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

合集下载

黄庭坚生平个人简

黄庭坚生平个人简

黄庭坚生平个人简历黄庭坚是北宋诗人、书法家。

下面是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庭坚生平个人简历”,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黄庭坚生平个人简历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

北宋诗人,书法家。

修水县人。

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

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

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

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

由于家境不太富裕,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

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

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北征》诗胜过韩愈《南山》诗。

而另一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

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

时值黄庭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回道:“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

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

“(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结束一场争论。

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嘉佑八年,黄庭坚首次参加省试,当时传说他中了解元,住在一起的考生设宴庆贺。

正在饮酒间,忽然有一仆人闯了进来告诉大家:这里有三个人考中了,而他不在其内。

席上落第者纷纷散去,而庭坚仍若无其事,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

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李洵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

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

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

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

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

元□时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其间苏轼知贡举,曾聘为参详官。

《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

绍圣时新党章□、蔡卞等用事,迫害元□旧臣,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徽宗即位,受命内迁,又因赵挺之排挤,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

他的政治态度与苏轼相近,他不大赞成王安石变法,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为人有抱负,有识见,讲操守。

"丈夫存远大,胸次要落落","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次韵杨明叔见饯》),可看作他的自我写照。

他身临逆境。

能安贫乐贱,泰然自处,"不以得丧休戚芥蒂其中"(《豫章先生传》)。

一生承受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对禅学也濡染较深。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冷斋夜话》还载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曾对后来作者发生过消极影响。

其实,"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

而在谈论点铁成金的那封信中他还说:"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即自有主旨;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

历史上黄庭坚是谁

历史上黄庭坚是谁

历史上黄庭坚是谁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

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

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

黄庭坚幼年时期便聪慧过人,诗词文章读过几遍就能够背诵,他的舅舅李常去到他家,曾取书架上的书考他,结果没有他不知道的,七岁就能作诗。

公元1067年,黄庭坚考中了进士,后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其文章最为优秀,因此担任国子监教授,苏轼看到他的诗文都颇为欣赏。

公元1085年,黄庭坚被召入京师,任秘书省校书郎,哲宗即位后任他为《神宗实录》检讨官,书成后被提为起居舍人,却遭母丧,丧期满后回朝任职,却因《神宗实录》被贬。

后于公元1105年,在永州去世,终年六十岁。

虽然黄庭坚晚年仕途坎坷,但作为江西诗派开派宗师,其“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说法对该诗派的成员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还很擅长书法,在行书、草书、楷书上都颇有成就。

他的著名作品有散文《书幽芳亭》、《答洪驹父书》等,诗词《晚楼闲坐》、《清明》、《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等,书法《松风阁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卷》等。

黄庭坚是苏东坡的弟子,两个人关系很好,经常坐在一起聊天。

苏轼的家乡在眉山,他经常炫耀自己的家乡风景秀丽,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而黄庭坚的家乡在江西分宁双井村,于是他也开始炫耀自己的家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就算是山野村夫,也都能识字写文章。

苏轼听了之后半信半疑,但苦于找不到反驳的证据,只好默认。

有一次,苏轼来到江西双井村探访黄庭坚,黄庭坚就带着苏轼到自己的村里到处走走看看。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黄庭坚,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

他的很多诗词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黄庭坚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

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

世称苏黄。

着有《山谷词》。

1黄庭坚的诗词全集《题郑防画夹》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

《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其一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

其二凌云见桃万事无,我见杏花心亦如。

从此华山图籍上,更添潘阆倒骑驴。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晚楼闲坐》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简介庐山博物馆藏黄庭坚像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他还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他是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后以修实录不实,遭到贬谪。

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一、人物生平1、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

以为他是千里之才。

)2、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

曾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知县。

3、元祐初,召为校书郎、主持编写《神宗实录》,擢起居舍人。

4、绍圣初,被新党指为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移戎州。

5、徽宗即位后,任领太平州事,九日即被罢免,后并被放逐到宜州,(今广西省宜山县)崇宁三年三月,黄庭坚到宜州贬所,初租民房,后迁寺,都被官府刁难。

崇宁四年五月,被迫搬到城头破败戍楼里栖身,人不堪其忧,庭坚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

