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排放与控制
内燃机排放的治理和控制技术
内燃机排放的治理和控制技术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燃机的排放问题。
内燃机是一种常见的动力装置,可以用于机动车、工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出一系列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治理和控制内燃机的排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内燃机排放的主要有害物质内燃机排放的主要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碳、氢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苯、颗粒物等。
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是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能够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苯是一种有毒物质,能够导致癌症;颗粒物则会危害人体肺部健康。
二、内燃机排放的治理技术内燃机排放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三种:预处理技术、减排技术和后处理技术。
1.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内燃机的燃料或者添加燃料添加剂的方式,降低排放物的含量。
例如,使用生物质燃料或天然气替代传统的石油、柴油等燃料,可以降低排放物的含量;添加燃料添加剂,如乙醇、甲醇等,则可以降低排放物的含量和颗粒物的产生。
2.减排技术减排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内燃机的设计和结构,降低排放物的含量。
例如,采用高压共轨、直喷、涡轮增压等技术,能够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物的含量;采用电动机替代传统的内燃机,可以实现无排放运行。
3.后处理技术后处理技术主要是在内燃机排放后,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
例如,颗粒物捕集技术可以通过滤网或电场的方式,将颗粒物捕集起来,净化废气;氮氧化物还原催化技术则可以通过还原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将氮氧化物转化成氮和水。
三、内燃机排放的治理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内燃机排放的治理和控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在汽车领域,已经普遍采用高压共轨、直喷、涡轮增压等技术,降低排放物的含量;在工业领域,氧化反应器、湿式脱硝技术等后处理技术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一些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如氢燃料电池内燃机、电动机等。
然而,内燃机排放的治理和控制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排放与控制
01
国际排放标准
如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排放标准 ,规定了内燃机废气和颗粒物的 排放限制。
02
03
国内排放标准
法规监管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内燃机 排放标准,如中国的国IV、国V 标准。
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对内燃 机的生产和销售进行监管,以确 保其符合排放标准。
03
内燃机排放控制技术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
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与空气混合并点 燃,利用产生的热能推动机械运转的 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产生的 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或转子等机构 运动,从而对外输出机械功。在长期 的发展过程中,内燃机的技术不断得 到改进和完善,但其排放问题一直备 受关注。
05
内燃机排放控制实践案 例
某品牌汽车内燃机排放控制实践
燃烧冲程
燃料与空气混合后 燃烧,产生高温高 压气体。
排气冲程
排除燃烧后的废气 ,为下一次循环做 准备。
内燃机种类与特点
01
02
03
汽油机
使用汽油作为燃料,转速 高,适合于汽车、摩托车 等高速运转的场合。
柴油机
使用柴油作为燃料,压缩 比高,转速低,适合于重 型机械、船舶等低速运转 的场合。
燃气轮机
使用燃气作为动力,具有 较高的热效率和较轻的重 量,常用于飞机、船舶等 高速运转的场合。
04
未来内燃机排放控制技 术展望
未来内燃机排放控制技术展望
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排放与控制
内燃机是一种将将临近燃料词典的燃 烧产物作为工质,利用其产生的燃气 来推动活塞或转子等机构运转,对外 输出机械功的装置。内燃机按照工作 循环可分为四行程和二行程两种类型 ,其中四行程内燃机包括吸气、压缩 、做功和排气四个行程,而二行程内 燃# 内燃机原理与内燃机的排放与控 制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内燃机排放与控制》教学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1 3 — 0 1 8 1 — 0 2
目前 , 内燃机在世界各国移动源动力装置 中占有主导 地位 , 而且在今后相 当长 的一个时期 内, 这种以 内燃机 为
