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翻译理论
欧美许多国家的翻译理论是五花八门的。 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 翻译可能论,一派是翻译不可能论。 还有直译与意译的争论。这种争论在欧洲也 有很长的历史,但在中国尤其突出。

中国翻译历史
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有显著的 地位。《礼记》已有关于翻译的记载。《周 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 后来,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翻”,成为 “翻译”一词,一直流传到今天。

一、东汉至北宋时期
这是以佛经翻译为主的时期,历时约一千四百多年。 西汉时安息国人安世高,他将梵文《安般守意经》等九十
五部佛经译成汉文;
从隋到唐,是我国翻译事业发达的一个阶段。翻译巨星玄
奘。玄奘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去印度求经,十七年后回国,带
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译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 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 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有所贡 献,他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Leabharlann Baidu”的翻译标准, 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北宋(960~1127)初期还有翻译活动,以后逐
渐衰微。它的重新兴起始于明代(1368~ 1644)永乐五年(1407)。那时由于对外交通 的需要,创立了四夷馆,培训翻译人才。
二、明朝至五四运动时期

这是我国翻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性阶段。翻译的内容主要是西欧各国的科 学、哲学、文学等著作。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全作,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 量法义》等,对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原富》、孟德斯 鸠的《法意》、斯宾塞尔的《群学肄言》等。严氏选材严谨, 态度认真,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我国翻译事业作出了贡 献。 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等。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欧洲翻译历史

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远的历史。有人甚 至认为,欧洲文明源于翻译,上至罗马帝国, 下至今天的欧洲共同市场,都要靠翻译来进 行国际贸易。有人说,用古希伯来语写的 《圣经》和用阿拉伯写的《福音》,如果没 有先译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又译为中世 纪和近代诸语言的话,2000年来的犹太基督教 文化就不会产生,因而欧洲文化也不会出现。
中外翻译理论比较
东西双方探讨的问题基本相同。双方都讨论翻译的
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也讨论直译与意译的问题。
但是双方也有不同之处。西方谈翻译理论,偏重
于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程度。基本
上是同一语系的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
中国偏重于直译与意译之争。这是由于从佛经 的翻译到现代科学文学著作的翻译,都有其特殊的 文化和历史背景。
3
主体与客体的侧重
英: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对主体和客体有严格

“五四”以后,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的翻译 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内容来说,我国开始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文艺理 论、苏俄及各国的进步文艺作品的大量翻译。比如《俄国共产党党 章》、《共产党宣言》、《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政治经 济学批判》、《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联共党史简明 教程》、《剩余价值学说史》这些马列经典著作,就是这一期的译品。 这些译品成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文学方面,如俄国的普希 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果戈理、屠格涅夫、契诃夫的作品,法国作 家雨果、莫泊桑的作品,也陆续介绍进来。 从 位。

形式来说,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白话文在译本中占了统治地
这一时期比较有成就的翻译家有成仿吾、郁达夫、曹靖云、
韦素园、冯至、梁实秋、周作人、胡适、田汉、傅雷等;影 响最大的有鲁迅和瞿秋白。鲁迅的译约占全集的一半 以上,著名的有法捷耶夫的《毁灭》、果戈理的《死魂灵》、 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还进行了翻译理论的研究,组 织翻译工作,如组织未名社,对翻译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瞿秋白的译作也占本人文集的二分之一,他是马、恩、列 关于文学之经典理论最早的有系统的介绍者;还翻译了普希 多、果戈理、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的作品,他译的《海 燕》,至今读来脍灸人口。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小 的。 马列主义的输入,苏俄及其他进少文化的引进,深刻地影响 了中国革命、中国新文化的发展。

严复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
林琴南采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译了一百六十多部文学作品,著名的译作

西方的文化科学的介绍, 。变法、辛亥 革命、五四运动等政治运动,都是同国外新思想、新文化的引进有密切的关系。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时期
英汉语言的对比
一、 英汉思维差异
1.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Play is infinitely openended in its expression; one person‟s drudg ery can be another‟s ecstasy. 娱乐本身永远都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觉得单 调乏味,而有人则可能如醉如痴。
2直线思维与曲线思维 英民族:要点放在句首,汉民族:从外围迂回地点出所要表
达的重点。英语句式结构多位前重心,头短尾长;汉语多后 重心,头大尾小。例: With im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higher in the past de cade than at any time since the 1930s, cases like the Shab an‟s have become daily fare in family courts--intimate battles balancing culture, family values and law in one public forum. 美国近10年的移民数量几句增加,超出了20世纪30年代以 来的任何时期。像沙班一家这样的案例在家庭法庭已经屡见 不鲜。在一家公共法庭上,人们就文化、家庭观、法律的协 调问题展考了唇枪舌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