宜州人民敬其旷达高洁,许多人慕名前往求诗求书,向他请教学问,他也尽量满足来访者的要求。

6、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于戍楼,终年六十一岁。

大观三年(1109年)春,由苏伯固、蒋伟护柩归葬修水县双井祖坟之西。

南宋绍兴初年,高宗中兴,追封直龙图阁士,加太师,谥号文节。

二、主要成就(一)诗作诗歌主张:“无一字无来处”求新生变创作特征:改串成句,夺胎换骨,点石成金;用拗律,压险韵;用奇字,刻意苦吟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记载道:“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

”在诗歌上主张借袭古人章句以创新意义,其手法多侧重在“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等形式,影响后世深远,为江西诗派之祖。

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的简介黄庭坚的简介中国北宋诗人,书法家的黄庭坚深受人们的喜爱,他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黄庭坚的简介,欢迎阅读!黄庭坚的简介:中国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年(1067)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

后以修实录不实,遭到贬谪。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

世称苏黄。

在创作上,黄庭坚奉行“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冷斋夜话》载黄庭坚“夺胎换骨”之法,被江西诗派效法,在宋代影响颇大。

所谓取古人陈言点石成金,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推陈出新,“以腐朽为神奇”。

但“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他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名言,他矢志在诗歌上“独立门户”,终于以其独特的诗歌风貌卓然自立。

其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风格奇拗,如表现百姓疾苦、关心时政的代表诗作有《流民叹》、《次韵寅庵》、《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次韵子由绩溪病起》等。

另如写景、寄识、遣怀、赠答、题画等抒情诗,集中体现了黄诗的独特个性。

古体诗《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命意新颖,笔力奇崛。

七言律绝诗《登快阁》洒脱坦荡,《寄黄几复》情思缠绵,《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摹写江南胜景,《清明》寄托世事人生的感慨等,诗风思致幽远,情趣深浓,确为佳作。

其独树一帜的诗之个性,还体现在其诗立意深曲,章法细密,起结无端,出人意表,精炼句法,点石化金,下语奇警上。

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等。

黄庭坚发展了韩愈、杜甫偶一为之的拗句、拗律,以音调反常,句法变更强化诗的拗峭挺拔,如“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真可谓“奇健之气,拂拂意表”。

黄庭坚生平

黄庭坚生平

二、求学
黄庭坚生于仁宗清丽五年六月十二日, 黄庭坚生于仁宗清丽五年六月十二日,自幼聪颖 警悟,五岁能背五经, 八岁已能写诗。 警悟,五岁能背五经,七、八岁已能写诗。 黄十三岁时,其父病逝于康州任上。 嘉祐三 年,黄十三岁时,其父病逝于康州任上。 十五岁,遂跟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 十五岁,遂跟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 六年在扬州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 )。孙觉 嘉祐六年在扬州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孙觉 推崇杜甫。孙发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 推崇杜甫。孙发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 就把自己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不过他们只生 就把自己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不过他们只生 活了不到三年,孙氏夫人病逝, 活了不到三年,孙氏夫人病逝,黄庭坚有诗痛悼 这位夫人。) 这位夫人。)
一、家世
黄氏原籍今浙江金华。 黄氏原籍今浙江金华。祖父黄 兄弟十人 俱成进士,世称“十龙” 父亲黄庶, 俱成进士,世称“十龙”。父亲黄庶,仁宗情理 二年进士,官终摄知康州, 平生刻意于诗” 二年进士,官终摄知康州,“平生刻意于诗”, 伐檀集》传世,人谓其诗文“雄起峭拔” 有《伐檀集》传世,人谓其诗文“雄起峭拔”, 意境一新” 伐檀及跋》 “意境一新”(《伐檀及跋》) 黄庶生子五人,长大临(字元明),次庭坚, 黄庶生子五人,长大临(字元明),次庭坚, ),次庭坚 三子叔献(字天民),四子叔达(字知命), ),四子叔达 ),幼 三子叔献(字天民),四子叔达(字知命),幼 子早夭。黄庭坚舅父李常以富于藏书、 子早夭。黄庭坚舅父李常以富于藏书、博学能诗 闻名于当世“ 而”闻名于当世“。
英宗治平三年(1066),黄庭坚再次参 英宗治平三年(1066),黄庭坚再次参 ), 加省试。诗题是(野老遗贤), ),主考官李洵 加省试。诗题是(野老遗贤),主考官李洵 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 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 不禁拍案叫好。说黄” “,不禁拍案叫好。说黄”不特此诗文理冠 他日有诗名满天下。 就此中了第一名。 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就此中了第一名。 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参加礼部考试, 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参加礼部考试,中了 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清平乐(黄庭坚)