主的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 的改变 。 内燃机排放 的污染物是 造成 当今城市和港 口环境恶化 的主要原 因之一。 2 0 世纪许 多大气环境污染事件 , 如酸雨 、 臭氧减少 、 全球气候变 暖 、 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 都与 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有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随着环境 问题 的 日 益严峻 , 节能减排 已成为世界 各国的战略 目标。研究和开发新型 、 高效动力装置污染物 排放控制技术 , 实现燃油高效 、 洁净、 经济利用已成为世界 各 国面临的重大任务。在这种背景下 ,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 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及时修改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自1 9 9 5 年起 , 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 中 开设 了《 内燃机排放 与控制》 课程 ; 自2 0 0 7 年起 , 在动力机 械及工程与轮机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 的培养计 划中开设 了相关课程 。 《 内燃机排放与控制》 课程定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 与能源工程学院本科热能与动 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拥有省级教学示范 中心。 《 内燃机排放与控制》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 课 。《 内燃机排放与控制》 课程密切结合科学研究 , 可以开 阔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 了解本行业 内的前沿技术 和发展 动向。 培养高素质 的专业人 才 , 该课程对 于培养学 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 创新能力和 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作 用。自1 9 9 5 年设课 以来 , 《 内燃机排放与控制》 一直作为本 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 内燃机排放与控 制》 课程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相关专业的质量。 因此 , 建设 好《 内燃机排放与控制》 课程 , 对 于提 升我校 本科教学质 量, 增加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 国内的影响和知名度
柴油机排放物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内燃机与配件0引言柴油机的最大特点在于拥有高热效率和大功率等,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正是因为具备这些优势使其在够工程机械领域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常见的挖掘机、大型卡车等都是以柴油机为动力。
从柴油机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来看,虽然柴油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柴油机排放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不仅会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还能影响到人类正常的生活,以及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容易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清楚意识到柴油机排放物的危害性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其排放物造成的影响。
1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与危害根据柴油机排放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可知,其中包括了CO 、NO X 、HC 、SO X 和PM ,其中PM 是一种碳烟颗粒,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是以气、液和固相等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气相排放物包括了CO 、NO X 和气态碳氢;而液相排放物主要含有SO X 和液态碳氢;最后的固相排放物主要是一种较为微小的球状碳粒,其表面会吸附着HC 和SO X ,这些有害排放物对空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甚至还会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埋下严重的隐患。
①CO 属于是一种无色无臭的物质,其最大特征是不完全燃烧,且带有一定的危害性,当这种有害气体被人们在无意中吸入体内,会在人体内与血红蛋白相结合,以此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如此便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氧气运送,则会导致人出现恶心和疲惫等现象,尤其严重的话会导致人出现窒息死亡的问题。
此外一氧化碳也会导致人出现慢性中毒的症状,一般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的人会出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这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②NO X 是一种能够在空气中与高温高压环境下产生反应而出生成的一种有害物质,主要是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
