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全解
康复医疗服务政策
![康复医疗服务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fd0098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2.png)
康复医疗服务政策一、前言康复医疗服务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医疗服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病、残疾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康复需求,提高我国康复医疗服务水平,制定本政策。
二、政策目标1. 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2. 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3. 推进康复医疗服务标准化建设;4. 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
三、政策措施1. 健全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体系(1)建立多层次的康复机构体系,包括社区卫生站、基层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等不同级别的机构。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康复机构建设和管理。
(3)完善机构设备和设施条件,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
2. 推进康复医疗服务标准化建设(1)制定康复医疗服务标准,确保康复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
(2)加强对康复机构和人员的监管,确保其行业合规、服务规范。
3. 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1)加大对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康复医学教育水平。
(2)加强对康复医生、技师等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4. 支持科技创新(1)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康复医疗相关科技创新活动,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
(2)加强与国际先进经验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
四、政策保障1. 财政资金支持。
国家将加大对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站等机构的建设和改造投入,并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群体的补贴和救助力度。
2. 政策扶持。
对康复医疗机构和人员给予税收、财务、用地等政策扶持,鼓励其发展壮大。
3. 保险覆盖。
将康复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为患者提供更加优惠的医疗费用报销政策。
4. 法律保障。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康复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五、政策实施1. 建立健全康复医疗服务管理体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康复医疗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3. 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政策落地生效;4. 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措施。
2021年度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2021年度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73ef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a.png)
2021年度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一、医疗服务状况2021年度,全国康复医学领域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扩大与深化,患者数量与康复项目标遮盖范围均有所增加。
按照统计数据,全国范围内,康复医学专业的诊疗服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无论是城市仍是农村地区,康复医学服务网络都已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宽广患者的认可与支持。
在病房、门诊等康复医疗机构,不息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提高了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通过开展康复医学专业的科研与技术创新,研发出一批先进的诊疗方法与康复设备,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康复治疗。
同时,康复医学领域也乐观推动多学科协作,形成了康复治疗的整体优势。
康复医学与康复护理、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之间的融合干系日趋紧密,构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模式,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康复医疗服务。
二、质量安全状况康复医学专业的质量安全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1年度,康复医学领域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有效遏制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起首,在康复医学专业实践中,建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管理标准。
通过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效降低了医疗事故的风险,提高了康复医学的安全性。
其次,医疗机构加强了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不息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并准确应对突发状况。
此外,规范康复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是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
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康复医学的电子病历系统、遥程诊断与会诊平台等,实现了多点联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尽管康复医学专业在2021年度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起首,康复医学专业在偏遥地区的遮盖率较低。
由于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一些偏遥地区的康复医疗服务水平与需求不匹配。
因此,应加大对偏遥地区康复医学工作者的培育及资源投入,提升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777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777号](https://img.taocdn.com/s3/m/50b65c1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5.png)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777号)北京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的要求,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功能,提高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我部决定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工作内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按照东、中、西部兼顾的原则,综合考虑康复医疗工作基础、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所在省、卫生行政部门工作积极性等综合因素,我部确定了北京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4个省(区、市,以下简称试点省)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
每个试点省至少选择2个城市作为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其中1个为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区),辖区内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省(区、市)应当将该城市作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城市。
部分试点城市将作为卫生部重点联系城市。
二、试点工作于2011年9月启动,时限为2年,2013年9月底结束试点。
我部将组织专家对各试点省工作进行外部评估,从中遴选出适宜的模式向全国推广。
三、各试点省要按照《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订省级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并指定专人负责。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b76d21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b.png)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指为符合医疗康复治疗标准和需要的患者,提供依据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以解除、改善、预防及减轻病患残障、障碍或失能状态,并维持生命、照顾生命质量,提升患者各方面的能力完整度和生命价值的一系列医疗、康复、预防和保健服务。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建立在医学、生物科学和功能恢复和重建理论基础上,经查询和实证验证的科学体系。
康复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各种针对患者残障、障碍和失能问题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恢复、维持或提高其生命的目的。
康复医疗服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健康评估健康评估是对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通过健康评估,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残障、障碍或失能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物理疗法、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
康复治疗旨在恢复患者受损的身体和心理功能,提高其自主性和生活质量。
辅助器具配置辅助器具包括轮椅、助行器、助听器、助视器等,其作用是帮助残障人士独立生活和工作。
