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图文并茂)

合集下载

支架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交底(图文并茂)

支架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交底(图文并茂)

支架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交底1.交底范围本交底适用于斑竹互通立交支架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

2.施工准备(1)作业人员接受岗前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混凝土浇筑完成,张拉前已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90%、弹模和龄期要求(必须有试验室出具的混凝土强度和弹模检验报告)。

(3)千斤顶和油压表、油泵配套校验合格,并在规定使用期限内(由工程部出具张拉数据表)自动压浆台车等施工机具均已报验通过进场。

(4)准备与智能张拉系统能配套使用的限位板、锚具、夹片,三相电缆,阳伞等准备齐全。

对照张拉系统清单,清点设备,确定设备完好、配件齐全,检验合格。

(5)所需相关工机具及仪器全部到位,并确保现场用电、机械设备正常运行。

主要设备:智能张拉机及其配套设备、10t手拉葫芦、吊车。

3.工艺流程图4.施工步骤:施工步骤一:检查准备(一)梁体检查(1)清除管道内杂物和淤水,检查有无窜孔漏浆现象。

(2)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若有较大缺陷的在预施应力前修补好,且达到设计强度,并清除张拉端锚垫板上杂物及水泥浆,以保证锚具与支承板密贴;缺陷严重削弱梁体断面者应另行处理,不予张拉。

(3)梁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即45MPa)、龄期不少于7天、弹性模量为设计的80%,在得到张拉通知单后方可施张。

(二)锚夹具试验检查预应力用锚夹具应在项目部试验室按规范要求进行静力及工艺性能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首次张拉时测取回缩量,要求单端应在6mm以内。

并检查张拉锚夹具限位板等尺寸是否配套。

(三)智能设备检查标定(1)设备检查:启动程序正常运行,应力和位移传感线无损坏异常,油泵无漏油且液压油充足充足,并使用设备自带调试功能进行试运调试。

(2)设备标定:智能设备应在在校正有效期内(半年或每200次),并在系统中已对应输入标定的回归方程。

施工步骤二:钢绞线下料穿束(一)钢绞线下料(1)预应力设计长度大于30m,宜采用钢绞线先穿法。

(2)下料长度=设计长度+工作长度+20cm预留(工作长度=千斤顶+锚具+限位板+穿束牵引切割长度)。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40m简支梁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1、支架预压与沉降观测支架搭设完、底模安装好后,在支架法现浇箱梁施工前对支架按现浇箱梁重量的1.2倍进行预压,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同时,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以便在底模标高调整时设置预拱度,以满足施工后梁体设计标高的要求。

本工程箱梁构造为每孔箱梁中间部分为等截面,距梁端4.25m范围内采用变截面,本方案拟采用沙袋加载按箱梁砼浇注顺序左右对称进行,即从梁两端向跨中逐步进行。

考虑到箱梁两侧翼缘板区梁体自重较小及方便预压工作的开展,不对翼板下支架进行布载预压。

支架预压及卸载过程如下图所示:1、加载预压采用沙袋分级堆载的方式,每个沙袋重量约为1.3t,共堆载3次,分别为箱梁底板及腹板重量的50%、100%、120%。

40m箱梁总重量为1124t。

则第一级压载为总重的50%,即562t,需沙袋433袋;第二级压载为总重的100%,即1124t,共需沙袋865袋;第三级压载为总重的120%,即1349t,共需沙袋1038袋。

每级加载后必须持压2小时沉降稳定后做好沉降观测记录,然后才可继续往上堆载,预压总重量为箱梁重量的1.2倍。

预压开始前将模板按预抬高度+设计标高=立模标高进行立模,并复核后开始堆载。

堆载过程中随时观察支架变形情况,每一级堆载完成时进行标高测量,并且逐日进行沉降观测,沉降稳定后(标准为沉降量小于2mm/24h)卸下荷载,观测模板标高,并且每天进行观测,支架回弹变形稳定后,进行高差对比,得出弹性变形值和非弹性变形值,为立模标高提供准确数据,根据实测数据对模板进行标高调整。

2、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一道重要的程序,预压的结果要通过沉降观测得出,仪器采用专用精密测量仪器。

(1)测点布置箱梁底模铺好后,在模板上按纵向距梁端4.3m,然后按纵向8m的间距布置,横向左、中、右设置观测点,并且进行编号。

观测点主要布置在腹板底部位置及底板中心位置,用红色油漆标识。

观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满堂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满堂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数据整理方法: 对监测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 和处理,制作 数据表格和图

