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一、选优良品种抗病能力强
在杂交育种中,应优先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杂交育成高产新品种,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考虑该品种的抗病、抗虫能力,并进行抗性鉴定,确保选育的新品种具有病虫害抗性。
二、加强田间管理,配套药物施用
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采用防治措施,并配合使用绿色优质水稻专用药物,如杀虫剂、杀菌剂等,提高防治效果。
三、科学施肥,合理地施用化肥及生物肥料
科学的施肥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还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抗虫能力,合理的施肥量有助于水稻内在营养合理,从而增强水稻的免疫能力。
四、加强病虫害预防
在播种前应对水稻采集样本进行专业鉴定,确保种子的品质是良好的,不可能携带任何种类的病虫害病原体;在育苗过程中,育苗箱要及时消毒,避免病虫害孳生,避免育苗过程中遭受病虫害的侵袭。
五、提高土地肥力
水稻生长的土壤中需要一系列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氮、磷和钾等,通过降低土壤的酸碱度、进行土地复垦以及适度灌溉,降低土地的贫瘠程度,提高土地肥力,从而增强水稻的抗病、抗虫能力。
六、加强停茬管理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引起连茬病虫害,停茬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连茬问题的出现,减少水稻生长中遇到的病虫害的数量,从而提高水稻的免疫能力。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种类,以及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一、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种类1. 病害水稻的病害主要包括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水稻叶片枯黄、病斑状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纹枯病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对水稻的危害程度较高。
二、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天然的生物资源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可以利用一些益生菌、真菌等微生物来控制病原菌和害虫的生长。
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来控制水稻的害虫,例如引入天敌蜂来控制稻蝗的数量。
2. 植物抗性育种植物抗性育种是利用植物本身的抗病虫性状,通过传统育种或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培育出抗病虫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遭受病虫害侵袭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减轻病虫害给水稻带来的危害。
通过植物抗性育种,可以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3. 抗性相关基因的应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一些抗性相关基因导入水稻,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可以将一些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抗性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水稻,使其表现出对病虫害较强的抵抗能力,从而减轻病虫害给水稻带来的危害。
4. 生态环境调节合理的生态环境调节也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水稻田中,可以适当种植一些具有驱虫功效的植物,如辣椒、茉莉花等,来调节田间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原则,提高水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过生物防治、植物抗性育种、抗性相关基因的应用和生态环境调节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其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稳定性。
为了保护水稻作物,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一、绿色防控技术1.抗病虫水稻品种的选育:通过选育抗病虫的水稻品种,可大大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对高抗性水稻品种的选育应重点关注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以及稻飞虱、稻螟等主要害虫。
2.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天然杀虫剂等生物制剂来控制水稻病虫害。
引入寄生性昆虫来控制稻飞虱和稻螟等害虫的繁殖,以及利用昆虫天敌来控制稻瘟病等病害的传播。
3.培育健康土壤:通过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健康度和肥力,可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注重土壤调理和土壤水分管理,以提高水稻的生长条件和抗病虫能力。
4.机械防治:采用机械方法来控制水稻病虫害的传播。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清除病害虫的滋生环境;利用粉碎机粉碎田间废弃物,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栖息地。
5.无公害农药的应用:采用无公害农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用量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农药。
二、推广对策1.加强科技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向农民传授绿色防控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农民的防病虫技术水平。
加强科技人员和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
2.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稻田病虫害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生物学识别技术等手段,提高病虫害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和农业保险,降低农民的防病虫成本和风险。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农业节目、农业网站、传统媒体等方式,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广泛宣传。
加强与农民的沟通,解答他们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可度和使用率。
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稻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的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绿色、优质的防治技术措施。
本文将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点。
一、生物防治技术要点1. 合理利用天敌。
水稻生长过程中,蜘蛛、蝴蝶、蚜虫等一些天敌对水稻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要合理利用天敌,维护天敌的种群平衡,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2. 引入天敌控制病虫害。
在水稻田中引入一些对害虫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或者其他生物,比如斑茎蜂、瓢虫等,通过建立生态平衡来控制水稻生长中的害虫。
3. 选择抗性品种。
培育和选择抗病虫性强的水稻品种,采用抗性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通过育种选育出具有抗病虫性的优质水稻品种,可以降低化学防治的次数,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损害。
二、物理防治技术要点1. 适时而充分的灌溉。
保持水稻生长田间对水分的适应性,通过适量的灌溉来保持水田的湿润环境,减少病虫害在水稻田中的传播。
2. 合理施肥。
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增加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 合理设计田坎。
