,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 它们进入人体肺部后停滞在肺部及支气管中的比 例越大,危害也越大。小于0.1微米的颗粒能在空 气中做随机运动,进入肺部并附着在肺细胞的组 织中,有些还会被血液吸收。0.1~0.5微米的微粒 能深入肺部并黏附在肺叶表面 的黏液中,随后被 绒毛所清除。大于5微米的微粒常在鼻部受阻,不 能进入呼吸道,大于10微米的微粒可以排出体外。 微粒除了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害外,由于微粒存 在孔隙能黏附SO2、未燃HC、NO2等有毒物质或 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因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更大 的危害。由于柴油机的微粒直径大多小于0.3微米, 而 且数量比汽油机高出30~60倍,成分更复杂, 因而柴油机的微粒排放相对更大。
先进排放控制技术 在中国应用前景探讨
柴油车后处理技术前景
我国一些大城市和旅游城市会较早实施低排放标准。 这才是先进柴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用武之地,目前 的柴油车改造冲动可见一斑。
小型柴油车会更多地采用DOC、DPF技术。 城市公交等大型车,由于低硫柴油和尿素都有可能 提供,因此原则上SCR技术、DPF技术会并存,主 要依赖各城市、各发动机公司的能力和偏好。 但基于重卡超载教训,SCR技术在中国前景不妙! 不要期望城市间奔跑的客车、卡车很快装备先进 后处理装置!
§7- 6
内燃机的排放与控制(链接录像)
一、内燃机的主要排放物(Kyoto Protocol) 1、CO2 2、H2O 3、micro-particle(pm2.5) 4、NOX 5、CO 6、HC 7、Cr、Pb等重金属 8、SO2 9、O3 其中红色为主要有害排放,是需要重点控制的物质
二、有关统计资料 1、城市主要污染物中发动机排放所占比例
Ⅴ 0.09 0.6
Ⅵ 0.06 0.35
HC+ NOx CO
(2)柴油机
级别 排放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HC+ NOx
1.36
0.90
0.56
0.30
0.20
0.10
MP
0.196
0.10
0.03
0.025
0.02
0.015
CO
2.72
1.6
0.64
0.50
0.35
0.25
三、有害排放物的危害
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一种窒息性的有毒 气体,由于CO和血液中有输氧能力的血红素蛋白 (Hb)的亲和力,比氧气和Hb的亲和力大200~ 300倍,因而,CO能很快和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 素蛋白(CO—Hb),使血液的输氧能力大大降低, 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引起头晕、 恶心、头痛等症状。轻度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慢性中毒,严重时会使心血管工作困难,直至死 亡。为保护人类不受CO的毒害,将24小时内吸 收的CO的浓度限制在5×10-6以内。CO和Hb结 合是可逆的,如果人体吸入低浓度CO后被置于新 鲜空气中或进入高压氧舱,已经与Hb结合的CO 会被分离出来,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5、OBD排放控制——OBD装置监测多个系统和部件,包括发动机、 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氧传感器、排放控制系统、燃油系统、 GER等。 OBD是通过各种与排放有关的部件信息,联接到电控单元 (ECU),ECU具备检测和分析与排放相关故障的功能。当出 现排放故障时,ECU记录故障信息和相关代码,并通过故障灯发 出警告,告知驾驶员。ECU通过标准数据接口,保证对故障信息 的访问和处理。
(3)、采用废气再循环EGR(链接录像与动画)
——引入进气量5-20%的废气,以稀释氧浓度,减少
NOx的排放。由于废气中含有大量的CO2,它不参与燃
烧,却吸收了大量的热,因此,降低了最高燃烧温度,
又使混合气中氧的成份降低,因此减少了NOx排放。废 气再循环使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下降,尤其是 废气再循环过多,会影响发动机怠速、低转速小负荷、 暖机工况的运转稳定性,因此,必须根据发动机工况的
NOx(ppm) 50-100 1000-4000
