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专业考试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专业考试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专业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心理学》①基本定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说白了,就是看看在学校里,老师咋教学生心里能更好接受,学生咋学习能更有效这类问题。

②重要程度:在教师专业中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它就像老师教学时的指南针,能帮助老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知道为啥学生有时候学不会,为啥有的教学法好用,有的不好用。

通过它,能让教学事半功倍。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概念,像什么是认知、情感、动机等。

就好比你要学做蛋糕,得先知道面粉、鸡蛋、糖这些基本食材是啥。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可太多了。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制定教学策略。

比如,知道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那课堂导入就可以用有趣的小故事。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学这个大的学科里就像一根重要支柱。

它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包括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等等方面。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学原理、教学方法、课程论这些都有关系。

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互相依赖又互相影响。

比如教学方法的选择就会受到教育心理学里有关学习理论的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不好掌握,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模糊不清的心理现象。

- 关键点: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像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这可是理解整个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超级重要。

- 考查方式:选择题会考查概念,简答题可能让你比较不同学习理论,论述题也许会让你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设计一个教学方案。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关键概念。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 反应联结形成的过程。

就像小狗听到铃声就流口水,因为铃声和食物多次在一起出现,小狗就建立了铃声和食物的联结。

认知主义则强调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认知加工过程,就好比计算机的信息加工。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

《心理学》常识学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2)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含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向等成分)。

二、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三、心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1、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2、心理学科的任务:(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讨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的人格培养提供依据.四、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第二章感知和注意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1、什么是感觉、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2、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它们都是直接的反映(即感性认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正常成人身上,纯粹的感觉形式很少见,多数是以感知的形式出现。

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质量较高)

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质量较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一、教育学常考知识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科的基础,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教育学时,需对以下教育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主义教育学派(洛克、卢梭)•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杜威)•心理主义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社会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本主义教育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综合主义教育学派(吴敬琏)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策略与调整、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要对以下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所了解:•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比亚格斯认知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知科学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琼斯学习风格理论。

•教育评价: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实验设计和量化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的实施和策略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注意力缺陷症(ADHD)、自闭症、分裂人格症、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科学的核心内容,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规律等。

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知识传授、学习者的参与和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了解以下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學方法選擇、教学材料的准备等。

•教学评价:测试与评估、学习评估、教学评估、咨询与反馈等。

•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虚拟教学实验室等。

二、心理学常考知识1.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与行为间关系的学科。

备考心理学时,需要具备以下心理学基本概念:•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细胞,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

•线性心理学:又称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通过观察环境刺激对人体产生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主要理论。

二、学习与认知过程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记忆与遗忘:记忆的分类、记忆过程、遗忘曲线与遗忘原因。

3.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过程、问题解决策略。

4.注意与感知: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品质、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应用。

三、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目标设置、奖励与惩罚、学习兴趣的培养。

3.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兴趣的类型、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情感教育的实施。

2.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组成、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与过程。

3.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五、学生心理发展1.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3.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与辅导。

六、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智能差异:智力的类型、智力的测量与评估、智力与学习的关系。

2.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的类型、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的匹配。

3.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

七、教师心理与教育行为1.教师角色与心理素质: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3.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发展:教育行为的分类、教育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八、教育评估与测量1.教育评估的目的与原则:评估的目的、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2.学生成就测验:成就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3.教育评估的应用: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馈、评估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教育心理学考试必备.doc

教育心理学考试必备.doc

教育心理学一、名词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牛发展规律的科学。

2髙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屮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木心理规律的科学。

3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4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考解决某类W题等。

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足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冇n的、冇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祝。

在观察中伴有积极的思维过程,故又称“思维知觉”.8记忆:是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

9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0动机:桁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11学习动机:足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12创造思维:是指人们运川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丼产生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13注意: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屮。

14个性:足指在个人EJ然素质的基础上由干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5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6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全部的动力特点的总和。

17性格:足指-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屮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8品德:是道徳品质的简称,它足指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行为吋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9群体:是指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社会集合体。

20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处于正常、积极的状态,并同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具体说,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即没有各种心理和行为异常现象;二是能积极调节心态,适应环境,和环境保持平衡关系。

二、简答题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答: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2)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3 )意志过程:意志2.个性心理(1 )个性的动力结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2)个性的特征:能力、气质、性格2、心现7:独立的标志足什么?答:冯特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考试必备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打印版

考试必备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打印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11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本身独有的基本特点。

从宏观来看,教育是指(整个社会的,国家的教育活动);从微观来看,教育则是指(单项的教育实践活动)。

3、教育是教育者的教育受教育者学开成的双边活动。

一方面,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他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

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媒体。

5、(《学记》)是我国教育这门学科的萌芽。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第一部教育学的著作(《大教学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的教育学说,成为后世传统教育学的根基。

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现代教育理论的诞生。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8、教育按其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

