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
1、唐诗为什么能取得空前地繁荣?社会原因:a.经济基础:盛世地国力..政治环境:大一统;文教政策;政治宽容.思想潮流:儒家,道教,佛教.文学自身原因:内容:丰富抒情,最无拘无束、最真切热烈地表现.风格,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形式和体裁,其完备和成熟,直接得益于六朝以来地诗歌地发展.(表现为:作家作品众多、内容题材广泛.可以说各种社会现象、各种人生感情,亦即所有主客观地素材,皆可入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史诗.民生诗.咏怀诗.咏史诗.形式体裁完备古体诗:乐府诗,歌行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风格流派众多)2、试评述“初唐四杰”在诗史上地地位.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世纪下半期文坛上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创作实践上有许多共同倾向,故称初唐“四杰”.四杰中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更高.“四杰”反对华而不实地绮靡文风提倡真实情感.内容上有较大开拓,由宫廷到市井由台阁至江山塞漠.诗地风格虽在语言形式“不脱齐梁之体”但在风骨上已明显不同于六朝.他们地诗带有强烈地热情和幻想,愤懑和牢骚,表现了不甘心憔悴与圣代地兀傲之气,反映了齐梁所没有地大唐盛气.总之,“四杰”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做出功不可没地贡献.3、陈子昂地《感遇》组诗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他怎样地诗歌主张?《感遇》模仿阮籍《咏怀》首所作,这首诗非一时之作,主旨不尽相同,有地针砭时政,感慨国事,有地感怀身世,抒发理想,最值得注意地是那些具有强烈现实性地边塞诗.这些诗歌意境浑厚,语言老成,体现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地特色,他还特别善用比兴.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地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风骨”与“兴寄”.他地诗歌主张是: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准确地概括出他们地特色“风骨”与“兴寄”.但是他地文章由于太过于讲究务实反浮华而视文章为“薄技”,才韵未足,质过于文地古拙之处.再加上受了玄学地影响,过于老庄化,显得枯燥乏味.、怎样理解盛唐诗“声律风骨兼备”地特点?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地诗歌具有高昂雄浑、阔大恢宏地盛唐气象.盛唐地风骨:诗人们能够从观察宇宙历史发展规律地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地道路上,显示了强烈地自信和铮铮傲骨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地追求功名地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地光彩.盛唐地声律完备:是指律诗体裁地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极致.古体与律诗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地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地标志.试比较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地异同.()王维、孟浩然都以写自然山水而齐名.孟浩然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王维地诗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归心佛法,又精通禅理,所以他习惯于把宁静地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地对象.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地直觉印象,将禅地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而孟浩然则不然,他地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地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于诗中.如《过故人庄》中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出现在孟浩然诗里地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地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地特点.()王维晚年隐居嵩山和终南山,经营归隐地辋川别业,他诗中景物,多为山中之景.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多为静态之画面.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乘舟行吟,多显动态流畅之画面.()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诗歌艺术地精髓,他地诗歌形象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他诗歌艺术手法多用通感之法.而孟浩然单纯明净之美,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比王维更显淳朴,自然而平淡,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描画出淡泊纯净地山水之美.因而孟浩然地诗境是冲淡明秀地.、如何理解杜甫“沉郁顿挫”地诗风?沉郁顿挫都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地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地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地联系.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但几经反复,它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说中唐又是唐诗另一繁荣时期?“安史之乱”是唐朝出现内忧外患,这大大改变了诗人们地心境.中唐诗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到贞元前期四十年间,大量诗歌表达孤寂地心境,诗风清雅高逸,称为“大历诗风”.贞元后期至元和年间.社会矛盾相对稳定,唐王朝出现短暂地中兴局面,一批士人积极地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学复兴,表达强烈地现实关怀,诗歌也呈现出旺盛地生命力,产生丰富地新变.出现诗到元和变新.元和诗歌是继盛唐以来第二个创作高潮,前人所说所说地中唐诗歌就是以元和诗歌为代表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竞为新变.出现了以下地新编特征.对社会自觉思考,希望能够维护中央统一,振兴儒学,挽救时政.重人工讲锻炼追求创新与变化,艺术变现为“惟陈言务去”对语言、体裁、表现方式进行了多方面地开拓,在审美上通俗直露.怪奇幽僻.、分析韦应物山水田园诗地主要特色.自成一家,成就很高.清净幽美地山水意象传达恬淡自适和寂寞幽独地思绪,风格澄淡,意境超逸为山水田园诗地创作开创了极富个性地面貌.受到孟浩然陶渊明王维地影响.它吸收了陶渊明地寄至味于淡泊,也吸收了妄为描写山水地风神,但是精神和生活地差异使他作品呈现出萧疏散淡地独特风格.多是他为官时候写地山水之乐寄托了对归隐地向往此为吏隐.他笔下地诗折射了他萧瑟地心境,以萧瑟情调来表达高情远意.“高雅闲淡自成一家.”9、评述“大历十才子”诗歌创作地主要特色.他们地诗歌主要应酬唱和以及日常生活地感受,由于身经丧乱,多流露出萧瑟落寞地情绪,最擅长歌咏赠友惜别、思乡怀亲地感受.他们还有大量地山水诗,大多写地是娴雅恬静,韵味悠长,语言也很工巧.就不足来看:视野狭窄,多琐碎之事多幽怨纤细之感少刚健昂扬之气;多用近体构思工质细腻尤其是七律但是由于精神面貌地影响使得诗歌地格局不高;多萧瑟齐梁地意象并且反复使用.10、简述新乐府运动地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地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地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地作用,强调以自创地新地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地.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地“美刺比兴”、“因事立题”地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地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地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地,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地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地乐府.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地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地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地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地社会原因.、怎样理解元白诗歌地通俗化倾向?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地惩恶扬善,补察时政地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分析柳宗元地山水诗地主要特色.善于表现孤峭高洁地境界,寄托精神上深刻地痛苦.苏东坡评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如《渔翁》《江雪》、谈谈你对“郊寒岛瘦”地理解.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地诗风.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郊寒岛瘦”、怎样理解韩孟诗派“奇”地特色?在审美取向上,追求雄奇怪异.“韩孟诗派”追求对内心感受怨怼之情地审美宣泄,因此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中正平和、典雅圆融地审美趣味,倾向于奇绝怪异地美学追求.由于心胸不够开阔,这些诗人地具体创作,往往有可以求其尚怪之处,但是他们在审美趣味上地鲜明追求,还是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地艺术领域.