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通用11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通用11篇)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 1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春秋战国的纷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进行分析。
一、首先说教材,这一环节包括三部分内容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初一历史第六课的内容。
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来看,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相关内容,即将过渡到后面的封建社会。
而这个过渡是通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来完成的,所以,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时期以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以春秋战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为平台,以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为基石,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达到开阔视野和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们懂得国家强大要靠改革,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强大而发奋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重点:是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
原因是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典型代表,而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的战争时代特点。
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
原因是表面现象都是战争,其实质是争霸和兼并,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下面我们进行学情分析这一环节。
从思维发展规律上看,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需要我们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们的历史知识阅读面比较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语故事,以形成新的知识点,既锻炼思维能力,又开阔眼界。
三、说教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法。
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是掠夺战争,战国是兼并战争2.战国比春秋残酷,如长平之战3.兼并战争更加促进民族自然融合,是进步的历史现象,说明统一是趋势。
4.春秋无义战,是非正义的。
战国有两点:是诸侯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苦难进行战争,所以是非正义的。
是为了中国的统一,使历史车轮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全中国,所以是正议的。
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性质:奴隶主为取得诸侯国的控制权和争夺土地、人口而进行的战争,是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2)意义: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③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④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实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⑥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也为社会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制度的产生,民族融合的加强等创造了条件。
2.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性质:开始具有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的统一战争。
(2)意义:①进一步加强了统一趋势;②是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③各国国君为了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时间:公元前262年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百万以上赵军45万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
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
(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
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背景介绍1.1 时间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2 地理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情况1.3 社会背景: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封建社会的形成1.4 文化背景: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第二章:春秋时期的纷争与变革2.1 春秋五霸的崛起与争霸战争2.2 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城濮之战、马陵之战等2.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2.4 春秋时期的文化发展: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兴起第三章: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3.1 战国七雄的分布与实力对比3.2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3.3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各国变法运动与中央集权的加强3.4 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诸子百家的思想交融与繁荣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4.1 农业生产的进步:耕作技术的发展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4.2 手工业的发展:铁器的广泛使用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4.3 商业贸易的繁荣:货币的统一与商业路线的拓展4.4 城乡市场的形成: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动第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5.1 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贵族、士、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5.2 礼制的变迁:礼制的松弛与民间风俗的变迁5.3 教育与学术:私学的兴起与士人的流动5.4 宗教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崇拜与道教的起源第六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6.1 孔子与儒家思想:仁爱、礼制、孝道等6.2 老子与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德经等6.3 墨子与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6.4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等第七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成就7.1 诗歌的发展:诗经、楚辞等7.2 书法艺术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等7.3 绘画与雕塑:人物画像、佛像等7.4 音乐舞蹈:宫廷乐舞与民间舞蹈第八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8.1 天文学的发展:历法、天象观测等8.2 数学的进步:勾股定理、代数学等8.3 医学的发展:黄帝内经、针灸等8.4 物理学与化学:磁铁、炼丹术等第九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9.1 儒家的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等9.2 道家的自然哲学:道、德、无、有等9.3 法家的法治思想:法、术、势等9.4 墨家的兼爱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第十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与武器装备10.1 军事制度的演变:兵制、将制、卒制等10.2 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白起等10.3 武器装备的进步:剑、弓箭、战车等10.4 军事战略与战术:兵法、阵法等第十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风俗与生活11.1 节日习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11.2 饮食文化:烹饪技术、饮食习惯等11.3 服饰特色:冠服制度、丝绸制品等11.4 住宅建筑与园林:庭院布局、园林艺术等第十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与通讯12.1 交通设施:道路、桥梁、水运等12.2 地图绘制:地理知识的积累与地图的绘制12.3 邮政系统:信鸽、邮驿等通讯方式12.4 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等第十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3.1 法律起源与发展:习惯法到成文法13.2 刑法与民法:刑罚、律法、契约等13.3 司法制度:法庭、法官、诉讼程序等13.4 法律文献:法经、秦律等第十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学术14.1 教育制度:官学、私学、师徒制等14.2 学术繁荣:诸子百家的学术争论与交流14.3 学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著作与论文14.4 学术中心:各国都城成为学术中心的情况第十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终结与秦朝的统一15.1 战国七雄的争霸与衰落15.2 秦国的发展与崛起: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15.3 秦始皇统一六国:兼并战争与秦朝的建立15.4 秦朝的统治政策:中央集权、法律制度、兵马俑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共分为十五章,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军事制度等多个方面。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匈
奴
三家分晋
秦
晋赵魏韩Biblioteka 楚燕 齐田氏代齐
宋 吴 越
经过长久旳割据混战之后,较小旳诸侯国逐渐 被兼并,形成较大旳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共有七 个较大旳诸侯国对立,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几种大旳诸侯国之间旳斗 争愈加复杂,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 家,利用多种计策来发展自己、打击对手, 在这一时期,秦国旳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具有了统一天下旳基础。
动脑筋
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多旳历史人物和历 史事件,大家能说出来某些吗?这些人物 和事件,对于后来中国社会有什么重大影 响呢?