数据安全保障: 确保监测数据 的完整性和保
密性
05
预压成果分析
支架、地基非弹性变形量
预压目的:消除支架、地基的塑性变形 变形量测量:通过沉降观测法进行监测 数据分析:对沉降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支架、地基的非弹性变形量 预压成果: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支架高度,确保模板平整度
监测频率
预压过程中,每30分钟对支架进行一次监测 预压稳定后,每2小时对支架进行一次监测 预压结束后,每24小时对支架进行一次监测 监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安全
数据记录与整理
监测数据的获 取方式:通过 预压监测设备 进行实时采集
数据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每个 测点的沉降量 和沉降差等数
预压完成后应及时卸载,并 检查支架和模板的完好情况。
卸载时间
预压完成后,应 进行卸载
卸载过程应缓慢 进行
卸载完成后,应 对支架进行检查 和维护
卸载时间应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 监测点设置
监测点布设:根据支架高度、跨度等因素确定监测点数量和位置 监测点标识:对每个监测点进行编号、标识,方便识别和管理 监测点安装: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能够准确反映支架变形情况 监测点维护:定期检查监测点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
预压过程中支架变形 情况:观察支架在预 压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判断支架的承载能力 和稳定性。
预压效果评价:根据预 压前后沉降差和支架变 形情况,对预压效果进 行评价,确定是否需要 进行调整和加固。
预压成果分析结论:根 据以上分析结果,得出 预压成果分析结论,为 后续施工提供依据和保 障。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技 术 交 底 (支架预压)三级

技 术 交 底 (支架预压)三级
81
4.25
88.531
141.650
177.062
212.474
3
1/2底板
3.5
6.6808
173.6995
4.25
73.822
118.116
147.645
177.173
重量小计
176.431
282.290
352.863
423.435
故第一现浇段单侧悬出墩外混凝土自重为788.48t,单侧预压重量为946.176t,第一现浇段预压重量为1892.352t。
跨度(m)
50%加载重量(t)
80%加载重量(t)
100%加载重量(t)
120%加载重量(t)
1
1/2翼缘板
2.5
0.7216
18.76212
0.25
0.469
0.750
0.938
1.126
2
1/2腹板
2
15.5
403
0.25
10.075
16.120
20.150
24.180
3
1/2底板
3.5
7.8
202.8
荷载计算如下表:
贝雷梁处荷载
序号
部位
宽度(m)
面积(m2)
混凝土自重(KN/m)
跨度(m)
50%加载重量(t)
80%加载重量(t)
100%加载重量(t)
120%加载重量(t)
1
1/2翼缘板
2.5
1.274
33.124754
2.00
6.625
10.600
13.250
15.900
2
1/2腹板
1.1

箱梁支架预压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图文

箱梁支架预压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图文

箱梁支架预压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图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毕且底模安装完成后,根据梁体重量分布范围,布置水袋和沙袋,对支架做预压,预压荷载按梁体自重及模板木枋等重量之和的110%取值。

荷载应按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共分3次。

第一次加载预压荷载值的60%;第二次加载到预压荷载值的80%;第三次加载到预压荷载值的100%。

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每隔12小时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

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小时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2、纵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载。

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载。

加载过程中密切观察支架体系,有异常响声或变形急剧加大必须立即停止加载,分析原因,必要时卸载并整改加固后方可继续预压。

五、预压观测1、当结构跨径不超过40m时,沿结构的纵向每隔1/4跨径应布置一个观测断面;当结构跨径大于40m时,纵向相邻观测断面之间距离不的大于10m;每个观测断面上的观测点应不少于5个,且对称布置;每组观测点应在支架顶部和支架底部对应位置上布设。

图5-1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2、所有仪器必须检定合格后方可开始观测工作;在支架搭设完成之后,预压荷载施加之前,测量记录支架顶部和底部测点的原始标高;每级荷载施加完成之后,记录各测点的标高,计算前后两次沉降差,当各测点前后两次的支架沉降差满足每隔12小时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

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小时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全部荷载施加完毕后,每间隔24h观测一次,记录各测点标高;当支架预压符合预压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连续三次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累计小于5mm时,可进行支架卸载;卸载6h后观测各测点标高,计算233、严格按照现浇支架施工方案支架设计图完成支架搭设工作。

