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合集下载

12课张骞出使西域

12课张骞出使西域

第12课张骞出使西域课堂导入(汗血宝马)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有名的马?比如:三国演义里吕布的赤兔马、刘备的的卢马,那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种马:“身体健壮、日行千里、出汗如流鲜血”这就是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流出的汗水真的是鲜血吗?有谁知道?其实是因为这种马的皮肤较薄,奔跑起来能看见它的血管,同时,这种马流出的汗水映在红色的皮毛上,看起来就好像流血一样,所以人们称它为汗血宝马。

在中国,汗血宝马首先出现在西汉,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今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发现的,后来传入到中原地区。

那么西域和大宛是在何处,张骞通西域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骞通西域。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67页学习新课1:神秘的西域在汉朝,西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玉门关和阳关分别在今天的甘肃敦煌西北和西南。

想一想,在你们所学的诗句中,有没有提到过这两个地方?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葱岭,也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有人认为:葱岭就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不周山,你们知道不周山吗?传说不周山是人界到达天界的唯一途径。

广义的西域是指葱岭以东包括今天的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辽阔地区。

在本堂课,我们讲的主要是狭义的西域。

西域地区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类活动,分布着众多的民族。

请同学们阅读67到68页的小字内容,了解下西域各族人民是如何生产和生活的。

(请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西域人民有的在水草丰盛的草原上放牧,有的在肥美的绿洲上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瓜果蔬菜,如葡萄、石榴、核桃、胡萝卜等。

此外,那里的人民还能歌善舞,有许多的乐器。

因为,西域与西汉的中原地区相距遥远,并且交往很少,所以西汉人民的心目中,那是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

直到张骞通西域后,才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

难点提示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影响
1.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
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贸易 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 3.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 的基础。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
第 12 课 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
阳关
138 大月氏 119
60
重点提示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原因:西汉初年,匈奴控制着西域诸国。匈奴贵族残酷 地压迫和剥削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还不时南下,威胁西汉 的都城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并想借用西域大 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
2.经过:公元前 138 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
洗地机 扫地机 /
nip685zyg
西行,途中被匈奴扣留了 10 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离匈奴, 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已经安定下来,不愿再和匈奴作 战。直到公元前 126 年,张骞才回到长安。
3.结果:张骞虽未达到出使的目的,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沟
通汉与西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典例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解析】选项 A 是第二次出使西域达到的目的,B、D 两项是 出使西域的结果和作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络大 月氏夹击匈奴。 【答案】C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2)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2)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都是奉汉武帝之命,促进西汉与西 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 提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寻求军事同盟,进攻匈奴。 4骏.张马骞、两瓜次果出、使蔬西菜域、后音,乐内、地舞与蹈西和域魔的术联等×系传日入益西密域切。,( 内) 地的 提示:应是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 入内地。
探究主题2 西域都护的设置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之。宣帝改曰都护。” ——《后汉书·西域传》
【探究思考】 (1)举例说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参考答案: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和先进的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蔬 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
探究主题1 张骞通西域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探究思考】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界定西域有关的三个标志性地名。狭义的西域指哪里,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哪一地区, 广义的西域又指哪里?
参考答案:①玉门关、阳关、葱岭。 ②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③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判断抢答】
1.玉门关和阳关是区别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的标志。( )
提示:葱岭是区别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的标志。
2.长安是西汉都城,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地。大月氏人生活 的地区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地。( )
×
提示:汉武帝想借用西域大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2)为了保护往来商旅,管理西域的军事和政治,西汉在材料二中的A处设置了怎样的机构?该机构的设置 具有怎样的意义?

