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地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地震》是冀教版小学科学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地表剧烈变化”。地震属于地表剧烈变化的一种,是地球内部的岩石受到强大的力的作用时,产生断裂、错位,一时间出现的地动山摇现象。本课引导学生关心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这种自然灾害,自主合作探究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的危害,掌握避震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学情分析:

;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了解地震给。

(二)能力目标:

)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

(三)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

设计意图:三个教学目标旨在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达到此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

(一)教学重点:

地震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难点:

地震的危害及避震。

设计意图: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学习。

五、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

设计意图: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你想了解些什么《

明确:学生交流感受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感受地震是最为严重的的自然灾害之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探究新知

1、实验名称:树枝折断的实验

实验准备:自备树枝

'

(1)说一说树枝为什么折断

明确:树枝承受不住压力就会断裂。(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断裂震动响声)

(2)思考: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地震承受不住压力就会释放能量;岩层发生断裂;板块之间不断的碰撞、挤压,就会发生断裂。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震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抽象的科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学生便于理解,加深了印象。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

@

2、实验名称:模拟房屋倒塌实验

实验材料:书本、文具盒、字典、瓶子等。(就地取材)

(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明确:学生总结。(教师板书:地震的危害)

(2)说一说地震有哪些危害

;

明确: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人员伤亡,大量社会物质损失,山体崩塌,泥石流,水灾,瘟疫。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对地震危害有了一定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地震的危害的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其的认识。教学重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知识的提问

1、大家知道地震前有什么现象吗

明确: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学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

"

2、世界上最早预报地震的仪器是什么呢

明确:张衡候风地动仪。(图片展示)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避震演习

1、说一说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

明确:当地震发生时,首选的是想办法离开高楼大厦,到相对空旷的地方——逃生;第二,如果在房子里出不去,要拉掉电闸、关好煤气以防起火,躲藏到卫生间或有一定支撑力的物体如桌子、床的下面——躲藏等等。

2、做个避震演习

想像一下,假如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样做

明确:学生做。(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两个提问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遇到地震时的应变能力,使学生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

(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体会、想法

明确: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复习、得到巩固,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地震的《预防地震》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增加学生预防地震的知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九、板书设计:

19、地震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危害

如何避震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直观明了,便于理解。

2016年12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