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认识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三篇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表面,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卡纸若干、眼罩、毛线绳、桔子、长方体教具学具准备:不同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卡纸若干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出“面积”同学们,这是?对了!我们最熟悉的数学书。

那今天这节课的数学学习,就从我们的数学书开始。

拿起你的数学书,伸出你的小手,从边缘开始,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现在放下数学书,还像刚才那样,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学们,你还对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感兴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生汇报自己摸面的感受(发现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

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一)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面积含义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谁来说一说你刚才摸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1、摸一摸接下来,老师想进行一个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请同学上来,蒙上眼睛摸两个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下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2、画一画补充“面积”含义现在老师把刚才他摸的这个面画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呢?刚才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当然可以!那现在我们就可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猜一猜既有所拔高,又为小组活动做铺垫。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教案范文五篇"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

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表面。

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

比一比,哪个表面大。

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

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

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第一组:圆形第二组:提问:(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

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使学生会用面积单位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

2. 面积单位。

3. 面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模型、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

2. 学具:学生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面积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面积的含义。

介绍面积单位,让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3. 面积的测量方法: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测量。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测量家中物品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面积知识的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1. 引入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本、桌面、窗户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引导学生关注面积。

2. 提问: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有大有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1. 讲解面积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一、激情导课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二、民主导学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1)摸一模,认识面。

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

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2. 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

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5. 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完成第62页做一做。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面积》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教学难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2. 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面积单位的学习工具(如面积板、方格纸等)3. 实物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大小是如何描述的?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它们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描述。

二、探究面积的概念(1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正方形的大小与它的边长有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正方形的大小?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方形的大小可以用它的边长的平方来描述,这就是面积的概念。

5.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探究面积单位(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平方厘米就是描述这个正方形大小的单位。

4.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其他面积单位,如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四、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它的长和宽。

2. 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4. 教师出示其他图形,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7篇

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7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基础,能够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前准备教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二、探究新知(一)圆柱的侧面积.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二)教学例1.1.出示例1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板书: 3.14×0.5×1.8=1.75×l.8≈2.83(平方米)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三).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2.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四)教学例2.1.出示例2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2.学生独立解答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底面积:3.14× =78.5(平方厘米)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五)教学例3.1.出示例3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水桶的底面积:3.14×=3.14×=3.14×100=314(平方厘米)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归纳:,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四、巩固练习(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二)计算下面各.(单位:厘米)(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五、课后作业(一)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六、板书设计略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面积》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运用教学难点:1. 面积概念的理解2.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面积单位模型或图卡3. 测量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吗?面积是用来描述什么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引导学生发现,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描述。

3. 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占的平方单位的大小。

三、面积单位(10分钟)1. 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 利用面积单位模型或图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

3. 讲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四、测量面积(15分钟)1. 利用测量工具,引导学生测量不同图形的面积。

2.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 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们对面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学会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下面是收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1《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答题纸、学具(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1)想一想:喜洋洋和美羊羊用同样的速度擦桌子谁先完成?为什么?预设:美羊羊先完成,因为美羊羊擦得桌子小,喜洋洋擦得桌子大。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设计意图:通过喜羊羊与美羊羊谁先擦完桌子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桌子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师: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红旗的面积?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

预设: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凳子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铅笔盒表面的面积……师:总结面积概念(板书)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1)涂色比赛,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面积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

《面积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

《面积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面积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课程内容:《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2)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力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2)、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教法和学法(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第一篇:认识面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面积的概念。

2.初步掌握测量面积的方法。

3.了解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

4.初步掌握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面积的概念。

2.初步掌握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图画、彩色笔、黑板、白板、尺子等。

2.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下册。

四、教学环节
1.导入新知识
(1)老师出示两张相同大小的纸片,请学生比较两张纸片的大小。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知道两张纸片的大小呢?
(3)引入面积的概念,面积是一个平面内的区域大小或者是一个物体表面的大小。

(4)用黑板或白板绘制图形,让学生寻找几何图形的面积。

2.讲授面积的计算方法
(1)通过绘制图形,让学生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和构造。

(2)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图形的边长和宽度,计算图形的面积。

(3)教给学生如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即面积=边长×宽度。

(4)请学生练习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3.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测量图形的边长和宽度,计算图形的面积。

(2)出示多个图形让学生进行面积测量和计算练习。

4.课堂小结
(1)让学生口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范例)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范例)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我们身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你们找一找并摸一摸它们的面,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观察铅笔盒盖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3、我们如果把黑板画在纸上是什么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在哪里?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面积》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以及面积单位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面积单位的学习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图片,如教室、房子、公园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积。

2.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是什么?如何计算面积?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2.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 = 长度× 宽度。