依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这种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毒性,不仅会对周边区域生物的发育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破坏,其中氮氧化物则是形成酸雨等的有害物质之一,由此可见该排放物具有较重的危害性。
《固定式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056-2013
DBXX/ X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于 2013 年 12 月 26 日批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 静、王军玲、朱法华、宋光武、罗志云、尤一安、钟连红、刘 峰、段晶晶。
2014 - 01 - 01 实施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XX/ X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2 5 污染物监测要求...........................................................................................................................................3 6 实施与监督...................................................................................................................................................5 参考文献.............................................................................................................................................................6
《固定式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056-2013
2
DBXX/ XXXXX—XXXX
表1 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mg/m3
燃料类型
颗粒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氨a
天然气、人工煤气 b
5
75
800
2.5
沼气等其他气体 c
—
250
1000
—
a 适用于内燃机烟气脱硝使用含氨还原剂的情况。
b 燃柴油及其他液体燃料内燃机执行燃天然气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固定式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式内燃机(以下简称“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冷热电三联供、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供应等系统中的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管 理,以及使用内燃机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A —内燃机每年总运行时间,h; B —脱硝系统每年总停运时间,h。
5 污染物监测要求
5.1 烟气监测孔和采样平台
应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设置规范的永久性烟气监测孔、采样平台和排污口标志,并应符合相关规 范要求。
3
DBXX/ XXXXX—XXXX
5.2 监测负荷 内燃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负荷应按照HJ/T 397的规定执行。
限值 ≤10 ≤11
4.4 操作规范
脱硝系统运行管理应符合HJ 562的要求,按公式(1)计算的脱硝系统可用率不应小于98%。
脱硝系统可用率= (A − B) ×100% ...........................................................(1)
柴油机排放的控制及处理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目次引言 (1)一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危害和生成机理 (2)(一)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危害 (2)(二)柴油机有害物质的生成机理 (2)二柴油机控制尾气排放的主要净化措施 (4)(一)柴油机机内主要净化措施 (4)1、喷油系统的优化 (7)2、燃烧室的结构和参数优化 (8)3、燃油的改质 (8)(二)柴油机机外净化措施 (10)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引言柴油燃烧后的主要排放物为PM(颗粒状物质)、NOx、CO和HC,但后两者排放较低。
要控制柴油机尾气排放,主要就是控制颗粒物质PM和NO的生成,降低PM和NOx的直接排放。
柴油机与同等功率的汽油机相比,微粒和NOx是废气排放中两种最主要的污染物。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柴油机颗粒排放的技术研究,并且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由于柴油机排气微粒与NOx的生成机理不同,在减少微粒的同时又增加了NOx的排放,同时微粒的减少又使得催化剂中毒得以有效的扼制,因而使采用机外催化技术净化NOx成为可能。
现代内燃机的发展有三大目标,即高动力性、经济性以及低有害排放物。
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采用高效率的内燃机工作循环,如米勒循环,高增压、中冷循环。
采用可变技术。
如可变进气系统,减小进气阻力,获得强涡流和增大进气量;可变机构(可变相位、可变升程);可变压缩比;可变增压器喷嘴截面等。
2.采用多气门设计。
气门正时也可以随工况自由调节。
3.改进燃油供给系统,采用高喷射压力。
4.改进燃烧室与燃烧过程。
5.降低运动件的摩擦损失。
6.降低内燃机的质量。
7.降低油耗,减少CO2排放。
8.废气后处理,包括三效催化转化器。
9.NOx生成机理的研究及排放控制。