清平乐(黄庭坚)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作者简介:(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苏门四学士之黄庭坚简介

苏门四学士之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的人生困局
生活困境: 少年丧父、青年时两次丧妻,家境不富, 科举受挫 文化困境: 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宋人生唐后, 开辟真难为 政治困境: 毕生未做高官,却受党争牵累,一再被 贬蛮荒之地。最后死于贬所,景况凄凉

前20年乡居游学
5岁能背诵《五经》 传说7岁作《牧童》,8岁作《送人赴举》 14岁(1058年)父黄庶卒 15岁随舅李常到淮南游学 19岁乡试第一,礼部省试落榜.
人格诗品 衣被后世
苏轼曾对黄庭坚的品德 与文学给予高度评价: 瑰伟之文 妙绝当世 孝友之行 追配古人

中20年南北宦游
叶县县尉 北京教授 太和知县 德平监镇
后20年政治风浪
汴京
黔州 戎州 宜州
中篇:点铁成金 诗坛宗主
► ►

黄庭坚于仕进兴味寡淡,毕生 心智倾注于诗文和书法艺术 就题材范围而言,黄庭坚诗没 有显著的特点。约有2/3是思亲 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 题咏书画,这种题材趋向与王 安石、苏轼基本相同 流传下来1900多首诗,是最能 代表宋诗特色和成就的诗人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 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 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 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 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 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 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 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 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 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 为“宋代四大家” 。

黄庭坚《松风阁诗》及其笔法(譯文)

黄庭坚《松风阁诗》及其笔法(譯文)

黄庭坚《松风阁诗》及其笔法(譯文)黄庭坚《松风阁诗》及其笔法(譯文)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松风阁诗帖》赏析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

宋洪州分宁(在今江西修水县)人。

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进士,历任校书郎、吏部员外郎、鄂州知府等职,后屡遭贬谪,终于宜州。

黄庭坚以书名世。

善行草,其书以侧险取势,纵横奇绝。

自谓“学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乃得苏舜元、舜钦书观之,乃知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于夔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

意之所到,辄能用笔。

”黄庭坚的这段话,叙述了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学书经历。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之作。

其笔画苍劲,风神洒荡。

黄庭坚学颜,采用颜真卿大字笔意,而将颜体缩短的笔画(往往是一字中主要的横笔、竖笔或撇笔)伸展延长,力趋险绝,再从字的结构与整篇章法中求得平稳,形成其独特的风貌。

其用笔擒纵自如,笔画凝练,无一轻佻之笔。

康有为评论黄书说:“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如门自媚。

若其笔法瘦劲婉通,则自篆来。

”(引自《广艺舟双楫》)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

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

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土,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简介
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以谪仙自称,世称金华仙伯。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中国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调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 西泰和)。元丰八年(1085年)庭坚为承议郎,参加校定《资治通鉴》,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元 祐八年(1093年),黄庭坚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 (今湖北武汉)。章惇、蔡卞劾其所修实录多诬,遭贬谪。同年底,被贬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 安 置 在 黔 州 ( 今 重 庆 市 彭 水 县 ) 。 元 符 三 年 ( 11 0 0 年 ) , 监 鄂 州 税 、 奉 议 郎 签 书 宁 国 军 判 官 。 崇 宁 元 年 ( 11 0 2 年 ) , 知 太 平 州 知 州 。 崇 宁 二 年 ( 11 0 3 年 ) , 朝 中 形 势 又 大 变 , 诏 令 销 毁 “ 三 苏 ” 、 秦 观 、 黄 庭 坚 的文集。同年十一月,被除去官衔,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 1105年)九月,黄庭坚离世, 享年61岁。
● 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作思路有迹可循,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早年以文 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 篇》(《山谷词》)。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 世代传颂。

黄庭坚

黄庭坚

精心整理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

”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

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着录。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

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有《山谷词》。

《苕”可见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开辟道路的雄心的。

然而他的社会接触面较之前辈诗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远为狭小,长期的书斋生活与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使他只能选择一条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的创作道路。

他说:“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

”(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又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胡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倾向。