餐饮加盟
中,如雷鸣般轰响,也激起咯他最终の求生意志,微壹迟疑,他の脸上掠起咯狰狞."诸将听令,随我壹起杀出重围,元霸,您去开路/"木建成歇斯揭底地大吼壹声,舞枪就要冲上去."怎么,木建成,难否成您那个时候要认孬逃跑否成?"薛仁杲猛然壹怔,当即抓住木建成の臂膀大喝道.木建 成却重重壹把甩开薛仁杲,厉声怒斥道:"您那横夫竖子,只知横蛮冲锋,若是再与您作战,真当是傻到壹个境界/""木建成,老子要杀咯您/"耳听木建成の话语,薛仁杲登时气得七窍生烟,就要拔剑砍杀他.但此时の木建成根本无心与其内讧,满脑子只有突围壹个念想."您们那帮狗头,也 想当本王の路?大哥,跟在元霸身后跟好咯/"木元霸像是壹头凶猛の野兽,咆哮怒嚎,手持两柄大锤,轰然裂阵杀去,见过木元霸恐怖武力の尪兵,此时都否由得纷纷散开."殿下,让末将出去擒咯那木元霸吧/"木存孝见木元霸如入无人之境壹般横扫千军,顿时心中燃起熊熊战意,当即请 缨上战.东舌却笑着摇咯摇头,满含深意地说道:"让他们走,后来他们自然会发挥作用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前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动最为激烈的时期之一。
本文将从春秋战国的背景、战争、政治体制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开始于周朝传统统治的瓦解,结束于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这个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分裂成百余个小国,其中以晋、楚、齐、燕、韩、赵、魏七个强国为主。
这个时期的背景是周朝的衰落和腐败。
在周朝晚期,贵族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中央政权的统治力量逐渐削弱。
这导致了周王室对外失去了影响力,致使各诸侯国蠢蠢欲动、割据一方。
战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各个小国为了争夺地盘、资源和权力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
战争经常以城邦为单位进行,参战的对象包括其他的小国和其他大国。
在这个时期的战争中,战争手段逐渐发展和改进。
原始的战争方式是以刀枪相见,随着时间的发展,军事战略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各种新的战术和武器,如弓箭、战车等。
同时,战争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大规模的兵戈斗争成为常态。
政治体制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小国的政治体制各不相同。
有的国家采取封建制度,君主统治,重视礼制;有的国家采取宗法制度,以宗法家族为核心;还有的国家采取寡头制度,由少数贵族组成寡头政府。
在这个时期,各个小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也十分复杂。
除了通过外交手段争夺地盘和资源外,各个小国经常使用婚姻、联姻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他们对于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小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例如,楚国以楚辞、楚服等特色文化而闻名,齐国以琴棋书画等艺术文化而出名。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化人也大量涌现,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许多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时期。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纷争原因以及代表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进行总结。
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是从周朝衰落后的春秋时代开始,到秦朝统一中国的战国时代结束。
二、纷争原因1. 封建制度的瓦解:周朝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致使各国开始争夺王位和领土,导致纷争不断。
2. 地理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地理上被山川河流分割成多个小国,使得各国之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3. 内忧外患:国内充满了内部矛盾和动荡,而且外来民族的入侵也成为战国纷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1.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倡导儒家思想,将礼仪和道德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2. 孟子:亦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主张仁政和民主。
3.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守道、无为、无欲的境界。
4.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法制和重刑治国,强调君主的权力和法律的严明。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1. 春秋时期:各国争夺霸权,形成了多次的战斗,例如楚国和越国的争霸。
2.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主要包括秦、楚、齐、魏、燕、赵、韩七国。
五、春秋战国纷争的影响1. 思想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国家制度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由封建制度向君主专制制度转变,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六、总结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这一时期的纷争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
A.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其中: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 同晋争霸中原的是( C 城濮之战后称霸中原的是( B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 D ) ) ) )
在战国形势图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主要战役名称
燕 赵
长平之战
齐
秦
马陵之战 魏 桂陵之战
韩 楚
;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jch81kcf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 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 社会的瓦解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的纷争
一、周王室日益衰微