3. 讲解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展示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面积。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面积单位及单位换算。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长方形:长 8cm,宽 5cm正方形:边长 6cm(2)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答案:(1)长方形面积:8cm × 5cm = 40cm²正方形面积:6cm × 6cm = 36cm²(2)练习题答案:见练习本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熟悉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只有关注学生当前学习状态而设计的教案,才能为他们提供适时的支持和指导,很多时候教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来计量。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及意义。

2. 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及换算。

3. 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2. 难点: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熟练进行换算。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教具。

2. 练习题、小组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2. 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巩固: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练习,加深对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面积、换算面积单位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面积概念、面积单位及换算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面积知识的能力,如计算物体面积、换算面积单位等。

3.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面积问题,如家居装修、土地规划等。

2. 介绍面积在数学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几何学、物理学等。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面积单位换算的规律。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操作实践、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年级小学数学“面积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小学数学“面积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小学数学“面积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

2. 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

2. 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 面积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不同大小的实物,如纸片、课本、文具等。

3. 面积测量工具,如尺子、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黑板等,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一样吗?为什么?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大小的实物,如纸片、课本、文具等。

2.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一样吗?为什么?3.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

三、面积的测量和比较(10分钟)1. 教师展示面积测量工具,如尺子、剪刀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面积。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面积大小,如纸片、课本、文具等。

四、面积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张纸片可以覆盖多少个文具?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3. 学生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了吗?面积有什么作用?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和比较来了解不同物体的面积大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面积的计算(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实物,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认识面积(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面积(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认识面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大小的。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面积的概念及面积单位难点:面积的计算及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激发学生学习面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面积是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大小的。

3. 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4. 面积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面积。

5.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2. 提高题: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拓展题:研究不同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面积计算,使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面积的概念及面积单位一、面积的概念面积是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大小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面积的情况,如装修房屋时计算墙面的面积、购买土地时计算土地的面积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4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估计和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让学生直接使用“面积”这个词进一步去观察、比较和描述。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在学习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小纸条/片、彩色笔、小剪刀、硬币教学过程:课前:师: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短片。

(电脑出示“拍手广告”)师:在刚才的短片里,掌声有哪些含义呢?今天是王老师第一次来到咱们班上课,大家欢迎我吗?那怎么表示你们的欢迎呢?谢谢你们,让我们用同样热烈的掌声也欢迎下面来听课的老师吧。

好,上课。

一、借助直观,理解面积1、谈话引入师:刚才大家在鼓掌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

(边说边演示摸手掌面)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里?请自己摸一摸。

师:谁上来和老师比一比手掌?师:大家一起喊123,我们就出掌,好吗?(与学生对掌,注意旋转角度)师:谁的手掌大?谁的手掌小?(有兴趣比的,下课之后我们再比一比)2、观察实物,明确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师:其实不光我们的手掌有面,生活中的物体也有面。

瞧!这是同学们用的数学书。

(屏幕出示,手同时拿起)我们一起来摸摸它的封面。

(教师示范)这个面又是数学书的哪个面?(手同时抚摸侧面)大家也摸摸看。

你们能比较这两个面的大小吗?谁来说一说。

(请1-2人回答)评价:很好师:我们再看看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面,哪个大?哪个小?(请1人回答)评价:说的真好师:再看看课桌的面和白板的面,哪个大?哪个小?(请1人回答)评价:说的不错师:看来,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有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认识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例外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详尽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例外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
师: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确凿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例外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确凿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胜利之处,在于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充分为学生营造阻抑解放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比一比数学书表面和练习本表面、教师手掌面和学生手掌面、两个正方形的面的大小,然后通过对比较过程的小结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第二,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值得深思和改进之处。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一活动有多种比较策略,在交流策略时,大部分的学生用了摆硬币的方法,只有少数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选择其他的比较策略。

反思其原因,可能是课前准备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硬币,使学生认为准备硬币就是拿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的,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思维的暗示和限制;如果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的比较工具更多样一些,可能学生的思维会更开朗,比较的策略也会更加丰盛多样。

〖案例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熟悉的事物――数学书和练习本引入学习内容,把直接感受面积的含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通过猜一猜比一比画一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使课堂变成学生亲身经历的生动过程,有用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这一活动
有多种比较的策略,它不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通过交流和评价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

总之,整个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编者点评〗
比一比这节课讲的是图形面积的认识及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目标清撤、适切,较好地体现了目标要求及合作交流技能的社会性发展培养要求。

2.教学过程设计层次清撤、活动目的明确。

注意采用观察、比较、画图、摆和剪等多种实践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面积的相关经验和知识,这种生成形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是活的知识。

3.注重学生解决问题中多种策略探究与比较的结合,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用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不足之处。

1.关于图形知识的引入,完全照搬教材内容,为学习图形面积而引入图形面积,未能体现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即图形面积概念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比较物体表面或图形大小),这需要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实例。

2.有关小结环节中的问题设计,流于形式,是否需要,值得考虑。

如果改为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也许会更有利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