那么怎样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呢?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企图推陈出新。

他称这种作法是“脱胎换骨”,是“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以腐朽为神奇”。

比如王褒《僮约》以“离离若缘坡之竹”形容那髯奴的胡须。

黄庭坚年表最详细的黄庭坚介绍

黄庭坚年表最详细的黄庭坚介绍

黄庭坚年表最详细的黄庭坚介绍从黄庭坚年表大家可以了解从出生到去世,这位大书法家每年都干了什么。

黄庭坚(1045-1105)宋仁宗庆历五年(一0四五),六月十二日生于江西分宁县双井村。

仁宗皇佑三年(一0五一),七岁。

创作《牧童诗》。

仁宗嘉佑三年(一0五八),十四岁。

父黄庶疑逝世于本年。

仁宗嘉佑四年(一0五九),十五岁。

从舅父李常游学淮南。

读书成诵,李常以为一日千里。

英宗治平三年(一0六五),二十二岁。

秋,参加乡试,荣膺首选。

英宗治平四年(一0六七),二十三岁。

春,赴礼部试,登许安世榜进士第,调汝州叶县(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尉。

神宗熙宁五年(一0七二) ,二十八岁。

参加招考四京学官考试,名列优等,除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当熙宁九年时,四年任期已满,当时留守北京之文彦博器重其才华和文章,坚持留其再任。

于是山谷在北京前后共计八年。

神宗元丰元年(一0七八),三十四岁。

二月,寄书苏轼,并以《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初通消息。

苏轼有报书并作《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二人始订交。

神宗元丰二年(一0七九),三十五岁。

十二月,因与苏轼有诗往来,受“乌台诗案”牵连,坐罚铜二十斤。

神宗元丰三年(一0八0),三十六岁。

年初,罢北京教授任,赴京师吏部,改官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

秋,携家赴任,途经舒州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有三祖山,山有山谷寺。

环境优美,留连忘返,遂自号山谷道人。

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四十岁。

移监德州德平镇。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四十一岁。

四月奉诏为校书郎,九月间到京。

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四十二岁。

在秘书省,年初与苏轼相见。

三月,受司马光推荐,与范祖禹、司马康等共同校定《资治通鉴》。

十月,除神宗实录院检讨官。

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四十三岁。

在秘书省兼史局。

正月,除著作佐郎。

哲宗元佑四年己巳(一○八九),四十五岁。

七月,除集贤校理。

本年三月,苏轼知杭州。

哲宗元佑六年(一○九一),四十七岁。

2024年黄庭坚的故事

2024年黄庭坚的故事

2024年黄庭坚的故事那里,我可以看看吗?"老婆婆手指着那间房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山谷走进房里,只见卧床桌椅之外,靠墙有一个大柜还锁着。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婆答:"全是她的书。

"问:"可以打开吗?"婆答:"锁匙不知她放在那里?所以一直无法打开。

”山谷心中想了一下,记起锁匙的位置,便告诉老婆婆找出锁匙,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山谷细阅之下,原来他每次试卷的文章,竟然全在这里,而且一字不差。

山谷此时心中完全明白,他已回到了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这个家只剩老母一人。

于是山谷跪拜在地,口称母亲,说明自己就是她的女儿转世,然后回州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山谷在州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滴翠轩",亭中有山谷的石碎刻像,自题像赞曰:"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从这首像赞,亦可以证明山谷的转世故事,为真实不虚也。

第二篇:黄庭坚的故事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省修水县人。

黄庭坚的前世今生故事,就记载在故乡《修水县(江西省西北部)志》上。

显然是真有其事,而不是稗官野史。

从故事中可以发现:一个人在今生所从事的工作和嗜好,大多是上辈子的延续。

黄庭坚平素就很喜欢吃芹菜,在他中了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安徽省东南)地方的知州(知州是州的长官),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当他正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州衙门的大门,一直来到一个村庄。

他看到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摆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女孩子的姓名。

黄庭坚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香喷喷的芹菜面,香味可口,不自觉就端起来吃,吃完后即回到衙门。

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虽然十分清晰。

但黄庭坚认为只是一场梦,因此并不以为意。

接连二、三天,每天午睡时,都梦到同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都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认为不是在作梦,可能是真有此事,决心探个究竟。

