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在热爱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主动学习和思考历史,才能够进行历史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例如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文化的参观体验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魅力和价值,从而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推荐、历史论坛参与等方式,扩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历史知识与实践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历史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学生才能够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立认知和创新思维。
教师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素材收集、文献阅读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历史实践性课程或项目,例如历史调查报告、历史文物复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形成创新性的历史思维。
三、鼓励学生开展历史研究与创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开展历史研究与创新,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历史研究与创新,学生才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研究小组、历史课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与创新,培养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学术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历史能力和创新水平。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考试方式,还可以采用历史项目报告、历史实践作品、历史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历史能力和创新水平。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中考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中考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更是为未来提供经验和启示的学科。
在中考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考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一、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这包括但不限于教科书、课堂讲义、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历史信息,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需要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在中考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们思考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观点,学习彼此的思考方式,并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历史项目研究历史项目研究是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选择一个历史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这样的研究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
五、引导学生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在中考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历史研究和创新。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历史资料,使用图表制作软件制作历史数据的可视化图表,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历史展示等。
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拓宽创新思维。
六、鼓励学生进行历史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鼓励他们进行历史创新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写作、历史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将他们的创新思维应用于实践中。
这将有助于学生们从实践中提高历史创新能力。
七、形成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进行历史创新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学科本身强调的就是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他们分析和思考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或者用一些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实地考察等方式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加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课堂互动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进行选择性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是一个非常注重思考和分析的学科,而批判性思维是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教授一些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和技巧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实践。
独立研究和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独立研究的题目或者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实地考察或调查研究。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历史学科竞赛或者展览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和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历史学科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的策略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历史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互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问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如果教师仅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批判。
质疑和批判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只有敢于质疑和批判,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历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和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他们具备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和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有趣的历史实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包括实地考察、文献资料分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以更加直观和深入的方式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对历史事件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课堂活动,比如分析历史事件的多种可能性,讨论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甚至让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重新演绎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历史学科中能够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历史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能够根据历史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历史学科中展现出创造性的思维和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历史研究性课题和项目活动,让他们通过自主选题、自主调研,进行历史实证研究和论证,培养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历史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创新。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策略和方法,帮助高中历史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历史并不只是一堆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而是一个充满故事、情感和智慧的世界。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历史文物、观看历史纪录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小说、观摩历史剧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的课题或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研究。
让学生挑选一个历史人物、事件或文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然后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或设计一场展板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阅资料、思考问题、整理思路,不断探索历史的未知领域,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开展课外活动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历史摄影比赛、历史写作比赛、历史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其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如举办历史文化讲座、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价值,激发其创新意识。
四、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历史与文学、艺术、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跨学科的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合作,组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比如历史文学名著的阅读、历史地理知识的探索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培养其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呢?一、介绍新观点,拓展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最新的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而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例如,在讲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时,我介绍了现在史学界对“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作用”的争论,并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争论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
再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时,我有意识地介绍了现在史学界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认识”的三种观点,然后让学生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进行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争论后还意犹未尽,课后又去找资料,而且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小论文。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而不能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中。
这样就能不断让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
例如,在讲到19世纪40—60年代的清王朝的统治时,大多数学生想到的就是腐败无能,但我让学生从探索方面去考虑时,很多学生就又想到了清政府政策的调整(洋务运动)等,从而对清政府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力前提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制度和考试方式有相应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既要有观点、史实,又不能太笼统。
例如,“有关《马关条约》中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那么我们应不应该这样称呼李鸿章呢?说明理由。
”这一问题不是“是或否”所能定论的,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回答,也可以从教材的重点史实出发,只要我们能够基本说明问题即可,不要刻意去追求讨论结果。
无论是哪种说法,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有据均可得分,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更新教学观念,牢牢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传统历史教学,由教师作为传播者,将一套标准化、权威性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要的感受。
历史课堂上的“满堂灌” 、“填鸭式”,尽管教师累得口干舌燥,苦不堪言,学生依旧是头脑空空、收获不大,而且也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没有了思索的过程,自然更没有创新,于是便出现了“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悖论。
显然,这种教学观远远落后于时代。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
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牢牢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点,尽可能多地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去实施教学。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对思维能力正在形成的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最根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
想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注重上课的导语,必须让学生听完导语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应是对学生思路的开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切忌过早评价或越俎代庖,否则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限制学生思维的展开。
(2)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这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点。