、分析杜牧诗风地“俊爽”特点.杜牧兼善众体,诗歌内容丰富.追求高绝地精神趣味与峭拔地气势,在艺术上则能融合古今之长,创造出豪爽俊逸、清丽明快地独特风格.、晚唐怨刺诗风地代表诗人有谁?艺术特色是什么?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这类诗人或抒发乱世地感慨,或讥弹怨刺表达对时事地愤慨.、花间词与南唐词有何异同之处?花间词是花间词派地作品,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地《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地词作.后人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西蜀地“花间词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其词地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地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花间集》地作品具有明显地共同点:第一,体裁上都以起源于民间地“小调”为抒写形式;第二,内容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第三,创作风格偏于阴柔之美,有文小、质轻、径狭、境隐等特征..南唐诗逃避现实、吟咏性情、内容细琐、视界狭小地诗,师法姚合贾岛诗风.“花间词”题材狭窄,内容贫乏,主要写男女恋情,起源于民间地“小调”,文小、质轻、径狭、境隐,但其内容也是多方面地.两者地表现形式和选材不同.南唐诗坛地宗白诗风集中体现了五代十国时期地宗白诗坛概貌.应酬赠答、次韵唱和便成了诗歌地主旋律.而《花间集》地主题基调是描写男女之间地恋情,此类作品占绝大多数,呈现出婉约绵缠、妩丽香艳地主要风格特征.两者表达地主题不同.)、试比较温韦词作地异同.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韦庄词则清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挚.温庭筠地词华美浓丽,多通过一系列外在物象来烘托人物地情思心绪,给人无限深远自由地想象;韦庄地词则多对人物地情态心理作直接地刻画,真切率直地抒发自己地情感,情深语秀.相同: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二.两人词地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地〈菩萨蛮〉、韦庄地〈思帝乡〉.三.都开辟了一种新地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地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地士大夫之词地渐变过程.如温庭筠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地实用要求,他地词中都是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地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地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地意义.而韦庄相对淡漠词体佐欢酬宾地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地传统.这不仅是韦庄词地一大特色,也是词地风格内容一大转变.不同: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地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地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地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地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地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地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地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地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地难以言状地心绪,转化成可感地优美物象.如〈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常以静态地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地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地手法,造成了含蓄地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地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地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地手法表现出来.注重文辞声律地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炫人眼目.少藻饰、多白描地语句写离情别恨,如〈更漏子〉〈梦江南〉.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地风味.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自然清新地风格,江南地景美、人美、生活美,写得疏朗、显直.他是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地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如〈思帝乡〉写地是常见地情爱题材,但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地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三.风格不同.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地传统,领导了五代词地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地风格.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地加工,以疏淡为美.、怎样理解李煜“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伶工是为上层社会,士大夫之族服务地,故其所颂之词娱乐成分居多,脂粉气颇重.多为闺怨,伤春之作,不能反映当时地社会现状.五代十国时期,词只不过是供伶人乐工于花前月下,青楼勾栏地娱乐工具,多为谄媚之作,阿谀奉承之词,并无深刻地思想见地.李煜前期身在皇家,个人生活奢侈富饶无虑,遂有无病呻吟之感,又由于长于妇人之手,与宫女接触较多,所以作词不免深闺幽怨、风花雪月;后期国破家亡,遭遇重大变故,生活状况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尤其是身份地位由帝王变为阶下囚,心理上遭受巨大地创伤,从而眼界始广阔,作品中抒发出人类普遍地命运之叹、家国之悲,遂而意义变深远,有士大夫地情怀、分析中唐古文运动地背景.唐代古文地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地所谓“小中兴”时期.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地矛盾与危机,有强烈地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以韩愈为代表地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地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韩愈在散文上提倡“古文”,他地古文是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地骈文相对而言地散体文,因为他是以先秦汉代地古代散文为号召地,故称“古文”.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地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从古文自身发展地情况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地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地作家,在更广阔地范围内和更高级地层次上推动了古文地发展.四、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地道统文学理论.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地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文章地教化作用,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地影响.、韩愈为文主张“气盛言宜”,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韩愈如何在古文创作中实现这一主张.“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地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地影响,强调作家地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这一主张,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地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地“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地“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地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地主要特色.山水有灵性,凄神寒骨,幽清孤绝.代表作是“永州八记”..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由一处走向一处,衔接自然,感情丰富.例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都是作者心动而发,真实美丽..虽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但作者寄情于山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跳动着作者对自然地向往与喜爱.他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宋诗与唐诗地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唐诗和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地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歌.