具体表现: 1.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人 口、兵力减少。 2.天子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国七雄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1、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2、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3、长平之战
东南西北到中央,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
匈
国
河 奴
长平
形
赵
郑 蓟
势
燕
济
图
秦
咸阳
水
魏
周
邯郸
水
大梁 水
临淄
淮
齐
韩
水
楚
郢
江
三.“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
赵
邯郸
齐
围魏救赵
齐-------魏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三)基本教学思路:1、通过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教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
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带被视为立国重器。
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
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
到了周朝时,楚国的诸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在周天子的境内检阅军队。
当时的天子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趁机询问九鼎的轻重。
楚庄王问鼎有什么含义?他想干什么?学生可能答出:想代替周天子统治天下,是对周天子的挑战。
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
内政 改革(以 进步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我有小故事:
你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吗?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业 (革新)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 (勤业)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比一比: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场战争,
谈谈你对战略、战术方面的看法。
城濮大战 (春秋时期)
军队规模 持续时间 用兵谋略 战争结局 晋:2万,楚:4万 一天之内 退避三舍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 公成为中原霸主
长平大战 (战国时期)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三年 反间计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 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战国七雄:
赵 秦 魏 韩 楚
燕
齐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央 。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西周的灭亡 春秋五霸
春秋 齐桓公
晋文公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争霸)
楚庄王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影响
东周
战国
战国七雄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 (毅力,志向)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看地图册比较:
战国时期的国家与春秋时期有什么不同?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续用齐的国号) 楚、秦、燕
晋分三家:赵、魏、韩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兼并)
著名战役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战争启示录:
1、阅读有关战争的课文部分,完成以下表格。 战 争 交战双方 作用、意义 围魏救赵,历史上著名战例 东方六国再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二、战国兼并
①三家分晋②田氏代齐③七雄并立 1.演变: ④秦扫六合
燕
赵
秦 魏 韩 楚
齐
东齐 南楚 西秦 北燕 到赵 中魏 间韩
2.兼并战争:
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无力抗秦 时期 战 国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齐赵VS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魏
马陵之战 齐VS魏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 长平之战 秦VS赵 纸上谈兵 抵御秦的进攻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
1.背景:诸侯地化的对照表
兵力
财力物力人 口 天子与诸侯 的关系
土地
西 周王室直接管辖 王室直接管辖 人口众多, 天子在政 资源丰富。 治上有最 周 从镐京到洛邑方 的军队多达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2.概况:楚庄王
晋
齐
吴 楚 越
越 王 卧 勾 薪 践 称 尝 霸 胆 一 时
3.影响: (1)消极:灾难 (2)积极: ①局部统一 ②民族融合 ③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130多次战 争,给社会和人民带 来什么影响?
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170多个诸 侯国,而到了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 些大国了。 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吴越争霸 长平之战 城濮之战
约千里的土地 14万人以上
高的地位
东周初年王室直 接近辖的土地有 东 方约600里的土 周 地,往后越来越 少。最后只有方 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 还有3万人。 后来逐渐减少 到只剩下几千 人了
直辖的人口 天子在政治 所剩无几, 上成了傀儡, 财力、物力、不得不依靠 兵源减少 强大的诸侯。
第课春秋战国ppt课件
晋
齐
周
楚
1.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3.晋军“退避三舍”
2. 楚成王的礼待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你知道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吗?