9、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教育)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教育)两大方面。

10、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11、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基础教育,其特征是:(全民性),(基础性),(未来性)。

1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的遗传和环境)两个层次。

其中(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年轻一代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5、小学教育根本任务是(使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等和谐地发展,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资料)

教育心理学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资料)

教化心理学基本学问结构:r教化心理学概述口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化“习理论“习心理教学心理心理健康第一章教化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一、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对象与内容教化心理学是探讨教化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探讨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与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化心理学是应专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化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化心理学的详细探讨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绽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二、教化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学心理学与教化学的关系教化心理学与教化学都涉与教化领域,但探讨的对象与任务不同。

教化学探讨的是以教化事实为基础的教化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究和揭示教化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化实践。

而教化心理学则主要探讨教化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化。

(二)教化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的关系教化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是特性与共性的关系,一般心理学是教化心理学的基础,教化心理学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化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一般心理学探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与发展规律,教化心理学则针对教化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现象与其发展规律,用以指导教化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第二节教化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头以前)瑞士教化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了“教化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教化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探讨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1868年俄国教化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化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被誉为“俄罗斯教化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化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化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化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共5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共5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想参加教师资格证测试的伙伴们是不是对教育心理学这两学的试题有点担忧呢?下面是X为大家推荐一些教育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有用。

一、单项选择题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p;C.怀特海p;D.克伯屈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二、多项选择题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A. 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 )A. 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必备经典(免财富值)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必备经典(免财富值)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202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准备 202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例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狗在听到铃声与食物的多次配对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才能实现有意义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

知识不是绝对的,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由学习者构建的。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如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主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促进学习的氛围。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兴趣、好奇心等;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压力驱动,如考试成绩、表扬等。

2、学习动机的理论例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自我实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将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反馈、适当的竞争与合作等方式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历史事件、数学公式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写作技巧、解题方法等。

2、知识的理解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等。

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必背版

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必背版

考点1.教育心理学概述考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习与教学要素和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关系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②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③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考点(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1.西方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期发展特点,由于出版书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80年代后日趋完善,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教育心理研究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许多有效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①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②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③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

④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实质是什么?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③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性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的学习历程。

②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③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成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经验。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简要分析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编辑好的考试资料

教育心理学编辑好的考试资料

2 高等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 教育心理学 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 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 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 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 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 育的特点:1 育的特点 1。教育任务 不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 不同 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 高级专门人才, 是高级专 业教育。 普通教育是国民 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 育, 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 主要目的。2.教育对象 2 不同高等教育培养的对 不同 象是大学生, 他们的生理 和心理发展水平与中小 学生有明显差别。 大学生 在生理上已发育成熟, 心 理上趋于成熟或已达到 相当高的水平, 个性特征 比较稳定, 世界观正在形 成或已定型, 独立思考和 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 3 社 会职能不同高等教育有 会职能不同 三个社会职能, 一是培养 高级专门人才; 二是发展 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 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 务。 普通教育一般不具备 这些社会职能。4.地位 4 作用不同高等教育体制 作用不同 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 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有效机制。 高等教育在 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重 要位置, 是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是 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培养方式不同高等教 5.培养方式不同 育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 累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 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 程, 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 领域, 在学习中学会发现 和创新。 普通教育一般都 是传授前人已有的经验 知识, 讲授的一般都是已 成定论的东西。
教育心理学 1. 心理学概论 1
人类心理现象包括的主 要内容: 要内容 ①个体心理系统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心理特征)② 个体心理与行为③个体 意识与无意识④个体心 理与群体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 心理学 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 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 理动力系统 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 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 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 需要、 兴趣和世界观等心 理成分。 心理过程指人的 心理过程 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 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 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 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 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 其关系。 心理状态指心理 心理状态 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 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 态, 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 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 期。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 心理特征 知、 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 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 现的意识特性, 主要包括 能力、气质和性格。个体 个体 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 心理 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 现象。 群体心理是在群体 群体心理 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 中产生的, 它是该群体内 个体心心理特征的典型 表现, 而不是个体心理特 征的简单总和。 意识指能 意识 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 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正 无意识 常情况下觉察不到, 也不 能自学调节和控制的心 理现象。 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 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 ①唯理论, 代表人物法国 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 笛卡 他的思想本质是唯心 儿。 主义的, 他相信理性的真 实性。 作为一个自然科学 家, 他又表现出了唯物主 义的倾向。②经验论,代 表人物是 17 世纪英国哲 学家洛克 洛克坚决反对 洛克。 洛克 笛卡儿的“天赋观念” , 主张“白板说” 。认为人 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 没有任何观念。 一切知识 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 中获得的。 ①②③④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常识学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2)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含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向等成分)。

二、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三、心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1、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学科的任务:(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讨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的人格培养提供依据。