4、严密组织试验测试,统一信号,统一行动,除指定的现场指挥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得直接指挥吊车加载。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⑽施工现场杜绝任意拉线接电。
⑾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此项工作。作业人员拴安全带、戴安全帽、穿防滑鞋。高空作业人员配给工具袋。小型工具及材料放入袋内,较大的工具,拴好保险绳。不得随手乱放,防止堕落伤人,严禁从高空向下乱扔乱丢。双层作业或靠近交通要道施工时,设置必要的封闭隔离措施或设置防护人员及有关施工标志。
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1.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预压测量点布置分两层,上层布置在箱梁底模板上,下层测量点布置在地面底垫木上,与上层测点对应。例:上层测点如下图布置:
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上层)
2.根据上图的测点布置,上层测点用安装标杆的方法设置测量点,下层测点直接在地面底垫木上订铁钉设点测量。
五、卸载
卸载时采取均匀分层对称一次Leabharlann 拆除,保证支架在拆除过程中受力均匀。
六、安全管理与维护
⑴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料。
⑵混凝土输送管、布料杆及塔架拉结缆风绳不得固定在脚手架上。
⑶大模板不得直接堆放在脚手架上。
⑷遇6级及以上大风、雨、大雾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作业。
5.分三级加载,加载的顺序接近浇筑砼顺序,不能随意堆放,卸载也分级。
6.采用分段预压,先预压边跨,再预压中跨,最后预压另一个边跨。
7.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再进行下一级加载。
8.当纵向加载时,宜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载;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
3.标高测量标杆用直径25mm的钢筋制作,长度大于堆码高度30cm,标杆底部加焊30cm×30cm×10mm钢板,以便沙袋压住,保证位置准确,高度稳定。标杆顶部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平整,以便测量准确。

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图文并茂)

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图文并茂)

1支架现浇梁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1.交底范围本交底适用于斑竹互通立交匝道桥支架现浇梁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

2.施工准备(1)支架搭设完成后,对支架平面位置,顶面高度等进行全面复核,并对支架安装的牢固、整体及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检查支架搭设、安装、受力的整体性、均匀性,保证支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确保支架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2)模板拼装完毕,临边防护、操作平台准备就位。

(3)模板尺寸、位置、标高等检查评定合格。

(4)作业人员已接受岗前安全教育,班组长做班前讲话,准备并检查安全劳保用品。

(5)所需相关工机具及仪器全部到位,并确保现场用电、机械设备正常运行。

主要设备:吊车,装载机。

3.工艺流程图4.施工步骤施工步骤一:沙袋装填(1)预压方式:使用尼龙编织袋装填沙子进行预压。

(2)预压荷载:预压荷载为梁体自重的120%=(砼自重+模板及型钢自重+现浇箱梁钢筋重)x1.2=(980.5t+45.8t+162.125)*1.2=1426.11t。

(3)沙袋数量:每个砂袋计划装1.5吨,沙袋填装951袋。

(4)沙袋装填:人工配合装载机、吊车进行装袋,吊车吊钩配备电子称重吊钩,控制沙袋装填重量,每袋误差控制要求±10kg以内。

(5)沙袋装填位置与预压部位同处于吊车作业范围内,避免沙袋来回倒运。

质量标准:每袋误差控制要求±10kg以内。

操作要点:沙袋不得填装石块或混杂钢筋等尖锐物,沙袋吊装时防止铁钉或者尖锐的硬物把沙袋挂破。

施工步骤二:布设沉降观测点(1)测点布设:支架在预压过程中需观测8个断面共64个观测点,具体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端部2m处,每5m设置一道观测断面,每组分支架基础左、中、右三个点,左右翼缘各1个点,底模左、中、右三个点。

(2)观测点使用钢钉钉入模板,外露长度1cm,地基基础观测点提前预埋钢筋头或使用水泥钉强行钉入,外露长度3cm。

喷涂油漆按断面依次编号。

交底人:复核人:交底接收人:1质量标准:钢钉钉入模板观测点外露长度1cm,水泥钉钉入地基基础观测点外露长度3cm。

支架现浇梁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技术交底(图文并茂)

支架现浇梁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技术交底(图文并茂)

3.工艺流程图及时通知试验室取样试验,交底人:复核人:交底接收人:4.施工步骤:施工步骤一:锚头封堵(1)张拉终张完成后,经检查无滑丝、使用自制钢绞线割丝环套入,砂轮切割机切除钢绞线,不得损伤锚具,钢绞线切除预留4cm。

(2)封堵材料使用P.0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堵漏王或其他早强材料拌制,使用透明塑料薄膜包裹锚头塑型,封堵后根据现场湿度进行养生。