我国北宋文坛四大家分别是谁

我国北宋文坛四大家分别是谁

我国北宋文坛四大家分别是谁黄庭坚1、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

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

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

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

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

作品艺术造诣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

”(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

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

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有《山谷集》七十卷。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宜宾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现为宜宾市江北公园,曰“流杯池”。

受当地人喜爱。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是北宋书法家、诗人黄庭坚晚年草书代表作。

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

”代表词作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

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痴儿” 典出《晋书·傅咸传》,朋友劝傅咸对官 事不必过分认真,认为必待解决了官事才觉得快意的 定是痴人。作者在这里反用其意,说自己已把一天的 公事办理完毕,是个痴人,没有什么出息。文字乍看 似俗,其实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之意,生动地传达 了作者此时的微妙心情。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2、此处“倚”字有何别致之处?
梳理脉络层次&主旨归纳
诗歌的脉络层次 所见之景
登快阁
落木千山 天空辽阔 澄江一道 月色分明
远离官场 归隐自然
主题归纳
心中之情 知音难觅 借酒浇愁
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
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
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在
黄庭坚性格刚直,再加上受苏轼影响,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鼻祖: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祖:杜甫 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一祖三宗” (方回《瀛奎律髓》)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 •“自成一家”——无斧凿痕
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 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 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哪些感情?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 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 ②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 澈的江水,皎洁的月,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无 不蕴含喜爱之情; ③对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苦闷惆怅和感慨 。颈联巧用俞伯牙 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 ④归隐情怀。远离世俗,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尾 联“归船”“吾构

关于苏门四学士介绍

关于苏门四学士介绍

关于苏门四学士介绍黄庭坚一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之开山鼻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摒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然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黄庭坚主张要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主张“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论作诗文》。

他创“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也就是说写诗要善于化用前人词语、意境,推陈出新。

他的诗能熟练化用前人诗意加以翻新改造,化为己有。

如“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实际是从欧阳修“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别滁》中稍加点窜翻出新意。

他用典繁密,尤喜用僻典,常常使人索解为难。

在语言上,他好用奇字,力撰硬语,又常常故意打破诗歌的平仄格律,颠倒句法,使用拗律、拗句,以求得生新瘦硬,奇峭苍劲的审美效果。

黄庭坚的理论与创作为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书体的启发,形成自己的风格。

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

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

英宗治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黄庭坚集。

黄庭坚北宋诗人。

书法家。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

王安石为宰相。

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

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

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在这场斗争中。

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

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

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墨缘汇观》胃“黄山谷小行书柬札尺牍为第一。

正行大字第二。

大草收第三”。

黄之小行书尺牍。

美则美也。

但以今天之审美标准。

情趣观照。

安歧未免推许太过。

重排名次。

山谷狂草应居第一。

大行书第二。

小行书殿后似较易为人接受。

书名,黄庭坚集。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职业,诗人。

书法家。

作者简介。

黄庭坚。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诗人。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著作现存《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

另有南宋时任渊等三人整理加注的《山谷诗集注》内集三十卷。

外集十四卷。

别集二十卷。

又《山谷词》一卷。

生平履历。

黄庭坚。

字鲁直。

洪州分宁人。

他出身于一个文学空气很浓的家庭。

父亲黄庶是专学杜甫。

韩愈的诗人。

著有《伐檀集》二卷;舅父李民也是诗人。

而且是有名的藏书家;两位岳父孙觉和谢师厚也是积学知名之士。

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从小就博览群书。

三教经典以及小说杂书无所不读。

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他的诗歌。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在治平四年考中进士后。