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地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地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地形式.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辑思维地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诗地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现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地细致深刻、技巧语言地精益求精弥补之.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唐诗靠灵感,宋诗靠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比较难于捕捉.而且,清代学宋者并不排斥唐诗,往往还由宋窥唐,故用力较易,又不致造成粗犷肤廓之弊.、试论宋词繁荣地原因.一、歌舞升平地世风当时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地风气,当时持酒听歌, 浅斟低唱, 是官僚、士大夫司空见惯地消遣娱乐和交际方式.反过来看, 这种浪漫生活, 又强烈地吸引着一些文人, 并刺激着他们地创作灵感, 对词这种歌唱文学热情而自觉地进行创作.如晏几道地词“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正是当时士大夫生活地真实反映.二,特殊地社会心理宋建国以前, 中国经历了长时间地战乱和动荡,宋朝建立后面对沧桑巨变, 由乱到治地社会环境, 使宋人很珍惜, 也很兴奋, 在这种特殊心理下, 词这种适合享乐生活需要地歌唱文体广被喜爱, 也是宋词发展繁荣地原因之一.三、士举制度地影响宋代重文轻武地统治思想和政策, 形成畸形地文人政治和庞大地知识分子队伍, 他们是宋代文化繁荣地生力军, 也是宋词繁荣地作者群体.四、经济地发展和市井地繁荣宋统一后,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地社会环境.可以说, 都市地繁荣和市井阶层为宋词提供了最适宜地土壤和读者群.五、文体观念地偏差宋人对待诗、文、词地创作态度是偏颇地,将词视为“诗余”、“小道”,比起诗、文这样历史悠久地“旧家世阀”, 显得“体卑”而没有“身份”, 所谓“诗庄而词媚”.宋人这种文艺观念地偏差, 恰恰歪打正着, 促成了词地发展和繁荣.六、道统理学地影响宋代是中国封建礼教走向完善地朝代, 代表传统儒家思想地经学一变而与佛、道合流.特别是理学及其所宣扬地“存天理, 灭人欲”地思想, 使宋人受到地压抑太深了, 他们在正式场合过于正统了, 物极必反, 在非正式场合下, 他们追求浪漫、自由和解放, 从而以一种压迫下被扭曲地激情, 去从事词地创作.可以说, 道统理学对思想地禁锢, 使宋词得到了“不虞之誉”.七、诗文革新地反面推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是针对宋初诗文受晚唐五代余风影响, 风气浮靡轻艳地现状, 而产生地一场求新、求变地文学革命.但负面效应是:误导宋人形成过于关注现实地诗、文观念, 强化了他们本就有地文体观念地偏差.八、前朝废主降臣流风余韵地影响宋开国之初, 来自五代十国地一些擅作歌词地废主降臣, 带来了他们特定命运下地伤痕文学,.如, 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等.这种贵族化地东西,演变成世风和潮流, 得到全面地发展和繁荣.综上所述,正是宋代特定地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 决定和产生了这一时代特殊地社会心理、文人地艺术观念及艺术趣味.城市文明, 给士人带来了风流旖旎地生活情致和创作激情.宋代既是和平地、又是衰世时代形势, 促发了宋人既是颓废地、又是忧患地时代意识.习惯地遵守着礼教、而又偷偷地反叛着它地文化伦理态度, 使宋人词地笔触伸向了人类灵魂和情感世界地隐蔽处, 最终, 词成为宋文苑中格外夺目地奇葩.、晏殊、欧阳修词创作有哪些异同?都是婉约派地花间词人欧阳修地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地词中约有四分之三地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地,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地影响;但在表现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地进步.晏殊词地总体风格表现为委婉含蓄、圆润平静,并有一种富贵气象.他一生荣华富贵,生活范围狭小,创作主题也多为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但这不能因此而忽略他地艺术成就.、柳永对宋词地重大创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倾全力创作慢词,词地容量空前扩展,展现社会生活地能力遂得以提高.第二,将词地审美格调由“雅”转为“俗”,由士大夫地闲情雅致转向市民地世俗情调.第三,集中描写北宋繁华地城市生活,这也是以往传统词作中所没有地.音乐上:第一,旧曲新翻.第二,自创新调.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地词人.他现存首词,用了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都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题材上:羁旅词;艳词俗词;咏怀词;都市词.手法上:铺叙;用典;俗语.、试述北宋诗文革新地过程、特点和意义.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地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地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
古代文学史 思考题锦集
练习一思考题1《三国演义》的成书《三国演义》的成书是作家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
它成书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二是魏晋以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三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
2《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从纵向上看,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
从横上看,《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当时三国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
此外,《三国演义》在多个领域都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堪称中华民族古代智能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启示录。
3《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小说是一部悲剧作品。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往往推动历史前进的一方要以道德情感为代价,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而刘备集团却是相反,经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这是作品中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
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让读者从深深的惋惜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冲击。
4《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
这种在民间“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独特的成书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珠串式线性结构形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5《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伟大名著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
作者在爬罗剔抉近三十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综合比较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6《水浒传》的叙事技巧最能体现作者叙事才华的是《水浒传》中作为限知叙事方式表现的流动视角。
其基本表现就是让读者随同作者的笔端,化为书中某个正在被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当事人,去领略和感受那身临其境的过程和韵味。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思考题
1.简述“四杰”和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2.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与阮籍《咏怀》诗比较。
3.为什么称李白为诗仙?1、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
"2、与李白生平行事、性格、才情有关。
李白字太白。
一生高自期许,轻财好侠,狂放不羁,飘逸洒脱,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3、与李白的诗歌创作有关。
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奇特、丰富,夸张大胆,善于从神话中汲取营养,呈现出奇异、瑰丽的浪漫色彩。
4.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5.山水田园文学的发展概述。
6.山水诗派的其他诗人刘眘虚、裴迪、储光羲、常建、张子容等,作一般性的了解。
7.王维、孟浩然风格比较。
8.李东阳《麓堂诗话》:“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
”9.高岑诗歌比较。
10.王昌龄绝句阅读,并写作小论文。
11.盛唐边塞诗兴盛的原因概述。
12.《秋兴八首》如何体现沉郁顿挫风格?13.1、境界宏阔,感情深沉。
梁启超《情圣杜甫》:“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
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14.抒情回环往复,结构回环照应。
15.章法曲折有致,开合多变。
16.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音韵铿锵。
17.对比无处不在。