康复医疗服务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提供适合的辅助器具配置服务。
康复管理康复管理是一系列规范化服务流程,包括康复方案的制定、监督和评价等。
康复管理可以保证各个治疗环节的顺利进行,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由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康复技术和辅助器具等组成的。
它们之间相互协作,形成高效运转的康复治疗网络。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等。
这些医疗机构拥有完备的设施、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可以提供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服务。
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是康复医疗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康复医师、理疗师、康复护士等。
这些医护人员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技术康复技术是康复医疗服务的技术支撑,包括物理疗法、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
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分析报告
![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56a64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1.png)
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康复医疗服务市场是指为患有各种疾病和意外伤害而需要康复治疗和护理的人群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设施。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
本文将对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概况、规模与增长趋势、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以及对市场未来发展的机遇、挑战和趋势预测,最后给出相关建议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康复医疗服务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投资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报告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报告的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第二部分将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康复医疗服务市场的概况、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以及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的分析。
第三部分将是结论部分,主要包括对市场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针对市场情况的建议与展望。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分析,读者将对康复医疗服务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预测。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对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市场的概况、规模和增长趋势,同时深入研究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主要参与者。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市场存在的机遇与挑战,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展望,以帮助相关企业和机构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我们旨在为相关行业研究者、企业决策者和政府部门提供价值参考,促进康复医疗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通过本篇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康复医疗服务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和变革。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康复医疗服务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参与者纷纷加大投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尽管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技术更新换代带来的成本压力、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等。
中国及部分省市康复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强化特色康复能力
![中国及部分省市康复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强化特色康复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dd3dfa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1.png)
中国及部分省市康复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强
化特色康复能力
康复医疗是指促进残疾人和患者康复,以及为了康复目的而应用的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它被称为第三医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老龄化、慢性疾病、心理精神障碍、致残率等问题增多,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得依赖于康复医疗。
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强化特色康复能力。
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依托现有资源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
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相关政策
部分省市康复医疗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
比如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康复医院建设,在医疗资源富集区县支持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
复医院,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
疗中心。
加强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建设,到2025年,每个区县至少有1个区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
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要开设康复医疗门诊、增加康复医疗床位。
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逐步建立数量
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
部分省市康复医疗行业相关政策。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6971cc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5.png)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指通过医疗、康复、社会保障等多种方式,为患有各种疾病或残疾的人提供一系列康复服务,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康复医疗服务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技能,让患者能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以下是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相关内容。
一、康复医疗服务的机构设置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
医疗机构中应设立康复科,为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
康复中心承担康复治疗的任务,其中应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等。
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和康复教育。
二、康复医疗服务的内容康复医疗服务的内容包括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等。
康复评估是指通过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其康复需求和康复目标。
康复治疗是指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是指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包括轮椅、助听器、义肢等。
三、康复医疗服务的策划与管理康复医疗服务的策划与管理是保障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相关部门应制定康复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康复医疗服务的目标和任务。
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
此外,还需加强对康复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四、康复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障康复医疗服务需要予以社会保障,以保证患者能够及时接受康复服务。
社会保障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为患者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
此外,还需加强对康复医疗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患者对康复医疗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并积极营造支持康复的社会环境。
五、康复医疗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康复医疗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康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康复医疗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康复医疗资源和经验。
医院康复医疗服务实施方案