田坎的高度和宽度要适当,控制水位,使水稻生长适应环境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化学防治技术要点1. 选择合适的农药。
根据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切实减少对水稻环境的影响。
2.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农药的使用要根据使用说明书来进行,避免过量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对水稻产生副作用。
3. 定期清洗和更换喷药设备。
定期对喷药设备进行清洗,保持喷药设备的清洁,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综合防治技术要点1. 科学合理的轮作。
通过科学的轮作,合理利用农作物之间的联防效应,从而减轻病虫害的传播与发展。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技术
的普及率和应用效果。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水稻病虫害全程 绿色防控技术的政策支持和资 金投入,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 。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 高他们对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 防控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 国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采取生态
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
的技术体系。
02
技术特点
绿色防控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等优点,可以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
03
实施意义
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
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02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体系
农业防治技术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 水稻品种,减少病虫害的 发生。
健身栽培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 除草等措施,提高水稻的 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轮作换茬
实行轮作换茬制度,避免 同一种病虫害在同一地区 连续发生。
术的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 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
综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 学等防控措施,可以实现水稻病
虫害的有效控制。
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环保、高效、 安全等优点,对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良好抗病虫特性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基础。
在选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经过审定或推广的优良品种。
(2)合理密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每亩种植 15 万 25万穴为宜。
(3)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平衡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避免偏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同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免疫力。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降低病虫害的基数。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成虫。
一般每 30 50 亩设置一盏灯,开灯时间为害虫发生高峰期的夜间。
(2)色板诱杀在田间悬挂黄色或蓝色的粘虫板,诱杀稻飞虱、蓟马等害虫。
色板的高度要与水稻植株顶部平齐,每亩悬挂 20 30 块。
(3)性诱剂诱杀利用性诱剂诱杀雄性害虫,降低害虫的交配率,从而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
性诱剂要定期更换,一般每 30 45 天更换一次。
3、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天敌,如蜘蛛、青蛙、蜻蜓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
同时,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2)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1)精准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监测预报,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按照推荐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精准施药,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用药。
(2)轮换用药为了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品种。
优质常规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优质常规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常规稻病虫害防治是稻米高产和优质稻米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生态环境调控、优质农艺管理、生物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稻米品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优质、可行的绿色防控技术,帮助农民朋友实现绿色防治。
1. 灰质霉病防治技术灰质霉病是水稻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导致稻米品质下降,甚至使稻米变质。
传统灭菌剂是控制灰质霉病的有效手段,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残留物问题。
因此,以生物防控为主要手段的灰质霉病绿色防治技术备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主要措施如下:(1)覆盖清洁田间垃圾,保持田间湿度适宜,以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2)种植抗逆性强、优质的稻种,降低植物感病性。
(3)使用生物菌剂,如无芽孢杆菌、链格孢等,与土壤混合后施入灰质霉病防治田中,稻田内的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加,对灰质霉病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还可以提高土壤质地,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水稻纹枯病也是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会导致水稻连根死亡,使产量大减。
以生态防控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有:(1)适宜的农艺管理促进稻株的生长,提高稻株的抗病能力。
(2)通过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
例如,利用腐殖质会生产一些具有抗病性的有机酸和物质,可以增加土壤有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3. 水稻螟虫防治技术水稻螟虫是稻米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对稻米生长发育及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应用经济昂贵,积累大量化学残留物,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采用农艺措施,如合理的增施有机肥料和提高田间气温,充分利用天敌自然杀虫。
(2)使用生物制剂辅助防治,如芹菜赤眼蜂、蜜蜂等一些有益昆虫。
总之,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能够缓解稻米生产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米品质,更符合当代人们健康、环保的需求,可谓是一项大有前途的技术。