18.简述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9.杜甫《秋兴八首》如何体现沉郁顿挫风格?20.比较《登岳阳楼》、《临洞庭赠张丞相》。
21.试赏析《北征》、《咏怀五百字》。
22.解释“诗圣”、“诗史”、“沉郁顿挫”。
23.简述中唐诗坛主要诗人群体。
24.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并作评价。
25.简述唐代散文发展概况。
26.简述古文运动的背景与理论主张。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课后思考题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爱而不见(xiàn)B、搔首踟蹰(zhī)(正确答案)C、静女其娈(luán)D、彤管有炜(wěi)2、“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描写的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正确答案)B.贾琏C.贾蓉D.贾环3、1“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王伟在一家科技公司专门从事计算机销售工作,在介绍公司产品时应注意抓住产品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介绍。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埋怨(mái)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B、嗟怨(jiē)提防(dī)刽子手(guì)(正确答案)C、罪愆(qiān)亢旱(hàng)哥哥行(háng)D、阡陌(mò)煞尾(shà)湛湛青天(zhàn)6、《荷塘月色》文章的文眼是()[单选题] *什么都可以想便觉是个自由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正确答案)我到底惦着江南了7、19.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墨写的谎说绝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任何妄图践踏我国主权还想言之凿凿"自圆其说"的想法都是徒劳,尊重别国的意愿才是正道。
B.道路尽头是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因为"不修边幅",最美乡村四个红色大字的四周已经是锈迹斑斑,与周遭的秀美景色很不相称。
(正确答案)C.血与火的洗礼仍"历历在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斗争历程已经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强国。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整理一、基础知识整理1.被清代学者王闿运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作品是(《》),作者是()。
2.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是(《》),作者是()。
3.“初唐四杰”指的是()()()和()。
4.“吴中四士”指的是()()()和()。
5.“文章四友”指的是()()()和()。
6.有“斗酒学士”之称的初唐诗人是(),他的代表作是《()》。
7.初唐上官体的代表诗人是()。
8.卢照邻乐府歌行的代表作是《()》,骆宾王乐府歌行的代表作是《()》。
9.近体格律诗在()和()手中得以定型。
10.陈子昂诗歌的代表作是《()》和(《》)三十八首。
答案: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春江花月夜》张若虚3、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5、苏味道、李峤、杜审言、崔融6、王绩《野望》7、上官仪8、《长安古意》《狱中咏蝉》9、宋之问、沈佺期10、《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三十八首二、背诵篇目1.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春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墨客。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先秦文学思考题1.比较《诗经》中“国风”和“小雅”诗的风格特征。
2.试述风、雅、颂的文体特征。
3.试述赋、比、兴的文学意义。
4.试析《诗经》怨刺诗的思想和表达特点。
5.论述《诗经》的现实精神。
6.试论《诗经》的基本情感特征。
7.试论《诗经》的形式特征。
8.试论《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9.简述《春秋》记事的特征。
10.古人是如何论述《春秋》的“微言大义”的?11.《左传》的理性精神是如何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12.论《左传》人物描写的特点。
13.试析《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14.试析《左传》的叙事特征。
15.试述《左传》的记言特征。
16.结合战国文化背景,论述《战国策》的思想特征。
17.试述策士的基本游说技巧。
18.试述《战国策》寓言的特征。
19.比较《左传》和《战国策》说辞的艺术特征。
20.从陈述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比较“语录体”和“论辨体”散文的特征。
21.谈谈先秦议论散文的文体发展线索。
22.举例说明《孟子》文章“循循善诱”的表达特征。
23.试析《庄子》的文体特征。
24.论述《庄子》的艺术特征。
25.简析《庄子》文章中意象的特点。
26.简述《荀子》的文章体制的特点。
27.从结构、意象、论述方式等方面谈谈《庄子》散文的“诗性”特征。
28.简述《韩非子》文章风格特征。
29.具体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的不同特征。
30.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
31.试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32.谈谈《离骚》和《九歌》在运用象征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33.简述《九歌》表达相思之情的特点。
34.试论《天问》的结构特征。
35.简述宋玉的文学成就。
36.简述屈原和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两汉文学思考题1.汉代的经学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汉代的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3.西汉前期的论说文有什么共同特点?从朝廷作家和藩国作家中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4.汉武帝时期的论说文出现了哪三种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倾向?5.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儒道两家思想对论说文创作各有什么影响?6.贾谊、晁错等西汉散文家在哪些方面继承了战国说辞的艺术成就。
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填空题1、鲁迅评《三国志演义》人物塑造云:“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2、《水浒传》的各种版本中,描写细密的属于(繁本)系统。
3、第一部成熟的白话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4、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三国志演义》)。
5、《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成书过程是(世代累积)型。
6、《三国志演义》的历史原型是陈寿的(《三国志》)。
7、三国故事框架在元代(《三国志平话》)中基本定型。
8、连缀水浒故事,展现原始面貌的是宋元之间的(《大宋宣和遗事》)。
9、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10、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的是(北散曲)。
11、“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姚贾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1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王禹偁、徐铉等。
13、欧阳修的诗论作品是(《六一诗话》),其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14、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苏”,与唐代韩愈、柳宗元齐名,被后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15、王安石的散文形成了被清人刘熙载称为(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
16、清人赵翼评(苏轼)的诗是:“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推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17、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
18、在苏轼周围的诗人群中,(黄庭坚)的成就最突出,二人并称“苏黄”。
19、文天祥在燕京狱中写了(《集杜诗》)一卷,共五言绝句200首,是其晚期诗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20、元好问为了保存近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旨在以诗存史。
21、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
22、宋初词人(张先)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之美名。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思考题
《元诗史》 杨镰
《元代文学文献学》 查洪德
《宋元学案》 《元西域人华化考》 陈垣撰 《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 黄仁生 《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 查洪德 《元代杂剧史》 李修生 《元杂剧概论》 许金榜 《元代戏曲史稿》 黄卉 《元人杂剧概说》 青木正儿
17、元杂剧中有哪些是包公戏? 18、元代《水浒》戏有哪些? 19、董《西厢》与王《西厢》有什么区别
和联系? 20、《录鬼簿》是一部什么书? 21、何谓荆、刘、拜、杀? 22、如何评价元诗四大家? 23、何谓“铁崖体”? 24、南戏和杂剧体制上有何不同?
