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字形看远古社会抢婚习俗——以“娶”为例

合集下载

透过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透过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透过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摘要:汉字包含了丰富的婚姻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和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同地位,记录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婚姻习俗。

“姓”、“父”、“舅”、“姑”体现了远古群婚状态度,“媵”、“妾”、“姒”、“娣”等字反映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婚”、“娶”则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掠夺婚俗,“嫁”记录了买卖婚俗,“媒”、“妁”记录了包办婚俗。

关键词:汉字;婚姻文化;中国文化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意文字系统,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且也是记载我国古代科学知识、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的全息标志——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古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诸多信息。

所以尽管古代社会环境和古人已离现在很遥远,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研究汉字,窥视到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生活情况和风俗习惯。

因此人们常说: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的特殊载体。

婚姻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常见的文化形态,在汉字中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反映。

本文就选取几个典型的汉字来谈其中所体现的我国古代婚姻文化。

一、汉字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和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同地位1、“姓”、“父”、“舅”、“姑”等汉字体现了远古群婚状态和女性主导地位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沿革。

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主,婚姻生活也是以女性为主导的群婚制度,即《列子·汤问》记载的“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这种原始的婚姻状态在最早的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姓”是一个表明家族的文字,现在一般人都随父姓,但“姓”字却从女从生,看起来很矛盾,但这个字却真实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群婚状态。

《说文·女部》释为:“姓,人所生也。

”意思是表明“姓”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统的标记,这正与其字形义相契合。

“姓”字说明,远古社会孩子血统维系在母亲身上。

当时人们都从母系得姓,正因为如此,汉族先民古姓多从“女”旁,如黄帝姓姬,神农姓姜,少昊姓嬴,虞舜姓姚,夏禹姓姒等等。

“姓”字这一构形说明,在远古社会,确实存在一种群婚制度,人们认为生孩子是女人感天而生,与男性无关。

从汉字看上古婚俗

从汉字看上古婚俗

两姓交互为婚多行于皇室贵族高门姓之间, 每每以互相勾结利用,扩大政治势力目的。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所谓“亲上加亲”的“姑 舅表婚” 俗语: “姑母做婆”、“亲加亲亲连亲”、“姑妈 女,顺手娶;舅舅要,隔河叫”
五、从“媵”、“侄”看媵制
1、什么是媵制 《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 从之,谓之媵。” 即以妹随姐嫁,侄随姑嫁,姐妹姑侄共事一 夫的婚姻制度。这种婚制的流行范围,仅限 “士”、“诸侯”之类贵族,流行于春秋之 际。
后代诗歌中的反映:
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杜甫《新婚别》: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某种亲属称谓总反映了某种相应的现实亲属 关系。
在史前古代社会中确有由“姑”、“舅” 一名三用的亲属称谓所显示的亲属关系。
在人类原始婚姻制度中,有一种很常见的 婚姻形式,即固定族团互婚,大致就是甲、乙 两族男女互为通婚对象而世代相互嫁娶。
《韩非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 是家也。” 《礼记·昏义》记载的有关女子嫁人的礼节:
“纳采(也即行聘)、问名、纳吉(即卜 定吉日)、纳征(即纳聘,就是送采礼)、 请期。”
《仪礼、士昏礼》中就有“纳征,玄纁(即 黑色的币帛)、束帛(即五匹帛)、俪皮 (即成对的鹿皮),如纳吉礼。”
妻与帑tǎng
汉代对媵婚的解说以何休为代表:“必以 侄娣从之者,欲使一人有子,二人喜也,所 以防嫉妒,令重继嗣也,因以备尊亲亲也。”
2 、对“媵”字的分析 (1)媵字形体的变化,导致意义范围缩小。 《尔雅·释言》:“媵,将送也。 《左传·僖公五年》:“以媵秦穆姬。” 注:“送女曰媵。” 《说文解字注》:送为媵之本义,以侄娣送 女乃其一端而。······今义则一端行而全者废 矣。······今形从女者,有一端之义独行故也。