10.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及其再生。
一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危害和生成机理(一)柴油机排放的危害柴油机的排气主要是固体颗粒(PM)和NOx,含有较少的CO和HC。
据统计,城市大气中的NOx约有50%来自机动车辆,其中柴油机排放的NOx约占50%,大约30%的悬浮颗粒来自汽车,还有一部分是来自铁路内燃机车。
内燃机排放标准
内燃机排放标准一、排放限值内燃机的排放限值是限制发动机排放的最高允许值。
根据不同的发动机类型和用途,排放限值也不同。
在中国,内燃机的排放限值是根据国家标准GB 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来制定的。
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发动机的排放限值,包括汽油机、柴油机和其他气体燃料发动机等。
二、排放检测排放检测是用来检测内燃机排放是否符合排放限值的方法。
排放检测包括实验室检测和车载检测两种方式。
实验室检测是在实验室中对发动机进行测试,以确定其排放是否符合标准。
车载检测是在车辆运行中进行测试,以评估车辆在实际运行中的排放情况。
三、耐久性内燃机的耐久性是指发动机在长时间运行后的性能表现。
内燃机在长时间运行后,其性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排放性能的下降、油耗的增加等。
因此,内燃机的排放标准中还规定了发动机在耐久性试验后的排放性能要求。
四、燃油质量燃油质量对内燃机的排放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燃油质量不好会导致发动机排放增加,因此内燃机的排放标准中对燃油的质量也做出了规定。
在中国,燃油质量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GB 19147-2016《车用柴油》和GB 17930-2016《车用汽油》来制定的。
五、颗粒物排放颗粒物排放是内燃机排放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是指发动机排出的微小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内燃机的排放标准中也对颗粒物排放做出了规定。
在中国,颗粒物排放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GB 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来制定的。
六、氮氧化物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是内燃机排放中的另一种主要污染物,是指发动机排出的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内燃机的排放标准中也对氮氧化物排放做出了规定。
在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GB 14762-2008《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来制定的。
柴油机排放控制及后处理技术综述
柴油机排放控制及后处理技术综述摘要:柴油机作为一种高效、耐久的内燃机,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和工业设备。
然而,柴油机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控制和后处理柴油机排放已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焦点。
本文综述了柴油机排放控制和后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涉及了选用低排放燃料、优化燃烧过程、采用催化转化器和选择适当的颗粒物收集器等相关技术。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进柴油机排放控制和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柴油机,排放控制,后处理技术,催化转化器,颗粒物收集器正文:1. 研究背景及意义柴油机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发电机和工业设备等领域。
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机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更长的寿命。
但是,柴油机的排放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等。
这些有害物质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产生危害,同时也会对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造成影响,因此控制和后处理柴油机排放已成为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方向。
2. 排放控制技术2.1 优化燃烧过程为了减少柴油机排放,可以通过优化燃烧过程来降低排放。
其中,最重要的是减少NOx的生成。
NOx的生成主要是由于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而产生。
减少NOx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燃烧温度、增加燃烧室的湍流强度、采用外部EGR等。
2.2 选择低排放燃料选择低排放燃料也是减少柴油机排放的重要手段。
低硫燃料、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等都可以降低排放物的生成,特别是低硫燃料可以显著减少排放物的生成。
3. 后处理技术3.1 催化转化器催化转化器是一种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的设备,主要应用于减少NOx和CO的排放。
当废气穿过催化转化器时,催化剂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气体的污染。
3.2 颗粒物收集器颗粒物收集器是一种将颗粒物捕集并减少其排放的设备。