![医院康复医疗服务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63ff6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2.png)
医院康复医疗服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医院康复医疗服务一、目标及意义医院康复医疗服务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以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实施康复医疗服务,医院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增加医疗收入,同时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二、服务范围医院康复医疗服务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康复评估:对患者进行康复需求评估和功能评估,确定康复治疗方案和目标。
2. 康复治疗:根据康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并由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治疗。
3. 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指导,包括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运动训练等。
4. 康复辅助器具: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合适的康复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矫形器等。
5. 康复咨询: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咨询和心理支持,协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挑战。
三、团队建设1. 专业人才培养:组建专业的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依据患者需求,进行专业培训和持续教育。
2. 协同合作机制:建立跨学科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机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3. 病房改造:针对康复患者的特殊需求,进行病房改造,包括增加扶手、改良卫生间、提供无障碍通道等,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
四、服务流程1. 康复评估:由专业的康复医师进行康复需求评估和功能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和目标。
2. 康复治疗:根据康复方案,由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功能锻炼、康复训练等。
3. 康复辅助器具:根据患者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康复辅助器具,如拐杖、矫形器等。
4. 康复咨询和支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咨询和心理支持,协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挑战。
5. 康复记录和评估: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估,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
![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a346c598804d2b160a4ec033.png)
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挑战,探索建立符合区域实际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一重要课题。
本文从背景意义、结构体系、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旨在为建立区域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积累经验。
【关键词】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康复医疗;分级诊疗【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397-02本文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结合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自身工作实际,谈谈本地区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
设想是建立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康复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联动机制,通过电子病历互联、患者信息共享、检验检查互通、远程会诊、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手段,对患者个人健康需求进行长期化、资讯化、精细化的互动式管理,探索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本地独具特色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1.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意义1.1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康复及健康相关服务需求增大,特别是老年人的康复与长期照护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2013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 2.02亿人,其中失能老年人口高达3750万人[1]。
人口老龄化既是一门医学课题,又是一门社会课题,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康复医学事业作为一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国家战略,被提上了全新的高度,为康复医疗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内涵。
1.2 应对疾病谱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居民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后遗症、恶性肿瘤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2]。
此类疾病通常为终身性疾病,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
![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f473e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0.png)
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社区康复服务是指为残疾人、康复需求人群以及需要康复辅助的个体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康复和支持服务的体系。
它基于社区的资源和专业团队,旨在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
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辅助器具提供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一、康复评估社区康复服务的第一步是进行康复评估,以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功能状态和康复目标。
这一评估过程通常由医疗专业人员、康复师、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完成。
他们会通过面谈、观察和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对个体的身体功能、认知能力、社交交往、精神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社区康复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个体的康复评估结果,专业康复师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康复训练:针对个体的运动功能障碍,通过物理疗法和运动训练来恢复和改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例如,针对肢体残疾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步态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言语康复训练:针对患有言语障碍的个体,通过言语训练和语言矫正来改善他们的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这包括言语发音、语音流畅性、语言理解和表达等方面的训练。
3. 职业康复训练:对失能个体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并参与到职业工作中。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适应能力训练和职业心理辅导等。
4. 认知康复训练:针对患有认知障碍的个体,通过认知训练来改善他们的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认知游戏、认知刺激和认知策略训练等方式进行。
三、辅助器具提供社区康复服务还包括为康复需求人群提供辅助器具的服务。
辅助器具是一类能够帮助个体改善功能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设备,如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等。
社区康复服务机构通常与医疗器械供应商合作,提供适合个体需求的辅助器具,并为其进行适配和使用培训,以确保个体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辅助器具。
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edf2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5.png)
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康复服务的需求逐渐增长。
然而,在现有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康复服务资源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机构分布不均等。
因此,加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康复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设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康复需求,提高社会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 原则:(1)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群众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2)科学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康复服务资源和布局。