(3)包裹要求圆润紧密,包裹水泥时控制钢绞线头保护层为3cm。

(4)拆除薄膜检查锚头是否存在缺陷,如有缺陷及时修补保证封堵密封性。

操作要点:钢绞线不得使用电焊或氧气切割。

质量标准:钢绞线切割预留大于4cm,控制保护层为3cm,锚头封堵要求圆润紧密无裂纹。

施工步骤二:参数设置(1)打开设置界面编辑梁型、梁号、孔号等基本信息。

(2)输入实验室给定配合比。

(3)给定配合比:(水泥+压浆剂):水=1:0.28,即搅拌100kg压浆料需要28kg水。

(4)搅拌桶搅拌限额为320kg,每次搅拌用量宜设为300kg。

(5)设置搅拌时间为5min,浆液循环时间30s,保压时间5min。

(6)设置保压压强值为0.5~0.7Mpa之间。

(6)压浆的最大压力设为 0.5~0.7MPa;较长的孔道,最大压力设为1.0MPa。

(7)螺杆泵空转提示设定为2min。

(8)漏浆检测设置停止功能,发现漏浆自动停止保压。

控制要点:智能压浆机系统操作必须指定专人进行,并经过项目部技术人员培训。

参数设置、设备使用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流程进行,严禁人为改动、省略步骤或减短流程时间等行为!交底人:复核人:交底接收人:2施工步骤三:压浆料搅拌(1)准备工作:搅拌前,先清洗施工设备。

清洗后的设备内不得有残渣、积水,并检查搅拌机的过滤网。

(2)材料要求:压浆料使用袋装压浆料(水泥+压浆剂),浆体中掺入的压浆剂,具有减水、阻锈和微膨胀作用,不得加入铝粉或含有氯化物等有害成分的外加剂,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满堂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满堂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确定预拱度
卸载后,确定杆件的弹性变形数值。根据杆件的弹性变形数值确定预拱度。调整顶托高度,设置预拱度。铺设底模。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具体措施如下:
安全制度
工地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及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检查生产管理网络,做到专管成线,群管成片,消灭安全管理的空白。
继续加载,墩堆放吨,达到载荷的时,进行测量并记好读数。
加载到(吨)(则袋子)
继续加载至墩堆吨重物达到荷载的。在每天的不同时间和温度下进行读数记录直至连续两天测点高程无变化。
第二孔(墩)
由技术测量抄平后,开始堆载。采用吊车配合,分孔分级堆载。严格按照→→→→分级形式进行。
加载到(吨)(则袋)
墩墩堆放吨,达到载荷的,进行测量并记好读数。
、观测点布置图见附图:
、详细荷载加载见附表:
交底部门
日期
支架搭设是否按要求的平面尺寸,各杆件尺寸及间距是否按设计要求;
支架基础是否坚实、平稳、牢固,支架底座是否与基础联接密贴,保证支架及各杆件受力的整体均匀性;
支架各杆件数否联接牢固,斜杆、剪刀撑是否按要求进行设置并连接锁定;
贝雷梁和方木及脚手架之间密贴并连接为整体;
纵、横方木是否已用铁丝、钢钉连接紧密,位置是否准确;
卸载过程
确定支架停止沉降后,即可进行卸载连续观测杆件的变形过程。当杆件充分变形(即连续两天测点高程无变化),停止观测,进行卸载。卸载时对荷载为设计重量的、、、进行测量,最后卸载全部荷载,并对支架的标高变化全面观测,做好记录。
整理观测记录,计算、分析观测结果,确定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根据实验数值,加设支架预拱度,对箱梁底高程进行修正、调整,检查无误后,即进入下一步工序。

支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支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⑥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2mm,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⑦支架立杆底部和顶部的可调托座,丝扣不可旋出太高,当其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⑧钢管扣件的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 N·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7)发现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要停止作业。设置在建筑结构上的直爬梯及其他登高攀件,必须牢固、可靠。
(8)移动式梯子的梯脚底应坚实,梯子上端应有固定措施,人字梯铰链必须牢固。在同一架梯子上不得两人同时作业。
(9)高处作业不易上下重叠。确需在高处上下重叠作业时,应在上下两层中间用密铺棚板隔离或采用其他隔离设施。
(7)支架搭设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8)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偏载、超载,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9)支架在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10)不得在支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11)在支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⑨支架拆除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拆除时须划出安全区,设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看管。拆除前应清除支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⑩支架拆除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按先横杆,后立杆的顺序逐层往下拆除,禁止抛掷,拆除后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18)加强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各级设专职安全员,做到责任到人,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10)在雨季地势低洼处雨水长期浸泡产生地基下陷或立杆锈蚀。

现浇梁满堂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书

现浇梁满堂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技术交底书项目名称综合改造工程第1页共3页交底编号工程名称立交改造工程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满堂支架预压施工交底日期年月日技术交底内容:1、技术交底范围:满堂支架预压施工2、编制目的:支架搭设好并通过检查验收后,铺设底模及侧模使用钢筋进行预压检测,用以消除支架﹑模板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压缩沉降影响。

3、预压参数:1)预压选取Z01-Z02段,设计预压荷载115%设计荷载,即131.3t(不包括翼缘);2)预压使用钢筋原材,每捆原材吊装前需进行称重;3)加载位置和顺序与梁体施工时的加载情况应基本一致,且均匀对称分级进行。