晋
周
楚
齐
吴 越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 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 甲可吞吴。
----蒲松龄 (清)
春秋五霸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 天子与诸 人口 侯的关系
王室直接管辖 人口众多, 天子是政治
的军队多达 资源丰富。 上有最高的
14万人以上
地位。
东周初年王室 平王东迁后, 直辖的人口 天子在政治
直接近辖的土 还有3万人。 所剩无几, 上成了傀儡,
东 地有方约600里 后来逐渐减少 财力、物力、不得不依靠
周
的土地,往后 越来越少。最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 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西周分封示意图
东周
镐京
洛邑
春秋 东 周
战国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齐桓公 晋文公 楚 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 勾践
齐 楚 秦燕 赵魏韩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秦
雍
晋
新田
齐
临淄
周 洛邑 宋
商丘
吴
楚郢
会稽
关于春 秋五霸的另 一种说法是 什么?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秦
春秋战国的纷争
(2)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
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 任用 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发展农业、手 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 “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 因 平 定 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 “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 败楚军。 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 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 成为霸主。
(2)管仲改革的内容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事制度;
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扩充边界
公元前651年,齐
桓公与鲁、宋、卫、 郑、许、曹等国的国 君会盟于葵丘(今河 南兰考东),周天子 也派人参加了这个诸 侯大会。会上订立盟 约,共推齐桓公为霸 主,齐桓公成为春秋 时期第一为霸主。
2、晋文公改革和继为霸主
第六课
一、春秋争霸
(一)东周的建立与分期
春秋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东周为什么被称为 东周呢?
(二)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的表现:
王畿面积大为缩小; 周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利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日益丧失; 诸侯对天子的朝聘、贡献大为减少。
(三)诸侯争霸
想一想:
我们要学习勾践的什么精神?
卧薪尝胆的精神; 能屈能伸的人生态度晋文公和越王勾 践确立霸主地位的方式是什么?
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都是通过内 政、军事、生产等方面的改革,富国强兵, 通过战争打败对手,再召集诸侯会盟,确立 起霸主地位。
3、楚庄王继晋称霸中原
成语“一鸣惊人”的故事:楚庄王,为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 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 住 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 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他在位22年,为 了楚 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 广揽人才,重用了苏从、伍参、孙叔敖、沈尹蒸,让他们整顿朝纲, 兴 修水利,重农务商。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 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前597年,于今 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订下城下之盟,并陆续 迫使鲁、陈、宋、郑等国归依,使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初一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商鞅变法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增 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加强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了贵族的势力,使秦王的权力得到 加强,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04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百家争鸣现象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02
03
04
儒家思想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强调仁 爱、礼制和道德教化。
民族融合现象探讨
01
02
03
华夏族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之间的兼并战争促进了民 族融合,华夏族逐渐形成。
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相 互交流、借鉴各自的文化,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 涵。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随着民族融合的深入,各 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逐渐 增强,为后来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和外交活动,加强了不同文化、思想和技术的交流 与融合,为后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和变革,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演变和进步,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 的活力,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纷呈,为 中华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思想。
05
经济变革与科技发展
铁器牛耕普及对农业影响
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铁器逐渐取代石器、木器 成为主要农具,提高了农 业生产效率。
牛耕技术的推广
牛耕逐渐普及,使得耕作 更加精细,提高了土地利 用率。
农业产量提高
铁器牛耕的普及促进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粮 食等农产品的产量。
初一上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初期,小诸侯国纷纷被兼并,形 成了齐、楚、秦、晋等大国。随 后,这些大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 ,争夺霸权。
著名的战役和战争策略
战役 晋楚城濮之战:晋国采用诱敌深入的
策略,击败了楚国军队。
齐魏马陵之战:齐国孙膑采用减灶之计,使 魏国军队上当受骗,最终齐军大获全胜。
战争策略
合纵连横:战国时期,各大国采用合纵连横策 略,联合其他国家对抗敌人或谋求自身利益。
有化。
井田制的瓦解
土地私有化导致井田制逐渐瓦 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
。
分封制的破坏
随着诸侯势力增强,周王室衰 微,分封制逐渐破坏,礼崩乐
坏。
士阶层的崛起
士阶层的崛起和流动,促进了 思想文化的繁荣和变革。
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诸侯争霸
七雄并立
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 频繁进行战争,争夺领
土和资源。
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后世的文化走向。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地位
1 2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创新,不仅影响 了中国,也对东亚和世界的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开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奠定了基础。
3
提供了人类历史的借鉴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原有的井田制逐 渐瓦解,土地私有化进程加速,地主 和自耕农成为主要生产者。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01
手工业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冶铁业和纺织业。
各种手工制品的出现丰富了社会物质生活,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02
商业都市的兴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商业都市开始兴起,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
春秋战国的纷争
(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的纷争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 天下,民到今受其赐。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霸业达到顶 峰的标志 ---葵 丘会盟(公元前651年)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宋襄公争霸未成身先死
“不鼓不成列”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 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一些较大的诸 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 就召开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 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 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 五霸”。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 称霸?
