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形而上学注重静态分析,辩证法注重动态分析 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普遍性,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特殊性 形而上学注重逻辑推理,辩证法注重实践检验
形而上学是现代哲学的基础,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哲学家仍然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 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许多哲学家仍然在运用形而上学的方法 进行研究。 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哲学家仍然在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
力和方向。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在现代哲学中的融合,是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融合,使得哲学更加全面、深入地探讨问题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融合,为现代哲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融合,促进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哲学思考:形 而上学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世 界的本质和规 律,提高我们 的哲学素养。
辩证法是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 重要方法
辩证法是科学方 法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都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它们都试图解释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静止和孤立,而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运动和联系。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试图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哲学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们都对人类认识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辩证法是现代哲 学的重要理论基 础,对现代哲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辩证法强调事物 的对立统一,揭 示了事物的内在 矛盾和运动规律, 为现代哲学提供 了新的思维方式
和方法论。
辩证法在现代哲 学中广泛应用于 社会、政治、文 化等领域,对现 代哲学的研究和 应用产生了重要
综合探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分歧之三: 全面的观点与片 面的观点的对立
代表人物 及其观点
世 界 观 辩 证 法 方 法 论
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 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切事物都是相 互联系的,整个 世界处于普遍联 系之中
任何事物都包含 着矛盾,矛盾具 有普遍性和客观 性
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地、 用联系的观点看 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 问题
坚持全面地看问 题,坚持两点论、 一分为二地看问 题,反对片面化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古今异俗,新故异 备”,“世异则备变”, “因时变法”,“于以先王执 政,只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 也”。 黑格尔——“矛盾则世一切运 动和生命的根源;事物只自身 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
历史唯 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集体主义价值观 无产阶级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矛盾则世一切运动和生命 的根源;事物只自身具有了矛盾, 它才会运动。”——黑格尔
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 中没有任何矛盾” ——杜林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与对立(列表)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 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 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分歧之一: 联系的观点与孤 立的观点的对立 分歧之二: 发展的观点与静 止的观点的对立
综合探究: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对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老子
“万物独化” “物各自生” “独生而无所资借” “突然自生” “突然自死”——郭象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25讲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教学难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和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涵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其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
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论辩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
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
2、形而上学是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源于古希腊文,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
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论。
3、两种对立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1、为什么说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其次,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点8-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哲学领域的几个“对子”的掌握,弄清 各个“对子”在哲学上的地位即“对子”之间的关系。题中B、 C、D项都是哲学上的斗争形式。因为哲学上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因此,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其他斗争都从属于这一斗争。故应选C
【答案】C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典型例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是( ) 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③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 世界 ④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 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知识点解析】
【举例】打个比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像两个没有主见的 人,他们做事情总是要跟着领导的步子走,这个领导就是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总是围着这两个领 导转,它们是不能够自成一派的。
【总结】在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和唯心、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从来就只有唯心和唯物两个基本 派别,两大阵营。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总是依附于这两大派 别的。
(2)两者的关系:哲学只有两大阵营,就是唯物和唯心的对立。 因为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 学的斗争,是具有从属的意义的。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 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从来就没有游 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这样的独立 派别。它们要么和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和唯心主义结合,是不 会独立存在的。
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方面,而其统一性却被忽视了.尽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在其关系中居于次要地位,但却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本文试图坚持对立统一观点的辩证方法来考察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关键词:形而上学;辩证法;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即要求人们正确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方法.因此,对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的考察,我们需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统一两方面来把握。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是否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就是辩证法,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就是形而上学。
以自然界为例,辩证法把自然界看作“有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对象或现象互相有机的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而形而上学则把它看作“彼此隔离、彼此孤立、彼此不依赖的各个对象或现象的偶然堆积”。
可见,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各自总的观点和方法上是根本对立的。
2.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即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辩证法承认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贯彻于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
再次,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总之,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从而对立统一规律也就变成了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试金石。
3.是否承认质量互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
量变即量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较小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即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之间是互不联系,彼此孤立的。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曲折前进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是数量的变化和位置的移动,没有质变。
3、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所以说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辩证法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
辩证法9、辩证法 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教案射阳县陈洋中学一、考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二、知识梳理: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观点【重点分析】1、正确理解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而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根本分歧,这主要是因为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其次,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
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或者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总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要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3)正确对待个人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4)正确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1) 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世界。
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要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
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2)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它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同时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1.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是关于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立足全面、整体地了解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以片面、局部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2.对立与分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孤立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因而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在研究个别事物时,不要忽视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研究某一部分时,不要忽视它同整体以及整体中其他部分的联系。
例如,我们在研究中国发展问题时,不能孤立地就中国而研究中国,而是要把中国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世界格局之中来进行研究。
形而上学的观点恰好相反,他们总是试图找到了事物之间固定不变的“界限”,而把一个个事物孤立起来进行研究。
实际上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我们的认识走入误区。
也就是说,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或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全体。