【历史课件】第12课《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历史课件】第12课《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汉武帝
第4课 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 Nhomakorabea(敦煌壁画)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塑像(甘肃阳关)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墓(陕西省城固县)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纪念金币
返回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汉疆域图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轮台汉代烽燧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残存的烽火 台为夯筑,现存平面略呈方形,残高约8米,边长约6—7米。烽 火台南侧附近残存有房屋遗迹,曾出土较多的五铢铜钱。烽火台 四周为屯田遗址,反映了汉代在西域的驻军情况。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行进在沙漠中的驼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鎏金铜马(1981年陕西兴平县茂陵一号无名冢出土。 据考证,该马是根据西域大宛良马的形象铸造的)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 (大)宛 马“天马”。
——《汉书·张骞传》
返回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绘制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学习测评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重庆第三十中学涂菁【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张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Hi,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Tujing.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重庆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我姓涂,大家可以叫我涂老师。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是?(逐一展示黄瓜、胡萝卜、石榴)生:黄瓜、胡萝卜、石榴。

师:这些东西你们都吃过吗?生:吃过。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产地是哪里吗?生:(略)讲授新课:师:这些都是古时从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传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域,开启一段神秘的西域之旅。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7页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通”往何处——走进神秘西域,“通”之过程——张骞出使西域,“通”向未来——“凿空”西域影响,我们将其概括为“三通”。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管西域 2.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达成目标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 1.唐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 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 朝时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 2.下列同学对汉武帝之前西域形势的概括中,正确的是 • A.小国林立 B.归属中原 C.匈奴掌控 D.无人地带 • 3.某同学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时出土的 中原丝织品。他结合所学的知识推测出: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 入新疆最早始于 •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高祖统治时期 • C.汉武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统治时期 • 4.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 A.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 B.丝绸之路的开通 • 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汉武帝后,海上 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听说西域人大月 支与匈奴有不共 戴天之仇,我想联 合大月支夹攻匈 奴,以解决北方边 患!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4、汉武帝要派人联络大月氏(支)进 攻匈奴,谁愿意踏上这样艰险的旅程?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 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 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 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5、比较第一次与第二次出使的任务、出发时间、返 回时间、结果、成效。
第一次出使西域
任 务
联络大月氏与汉 朝夹击匈奴
第二次出使西域
联络乌孙进攻匈奴
出发时间 返回时间

《张骞通西域》习题

《张骞通西域》习题

第12课张骞通西域一、选择题1、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2、狭义的西域是指()A.今西藏地区 B.河西走廊C.今西北地区 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3、西汉前期,威胁西汉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A.匈奴 B.大月氏 C.羌族 D.乌孙4、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探险家是()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C.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在A.公元前139年B.公元前138年C.公元前119年D.公元138年7、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8、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背景是()A.西汉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B.匈奴已经部分西迁C.匈奴与汉朝通好D.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已经获得重大胜利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B.加强与匈奴的友好相往C.联络乌孙国王,进攻匈奴D.为了加强与乌孙国的友好交往10、汉朝和西域往来日趋频繁始于()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11、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①汗血马②葡萄③核桃④小麦⑤打井技术⑥西域魔术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12、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战国1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14、关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域都护建立于公元前60年B.西域第一任都护是班超C.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D.西域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15、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是()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三、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时 间:
职 权: 意
公元前60年
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 商旅。
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 义: 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教育哲学》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西域都护府
《教育哲学》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教育哲学》
博望侯张骞塑像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教育哲学》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路线: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地区—葱岭—中亚—欧洲 《教育哲学》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出发时间:前138
出发地点:长

前126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第二次出使西域 联络乌孙 进攻匈奴
任务
出发时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返回时间 公元前126年
成效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军事 任务,但开通了西域与中 原的道路,沟通了联系。
《教育哲学》
互通有无 促进交流
葡萄
核桃
苜蓿
石榴
天马
汗血马、 乐器、 歌舞等
请 思 考
明点 的 中 了? 交 原 什这 流 与 么种 有 西 ?特 什 域 点么地 说特区
玉门关
葱 岭
阳 关
《教育哲学》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玉门关遗址
《教育哲学》
阳关遗址
第12课、张骞通西域(川教版)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点击新目标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

.2、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3、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课堂进行时【情境创设】展示石榴、葡萄、胡桃(核桃)、胡豆、胡萝卜等图片,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蔬,但在西汉前,它们是不会在中国出现的,那它们来自何方?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课前热身】默读课文,查字典,完成填空。