春秋战国的纷争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 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解 体和封建制形成的时期,是一个 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பைடு நூலகம்到 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的瓦 解时期。 在政治上的表现: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五霸”继起。
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
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是基础)
二、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善于用 人) 三、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还改革军 制,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加强训练。几年之间, 齐国国富兵强。(改革是根本原因) 四、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以 “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齐国的势力。
春秋战国的纷争
在西周时,天子”王畿千里”, 兵车万乘,诸侯来朝,周王是天下 共主。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由对诸 侯发号施令,变为在政治上、经济 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由于周天子 开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不 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一些随着 经济发展逐渐强大的诸侯国,起来 争作霸主,因而春秋出现了大国争 霸的斗争。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 使学生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春秋战国的时期背景2. 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3. 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4.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5.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身份及事迹。
2.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战争图片等。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事迹。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看法。
4. 进行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春秋五霸:讲解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的事迹,让学生了解春秋五霸的领导地位。
3. 战国七雄:介绍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战国七雄的基本情况。
4. 著名战役: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如城濮之战、马陵之战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5. 文化成就: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哲学、科技等成就,如《诗经》、《楚辞》、诸子百家等,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意义。
7. 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历史题目的解答和相关知识的应用。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知识竞赛:通过历史知识竞赛,评估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是否全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事件和文化成就,是否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7、哪一战役致使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军:_______.
8、战国七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旳共同原因:
改革 (以变求强)
内政 生产 军事
社会富强、 进步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域图
齐 晋
吴 楚
越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称霸一时
千里旳土地
• 王室直 人口众多, • 天子是 接管辖 资源丰富。 政治上
旳军队
有最高
多达14
旳地位。
万人以
上
• 东周初年王 • 平王东 • 直辖旳 • 天子在
东
室直接近辖 旳土地有方
迁后, 人口所 政治上 还有3 剩无几, 成了傀
周 约600里旳土 万人。 财力、 儡,不
楚庄王
有关楚庄王,同学们最熟悉 旳一种成语故事是什么?
齐楚秦 燕 赵魏韩
春秋时期旳霸主成功旳秘诀?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业 (革新)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 (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 (毅力,志向)
1、_________年,_______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旳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著名旳 霸主有_____,_____,_____.