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绿色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1.坚持绿色防治原则:绿色防治是指尽量采用非化学农药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残留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优先选择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等绿色防治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做好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建立监测网和预警系统,通过定期调查、观察、统计等方法,及时提醒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
3.选择优质种苗:选用抗病虫害性强、品质好的优质水稻品种。
优质种苗具有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合理施肥: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进行科学施肥。
合理的施肥能够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
5.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空气流通和光照充足。
合理的田间管理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减少农药的使用。
6.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生物等生物因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例如引入天敌鱼类、鸟类等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使用益生菌等来控制石蛾等病害。
7.物理防治:通过机械力、物理手段等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例如使用网罩、陷阱、粘虫板等来捕捉害虫,使用防虫网等来隔离病菌的传播。
8.生态防治: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系统,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例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种植绿肥、套种翻盖等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
9.科学施药:合理选择农药,按照药剂标准和使用规程进行施药。
注意剂量和频次,遵守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滥用。
10.培养技术人员: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防治意识。
技术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农业环境的污染。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稻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除了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也是一大困扰。
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方式,往往依赖于化学农药,但这种方法不仅成本高、易产生环境问题,同时还可能造成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绿色防控技术应运而生,其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提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一、绿色防控技术概述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采取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综合治理等原则,针对特定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技术。
具有环保、高效、低毒、经济、安全的特点,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1. 生物防治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生物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使其无法产生危害的方法。
比如利用有益生物、天敌、微生物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对于水稻大斑病,可选用红肾菌、拮抗细菌、青霉素等直接防治;对于稻飞虱、螟虫等虫害,可采用昆虫病原体、寄生性线虫等控制方法。
2. 生态调节技术水稻田生态调节技术是通过构建生态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团聚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式,调节水稻田生态系统,提高水稻的自我防御和自我修复能力。
可采用增施有机肥、调节温度、湿度等。
3. 诱控技术水稻田的诱控技术是通过调节周围生态系统中的“暴露位置”和“被害性”,利用诱捕陷阱等方式,吸引害虫进入作物非暴露部位,从而达到控制害虫危害的方法。
可采用彩色黏板、荧光黄板等。
但需注意,不能过量使用黏板陷阱,否则会对益虫产生影响,造成不良效果。
4. 遗传工程防治技术水稻田遗传工程防治技术是通过引入抗性基因、RNAi技术等方式,增加水稻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防止产量下降和品质受损。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好,但牵涉到遗传工程、安全等问题,还需要较长时期的研究和实践。
在水稻产业中,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作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食品安全:传统病虫害控制技术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会在农作物上留下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潜在威胁。
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了解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对于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1、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最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
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稻瘟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2)纹枯病纹枯病多在水稻分蘖末期至抽穗期发病。
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引起植株倒伏,导致减产。
该病在高温高湿、田间郁闭、氮肥过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和流行。
(3)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通常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
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随后逐渐扩展成条斑,严重时整叶枯死。
病菌主要通过水流、风雨传播,在台风暴雨过后易大面积爆发。
2、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可造成“冒穿”倒伏。
稻飞虱具有迁飞性,其发生与气候、水稻品种、田间小气候等因素有关。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卷叶为害,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导致稻谷千粒重降低。
该虫具有趋嫩性,在水稻生长旺盛、嫩绿的田块发生较重。
(3)二化螟二化螟幼虫蛀食水稻茎秆,造成枯心、枯鞘和白穗。
二化螟在温暖湿润、寄主植物丰富的地区发生较为严重。
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基础。
(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3)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4)水层管理采取浅水勤灌、适时晒田等措施,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绿色防控技术指的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为主,以生物、物理、遗传和农艺手段为主要手段,通过增强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和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从而达到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目的。