❖ 论述题 1、试述关汉卿杂剧在艺术上的特点和成就 2、试分析崔莺莺、红娘、张生的人物形象 3、试论《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4、试比较《汉宫秋》与《梧桐雨》
❖ 研究生入学试题选:
1、关汉卿杂剧思想内容可分哪几类?举例简 要说明(辽宁大学)
2、举出元散曲主要作家三人并说出他们的代 表作品是什么?(陕西师大)
3、元代水浒戏评述(南开大学)
4、试比较《西厢记》、《牡丹亭》、《桃花 本体例(南开大学)
8、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有哪些版本?
《谇范叔》、《渑池会》 李好古:《张生煮海》 武汉臣:《老生儿》 《生金阁》 石君宝:《秋胡戏妻》、《曲江池》 李潜夫:《灰栏记》
郑光祖: 《倩女离魂》、 登楼》
梅香》、《王粲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杨梓:《敬德不伏老》、《豫让吞炭》、《霍 光鬼谏》
秦简夫:《东堂老》、《赵礼让肥》
纪君祥:《赵氏孤儿》 杨显之 :《潇湘雨》、《酷寒亭》 石子章:《竹坞听琴》 李文蔚:《燕青博鱼》 尚仲贤 :《柳毅传书》、《气英布》、《尉
迟恭》 戴善甫 :《风光好》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练习题一、先秦文学1、为什么说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开端?2、简述原始诗歌的特点。
3、上古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分几类?举例说明之。
4、以《女娲补天》为例,说明古代神话的意义。
5、简要说明《诗经》的分类和编定。
6、简要说明上古神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7、举例说明《诗经》中爱情诗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8、《诗经》中政治讽刺诗主要指哪两类作品?其意义如何?9、略述《诗经·大雅》中周民族史诗的主要内容。
10、举例说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11、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2、从《诗经》看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
13、《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14、从文学角度看,《左传》比《春秋》有哪些进步?15、简述《左传》人物描写的成就。
16、以《邵公谏弭谤》为例,说明《国语》的文学价值。
17、简述《战国策》思想倾向的复杂性。
18、《冯谖客孟尝君》在描写人物上有哪些独到之处?19、概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20、战国时期诸子散文勃兴的社会原因。
21、略述先秦诸子散文的演进概况。
22、略述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论语》的文学价值。
23、《墨子》文章的特点。
24、《孟子》文章的风格。
25、如何评价孟子的仁政思想?26、以《逍遥游》为例,说明《庄子》书中“寓言”、“重言”、“卮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27、如何评寓言《庖丁解牛》?28、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29、以《劝学》为例,说明《荀子》的文学价值。
30、简述韩非文章的风格。
31、试述楚辞的来源。
32、为什么说楚辞的产生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33、简述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34、概述《离骚》的思想内容。
35、《离骚》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36、《九歌》中神话题材的诗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37、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8、宋玉的《九辨》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开拓?二、汉代文学1、简述汉赋兴盛的社会原因及其发展衍变。
[整理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简述《诗经》创作和结集成书的年代、“风、雅、颂”的分类原则。
创作时期大约是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结集成书。
分类原则是音乐角度,风即音乐曲调,国风是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雅是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赋、比、兴”的含义与特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
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如《卫风硕人》用了一连串的比来描写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形容女孩子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就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表现了女孩子的美貌。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先写在水边的鸠鸟,然后自然引出了男女之情。
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诗经》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生活写实:《诗经》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涵盖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
祭祀诗和周族史诗歌颂祭祀祖先,叙述部族发生的历史,赞颂先王的德业;农事诗,周初统治着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七月》叙述了农夫一年艰苦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宴飨诗,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君臣亲朋欢聚宴席的欢乐场景,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应。
如《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怨刺诗,反映了西周末年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病丛生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如《伐檀》;战争徭役诗,一类从正面描写,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汉江》另一类则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如小雅的《采薇》;婚姻爱情诗,有热情奔放的情歌,深沉执着的爱恋,和谐美好的欢哥,痛苦哀伤的悲歌2)《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情感抒发:与其他民族不同,中国民族史诗相对不发达,但抒情诗却得到高度发展,这起因于诗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和直面现实的人生态度--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他们对现实的观察和对发生在他们周围平凡的生活事件的善恶判断;他们直面现实的抒情诗创作态度,不但描述了周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而且还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展示了周民族的生活旨趣审美观念以及文化品格与才具,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元代文学绪论1.名词: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因为元杂剧成就高于元散曲,所以“元曲”有时专指元杂剧。
元杂剧:旦本:末本:元杂剧术语,“末”指男性角色,全剧职能由正末或正旦主唱,由正末主唱的剧本称末本。
2.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价值追求:“言志”、“教化”和“明道”,是元前中国文学在内容方面的普遍追求。
元代之后的中国古代文学,“俗乐”与“闲情”的价值被突出出来。
2.创作主体:元代之前的文学巨匠,多是为封建正统观念所容纳的人物。
元之后的文学巨匠们多半是不能为封建正统观念所接受的人物。
3.文学性质:元代之后,文学创作群体与文学接受群体之间,不再是一个等同的社会阶层,戏曲演出甚至还波及到农村,元曲接受群体之广大,是唐诗宋词无法同日而语的。
4.表现方式:元代之前的文学以抒情为主,元代之后的文学以叙事为主。
由雅文学为主体向俗文学为主体的结构转变,还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终走向成熟。
