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建设典型案例及体会
中职教育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录1.润物无声育学子,潜移默化铸英才 (1)2.感恩师德,倾情奉献 (16)3.特色专业建设思考 (22)4.以课程建设促进中职教师团队成长 (27)5.特色常规铸习惯,幸福教育造人生 (33)6.扎实做好订单培养,努力践行产教融合 (46)7.“爱心小厨”奉献社会 (54)润物无声育学子潜移默化铸英才******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年11月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许多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
后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加上高校的扩招,教育经费的减缩等原因,造成了普通高中过热,人们对职业越来越不重视,越来越存在偏见,职业学校的生源也就存很大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少集体荣誉感,对人生目标缺少追求,在家中唯我独尊感较强。
有的学生有着不良的社会交往、不良的习气,这些都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口号的提出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及技能型人才普遍短缺的现状,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任务,毫无疑问,中国职业教育又迎来了光明的春天,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同时,近几年也是我校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关键时期,机遇越大,挑战也就越大,特别是在这种知识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破裂”的环境下,如何实施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德育创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学校“创规”工作为契机,以“学生怎样做人、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突出过程性管理。
二、工作目标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三个鲜明”德育模式。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把“鲜明的职教特色、鲜明的专业特色、鲜明的校本特色”作为新的教育模式。
首先,以教务处组织的学校技能大赛为契机,让学生在比赛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信心,增加自我认同感。
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
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专业(群)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也是提高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水平重要手段。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为主线,对接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特种作业操作证,大力拓宽培养路径,推动地方、学校、专业群三级联动,强化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同,有效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育人平台,促进“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合力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专业群建设作为职业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实训教学条件、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等举措,打造专业群品牌效应,起到良好的专业示范作用和服务地方经济作用。
一、实施背景(一)地方产业用工需求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全市总面积3. 3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41.91万,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地区,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著名水电之乡。
河池市经济以冶金、化工、蚕茧和蔗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据调研,地方行业企业每年技术工人用工需求达10多万人次,行业企业常出现用工荒现象。
因此,培养和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仅是产业支撑的需要,也是企业的发展需要,还是当地劳动就业需要,更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二)学校专业认证需求专业认证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质量提升需要质量控制体系推动,而进行专业认证是提升职业教育面向产业行业的能力以及办学质量的手段。
学校如果没有质量控制机制,容易带来办学质量的下降。
现有的评估机制与评价体系对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的影响有限,引入企业及政府主导的人才评价、专业评价机制,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
(三)专业群建设发展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3典型案例3(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思考淄博市博山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年11月在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中,准确定位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推进零距离就业,是其重要环节。
一、准确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完善课程体系办学理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过程和绩效。
我校确定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同时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不到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增加理论、方法、技能、管理四个选修课程模块;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病认真组织实施;多角度推进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强化特色意识。
二、优化结构,挖掘潜力,建设一支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而持续发展的建设队伍1、加强师德建设。
通过举办优质课评选、微课、信息化教学大赛、精品课程建设等活动,把“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落实到课堂,落实给每个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建设专业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根据业务特长,让每个教师相对集中地承担一个领域的教学研究任务,建立了钢琴、美术、舞蹈、声乐与视唱、理论等学科小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小组互助形式推动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3、以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重点,发挥带头作用。
发挥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推广教改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4、引进、培养技能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
近年来,学校引进大大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学校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为学校的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我校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中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案例
50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09下半月2016年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6〕958号)。
唐山市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为配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广阔前景,2016年我校决定将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与维护作为汽修专业的专门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1 建设过程1.1 师资队伍建设新能源汽车为新兴行业,面临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
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外派培训。
先后派出优秀青年教师到北汽新能源、天津圣纳公司、上海博世汽修等企业和进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汽车机修、汽车电修、钣金等专项培训。
(2)入企实践。
外出学习返校后的教师再轮流到兴亚汽修、汇通高轿、成亮汽修等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企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3)人才引入。
高薪聘请上海博世汽修学校资深教师李玉民、四联汽贸维修总监赵金辉、上海大众维修技师郑东凯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
(4)专家指导。
长期聘请庞大汽贸集团培训部主任李明、唐山市海大洲汽贸公司培训部讲师付建光、石家庄三职专汽修部主任薛灿亮等专家来校指导专业建设。
(5)校本培训。
每年开展校本培训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比武,以赛促学促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目前,本专业师资队伍是一个充满活力、结构合理、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的优秀团队。
1.2 多元校企合作(1)我校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多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培训,内容为BESC1及BESC2两部分课程,并考取了低压电工上岗安全操作证书。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把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定位于五个战略工程之一。