为了推广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加强研究和示范:针对水稻的主要病虫害问题,加大科研力度,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建立一批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通过实际效果展示和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2.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抗病虫害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加强对这些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3.合理优化种植结构:合理调整水稻的种植结构,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适时轮作或间作其他作物,减少连作对病虫害的影响。
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通过引入有益生物,建立生物防控体系,增加水稻的自然抵抗力,减少农药使用。
5.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如利用捕食器具、光触媒灯、黄板、粘虫球等,对昆虫进行捕杀。
利用防虫网、光热疗法等手段,减少虫害的发生。
6.农艺措施:采取良好的农艺措施,加强水稻的管理,增加抗病虫害能力。
合理施肥、调整密植度、疏穗、植保技术等,都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7.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严重危害。
8.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活动,向农民介绍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方法,引导农民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推广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是江西省婺源县的主要粮食型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水稻种植面积呈现缩小趋势,为了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就需要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标签: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1、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1.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措施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手段,目前所采用的农业防控手段,主要包括了推广优质高抗品种,推广应用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通过深翻土地、深水灭蛹等措施,调控田间的病虫害种类,维护田间生态系统平衡。
对于水稻二化螟危害较为严重的种植地,在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通过灌溉水,水层灌溉深度在10cm以上,持续5~7天,能够淹死土壤中的大部分高龄幼虫和虫蛹。
在二化螟羽化高峰期,通过及时的翻耕土地,在化蛹之前适当降低田间水层,化蛹高峰期之后适当提高田间水层,能够大大减少田间害虫基数。
1.2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链的原理,结合稻田中生物多样性特点,通过利用害虫天敌降低田间害虫基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田自身抵抗能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通过在田间种植大豆、芝麻、绿肥等作物,能够建立天然的诱集带和保育带。
在对稻田进行春耕或夏收作业时,田埂当中的杂草不要全部去除,可以适当保留一部分雜草,这样能够为蜘蛛等害虫天敌繁殖生长提供场所。
通过在水稻田间种植香根草能够诱集水稻螟虫,减少稻田中水稻螟虫的数量,同时还能够为天敌繁殖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包括了使用振频式杀虫灯、性诱导剂杀灭二化螟、稻纵卷螟稻飞虱成虫。
在水稻田间安装振频式杀虫灯,高度控制在1.5米,每3.3公顷安装一盏,能够有效诱杀田间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成虫。
另外,当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虫蛹羽化进入初期之后,通过在田间放置诱捕器,羽化末期回收诱捕器能够有效减少田间成虫数量。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水稻生长周期长、种植面积广等特点,所以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护水稻的生长并提高产量,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对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有益生物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可以利用寄生性昆虫或寄生性真菌来控制养殖蚜虫、水稻螟等虫害;也可以利用细菌或真菌来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比较环保的防控技术。
2. 高效微生物肥料的使用:高效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率,还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可以使用含有富营养土壤微生物的有机肥料,如牛粪堆肥、菌肥等,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是防控水稻病虫害的关键。
通过传统育种方法或基因工程技术,选育出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4. 环境调控技术:通过调整水稻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合理调整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加通风和光照,减少病害的发生。
还可以利用微灌技术、温室栽培技术等手段,优化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1.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通过举办水稻病虫害防控知识培训班、制作宣传册等方式,向农民传播绿色防控技术的理念和方法。
2. 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提供保障。
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优惠税收等方式,鼓励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投入成本。
3. 示范推广:通过建设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并进行示范推广,帮助农民掌握和运用绿色防控技术。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种植方案,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绿色防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推广对策。
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指通过利用天敌、寄生菌和病毒等天然的生物控制剂来控制病虫害。
水稻田中的常见害虫包括稻虱、叶食性昆虫和飞虱等,可以使用昆虫捕食者、寄生蜂、线虫和细菌等生物防治剂进行控制。
水稻普遍存在的病害有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可以使用病原菌、病毒和抗生素等生物防治剂进行控制。
推广这些生物防治剂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和理解。
合理施肥和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之一。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适当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通过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以增强水稻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包括合理的种植结构、轮作与间作,可以调节虫害发生的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田环境的改善,如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建立水稻种植与周围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推广这些技术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鼓励农民采用合理施肥和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技术。