MP(g/m3)
0向40加速 0.75-5.0 40恒速
0.05 0.5-1.0 1000-2500
40到0减速 1.5-4.5
1000-3000 5-50
(2)、柴油机
工 况 怠 速 0向40加速 40恒速
co%
HC(ppm)
NOx(ppm) MP(g/m3)
光化学烟雾——HC和NOx在强烈的阳光下会生成臭 氧(O3)和过氧酰基硝酸盐(PAN),即浅蓝色的光 化学烟雾,它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有毒气体的二次 污染物。光化学烟雾中的O3是强氧化剂,能使植 物变黑直至枯死,使橡胶开裂,它有特殊的臭味, 其嗅觉阀值为0.02×10-6和1×10-6,接触1小 时后会引发气喘、慢性中毒,5×10-6浓度下30 分钟会使人致死。
先进排放控制技术 在中国应用前景探讨
汽油车
目前国内汽油整体质量尚可,基本能满足欧II 车辆的运行要求。欧III油品仍需等待!! 更先进排气催化器的应用效果可能随运行条件 而改变,但基本可以使用。 先进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在中国实际使用效果 (在用车排放状况)需要科学收集和评估! 先进车辆的OBD在中国适应性仍需深入研究, 应先在条件较好的地区试点、逐步全国应用。
3、NOx的生成机理(高温富氧)
(1)、主导反应:3N2+O2
N+O2
2NO+N(大部分)
NO2(小部分)
当正向反应速度大于逆向反应速度时, NOx产生, (2)、影响因素:富氧、高温、反应滞留时间长 4、MP的生成机理(碳烟凝聚、杂质)
(1)、高源自文库缺氧形成碳烟核心
(2)、气态烃和其它物质在碳烟核心表面粘附凝聚,再 加上大小碳烟核心相互碰撞吸附,形成碳烟基元 (3)、碳烟基元再吸附、粘着其它物质形成球状或链菌 状聚合物——即大小微粒
关于稀薄燃烧技术
一是提高压缩比 采用紧凑型燃烧室,通过进气口位置改进使缸内形成较强的空气运动旋流, 提高气流速度;将火花塞置于燃烧室中央,缩短点火距离;提高压缩比至13: 1左右,促使燃烧速度加快 二是分层燃烧 如果稀燃技术的混合比达到25:1以上(最高可达40:1),按照常规是无法 点燃的,因此必须采用由浓至稀的分层燃烧方式。通过缸内空气的运动在火 花塞周围形成易于点火的浓混合气,混合比达到12:1左右,外层逐渐稀薄。 浓混合气点燃后,燃烧迅速波及外层。 为了提高燃烧的稳定性,降低氮氧化物(NOx),现在采用燃油喷射定时与 分段喷射技术,即将喷油分成两个阶段,进气初期喷油,燃油首先进入缸内 下部随后在缸内均匀分布,进气后期喷油,浓混合气在缸内上部聚集在火花 塞四周被点燃,实现分层燃烧。 三是高能点火 高能点火和宽间隙火花塞有利于火核形成,火焰传播距离缩短,燃烧速度增 快,稀燃极限大。有些稀燃发动机采用双火花塞或者多极火花塞装置来达到 上述目的。
氮氧化物——是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多种氮氧化物, 如NO、N 2、N2O3、N2O5等,总称NOX。在内 燃机中主要是NO,约占95%;其次是NO2,占5 %。NO是无色无味气体,只有轻度刺激性,毒性 不大。但高浓度时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轻度障碍, NO可以被氧化成NO2。NO2是一种棕红色强烈 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其含量为0.1×10-6时即可 嗅到,1×10-6~4×10-6就感到恶臭,它对人 体健康毒害较大。NO2吸入人体后,和血液中的 血红素蛋白(Hb)结合,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对 心、肝、肾都会有影响,还会使植物枯黄。但 NO2较易扩散,遇水易溶解。
CO HC NOx M-particle 88-99% 63-95% 31-53% 2-30% 04Tokyo 04Beijing 04New York 04London
2、不同工况下发动机排放有害成分浓度 (1)、汽油机
工 况 怠 速
co% 4.0-10
HC(ppm) 300-2000 300-600 200-400
(3)、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适当降低燃烧温度,适度 减少HC和NOx的排放,但过多会影响Pe (4)、怠速时,适度减小气门重叠,高速时,适当增大 气门重叠,适度减少少HC和NOx的排放,但经济性变 差 (5)、适当减小ε,可减少HC和NOx,但Pe↓ 2、改善混合气品质 (1)、选用高清洁、优质、无污染、杂质少的燃油 (2)、采用恒温进气(多用于化油器式或节气门体汽油 喷射式发动机上):当发动机冷起动后,向发动机供给 热空气,这样,化油器即使供给稀混合气,热空气也能 保证燃油充分汽化和燃烧,从而既减少了CO和HC排放, 又能使发动机在低温下稳定工作。当发动机工作温度升 高后,恒温进气空气滤清器向发动机供给环境温度的空 气。但不利于提高充气效率。