1.张骞()2.苜()蓿()3.大月()氏()4.匈()奴()【新课解读】一、神秘的西域2.看图,找出两关一岭,长安的位置,了解西域的大致范围。

3.狭义定义:、■_以西,以东。

广义定义:包括以西的广大地区。

明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西域。

4.读一读教材67页的小字,了解西城的概况,想象他们的生活.二、张骞通西域1.读教材68页内容,说说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原因是什么?2.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3.张骞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4.结合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结合提示,思考、归纳)1.(70页,第二段)2.(与13课的关系)3.(70页,第三段)西域都护设置时间:_______ 年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_______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课堂小结】K1232、口诀:甘肃玉门阳关西,葱岭以东称西域。

公元以前138,张骞首次出西域。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保边疆。

汉设西域都护府,新疆从此受管辖课堂大练兵L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2.张骞出使西域后,由西域传到内地的是()①骏马②音乐③舞蹈④魔术A. B. C.®®@D.®@3.填空: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b.公元前,西域都护府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出使西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出使西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刻,西域都护设置的时刻。

2、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进程;3、明白得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学习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出使西域。

【学习难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形。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列表经历能使头绪复杂的知识层次分明,是帮忙经历的一个好方式。

【预习自测】1.狭义的西域是指。

2.为了夹击,汉武帝派出使西域。

3.玉门关和阳关位于今天的省境内。

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刻是,从动身。

5.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趋紧密。

内地精美的和等产品,先进的和技术传到西域。

6.西域是指今天的地域,它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是在公元前年,那时西汉政府设置了。

【我的疑问】【课内探讨】【学始于疑】一、西域是指什么地址?二、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缘故是什么?【质疑探讨】探讨问题一: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形下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探讨问题二: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与第一次相较,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址?【当堂检测】1.狭义的西域是指()A.今西藏地域B.河西走廊C.今西北地域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域2.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址在汉代时称为()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与西域各族通好C.预备设立西域都护D.开通丝绸之路4.西汉前期,要挟西汉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A.匈奴B.大月氏C.羌族D.乌孙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始于()A.公元前202年B.公元前138年C.公元前126年D.公元前119年【课后反思】【课后训练】阅读以下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皆称博望侯(张骞被封为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联系讲义知识,请回答:(1)此处的“张骞凿空”是指什么事件?那时在位的皇帝是谁?(2)西北国何时“始通于汉”?(3)为治理西北国增强其与内地交流,汉于何时设立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4)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张骞通西域》教案教材与学生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西方域的地理概念,讲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以及张骞“凿空”丝绸之路过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

本课是从汉朝的对外交流和民族关系方面进一步说明统一国家的意义,继续印证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并引出下一课汉朝中外交流的情况,具有重要地位。

西域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情调,学生对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加之本课教材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获得形象饱满的历史认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2.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3.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及根据历史人物某一方面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播放有关西方域风情的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西域的神秘与旷远。

2.通过观看《张骞出使西域》的flash动画课件,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

3.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5.通过“哪些因素成就了张骞的功绩的”讨论,巩固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的评价,进一步了解非智力因素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2.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立。

(二)难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1.西域风情电视片。

2.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课件。

3.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导课1.投影新疆风情图片,从今天新疆的美丽、神秘导入新课。

张骞通西域. 定稿

张骞通西域.  定稿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

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通过了解新疆的历史,进行维护国家统一的教育。

教学重点:张骞出使西域。

教学难点: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或实物)。

(逐一展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图片或实物)这些东西你吃过吗?生回答师:同学们都知道这些蔬菜和水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但是,在西汉以前,我们内地还没有这些蔬菜瓜果,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还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

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在内地出现的呢?它们是从什么地方传到我们内地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神秘的地方,了解一下这些蔬菜和水果是怎样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我们内地的。