为项目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北汽新能源车型技术、教学教具、课程开发、实习场地和解决学生就业等多方面的支持。
中职教育典型案例(2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本文将结合某中职学校的典型案例,探讨中职教育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校概况某中职学校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技能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典型案例1. 课程体系改革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
首先,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其次,学校引入企业真实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让学生在入学时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2. 教学方法创新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例如,学校推行“项目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网络等渠道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进行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效率。
3. 校企合作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例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让学生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提前适应职场生活。
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4.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例如,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如篮球、足球、舞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各类竞赛,如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成效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某中职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1. 学生就业率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了企业技术骨干。
中职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及特色专业建设之我见
对比欧美国家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还非常落后,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如何破解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难题是中职示范学校发展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是非常好的突破口。
中职示范学校能否准确地把握好中职示范学校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中职示范学校建设成败的关键。
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要在原有办学条件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试点,进一步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在深入探索、实践,努力寻找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发展的方向。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一般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针对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以及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因此,中职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要“摸清家底,看清形势”、秉承传统、适应社会需求、明确自身定位、突出特色发展,并对多项关系到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明确“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思想素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特色培养模式。
坚持继承性、创新性的统一是重点及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目的,素质是关键,三位一体模式缺一不可,它是衡量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改革的发展进程中,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应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以及人才需求的变动规律,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势,充分了解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把人才培养与地方重点支柱产业相结合,按照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对接的原则,改革创新相应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人才需求动态监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建设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建筑工程专业典型案例——适应市场需求 大力推进专业建设
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典型案例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专业建设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一、实施背景建筑业是河南省驻马店市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
近几年,建筑业在册人数每年保持在8万人以上,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5%以上,是驻马店市最直接的富民产业。
目前,我国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必将带动工程建设事业迅猛发展。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然而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施工现场劳务层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工比例较大,需要大批施工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全面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目前,驻马店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中,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0%,而这些人又多数集中在管理岗位,操作层基本上是农民工。
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较差,这是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显然,建筑业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
二、主要目标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自开办以来,为了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符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主动适应驻马店市建筑行业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在进行广泛社会调查基础上,根据建筑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定位,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适时进行滚动调整。
本专业主要立足驻马店市,服务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吃苦耐劳、勤于思考,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理论文化水平和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典型案例——校企合作强电商,专业发展结硕果一、实施背景玉林是桂东南重要的商品贸易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快,特色农产品比较多,但大多是企业以传统的销售形势出售着,在新形势下急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在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短板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一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难以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二是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是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之一,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对接本地产业发展,足于本土特色,与区域经济紧密相连,以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作为本专业建设的抓手,致力于探索电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为玉林市中小企业、玉林市农业培养电商人才。
二、实施过程下面重点介绍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具体开展情况:(一)与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合作,辐射玉林经济发展2018年4月,我校在玉林市电商人才孵化基地成立电商孵化基地,这是我校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此举既提高了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又体现了地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电商专业的学生到电商人才孵化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孵化的学习。
由企业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农产品店铺运营的实践。
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并掌握从网上开店到运营、推广、下订单、发货、售后的整个网店运营流程。
经过孵化之后,每一期选拔出表现优秀的同学,带领下一期的同学学习。