从“娶”看中国古代汉族的婚姻形态

从“娶”看中国古代汉族的婚姻形态

摘 要 : “ ” 可 以看 出 中国 古代 汉 族 男 主 女 从 、 依 男 居 的 婚 姻 关 系 , 人 在 婚 姻 关 系 中有 生 育 义 务 , 从 娶 字 女 女 中 国 古 代 汉 族 存 在 抢 婚 制 和 陪嫁 婚 制 。
关 键 词 : ; 主 女 从 ; 育 ; 婚 ; 嫁婚 娶 男 生 抢 陪
部 宽大 , 有乳 房 形 状 的 女 人 之形 。“ ” 甲骨文 女 字
妇 一 义造 ‘ ’ , 改读 去 声 。 [1 很 显 然 , 取 ” 娶 字 并  ̄19 ]6 “
和“ 是 一 对 古 今 字 。“ ” “ ” 娶” 取 是 娶 的初 文 , 娶 ” “
字 形和 “ ” 近 似 。“ ” 骨文 作 , 别 只在 母 字 母 甲 差
中 图分 类 号 : 0 K2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24 (0 1 0 —0 2 — 0 17— 5421)6 0 1 3
语 言是 文 化 的 载 体 , 字 作 为 记 录语 言 的 书 文 写 符 号 , 定 和 影 响 着 文 化 的传 播 。汉 字 侧 重 以 决
灾 经 》“ 言 : 吾 本 良家 之 女 , :妇 ‘ 为鬼 所 掠 , 吾 作 取
妻 。 ’ 玄龄 主编 的《 书 ・ "唐房 晋 志第 六 ・ 历上 》 律 : “ 谓律取 妻 , 所 吕生 子 , 阳升 降 , 吕之 大经也 。 阴 律 ”
而且 , 中 国古 典 文 献 中, 取 ” 娶 ” “ 在 “ 和“ 在 娶 妻” 意义 上 经 常 通 用 。如 《 经 ・豳风 ・伐 柯 》 诗 : “ 取妻 如何 ? 匪媒不 得 。 在有关 文献 里 也写 作“ ” 娶 妻 如何 ? 匪媒 不得 ” 。唐 代 著 名 训 诂 学 家 陆 德 明

“婚姻”与“嫁娶”都表示男女婚事,析字形和意义却有本质区别

“婚姻”与“嫁娶”都表示男女婚事,析字形和意义却有本质区别

“婚姻”与“嫁娶”都表示男女婚事,析字形和意义却有本质区别表意性是汉字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典型特征,也正是这种优势为我们提供了认知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问题不可多得的证据。

婚、姻、嫁、娶四字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家庭组织形式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现代汉语词典》对“婚姻”的解释是:结婚之事,因婚姻产生的夫妻关系;对“嫁娶”的解释是:女子出嫁与男子娶妻,泛指男女成婚。

《词典》对二者的解释均指出了结婚之事,但对于“婚姻”和“嫁娶”的内在区别,我们仍是一头雾水。

下面我们从汉字构形和意义两个方面试析婚姻和嫁娶的不同。

“婚”与“姻”原本各有其义,且所指不同关于“婚”字,《说文解字》曰:“婚,妇家也。

礼娶妇以昏时。

妇人,阴也,故曰婚。

从女从昏,昏亦声。

”“婚”为会意兼形声字,从女,从昏。

“婚”字最初常写作“昏”,加“女”字为后来的分化字。

《礼记·昏礼》:“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故君子重之。

”“昏”为黄昏之意,是指古代婚礼常在黄昏举行,此为古抢婚遗俗,天色渐晚便于行动。

抢婚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特别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之时曾盛行抢婚。

现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彝族仍是延续旧俗,晚上抢婚,只不过如今的抢婚只是一种仪式,没有了之前抢婚不成便反目成仇的尴尬结局,同时也摒弃了之前真正的武力抢婚。

彝族抢婚表演“婚”字最初写作“昏”,与婚时有关,且因“昏”而得其义,二者为同源关系。

后来,“婚”字的内涵有所变化,用以指称妇家。

《尔雅·释亲》曰:“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如此,便可知“婚”指妇家,正如《说文》所云“婚”为妻子之家;“姻”则指称夫家。