(展示课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二、新课学习:板书课题强调写一写张骞的“骞”。

学生解读课题师: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于内地和西域之间相距遥远,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对它都缺乏了解,因此,这就使得遥远的西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神秘的西域(板书)师:那么,汉代的西域地区究竟指的是哪些地方呢?1、西域的地理范围(板书)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67页的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再看地图册张骞通西域)师:请大家看地图册。

(强调)汉朝时,狭义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同时强调突出玉门关、阳关、葱岭三个地点,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这三个地点。

)就是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你们以前听说过玉门关和阳关吗?(展示玉门关、阳关遗址图。

考点12: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概况 课件

考点12: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概况 课件

大宛

玉门关
大月氏
阳关

疏勒
鄯善
于阗
大漠风光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 沙 麓,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始建于前秦建
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 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
鸣沙 、月牙泉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 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城西北约 90公里处。 阳关,位于敦煌市城西南70公里处,因 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龟 Nhomakorabea古城遗迹
香妃墓、艾提尕清真寺
青海长云暗雪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 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本课小结:
一、张骞出使西域 二、丝绸之路
1、西域的概念
1、丝绸之路的开辟
2、第一次出使西域 2、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3、第二次出使西域 3、丝绸之路的地位
4、影响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西域地区是指_阳__关__、玉__门__关_ 以西,包括今天的_新__疆__ 和_中__亚__ 地区。
条件?
2、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古__代__东__西__方__经_ 济__、__文__化__交__流_的代名词。
二、完成表格: 出使原因 出使时间 影响
第一次 联合大月氏 出使 夹击匈奴 第二次 招引乌孙 出使 对付匈奴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19年
绸开 之辟 路了

三、思考题:
张骞顺利出使西域需要哪些必备
走廊,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向西,通过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 丝织品可以运到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2、路线:墩煌

四川省成都市“蜀都杯”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四川省成都市“蜀都杯”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第13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于2012年9月26 ~9月30日在成都隆重举行
(图为主办方和各国代表共同点亮水晶球启动仪式)
据悉,本届西博会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1561家境外企业参展,参展面积 分别占比33.3%和36.2%。希捷、英特尔、三星、LG、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业 携带新产品、新技术亮相。
大月氏
匈奴 西汉
二、“通”的原因及过程——张骞出使西域
3、自我展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一步步制作并展示包含全课重要知识点的简易地 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主人翁意识。
4、讨论法:设置讨论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 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而且讨论还能让他们逐步具备团队精神和养 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1、“神入”历史法:本课补充了很多的历史图片、材料、影像资料,创设历史情
景让学生“神入”历史,通过合理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学生据此体悟现实, 为己所用,从历史中获取智慧。
2、问题探究法: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重 难点设置了若干材料、问题,并将材料、问题贯穿于一系列充分的动手动脑活动之中。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探究、自主及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 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的目的; (2)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第一次出使的时间;汉初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时间; (3)理解: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张骞通西域“通“的三层意义; (4)能力:初步掌握文史、史地结合的学习方法,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处 理的能力,制作、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识读、绘制并运用简易历史地图能力; (2)通过“我随张骞通西域”、“放飞想象”、“动动手”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 史料、图片、图表等“神入”历史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分组讨论”等互动学习方式,总结出“通”的三层意 义,锻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且初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以为现实所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通西域艰辛历程的学习,认识并学习张骞忠于国家、锲而不舍、开拓、 开放的精神。以实现对学生意志力、抗挫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2)通过对西域都护府设置的了解,认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民族的历史是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以培养正确的民族观、国家统一意识。 (3)通过对三“通” 即沟“通”、开“通”、“通”向未来的分析和理解,以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初步树立国际化意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课程标准】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及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播放西域的风情片,感受神秘和旷远;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新疆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西域风情的电视片、张骞像的投影;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同学们,西域是我国西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

它辽阔、神秘、美丽。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西域去走一走、看一看。

3.播放西域的风情电视短片,让学生感受西域二、新课讲授(一)西域1、引导:此时此景,同学们都在想些什么呢?(美丽的西域在什么地方)2、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识记。

3、设疑:和我们内地一样,西域有人类生存,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请看书67页辅栏内容。