即按预压重量的60%、80%和100%,分三级进行预压加载。

4)一级预压(60%):腹板:37.32t;顶、底板:41.46t;持荷12h。

二级预压(80%):腹板:+12.44t;顶、底板:+13.82t;持荷12h。

三级预压(100%):腹板:+12.44t(总计62.2t);顶、底板:+13.82t(总计69.1t);持荷12h。

4、预压步骤1)支架验收支架需经项目部验收、监理验收并完成签证手续后,由我部现场技术负责人通知后方可进行支架预压。

2)预压准备预压材料准备:预压使用钢筋原材,每捆原材吊装前需进行称重标记,并提前布置好加载点。

沉降观测点布置:满堂支架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密度应能准确反映整个支架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观测断面布置在每跨支架的L/2﹑L/4处及端部,共五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分左﹑中﹑右三个观测点,应能准确反应支架变形特征处。

模板底部的观测点用铁钉钉入模板底部的方木,加设反光片加以定位;支架底部的观测点可以使用反光片定位于支架底的垫板上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正倒镜法进行。

3)分级预压加载前,要将箱梁横断面相应部位的荷载换算为钢筋的数量。

堆载前,布置测量观测点每点的初始标高值H1,并记录。

加载顺序为从支座向跨中依次进行,加载时按设计要求分级进行,每级持荷时间不少于12h,每级加载后要进行测量记录,观察支架的受力情况。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纵向布置自跨中向两边按5米间隔设置。与满堂支架测点布置相对应的点处,焊接一根Φ12的二级钢筋,直通到地面,并距离地面1米;相对应在地面上预埋一根Φ12二级钢筋,高度为1.5米,两根钢筋相交长度不得小于50cm,观测点设置完成后对各点的高程进行全面测量记录。
二、荷载分级
满堂支架搭设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准备预压的材料,在底模和翼缘板上进行预压。加载时按照50%、80%、100%、120%分四级加载,加载遵循整体、均匀、分层进行的原则。
(10)砂袋在吊装过程中,必须由专人指挥。起吊和放下应缓慢进行,避免快起快落,对支架造成冲击,吊车在支架上方吊运砂袋时,应及时将底模清理干净,防止有障碍物导致吊的过高。
交底人
复核人
接底人
日期
施工班组
(6)支架周围隔离、警戒措施齐备,施工专用上下通道及安全、防落网设置完全,保证施工安全无事故;
(7)支架周围、上下通道及支架顶照明设备齐全、完善、规范,要确保夜间施工安全;
(8)预压荷载采用单袋重为50kg砂袋,吊装时必须采用钢托盘;
(9)预压荷载加载时,要遵循整体、均匀、分层进行的原则,加载顺序为先底板后翼板对称进行,加载过程当中,安排专人观察满堂支架是否局部有弯曲变形、联结脱落或松动等现象;
技术交底签证表
工程名称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
交底编号
交底里程
NB123-NB139
交底项目
支架预压
交底内容:
在完成支架搭设和预压模板安装后,在满堂支架底模、腹板和翼缘板上利用砂袋进行预压,荷载载根据箱梁重量的分布情况分层、分阶段、分块进行预压。
一、布置测点
预压加载前,先在满堂支架顶设置水平观测点,观测点横向分别布置在箱梁两侧翼板边缘、腹板及底板中央各设置一个,每一断面共设置测点7个。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c.在压载过程中采用水准仪实施全天候跟踪观测支架的变形情况并作好记录,待支架不再发生沉降,预压过程即告结束。
支架标高调整:架体预压前,支架按照设计标高调整,通过预压,观测计算得出支架弹性变形数值,调整梁底标高。梁底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
四、质量要求
钢管支架采用堆载预压施工工艺。通过加载标准砂袋以达到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消除整个支架的塑性变形,消除地基的沉降变形,测量出支架弹性变形的目的。
五、施工过程注意事项
支架预压遵循整体、均匀受力的原则,即预加荷载时整体、均匀、分层进行叠加,严禁从支架一端开始堆高、加载,防止支架偏心受压,造成支架变形甚至支架倒塌的安全事故。
在进行压载施工中,要边进行压载,边观测支架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压载作业,及时查找原因,处理正常后再进行压载。卸载应按照对称、分层方式进行。
检查贝雷架各构件是否紧固,金属结构有无变形,贝雷架立柱与桥墩间的锚固是否牢固。
三、施工方法
1、荷载计算:
荷载组合:
预压面积:19.8*35*4=2772m²
按常见标准断面的预压范围计算:
顶板+底板+腹板:12.07*35*4=1690m³
翼板:0.65*2*140=182m³
梁体自重:q1=(1690+182)*2.6=4867.2t
考虑模板、支架自重、振捣荷载、施工人员、设备荷载,全部施工荷载取梁重的1.1倍。
图纸设计说明要求预压荷载为全部施工荷载。
则加压荷载:q合=1.1q1 =5353.9t
a、各部分加载重量
顶板+底板+腹板重量:1.1*1690*2.6=4833.4t,每跨重量1208.35t。
翼板堆载重量:1.1*182*2.6=520.52t,每跨重量130.13t。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C、每级加载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间隔30分钟后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观测,当支架检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并做详细记录。待全部加载后的监测中,其监测数据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定支架预压合格:
(1)各监测点最初24小时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2)各监测点最初72小时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3mm;
D、卸载6小时后,应监测各监测点标高,并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班组长:
班组成员:
2、支撑架预压布置
底模铺设完成即可进行堆载预压,主要是检验支架地坪在承受荷载情况下的沉降情况及检验受荷情况下的支架体系稳定牢固及变形程度,作为后续模板调整预抛高值的依据。地坪浇筑完毕后我们采取先根据1.2倍箱梁自重在支架地坪上进行预压消除地基永久沉降,然后在选取箱梁的跨中截面100㎡进行预压测量支架的变形数据。
B、在箱梁预压范围内,在纵桥向距两端2m处,1/4跨,跨中,3/4跨布设5个断面,箱梁横断面方向左、中、右布置3个点。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以便于沉降观测。
5.预压观测
A、在预压荷载施加前,应监测并记录支架顶部监测点的初始标高;
B、每级荷载施加完成时,应监测各监测点标高并计算沉降量;
C、在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毕后,每间隔24小时应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当支架预压符合9.4.3条时可进行支架卸载;
支架搭设时预压前,顶部预留抛高要计算地基相对沉降量,支架弹性和非弹性值等。
地基相对沉降量以地基处理时试验检测后计算确定。
3、预压方法
A、支撑架预压采用土袋和钢筋作为堆载物,待箱梁底模板的主楞铺放好以后铺上底模,将计算好重量的土袋和钢筋吊放在模板上,加载时,宜从混凝土箱梁两端开始向跨中对称布载。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支架预压技术交底
垫梁采用I12工字钢,与脚手架立杆通过可调托座连接,提供施工平台。垫梁承受纵纵向分配梁和边纵梁传递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施工脚手架。
施工脚手架采用WD.6m,1.2m;立杆纵向间距为0.9m,0.6m,通过横纵向连接系连接,提高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按现浇段砼重量和施工临时荷载的总重量,再取1.3倍的系数,用预制混凝土预制块预压支架,承台范围外的支架基础承载力不小于170Kpa,如原地面达不到承载力要求,对地基进行换填硬化处理。预压采用混凝土块尺寸为1×1×1m。此段预压范围为5.8m,单线混凝土重为92.8t,按1.3安全系数计算为120.7t,合计混凝土块为47块。双线混凝土重为150.8t,按1.3安全系数计算为196.04t,合计为76块混凝土块。
二、边跨满堂支架
直线段支架由纵向分配梁,边纵梁,垫梁,扶墙杆,横、纵向连接系,及施工脚手架组成。如下图所示:
边跨直线段支架方案设计图
纵向分配梁采用12cm×12cm方木,承受底板传递的混凝土荷载及施工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垫梁。
边纵梁采用I12工字钢,承受翼缘板混凝土荷载、模板自重荷载及施工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垫梁。
预压加载按逐步加载进行,第一层为46块,第二、三层分别为15块,加载时每层加载后待无异常情况后再进行下一层加载。在预压区每4m布设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加载后进行支架的弹性及非弹性变形进行观测,当各监测点连续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各监测点连续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完成预压。
交底人
双线桥2.6m预压范围内0#段混凝土重量为104.6t(40.23砼按2.6t/m3计算),按1.3安全系数计算共计135.98t,每侧预压混凝土块52块,共计104块。
预压加载按逐步加载进行,加载时每层加载后待无异常情况后再进行下一层加载(单线按第一层19块,第二、三层7块,双线按第一层31块,第二层11块,第三层10块)。在预压区四周各布设四个点,进行沉降观测,当各监测点连续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各监测点连续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完成预压。

支架预压安全技术交底

支架预压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1 1310项目名称中铁十局青连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五分部第 1 页共1页交底编号YY-01工程名称新建青岛至连云港铁路ZQ-1标风河特大桥工程设计文件图号《青连施桥-1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施工部位跨329连续梁预压施工交底日期2016.2.28技术交底内容:1.高处作业人员及架设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定期检查身体。

2.患有下列疾病不能从事高处作业及架设作业:如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癫痫病等。