该设备可以过滤掉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从而降低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内燃机燃烧优化与排放控制
内燃机燃烧优化与排放控制一、引言内燃机的燃烧过程是将燃料混合后在氧气的作用下燃烧放出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虽然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突破性技术,但是它同时也产生了空气污染、温室气体和能源浪费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的压力下,内燃机的燃烧优化和排放控制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二、内燃机的燃烧优化为了实现内燃机的燃烧优化,研究人员主要通过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来降低碳排放,并尽可能减少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的形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燃机燃烧优化技术:1. 预混合燃烧(PCCI)预混合燃烧是一种前燃式燃烧模式,即事先将燃料与空气混合并在缸内进行点火。
这一技术可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降低NOx和PM的形成。
2. 发动机进气控制发动机进气控制可以通过优化进气量、时机和温度来提高燃烧效率。
例如,使用高效的涡轮增压器可以增加进气量和进气压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3. 燃烧室设计燃烧室的设计可以通过优化气流和混合条件来改善燃烧过程。
例如,使用冷却喷雾技术可以降低进气温度并改善混合条件,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4.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可以通过调整点火时机、点火能量和点火位置来改善燃烧质量。
例如,使用高能电晕点火系统可以增加点火能量和燃料混合质量,从而提高点火效率。
三、排放控制排放控制主要是为了降低内燃机排放的氮氧化物、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排放控制技术:1. 氧化催化剂氧化催化剂是一种可以在低温下将超过95%的一氧化碳和氢气(HC)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技术。
这一技术可以用来降低内燃机的一氧化碳和HC排放。
2.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是通过将尿素作为还原剂加入到排气中,在氧化催化剂之后使用,将NOx转化为氮气和水。
这一技术可以用来降低内燃机的氮氧化物排放。
3. 微粒捕集装置微粒捕集装置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减少排放的颗粒物。
例如,使用滤网可以捕捉颗粒物,而使用化学反应可以将颗粒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内燃机车柴油机的排放及其控制
内燃机车柴油机的排放及其控制摘要:众所周知,内燃机车排放物对人类以及自然环境都会产生严重危害。
对于内燃机排放控制标准的制定以及实施在美俄等国家已经实行了很多年,我朋友根据国情以及借鉴相关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内燃机车排放控制标准,在的文章中,笔者就将对相关国家的内燃机车,柴油机排放控制标准以及我国的相关控制标准进行介绍。
关键词:内燃机车;柴油机;排放;控制内燃机车在交通运输行业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同其他形式的交通运输相比,内燃机车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在所有交通运输体系当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于内燃机车需求量的增大,内燃机车所排放的污染物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眼泪以及自然环境。
对内燃机车排放的重视也越发提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1污染物的组分和危害内燃机车所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由柴油机运行所产生,柴油机在进行时会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进行燃烧,燃烧过后所产生的对人体及自然环境有害的成分高达两百多种。
虽然有害成分的数目众多,但是在排放物总体积当中仅占到1/500。
由柴油机燃烧所释放出的有害成分是由进入到柴油机内部的燃料空气,以及柴油机自身的结构参数和柴油机的运行状况已经燃烧过程等共同决定。
当以上种种因素出现变化时,排放物中的有害成分就会出现变化。
1.1污染物产生燃烧过程附加反应带来的有害物主要包括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在柴油机的气缸内部想去但去之间产生反应,所生成的产物为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都是一氧化氮,而生成的一氧化氮会在氧化以及非气流的作用下產生二氧化氮的。
除了进入气缸的氮和氧,燃油中所存在的硫元素会在燃油燃烧的过程当中氧气产生反应,产生硫氧化物和硫酸盐等物质。
当燃油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虽然在柴油机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够吸入足量的氧气,但是因为在燃油喷射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局部混合不均匀的状况,使空气出现不足,这样就会导致不完全燃烧。
1.2污染的危害性内燃机车柴油机同其他类型的汽车柴油机率有很大不同,其他类型的柴油机排出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由碳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决定。
