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国学,又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国学可以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国学知识点:1.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
2.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通过学习《诗经》,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以及自然景观。
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每句三字,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伦理、自然等多个方面。
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4. 《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八德,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读物。
5. 《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它强调了“性善论”和“仁政”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孟子》来理解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念。
6. 《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7. 《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提倡“中和”之道,主张在处理事物时保持平衡和适度,这对于学生形成理性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8. 《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后来发展成为哲学、宇宙观和人生观的重要著作。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易经》来了解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
9. 《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阐述了“道”的概念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和生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0.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六年级、《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老子》节选1.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吾子以为奚若?"。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知识点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涵盖了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主要学习了一些国学经典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内容。
一、《论语》中的名句《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读物。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些名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充实自己。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抱着喜爱和热爱的心态去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型,意味着我们要用自己善良的行为去影响他人,不要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二、《三字经》中的常识《三字经》是一本以三字一句的方式记述了中国古代历史和各个领域的知识,它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
下面是《三字经》中的一些常识点:1. 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本质,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磨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3.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只有内心无愧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挑战。
三、《百家姓》中的家族文化《百家姓》是一部以姓为主线,记录了我国历史上近500个姓氏及其相关知识的读物。
它不仅帮助人们了解姓氏的意义,还传承了家族文化和优秀传统。
下面是《百家姓》中的一些姓氏:1. 赵钱孙李,侯周吴郑。
这是《百家姓》中开头的几个姓氏,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家族。
2. 云云雨雨陈老黄。
这句话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姓氏,展示了中国姓氏的丰富多样性。
3. 百家姓细算来,可记三百家。
这句话告诉我们,姓氏种类繁多,但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每个家族的特点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经典诵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经典诵读《庄子.齐物论》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 公孙丑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宗炳《画山水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王维《山水论》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唐岱《绘事发微.读书》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礼记. 乐记》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礼记. 乐记》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 谋攻》东南西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王维《山水诀》味摩语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五味万殊,而大同于美;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嵇康《声无哀乐论》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周礼、天官.食医》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
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礼记. 檀弓下》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子.形势解》一單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 尽心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梁惠王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还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 阳货》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六年级下学期必背小古文
引言概述:六年级下学期必背小古文(二)是指六年级下学期中,学生需要背诵的一些经典小古文的集合。
这些小古文以其丰富的表达方式、深刻的内涵和精确的语言结构,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下学期必背小古文(二)中包含的内容,从五个大点阐述各个小古文的背景、主题、表达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
正文内容:一、《论语·为政篇》1.背景:《论语·为政篇》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其中讨论了如何从事政治和治理的问题。
2.主题:该篇通过一系列对话和故事,阐释了孔子对于为政治理的看法和要求。
3.表达手法:运用对话、议论和寓言等手法,明确表达了孔子对于政治的态度和观点,强调君子的品德和德行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二、《诗经·国风·卫风》1.背景:《诗经·国风·卫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描写爱情、社会风俗和政治现实的诗歌。
2.主题:该篇诗歌以卫国的政治和社会情况为背景,通过描写人物的生活和遭遇,抒发了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3.表达手法:运用形象、比喻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深切体验和感慨,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三、《文心雕龙·论文譬喻格调类》1.背景:《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论著作,其中《论文譬喻格调类》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譬喻运用和文风格调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概括。
2.主题:该篇论文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譬喻运用和文风格调的分类和分析,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表达手法: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明确论述了不同文风格调对于情感表达和文学形式的作用和价值,以及不同譬喻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特贡献。
四、《孟子·离娄下》1.背景:《孟子·离娄下》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其中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治国原则。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国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 10首】1﹑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理解】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2﹑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理解】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3﹑马诗(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理解】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
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4、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理解】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5、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1==========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理解】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里徘徊。
(唐、暮江吟6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清7、对酒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理解】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元、天净沙·秋思8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理解】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六年级下背诵清单
六年级下背诵清单
以下是六年级下学期的背诵清单:
1. 《诗经》中的经典诗歌:《关雎》、《蒹葭》、《卫风·硕人》等。
2.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3. 《三字经》:全文共120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句,介绍了儿童应该学习的基本道德和知识。
4. 《百家姓》:通过列举中国常见的姓氏,帮助学生记忆姓氏的起源和人物故事。
5. 《孟子》中的经典语录:如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6. 《国旗、国徽、国歌法》:背诵国旗、国徽、国歌的相关法律法规。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背诵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8. 《中国古代诗歌选》:背诵古代诗人的经典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9. 《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如贾宝玉的“黛玉出塞”、林黛玉的“贾母神仙朵朵香”等。
10. 《唐诗三百首》:背诵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如杜牧的《秋夕》、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以上是六年级下学期的背诵清单,通过背诵这些经典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季氏第十六(一)◎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二)◎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②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②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②,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②。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①大人,侮圣人之言。