(3)综合治理:加强康复服务的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形成康复综合服务网络。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1. 增加康复服务资源(1)加大康复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和改建一批康复服务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康复服务体系。
2. 提高康复服务水平(1)加强康复服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提高其康复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
(2)建立健全康复服务管理制度,推行服务规范化,规范康复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3)开展康复技术和疗法研究,推广先进的康复技术和疗法,提高康复效果。
3. 健全康复服务机构分布(1)根据地区康复服务需求,合理规划康复服务机构的布局,解决服务机构分布不均的问题。
(2)加强康复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康复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4. 推行社区康复服务(1)在社区建立康复服务中心,提供康复咨询、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等服务。
(2)培养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提供社区居民的日常康复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的康复能力和生活质量。
(3)加强社区康复服务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实现康复服务的连续性和一体化。
四、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1.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需求。
康复体系设计方案
![康复体系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7c1d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a.png)
康复体系设计方案康复体系设计方案康复体系是为了促进病患的身体功能和生活生理恢复而设计的一种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
本文将提出一个康复体系设计方案,以帮助病患恢复身体功能。
1. 建立康复诊所和康复中心:在医院内设立康复诊所,专门提供康复服务,并设立康复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
2. 康复评估和制定康复计划:针对每位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并根据评估结果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3. 多学科团队合作:建立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
4. 物理治疗:针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障碍,通过物理治疗手段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训练、关节功能恢复、平衡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身体功能。
5. 职业治疗:针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障碍,通过职业治疗手段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工作能力训练等,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6. 言语治疗:针对患者的语言和听力障碍,通过言语治疗手段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听力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语言和听力功能。
7. 心理支持:在康复过程中,为病患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建立积极的康复心态。
8. 家庭康复指导:针对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康复指导,教授他们如何正确照顾患者,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康复过程。
9. 康复辅助器具: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提供合适的康复辅助器具,如助行器、假肢等,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0. 定期康复评估和跟进: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评估其康复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调整和改进,确保康复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的康复体系设计方案,可以为病患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康复体系的建立还能够有效减轻医院的康复负担,提高医疗效率。
希望这个方案能够为康复服务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康复科服务
![康复科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2bee34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c.png)
康复技术更新迅速
03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需
要医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提高治疗效果。
06
康复科服务案例研究
案例一: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结词
长期、复杂、多方面
详细描述
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专业团队共同合作。治疗师需要针对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治疗过程中 需要耐心和细心,关注患者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师主导
由专业治疗师负责实施康复治疗 方案,确保治疗过程的科学性和
安全性。
团队协作
康复科医生、护士、理疗师等各专 业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患者的 康复治疗工作。
患者参与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过程, 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效果。
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 效果,了解患者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 质量变化。
制定康复计划
康复方案
根据康复目标,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方案,包括治疗 手段、训练项目、康复周 期等。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 疗进展,适时调整康复方 案,以实现最佳康复效果 。
患者及家属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康复方 案、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和自我管理能力。
实施康复治疗
平。
团队协作
加强康复科团队之间的协作,提 高工作效率。
激励措施
制定激励措施,激发康复科团队 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05
康复科服务挑战与解决方案
服务资源不足
康复科医生短缺
由于康复科医生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目前康复科医生数量相对 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康复中心服务方案
![康复中心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f1a59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3.png)
4康复中心服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我的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开始流淌。
十年来,我一直在方案写作的海洋里畅游,今天,就让我以“4康复中心服务方案”为主题,用心编织这份方案吧。
一、服务定位康复中心,顾名思义,是为那些在疾病、意外或老龄化过程中需要恢复身体功能的人们提供专业服务的场所。
我们的服务定位是: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全方位、高质量的康复服务,让每一个客户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康复之路。
二、服务内容1.康复评估在客户踏入康复中心的第一步,我们就会为其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
这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我们能够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其量身定制康复计划。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中心的核心服务之一。
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物理治疗团队,运用先进的康复设备和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理治疗方案。
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帮助客户恢复身体功能。
3.作业治疗作业治疗主要是针对客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康复训练,如穿衣、洗澡、烹饪等。
我们的作业治疗师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合适的训练方案,帮助客户提高生活质量。
4.心理康复疾病和意外带来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
我们的心理康复师会为客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客户走出心理阴影,重拾信心。
5.社区康复为了让客户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还会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包括组织各类活动、培训课程等,让客户在参与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三、服务流程1.预约挂号客户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挂号,选择合适的康复项目和时间。
2.康复评估客户到院后,由专业评估师进行康复评估,了解客户需求。
3.制定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4.康复治疗客户按照康复计划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康复等治疗。
5.跟踪回访治疗结束后,我们会定期对客户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康复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