科学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系统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病虫害监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定期对水稻田进行病虫害调查,使用专业仪器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记录,有助于提高认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病虫害预测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条件,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趋势,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推广这些技术需要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网络,培养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包括生物防治、合理施肥和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系统等方面。
浅谈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浅谈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的重要途径。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生物学手段、生态学手段和物理学手段等非化学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技术方法。
一、生物学手段:利用天敌和寄生菌等对抗水稻病虫害的生物体来实现防控。
比如可以引入食草动物作为天敌来控制水稻翅螨的数量,或者利用寄生菌来控制水稻秧苗病的发生。
二、生态学手段: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环境,调节寄主与天敌的数量比例来控制病虫害。
比如合理利用稻田的水利条件,调节水位和水质,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以促进天敌的繁殖和生存,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三、物理学手段:利用物理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如利用光线、温度、湿度等调节病虫害的发展环境。
比如在水稻病害高发期,通过增加光照或提高温度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绿色防控技术相比传统的化学防控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环境友好: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力量来控制病虫害,不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避免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农作物残留问题,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性影响。
二、保护生态系统:绿色防控技术注重保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农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比如生物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病虫害,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三、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农田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绿色防控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绿色防控技术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需要农民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
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比传统的化学防控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绿色防控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克服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崔苓艳董清华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水稻绿色病虫害防治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出品质更高的水稻产品,更好的满足社会大众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
在防控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减少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量,保证药物选择的科学合理,以此来降低发病率。
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1、农业防治①科学轮作合理施肥。
绿色水稻栽培过程中,应该避免连续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同一种类的水稻,应该对种植地实行2年~3年的轮作制度,这样能够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流行,降低田间病虫害数量。
绿色水稻播种前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翻耕处理,利用翻耕处理杀灭土壤当中的致病原微生物,同时还应该清除田间的患病植株和患病残体以及田间的杂草,消灭致病原和各种虫害的传播途径,这样能够减少或者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结合整地还需要做好基肥施入工作。
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要结合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做到科学施肥,科学搭配,要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增施磷肥和钾肥,注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水稻的抗病性能。
②科学选择水稻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要结合种植地的现状因地制宜的选择,高产稳产生产潜力较大,抗病能力优良的优质水稻品种,这样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另外,还应该结合水稻品种的生产周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要确保水稻的幼苗阶段和抗性较差的生长阶段尽量错过病虫害的发病高峰期,这样也能够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率。
针对某些土传病害较为严重的田间,应该采用高亢或者免疫的砧木进行嫁接处理,这样能够提高整个水稻幼苗的抗病能力,有效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嫁接技术在预防某些瓜果类的枯萎病,黄萎病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2、物理防治①科学种子处理。
播种前一周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拿出之后充分晾晒2天~3天,利用阳光直射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原,同时也能够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减少播种之后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率。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稻田耕沤灭螟技术: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赣南3月20日、赣中4月1日、赣北4月10日前),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发生基数的目的。
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
(2)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选用抗(耐)稻瘟病和稻曲病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根本措施。