“内燃机排放与控制”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本 教学模块从 燃料角度介绍降低 内燃机排 放 的技术 , 包括 石油燃 料性质 对排 放的影 响、 代 用燃料 的排放 特性 。 为及 时反 映减排 技术 的发 展趋势 , 在 这一模 块教学 内容 中增 加了气体燃
料发动机部9o
7 排 放 测 量
是I MO 有关船舶 发动机废气排放标准 。 川
作者简介 : 周松 ( 1 9 6 7 一 ) , 男, 江苏宜兴人 , 哈 尔滨工程 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 教授 ; 郭林丽 ( 1 9 7 5 - ) , 女, 黑龙江绥 化人 , 中国
移 动 通信 集 团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黑龙 江分公 司, 高级 工 程 师。(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系统 、 冷起动 、 暖机和怠速排放控制及排 气再 循环技术 。
4 . 柴 油 机 低 排 放 设计
本 教学模块 通过对 船舶柴油机 工作特点 的阐述 , 讲述通 过 燃料 和改 进燃烧 降低船 舶柴油机氮氧化物 、 硫氧化物排 放的各
种机内控制措施 , 以及各种措施的成 本/ 效果对 比。 1 O . 降低船用柴油机 氮氧化物和硫 氧化物的机 外措施
摘要 : 在 对高等院校 “ 内燃机排放与控 制” 课 程教 学现状进行 简要 介绍的基础 上, 重点提 出了 “ 内燃机 排放 与控制” 课程教 学内容 的优化设计, 并对教学的主要模 块所涉及 的重点教 学内容进行了逐一阐述 , 同时提 出了该课 程教 学的重点和难 点以及 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 排放 ; 内燃机 ; 教 学内容
火焰离子分析仪 F I D) 、 颗粒及烟度测量方法和燃油蒸发 污染物
的测量方法。
8 . 排放 法规 及 测 试规 程
第八章内燃机排气后处理与排放法规
SCR
Oxidation
Catalyst4N2
+ 2CO2 + 4DH2POF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稀NO 催化还原器(LNC) FBC CSF CDPF X Off-Board/Replace Engine Management
FBC Type Concent.
10
4HC + 3O2 2CO2 + 2H2O 2CO + O2 2CO2
Oxidation Catalyst (O) 4NH3 + 3O2 2N2 + 6H2O
Hydrolysis Catalyst (H) (NH2)2CO + H2O 2NH3 + CO2
第五节 排放法规
一、排放测试规范 二、取样系统 三、测量技术简介 四、排放限值
壁流陶瓷捕集器的进一步研究——增加捕集容量、延长再生周期
过流式微粒捕集原理__减小捕集量,延长使用时间
连续再生
Inlet
Sect发ion动机排气
Catalyst Section
Pt催化剂
Filter Section
DPF
Outlet Section
净化后排气
C+NO2→CO2+N2 NO+O2→NO2 C+O2→CO2
一、汽油机三效催化转化器
1、催化反应机理 2、催化转化器的结构 3、催化转化器的工作特性 4、车用三效催化剂的要求 5、汽油机排气后处理之未来
1、催化反应机理 H2O
HC CO2
CO N2
NOx
CO HC NOx TWYCO2 H2O N2
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引言内燃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应用广泛的动力源之一,但是同时也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内燃机在燃烧燃料时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CO、NOx、颗粒物等。
为了控制和减少内燃机排放的污染物,许多控制技术已经被开发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第一章改良燃料通过改善燃料的成分和质量,可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
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添加化合物,如甲醇、丙醇、乙酸甲酯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利用零部件表面的化学催化剂,如铂、钯、铁等催化剂,来升高燃烧温度,从而降低污染排放。
第二章后处理系统后处理系统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清除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技术。
其中一个常用的后处理系统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
这个系统在排气管中加入催化剂,通过化学反应将NOx转化为氮和水,从而减少这种有害物质的排放。
另外一个常用的后处理系统是氧化催化剂(DOC)系统,将有害物质如CO、HC氧化成CO2和H2O,从而减少它们的排放。
第三章冷却回收系统冷却回收系统是一种通过将排出的废气中的热量回收,来提高内燃机效率的技术。
这种系统可以使用废热回收器或换热器来回收排气管中的热量,将其重新利用到发动机中。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内燃机工作的效率,同时减少废气的排放。
第四章燃烧控制技术燃烧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内燃机的燃烧过程,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的技术。
其中常用的技术是燃料分离和电子快门技术。
燃料分离技术可以将燃料喷射到发动机中,从而减少不完全燃烧的现象,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电子快门技术可以通过电子信号控制燃油的喷射,从而调整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减少废气中的污染物。
结论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是现代交通工具中必要的技术。
改良燃料、后处理系统、冷却回收系统和燃烧控制技术都是可行的技术手段。