科学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是正确的,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则是错误的第二,运动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不仅存在着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存在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发展表现为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承认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只承认机械运动,只承认量变,认为事物的变化只有数量的增减而无本质的变化,一种事物只会产生同样的事物;看不到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更看不到事物的变化会使自己转化为性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因此我们说它实际上是静止不变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
总结
坚 持 唯 物 辩 证 法
反 对 形 而 上 学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方法论要求
知识拓展
第二、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 的对立统一。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 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焦点和 根本分歧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承认矛盾,事物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否认矛盾,事物变化 原因是外部力量推动
温馨提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基
本观点);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观点(根本观点);根本要求是创新。
知识拓展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 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联系是相互 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因此,辩证法承认矛盾, 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 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 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总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
关键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
展的源泉。
3.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方法论要求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品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1.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这四点分歧并不是并列的,其中关于事物发展原因问题上的分歧是它们的根本分歧,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任何事物都包含了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性,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次,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孤立点看问题.第三,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则主张用静止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从而可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分歧从根本上决定了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决定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后转为哲学名词。
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辨法的同义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形而上学的特点是同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汇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高中政治哲学课本的内容,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1、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及实质)【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原理内容】: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⑵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知识点8-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哲学领域的几个“对子”的掌握,弄清 各个“对子”在哲学上的地位即“对子”之间的关系。题中B、 C、D项都是哲学上的斗争形式。因为哲学上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因此,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其他斗争都从属于这一斗争。故应选C
知识点——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和基本派别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知识点பைடு நூலகம்析】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 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 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 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 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知识点解析】
两种哲学基本派别: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现代唯物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典型例题】
1、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 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 本的是( )
【答案】C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典型例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是( ) 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③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 世界 ④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 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
辩证法的内容和一些原理归纳
请说明辩证法的内容和一些原理都有哪些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1)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2)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3)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4)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1)整体是事物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2)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哲学第三单元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例题练习
1、在对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 在对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 2008 稳中求进” 好字优先”格外引人关注。 中,“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格外引人关注。 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进”是经济发展的 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 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好”字如今 又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看, 又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A、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B、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全面的、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质变高于量变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实施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 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①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根据目前的经济 形势和物价状况, 形势和物价状况,适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加强宏 观调控,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观调控,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实施不同的货 币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问题, 币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问题,促 进经济稳定增长。 进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1)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 (2)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内 具备了旧事物不具备的积极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容,具备了旧事物不具备的积极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旧事物的决裂。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 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 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继 承和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承和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新旧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新旧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肯 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 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题目观点仅仅把创新理解 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与克服, 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与克服,而忽视了新事物对旧事 物的肯定与保留,是片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物的肯定与保留,是片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于后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辩证法的概念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方式,它强调对立统一、矛盾运动和事物的内在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种对立关系不是简单的排斥或否定,而是通过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来实现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古希腊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工具。
二、形而上学的探讨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超越感官现象和经验的存在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体系中提出了“四因说”和“分类”等重要理论,深刻地阐述了事物的本质和构造。
形而上学帮助人们超越感官世界,探讨更深层次的存在和本质,对于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重要意义。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密不可分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两者相互补充和联系,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后世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杰出成就,更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财富。
通过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认识自身的存在和意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精髓,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世界依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深刻的哲学主题。
通过对该主题的全面评估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以期能够拓展我们的思想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为我们的人生之旅增添更多智慧和力量。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25讲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教学难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和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涵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其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
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论辩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
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
2、形而上学是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源于古希腊文,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
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论。
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1、为什么说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其次,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一、形而上学的概念与特点1.1 形而上学的起源与发展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起源于古希腊,并在后来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完善。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超越感觉经验的本质和存在,涉及到宇宙的原因、目的和普遍规律等问题。