![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1c0e4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5.png)
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原创实用版)目录1.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和意义2.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具体实施方式3.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优势和潜在问题4.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我国的推广情况及发展前景正文一、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和意义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是指将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相结合,通过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个性化的医疗康复服务。
在医改大背景下,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具体实施方式1.康复团队深入到临床科室: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深入到临床科室,与临床医护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
2.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将康复治疗融入到临床治疗中,使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同时,也能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
3.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一体化: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康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开展相应的康复护理服务。
三、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优势和潜在问题1.优势:(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个性化的医疗康复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降低医疗费用: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相结合,避免了患者因康复治疗而产生的额外费用,降低了医疗费用。
(3)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注重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
2.潜在问题:(1)沟通和协作问题:康复团队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可能会存在障碍,影响康复治疗效果。
(2)资源分配不均:康复资源可能集中在某些科室,而其他科室康复资源不足,导致康复服务水平不均衡。
四、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我国的推广情况及发展前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推广临床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3835e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3.png)
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准确评估自身的工作表现,并且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相应的考核标准,旨在提升康复科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基于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康复治疗效果评价: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和治疗目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是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的核心。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功能评定、疼痛评估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
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对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供医务人员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2. 服务流程评价: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还应该考虑到服务流程的评价和改进。
服务流程评价包括对患者接待、医疗指导、康复方案制定、康复器械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评估。
通过对服务流程的全面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安全管理评价: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还应包括对安全管理的评价。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建立与康复科治疗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来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例如,康复器械的运用是否符合标准,医务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等都需要进行评价。
二、康复科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制定康复科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工作表现的评估标准,具有一定的量化指标。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康复科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1. 康复治疗效果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和康复治疗目标,需要明确相应的治疗效果指标。
比如对于一些常见的康复科疾病,如脊柱损伤、中风后遗症等,可以制定相应的功能恢复指标或者疼痛缓解指标。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这些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并且定期向医疗机构汇报。
2. 服务质量指标:服务质量是体现医疗机构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服务质量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门诊等候时间、医疗错误率等。
2.13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2.13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f6ebdbaf705cc1754270901.png)
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应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
2、提高用药安全。
1、病区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上报。
2、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3、建立实验室“危 1、必须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急值”报告制度。
2、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应有登记。
3、科室对“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确定时,应立即重复检查。
4 、特殊情况下医 1、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口头医嘱执行务人员之间的有制度:效沟通 1)健全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严格规定除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
2)护士在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向医生复述,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2、口头接收报告时的沟通管理: 1)建立接获口头和电话的“危急值”报告记录本,项目齐全。
2)收者必须在“危急值”报告本上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双方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给医师使用。
3)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并执行落实。
5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得分。
患者无腕带识别标示不得分。
2 2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未上报不得分。
出现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科室未建立报告制度不得分。
无“危急值”报告登记不得分。
未对阳性报告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1、不知晓扣 1 分。
2、发现口头医嘱一次扣 1 分。
3、一次不合格扣 1 分。
2 3 3 2 2 3 1、未建立或缺项目各扣 1 分. 2、缺登记一项记录,扣 1 分。
3. 知晓及不落实扣 1 分。
3 术前准备工作部充分酌情扣分。
康复服务保障措施有哪些
![康复服务保障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3aa8e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5.png)
康复服务保障措施有哪些康复服务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网络,包括康复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机构等,覆盖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康复需求,为康复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2. 专业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康复服务队伍。
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康复师等各类专业人员,他们具备专业的康复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服务。