3. 预压之前对全体预压施工人员进行班前讲话和安全技术交底,让每一位施工人员熟悉和明知施工中的安全控制要点。

4. 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吊车司机要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起吊,严禁歪、拉、斜进行起吊沙袋,控制起重吊车大臂的转向速度和方向,沙袋重物的高度等。

5. 在摆放沙袋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沙袋的上下沙袋交错紧压摆放,控制沙袋周边的摆放整齐度,沙袋与沙袋之间应紧密,相贴牢固,控制好每一层沙袋,每一层沙袋表面大致成一平面,以利于上一层沙袋的稳定。

6. 现场施工人员应戴好安全帽,严禁施工人员穿拖鞋工作,堆放沙袋的人员由于在高处作业,该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并且安全带应与周边的牢固固定物进行挂扣联接,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

7. 起重吊车的起吊沙袋应由专人进行指挥起吊。

8. 专人注意观察加载过程中支架的变形和稳定,采取仪器与现场专人进行观察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停止施工的要求。

9.在卸载过程中应自上而下水平进行沙袋的卸载,卸载应逐层进行卸载,严禁一层沙袋未卸载完从旁边卸载第二层沙袋,严禁从底部抽取沙袋的方法进行卸载。

10.沙袋的转移如是人工搬运移位到另外位置,应由专门的工作平台与行走道路,严禁在上部跳跃搬运。

1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雨时及时覆盖排水,不得超载。

固定支架预压技术交底大全

固定支架预压技术交底大全

固定支架预压技术交底编号:表B2加载后应检查各分配梁的变形,各连节点有无松动、开裂,各构件是否密贴,钢管柱基础有无损坏、变形沉降等现象。

预压荷载施工前,应由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对施工支架顶部和底部监测点的标高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

沉降观测点具体布置要求如下:①沿箱梁结构纵向每隔1/4跨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②每个断面上的监测点不少于5个,且应该对称布置。

L/4 L/4 _|_ L/4L/4曲制曲卞 f.丽S3? Bl KBl B6 B1111KS ja JSJ卑]BE 田EL2 Eh17 咳节沉降观测点的数量、具体布置位如图:Jrr㈱也IT1II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同时对各监测点的标高进行测量并计算沉降量,在满足安全的情况下,然后每间隔12小时由测量人员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即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小时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当预压重量超过70%时,测量组人员应用仪器注意观察支架的变形、下沉,施工时支架变形预警值18mm为参考,具体以实际观测为依据,发现变形、下沉速度明显加快时,应立即通知停止施工,撤除作业人员,进行案整改及支撑加固。

©o]LPMbl Fol⑥也向同III当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毕后,应及时的对各监测点标高进行检测并记录好数据,然后每间隔24小时以后再观测一次,作好支架持荷时的各观测点的标高记录,计算沉降量,若24小时观测结果不满足要求,即再通过连续三天观测沉降量。

且期间要派专人24小时跟班巡视,禁一切人员和机械进入预压施工作业区域活动。

卸载后,须及时观测支架模板体系的回弹量,并绘出支架模板与荷载变化的关系曲线,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以指导施工,再按照箱梁底板的设计标高、支架的变形量及预拱度调整底模的高度。

卸载是采用一次性卸载式,卸载6小时后,应对各监测点的标高进行测量,并计算支架基础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

卸载过程中,要统一指挥,应从梁跨两边向中间分级、对称卸落,逐跨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支架现浇梁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
1.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斑竹互通立交匝道桥支架现浇梁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

2.施工准备
(1)支架搭设完成后,对支架平面位置,顶面高度等进行全面复核,并对支架安装的牢固、整体及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检查支架搭设、安装、受力的整体性、均匀性,保证支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确保支架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2)模板拼装完毕,临边防护、操作平台准备就位。

(3)模板尺寸、位置、标高等检查评定合格。

(4)作业人员已接受岗前安全教育,班组长做班前讲话,准备并检查安全劳保用品。

(5)所需相关工机具及仪器全部到位,并确保现场用电、机械设备正常运行。

主要设备:吊车,装载机。

3.工艺流程图
4.施工步骤
施工步骤一:沙袋装填
(1)预压方式:使用尼龙编
织袋装填沙子进行预压。

(2)预压荷载:预压荷载为
梁体自重的120%=(砼自重+模板
及型钢自重+现浇箱梁钢筋
重)x1.2=(980.5t+45.8t+162.125)*1.
2=1426.11t。