(3)种子消毒预防病虫技术:早稻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用25%咪酰胺乳油2000~3000倍液间歇浸种24~36小时,直接催芽播种;中晚稻预防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和稻瘿蚊,用吡虫啉拌芽谷,用量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拌稻种2.5公斤。
(4)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大田病虫害技术:秧苗移栽前2~3天,喷施超级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
早稻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6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预防螟虫和稻瘟病等;中晚稻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60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预防稻蓟马、螟虫。
(5)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在水稻分蘖盛期,每亩稻田放养15日龄鸭子12~15只,破口前收鸭。
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6)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技术:使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雄蛾,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减少下代基数,减轻发生危害。
在二化螟主害代蛾期,亩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代放一次,诱捕器应高出水稻30厘米。
(7)灯光诱杀害虫技术: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
在4月中旬~l0月上旬,每晚天黑至夜间12点开灯。
(8)生物农药应用技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用井冈霉素或井冈霉素和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环保、低毒、低残留、高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水稻免受病虫害的侵袭,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残留问题,并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种选择: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或杂交水稻,提高水稻
的抗病虫害能力。
2.灌溉水管理:合理管理灌溉水源,避免用含有病原菌和虫卵
的水进行灌溉,减少病虫害传播途径。
3.种植布局: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和间作种植,减少病虫害的
传播和发生。
4.土壤管理: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
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5.合理施肥:通过科学合理地施肥,调整氮、磷、钾的配比,
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性昆虫等生物控制剂进
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
7.物理防治: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陷阱、光罩、毒素诱杀、覆
盖等来阻断病虫害的入侵。
8.化学防治:合理使用绿色农药,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
农药,并注意农药的使用时间、剂量和方法。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病虫害是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依赖于化学农药,但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绿色防控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提出推广的对策。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病原体、寄生物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昆虫防治、真菌防治、细菌防治、病毒防治等。
昆虫防治技术主要利用昆虫天敌对水稻害虫进行控制,如利用寄生蜂对水稻三化螟进行控制;真菌防治技术则是利用真菌病原体对水稻病原菌进行控制,如利用拮抗真菌对水稻纹枯病进行控制。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但其防治效果相对较差,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耐心。
二、多线抗性品种选育多线抗性品种是指在一个品种中同时具有多种病虫害的抗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多线抗性品种。
多线抗性品种可以减少对病虫害防治的依赖,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多线抗性品种还能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
三、区域化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区域化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的病虫害进行连续监测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通过分析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气象条件等因素,可以准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时进行防治。
区域化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四、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通过改变土壤性质和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水稻抗病虫害能力的技术。
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有机肥的施用、土壤修复、有机物覆盖等。
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发生。
土壤改良技术还可以提高水稻对抗逆境的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针对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制定相应的推广对策,以确保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应加强科研力量的支持,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水平和推广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叶文男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31期
[摘要] 水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的重要作物之一,加强水稻种植对于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玉林市大力推广绿色水稻种植,特别是玉林市北流石窝镇,病虫害绿色防治已成为重中之重,更是保证水稻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旨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31-75-2
玉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西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90 km,是玉林市人民政府驻地。
东连广东省茂名市,西接钦州市,南邻北海市,北毗贵港市,全市总面积12 838 km2。
玉林市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2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650 mm;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1 795 h,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天数为346 d。
极端最低温-2 ℃,极端最高温38.4 ℃。
全年降水天数在160 d以上。
各月平均风速适宜,为1.3~1.8 m/s。
