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现代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面向未来”,它要求基础教育为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使之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潜力。初中的历史课同样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探索和发现,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基本历史史实,更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创新的意义,形成科学的创新观念,并逐步在教学中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激发兴趣积极性思维能力

一、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在系统的知识联系中培养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将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使之具有较强的迁移性,有利于学生把握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基础知识与高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过渡。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把握历史过程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勇于突破教材,对教材重新整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历史事物,以纵横联系的方法,构建一个大系统。其次,在系统学习中,帮助学生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理解、比较、评价,发现其规律,让学生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以后遇到的问题,这就是迁移性,只有深入理解教材,善于把握内部联系,找准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迁移。

例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分散于课本的多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总体结构。由于鸦

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四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开始

到进一步加深,再到大大加深,最后完全形成。从中就可以使学生掌握其变化的过程和特殊规律:社会性质的变化是列强侵华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一个最根本的变化。这一切又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着。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抓住这一原理去解释其他问题。

二、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在历史问题中进行培养

历史问题必须围绕历史课题展开,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每一问题都是历史问题教学中的一环,形成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教学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对历史事件有感性认识。其次回答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归纳造成的结果,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再次,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设问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提问中,可提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或答案不充分.但学生可以发散、引申的问题。如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可问:(1)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有什么区别?(2)香港是如何被英国强占的?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

三、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要在学法指导中进行培养

历史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同样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又可以在学生寻找记忆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人对学习兴趣重要性的认识。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为使学生对历史课有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应当从发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人手。历史,作为中学的一门“副科”,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广大中学生应有的重视。加上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距现实生活很远,历史现象又包罗万象,头绪纷繁,过程曲折,年代、地名、人名又多,多数学生产生了难记、怕学的心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一项紧迫、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启发学生形成自己的记忆方法,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琢磨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归纳记忆、排序记忆、横向记忆、图表记忆等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在历史成语、典故中进行培养

历史中的也可以引成语、用典故,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用“风

声鹤唳”、“草木皆兵”来描述淝水之战中前秦惨败时的心理状态,与苻坚出发时的“投鞭断流”的傲慢之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记住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那就是;骄兵必败!另外,地方史料,也是进行历史教育的活的教科书。比如,组织学生收集古钱币,组织展出。或者考察历史古迹、古战场遗址等等,这些活动易于做到,而且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深思,加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在历史故事中得到培养

历史教师要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逻辑为他们释疑解难。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确有疑难,又要让学生感到解决这些疑难确是力所能及的,因而急于想得出答案,乐于从探索中欣赏自己学习的效能。例如,讲到“西安事变”时,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各个方面的反映,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蒋介石是该杀还是该放?如何解决对抗日有利?”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主张。又如,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突然三次电邀毛泽东同志去重庆谈判,但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在西安事变后所采取的狠毒手段,人们是记忆犹新的,到底是去呢还是不去?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党中央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以及毛泽东同志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在培养兴趣的过程

中,要重视培养三个转化。第一是引导学生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从学生学习过程来说,兴趣的形成首先是用种种方法引起对事物或活动过程的直接兴趣,这是十分必要的但还不够,还必须引发学生的间接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是生活本身的需要。而且还要化兴趣为思考创新的动力。使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会思、多思,积极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灵活确定每一课时的学法内容,重视在学习后期的归纳和实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