六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下册
六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下册六年级语文必背的古诗词下册通常包含了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适合六年级学生背诵:1.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2. 《夜泊牛渚怀古》张继牛渚西江夜,青枫浦上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背诵这些诗词,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六年级国学经典背诵
六年级国学经典背诵
第2页:兵者,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4页: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第5页: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第8页: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矣。
第9页: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第11页: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14页: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第18页: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第24页: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第36页:故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六下语文必背古诗词
六下语文必背古诗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将进酒》等。
这些古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
地位,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接下来我会逐一介绍这些古诗词。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描写了登高远眺的壮
美景象,以及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
哲理深受人们喜爱。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的寂
静和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眷恋,以及
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
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
与愉悦。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豪迈激昂的语言
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豁达豪放,是中国古代酒颂诗的典
范之作。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语文课程中被要求背诵,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六年级必背国学知识点
六年级必背国学知识点中国的国学是源远流长的,凝结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作为六年级学生,了解一些必背的国学知识点,不仅能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六年级必背的国学知识点吧!1. 小学在小学阶段,我们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国学作品,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这些作品通过简洁有力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
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默写这些经典课文,通过背诵来巩固学习成果。
2. 中学进入中学后,我们将接触到更加深入的国学知识。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些重要的国学经典,例如《论语》、《道德经》和《史记》。
这些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而治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通过研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国学礼仪国学不仅关乎文字和经典,还包括了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穿着整齐、举止得体,如何与长辈和同学友好相处,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优秀传统。
4. 诗词歌赋古代的中国文化以诗词歌赋为重要表达形式,六年级的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经典的诗词歌赋作品。
例如,我们可以学习《木兰诗》、《静夜思》和《江雪》等脍炙人口的诗作。
通过欣赏和背诵这些诗词,我们将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并且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5. 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书法字帖,如《千字文》和《百家姓》。
通过练习书法,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书写能力,还能够领会书法中的韵律美和意境。
6. 中华美食中国的传统美食也是国学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学习一些传统的中华美食,如饺子、粽子、汤圆等。
通过品尝这些美食,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学会传统的烹饪技巧,培养我们的饮食文化素养。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一)◎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注释】①颛臾: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②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③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④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⑤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季氏第十六(一)◎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二)◎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②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②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②,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②。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一、国学经典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2.古今贤文(劝学篇)................. (3)3.古今贤文(真理篇)................. (4)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二、经典美文1.《海燕》.......................... .. ..... ............... ........ ....... .高尔基172.《春》.......................... ....... ..................... . .... ... .... .朱自清173.《匆匆》.......................... ........ ............... .... .... ... ....朱自清184. 《桂林山水甲天下》....... ......... ..................... .... . 陈淼195.《乡愁》................... ............... .... .... ... ..... ....... ... 余光中206.《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217.《少年中国说》.................................. ........... .... .... 梁启超228.《爬山虎的脚》.................................. ............ .........叶圣陶229. 《趵突泉》......................................... ....... ........... .老舍2310.《燕子》......................................... ... .................. ..郑振铎2411.《麻雀》.......................... ....... ................ ......... 屠格涅夫2412. 《眼睛》.................................................. .......... ...姜华2513.《雷锋日记》..................... ................. ...... ...........雷锋2614. 《猫》.............................................................. .... 老舍2615.《珍珠鸟》......................................... ........ ...........冯骥才27三、爱我中华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82. 我爱这土地.............................艾青303.炉中煤 .................. ...............郭沫若30四、对联集锦第一部分国学经典——古今贤文1. 志向篇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6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第6周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释义: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举一反三,那么就不再教他了。
货离乡贵,人离乡贱。
树挪死,人挪活。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明人自断,愚人官断。
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
不是撑船手,怎敢拿篙竿!
天下礼仪无穷,一人知识有限。
一人不得二人计,宋江难结万人缘
第4周
衣服补易新,手足断难续。
盗贼怨失主,不孝怨父母。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我不如人我无其福,
人不如我我常知足!
对联经典诵读
第1周
名人联
山光扑面经宵雨,江水回头欲晚潮。——郑板桥对罗聘联
岭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传说骆宾王对宋之问联
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于右任
第2周
拆字联
氷冷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萬字头。
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晓岚对乾隆联
第
2
周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
6
周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六年级 经典诵读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六年级经典诵读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六年级经典诵读1. 《赠别》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程度,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6. 《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7.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8. 《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缺乏夸,今朝放纵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9.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0. 《清平调三首》其一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假设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1. 《清平调三首》其二唐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2. 《清平调三首》其三唐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13. 《赤壁怀古》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 《黄鹤楼》唐崔颢(ha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6.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7.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六年级下册需要背诵的内容
六年级下册需要背诵的内容一、古诗词。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文言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三、日积月累中的部分内容。
1. 描写节日的诗句:2. 关于诚信的名言:3. 关于保护环境的标语: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北师大版语文六(下)国学必背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 努力图树立, 庶几终 有成! 10 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 可轻?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3.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4.