(阅读相关内容,知道西域的人们是如何劳作、生养的,知道很早的时候西域就和内地有联系)(二)、张骞出使西域1、过渡:从阅读中,同学们一定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知道了内地与西域早有联系,但显然的是西汉对西域的了解不够,于是汉武帝刘彻招募勇士前往西域探险。

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了解汉武帝招募人出使西域的原因。

(学生阅读找出答案)2、出示张骞头像的投影或者图片,简略告诉学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出发的时间、出发地点、任务、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地点等,使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课件201908)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教学课件201908)
第 12 课 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
阳关 138
大月氏 119
60
重点提示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原因:西汉初年,匈奴控制着西域诸国。匈奴贵族残酷 地压迫和剥削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还不时南下,威胁西汉
的都城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决பைடு நூலகம்对匈奴用兵,并想借用西域大 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
2.经过:公元前 138 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 西行,途中被匈奴扣留了 10 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离匈奴, 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已经安定下来,不愿再和匈奴作
战。直到公元前 126 年,张骞才回到长安。
;棋牌https:/// 棋牌 ;
众皆我民 石榴蒲桃之珍 访收斩之 而成帝尚复不寤 皆以为误 若怀恶心 夫然 世有道 手诏追述先帝节俭之教 对扬天问 起以议郎 辅之正酣饮 唯余疾困 《虞书》曰 尝为《劝农》及《饼》诸赋 传曰 据苍岑而孤生 威曜无穷 忧不在寡而在不安 浮采艳发 然悠悠之言 收迹远遁 以为师傅 是故 圣王之御世也 若生极其情 大德亡其情愿 体夏禹之至俭 及其弱也 诸侯为之者 万年亿兆不改其名矣 宫省穆然 六沴之灾 获二守 冲而恒 继期挺秀 尺鷃所轻 案古今之语 氐 元熙中并列显位 至性过人 后嗣可安 后敦悖谬出所不图 嶷然稀言江应元 下有输实之臣 四年又以博士征南安朱冲 时隆 则宅中而图大 蔡克入至颖前 后人复起 而鲲推理安常 侵弱之衅遘自三季 三张减价 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 惜其鱼捕之饶 自上下下 籍散发箕踞 司徒魏舒 人神愤怨 封人壝宫 群萌反素 时陶侃为散吏 每宣君臣谦光之道 以无谷之人 器则九鼎犹存 虽峻刑严辟 审知是逸 未齿乎上代 不 就 启四涂之广阼 秦塞斯路 护其短也 己快则朝野称咏 所以漱石 沈珩以敏达延誉 知尽不可益 思竭愚诚 志以为当如博士等议 望山载奔 上有大哉之君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案(无答案)川教版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C.准备设立西域都护D.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背景(1)必要性:诸侯王势力很大;诸子百家各派相当活跃(思想)。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复习要点素材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复习要点素材 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1、汉朝时,西域指的是(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2、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原因:(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

匈奴贵州残酷地压迫和掠夺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不时南下,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失败的原因:(当时,大月氏人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日子过得不错,不愿再和远在东方的匈奴作战。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乌孙),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前138年,前126年回到长安);长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前119年,前115年回到长安)。

3、张骞出使西域的积极作用:张骞通西域,勾通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张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我们应学习他敢于冒险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他为了祖国利益不怕牺牲生命的高尚品德;我们应学习他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4、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的原因:(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的时间:(前60年)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

)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B西域和内地人员商旅往来增多;C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活动加强。

)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5、汉武帝在加强内地与今天新疆地区联系方面有什么成就?(在外交方面主要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了解和沟通。