玉林市广阔的面积及适宜的环境,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玉林市北流市石窝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了能够贯彻国家提出的绿色环保要求,大力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并在近些年实践当中取得了应有成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水稻种植的绿色化发展。
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理念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
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的有效途径。
具体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时,需要加强病虫害预防工作,全面调查病虫害各类资料信息和防治成功案例,对种植区域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合农保部门最新的研究成果,构建全面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从而实现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水稻种植效益。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措施
2.1.1 降低虫源基数。
为了能够降低虫害对水稻的影响,就必须控制害虫的基数。
例如,由于三化螟通常在稻桩中越冬,因此控制越冬的三化螟数量对水稻种植十分有益。
通常可以采用翻耕等手段,这样既可在冬季将虫卵消除,又可以让种植土地保持一段时间干旱而消除害
虫,冷冻措施与干旱理念相同;或者在三化螟预蛹期灌深水灭蛹,保持稻田中的水深在6 cm 左右,并持续三四天后排干即可[1]。
2.1.2 选择优良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有所差异,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受到病虫害侵蚀,因此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在老病区要尽可能降低染病品种种植数量。
玉林市北流石窝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建设超级稻示范区,并加强了对田间稻瘟病的检查,选择优良的抗病虫害品种,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大力推广,与农户合作大力开展稻瘟病防治工作。
2.1.3 调整品种布局,实施保健栽培。
在品种布局上,早稻以中熟品种为主、晚熟品种为辅,这样早稻可以减轻第二代三化螟的影响,晚稻也可以通过较低的气温保证安全齐穗,还可以避免第四代三化螟造成的白穗问题。
笔者所管辖的示范区采用了统一播种、统一移栽策略,从而降低了病虫害的影响。
避免因为相邻水稻田块由于生长阶段存在差异出现病虫害迁移等问题。
在确定播种期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避免出现危险性生育期和多雨天气、虫害盛行期间相遇。
移栽阶段是主要的防控期,针对近些年玉林市大力推广超级稻,采取宽窄行栽培方案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施肥时以有机肥为主,并配合氮肥、磷肥、钾肥。
在水分管理方面,采用浅水分蘖、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科学管水手段,够苗排水晒田,以减轻纹枯病的影响。
2.1.4 及时处理稻桩、稻草,避免病虫害侵染。
在收割期间,尽可能采用齐泥收割,无论是人工收割还是机械收割,都要第一时间将田犁翻,或将稻草集中进行堆沤,或将水稻草覆盖土壤自然发酵、腐烂,阻隔空气,减少三化螟余虫、飞虱卵[2]。
移栽工作开始前,要清除病稻、枯稻,将水面漂浮废渣进行集中处理,减少菌源数量。
2.2 物理防治措施
2.2.1 灯光诱杀。
大部分害虫都具有趋光性特点,所以可以在田间设置诱光灯,这样不仅可以杀死成虫,还能够减少部分虫卵量。
为了可以提高诱光灯使用效果,尽可能采用成片安装形式,保证稻田一定范围内具有一盏诱光灯,通常2.5 hm2设置一盏诱光灯即可,同时要控制诱光灯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距离地面1.5 m即可。
使用时,在水稻成虫发生期,傍晚开灯、天亮后关灯,每4 d到灯下清理一次死虫。
2.2.2 草把诱杀黏虫。
配合吸引害虫药剂,可以将白酒、水、醋、糖按照1∶2∶3∶4的比例配置成糖醋溶液,并在其中加入少许的黏合剂,在田间插上带有糖醋液的草把,667 m2地安装70个草把即可,草把之间的间距控制在20 m左右,并且每100 m设置一个长竹竿用于吸引高处的害虫,让害虫黏附在草把上,进行人工捕杀。
2.3 生物防治措施
2.3.1 稻田养鸭、养鱼。
玉林市全面推广稻田养鸭技术。
水稻田中由于水分充足,因此适合养鸭。
稻田养鸭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虫害,还可以为鸭子提供活动场所,在稻田中捕捉害虫和
虫卵,这样既可降低稻田中害虫基数,降低养鸭成本。
而且鸭子的粪便还会成为稻田有机肥料,保证土壤肥力,从而保证水稻质量安全。
通常,早稻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开始放鸭治虫,晚稻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开始放鸭治虫。
鸭子以小鸭为主,通常鸭子体质量在
0.1~0.3 kg,否则会因为体积过大破坏稻田。
鸭子放养量要适中,667 m2地放养70只小鸭即可[3]。
此外,凡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天旱不干且洪水不淹的早晚稻田或囤水田都能养鱼。
稻田养鱼应加高加固田埂,开掘鱼沟鱼溜,安装拦鱼栅。
以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宜,如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
稻鱼轮作,投饵饲养,667 m2放大规格草鱼种100~120尾,鲤鱼、鲫鱼150~200尾,鲢鱼30~50尾,鳙鱼10~20尾,667 m2产鱼量200~250 kg。
放养时间宜早,单季稻田养鱼或稻鱼连作养殖食用鱼,一般在秧苗移栽返青后放养。
稻鱼轮作可在收稻后立即灌水养鱼,到翌年插秧前捕鱼。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害虫影响,还能够提高稻田种植效益,一举多得。
2.3.2 保护天敌。
降低害虫数量,最为重要的是积极保护害虫天敌,充分利用天敌的作用,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尽可能不使用化学药品,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治。
例如,可以在田埂中种豆,双抢期间在田埂上放置草把,为稻田蜘蛛天敌营造栖息场所。
同时,通过全面推广高效、无公害农药,减少对害虫天敌的伤害,保障稻田生态平衡。
2.3.3 生物农药防治。
绿色防治需要保证无公害化,而生物农药不会对稻田造成负面影响或污染。
可以采用稻螟赤眼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对三化螟进行防治,在黏虫乱孵化期间采用苏云金杆菌喷洒稻田,可以杀死大部分虫卵,减低成虫数量;喷洒井冈霉素能够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喷洒春雷霉素可以防治稻瘟病[4]。
在生物农药喷洒阶段,必须要避开高温干旱时期,相比化学农药来说,喷洒时期要提前两三天。
2.4 化学防治措施
除了上述的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外,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种子处理方法,也就是消除种子上的病源。
在水稻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从而降低种子发病率。
例如,杂交水稻品种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浸种24 h,如果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为了确保最终效果,浸泡时间不得少于12 h;常规的早稻、晚稻种子采用25%咪鲜胺乳油4 000倍液浸泡48 h,浸种完毕之后可以直接催芽,以大大降低恶苗病的发生率。
3 结语
玉林市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以上各项措施在玉林市农技中心和植保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已经十分普及,并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成效,对于提高当地水稻种植安全水平有着极大的助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洪.强化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四川农业科技,2011(2):402-403.
[2]杨绿英,代建平.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植物医生,2014(2):40-41.
[3]孙攀,姚联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效益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3(10):150-152.
[4]钦伟明.水稻病虫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4(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