同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也进驻跟班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电商人才孵化基地电商孵化基地定时安排企业教师到我校上电商公开课,给我们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和学生上一场有分量、纯“干货”的实战经验课。
与电商人才孵化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校内教学和校内实训为基础、电商人才孵化中心为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的平台、技术、物流、人力、资本等资源优势,切实提高电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这种接地气的实战型强化学习,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发展,促进和探索电商实战及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电商人才孵化基地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孵化情况(二)与物流公司合作,探索真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年的双“十一”都是电商行业的盛大节日,网购量突然剧增,很多客服企业的客服岗位需求量突然剧增。
中职专业课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我国中职学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本文将以某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二、案例介绍某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18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200余人。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下是该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案例。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1. 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等。
2. 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和中职教育发展规划,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明确了各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二)教学实施1. 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等。
(三)校企合作学校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
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教学等环节,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需求。
三、案例分析(一)成功经验1. 课程设置合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教学方法灵活: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学徒制典型案例
创新评价体系,构建新型评价模式———彬县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典型案例一、实施背景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创新学生评价体系,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的由学校、企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方参与的新型学生评价模式。
通过第三方认证、校内学业评价体系、校外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思想意识、专业技能等进行全面、全方位的科学的评价,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顺利过渡。
二、主要目标1、构建以“专业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构成的校内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以检验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意识、企业文化及基本操作技能。
2、构建由“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师傅”组成的双导师评价体系,以检验、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核心技能。
3、引入第三方认证,由具有发证资格的劳动、安监、人事等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对我校学生进行考核。
4、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模式的构建,指引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从传统的知识体系向能力本位转变,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生产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实现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
三、工作过程(一)校内评价体系学生在校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操基础学习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企业生产、产品制造、生产流程等相关课程由企业主讲,如企业文化及素养课程由企业经理授课,机械制图课程等专业基础由企业师傅到校传授。
学生在学校完成技术专业(文化)课程理论学习的任务,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企业也会派出技能骨干和一线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提供见习、简单任务的岗位实习等,践行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
学业水平的考核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校目前在机电专业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包括专业技能(40%)、知识方法(20%)、情感态度(15%)、合作交流(10%)、沟通能力(10%)、出勤(5%)等;考核评价在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由科任老师引导依据考核评价标准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的方式,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完成(对于小组、个人的评价,最终评判出A、B、C、D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周小结,周公布,月总结,月公布,期末总评的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学生学科综合成绩的50%。
中职成功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逐渐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
本文将以XX职业学校为例,探讨中职教育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背后的原因和启示。
一、XX职业学校简介XX职业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位于我国某省会城市。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成功案例:匠心筑梦1. 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XX职业学校于2016年启动了“匠心筑梦”项目。
该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精湛的技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其成为具备“匠心”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2. 项目实施(1)课程设置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调整,增设了“匠心筑梦”特色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职业技能竞赛、企业实习实训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还能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
(2)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技能人才、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
(3)校企合作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4)竞赛育人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历届职业技能竞赛中,学校学生屡获佳绩,展现了“匠心筑梦”项目的成果。
3. 成果展示(1)学生就业率高“匠心筑梦”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学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许多学生进入知名企业,成为企业骨干。
(2)社会认可度高“匠心筑梦”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许多企业纷纷表示,愿意为XX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匠心筑梦”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为中职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职教育成功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然而,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薄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某市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介绍某市中职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该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案例:1. 课程设置与改革该校在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设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等专业。
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如《创业基础》、《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
在课程改革方面,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企业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趋势,制定营销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践环节与创新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实践环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1)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建立了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如机械加工中心、电子技术实验室、汽车维修车间等。