1.2 形而上学的特点与方法形而上学以思维和概念的方式来认识和解释世界,它的特点主要包括绝对性、固定性和抽象性。
形而上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推理和演绎来进行思考,试图通过概念和原理的运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辩证法的概念与原理2.1 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起源于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辩证法通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观察,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的本质。
2.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和过程性原理。
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矛盾普遍性表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过程性原理强调事物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比分析3.1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根本差异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根本差异在于认识事物的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形而上学主要关注的是抽象的本质和固定的规律,而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观察和对变化的理解。
3.2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相互关系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虽然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可以相互补充和纠正,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四、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实际应用4.1 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辩证法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中,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社会现象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4.2 形而上学的应用领域形而上学在哲学、宗教和艺术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
在哲学中,形而上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在艺术中,形而上学可以帮助我们构思和创造。
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根本分歧
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因而它主张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
因而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有性质的根本变化。
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
因而它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一类事物只能产生同一类事物,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因而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只见事物的现在,不见其过去和未来;只见一个个孤立的片段,不见总过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而它主张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坚持两点论。
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地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而且只有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实际上是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要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发展变化;并且,矛盾是世界最普遍最重要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指在哲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提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一对对子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含义: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哲学形式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既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形而上学含义: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
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表象,找到人眼不可见的、高于表象(现象)、对表象(现象)起着决定作用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位移。
由于反感教条主义的只讲形式,不究实质,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形而上学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
马克思沿用了黑格尔的这种定义。
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
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指一种以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哲学理论,是指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的区别: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根本观点)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不承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所在)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
【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事物有条件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反对:反对孤立的看问题和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
运用: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兴建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动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忽视联系,也不能否定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否则就会受到联系的报复。
(2)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固有联系进行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方法论:人们既要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处于统帅地位。
部分也影响整体。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中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统帅和决定的地位,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合理组合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欠佳组合,就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整体和部分又是联系的,二者不可分割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发挥依赖各部分功能的发挥,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状决定整体的性状及变化;部分又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有部分的功能,整体性状影响决定部分性状及变化。
)方法论:①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反对:没有全局观念;忽视局部的作用。
运用: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个人利益主体的功能,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大功能。
②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③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
4、系统和要素【发展的观点】5.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运用: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如何理解?6.运动和静止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的变化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反对: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事物看成静止不变;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辨析: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实质)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①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弄清事物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③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运用:①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内容。
②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但是有生命力的新事物。
③正确认识中国现实的国情,必须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
④可持续发展既是今天对以往行为反思的结果,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前途的探索。
⑤知识经济时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8.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信息地向前发展。
(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事物在总体上的数量没有变化,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具体要求:①坚持适度原则;②不失时机促成飞跃;③重视量的积累,还要优化结构。
反对: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反对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反对忽视量的积累和结构优化。
运用:①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脚踏实地、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③企业要优化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学习要优化时间配置,提高学习效率。
10.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内容: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的成长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对新事物的成长持怀疑态度;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条直线,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运用:①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
②既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又要学会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社会主义的改革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1.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反对: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1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即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反对: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作是虚幻的、任意的,否认了转化的条件性,是错误的。
13.矛盾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反对: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
1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用全面地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反对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
运用: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②认真学习和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法治建设,一手抓道德建设。
③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判与自我批判等矛盾。
1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也有各自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的千篇一律、一刀切。
运用: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②企业的发展必须既面向市场,立足市场,又加强科学管理,抓紧技术改造。
③我国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矛盾要特别注意区分矛盾的性质,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内容: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学会正确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致电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反对:反对片面强调普遍性和片面强调特殊性。
运用: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经验,党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来指导全国。
(试点—总结—推广);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了20世纪中国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理论+实践);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④三个代表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7.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抓中心、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反对:不分主次的均衡论,只抓中心的“单打一”,将主次矛盾绝对化的静止的观点。
运用: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须高度重视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