0
0-0.5 0-0.1
300-500
200 90-150
50-70
800-1000 0.10- 0.35 200-1000
40到0减速
0-0.05
300-400 30-35
3、欧洲机动车排放标准 (1)、汽油机
级别 排放
Ⅰ 0.97 2.27
Ⅱ 0.5 2.2
Ⅲ 0.35 1.3
Ⅳ 0.18 1.0
四、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1、CO的生成机理(贫氧、局部混合气过浓) (1)、 RH→R→RO2→RCHO→RCO→CO
燃料中的亲氢碳氢根在常态下与氢保持牢固的结合→但在高温高压下裂 解成碳氢根→碳氢根再与氧发生反应,生成碳氢氧化物→这些物质继续争氧, 生成缺氧碳氢氧化物→进一步缺氧,氢原子脱离,生成脱氢缺氧化合物→最 后碳氢根与一氧化碳分离→ CO
变化控制废气再循环率(参与废气再循环的废气比例)。
详细情况在汽车电子与电气设备中介绍
3、采用精准电控措施AEC——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利用大量传感信 息,采取反馈控制,如:EFI, MCCI, DSC(爆震传感控制(链 接动画)等,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 4、柴油机的涡轮增压与中冷技术TCMC(Turbo-Charge Midle Cooling )——既可减少 HC、CO,也可以减少NOx,还可以提高 Pe。
先进排放控制技术 在中国应用前景探讨
一个原则: 立足中国国情,我国处于发展过程中,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三个必要条件:
能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油品质量、维修能力、 特殊要求如尿素供应); 能承担先进技术带来的购买及运行成本的增加; 汽车污染分担率较大,的确有必要严格控制汽车 排放(如农用车、摩托车排放问题)。
满足新排放标准的技术措施
• 发动机改进 • 发动机改进 • 燃烧室改进 • 燃烧室改进 • 点火系统改进 • EGR • EGR •燃烧过程控制 柴油车 汽油车 • 电控喷射 •电控高压喷射 • 稀薄燃烧 •vvt •VVT • 排气后处理 • 排气后处理 • DOC • 三效催化器 • DPF • NOx催化器 • SCR, •LNT(lean NOx Trap)
碳氢化合物——(也称烃类)包括未燃和未完全燃烧 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物,如 苯、醛、烯和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200多种 复杂成分。饱和烃危害不大,不饱和烃危害性很 大。其中,甲烷气体无毒性。当甲醛、丙烯醛等 醛类气体浓度超过1×10-6时,就会对眼、呼吸 道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浓度超过25×10- 6时,就会引起头晕、恶心、红血球减少、贫血, 超过1000个25×10-6时会急性中毒。苯是无色 气体,但有特殊气味。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带多环 的多芳香烃,如苯丙芘及硝基烯,是强烈致癌物 质。烃类成分还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
五、有害排放物的控制 导入: ①、日益重要——加洲、欧洲、京都、北京 ②、四大措施——法律法规、经济调控、科学使用、 完善功能(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重点讨论) ③、有些措施之间存在矛盾 ④、不同目的不同措施 (一)、主动净化(机内处理) 1、改进燃烧状况 (1)、改善燃烧室结构:减小面容比,增加紧凑度,降 低激冷效应,减少CO 和HC的排放(但氮氧化物增多) (2)、采用稀薄混合气燃烧技术,既有过剩的氧,可减 少CO 和HC的排放,又可减少NOx的排放
(2)、CO2+H2 →CO+H2O(H与C争O) 2 、HC的生成机理(泄漏、贫氧、激冷效应) (1)、曲轴箱窜气 (2)、二冲程发动机回流扫气 (3)、油系泄漏、蒸发 (4)、激冷效应(思考——冷车起动、冬季暖机时的生 油气味儿) 附着在汽缸内壁上的0.05-0.37mm 的激冷油膜不 能蒸发和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