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国家级农业生态园区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龙泉驿区国家级农业生态园区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按照《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认真围绕“六句话”、推进“三个集中”、建设“三大重点工程”工作思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改善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引导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6月13日陈争鸣书记在关于加快黄土镇新农村建设、推进一体化的办公会上,提出了把黄土建成“中国知名,四川一流,成都领先”的国家级农业生态园区(以下简称“农业生态园区”)。根据会议精神,特制定龙泉驿区国家级农业生态园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农业生态园区的必要性

(一)推进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通过高新农业园区建设实施“三个集中”、“三大工程”的方式和路径,从而解决人往哪去、钱从哪来和地由谁种的问题。

(二)实施土地整理,盘活土地的需要。即将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4726亩,为盘活土地资源项目建设、土地经营有利于进一步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需要。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将畜牧业、养殖业生产的粪便变废为宝,实施循环经济、生态业和有机农业;全区养殖业已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

益有必要在黄土建设高新农业园区。

(四)创“三最”新区的需要。建立高新农业园区是龙泉实现最优创业环境的先行区、最佳人居环境的示范区、最强综合竞争力的创新区的必然要求。通过高新农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减轻环境压力,结合水环境综合整治,能够更好的建设农业环境、生态农业。

二、建设高新农业园区的可行性

(一)黄土的养殖业已初具规模。现已存栏15.6万只家禽,年出栏生猪4.8万头;长伍村和洪安村集中区内已经有家禽6万多只,生猪存栏1万多头,现有规模养殖户56家。现有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指数)2.6万亩,年产量达到6万吨,杂粮生产一年2万亩,产量0.8万吨。

(二)黄土镇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有总人口30185人,其中农业人口28160人,人均收入达到4025元;需要劳动力转移17319人,已转移9457人,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把黄土镇建设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建农业科技示范园也能通过劳动力转移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黄土已有的合作社为建设园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有的友联合作社,已有合作社成员72户,初步实现了引种、育苗和防疫一条龙服务,具有一只18人的专业队伍,并与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注册了祥瑞农业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运转,集中流转土地200多亩,用于规模种植初期示范;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发展到800-1000亩,为做好园区配套完善生态安全农业提供了保障。

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市、区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集中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技术水平提供系列配套技术和发展模式,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区优势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推动我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二)原则

1、科学规划,正确领导。围绕我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在已有一定基础条件的农业示范园区,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推进种养业“品种新、结构优、投入低、效益高”,为提高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

2、坚持农业产业化与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原则。通过产、学、研结合,紧紧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生产和产业开发,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一体化,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效益,构建产业开发技术平台,逐步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园区农业科技型企业,成为带动区域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农业合作有限责任公司和农村合作社参与园区经营,开展技术示范,强化农民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企业家。

3、坚持科技人员创业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原则。立足科技项目,突出科技创业,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科技人员创业

行动的基地和平台。鼓励科研院所和各级各类人才以科技人员的身份,带项目、带人才、带资金,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入园区与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实施体制创新,坚持金融推动,实现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科技特派员创业创收的同时,培育以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坚持政府引导、业主开发、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以人为本,追求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园区建设中,重视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酬效结合,畅通人才渠道。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形成借“天下人”之力发展科技产业的态势。用企业行为规范园区管理,逐步构建产权明晰、责任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规划定点。以黄土镇洪安、洪福村土地整理为契机,园区建设主要安排在洪安、洪福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具体规划方案有待专家进一步考察论证后实施。

(二)规模设计。起步约300-500亩,承载5万头猪,6万头羊,年产值能达到5000-8000万;逐步发展一个核心区1000亩,带动1万亩,辐射10万亩。

(三)供地方式。采用农业股份合作有限公司,流转、管理、经营;逐步将整理出来的土地托管经营,根据业主规模切

割转租。

(四)建设方式。采取自建和统建相结合。自建主要是大业主按照标准化建设生产的需要,黄土镇提供土地,根据业主的需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统建主要是政府统一建立一批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用于解决帮助低收入人群、缺乏资本投入又有发展愿望的农民,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五)基础配套。按照三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处理)的要求,达到道路整洁、环境优美、绿水荡漾、管网齐备、处理科学、达标排放的标准,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六)经营模式。由公司和业主代表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民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同时招聘使用园区内的农民、低收入人群及公司的股民,成为农业的产业工人,增加他们的务工收入,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七)配套政策。一是根据业主生产规模给予园区内经营业主100-200斤大米/亩的补贴;二是给予园区内业主贷款贴息;三是对实现标准化生产的给予一定的技改补贴;四是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小区的软硬件配套设施。

(八)配套产业。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建一个饲料厂,建一个肉食品加工厂(生加工),建一个有机复合肥加工厂,一个500吨的冻库,建设一个规模屠宰场。用于实施循环经济、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二是建立一个物流配送中心,送到其它代销点,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三是依托畜牧站、协会强化防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四是以一定的种植示范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