四、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第二章感知和注意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1、什么是感觉、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2、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它们都是直接的反映(即感性认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正常成人身上,纯粹的感觉形式很少见,多数是以感知的形式出现。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如下方面:①二者在感受与反映事物属性方面的差异;②二者在分析器结构上有区别;③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3、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①回忆补充作用,形成整体映象;②区别不同事物和事物的不同属性;③影响知觉的深化,有助于积累感性知识,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二、知觉的种类和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种类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等。

按知觉的对象分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知觉的基础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优先地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①客观因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性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等。

②主观因素:知觉活动有无目的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与爱好;定势;情绪状态等。

(2)知觉的整体性: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它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与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三、注意及其种类1、注意的概述(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

(2)注意时的外部表现:①适应性运动;②无关运动停止;③呼吸运动的变化。

(3)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任何一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

2、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产生无意注意的条件:①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

当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2)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①对目的任务的理解;②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③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④培养间接兴趣。

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1)概念:指在较长的时间内,人把注意力保持集中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品质特性,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的特征。

(2)注意的分散:指在外部诱因干扰下,注意离开应当完成的任务而指向无关的活动和客体。

(3)注意分散的原因:主体的身体生理状态(如疲劳困倦、身体不适、神经衰弱等)导致分心;心理状态(如目标与动机不明或不纯;杂念干扰,心不在焉,情绪低落与波动;意动力弱及行为习惯不良等)导致分心;客观因素(如无关诱因及嘈杂环境干扰等)导致分心。

(4)克服分心、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①使活动方式与活动对象内容丰富多彩有吸引力;②排除干扰,保持环境安静;③个性的积极性是注意稳定性的重要心理条件;④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⑤要劳逸结合、防止过分疲劳;⑥情绪稳定与高涨,以及意志力坚强等都有助于克服分心,保持注意的稳定。

3、注意分配(1)概念: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能力,即“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

(2)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是:两种活动中有一种达到自动化程度;两种以上活动中最多只限一种不熟练;活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形成活动系统。

4、注意转移(1)概念: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象、转移指向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的特性。

(2)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原来注意力紧张与稳定程度;新刺激目标,对象与活动的重要性、趣味性、吸收力;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稳定性特征等都对注意转移有影响。

五、感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1、直观形式与怎样正确地使用直观(1)基本直观形式:①实物直观;②教具直观;③言语直观(2)怎样遵循感知规律正确使用直观原则?①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②重视客观刺激物强度对直观效果的影响,制作与使用直观教具时的刺激强度应适应;③直观刺激对象与周围的背景之间应有一定的对比差异;④尽量多采用活动性的教具来提高直观效果;⑤运用直观教具的目的要明确,呈现时机适当、刺激间隔距离得当;⑥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变换直观方式、分化概念,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性,从而有效地理解与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2、观察与观察力的培养(1)什么是观察: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2)观察的作用:①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②观察是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的基础;③观察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观察力的培养①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②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③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充分利用器官;勤于思考;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六、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利用课内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①提高活动的目的性;②激发学习动机;③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第三章记忆一、记忆的概述1、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对输入的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分类(1)记忆内容与对象分类:①形象记忆;②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④运动记忆。

(2)信息加工方式的记忆阶段分类: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

二、记忆过程及其规律完整的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基本过程。

1、识记:是人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活动的开端环节和基础。

(1)识记的种类:①按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所谓无意识记,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

所谓有意识记指按着一定目的任务和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识记。

②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顺序,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

意义识记是指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

(2)组织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①识记目的任务愈明确识记效果愈好;②材料数量与材料性质不同会影响识记效果;③识记材料变成直接操作活动的对象,效果会更好;④不同分析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视觉的记忆要优于听觉记忆的效果,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要优于单一分析器的效果;⑤主观能动性。

2、保持与遗忘(1)什么是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贮存和巩固的过程,是实现回忆的保证,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2)什么是遗忘: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错误的回忆。

(3)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3、再认、回忆、联想(1)再认: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

(2)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对象不在主体面前,由其它刺激作用而在头脑里重现出来的过程。

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可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

(3)联想: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是人脑对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

它主要包括:①接近联想;②对比联想;③相似联想;④因果联想。

三、知识巩固与记忆品质1、知识巩固与记忆品质(1)知识巩固是指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持久记忆。

(2)良好的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2、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增强学生记忆的目的性、积极性;(2)教会学生识记的方法:①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②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学生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③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④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⑤掌握一些识记策略。

(3)合理地组织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复习的方式多样化;③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渡学习”。

④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4)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①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②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以免挂一漏万,确保回忆材料的全面;③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不要停留在用表象来回忆。

每四章思维一、思维的概述1、什么是思维?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它是借助语言与言语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

2、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为:①直观行动思维(依据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流动);②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想象、联想进行的思维活动);③抽象逻辑思维(即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认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