“姻”字为形声兼会意,从女,因声。

姻,指称婿家,“因”为声亦表意,为“姻”字之语源,女之所因故曰姻。

“姻”之意从字形观之非常清晰明了。

从“姻”字我们还可以看出古代女性确无独立的人格,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

这一封建观念还反映在“三从四德”的“三从”之中:从父、从夫、从子。

汉字源流:「手抓女发」曰「妻」,源自「抢婚」之原始习俗

汉字源流:「手抓女发」曰「妻」,源自「抢婚」之原始习俗

汉字源流:「手抓女发」曰「妻」,源自「抢婚」之原始习俗(一)汉字「妻」的古文字从「又(手)」从「女」,「女」部突出女性的「头发」,全字像「手抓女人头发」之形:「妻」的甲、金、篆三种字形:「妻」的古今字形演变:注1那么,为什么要用手抓女性头发的这种暴力行为来表示妻子呢?古文字学家徐中舒认为「妻」的构字意图,反应了上古时代的原始抢婚习俗:注2陳煒湛先生在《古文字趣谈》之「抢来的老婆」一文中也持相同的结论,他认为造字先民为了表达「娶妻」这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将「娶妻」过程中最典型关键的情节「抢婚」进行造字:注3(二)古文字学家徐中舒、陳煒湛的说法是能得到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支撑的,人类各民族中都有「抢婚」的习俗。

华夏汉民族比较早熟,野蛮的「抢婚」习俗可能在夏商之际就渐渐淡化,但中国有最久远完备的历史传世文献,仍然可以搜寻到一鳞半爪。

最古老的传世文献《易经·爻辞》中「匪寇婚媾」,就被认为是记载的「抢婚」习俗,如: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賁卦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睽卦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

往,遇雨則吉。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先生认为《易经上六》中的「乘马班如, 泣血涟如」和「匪寇婚媾」之句,就是说的上古时代「掠夺婚」,女方家如同遇到土匪,所以家人「泣血涟如」:夫寇与昏媾, 截然二事, 何至相混? 得毋古代昏媾所取之手段于寇无大异耶? 故闻马蹄蹴踏, 幼女啜泣, 谓是遇寇, 细审乃知其为婚媾也。

【注4】【古史辩派】中的精通《易经》的余永梁先生,所作《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一文跟梁启超先生是相同的结论,反应了原始的「掠夺婚姻」【注5】。

在《诗经》中「薪」这种物象多与「男女婚事」相关,学者蒲生华认为,在上古「抢婚」中,有三个作用「照明、武器、马料」。

【注6】清代成书的《东川府志》和《滇南杂志》记载过古爨族「骑马械斗抢婚」的风俗:爨之父母, 将嫁女三日前, 持斧入山, 伐带叶松, 树于门外, 结屋, 坐女其中, 旁列米淅数十缸。

野蛮的“取”有趣的“娶”

野蛮的“取”有趣的“娶”

野蛮的“取”,有趣的“娶”
“取”字在甲骨文中写作侯,在金文中写作,到了小篆中则规范地写作取。

从字形上看,从甲骨文到小篆“取”字的字形变化是一脉相承的。

从字义上看,“取”字象用手捏着耳朵的样子。

有的同学肯定会说,用手揪着别人的耳朵确实不是文明的行为,但也不致于用“野蛮”一词来形容“取”字吧?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每杀死一个敌人就把头砍下来带在身上作为自己邀功的凭证。

由于头太大,带在身上不方便,人们就想了个替代的方法:就是把敌人的耳朵割下来。

可是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为了避免冒功,将军们规定,割下来的耳朵必须是左耳才能领功。

可见,“取”字表达的意思可不仅仅是揪一下别人的耳朵就了事了,而是要杀死敌人后把耳朵割下来!你们说这个“取”字野蛮不野蛮?
后来,“取”字由割下耳朵报功的本意引申为获得、拿取的意思。

“娶”字在甲骨文中写作躩,以取女会意,表示获得了一个女人。

在部落战争中,敌方的小孩、女人、财产是主要的夺取对象,抢回来的女人往往被分配给本部落的男子做老婆。

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抢亲的习俗。

我国的佤族直到现在还存在抢亲的习俗。

有趣的是,佤族的抢亲是男女双方商量好的。

小伙子和某个姑娘好上了,
他不是到女方家去明媒正娶,而是邀约亲友埋伏在姑娘经过的路上,等姑娘走近时一拥而出背上她就跑;姑娘在小伙子背上又哭又闹又捶又打,表示不原意;女方的家人也大呼小叫的追一阵。

事后小伙子再把礼物送到女方家去,然后才正式举行婚礼。

在这里,抢亲实际上只是象征性的,它只是娶媳妇的一种礼仪。

同学们说这种娶媳妇的方式是不是很有趣呀?。

浅谈汉字中的女性文化

浅谈汉字中的女性文化

浅析汉字中的女性文化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它在中国文化传播、传承、发展和弘扬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女性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衍生出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凸显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女性低位也越来越高,使得女性和与女性有关的一切成为敏感的话题、研究的焦点。