师生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师生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的评价和引导而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
如在讲述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时,我就把世界历史同中国历史联系起来,我提问: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中国有什么危害?有的同学说到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历史学科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将从历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历史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的细节了解,而忽视了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以大同小异为主线索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教材的选择也很重要,应该选择内容广泛、观点多样的历史教材,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基本上只是接受并记忆。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扮演的是指导者和启迪者的角色。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互动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和问题驱动学习等,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方式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传统的历史评价方式主要以应试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但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探索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课程实践和个人报告等,让学生能够真实地展示他们的创新能力。
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历史展板、设计历史主题活动或写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论文。
通过这些实践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能力意味着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独特思维,提出新颖的观点,并能够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质疑精神。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要求他们提供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
历史学科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能进行自主思考和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和调查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和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学校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提供学生参与决策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和项目制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某个项目,通过合作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思想,并在集体努力中取得共同的成果。
鼓励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应该关注现实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和思考,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会发现历史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学科具有开阔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初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展开调查研究。
当教授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中国古代文明为什么能够取得独特的成就?”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查找、分析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与以往观点不同的结论,或者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这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历史项目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项目学习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历史的方法。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去实地了解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再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最后通过展示和报告的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给他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历史创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创作是指学生以历史为题材进行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创作,比如写历史小说、历史剧本、历史画作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进行重现和创造。
通过历史创作,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更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探究、开展历史项目学习和鼓励学生进行历史创作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丰富的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够成为未来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传授的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需要倡导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全面地去了解历史事件,不仅要掌握事件的发展过程,更要理解其中的多层含义和影响。
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政治角度、经济角度、文化角度、社会角度等,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整体。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和思考历史。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历史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通过阅读、观察、实践等方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团队项目,让他们通过合作来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商量、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指标。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发明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案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学理念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学生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学生应该从课堂中学会如何认知、理解、评价历史事件,从中发掘出问题、挑战和机遇,设定目标、制定方案、实践创新活动、改进过程。
历史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二、教学方式1、拓展课堂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和平台,激励并开发其创新潜能。
拓展课堂教学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专业研究、国际交流等领域,跨越时空,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需求和领域内的新知识。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创造新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探究式学习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知识传递”为核心,“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沉迷于课本的繁琐记录,乏味的知识传递,阻碍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掘。
历史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通过学生向问题发起挑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视觉、听觉、心理等感官全方位的交替刺激,有助于加强学生记忆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教师可以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来呈现知识,把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趣味性、现代性、个性化呈现,使得学生更容易引起兴趣,更好地进行分析、反思和探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开拓创新思维。
三、培养方案1、团队式创新项目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历史学生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从实际行动出发,学生应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创新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思维碰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创新方向,释放创新潜力,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创意的融合和实践的推广。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要有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常以人物、事件和政治制度为重点,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而现代历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时,应设定明确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可以通过选取有争议性、开放性的历史问题,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和创新性思辨。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一味讲授历史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和思考历史问题。
通过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创新灵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历史创新课程或项目,提供学生创新的平台和机会。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调查研究、历史文物展览、历史故事编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鼓励。
评价体系应该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小组合作等多方面的考察。
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反馈,也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
只有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成为有创造力、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指在解决问题或开展工作时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动去创造新的东西,满足新的需求,达到新的效果的一种能力。
以下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学生要有充分的素材进行分析和思考,教师应通过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意,如提供历史文献、遗址、博物馆、文物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同时,还应该提供电子、网络媒介等现代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和研究。
二、提倡多元化的问题导向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现象的多重解释和发掘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一个事件或事物,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教授而应探究其背后更加复杂的因素和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掘问题,如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
可以让学生开设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一件历史事件,通过多元化的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历史研究方法如何进行历史研究,寻找途径,收集资料是创新研究的基础和保障。
为此,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的常规和方法,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文献、资料、史料的鉴别能力。
在课堂中可以加强对于学生思考、讨论的引导性,让学生以研究员的视角去城市、博物馆等地收集历史素材、实地探访历史遗迹、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法,通过历史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掌握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多做语言运用练习,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和表达,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学习是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但孪生的必要条件则是学生的实践探索。
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性研究,与博物馆、社区等进行合作、交流,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
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这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简单地说,就是发现一种新方法,并用来创造性地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迁移思维、聚合思维等。
这是学生正确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并将此迁移到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求贯穿以具体的尽可能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即史论结合。
这是历史学科所独具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注重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
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主动探索学习新知识。