3.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和运行康复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有效提高康复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并为康复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4. 康复设备和器材更新:不断更新和改进康复设备和器材,提高其功能和性能,满足患者不同的康复需求。
同时,加强对康复设备和器材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5. 康复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强康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康复技术的水平和效果。
同时,加强对康复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6. 康复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和实施康复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康复服务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康复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7. 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康复服务政策和法规,明确康复服务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康复服务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康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8. 科学、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方案,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措施和康复时程等,确保康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康复服务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综合康复服务体系、培养专业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更新康复设备和器材、研发推广康复技术、质量监测和评估、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实施、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方案等。
这些措施将全面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康复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保障。
康复中心规划全解
![康复中心规划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cf707fc36294dd88d0d26bc9.png)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康复中心规划目录第一部分康复医学概况第二部分康复医学的效益分析第三部分康复中心科室设置第四部分康复中心的规划设计要点和设备选型第五部分德国专家设计的相关康复中心平面图第六部分康复中心医疗康复设备方案第一部分康复医学概况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医学的主体,成为现代医院的基本内容。
现代康复医学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强调应用各种医学和相关学科的手段,对残疾者进行身体、心理、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训练,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代偿或替代,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
我国康复医学有组织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观念迅速改变。
我国政府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康复医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十九章第三节明确指出:“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发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疗”。
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将康复医学工作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视。
卫生部也提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康复医学‘早期介入、扶助临床’的作用,为病伤急性期、恢复早期存在躯体或内脏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早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
这些都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动力,也预示康复医学发展的广阔前景.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为各种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残疾人、各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急性病恢复期(有可能发生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
这些功能障碍不仅与生理功能相关,还与社会、心理、职业等诸多因素有关。
1. 残疾者据WHO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口10%•的各种残疾者,每年以新增加1500万人的速度递增。
我国1987年的抽样调查表明,言语、智力、视力、肢体和精神残疾者有5164万人,占总人口的4.9%,分布在18%的家庭中。
康复服务服务方案
![康复服务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0d96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b.png)
康复服务服务方案介绍康复服务是指通过各种医疗和康复手段来帮助患者康复和恢复功能的综合性服务。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康复服务的服务方案,包括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等。
目标康复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恢复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恢复患者的功能和自理能力;2.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3.帮助患者适应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4.提供适当的康复设备和辅助工具,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5.建立康复计划和长期康复管理。
内容康复服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估与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首先,康复服务团队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功能、病史、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明确康复目标和计划。
康复治疗和训练康复治疗和训练是康复服务的核心内容。
根据患者的康复计划,进行针对性的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康复治疗。
康复服务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运动疗法、理学疗法、言语治疗等。
康复设备和辅助工具为了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服务团队将提供适当的康复设备和辅助工具。
根据患者的需要,可能会提供助行器、轮椅、助听器等设备,或者进行定制适配。
康复教育和心理支持康复服务还包括康复教育和心理支持。
康复服务团队会向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相关康复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康复。
同时,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康复服务团队将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压力。
长期康复管理康复服务不仅注重短期康复治疗,还关注患者的长期康复管理。
康复服务团队将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计划。
同时,也会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康复指导和建议,帮助患者逐步实现长期康复和维持功能。
实施步骤康复服务的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康复服务的需求,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和了解。
2.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病史、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康复
通过电视、互联网、电话等媒体开展康复治 疗的形式。 优点:突破时空的限制,给更多患者提供康 复医疗的机会扩大了康复医疗的规模,提高 了整体康复医疗质量,降低了康复治疗成本。 缺点:不能亲自检查和治疗患者,会影响治 疗效果。
康复机构的隶属关系
卫生部门: 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康复门诊; 中国残联∶康复中心、康复医院; 民政部门∶福利院、老人院; 其他各部委、军队∶疗养院; 私人、外资机构∶特殊学校,推拿、按 摩 诊所,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 设备、高频电疗设备、直流电疗设备、光疗设备、 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 冷疗设备、功能性牵引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作业 游戏设备、木工作业设备、黏土或橡皮泥作业设备、 编制作业设备、手眼协调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 作业设备等。 4.言语治疗:至少配备录音机、言语治疗设备、吞咽 治疗设备、言语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 录本),非言语交流用计算机(智能化电脑控制系 统)或交流板、可单幅播放的数码录像机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火罐等。 6.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 设备。
疗养院型