下面,就以具体的汉字为例,浅析汉字背后的女性文化。

汉字“女”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说的“女,妇人也,象形。

”在甲骨文里,女字形像交手于胸前而端坐的人形,这正是温柔贤惠的女子形象。

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门,其生活空间主要是家中室内,而交手端坐是其室内的惯常姿态,故以此姿态之人形表示女子。

“女”作为独体象形字与单音节词,有女子、女儿、雌性的、幼小、柔弱、星名、以女嫁人、出仕等意义。

汉语中以“女”为部首字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如下,以“女”部汉字为例,浅析特定历史下的女性文化。

我国最早根据字形说解字意的文献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据先辈研究,该书中“女”部字共238个,是最大的部首之一。

其中涉及褒贬评价的有105字,褒义字35个,贬义字47个,中性字20个。

一、“女”部褒义字分析“女”部褒义字多为形声字。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主要是形容女子身材姿容较好的,如“娑”“婧”等;“娑”,《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舞也。

从女沙聲。

《诗》曰:“市也媻娑。

”《汉语字典》中释义为“形声。

从女,沙声。

本义是起舞的样子。

”而“婧”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竦立也。

从女青声。

一曰有才也。

读若韭菁。

”《汉语字典》中释义为“纤弱苗条的样子及女子有才品。

”因而,它们都是褒扬女性的字。

对女性身材、姿容的褒奖与赞扬。

上古抢婚习俗初探

上古抢婚习俗初探
打 下地 里 一尺 来 深 。 松再 把 右 手 去地 里 一 的举重运动 , 武 有举桌床 、 负重物 、 举石 凳 、 石 【】 4高文清. 翘关 , 扛鼎 . 举石—— 中国古代举重运 提, 提将起来望空 中一掷 , 掷起来一丈来高 , 锁 、 石狮 , 舞重兵器 、 拉硕 弓等 。 三才图会 ・ 动的发展【】 育世界。o 85. 《 J_ 体 2 o ()
所 执箕帚” 可 。 在 甲骨文 中,妻 ”字 甲骨文下 面是 一 的 , 以古代的妇女又被 叫做“ “
共收字 2 8个 ,实际加上重文以及主题从 个女字 , 3 上面是一只手 , 整个字形像是用 手 见 , 在古时候 , 女必须服从 男子 , 妇 只能在 女 构成且与女部 相邻 的字有 2 0多个 , 5 在 来抢夺女子。 所以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理解 , 家里面料理 家务 ,她们仅仅被看做是传宗 全书 中属于最大的部类之一。在这个庞大 妻子是抢来 的女人 。 说文解字》 “ 小篆 接代 的工具 。 《 :妻( , 持 的女 部 字类 里 ,通 过 对 “ ” “ ” “ ” 作 )妇与夫 齐者也 。从女从 中从 又。又 , 婚 、妻 、娶 、 婚婚俗 。 .
很多证据表明 ,抢婚 曾广泛流行于世 何事情都是女子决定 ,男子是没有反 对的 产 、生活主要 依赖于女性从事 的较轻体力
界 上 各 个 地 区 ,甚 至 各 文 明 民族 的祖 先 也 权利的 , 以她们在这个转变 的过程中 , 所 由 劳动的采 集活动 ,这种 生产关 系 自然决定 不 例 外 。抢 婚 这 种婚 俗 在 古 代 应 该 是 客 观 于 长 期 形 成 的 习 惯 ,势 必 和 男 子想 要 获得 了女性在生产 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但是
在 我 国的 历 史 长 河 中 ,抢婚 现象 在商

从娶字从古代风俗

从娶字从古代风俗

很多人习惯上把汉字当作一种交流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形声字,形旁表意,这个意还表得相当模糊,只能看出大致和哪一类事物有关;声旁纯粹表声。

这样就把一个非常丰富、生动的汉字蜕化为一个简单的、纯粹的表音的符号,使得汉字的教学非常枯燥,抄写、听写、默写、查字典成了汉字教学的葵花宝典。

我认为汉字的形成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甚至更早,任何一个汉字都凝结了几千年几百代人的聪明智慧,工具两个字不能把汉字的功用概括得进去的。