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可以接触到真实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机会。
学生在企业中参与实际项目,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例如,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可以结合所学专业,提出创新项目,展示自己的创业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师。
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职汽修典型案例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让职业教育更具活力-----汽车维修专业成功办学典型案例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自成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以来,从基础调研入手,紧扣顶层设计,细化建设任务,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汽修专业从开办以来,一直是我校的热门专业。
随着学校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本专业的硬件与软件设施都在不断完善一、实施背景挖掘问题——汽修专业面临普遍困境定位是关键中职汽修专业是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市场对汽修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造成了汽修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产生。
同时,汽车行业又是一个技术更新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各项高科技产品(ABS,BBS,GPS 等)使用到汽车的生产当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实操能力,对学校的汽修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
而当前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自身规划。
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校方面,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师,有的有汽修经验,却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有的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实践能力或者经验。
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
实习内容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
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
二、主要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汽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瞄准了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引产入校”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国家示范校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增强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更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
中职专业建设典型案例与体会
五年内,重点扶持建设所左右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和 个左右中职学生创业基地;每年组织中职师生技能大赛、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文明风采竞赛、中职教育先进典型宣传等活动,大力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养。 五、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动计划 六、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
权专利 。 • 教师著书立说。 • 学生就业有门。
专业建设
• 总结:
•
及区域经济同步
•
特色鲜明,难以替代
•
教师造就专业,专业成就教
师
•
联合高校、行业,互惠互利
专业建设
借力而为中职温州模式
• 苍南二职(龙港镇第二职业高中) •
专业建设
• 龙港经济 • 印刷,点钞机 • 温州经济及温州人 • 温州的职业学校 • 温州政府及教育
基
地
专业建设
核心实习(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 电工电路分析及实践实习(实训)室
编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扁咀钳 尖咀钳 剥线钳 刻丝钳 斜口钳 螺丝刀 接线钳 剪刀 电烙铁 镊子 烙铁架 万用表 稳压电源 小型台钻 三相电度表 单相电度表 功率表 电流互感器 登高作业用具
自定
把
自定
把
自定
把
自定
把
自定
把
• 专业建设及区域经济的关联度 • 专业建设及教师成长的关系 • 专业建设需要标志性成果
专业建设
、区域经济及中等职业教育关联度研究
人均及中等职业教育 规模指标 质量指标 其他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升学率
、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载体
、专业是学校之根本。杭州市中职学校的专业布局。 、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载体。
中职优秀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XX职业中学为例,分析其优秀教育案例,探讨中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学校概况XX职业中学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经济管理、文化艺术、旅游服务五大类二十多个专业,在校生近5000人。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技能强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优秀教育案例1.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XX职业中学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订单培养。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例如,与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开设汽车维修专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并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 工学结合,产教融合XX职业中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生产车间搬进校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例如,学校与某电子企业共建电子实训室,让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参与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等实际操作。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XX职业中学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选拔等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这种“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
4. 校园文化建设XX职业中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成立了篮球、足球、合唱、舞蹈等多个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科技节、文化节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典型案例——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推进专业建设
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典型案例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推进专业建设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推进专业建设随着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要求的变化,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中职毕业生,成为各职业学校近年来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课题。
对于如何形成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人们在认识上是比较统一的,那就是推进教学改革,更多地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放到生产现场中去,在工厂企业里实习。
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提出中职学生要有一年的时间进行顶岗实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宏观方向。
但是,工学结合应该怎样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培养中职人才的根本目的?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事情。
作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重点建设专业,正阳职专电子技术专业在近两年的建设中,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主线,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发企业深度合作项目,按照学校“服务社会设专业,校企合作办专业、内涵发展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创新“工学结合,学历文凭加技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突出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依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规律,积极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企业实践机制,通过校企共同管理、共同实施,实现了教、学、做、评一体,提高了企业生产性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很好的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定
台
4
2
1
1-015 三相电度表
自定
台
80
40
20
1-016 单相电度表
自定
台
80
40
20
1-017 1-018
功率表 电流互感器
自定
台
80
40
20
专业建设 自定
台
240
120
60
1-019 登高作业用具