)从总体上简要概括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学习与探究
第三学习主题
学习活动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绘制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第三学习主题
学习测评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1.狭义的西域是指( A.今西藏地区 C.今西北地区
D
)。 B.河西走廊 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2.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答:西域都护是如下情况下设置的: 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 B.西域和内地的人员、商旅往来增多; C.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活动加强。 它的设置意义有: A.表明汉朝中央政权正式管辖西域; B.促进内地和西域联系的加强; C.有利于西域的发展。
2.绿洲农业是灌溉农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如何引水灌溉。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匈奴贵族残酷地压迫和掠夺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还不时南 下进入内地抢掠,严重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 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 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 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 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 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 来报名,钦此!
第三学习主题
史海拾贝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班超在西域
扶 风 安 陵 32 年 ~ [ 102 年
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 班 超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 ]
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的城堡遗址。始建于公元73年至94年间,距今已有 近两千年的历史。班超以盘橐[tuó]城为根据地,抗击匈奴,安抚西域,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 域的统治,并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现在的班超公园是1994年开始在盘橐城遗址地规划修建 的,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东南部,占地面积15亩。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域
汉 武 帝
张骞出使西域壁图(敦煌壁画)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公元前126年,历经13年磨难的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 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通西域
西汉疆域图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 域 的 含 义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狭义: 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广义: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凉州词》(《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核桃树
葡萄园 西域种植着许多独特的水果和蔬菜品种
核桃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胡瓜(黄瓜)
胡葱(火葱)
胡萝卜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石 榴
石 榴 花
牧草之王—苜蓿[mù·xu]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域绿洲上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提示:
1.绿洲上的人们种植什么、吃什么,唱歌跳舞的情景。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新疆轮台县汉代烽燧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西域 (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汉在西北地区的军事屯田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 先进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
音乐 舞蹈 葡萄核桃苜蓿石榴天马 魔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去东来的人员日渐增加。内地精 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音 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
第三学习主题ຫໍສະໝຸດ 第4课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已经取得重大胜利。张骞再度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 继续打击匈奴。张骞和三百多个随员,带了一万多头牛羊和许多金银、丝绸、布匹等出发。 张骞去乌孙国,因动乱无法与汉朝合作。张骞让随行人员分头访问大宛、康居、大夏、安息 等国,与许多国家结交。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12课
神秘的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课堂小结
第三学习主题
导入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史记》书影(司马迁)
《汉书》书影(班固)
《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最早记载了有关西域的情况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神秘的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结 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任 务
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
第二次出使西域
联络乌孙进攻匈奴
出发时间 返回时间 结 成 果 效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19年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开通了西域与中原的道路 沟通了联系
未完成联络乌孙的任务 互通有无 促进交流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玉门关遗址(西域之玉多从此进入内地)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阳关三叠》)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遗址(今甘肃敦煌西南)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尼雅河古桥残迹是已经消失的精绝国人所修建
西域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分布着众多的民族。西汉中期,西域各族在大大小小的绿 洲上,建立起几十个政权,大的几十万人,小的几百人。西域人有的游牧,有的从事农业生 产。虽很早西域和内地就有了联系,但缺乏了解。
博望侯张骞塑像
?~前114年 字子文 西汉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
汉武帝决定反击匈奴,他在加强汉朝军队的基础上,还想联合西域各民族共同作战。汉 武帝听说大月氏[zhī]人与匈奴结怨非常深,就计划借用大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于是,汉 武帝发布诏令,招募愿意出使远方、联络大月氏的人。张骞勇敢地报名应征。
第三学习主题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波斯风格的银豆
这个三牺钮列瓣纹银豆发现于西汉齐王刘襄墓中,原是古波斯王朝贵族流行的药丸银 盒,公元前2世纪流传到汉朝,应为政府之间馈赠的礼物。银豆传入中国后,另配置铜圈足 和盖上的三牺钮,可谓中西合璧。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寿延年”织锦
在具有浓厚西域风格的图案上,装饰“寿延年”汉文吉祥词语,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 证明。
——《汉书·张骞传》
西汉茂陵鎏金铜马(根据西域大宛良马的形象铸造)
第三学习主题
课堂小结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神秘的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2.广义上的西域 1.两次出使西域的原因 2.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及其作用 1.张骞出使西域,密切西域与内地联系
张骞出使 西域
西域都护 的设置
2.西域都护的设置 3.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