于熙宁初任汝州叶县的县尉。

熙宁五年任北京国子监教授。

得到大臣文彦博的器重。

元丰元年。

他写了一封信给徐州太守苏轼。

表示仰慕之意。

并呈诗二首。

苏轼当即复信。

称赞他的“古风二首。

托物引类。

真得古诗人之风”。

两人从此缔交。

终身不渝。

元丰三年。

他出知吉州太和县。

路过舒州时。

游览了三祖山上的山谷寺。

因爱其风光。

便以山谷道人作为别号。

元年间。

他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馆阁。

司马光赞赏其好学有文。

邀请他参与校定《资治通鉴》。

他在京将近九年。

任《神宗实录》检讨官。

加集贤院校理。

升起居舍人。

秘书丞。

兼国史编修官。

这一时期。

苏轼兄弟是朝廷显要。

他始终追随着苏轼。

常相唱和。

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绍圣年间。

政局发生了变化。

章?。

蔡卞等新党得势。

肆意迫害元?党人。

他被贬为涪州别驾。

从此又自号涪翁。

徽宗时。

蔡京擅权。

大兴党祸。

转运判官陈举承宰执赵挺之的风尚。

告发他所作《荆州承天院塔记》中有幸灾谤国之意。

因此被撤销一切职务。

流放宣州编管。

他的著作也因此遭禁。

崇宁四年九月三十日。

他死于贬所。

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在政治思想上受苏轼的影响很大。

并屡次与苏轼一同被贬。

但他主张新旧的两党互相宽容:“人材包新旧。

王度济宽猛。

”他虽然不很赞成新法。

但不像司马光等那样极端保守。

坚决反对。

并认为新法的流弊不是王安石的过错。

在《跋王荆火禅简》中。

他对王安石的人品十分推崇敬佩:“然余尝熟观其风度。

真视富贵如浮云。

不溺于财利酒色。

一世之伟人也。

”他这种不抱偏见地对待王安石的态度。

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黄庭坚的世界观是儒佛道三家思想的混合体。

他所受的教育。

自然是传统的儒家学说。

但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

他没有勇气也毫无办法去解决矛盾。

于是便逃遁到仙乡佛国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他和法秀。

祖心。

惟清。

悟新等禅师交往。

接受了禅宗的影响。

其诗歌创作中。

除了儒家经典外。

道家的《老子》。

《庄子》。

《列子》。

《抱朴子》。

《淮南子》。

《黄庭经》等。

佛家的《金刚经》。

《法华经》。

《楞严经》。

《维摩经》。

《华严经》。

《涅?经》。

《般若经》。

《传灯录》等都是他所喜欢涉猎的。

可见他所接受的思想影响也较复杂。

黄庭坚是作为宋诗的代表作家之一而载入史册的。

北宋中后期。

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跟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复斗争。

黄庭坚属于旧党中人。

他的政治生涯也随着旧党势力的消失而升沉变化。

他一生从未居要职。

握大权。

他在地方任上。

有机会接近下层。

能关心百姓的疾苦。

为农民做过一些好事。

他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也比较客观。

在新党当政时。

黄庭坚执行了新法。

但在具体实施时敢于作出一些便民的修改。

旧党得势时。

他时变法被全部废弃而感到惋惜。

因而在黄庭坚的诗歌中。

有一些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历史情况和社会现状的好作品。

如《流民叹》。

《戏和答禽语》。

《上大蒙笼》。

《送范德孺知庆州》。

《蚁蝶图》等。

都深深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反对统治阶级的苛政。

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

关心宋朝与契丹。

西夏之间益尖锐的民族矛盾斗争。

但这些“爱国忧民”的诗篇在黄诗近二千首作品中数量不多。

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在黄庭坚诗歌中。

描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如亲友间的友谊的作品占有三分之二以上。

这些诗歌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抱负。

抒发了失意时的感慨。

诗人珍惜那金石般坚贞的亲情友谊。

把诗当成日常往还的书信。

“次韵”。

“和答”。

“有赠”。

“有怀”。

热情的鼓励。

亲切的劝勉。

共同分享生活中的欢乐与悲哀。

尽管处处是罗网。

每句诗都可以造成文字狱。

但诗人们深挚的情谊却依然维系着。

即使因此而被贬官。

被流放。

还是感到“难答故人情”!对坎坷的人生。

诗人在执着地探索着。

总想追寻出它的秘密。

当他无法找出答案时。

就只好在老庄哲学和佛学中去获得精神的解脱。

这就是黄诗经常羼杂着禅学说教的原因吧!黄庭坚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最大的还是在诗歌的艺术形式方面。

他的自己大量的创作实践。

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诗歌创作经验。

指示人们作诗的规矩方法。

以至形成了一个笼罩两宋百年的文学流派——江西诗派。

其流风余韵远被于近代。

清末的“宋诗运动”。

也许就是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的回光返照。

艺术特色。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宋人范温《潜溪诗眼》引黄庭坚的话:“文章必谨布置。