韩韩 楚楚
赵齐
燕
同步并存
魏
韩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楚
秦
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典故 国家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影响
战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而动荡的时期,这段时间内,数十个小国争夺霸主地位,爆发了许多战争和纷争。
本文将概述这一时期的纷争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背景和起因1. 统一时期的瓦解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中国曾经经历过一段统一的时期,即西周、东周和春秋时期。
然而,随着王权的削弱和封建制度的瓦解,这个统一时期逐渐破灭,多个小国崛起并试图争夺霸主地位。
2. 诸侯国的崛起在纷争爆发之前,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丧失,一些有实力的贵族开始独立自主,并建立了自己的封国。
这些诸侯国包括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并成为接下来纷争的主要参与者。
二、战争和纷争的爆发1. 春秋时期的纷争春秋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前期,其间各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纷争。
其中最重要的纷争即是发生在各国之间的战争,各国为争夺领土、资源和影响力进行了激烈的争斗。
2. 战国时期的纷争战国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后期,也是纷争最为激烈的时期。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仅涉及到领土争夺,还牵涉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冲突。
著名的战争包括楚汉之战、秦晋之战和赵魏之战等。
三、纷争的影响1. 政治格局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导致了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
一些小国逐渐崛起,秦国则最终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
这些纷争也提升了各国的统治能力和战争技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战争和纷争,但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个国家在为战争做准备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管理,推动了国家整体的繁荣。
3. 儒家思想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思想文化的交融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见证了众多思想家的诞生和活动,如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兴起,并对后来的中国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总结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且动荡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各个小国通过战争和纷争争夺霸主地位,同时也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春秋战国的纷争
规模:大、灵活、残酷 战 性质:争霸(春秋)---兼并(战国) 争 趋势:诸侯国林立(春秋)---七雄并立 (战国)…一雄无敌天下
二、战国七雄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前221年)
1、三家分晋( 韩 赵 魏 ) 2、田氏代齐 3、中期: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
4、后期:长平之战(秦赵)(前260年) 1)双方实力对比 2)赵将廉颇的策略 3)秦国采取的对策 4)赵括的纸上谈兵
战国七雄:
赵 秦 魏 韩 楚
燕
齐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央 。
战争启示录:
1、阅读有关战争的课文部分,完成以下表格。 战 争 交战双方 作用、意义 围魏救赵,历史上著名战例 东方六国再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桂陵之战 魏、赵齐
马陵之战 魏、韩齐 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
卧薪尝胆
感悟历史
从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身上,我 们能感悟到哪些关于国家富强的启示?从 他们身上,我们还可以学到哪些个人成功 的秘诀?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业 (革新)
晋文公:勤业治果,跃居霸业 (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成霸业(毅力、志向)
西周的灭亡 春秋五霸
春秋 齐桓公
晋文公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
西周灭亡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周天子地位的变化:
西周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 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 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东周)春秋时:诸侯不再听
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 大的诸侯。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名称
春秋
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 探究活动
课堂练习
退出
春秋时期
时间: 时间:前770~迁476年 ~ 年 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 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 铁器开始出现。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铁器开始出现。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政治局面: 政治局面: 1、周王室日渐衰微,无力控制局面。 、周王室日渐衰微,无力控制局面。 2、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先后 、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 起来争霸。 起来争霸。 下一页
返回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制作
2004.5
齐桓公
下一页
齐桓公国相管仲
下一页
宋襄公
下一页
晋文公
Hale Waihona Puke 下一页秦穆公下一页
楚庄王
下一页
吴王阖闾
下一页
吴国大将孙武
下一页
越王勾践
返回
战国时期
时间: 时间:前475~前221年 ~ 年 生产力发展状况:铁器广泛使用, 生产力发展状况:铁器广泛使用,牛耕 得到推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 得到推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 政治局面: 政治局面: 1、周王室衰微,成为名义上的君主。 、周王室衰微,成为名义上的君主。 2、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出现了 、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 七个大国相互攻伐的局面。 七个大国相互攻伐的局面。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下一页
课堂练习
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A
2.春秋五霸的先后顺序是 王 A.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④②⑤
C
B.③②①⑤④ D.④③⑤①②
宋襄公②秦穆公③齐桓公④晋文公⑤ ① 宋襄公 ② 秦穆公 ③ 齐桓公 ④ 晋文公 ⑤ 楚庄
下一页
课堂练习
3.下列各项中,能够使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 C 下列各项中, A.多次召开诸侯会议,胁迫诸侯随从作战 多次召开诸侯会议, B.齐国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齐国盛产渔盐, C.以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事 以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D.讨伐楚国,迫使楚国暂时中止向中原扩张 讨伐楚国, 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争 .公元前260 260年 是 D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下一页
长平之战遗址
下一页
秦始皇
返回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成语故事会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动荡,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动荡,英
雄人物层出不穷。大量的历史故事流传后世, 雄人物层出不穷。大量的历史故事流传后世, 形成了丰富的成语。 形成了丰富的成语。 活动安排: 活动安排: 1、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2、在班级活动中组织一次成语故事会。各 、在班级活动中组织一次成语故事会。 小组报名参加,请历史、 小组报名参加,请历史、语文等学科的老师担 任评委。 任评委。 3、比赛,公布比赛结果,给予物质和精神 、比赛,公布比赛结果, 奖励。 奖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