5.文学形象:在元代之后,中国文学中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一、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
“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二、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
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
这既有突出剧中主要人物的意味,同时与突出某个主要演员以招徕观众也有关系三、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
宾白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
四、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思考题导论1、简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况。
2、简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先秦文学1、简议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起源观。
2、中国古代著名神话分析。
3、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是什么?4、结合作品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5、《诗经》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6、《离骚》的艺术特色分析。
7、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8、比较说明《左氏春秋》跟《战国策》的不同特质。
9、由《论语》和《孟子》来看孔子和孟子两个形象的特点及其差异。
10、《庄子》的散文有何艺术成就?第二章秦汉文学1、为什么赋这种文体会在汉代盛行?2、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例,分析汉大赋的美学价值。
3、为什么汉初是散文家活跃的时期,西汉宏文的特点是什么?4、论司马迁《史记》的文学成就。
5、《史记》所采用的“互见法”对人物塑造有什么意义?6、试比较汉乐府民歌与《诗经》中民歌的异同。
7、试以《古诗十九首》中的某篇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
8、分析《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9、试分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艺术形象。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1、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2、何谓魏晋文学中的建安风骨?3、简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4、阮籍《咏怀诗》卓越的艺术创造及其成因。
5、西晋文学的特点。
6、如何理解玄言诗的出现。
7、如何认识陶渊明的隐逸。
8、简论陶渊明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9、为何说谢灵运为山水诗的开创者。
10、试赏析《木兰诗》中花木兰的艺术形象。
11、鲍照的寒素意识、才华、遭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10、宫体诗现象之认识。
11、魏晋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12、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上地位。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1、四杰诗作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研读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2、陈子昂的诗作为什么写得质朴、苍劲、平实、无华?从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上简述之。
中国古代文学史.doc(13级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书目及思考题:神话《古神话选释》(袁珂选释)《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袁珂《中国神话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4月版思考题:中国古代神话有哪几类?其不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诗经》《毛诗正义》(孔颖达撰)《诗集传》(朱熹撰)《诗经选》(余冠英选注1982年版)《诗经通论》(姚际恒撰)《诗经原始》(方玉润撰)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版赵沛霖《诗经研究反思》,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思考题:1.简述《诗经》创作和结集成书的年代、“风、雅、颂”的分类原则。
2.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赋、比、兴”的含义与特征。
3.《诗经》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分析。
5.《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为千古名句,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试比较分析《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两首诗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
《秦风·蒹葭》一诗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的?试加以分析参考书目:《尚书译注》(王世舜译注)《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左传译文》(沈玉成译)《国语》(韦昭注)《战国策集注汇考》(诸祖狄撰)《战国策新校注》(缪文远校注)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蒋寅、张宏生同题论文《<左传>与<战国策>中说辞的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120页、128页。
思考题:1.为什么说“《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2.《国语》在记言上有何特色?3.简述《左传》得名由来、体例特点和记史的起止时间。
4.从文学角度看,为什么说《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5.《战国策》是怎样塑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辩论家形象的?6.《战国策》在叙事方面有何特色?它的说辞有何特色?参考书目:《尚书译注》(王世舜译注)《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左传译文》(沈玉成译)《国语》(韦昭注)《战国策集注汇考》(诸祖狄撰)《战国策新校注》(缪文远校注)《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庄子集释》(郭树藩辑)《庄子释译》(欧阳景贤欧阳超释译)《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荀子集解》(王先谦纂录)《韩非子集释》(陈奇猷辑录)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徐复观《庄子思想及其艺术精神之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版宋效永《庄子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版思考题:1.《老子》一书主要的文学贡献是什么?2.《论语》作为早期语录体散文有何艺术特色?3.以《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说明《论语》的叙事与写人有何特点?4.《孟子》的论辩技巧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古代的诗歌、文言文小说、散文、论著及其他文学
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文学种类繁多、深厚、优美的结晶。
2、古代文学史的来源是什么?
古代文学史的来源是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活动为基础,以对古代文
学作品形态、内容、表现手法以及文学变革、传播与发展进行研究为
主体,贯穿从古代儒释道文学到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变迁、文学流变、文学家风貌等各方面的文学史研究。
3、汉朝的文学有何特征?