我更习惯把汉字当成一幅绝妙的简笔画、一幅风俗画、一段历史的结晶、一部凝固的音乐,从任何一个汉字中,我都能听见历史的心跳与呼吸,听得见铿锵的历史前进的脚步,在我眼前展示着一幅又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举一个例子说吧,娶亲的娶字,有人把它理解为上形下声的形声字,取字表音,女字表形。

我就有点不理解了,既然表声,为什么不用曲字表声非要用取来表声呢?何况曲和现在结婚迎娶的场面多少还沾点儿边,吹吹打打、热热闹闹。

原来这个娶字掩盖住了一段悲壮的历史画面。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大量的男性俘虏就被屠杀了,俘虏屠杀后被割下左耳,以左耳的数量来计算杀死敌军多少来计战功,后来《左传》中有个专门的字“馘”字。

男俘杀死了,女性作为附属的战利品也以暴力的手段掠夺过来了,因此最早的娶亲是以血腥、暴力为其主要特色的。

这一风俗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着,比如抢亲,不过这时的抢亲,暴力色彩、血腥色彩逐渐被各种喜庆色彩给取代了。

止笔。

从汉字看古代婚姻制度与习俗2015-3-23

从汉字看古代婚姻制度与习俗2015-3-23
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妻、婚、娶——抢掠婚俗
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
“佯战婚”。
抢婚反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场重要变革和斗争:
母权与父权之争。
1. 妻
《甲骨文字典》:上古有掳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 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
2. 取——娶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4. 两姓互婚
西周时期姬、姜两姓即为世代交互婚娶 。
《宋书〃后妃传》:刘宋时孝武帝之姑下嫁王偃,
生子名藻,生女名宪源,孝武帝娶宪源为皇后,又 将自己的妹妹临川长公主许配给藻。
《元史〃公主表》: 特薛禅父子战功卓著,皇帝发
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 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淮南子•本经训》:‚男女群居,杂处无别。‛ 《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群婚制——只知其父,不知其母。 神话是口耳相传的历史,是对群婚时代的曲折反映。
姑、舅——互婚习俗
“姑”、“舅”称谓是互婚习俗的反映。 某种亲属称谓总反映了某种相应的现实亲
个姊妹为妻。
1. 媵
送,动词
《尔雅· 释言》:“媵,将送也。 《楚辞· 九歌》:“鱼鳞鳞兮媵予。”王逸注:“媵,送也。 《左传· 僖公五年》:“以媵秦穆姬。”注:“送女曰媵。”
陪嫁的男子和女子
《诗经· 小雅· 我行其野》孔颖达疏:“媵之名不专施妾,凡
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 这里的“媵”指随嫁的男子 和女子。 最初,媵制中从嫁的还有奴仆。伊尹就曾是媵臣。 《吕氏春秋〃本味》记商汤娶于有侁氏:“有侁氏喜,以伊 尹为媵送女。” 《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无由,乃为 有侁氏媵臣。”

从汉字看我国古代婚姻形式(1)

从汉字看我国古代婚姻形式(1)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汉字文化研究—从汉字看我国古代婚姻形式作者董婷系(院)人文管理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08 级学号 084901020指导老师王兆国日期 2012 年5月汉字文化研究—从汉字看我国古代婚姻形式董婷(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摘要:婚姻形式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明的进步,婚姻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古代婚俗特别是远古婚俗大多已不可考,但汉字的象形表意功能,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代婚姻形式的一些蛛丝马迹。

文章选取了与婚姻有关的几个汉字,通过分析其原始意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意义,以及通过汉字拆分所体现出的意思,来了解古代婚姻习俗,揭示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关键字:汉字;婚俗;婚姻形式婚姻形式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形式之一,作为社会构成基本单位的血缘团体的形成、发展、延续,都直接依赖于人们的婚姻活动。

婚姻形式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产物,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婚姻形式也经历了种种变异。

正因如此,我们祖先的婚姻形式大多已不为人所知,但汉字的存在或许能让我们对古代婚姻形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汉字诞生于史前我们先人从蒙昧走向文明时期,它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从仓颉造字传说至今,汉字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蕴涵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汉字作为汉民族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依旧以其特有的形体构造和表意性而显示出其独特的风韵。

正因为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汉字的分析,我们应该能够找到上古婚姻文化的一些蛛丝马迹。