在今后的发展中,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内燃机排放控制原理(何邦全编著)PPT模板
第5章柴油机排气后处 理
5.1氧化催化器
5.2柴油机 NO<sub>x</sub> 后处理器
5.3柴油机颗粒过滤器
5.4柴油机排气后处理 系统的集成
参考文献
5.2柴油机 NO<sub>x< ;/sub>后处理器
5.3柴油机颗粒过滤器
第5章柴油机 排气后处理
5.2柴油机NO<sub>x</sub>后处理器
第1章内燃机污染物
第1章内燃机污染物
1.1内燃机污染
01 物的生成
1.1.1CO 1.1.2HC 1.1.3NO<sub>x</sub> 1.1.4颗粒物 1.1.2HC 1.1.3NO<sub>x</s ub> 1.1.4颗粒物
1.2汽车和内燃
02 机排放标准简介
1.2.1轻型汽车排放测试方法 及排放限值 1.2.2重型车发动机排放测试 方法及排放限值
影响
04
2.9.4喷油压力对直喷汽油机颗粒 物排放的影响
05
2.9.5降低直喷汽油机颗粒物生成 的措施
第2章设计和控制参 数对汽油机排放的影 响
2.11汽油机冷起动时的排放控 制
2.11.1HC 排放控制
1
2.11.2颗粒 物排放控制
2
04
第3章汽油机排气后处理
第3章汽油机排气后处理
3.1催化器的组成
直第
喷 柴 油 机 排 放 的 影 响
章 设 计 和 控 制 参 数 对
4
01
4.1影响柴 油机排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化学烟雾——HC和NOx在强烈的阳光下会生成臭 氧(O3)和过氧酰基硝酸盐(PAN),即浅蓝色的光 化学烟雾,它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有毒气体的二次 污染物。光化学烟雾中的O3是强氧化剂,能使植 物变黑直至枯死,使橡胶开裂,它有特殊的臭味, 其嗅觉阀值为0.02×10-6和1×10-6,接触1小 时后会引发气喘、慢性中毒,5×10-6浓度下30 分钟会使人致死。
(3)、采用废气再循环EGR(链接录像与动画)
——引入进气量5-20%的废气,以稀释氧浓度,减少
NOx的排放。由于废气中含有大量的CO2,它不参与燃
烧,却吸收了大量的热,因此,降低了最高燃烧温度,
又使混合气中氧的成份降低,因此减少了NOx排放。废 气再循环使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下降,尤其是 废气再循环过多,会影响发动机怠速、低转速小负荷、 暖机工况的运转稳定性,因此,必须根据发动机工况的
3、NOx的生成机理(高温富氧)
(1)、主导反应:3N2+O2
N+O2
2NO+N(大部分)度大于逆向反应速度时, NOx产生, (2)、影响因素:富氧、高温、反应滞留时间长 4、MP的生成机理(碳烟凝聚、杂质)
(1)、高温缺氧形成碳烟核心
(2)、气态烃和其它物质在碳烟核心表面粘附凝聚,再 加上大小碳烟核心相互碰撞吸附,形成碳烟基元 (3)、碳烟基元再吸附、粘着其它物质形成球状或链菌 状聚合物——即大小微粒
四、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1、CO的生成机理(贫氧、局部混合气过浓) (1)、 RH→R→RO2→RCHO→RCO→CO
燃料中的亲氢碳氢根在常态下与氢保持牢固的结合→但在高温高压下裂 解成碳氢根→碳氢根再与氧发生反应,生成碳氢氧化物→这些物质继续争氧, 生成缺氧碳氢氧化物→进一步缺氧,氢原子脱离,生成脱氢缺氧化合物→最 后碳氢根与一氧化碳分离→ CO
关于稀薄燃烧技术
一是提高压缩比 采用紧凑型燃烧室,通过进气口位置改进使缸内形成较强的空气运动旋流, 提高气流速度;将火花塞置于燃烧室中央,缩短点火距离;提高压缩比至13: 1左右,促使燃烧速度加快 二是分层燃烧 如果稀燃技术的混合比达到25:1以上(最高可达40:1),按照常规是无法 点燃的,因此必须采用由浓至稀的分层燃烧方式。通过缸内空气的运动在火 花塞周围形成易于点火的浓混合气,混合比达到12:1左右,外层逐渐稀薄。 浓混合气点燃后,燃烧迅速波及外层。 为了提高燃烧的稳定性,降低氮氧化物(NOx),现在采用燃油喷射定时与 分段喷射技术,即将喷油分成两个阶段,进气初期喷油,燃油首先进入缸内 下部随后在缸内均匀分布,进气后期喷油,浓混合气在缸内上部聚集在火花 塞四周被点燃,实现分层燃烧。 三是高能点火 高能点火和宽间隙火花塞有利于火核形成,火焰传播距离缩短,燃烧速度增 快,稀燃极限大。有些稀燃发动机采用双火花塞或者多极火花塞装置来达到 上述目的。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颗粒的大小及 组成有关。微粒越小,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 它们进入人体肺部后停滞在肺部及支气管中的比 例越大,危害也越大。小于0.1微米的颗粒能在空 气中做随机运动,进入肺部并附着在肺细胞的组 织中,有些还会被血液吸收。0.1~0.5微米的微粒 能深入肺部并黏附在肺叶表面 的黏液中,随后被 绒毛所清除。大于5微米的微粒常在鼻部受阻,不 能进入呼吸道,大于10微米的微粒可以排出体外。 微粒除了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害外,由于微粒存 在孔隙能黏附SO2、未燃HC、NO2等有毒物质或 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因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更大 的危害。由于柴油机的微粒直径大多小于0.3微米, 而 且数量比汽油机高出30~60倍,成分更复杂, 因而柴油机的微粒排放相对更大。
(2)、CO2+H2 →CO+H2O(H与C争O) 2 、HC的生成机理(泄漏、贫氧、激冷效应) (1)、曲轴箱窜气 (2)、二冲程发动机回流扫气 (3)、油系泄漏、蒸发 (4)、激冷效应(思考——冷车起动、冬季暖机时的生 油气味儿) 附着在汽缸内壁上的0.05-0.37mm 的激冷油膜不 能蒸发和燃烧。
Ⅴ 0.09 0.6
Ⅵ 0.06 0.35
HC+ NOx CO
(2)柴油机
级别 排放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HC+ NOx
1.36
0.90
0.56
0.30
0.20
0.10
MP
0.196
0.10
0.03
0.025
0.02
0.015
CO
2.72
1.6
0.64
0.50
0.35
0.25
三、有害排放物的危害