汉朝的文学特征是实事求是、简洁工整、清婉优美,楚辞、汉赋大行
其道,后来有多言七言的新模式;比如屈原的《离骚》,展现了一种
复杂的心理和一种崇高的观点,象征一种时代的生活气息。
4、宋代文学有哪些特点?
宋代文学特点是诗词、文言文、名言佳句盛行,文风宁静秀丽、庄重
典雅,文学精品众多。
宋代诗歌活跃,黄庭坚、苏轼等人代表,建立
了以赋为主的宋词体系;散文方面,李清照的四大名楼、尹洙、苏辙
的三礼楼,均被称作成语宝库。
5、唐宋文学发展趋势有哪些?
唐宋文学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两点特征上:一是文人以商业文明和开
拓思想为主导、文体内涵丰富极大地发展。
二是对《诗经》、《楚辞》两部古典巨著弊病审慎改良,为中国唐宋诗歌确立新的格局和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先秦文学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及其出处怎样?举例说明中国神话可分为哪几类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着哪些文化精神?上古神话体现了先民哪些思维特征?上古神话散失的原因是什么?比较《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二则神话思想性、艺术性上的共同特点。
理解《诗经》的编撰过程。
《诗经》的内容题材可分为哪几类?《诗经》比兴手法运用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什么是诗“六义”?《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在哪些方面?比较《伯兮》与《君子于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分析《蒹葭》的艺术特色。
分析《采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诗经·七月》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理解《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掌握《春秋》、《左传》、《国语》。
《战国策》的体例。
《战国策》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结合写人和战争描写谈谈《左传》的叙事艺术。
分析《邵公谏弭谤》、《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特点。
以《晋公子重耳之亡》为例,分析《左传》刻画人物的艺术。
以《晋楚城濮之战》为例,分析说明《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
分析《苏秦始将连横》一文中的苏秦形象。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是怎样刻画出冯谖的形象的?刘知几称《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如何理解?分析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先秦说理散文的文体演进过程。
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
分析《论语·侍坐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主要思想。
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的论辩艺术。
分析《逍遥游》一文的艺术特点和妙理哲思。
分析《养生主》的写作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墨子》的文章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荀子》说理文的特色。
结合作品,分析《韩非子》说理文的特色,并分析韩非寓言的突出成就。
试述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试述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简述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何谓“楚辞”?试述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理解《离骚》题名的几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课后思考题答案1.李煜词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1)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
(2)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3)语言朴素生动,而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练统一的完美境界。
他对词的贡献在于:突破了晚五代词的传统,使词由花前月下娱宾遣兴的应歌之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抒情文体,开文人抒情词的先河。
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2.分析花间词和南唐词不同风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花间词以女性情感为题材,语言香艳绮丽不脱“伶工之词”的身份。
南唐词则在词中注入士大夫的忧患之感和生命意识,语言比较清新雅丽,成为士大夫词的先驱。
3.试述五代宋初政治形势与诗歌风貌之关系。
①五代时期,政治混乱,割据势力跋扈,乱世中士人明哲保身,气节沦落。
道德沦丧引导诗人书写自然景物与自我感受,诗歌景象萧瑟,诗歌体制五七言律为主。
五代社会混乱杀戮,诗人求仕无门,心灵遭到重创。
诗歌一方面清冷感伤,一方面适应统治阶级娱乐需要,有艳丽风格(词)。
③战争残酷,人们以佛为寄托。
佛教引导人不执著于物,使得诗歌缺少真性情,向书写自然之物倾斜。
4.试述欧阳修倡导“古文”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主持科举对于转换文风的重要意义。
①背景:三体发展出现不足和偏差,影响诗歌健康发展。
文坛盛行由于西昆体、太学体产生文字破碎、过于雕琢、注重形式美的不良文风。
以宋初三体为代表的时文,脱离了政治需要。
②意义:打压了不良诗风,文坛之风有所改变;提拔了大批富有才学之士;为宋代文学指明方向。
中国文学史思考题
中兴四大家:南宋前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萧德藻)四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
他们一去江西诗派牢笼,以思想、艺术各具特色的作品影响当下,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诚斋体:杨万里创立的诗歌风格,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
诗歌特点首先在于善于选择日常生活中富于诗意的细节;其二在于构思新巧,想象奇妙,富于幽默感;最后在于语言活泼自然,通俗流畅,大胆吸收口语入诗。
江湖诗派:南宋后期兴起的诗派流派,以杭州书商陈起编刻的《江湖集》而得名,集中收录的诗人多为流落江湖的下层文人。
整体风格偏于工致细巧。
代表诗人有姜夔、戴复古、刘克庄等。
永嘉四灵:宋宁宗时期温州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的合称。
他们主张复尊唐体,舍杜甫而尊贾岛、姚合。
多写细碎小巧的自然风景,意境清寒单调。
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学法苏轼、辛弃疾。
词风慷慨激昂、豪迈奔放,题材多为对国家危难局面的忧患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开拓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作的意境。
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姜张词派:南宋词作流派之一,学法姜夔、张炎。
此派强调词的音乐效果,长于琢句炼字,使事用典。
善以比兴寄托之法,抒伤时感世之情。
为清代浙西词派所宗。
代表人物有姜夔、张炎、史达祖、吴文英等。
1.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请结合两位作家的生平、思想和作品加以阐释。
(1)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表达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与之相对,辛弃疾因国恨家仇的长期压抑,以及政治理想和现实社会的矛盾,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他不能把冲动的感情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
(2)苏词中的“旷”主要来自于他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他把不平苦难当做宝贵的人生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诗经》创作和结集成书的年代、“风、雅、颂”的分类原则。
创作时期大约是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结集成书。
分类原则是音乐角度,风即音乐曲调,国风是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雅是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赋、比、兴”的含义与特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
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如《卫风硕人》用了一连串的比来描写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形容女孩子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就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表现了女孩子的美貌。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先写在水边的鸠鸟,然后自然引出了男女之情。
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诗经》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生活写实:《诗经》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涵盖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
祭祀诗和周族史诗歌颂祭祀祖先,叙述部族发生的历史,赞颂先王的德业;农事诗,周初统治着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七月》叙述了农夫一年艰苦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宴飨诗,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君臣亲朋欢聚宴席的欢乐场景,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应。