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 5. 乘众人之智者, 即无不任也。 讲 智 慧 6.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 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 大矣。7. 何谓之知?先言而后当。凡人欲舍行为, 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 8.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9.明者见于无 形,智者虑于未萌。10. 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 之不加疏。
俭பைடு நூலகம்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辛苦。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 念物力维艰。
1.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 强 自 信 有自信者。 2.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 其谁也?3.恃人不如自恃也。 4.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5.天生我材必有用。 6.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7.人皆可以为尧、舜。
六年级(下)国学必背篇目
能背诵积累《国学经典诵读》中的经典语录,并能根据语言环境运用。
序 号 内容 同伴评价 家长评价 老师评价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2.俭,德之共也;侈,
行
恶之大也。 3.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4.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节
5. 由 俭 入 奢 易 , 由 奢 入 俭 难 。 6.子曰: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7.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 裕民以政。 8.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六下所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六下所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背诵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包括了《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钱塘湖春行》、《滕王阁序》等。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背诵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其次,《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壮丽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另外,《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对春天清晨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还有,《钱塘湖春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通过对钱塘江春天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独特魅力和风景如画的美景。
最后,《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背诵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心。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从中受益,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论语》及《千家诗》全部背诵。
各学校可以对《论语》增加注释。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季氏第十六(一)◎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二)◎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②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②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②,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②。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①大人,侮圣人之言。
”(三)◎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①思明,听思聪,色②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③,见得思义。
”◎子曰:“见善如不及①,见不善如探汤。
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其斯之谓①与?◎陈亢(gāng)①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②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yuàn)③其子也。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①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惜别咏怀1.送郑侍御①谪(dí)闽中②[唐]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ě)旧过(ɡuō)。
大都③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④和。
自当逢雨露⑤,行矣慎⑥。
2.与朱山人①[唐]杜甫锦里②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③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④。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⑤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⑥。
3.送天师①[明]朱权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②。
黄金甲③锁雷霆印,红锦韬缠日月符。
天上晓行骑只鹤,人间夜宿解双凫④。
匆匆归到神仙府,为问蟠桃熟也无。
4.送毛伯温①[明]朱厚熜(cōn g)大将②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③。
风吹鼍(tuó)鼓④山河动,电闪旌(jīng)旗⑤日月高。
天上麒麟⑥原有种,穴中蝼蚁⑦岂能逃。
太平待诏⑧归来日,朕⑨与先生解战袍。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论语》阳货第十七(一)◎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ì)孔子豚②。
孔子时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诸涂④。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⑤,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⑥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⑦。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①相近也,习②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①。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①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③。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④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⑤?”◎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①。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bì)肸(xī)①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②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③;不曰白乎,涅④而不缁(zī)⑤。
吾岂匏瓜⑥也哉?焉能系(jì)⑦而不食?”◎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①,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②;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③;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④;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⑤;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群③,可以怨④。
迩⑤(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①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②也与?”◎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色厉而内荏①,譬诸小人,其犹穿窬②(yú)之盗也与?”◎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古之狂①也肆②,今之狂也荡③;古之矜也廉④,今之矜也忿戾⑤;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三)◎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孺悲①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①,期②(jī)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wù)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②而讪③(shàn)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④(zhì)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⑤(jiǎo)以为知⑥者,恶不孙⑦以为勇者,恶讦⑧(jié)以为直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宫廷遗珠1.长宁公主①东庄侍宴[唐]李峤别业临青甸②,鸣銮③降紫霄。
长筵鹓(yuān)鹭④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⑤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biāo)⑥。
2.恩赐丽正殿①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唐]张说东壁②图书府,西园③翰墨林。
诵诗④闻国政,讲易④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⑤,恩叨醉酒深⑥。
载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3.上元应制[宋]蔡襄高列千峰宝炬森②,端门③方喜翠华临。
宸游④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⑤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⑥,四十余年惠爱深。
4.上元应制[宋]王珪雪消华月②满仙台,万烛当楼③宝扇开。
双凤④云中扶辇下,六鳌⑤海上驾山来。
镐京⑥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风⑦陋汉才。
一曲升平⑧人共乐,君王又进紫霞杯。
5.侍宴②[唐]沈佺期皇家贵主③好神仙,别业④初开云汉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⑤,池成不让饮龙川⑥。
妆楼翠幌⑦教春住,舞阁金铺⑧借日悬。
敬从乘舆⑨来此地,称殇⑩献寿乐钧天。
国学经典—第五单元《论语》微子第十八(一)◎微子①去之,箕(jī)。
子②为之奴,比干③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①,三黜②。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曰:“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
◎齐人归①女乐,季桓子②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jié)溺①耦(ǒu)而耕②。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
长沮曰:“夫执舆④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⑥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⑦(y ōu)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⑧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①(diào)。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②,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③(shǔ)而食④(sì)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①民:伯夷、叔齐、虞仲②、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30“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