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一种窒息性的有毒 气体,由于CO和血液中有输氧能力的血红素蛋白 (Hb)的亲和力,比氧气和Hb的亲和力大200~ 300倍,因而,CO能很快和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 素蛋白(CO—Hb),使血液的输氧能力大大降低, 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引起头晕、 恶心、头痛等症状。轻度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慢性中毒,严重时会使心血管工作困难,直至死 亡。为保护人类不受CO的毒害,将24小时内吸 收的CO的浓度限制在5×10-6以内。CO和Hb结 合是可逆的,如果人体吸入低浓度CO后被置于新 鲜空气中或进入高压氧舱,已经与Hb结合的CO 会被分离出来,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氮氧化物——是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多种氮氧化物, 如NO、N 2、N2O3、N2O5等,总称NOX。在内 燃机中主要是NO,约占95%;其次是NO2,占5 %。NO是无色无味气体,只有轻度刺激性,毒性 不大。但高浓度时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轻度障碍, NO可以被氧化成NO2。NO2是一种棕红色强烈 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其含量为0.1×10-6时即可 嗅到,1×10-6~4×10-6就感到恶臭,它对人 体健康毒害较大。NO2吸入人体后,和血液中的 血红素蛋白(Hb)结合,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对 心、肝、肾都会有影响,还会使植物枯黄。但 NO2较易扩散,遇水易溶解。
五、有害排放物的控制 导入: ①、日益重要——加洲、欧洲、京都、北京 ②、四大措施——法律法规、经济调控、科学使用、 完善功能(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重点讨论) ③、有些措施之间存在矛盾 ④、不同目的不同措施 (一)、主动净化(机内处理) 1、改进燃烧状况 (1)、改善燃烧室结构:减小面容比,增加紧凑度,降 低激冷效应,减少CO 和HC的排放(但氮氧化物增多) (2)、采用稀薄混合气燃烧技术,既有过剩的氧,可减 少CO 和HC的排放,又可减少NOx的排放
碳氢化合物——(也称烃类)包括未燃和未完全燃烧 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物,如 苯、醛、烯和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200多种 复杂成分。饱和烃危害不大,不饱和烃危害性很 大。其中,甲烷气体无毒性。当甲醛、丙烯醛等 醛类气体浓度超过1×10-6时,就会对眼、呼吸 道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浓度超过25×10- 6时,就会引起头晕、恶心、红血球减少、贫血, 超过1000个25×10-6时会急性中毒。苯是无色 气体,但有特殊气味。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带多环 的多芳香烃,如苯丙芘及硝基烯,是强烈致癌物 质。烃类成分还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
5、OBD排放控制——OBD装置监测多个系统和部件,包括发动机、 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氧传感器、排放控制系统、燃油系统、 GER等。 OBD是通过各种与排放有关的部件信息,联接到电控单元 (ECU),ECU具备检测和分析与排放相关故障的功能。当出 现排放故障时,ECU记录故障信息和相关代码,并通过故障灯发 出警告,告知驾驶员。ECU通过标准数据接口,保证对故障信息 的访问和处理。
先进排放控制技术 在中国应用前景探讨
汽油车
目前国内汽油整体质量尚可,基本能满足欧II 车辆的运行要求。欧III油品仍需等待!! 更先进排气催化器的应用效果可能随运行条件 而改变,但基本可以使用。 先进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在中国实际使用效果 (在用车排放状况)需要科学收集和评估! 先进车辆的OBD在中国适应性仍需深入研究, 应先在条件较好的地区试点、逐步全国应用。
变化控制废气再循环率(参与废气再循环的废气比例)。
详细情况在汽车电子与电气设备中介绍
3、采用精准电控措施AEC——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利用大量传感信 息,采取反馈控制,如:EFI, MCCI, DSC(爆震传感控制(链 接动画)等,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 4、柴油机的涡轮增压与中冷技术TCMC(Turbo-Charge Midle Cooling )——既可减少 HC、CO,也可以减少NOx,还可以提高 Pe。
CO HC NOx M-particle 88-99% 63-95% 31-53% 2-30% 04Tokyo 04Beijing 04New York 04London
2、不同工况下发动机排放有害成分浓度 (1)、汽油机
工 况 怠 速
co% 4.0-10
HC(ppm) 300-2000 300-600 200-400
(3)、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适当降低燃烧温度,适度 减少HC和NOx的排放,但过多会影响Pe (4)、怠速时,适度减小气门重叠,高速时,适当增大 气门重叠,适度减少少HC和NOx的排放,但经济性变 差 (5)、适当减小ε,可减少HC和NOx,但Pe↓ 2、改善混合气品质 (1)、选用高清洁、优质、无污染、杂质少的燃油 (2)、采用恒温进气(多用于化油器式或节气门体汽油 喷射式发动机上):当发动机冷起动后,向发动机供给 热空气,这样,化油器即使供给稀混合气,热空气也能 保证燃油充分汽化和燃烧,从而既减少了CO和HC排放, 又能使发动机在低温下稳定工作。当发动机工作温度升 高后,恒温进气空气滤清器向发动机供给环境温度的空 气。但不利于提高充气效率。
满足新排放标准的技术措施
• 发动机改进 • 发动机改进 • 燃烧室改进 • 燃烧室改进 • 点火系统改进 • EGR • EGR •燃烧过程控制 柴油车 汽油车 • 电控喷射 •电控高压喷射 • 稀薄燃烧 •vvt •VVT • 排气后处理 • 排气后处理 • DOC • 三效催化器 • DPF • NOx催化器 • SCR, •LNT(lean NOx 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