本文选取了部分与婚姻密切相关的汉字,通过对这些汉字的分析理解来探究汉字蕴涵的古代婚姻形式。

一、从“姓”看远古人的群婚习俗不管现代人是否接受,从对汉字“姓”的分析,我们祖先的确有过一段“共产共妻”式的性自由阶段。

远古群婚是汉民族最早的婚姻制度,也是全人类最早的婚配方式。

在那个时代,人类处于原始的蛮荒时期,过着最原始的部落、氏族群居生活,同猎同食、同耕同住,在这样混乱的生活形态下,没有固定的配偶,只有混乱的交媾。

从汉字看上古婚俗

从汉字看上古婚俗

3、后代史料: 后代史料:
号篇》 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 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 《白虎通·号篇》:“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 白虎通 号篇 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
4、汉先哲的降生的曲折反映: 汉先哲的降生的曲折反映:
三代世表》 《史记·三代世表》中记载伏羲 : “庖牺氏母 史记 三代世表 庖牺氏母 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附宝见大电绕北斗而生黄帝” “附宝见大电绕北斗而生黄帝” 炎帝神农氏母曰女登……,感神龙而生炎 “炎帝神农氏母曰女登 , 帝。” 诗经·商颂 玄鸟》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 《诗经 商颂 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印证: 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印证: 独龙族:娶妻称为“仆玛旺” 买女人” 独龙族:娶妻称为“仆玛旺”即“买女人”。 纳西族娶妻叫“米含” 米含” 纳西族娶妻叫“米含”,“米含” 有“买” 之意 我国少数民族中, 我国少数民族中,旧时也盛行着买卖婚姻的 习俗。如瑶族、怒族、维吾尔族、傈傈族、 习俗。如瑶族、怒族、维吾尔族、傈傈族、 苗族、独龙族等,都有买卖婚的情况。 苗族、独龙族等,都有买卖婚的情况。 在汉藏语系的许多语言中, 在汉藏语系的许多语言中,“嫁” 与“卖” 的语音也极为接近。 的语音也极为接近。 仫佬族 傣族 壮族 卖 嫁 kha:i kja cε ca xa:i xa
土族
戴天头
我国土族,曾存在着压抑女性的“ 我国土族,曾存在着压抑女性的“戴 天头”陋习,女子到了15 15岁 天头”陋习,女子到了15岁,便由父母 做主,在年终除夕那天与天结拜为夫妇, 做主,在年终除夕那天与天结拜为夫妇, 将少女的发式改为成年妇人的发式, 将少女的发式改为成年妇人的发式,从 此性关系可以随便,生下子女归母家, 此性关系可以随便,生下子女归母家, 不受社会歧视。 不受社会歧视。

甲骨文通假字字例——娶

甲骨文通假字字例——娶

甲骨文通假字字例——娶
甲骨文通假字字例——娶
咏梅书斋
甲骨文無娶字,以取通娶。

甲骨文取字的字形:
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取,會意字。

甲骨文從又(手),從耳,會抓到野獸或戰俘時割下左耳之意。

本義為割下左耳,引申為捕獲,捉拿,得到,收取。

又通娶。

指娶妻,此義後作娶。

《漢語大詞典.又部》:取qu,取妻。

後多作娶。

《禮記.曲禮上》:取妻不取同姓。

陸德明釋文:取,本亦作娶。

王力《同源字典》:白虎通嫁娶:娶者,取也。

說文:娶,取婦也。

王筠曰:以取釋娶,明娶為取之分別文。

字本作取。

易姤卦:勿為娶女。

釋文:娶,本又作取。

……按,取、娶本同一詞,後人特取婦一義造娶字,並改讀去聲。

《古今字字典》:經過一定儀式,把女子迎娶到家中成親。

這個
意義,古字寫作取,今字寫作娶。

《古文字通假字典》:取,讀為娶,雙聲疊韻。

按《左傳.襄公三十年》:為太子般娶於楚。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娶作取。

李德龙,男,1949年出生于南京市。

现为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

自幼热爱书法、篆刻、师从沙曼翁、谢亦鸣、杨延复先生,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字功底。

四十余年来,利用工作之余,沉潜研究古文字,是众多书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咏梅书斋。

从“娶”看中国古代汉族的婚姻形态

从“娶”看中国古代汉族的婚姻形态

从“娶”看中国古代汉族的婚姻形态刘晓玲【摘要】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 "wive",it can be seen that women must obey men,live in men's homes and have the obligation to give birth to babies in the marriage status of the ancient Han.In the meantime,there also exist marriage by capture and dowry marriage.%从"娶"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汉族男主女从、女依男居的婚姻关系,女人在婚姻关系中有生育义务,中国古代汉族存在抢婚制和陪嫁婚制。