自定
台
4
2
1
• 总结: 历史积淀 出色师资 政策激励 扎实工作
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龙泉青瓷
六、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
2.课程改革工程。 第一批课程改革(数控、服装、汽车、烹
饪) 第二批、第三批 “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主要元
素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五年内,完 成建设50门以上中职教育骨干专业课程, 推进中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
专业建设
2、服务产业发展工程。 五年内,组建一批由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高
5. 服务产业发展工程。 五年内,组建一批由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相关中职学校
参加、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职教集团;支持建设50个左右依托中职学 校、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产学研联合体;支持建 设50个左右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和50个左右中职教育校外实习实训示范 基地;扶持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 6.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职院校牵头、相关中职学校参加、实行中高职一 体化培养的职教集团;支持建设50个左右依托中 职学校、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服务地方产业转型 升级的产学研联合体;支持建设50个左右企业职 工培训示范基地和50个左右中职教育校外实习实 训示范基地;扶持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开放实 训中心。
专业建设
浙江省职业教育现代化七项工程
中职专业
学 校
岗 位
岗 位
能
力
学 生 职 业 能
项 目 课
课 程 标
项 目
项 目
设精
教 材
程 准 计选
力
标
教师
准
实训
专业建设
电气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目录 • 教学指导方案 • 一、专业名称 •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 三、培养目标 • 四、服务面向及人才培养规格 • 五、典型工作任务 • 六、电气技术专业核心技能、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分析 • 七、电气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 八、教学指导方案说明 •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 十、教学计划与课时建议 • 十一、毕业条件 • 十二、实施建议 • 十三、电气技术专业师资及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中职专业建设典型案例及体会
一、选题的背景
选题的背景 1、学生受益。 2、教师受益。 3、学校受益。
专业建设 1、专业建设涵盖面广 2、专业发展无定式。
相关专业建设的措施
直接措施
1、全国示范校建设
(浙江省100所省级与国家级示范校)
示范校分布
2、中职实训基地建设
业)
(浙江省扶持建设200个左右中职教育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骨干专
专业建设
• 课程标准 一、《电工电路分析与实践》 二、《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 三、《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 四、《输变配电系统安装与调试》 五、《输变配电系统操作运行与维护》 六、《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实现》
专业建设
服务面向及人才培养规格
•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供电、用电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 试、运行与维修等工作。具体就业岗位和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下表所示:
• 极致的激励制度、精明与灵活 • 专业设置的市场化 • 校企合作全员化 • 设施与设备的高效化 • 自我的运行体系。
• 学校被授予“龙泉青瓷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 心”、“龙泉宝剑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
• 青瓷文创基地被列入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和特色文化产业跨园区,
专业建设
• 青瓷文创基地:领导考察了我校陶瓷工艺实训基地,
详细了解职业人才培养情况,青瓷文化创意基地的总体规 划和建设进程。
专业建设
引进大师
课
程
选
修
课
开设专业类、人文类选修课及外校开设的特色选修课程
程
专业建设
专业师资(教学团队)
•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 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 成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教学团队)队 伍。
• 要求校内实训实习指导教学按每小班 (15~20人)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实训按 2~5人工作小组配备一名助教。
专业建设
基础建设到内涵发展
• 学校从基础建设已走向内涵发展 标志:三十万人口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布局结构已经初步完成 职业教育的体系已初步完成 专业结构调整 内涵发展的内容:教学质量与社会满意度 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教师、教学过 程。 标志性成果: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实训基地与 各类大赛 社会满意度:指标很多,就业率、升学率等
专业建设
电气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公
共
德
语
数
英
计算机应用 体育与健
课
育
文
学
语
基础
康
程
核
心
电工电
电子
电气设
输变配
输变配电 可编程
课
路分析
电路
备安装
电系统
系统运行 控制器
程 群
与实践
分析 与实 践
与维修
安装与 调试
与维护
技术与 实现
专 门
100个左右教学项目
化
方
向
由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办学特色确定
借力而为---中职温州模式
• 苍南二职(龙港镇第二职业高中)
专业建设
• 龙港经济 印刷,点钞机
• 温州经济与温州人 • 温州的职业学校 • 温州政府与教育
专业建设
• 面对的市场,千家万户、千方百计
专业建设
• 千言万语,千辛万苦
专业建设
• 教师队伍 二种人,外地人与本地人,教师与行业、 企业的融合,教师精神。
基
地
专业建设
核心实习(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
-----电工电路分析与实践实习(实训)室
编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示范
配置数量 规范
合格
1-001 扁咀钳
自定
把
80
40
20
1-002 尖咀钳
自定
把
80
40
20
1-003 剥线钳
自定
把
80
40
20
1-004 刻丝钳
自定
把
80
40
20
1-005 斜口钳
自定
把
序号
对应工作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1※ 电气设备维修
维修电工(中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
2
电气设备安装
电气设备安装工
3
变电设备安装
变电设备安装工
4
电气产品制造
变电站值班员
5
常用电机检修
变配电室值班电工
6
电梯运行与维护
常用电机检修工
7
变电设备检修
电梯安装检修工
8 供用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
9 电子、电器产品维修
专业建设
骨干教师
• 骨干教师需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在电气技术 专业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善于 将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与教学相结合;
• 对中等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课业课程开 发能力;能够运用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开展教学,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
• 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相关工 作;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编写相关 的教学文件;进行理实一体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训 基地的建设工作;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
专业建设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是杭州市政府命名的 五大名校教育集团之一。
• 是浙江省开办最早的职业学校,是杭州市 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学校。
• 学校规模大,专业门类多,在校生人 数达 3500人,是杭州市职业学校的“领头雁”。
• 主要专业:烹饪、电气
专业建设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电气专业
专业建设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专业头 骨干教 一般教 企业技术专家与能 企业指导
人
师
师
工巧匠
教师
1-2人 4-6人 8-10人 6-8人
若干
专业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 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落实,本专业应建成 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 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 其中校内实训基地需建设核心实习(实训)室和 专门化方向实习(实训)室,为校内理实一体课 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专业建设
专业带头人
• 专业带头人需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在电气技术领域有着 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 同时还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对中等职 业教育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深 化改革方面起到领军的作用。
• 其主要工作有:组织行业、企业调研,进行人才需求分析,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组织召开行业企业一线实践专家 研讨会;主持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组织课程开发与建设工 作;统筹规划教学团队建设;主持满足教学实施的教学条 件建设;主持建立保障教学运行的机制、制度等。
专业建设
二、典型案例
• 城市案例------电气技术(杭州中策职业学 校)
• 农村案例------龙泉青瓷(龙泉职业技术学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