每见后学。

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

”宋诗本有散文化的倾向。

黄庭坚也把写文章的法度用了诗歌创作中。

要求一篇上下。

都有线索可寻。

每句每段。

也应安排得法。

但这“布置”并不是要试贴那样僵化的格式。

村学究的“起。

承。

转。

合”。

而是要曲折变化。

“奇正相生”。

富有法于无法之中。

最后达到“无意于文”的浑成之境。

我们读黄诗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的思路好象突然断了。

上下两句。

前后两段接不上榫。

这正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镜头一下子转换。

场面突然改变。

但其中还是有人内在联系的。

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补足它。

这样。

文学就更简炼。

诗意也更会蓄。

黄诗有其特殊的句法。

那是从杜甫一脉传下来的。

喜欢造拗句。

在句子结构上。

不按正常的语法规律。

把主语。

谓语。

宾语的次序颠倒。

或删去一些句子成份。

或把两个意思紧缩在一句中。

以使句意曲折。

文气跌宕。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其名句“风雨极知鸡自晓。

雪霜宁与菌争年”。

“黄流不解ネ明月。

碧树为我生凉秋”等。

都是佳例。

黄诗很重视炼字。

“置一字如关门之键”。

五言诗句的第三字。

七言诗句的第五字。

更要求工稳新警。

置字有力。

句中有“眼”。

句子便显得骨格峻峭。

全诗为之而生色。

还要炼虚字。

尤重连接虚字的运用。

以使行文跌宕有致。

对偶。

唐人已下过很多功夫。

唐诗中有不少工整精美。

脍炙人口的对句。

宋人想突过它。

只得另立新法。

别出新意。

黄诗的对句。

自然生动。

有些乍看起来像是散文的句子。

毫不似对偶。

但认真体味之。

则觉字字工切。

别有韵味。

如“舞阳去叶才百里。

贱子分公俱少年”。

“清坐一番春雨歌。

相思千里夕阳残”等。

就是所谓的“以歌行之气。

运于偶句”了。

诗的音律与感情是一致的。

特殊的风格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现。

黄庭坚黄庭坚的律诗。

有许多不合“正格”的句子。

不按照诗律规定的平仄来组句。

“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

欲其气挺然不群。

”这种拗句。

用得好的。

声情并茂。

在“不和谐”中更觉其美。

如“小雨藏山客坐久。

长江接天帆到迟”等。

我们在吟诵时自会感到其音律的特殊美。

就这样。

黄庭坚苦心孤诣。

刻意出奇。

用他那“奇正相生”的谋篇法度。

用他那“以故为新”的句法字法。

用他那险拗的音律。

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人们把这种“峭刻生新”。

“深折透辟”。

“老辣硬涩”的诗风称为“黄庭坚体”。

在扫除五代。

宋初柔弱华靡的诗风上。

黄庭坚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总结。

黄庭坚论诗。

提倡“无一字无出处”和“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之法。

在宋代以至后来的诗坛上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

江西诗派崇尚瘦硬风格。

要求字字有来历。

往往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

以为工巧。

就是继承了黄庭坚的衣钵而变本加厉的。

黄庭坚过于重视诗歌的技巧工形式。

而忽视了文艺最本质的东西——作品的思想内容。

所以无论怎样力图推陈出新。

练字锻句。

把别人惯用的词语。

陈腐的调子引剥落干净。

但实际上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新瓶子装了前人的旧酒。

他在文字技巧上越陷越深。

有些诗作生硬怪僻。

或过于曲折隐晦。

以致成为只供少数人欣赏的古董了。

黄庭坚的---------------------------------精选公文范文-------------------------- 散文虽为其诗词成就所所掩。

但在北宋不失为一作手。

他作文立意为本。

并注重辨体。

称“荆公评文章常无体制而后文之工拙”(《书王元之〈竹楼记〉后》。

故颇致力于学习前人的文章法度。

在其记述性文章中。

不仅写景状物形象生动。

而且寓以哲理。

启迪人生。

黄庭坚使文具有情理相生之趣。

在他留下的众多的书信中。

以贬谪时期的居多。

它们或述交谊行正。

或谈艺论文。

多真情实感。

非泛泛应酬酬作。

从中表现出作者的人品与识见。

他的题跋随笔涉及面很广。

尤以诗论书画美术者为多。

涉笔成趣。

常多慧心解悟之论。

短章隽语。

意味深长。

总之。

黄庭坚的散文雅健警炼。

应当在北宋文坛上占有一席席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选公文范文----------------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