【期刊名称】《湖北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1)006【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娶;男主女从;生育;抢婚;陪嫁婚【作者】刘晓玲【作者单位】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决定和影响着文化的传播。

汉字侧重以形表意,这种性质决定了我们可以从汉字字形入手去研究汉族文化。

中国古代汉族的婚姻形态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娶”字字形入手去反窥中国古代汉族的婚姻形态。

“娶”,甲骨文作(《殷墟书契菁华七》),由两部分组成,左边像有宽大胸部女人跪坐之形,为一“女”字,右边像手持耳之形,为一“取”字。

《说文解字》释义为“娶,取妇也。

”因此可以得知“娶”之本义当为娶妻。

“取”甲骨文为“娶”甲骨文字形的右部,像手持耳之形。

《说文解字》解释说:“取,捕取也。

”《周礼》:“获者取左耳。

”这说明“取”字本义当为馘刑,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人们往往用割取敌人的耳朵来计数报功,作为自己占有战俘的凭证。

婚娶二手妻[从“婚”、“娶”、“妻”看古代掠夺婚]

婚娶二手妻[从“婚”、“娶”、“妻”看古代掠夺婚]

婚娶二手妻[从“婚”、“娶”、“妻”看古代掠夺婚]婚姻是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础,是组成家庭的必备条件。

在儒家经典中,婚姻问题被视为家庭、社会的大事。

《礼记・昏义》:“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祭丧,尊于朝聘,和于乡射。

此礼之大体也。

”关于婚姻的意义,《礼记・昏义》又说:“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一定的婚姻形式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产物,是一定的制度和观念的具体表现。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婚姻。

不同时期的婚姻,有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一书中,曾把人类婚姻发展演变的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血婚制阶段、伙婚制阶段、偶婚制阶段、父权制阶段和专偶制阶段。

但无论是群婚制、偶婚制,还是一夫一妻制,男婚女嫁都是人生经历的必要过程。

汉字作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自然会记录下远古人类婚姻家庭诸方面的情况。

因此通过分析相关汉字,会使我们探寻到有关这方面的文化信息。

一婚通过汉字去探讨古代婚姻,首先就应该从“婚”字入手。

《说文・女部》:“婚,妇家也。

礼:娶妇以昏时。

妇人阴也,故曰婚。

从女从昏,昏亦声。

”据此可知“婚”是个会意兼形声字。

“婚”为什么要从“昏”呢?许慎似乎说了两个理由:一是礼制规定“娶妇以昏时”;二是“妇人阴也”。

这第二个理由完全是臆说,不足为据。

而第一个理由则为我们挖掘“婚”字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线索,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

何谓“昏时”?甲骨文“昏”字从“日”从“氐”,“氐”即“低”,其造字意义是:太阳西下。

《说文・日部》:“昏,日冥也。

”古代礼制为什么要规定“娶妇以昏时”呢?这显然是因为在当时,日落天黑娶亲为一时之风尚。

与此相应,古代迎娶所用车马衣服皆为黑色。

《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裳缁。

从者毕玄端,乘墨车。

从车二乘,执烛前马。

”这里所说的“爵弁”、“ 裳”、“缁”、“玄端”及“墨车”,皆黑色。

而“执烛”,更为黑夜所需。

显然,这种风尚,乃先民“抢婚”习俗的遗迹。

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其特征是男子未经女子本人及其亲属同意,将女方劫归为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娶‛(会意兼形声)→古今字,‚取‛是《说文》对‚娶‛的主要训释字,也是其会意部件。

‚娶‛:1.本义:动词,远古时代劫女为妻的抢婚习
俗。

2.扩大引申义:动词,男子迎取新娘。

“妻、娶、婚、薪、父母、兄弟、媒、归妻”
汉字与文化课程论文
‚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说文〃女部》)‚娶‛和‚取‛是古今字,‚娶‛本作‚取‛。