(3)沙袋数量:每个砂袋计
划装1.5吨,沙袋填装951袋。

(4)沙袋装填:人工配合装载机、吊车进行装袋,吊车吊钩配备电子称重吊钩,控制沙袋装填重量,每袋误差控制要求±10kg以内。

(5)沙袋装填位置与预压部位同处于吊车作业范围内,避免沙袋来回倒运。

质量标准:每袋误差控制要求±10kg以内。

操作要点:沙袋不得填装石块或混杂钢筋等尖锐物,沙袋吊装时防止铁钉或者尖锐的硬物把沙袋挂破。

施工步骤二:布设沉降观测点
(1)测点布设:支架在预压过程中需观测8个断面共64个观测点,具体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端部2m处,每5m设置一道观测断面,每组分支架基础左、中、右三个点,左右翼缘各1个点,底模左、中、右三个点。

(2)观测点使用钢钉钉入模板,外露长度1cm,地基基础观测点提前预埋钢筋头或使用水泥钉强行钉入,外露长度3cm。

喷涂油漆按断面依次编号。

交底人:复核人:交底接收人:1
质量标准:钢钉钉入模板观测点外露长度1cm,水泥钉钉入地基基础观测点外露长度3cm。

操作要点:施工过程中观测点必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证观测数据可靠性。

底板砼、斜腹板砼、顶板、翼缘板砼已形成一定施工梯度的全断面浇筑,同时顶、底、翼缘板砼在跨中断面的最不利受力状态。

③第三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100%(预压792袋沙袋),是模拟箱梁砼浇筑完成的状况。

④第四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120%(预压951袋沙袋),是模拟箱梁浇筑施工中所产生的施工荷载。

(4)加载过程观测:使用三等水
准测进行测量,每完成每一步加载均要对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完成第四级加载后持荷观测24小时,每小时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进行应急处理。

(5)预压分布:
①预压分布按模拟分级所述进行预压,根据梁体自身混凝土分配重量对堆积砂袋进行分配,尽量与梁体核载分布一致,然后分层进行核载预压。

②当纵向加载时,宜从现浇箱梁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加载;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避免对支架造成不利影响。

(6)分级卸载:加载过程观测数据采集后,按预压倒序进行卸载,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7)卸载过程观测:使用水准测量仪进行测量,每卸载一级均要对观
施工步骤三:预压及预压观测
(1)预压条件:支架应具有足够刚度和强度。

(2)初始状态的观测:在完成观测点的布设后进行各观测点初始读数的观测,并做好记录。

(3)预压分级:
①第一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50%(预压396袋沙袋),主要模拟完成底板、腹板钢筋、预应力筋、内模安装、顶板翼缘钢筋、预应力筋的安装等施工过程,其荷载按均布于底板上考虑。

②第二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80%(预压634袋沙袋),是模拟
测点进行观测,100%→80%→50%→卸载完成依次观测、记录。

(8)预压要求:
①预压过程注意检查支架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

②支架预压荷载不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
1.1倍。

施工步骤四:预压数据分析、调整标高
(1)按上述预压及卸载程序进行数据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原始记录表签字存档。

(2)对预压后的沉降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和塑性
5
5. 主要工装及施工机具介绍:
(1)电子称重吊钩
①沙袋填装称重采用
OCS-5T型号电子称重吊钩,
称重重量不得大于5吨
②电子称重吊钩使用过
程中应做好防水防潮保护措
施,禁止碰撞,与吊车吊钩连
接牢固。

(6)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

(7)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布设电线,做到二级保护,三级控制,一机一闸。

严禁将电线拴在铁扒钉、钢筋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电线必须用绝缘子固定,配电导线必须保证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安全间距。

夜间施工灯光要充足,严禁把灯具挂在竖起的钢筋上或其他金属构件上,导线要架空。

(8)从事电力、高空作业及起重作业等特殊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经过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并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9)夜间施工时,现场必须有符合操作要求的照明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齐备。

(10)预压过程中吊装范围做好安全防护,无关人等不得入内。

(11)进入施工区域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6. 安全技术措施(含股份公司防惯性刚性要求):
(1)钢筋在吊装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指挥。

起吊和放下应缓慢进行,避免快起快落,对支架或模板造成冲击。

(2)吊运工件或其它物品时统一指挥,上下密切配合,吊装用绳索捆扎、打结要牢固可靠,避免人身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

(3)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雨天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高空作业在操作台上铺满木架,临空面设防护杆,并挂密目安全网,安全网与钢管连接必须牢固。

(4)高处作业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作业活动范围或高差较大时,应配备防坠器(速差器)。

(5)吊车司机作业时,必须按章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7. 成品保护措施
(1)沙袋为一次性消耗材料,容易破损,填装吊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

(2)雨天注意对模板进行覆盖保护,严禁雨水冲刷模板。

(3)下雨天沙袋应及时覆盖,避免淋雨泡水。

交底人: 复核人: 交底接收人: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