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 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 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 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 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 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 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
综合性康复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专科性康复中心: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康复科(部)
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为 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 ,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 ,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 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 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专业康复的优缺点
优点: 1)设备先进、专业人才集中、技术水平高,能 解决康复中的复杂疑难问题。 2)可作为康复研究和培养各类康复专业人才的 基地。 缺点: 投资、费用高。 服务面窄 患者必须来院或住院方能接受康复医疗服务。
社区康复
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 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 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 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 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
中间设施康复
在专业康复、社区康复以外的设施中开展的康 复服务,包括:护理之家、老年之家、日间医 院、社会福利院、疗养院等。 优点:设施内组织结构比较完善、便于管理, 从业人员可以进行系统培训,与专业康复较易 形成联系,有向专业康复机构发展的可能。 缺点:康复医疗的技术,设备不足,不能解决 复杂的康复问题,照顾的内容多于康复治疗内 容。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周路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历史回顾
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现代康复医学,并同我国传 统康复医学相结合。 1983年卫生部发文成立4个康复中心∶ 河北省立医院康复中心 北京小汤山康复中心 辽宁汤岗子康复中心 广东丛化康复中心
一、康复医疗服务方式
一、康复医疗服务方式的类型 (一)专业康复 (二)社区康复 (三)中间设施康复 (四)远程康复
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 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 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 花八门的名字。
门诊型
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 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 或康复诊所。 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 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
心理治疗师——临床心理工作者工作职责
心理治疗师在康复协作组内配合其他人员为患者进行必要的 临床心理测验,提供心理咨询及必要的心理治疗,帮助协作 组和患者本人恰当地确定治疗目标,以便以心理康复促进患 者的全面康复。
1、进行临床心理测验和评定:如精神状态测定(焦虑症、抑 郁症等)、人格测验、智力测验、职业适应性测验等。 2、根据心理测验结果,从心理学角度对患者进行总的功能评 估及提供诊断、治疗计划。 3、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服务,特别是对如何对待残疾、如何 处理婚恋家庭问题和职业问题等提供咨询。 4、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物理治疗师:
主要负责躯干、肢体(尤其是下肢)运动功 能的评定和训练,特别是对神经肌肉骨关节 和心肺功能的评定与训练。经评定后制定和 执行体疗理疗计划。
作业治疗师:指导患者通过进行有目的的作业 活动,恢复或改善生活自理、学习和工作能力, 对永久性残障患者则教会其使用名种器具,或调 整家居和工作环境,以弥补功能的不足。 语言治疗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构音能 力、失语情况、听力、吞咽功能等的评定,并进 行相应的训练及宣教。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室检测设备 至少配备运动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评定设备、肌 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 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语言评 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 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 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 器、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助力平行木、 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PT凳、移位机、功 率车、踏步器、助行器、骨关节训练器、训练用阶梯、 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 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 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三)急救设备 至少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四)信息化设备 至少具备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分类:
在我国康复医疗机构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人 员,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 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各种 治疗师、康复工程技术人员、中医康复人员和 社会工作人员等。
社区康复定义
在社区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 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实施的,包 括依靠有病损、失能、残障的人员本身,以 及他们所在的家庭和社区
社Hale Waihona Puke 康复优缺点 优点:费用低、服务面广、简便易行,是实 现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目标的最好形式。 缺点:设备和技术力量不如专业康复,难以 解决复杂的康复问题,需要专业康复密切配 合。
丛化温泉疗养院、安徽半汤疗养院等均是如此。
不完全康复型(或准康复型)机构
某些助残和养老的机构,它们仅向住在 该处孤寡老人或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 和少量的物理治疗,有时根据需要请院外 的医师会诊,处理一些医疗情况。
群体型或其它
1、长期留治中心:收容一些永久性残疾患者,他们在 身体上已无康复潜力,故只给予支持性康复治疗和护理, 如荣军疗养院、麻风病院等属于此类。 2、病残护理院: 收治从康复中心出院,但仍有残疾或慢 性病功能障碍不能在家生活的患者,有熟练的护理人员进 行医疗护理,并提供少量的康复治疗服务。多是一些集体 和个人开办。 3、老人养护院(老人公寓或寿星大厦):收治体弱多病, 有功能障碍或残疾的老人,提供基本的护理和简单的物理 治疗。 4、儿童福利院(特殊学校): 弱智,脑瘫,盲聋哑,各种 先天性缺陷被遗弃者,由政府收容,开展教育与康复相结 合的服务。
专业康复
又称医疗机构康复(IBR):患者在具有康 复专业人才、规范的康复治疗技术、先进的 康复医疗设备的医疗机构内进行的康复治疗。 包括综合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部)、康复 门诊、专科康复门诊、康复医院(中心)、 专科康复医院(中心)以及特殊的康复机构 等。
医院型
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 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 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或称康 复医院。 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
综合性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 的分类
专科性康复中心
2.综合医院康复科(部)
综合医院 康复科
门 诊
康 复 病 房
康 复 评 定 室
物 理 治 疗 室
作 业 治 疗 室
言 语 治 疗 室
传 统 康 复 治 疗 室
假 肢 矫 形 室
心 理 治 疗 室
专业康复 场所和设备配置
二级医院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应设置物理治疗室、作 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支具与矫形器治 疗室等,并具备相应的临床康复评定功能。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用房不少于500平方米。 (三)床位:至少为医院总编制床位数的2.5%,每床净使用面积 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人员 (一)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25名康复医师,其中至少有1 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二)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主要康复医疗技术人员的职责:
康复医师:接诊病人,采集病历及作体格检查 ,进行临床诊断、功能测评,制订康复治疗计 划,指导、监督、协调各部门康复治疗工作, 负责领导本专业领域的康复医疗、科研、教学 工作。掌握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护士:负责住院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 位摆放、床上活动、皮肤护理、直肠和膀胱处 理、个人卫生、病房环境控制、辅助器具使用 辅导、治疗时间安排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治疗设备、低 频电治疗设备、中频电治疗设备、高频电治疗设 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 备、功能性牵引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 木工作业设备、黏土或橡皮泥作业设备、编制作 业设备、作业游戏设备等。 4.言语治疗:至少配备录音机或言语治疗机,言 语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吞 咽治疗用具、非言语交流用交流板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火罐等 创痛康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