如‚可以冠,取妻。

‛(《礼记杂记》);‚取妻何如?‛(《诗经〃伐柯》);‚吴起取齐女为妻。

‛(《史记》)而‚取‛字是一个会意字,《说文〃又部》:‚取,捕取也。

从又从耳。

周礼:‘获者取左耳’。

‛甲骨文的写法像手拿耳朵的样子,这是因为古代田猎获兽或战争杀敌,一般割下左耳作为报功的凭证,即所谓‚获者取左耳‛。

可见‚取‛字本意当为‚武力获得‛,引申为掠夺、夺取、强取、采取的含义。

由此观之,‚娶妇‛最早应是武力
的掠夺。

婚姻,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和进步的基础。

自远古至今,中国的婚姻状况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制度和形式。

近代婚姻的形制我们可以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进行了解和
考查,但是远古时期,因年代久远,且文献记载比较简略,
我们祖先的婚姻状况难以考证。

然而我们通过汉字这个文化活化石也可以对当时的婚姻制度考证一二。

(一)‚妻‛‚娶‛‚婚‛‚薪‛与抢婚习俗
所谓抢婚,是指男子通过掠夺方式强娶其他氏族的女子为妻的婚姻习俗。

关于抢婚习俗的产生时间,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当产生于男权为主的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从《诗经》婚恋诗篇中频繁出现的‚妻‛‚娶‛‚昏‛‚薪‛等特定词中即可见先秦社会的抢婚之风。

‚妻‛之甲骨文字形,左为象征妇女长发之形,右为人手之形,《甲骨文字典》云:‚上古有掳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

‛[6]1303 又‚娶‛,《说文〃女部》云:‚娶,取婦也。

从女,从取,取亦聲。

‛[10]259
《诗经》中亦多代以‚取‛字,如《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豳风〃伐柯》:‚取妻如何? 匪媒不得。


‚取‛,《甲骨文字典》云: ‚从又从耳,象以手持耳之形。


[6]292 《说文〃又部》云:‚取,捕取也。

‛[10]64亦含掠夺之意。

据文化史的研究,在原始社会初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人类的生产方式是采集、渔猎。

男子从事狩猎,妇女从事采集,
妇女所从事的采集经济相对稳定,因而成了维系氏族生活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说:‚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紧密相连。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妇女处于主导地位,与此相应,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形态为群婚,男子出嫁,‚丈夫‛要从‚妻‛而居,子女、财产归女方所有。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人类分布地区的扩大,采集和渔猎难以保证稳定的生活来源。

人类边逐渐步入了农业社会。

由于农业生产需要较强的体力消耗,一般只有身强力壮的男子才能从事,而女子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能退出生产领域而以操持家务为职。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改变,新的生产关系也随之产生,人类社会自此步入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取代女性而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地位由主导变为从属。

这种社会变革也带来了婚姻制度的变化。

因而婚姻形态也由母系氏族社会从妻而居的群婚制度逐步演变为父系氏族社会从夫而居的专偶婚制度。

然而一种社会制度的变革从来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与之相伴的是掠夺和战争。

比如从母系群婚转入父系专偶婚期间,妇女的激烈反抗和男性为对付这种反抗而采取的强力抢婚。

氏族制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中心,婚俗惯例为从妻居、不落夫家,女子若一旦从夫而居则将丧失其主导地位。

但是‚父权制形成以后,为保证父系的延续,男子势必要求女子落户于夫家,以免其继续群婚制度(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产下‚野种‛将来抢夺自己的财产。

‛(《汉字与人生风俗》
刘志基)因而,在父权制形成过程中,女性为了不落夫家,不成为男性的附庸而激烈反抗,为了对付这种反抗男性便诉诸武力进行解决。

这就是古代抢婚制度的由来。

《说文》:‚婚,礼,娶妇以昏时。

夫人阴?也,故曰婚。

‛(《说文》段注):‚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以名焉。

‛(《古政原始论》今人刘师培):‚其行礼必以昏时者,则以上古时代,用火之术尚未发明,劫妇必以昏时,所以趁妇家之不备,则使其不辩谁何耳。

后世沿袭,浸以成俗,遂使婚礼成为嘉礼之一矣。


‚婚‛,《说文〃女部》云:‚婚,妇家也。

礼娶妇以昏〃 0 9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 13 卷时。


[10]259 故《诗经》中也大都以‚昏‛代‚婚‛,如《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小雅〃我行其野》:‚昏姻之故,言就尔居。

‛均有昏时娶妻之痕迹。

昏时娶妻正应先秦时期的抢婚习俗,刘师培《古政原始论》:‚其行礼必以昏者,则以上古时代用火之术尚未发明,劫妇必以昏时,所以乘妇家之不备,且使之不复辨其谁何耳。

后世相沿,浸以成俗,遂以昏礼为嘉礼之一矣。


[21]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