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启发、讨论、活动等等,给学生开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使他们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习惯,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求异、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历史教学的特点历史是一门以过去为内容的学科,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迁、人类活动与社会变革等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大量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历史教学的特点是内容广泛、时间跨度长、知识点繁多。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面临着一些挑战。
因为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注重传统、重视事实、强调复述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缺少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结果和影响的深入思考。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的影响进行评价,并从中发现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一个解释,而是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发现历史事件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思考历史事件,并通过讨论、合作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下是一些比较有效的实践方法:1. 问题导向的探究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事件的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学科的本质是通过学习和研究过去的事件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而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运用、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着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历史学科具有广泛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教授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师可以通过选用与时代发展和现实生活相关的历史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在教授农耕革命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农耕革命被认为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研究不同的观点,发现农耕革命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方法运用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在教授历史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理解历史;在教授历史文化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考试制度往往以记忆为核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答题,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创新思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而教育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改进和创新。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前提,只有当学生们对历史感兴趣并乐于了解它时,他们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去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之中。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注重吸收新知识创新能力与知识的积累、创新思维息息相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吸收新知识,及时更新学科知识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需要通过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历史所包含的文化、思想、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元素,通过讲述一些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历史故事,使学生更加感性地、切实地理解历史所蕴含的各种丰富的含义,激发他们学习初中历史的热情。
三、推崇多样性思维创造不仅仅是创新,更是与多样性思维浑然一体。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样性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重要的色彩。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构建、创新思维,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实践,吸收学生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如:课堂讲授、研究、讨论、故事演讲、实验、阅读等等,大量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们真正的理解到历史,懂得它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的创新应用创新活动应该不仅仅停留在课内,学生可以在课外寻找灵感,和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制定、实现他们自己的历史社会研究,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历史展览、历史文化交流、行文历史自传等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完成自己的创新作品。
这些创新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科学的热爱,更好的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思考、多元化交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开展创新思维。
同时要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讲解互动、分组探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历史教材的收集和整理,建立资源库,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历史知识的价值,不断挖掘和利用历史资源的内涵,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或社团中开展研究型课题。
历史课堂上,可以将讲解和问题引导与课外调研结合,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阅读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为研究型课题奠定基础,激发其创新思维。
最后,历史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讨论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和价值。
历史上的伟大事件都与人类的道德和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讨论历史事件的背景、历程和影响,通过批判和反思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营造创新型的学习环境,建立历史资源库,引导学生讨论历史背后的价值和道德,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现代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面向未来”,它要求基础教育为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使之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潜力。
初中的历史课同样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探索和发现,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基本历史史实,更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创新的意义,形成科学的创新观念,并逐步在教学中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激发兴趣积极性思维能力
一、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在系统的知识联系中培养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将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使之具有较强的迁移性,有利于学生把握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基础知识与高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把握历史过程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勇于突破教材,对教材重新整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历史事物,以纵横联系的方法,构建一个大系统。
其次,在系统学习中,帮助学生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理解、比较、评价,发现其规律,让学生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以后遇到的问题,这就是迁移性,只有深入理解教材,善于把握内部联系,找准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迁移。
例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分散于课本的多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总体结构。
由于鸦
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四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开始
到进一步加深,再到大大加深,最后完全形成。
从中就可以使学生掌握其变化的过程和特殊规律:社会性质的变化是列强侵华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一个最根本的变化。
这一切又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着。
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抓住这一原理去解释其他问题。
二、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在历史问题中进行培养
历史问题必须围绕历史课题展开,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每一问题都是历史问题教学中的一环,形成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教学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对历史事件有感性认识。
其次回答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归纳造成的结果,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再次,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
设问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提问中,可提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或答案不充分.但学生可以发散、引申的问题。
如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可问:(1)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有什么区别?(2)香港是如何被英国强占的?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
三、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要在学法指导中进行培养
历史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
同样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又可以在学生寻找记忆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人对学习兴趣重要性的认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
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为使学生对历史课有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应当从发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人手。
历史,作为中学的一门“副科”,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广大中学生应有的重视。
加上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距现实生活很远,历史现象又包罗万象,头绪纷繁,过程曲折,年代、地名、人名又多,多数学生产生了难记、怕学的心理。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一项紧迫、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启发学生形成自己的记忆方法,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琢磨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归纳记忆、排序记忆、横向记忆、图表记忆等等。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在历史成语、典故中进行培养
历史中的也可以引成语、用典故,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用“风
声鹤唳”、“草木皆兵”来描述淝水之战中前秦惨败时的心理状态,与苻坚出发时的“投鞭断流”的傲慢之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记住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那就是;骄兵必败!另外,地方史料,也是进行历史教育的活的教科书。
比如,组织学生收集古钱币,组织展出。
或者考察历史古迹、古战场遗址等等,这些活动易于做到,而且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激发兴趣。
引发学生深思,加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在历史故事中得到培养
历史教师要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逻辑为他们释疑解难。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确有疑难,又要让学生感到解决这些疑难确是力所能及的,因而急于想得出答案,乐于从探索中欣赏自己学习的效能。
例如,讲到“西安事变”时,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各个方面的反映,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蒋介石是该杀还是该放?如何解决对抗日有利?”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主张。
又如,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突然三次电邀毛泽东同志去重庆谈判,但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在西安事变后所采取的狠毒手段,人们是记忆犹新的,到底是去呢还是不去?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党中央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以及毛泽东同志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在培养兴趣的过程
中,要重视培养三个转化。
第一是引导学生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
从学生学习过程来说,兴趣的形成首先是用种种方法引起对事物或活动过程的直接兴趣,这是十分必要的但还不够,还必须引发学生的间接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是生活本身的需要。
而且还要化兴趣为思考创新的动力。
使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会思、多思,积极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灵活确定每一课时的学法内容,重视在学习后期的归纳和实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