如《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怨刺诗,反映了西周末年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病丛生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如《伐檀》;战争徭役诗,一类从正面描写,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汉江》另一类则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如小雅的《采薇》;婚姻爱情诗,有热情奔放的情歌,深沉执着的爱恋,和谐美好的欢哥,痛苦哀伤的悲歌2)《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情感抒发:与其他民族不同,中国民族史诗相对不发达,但抒情诗却得到高度发展,这起因于诗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和直面现实的人生态度--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他们对现实的观察和对发生在他们周围平凡的生活事件的善恶判断;他们直面现实的抒情诗创作态度,不但描述了周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而且还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展示了周民族的生活旨趣审美观念以及文化品格与才具,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
4.《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分析。
1)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
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
《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的美貌。
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
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
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
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2)句式和章法《诗经》的形式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在章法上以重章,很多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叠句,在不同的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叠字,又称为重言。
(3)雅、颂与国风不同的语言风格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迭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
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5.《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为千古名句,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想当初离家戍守边疆时,杨柳轻柔,随风而舞,一片春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而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对战争的厌倦,对亲人的想念和路途中的艰苦化为最锋利的刀剑刺在战士们的心头。
采薇的同时不断着想着何时才能回家,思念亲人的同时感到万分愧疚。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战争危急,他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应付一场一场的战争,对玁狁的痛恨,对战争必胜的信心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经年后疲惫返回故乡,唯见纷纷雪花,漫天飘飞。
“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
“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雨雪霏霏”冰冷的雪白茫茫的一片,让人产生空茫和彻骨之寒,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
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句完美地将外景与内心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6.试比较分析《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两首诗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
《谷风》中的女子反复列举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追忆旧情往事的同时隐含着期冀男子回心转意。
善良柔弱,贤惠能忍的忠贞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她反复咏叹自己任劳任怨,并无过失却被丈夫狠心遗弃,但对负心的丈夫却始终怨而不怒,割不断对夫家的留恋,其软弱性格彰显于字里行间。
穿插着交代男子变心的原因及作法,用新婚与旧人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的不幸。
从女主人公一唱三叹中我们可体会其被弃的凄苦。
《氓》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妇女形象。
诗中女子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温柔贤淑,勤劳善良,自尊自爱。
女主人公抚今追昔,倾诉了她与丈夫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抛弃的全过程,自悼自己不幸的遭遇。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男子本身就是个脾气不好的人,而女子则处处忍让,爱慕男子。
她在回忆中认识到两性在恋爱生活上的不平等,在谴责男子的同时,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哀而不伤。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这两段对揭示悲剧根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运用了对比手法,用女子的美丽热情,真诚善良与男子的丑陋虚伪,奸邪凶暴及男子前后不一的作法对比,控诉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对妇女的压迫,揭露了夫权制度的罪恶本质。
《秦风·蒹葭》一诗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的?试加以分析《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好的作品,可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
《蒹葭》全诗可说是起兴而后再用赋法,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写景来发端,描绘出一幅秋苇青苍、露重霜浓的清秋景色,在迷蒙的雾气中,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之情,三章起兴之句以景物的细微变化,即“为霜”、“未晞”、“未已”,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一位妙龄少女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景。
由于水汽“隔”的作用,而使女子的形象仿佛仙人般具有脱俗之美又可望而不可即。
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对方的心情。
在铺叙之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的心情。
“宛在”二字,说明看不清晰,更加让人碰不到摸不着,诗中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从而使作者可望不可得的心情跃然纸上。
为什么说“《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孔子以维护周礼为出发点,在字里行间却表现出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
《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
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议论性文辞,而是在对史实的简略记叙中表现出来。
《春秋》:一字寓褒贬。
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孰是孰非,但正是在具体的记事与叙述中,褒贬自现,从思想伦理道德规范现实人生,正因如此“《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国语》在记言上有何特色?《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
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国语》由于素材来源不一,编者亦未做统一润色,各国语记述事情各有侧重,记言水平参差不一,风格也颇有差异。
比如《周语》旨在说教,行文委婉,多长篇大论,《鲁语》篇幅不长,语言隽永,《楚语》《吴语》《越语》文字流畅整饬,颇有气势。
《国语》中的应对辞令,有的不如《左传》精彩有的难分高下,有的也颇有特色。
男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的观念,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
简述《左传》得名由来、体例特点和记史的起止时间。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编年史,情节结构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从文学角度看,为什么说《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在当时有其巨大的创造力,对后世影响很大,影响首先表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对历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历史著作的写法方面做出了辉煌的典范,使人认识到历史著作应该有强烈的倾向性,同时又应有文采。
倾向性应通过有文采的叙述表现出来,感染读者,这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著作的重要传统之一。
《左传》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叙事生动精炼,传神肖物,记行人辞令富有文才。
最善于写战争,耐人寻味。
善于写人物,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细节描写也很有很高成就。
《左传》的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屈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